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梨形身材想要穿牛仔褲,應該選擇什麼類型的牛仔褲呢
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暴露,牛仔褲是最擔心的梨形身體。什麼樣的牛仔褲可以讓梨形姐姐放心?如何再次匹配它?別擔心,小編會與你分享一些牛仔褲,這樣梨形也可以拿著觀眾。
高腰設計突出了腰線,可以拉動長腿形狀。臀部的設計也粘合到圖形曲線上。覆蓋膝蓋的缺點是非常好的。它太適合梨形姐姐。如果你比肉更有點,你怎麼能放開甜泡沫袖子?梨形也可以握住牛仔褲,快點匆匆忙忙白色工具牛仔褲在今年也很高!梨形也可以保持牛仔褲,淺色系統非常適合夏季,簡單令人耳目一新,而不是挑選人。圖案充滿了面料,從道路上散步。高腰的設計更具可選擇性,但小編仍然覺得短箱將更加時尚。
B. 世界十大奢侈品牌包包排行
01
愛馬仕(Hermès)是世界著名的奢侈品品牌,1837年由Thierry Hermès創立於法國巴黎,迄今已有17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生產絲巾和領帶而著名的愛馬仕是以生產馬鞍和馬具起家的,他奢侈、保守、尊貴,整個品牌由整體到細節,再到它的專賣店,都彌漫著濃郁的以馬文化為中心的深厚底蘊。愛馬仕是一家忠於傳統手工藝,不斷追求創新的國際化企業,截至2014年,愛馬仕旗下共有十七種產品系列:皮革、絲巾、領帶、男女時裝、香水、腕錶、文儀精品、鞋類、配飾、馬具用品、家居生活系列、餐具及珠寶首飾。全球共25個分公司管理及分銷來自四大范疇的產品:愛馬仕鞍具及皮革、愛馬仕香水、愛馬仕鍾表及愛馬仕餐瓷。1996年進入中國,在北京開了第一家愛馬仕專賣店。
02
910年,嘉柏麗爾·香奈兒在巴黎康朋街21號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女帽店,以「香奈兒時尚」為名,製作帽子。她的設計受到當時最著名的法國女演員的垂青,也為她帶來了美譽。嘉柏麗爾·香奈兒簡潔優雅的著裝風格引起轟動,迅速風靡了整個巴黎。
1913年,嘉柏麗爾·香奈兒在法國杜維埃開設了一家服飾店,推出運動服飾系列。她設計的jersey針織服裝具有革命性的意義,讓女性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新的自覺,也改變了女性的生活方式,因而立即大獲成功。
香奈兒品牌產品種類繁多,有服裝、珠寶飾品及其配件、化妝品、護膚品、香水等。該品牌的時裝設計有高雅、簡潔、精美的風格,在20世紀40年代就成功地將「五花大綁」的女裝推向簡單、舒適的設計。
除了時裝,Chanel也在1921 年推出ChanelNo 5香水,女星妮可·基德曼作代言人的No.5香水瓶子是一個甚具裝飾藝術 (Art Deco) 味道的玻璃瓶。Chanel No.5是史上第一瓶以設計師命名的香水。而「雙C」標志也讓這瓶香水成為Chanel歷史上最賺錢的產品,且在恆遠的時光長廊上歷久不衰,至今在 Chanel的官方網站依然是重點推介產品。
香奈兒逝世後,1983年起由設計天才卡爾 拉格菲爾德(KARL LAGERFELD)接班。自1983年起,他一直擔任Chanel的總設計師,將Chanel的時裝推向另一個高峰。卡爾拉格菲爾有著自由、任意和輕松的設計心態,他總是不可思議地把兩種對立的藝術品感覺統一在設計中,既奔放又端莊,
03
LV(路易·威登):
創始人路易·威登於1854年創立路易·威登品牌,其設計出的女包很快成為時尚潮流,42年後,其兒子用其父親路易·威登的名字首字母LV設計成至今聞名天下的世界品牌,現隸屬於法國專產高級奢華用品的MoetHennessy Louis Vuitton集團。
04
迪奧Dior的全稱是Christian Dior,中文譯名為:克里斯汀•迪奧,克里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 常常被喜愛的粉絲簡稱為Dior 或是CD。「Dior」在法語中是「上帝」和「金子」的組合,金色後來也成了Dior 品牌最常見的代表色。
以品牌創始人克里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 先生名字命名的同名品牌自1947年創始以來,就一直是華貴與高雅的代名詞。不論是時裝、化妝品或是其他產品,迪奧 (Dior) 在時尚殿堂一直雄踞頂端。迪奧 (Dior) 繼承著法國高級女裝的傳統,做工精細,代表著上流社會成熟女性的審美品位,象徵著法國時裝文化的最高精神。除了高級時裝外,迪奧 (Dior) 產品還有男裝、香水、包包、皮草、內衣、化妝品、珠寶、鞋靴及童裝等。
讓迪奧 (Dior) 品牌名聲大漲的要數1947年克里斯汀•迪奧 (Christian Dior) 推出第一個時裝系列:急速收起的纖細腰身,凸顯出與胸部曲線的對比,長及小腿的裙子採用黑色毛料點以細致的褶皺,再加上修飾精巧的肩線,顛覆了所有人的目光,被稱為「New Look」,意指Dior 帶給女性一種全新的面貌。
05
古馳-1921年創立於義大利佛羅倫薩,是全球卓越的奢華精品品牌之一。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精湛的義大利工藝聞名於世,旗下精品包括皮件、鞋履、香氛、珠寶和腕錶。
