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裝是中國服飾,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款式。一是指唐風漢服或唐代服裝,為古代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圓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2006年3月17日,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國際服裝論壇以「和諧·時尚·國服」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為中國國服尋找答案。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議,要求國家正式確立國服。有鑒於此,李延聲委員特提出建議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的提案。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 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Ⅱ 怎麼分辨旗袍和漢服各國人眼中的旗袍和漢服有什麼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尤其是在明清時期,這種寬大的服飾是不利於日常生活的,所以,漢服和唐服在明清時期就逐漸消失了,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服飾是清代推行的服飾,這些服飾比較適合人生的日常生活。
漢服現在看不到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實用價值,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製作工藝太差,現在定製一套最高級別的漢服不到萬元,因為實在是做不出來好的漢服了。這個也是客觀上制約了漢服的發展,你覺得漢服的發展還有哪些障礙?
Ⅲ 旗袍和傳統漢服你更喜歡哪一種
歡快、純凈、優雅的視覺感我更喜歡漢服。首先,從美學的角度來看。漢服的氣質看起來總是有一點點精神飽滿的感覺。漢服,又稱漢服。好的漢服看起來華麗,有自己的仙氣。我喜歡漢服的領子,露出脖子,給人一種
眾所周知,唐裝雖然冠上了唐朝的名號,但裡面卻是滿滿的衣服。旗袍也是。雖然旗袍在通常意義上指的是民國時期的旗袍。毫無疑問,旗袍是最有曲線感的,看起來非常性感。但是,我不喜歡那種立領。領子高高豎起,脖子纏得緊緊的,太緊了,給人一種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感。當然,在材料方面,漢服是奢侈的。袖子誇張了。唐裝和旗袍相對簡單實用。
Ⅳ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漢服被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呢是華夏漢民族,從皇帝到明朝時期的傳統服飾,結合各個時代,每個朝代都在不斷的改進和傳承,直到清朝入關時期,一直作為中國國家禮服,現在很多人慢慢喜歡和接受漢服,而旗袍呢,旗袍就是民國時期,較為流行的改進服飾,很大一部分還是國外引進,再加以改良,旗袍看上去就是很有氣質的,但是只能作為一個分支來看待,畢竟只是一個時期的代表作。況且,高矮胖瘦的人不一定接受住,漢服呢,就比它更為接受和方便多了。
Ⅳ 關於漢服立領與旗袍立領有什麼區別啊
漢服飾發展到明朝,已具極大豐富性,這是歷朝歷代所不能比擬的。女袍有四種形式,一般是交領(斜領)、直領(對襟),盤領(圓領),合領(高領),這種高領就是許多人所謂的立領了。這種高領實際上只是對襟領的變種之一罷了。他流行於明清之際,特別為南方一般中層女子的家常裝飾,其特徵是:領子高約一寸許,有一二個領扣。
那麽明清時期漢人女子的高領是不是即是旗袍的立領呢?只能說,高領與立領之間很像,但仔細觀察,他們之間是有很大區別,首先,形式不同。明朝漢族女子的高領,領子通常沒有鑲邊,不做過多裝飾,邊角逞直線型,自然流暢。但再看滿族的立領,一般都有鑲邊,這種風氣後來愈演愈烈,另外他逞元寶型,有一定的弧度,這在同時期的康濤所繪的三娘子中對比即可分曉;其次,開邊方式不同。漢族女子的高領,一般是直線對襟開邊。而滿族女子的立領,則是弧線繞襟開邊。第三,表現形態不同。漢族的高領具有更強的修飾性,而且往往有內衫和外衫兩種形式。內衫之外還會套上對襟或是圓領等等款式。體現了明朝服飾已具有時裝的混搭性和層次性。而滿族的服飾作為系扣的實用則大過裝飾,而且一般只是以單一的外衫形式存在。
另外,立領這個概念實際上即便籠統稱呼清代的元寶領也是不太正確的。立領是特指在民國二三十年代後,那種領子經過上漿處理,顯得硬挺的旗袍領。而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漢服和旗袍的區別,不在高領或立領,旗袍的標志是他的布藝盤扣和斜腋線開邊。而漢服相對的則是系帶和斜腰線開邊。
漢民族服飾中的立領即明豎領,其特點是方角,瘦高,領上通常裝飾有兩顆金屬扣,因此此類衣服也被稱為「扣身襖兒」,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至明後期在女性服飾中已廣泛流行,歷史觀點認為豎領的產生與當時「小冰河」特殊氣候變冷有關,但當時立領的形成結構來看,他更像是寬交領的一種變異形式。由於明末清初滿洲八旗強迫漢人「剃發易服」制度所謂的「男從女不從」,明豎領與其它女裝在一段時間內得以短暫保持,明豎領的款式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大襟襖兒(即斜襟:它與旗人的廠字襟不同,是直線斜襟至腋下系帶);另一種是對襟襖兒。至清代中期,即乾隆中後期,隨著整個社會的變化,女性的豎領也開始發生許多變化,首先是高度變低,通常鑲有深色緣邊,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新興的弧形高領代替,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其實旗人的長袍原先是無領式的,所謂的旗袍領不過是旗人借鑒了漢人女性服飾在袍子上裝領子後才有的產物。
