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天喜地七仙女裡面六小齡童扮演的一個角色,忘了是月老還是太上老君了。
㈡ 唐僧一生只撒了一次謊,卻騙了精明的孫悟空一輩子,原因值得深思
現在網路上廣泛傳播的梗之一是「兩開花」,很多人希望對「六學」進行吐槽。六小齡童,即章金萊老師,在網上受到了很多批評,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他試圖獨占孫悟空的形象。然而,他主演的86版《西遊記》仍然深受好評,成為了80後和90後的童年記憶。
小時候看《西遊記》,我們只是喜歡孫悟空的英姿颯爽,長大後才意識到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書。沙僧就像我們身邊那些話不多的朋友,但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他們總是默默幫助我們。八戒雖然看起來懶散,但他的行為很像普通人。唐僧則像是我們的父母或老師,總是不停地在我們耳邊提醒。
關於唐僧,他是個出家人,通常出家人不會說謊,但唐僧卻曾經欺騙過孫悟空,而且是一直騙到現在。記得當時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了孫悟空,但悟空性格頑皮,不服管教,為了約束他,唐僧聽從了觀音菩薩的建議,給悟空戴上了金箍。為了讓悟空毫無疑心地戴上金箍,唐僧撒了他一生中唯一的謊言。
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都記得這個情節,孫悟空在翻看行李時無意中發現了一頂漂亮的行者帽,便對唐僧說帽子很漂亮,唐僧立刻表示願意送給他。孫悟空非常高興,便戴上了這頂帽子,其實那正是金箍變的。唐僧見他戴上金箍後,便開始念緊箍咒,孫悟空忍受不了疼痛,答應以後都聽從唐僧的話。
孫悟空本質上是一隻野性未馴的猴子,對人間的警惕性不足,結果被唐僧欺騙了。很多人認為是因為金箍的存在,孫悟空才成為保護唐僧取經的大弟子,才能修成正果。但我想說的是,修成正果真的那麼重要嗎?這可能只是一種洗腦。如果孫悟空回到花果山,成為一隻自由自在的猴王,那也是一種瀟灑的生活。
仔細品味《西遊記》,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蘊含了許多諷刺和隱喻,這些秘密值得大家深入研究和理解,去探索那個童年時未曾理解的神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