GUCCI品牌時裝一向以高檔、豪華、性感而聞名於世,以「身份與財富之象徵」品牌形象成為富有上流社會的消費寵兒,一向被商界人士垂青,時尚又不失高雅。古馳現在是義大利最大的時裝集團。
2015年1月,古馳新任首席執行官Marco Bizzarri任命亞力山卓·米開理(Alessandro Michele)為品牌全新創作總監,其將負責古馳所有系列的作品設計以及全球品牌形象。米開理看似古怪的審美卻結合了歷史和當代的特色,既可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談到朋克搖滾,亦可從十八世紀的掛毯和屏風上中國天堂般的風景談到全新數字技術。一系列極具特色以及當代浪漫主義的服飾及配飾無疑是其審美的成果;而門市則將米開理的創作理念呈現為如夢似幻、激動人心的作品。
06
芬迪 (FENDI) 是義大利著名的奢侈品品牌,最早作為皮革世家,芬迪(FENDI)最出名的莫過於It Bag——FENDIBaguette手袋,外型像法式長棍,由芬迪家族的SilviaVenturiniFENDI設計。1925年芬迪品牌正式創立於羅馬,專門生產高品質毛皮製品。1955年首次舉行芬迪時裝發布會。1965年,由於卡爾·拉格斐(Karl Lagerfeld)的加入,芬迪(FENDI)逐漸增加了高級女裝、男裝、鞋靴、香水。其後公司逐漸發展壯大,經營范圍擴大到針織服裝、泳裝等品類,甚至開發了珠寶、男用香水等。發展至今,芬迪品牌以其奢華皮草和經典手袋在世界高級時裝界享有盛譽。
1925年Edoardo Fendi 和 Adele Casagrande 開設一家從事皮件和手袋的專賣店,Adele 在佛羅倫薩學會了皮革製作的工藝,運用在店內所有皮件及手袋的設計。這家位於羅馬最熱鬧的街道路口 Via del Plebiscito 的專賣店,在店鋪後面另設立一間皮草工作坊。Fendi 夫婦的小店,憑著優質產品及精湛工藝,受到當時羅馬名門貴族及社會新貴的推崇和喜愛,專賣店的生意川流不息,迅速發展起來。
象徵Fendi品牌的黃色標志色的在1933年誕生,在當時以羊皮紙製成的黃色 FENDI 的購物紙袋,至今仍是為大眾一目瞭然的品牌標志。豐富的質感結合品牌文化根基,成為永恆的經典元素。
1938年Adele 和 Edoardo Fendi 推出全系列 Selleria 手袋,以醫生包為靈感,借鑒自馬具製造大師的工藝技術。此手袋由 Cuoio Romano(羅馬皮革)製成,是歐洲質量最好的皮革,在托斯卡納製革,這種皮革手感柔軟,紋理細膩,每一張皮革本身紋路不同,在縫制之前會先使用翻滾處
07
PRADA普拉達,米蘭又一個以完美主義著稱的家族品牌。1913年,PRADA在義大利米蘭的市中心創辦了第一家精品店,創始人Mario Prada 所設計的時尚而品質卓越的手袋、旅行箱、皮質配件及化妝箱等系列產品,得到了來自皇室和上流社會的寵愛和追捧。
上世紀70年代,PRADA創始人的孫女Miuccia接手Prada,那時的Prada還是歐洲的一個小牌子。70年代的時尚圈環境變遷,幾近瀕臨破產邊緣。1978年Miuccia與其夫婿PatrizioBertelli共同接管並帶領Prada邁向全新的里程碑。而PatrizioBertelli,一位充滿創造力的企業家,不僅建立了全世界范圍的產品分銷渠道以及批量生產系統同時還巧妙地將Prada傳統的品牌理念和現代化的先進技術進行了完美結合。Miuccia尋找和傳統皮料不同的新穎材質歷經多方嘗試,從空軍降落傘中找到尼龍布料,以質輕、耐用為根基,於是,「黑色的尼龍包」一炮而紅成為普拉達品牌的經典。
歷經二十多年的努力與奮斗,這個歷史悠久的品牌不斷地發展與演變。通過Miuccia Prada與Patrizio Bertelli的默契合作,PRADA已經從一個小型的家族事業發展成為世界頂級的奢華品牌。時至今日,Prada 已行銷全球,時裝迷均對其如痴如醉。Prada 集團也成為了歐洲的時裝巨擘,與Gucci group、LVMH等齊名。
今天的Prada品牌包括男款與女款皮具、成衣和鞋類產品,將創新、精緻而新潮的設計與手工產品特有的卓越品質融為一體。此外,Prada還活躍於眼鏡、香水和手機等領域。
08
低調、質量及工藝–Bottega Veneta自1966年始,匯集義大利出色傳統皮革工匠,以上等的材質、卓越的手工藝、現代的功能,以及創新的設計為宗旨,秉承瑰麗細致、注重美感和秉具個人風格的一貫特質。匠心呈現男士系列、女士系列、家居藝術及香氛系列等。
有著「義大利愛馬仕」之稱的Bottega Veneta(葆蝶家),創始人是Michele Taddei和Renzo Zengiaro,他們於1966年在義大利設立總部,取名為「BOTTEGA VENETA」,意即「VENETA工坊」。獨家的皮革梭織法,讓BOTTEGA VENETA在70年代聲名鵲起,成為知名的頂級奢侈品牌。
經典產品
Bottega Veneta的晚宴手持包是它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在好萊塢明星和名媛手中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在Hermes、Chanel把持住高級晚宴用包的大半江山下,Bottega Veneta則在手持包這面掌握了絕對份額。Bottega Veneta的The Knot手拿包久負盛名。