Ⅵ 唐裝華服旗袍漢服,各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們說的唐裝一般是指民國時期由滿族的旗裝改良成的衣服,特徵為對襟盤扣(還有一種釋義是唐代的服裝,不過用的很少)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
Ⅶ 旗袍是不是漢服呀
不是。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而旗袍是民國時期漢族婦女製作的西服,但糅合了當時女性的服飾元素。由於那個時候漢族服飾文化完全滿化,所以糅合進西服中的是滿元素。滿是滿清元素的服飾怎麼能說是漢服呢。
Ⅷ 在你看來,旗袍和漢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首先我覺得 這個問題就很怪 代表中國應該是指中國人 就這個層面而言 除了便裝 沒有任何一種服裝可以代表中國公民所穿的衣服 所以我姑且把代表中國理解成中華文明 那麼就這個角度來講 答案很明顯是漢服 因為說到底 漢族是漢族人的傳統服飾 而旗袍是滿族人的傳統服飾 從人數上來講 明顯是漢服更具有代表性 再從歷史角度來詮釋這個問題的話 就涉及到了朝代的問題 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幾個朝代 只有清朝是穿旗袍的 而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朝代 但是最後還是穿上了漢服 所以就文化傳承和歷史繼承方面 旗袍是無法和漢服相比擬的 最後看國際影響 這方面的確是旗袍更加有影響力 不過要知道中國和其他歐美國家來往最頻繁的時間 剛好是旗袍最流行的時間 所以外國人只知道旗袍是中國人的服飾 但是就文化底蘊和代表性而言 旗袍的確不如漢服 最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混合的國家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的傳統文化已經其文化所衍生出來的服飾文化 但是既然講到代表性 就一定無法代表所有的民族 不過哪種服裝 都有自己所傳承的文化 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都傳承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繁華與風韻
Ⅸ 旗袍和漢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我對於旗袍和漢服的了解都不算是很深,可能只是聽過或者看過而已,在我看來這兩者都是非常美麗的,各有各的韻味,也都是值得傳承的,只不過兩者相比較,其實我覺得還是漢服更能代表中國。
漢服的產生要比旗袍久遠很多,漢服,顧名思義,就是漢朝時候的服裝,而漢朝距今都有2000多年了,所以可以想像漢服該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但是旗袍的時間其實是很短的,旗袍產生在民國時期,也算是一種比較新興的服裝了,但是旗袍比較值得稱贊的就是它是世界上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中國傳統服裝,這也是非常讓人自豪的。而漢服正是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所以讓我覺得它是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而且漢朝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繁榮的一個朝代了,也是中央集權開始正式形成的一個朝代,那個時候我們的朝代發展是特別好的,繁榮昌盛,很多周邊的小國都向我們學習,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我們的民族才被稱為漢族,我們也才是漢人,穿的衣服也叫做漢服,所以漢服才是更能代表中國的。
只不過雖然說我覺得漢服更能代表中國,但是漢服文化的流傳並沒有那麼的廣,還沒有旗袍使用的多,很多人覺得漢服是很奇怪的衣服,如果在大街上看見有人穿漢服別人可能都會投去怪異的目光,很多喜歡漢服的人都只能在自己家穿穿,而不敢穿到外面去,有的可能家人也會反對。但是這畢竟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值得發揚光大的,而不是當做一種奇怪的服裝,所以我們更應該支持我們的漢服。
Ⅹ 漢服與旗袍的區別
漢服,就是漢代開始流行的服飾,也有人認為是漢族人的服飾,他的服飾和造型比較繁雜,讓人感覺到穿著非常不方便。而旗袍是民國建立後進行服飾改革後的產物。
旗袍講究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地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而漢服則恰恰相反。
所以說,不論是從文化背景還是服飾外形上兩者都有很大區別,一個是漢文化幾千年的傳承,一個是時代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