最近一組空姐空少穿著制服下地幫助農民插秧的照片走紅網路。看到這組圖片,更多的是讓人想到“作秀”這個詞!確實,廣大網友們確實也是這樣認為的。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情況吧!
面對網友們的熱議及爭執,6月6日,青島航空的給予了回應。據宣傳人員張先生稱,這是公益活動現場臨時設置的插秧體驗環節,大家穿水鞋在田邊體驗,目的是推廣海水稻,讓大家珍惜糧食。
其實,並不只有空姐、空少下地體驗插秧,就連小學生、中學生也下地體驗插秧活動。日前某地就出現教師為了讓學生們親身感受糧食的來之不易,讓學生們切身體驗勞動的艱辛。組織學生下地插秧。這一活動也獲得了眾網友的支持和贊許。但此次換成是空姐空少穿著制服下地插秧就被眾網友質疑。對此山村覺得這樣的活動並沒有什麼不妥,也許人們在意的還是穿著空少、空姐的衣服下地插秧吧!
對於這一問題,你怎麼看呢?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圖片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山村老師看教育”
B. 最近遇到空少挺帥的,你們有照片出來比比的嗎
之前有個校友就是空少氣質 但是畢業後沒能留下照片
C. 空姐穿絲襪制服幫助農民插秧,是在作秀嗎
絲襪短裙、空姐空少制服好像與這片田地顯得格格不入,所以才會引起網友熱議!空姐穿絲襪制服幫助農民插秧,你怎麼看?
由袁隆平院士團隊發起的“中華拓荒人計劃”,6月5日,2020屆該活動(插秧節)在山東濰坊拉開序幕,活動進行時,有一群來自青島航空的空姐空少,身穿制服在插秧節活動上下田插秧。而後媒體將其照片在網路發布之後,很多人都表示,這僅僅都只是“作秀”罷了。
圖個樂子就好了,根本不用質疑這個行為是否在作秀,對於插秧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但是對於這個活動的宣傳確實有挺大的效果。
D. 怎麼從服裝上分辨是飛行員還是空少 有肩章的
E. 誰能給我下,目前海航空姐和空少的制服,還有地勤的
人家只是問個制服,樓上你想啥呢,你要照片就去網上找啊。要真的制服去淘寶,有人賣
F. 男空乘和飛行員的制服有什麼區別
看肩章,飛行員能上崗的最少三道杠,空乘都是兩道,當然,飛行員在學習過程中是有一道或者兩道杠的情況的
G. 飛機機長和空少的制服有什麼不同嗎
衣服本身區別不大,主要是看袖口標志:4條杠的是機長,3條杠是副駕駛或者飛行新手,2條杠或者1條杠的是空少。
民用航空器運輸機長(以下簡稱機長),是依據中國民用航空規章取得航線運輸駕駛員執照,並被航空運輸企業聘為機長的飛行員。
機長又稱正駕駛,是航機內擁有最高指揮權的人,制服上擁有四條金色或白色斑紋,而帽子也會與別不同的。
H. 空少制服需要自己交錢嗎
衣服本身區別不大,主要是看袖口標志:4條杠的是機長,3條杠是副駕駛或者飛行新手,2條杠或者1條杠的是空少~
I. 空中乘務員的制服
制服是作為一種職業識別的專用服裝,初期空勤制服是根據耐用度、實用性及以激發旅客向心力而設計的,也有禮服之類的,或許由於早期民航多帶有空軍背景的延伸;空勤制服都具有濃厚空軍軍裝的特徵;都是灰暗色,如 頭帽、外套、裙裝多是直線剪裁同時附有銅扣及袖口軍銜縫條。許多設計也分有冬裝及夏裝兩種,以顏色和布料材質做區分。
隨著空姐角色的演進發展;許多航空公司開始了解到自家空姐形象的公眾價值,在1930年代末、1940年代初開始加入了更多女性化的線條剪裁以及顏色的選擇;往後更常委由知名品牌設計師製作;付予空服人員一種尊榮與秩序統一的專業形象。
1960到1970年代初出現許多充滿未來感的設計;每次的更換都能成為媒體的焦點。空服人員大都被期許具有更高水平的整潔度與裝扮;在穿著制服的期間有不允許展露刺青的規定;這是航空公司為了能給予旅客更正面的形象要求。
部分航空公司的女性空服員會穿著具有民俗特色的制服,如泰國國際航空、嘉魯達印尼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和新加坡航空的東南亞風格服裝,以及中華航空使用的旗袍制服;而部分伊斯蘭國家的航空公司,如汶萊皇家航空、海灣航空、阿聯酋航空、伊朗航空、埃及航空與沙烏地阿拉伯航空,為遵守伊斯蘭教義,女性空服員得依照教義需求配戴面紗。
一部分的廉價航空業者,在制服要求上就比傳統航空公司來得隨性;如韓國真航空、新加坡酷航與日本樂桃航空等,該公司班機上的空服員穿著制式Polo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