男士皮鞋也是BOTTEGA VENETA的拿手好戲,穩坐同類產品銷量第一。
09
博柏利(Burberry)是極具英國傳統風格的奢侈品牌,創辦於1856年,是英國皇室御用品。Burberry(博柏利)擁有156年的歷史,早期主要以生產雨衣、傘具及絲巾為主,是具有濃厚英倫風情的著名品牌,長久以來成為奢華、品質、創新以及永恆經典的代名詞。
Burberry的招牌格子圖案是Burberry家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徵。這種由淺駝色、黑色、紅色、白色組成的三粗一細的交叉圖紋,不張揚、不嫵媚,自然散發出成熟理性的韻味,體現了Burberry的歷史和品質,甚至象徵了英國的民族和文化。
博柏利的風衣作為品牌標識享譽全球,香水也具有有很高的知名度。博柏利帶有一股英國傳統的設計風格,以經典的格子圖案、獨特的布料、大方優雅為主。除傳統服裝外,博柏利也將設計觸角延伸至其它領域,並將經典元素注入其中,推出香水、皮草、頭巾、針織衫及鞋等相關商品。
發展歷程
1856年,年僅21歲的英倫小夥子Thomas Burberry一手創立了Burberry品牌,優良的品質、創新面料的運用以及在外套上的設計使得Thomas Burberry贏得了一批忠實顧客。
1879年,他研發出一種組織結實、防水透氣的斜紋布料-Gabardine(華達呢),因耐用貫穿的特性使然,很快就被廣泛使用,由此贏得大家的認可。
10
COACH蔻馳,1941年誕生。總部位於紐約。COACH是美國高端生活方式時尚品牌,為男士、女士提供精緻配飾與禮品,產品系列包括女士手袋、男士包款、男士及女士小皮具、鞋履、服飾、手錶、旅行用品、圍巾、太陽眼鏡、香水、時尚首飾等。
COACH成立之初,是由六位來自皮革世家的皮匠師傅共同經營,是美國歷史最悠久和最成功的皮革製品公司之一。據說,COACH(蔻馳) 創始人Miles Cahn最初是從一雙傳統的棒球手套中獲得的製作靈感。他發現棒球手套越用越光滑,於是他借鑒其技術,並經過細致處理,將堅固耐用的棒球手套皮革變得柔軟耐用。這種皮件呈現著迷人的天然紋路,而且不需要繁復的保養技巧,也能保持最初的樣貌。
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COACH(蔻馳) 仍一直保持著上乘的用料和工藝的高質量水準,這一貫穿始終的品牌宗旨,是COACH(蔻馳) 成功的基石。而COACH(蔻馳) 所特有的美式設計、精湛的皮革製造技術以及周到細致的服務,也成為受顧客歡迎的品牌特色。
C. 賣童裝的老闆們,你們是用什麼樣的包裝袋裝衣服呢
卡通熊貓的,小朋友喜歡
D. 民族風俗的作文怎麼寫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
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是中國農歷的新年。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這是一個最重要、最熱鬧的節日。因為過農歷新年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們也把這個節日叫「春節」。
中國人過春節有很多傳統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起,人們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在這段時間里,家家戶戶要大掃除,買年貨,貼窗花,掛年畫,寫春聯,蒸年糕,做好各種食品,准備辭舊迎新。
春節的前夜叫「除夕」。除夕之夜,是家人團聚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年夜飯,說說笑笑,直到天亮,這叫守歲。除夕零點的鍾聲一響,人們還要吃餃子。古時候叫零點為「子時」,除夕的子時正是新舊年交替的時候,人們在這時吃餃子,是取「更歲交子」的意思。這也是「餃子」名稱的由來。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從初一開始,人們要走親戚、看朋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節的重要習俗。拜年時,大家都要說一些祝願幸福、健康的吉祥話。
春節習俗——放爆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鍾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經商人家。放爆竹還有另一番意義:他們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發大利。不過,據舊習認為,敬財神要爭先,放爆竹要殿後。傳說,要想發大財者,炮仗要響到最後才算心誠。舊時,從春節子夜開財門起,就有送財神的,手拿著一張紙印的財神在門外嚷著:「送財神爺的來啦!」這時屋裡的主人,為了表示歡迎財神,便拿賞錢給來人,送財神的口中,當然總免不了要說些吉利話。例如:「金銀財寶滾進來」啦!「左邊有對金獅子,右邊有對金鳳凰」啦!等等之類的口彩。另外還有一種就是裝扮成財神爺的模樣,身穿紅袍,頭戴紗帽,嘴上掛著假鬍子,身上背著一個收錢的黃布袋,後面跟著幾個敲鑼打鼓的,挨家挨戶地去散發財神爺像,以便討賞錢。每到人家門口,就唱起:「左廂堆滿金銀庫,右邊財寶滿屋堆。」一大堆討吉利的話,不絕於口,直到主人歡喜地接過那張紅紙財神爺像,給他們些錢,扮財神的這些人,連聲道謝之後,就起勁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鏘鏘的鑼鼓聲中,轉到別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裡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南方人還在祭祖之後,查看歷書上所載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燈籠火把,提壺挈酒,奉香鳴爆竹,開門出行,迎接喜神,稱「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尋」,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為趨吉、祈求神靈保佑一年百事順遂。除夕守歲是整夜不睡、通宵達旦的。是夜,主婦們忙著掛燈結綵,張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紅紅綠綠把房子裝飾得花團錦簇,為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氛。孩子們最盼望的事也許就是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卧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
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喜歡在過年時,多討些好彩頭,希望一切順利,這其中有許多舊習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掃帚之俗,以為新年使用掃帚將會把運氣掃走,掃去財運,新的一年會難交好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里邊。為使此俗流行,還定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新年也不可罵孩子,說話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飯碗,大家也絕不罵他,反而說他「歲歲平安」,因「碎」「歲」諧音沖一沖不祥的氣氛。新年裡,大人最怕小孩子說溜了嘴,開年講些不太吉利的話,除了橫關照豎關照,有的地方還用塊紅布或草紙向孩子們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當作屁股,即使說出不吉利的話來,也等於放屁。還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於枕邊,叫做「壓歲果子」。橘子、荔枝諧音「吉利」,以求來年大吉大利。有的地區還有一種習俗,就是偷財神爺像,而且偷到後要把它藏在褲襠里,以取「財神入庫(褲)」這句成語的意思。在這些異想天開的趣俗之中,埋藏著歷代多少勞苦百姓獻媚命運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窗花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一一一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喜氣洋洋。
春節習俗——貼福字
每逢新春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凈庭戶,換門神,掛鍾旭,釘桃符,貼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准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後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後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後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後。
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過去民間有「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說法,「福」字以前多為手寫,現在市場、商店中均中出售。
春節習俗——守歲
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年三十守歲,俗名「熬年」。為什麼稱作「熬年」呢?民間世世代代流傳著這么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凶惡的怪獸,人們叫他"年"。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獸就要從海里爬出來傷害人畜,毀壞田園,降災於辛苦了一年的人們。人們為了躲避年獸,臘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關緊大門,不敢睡覺,坐等天亮,為消磨時光,也為壯膽,他們就喝酒。等年初一早晨年獸不再出來,才敢出門。人們見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賀道喜,慶幸沒被年獸吃掉,這樣過了好多年,沒出什麼事情,人們對年獸放鬆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獸突然竄到江南的一個村子裡,一村子人幾乎被年獸吃光了,只有一家掛紅布簾、穿紅衣的新婚小兩口平安無事。還有幾個童稚,在院里點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紅,竹子燃燒後"啪啪"地爆響,年獸轉到此處,看見火光嚇得掉頭逃竄。此後,人們知道年獸怕紅、怕光、怕響聲,每至年末歲首,家家戶戶就貼紅紙、穿紅袍、掛紅燈、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這樣年獸就不敢再來了。古人把竹竿燃燒後,竹節里的空氣膨脹,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也即是"爆竹"的由來。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獸怕紅,常常被年獸吃掉。這事後來傳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兒,他為了拯救人們,決心消滅年獸。有一年,他待年獸出來時,就用火球將它擊倒,再用粗鐵鏈將它鎖在石柱上。從此,每到過年,人們總要燒香,請紫微星下界來保平安。
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大年擺供,蘋果一大盤是少不了的,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還要供一盆飯,年前燒好,要供過年,叫作「隔年飯」,是年年有剩飯,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的意思。這盆隔年飯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話叫「二米子飯」,是為了有黃有白,這叫作「有金有銀,金銀滿盆」的「金銀飯」。不少地方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敘。也有的俗戶人家推牌九,擲骰子,賭梭哈,打麻將,喧嘩笑鬧之聲匯成了除夕歡樂的高潮。
春節習俗——拜年
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盛放飛帖之用。至今的春節贈送賀年片、賀年卡,便是這種古代互送飛帖的遺風。
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現在人們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和電話拜年等。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因為正月又叫元月,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一年裡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是「夜晚」的意思,所以,正月十五晚上的這個節日就叫元宵節。
元宵節,中國人有賞燈和吃元宵的習俗。俗話說「正月十五鬧花燈」,因此,元宵節也叫燈節。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到現在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這天,到處張燈結綵,熱鬧非常。夜晚一到,人們就成群結隊地去觀賞花燈。五光十色的宮燈、壁燈、人物燈、花卉燈、走馬燈、動物燈、玩具燈……匯成一片燈海。有的花燈上還寫有謎語,引得觀燈人爭先恐後地去猜。
元宵節吃元宵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就有這種食品了。元宵是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圓球,裡麵包著用糖和各種果仁做成的餡,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因為這種食品是在元宵節這天吃,後來人們就把它叫做元宵了。中國人希望諸事圓滿,在一年開始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吃元宵,就是希望家人團圓、和睦、幸福、圓圓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