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寫作文不應該網路語言
「作文寫到晚上10點,真是『杯具』!」這是一位小學生作文中的原話,老師和家長都看不懂。原來「杯具」就是悲劇的諧音,是現在流行的網路用語。
經初步研究,目前網路語言基本包括四類:一、語音諧音類,比如「9494」代表「就是就是」,「7456」代表「氣死我了」,「醬紫」代表「這樣子」。二、符號形象類,比如「@_@」在網上代表一個戴眼鏡的人。三、英漢縮略類,比如「CU」表示「see you」。四、詼諧指代類,如「保重」在網上的意思就是「保持體重」……隨著新的網路語言不斷發明、流行,很多新形式難以歸類,譬如「郁悶ing」就代表正在郁悶中,「KMP」又代表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青少年喜歡的快餐廳…… 小荷作文網
網路語言有一定的便攜性和趣味性,但不該混雜書面語。語言是社會現象,適用領域范圍有基本要求。網路語言是新現象,其存在有土壤、有環境,但不宜進入教科書和正式媒體。
社會語言學專家余志鴻教授說,語言內部是有分工的,比如一個國家的文學語言就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文化水平,應該是最為規范語言的標准。網路語言是信息高速路上高效的語言信息,但不能代替有聲語言,也不能用作文學形式的藝術作品。
所以,對網路用語該不該出現在作文中的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網路語言是新現象,其適用領域局限於網路,但不宜進入教科書和正式媒體。中小學是打基礎的時候,應該正確使用規范的漢字。
讓我們一起呼籲:讓網路語言留在網路!!!
1.語言是用來交際的 ,網路語言是語言的一種
2.語言是為了大家使用方便這是語言的特點,網路語言同樣具有這樣的特點
3.語言是發展的不是一層不變的,這一點在網路語言體現非常明顯
4 學生的作文是源於現實而又高於現實的 網路語言的出現正是現實存在的
5作為老師對於網路用語也應該有所了解 否則教出的學生寫出的作文是脫節的
6網路用語在學生作文中的出現也是作文創新的一種體現
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值不值得鼓勵和提倡?【話題緣起】當社會學者們還在為網路語言究竟是新新人類的文字游戲,還是現代漢語的積極發展而爭個面紅耳赤、莫衷一是時,網路語言已不可避免地之侵入了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赫然出現在我們小學生的作文本上了。
作為祖國語言文字奠基者的小學語文老師,站在他們的專業職責、學科特點的角度,到底該持怎樣的態度呢?2007年11月13日,在蒼南縣龍港鎮第四小學的階梯教室,一群熱心於語文教學的老師們正圍繞著「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值不值得鼓勵和提倡?」這一個話題進行富有教學意義的辯論。正方的觀點是:「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值得鼓勵和提倡」,反方的觀點是:「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不值得鼓勵和提倡」。
辯論賽場上,雙方圍繞著自己的觀點,陳述了有利的論據,並提供了詳實的資料作為支持,從不同的角度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好不激烈。他們深刻的思想,精彩的演繹,令在場的老師為之嘆服。
【觀點碰撞】正方一辯: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值得鼓勵和提倡。語言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系統,它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不斷豐滿。
網路語言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是新時代的產物,有著極強的時代感,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怎麼能把這樣有著鮮明時代特色的語言,將他拒之現代漢語的門外,拒之小學生習作的大門之外呢?反方一辯:網路語言的隨意性,歧義性,含糊性決定了網路語言不適合進入小學生作文。
如用「青蛙」指代「醜陋的」,用「BT」指代「變態」,面對這樣的一種缺乏標准和規范、混亂不堪、不能有效地傳遞信息的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作文,難道你還會摸摸學生腦袋說:「青蛙」這個詞你用得真棒?正方二辯:網路語言詼諧、幽默、簡短且富有個性,為學生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提供憑借。有些小學生原來不喜歡寫日記,因為用上了鮮活的網路語言,他覺得非常好玩,因而愛上了寫日記,這絕對是好事。
比如「剛從火星歸來」,反映了對方的不合時宜,這種說法運用了比喻、誇張等修辭手法, 而且很有幽默感,便於理解和接受。反方二辯:出示「灌水」、「拍磚」、「沙發」、「抓狂」等網路語言,在我校調查了97位老師和兩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不知道的為75%。
萬丈高樓拔地起,小學的習作基礎和寫作習慣是基礎中的基礎,是重中之中!這些將漢字、數字、英語字母等雜糅在一起的網路語言,教師若不及時引導,任由學生將這些美麗的方塊字以「妖魔化」的方式加以糟蹋,不加規范,無疑是我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失職。正方三辯: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寫作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不拘形式地寫下來,樂於表達,自由表達,個性表達」。
網路語言已經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表達形式,我們為什麼不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真實的生活?用自由之筆,寫自我之境,抒自我之情,表自覺之意。這正是我們所追求的作文教學目標啊。
反方三辯:古人雲:「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小學生習作也要講究取法乎上,講究學習高品位的規范語言。
因為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在小學生正處於學習語言的起步階段,這樣隨意的,不規范的甚至粗俗的網路語言就是孩子們學習語言的樣板嗎?那規范而美麗的白話文才是學生模仿的上上之法啊正方四辯對於小學生習作運用網路語言的態度,我們應該以理性、開放的姿態迎接網路語言這一新事物的產生;我們所要做的應是「多引導,多激勵,少限制,少指責」,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使網路語言逐漸規范、逐漸完善,最終完全溶入到我們的漢語體系中而不能採取一味地拒絕、堵塞,甚至逃避。
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與我們的大時代脫節,是與我們的學生「眾叛親離」。反方四辯:首先,網路語言強烈地沖擊民族文化,它給我們的民族語言造成了一定的『燒傷度』很難想像一個長期浸染在網路語言下的學生,還能夠很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做一個有根的人?其次小學生正處在長知識、接受自我、了解世界的階段,提倡網路語言介入小學生的作文,它的局限性、流行性直接妨礙了孩子們的正常交往,影響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再次,網路語言改變了學生的寫作方式,阻礙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鼓勵小學生以這種另類寫法為榮,以出現錯字、病句為趣,會嚴重阻礙了小學生作文提高。
【專家視點】(溫州市教育局小學語文教研員曹鴻飛)從更深層次來看,網路語言有固定的格式,但是這類語言用多了,就變成了話語的復制,比如形容一位「帥哥」,如果用傳統漢語來形容,有多少優秀、豐富的語言可以來贊美啊,使用網路語言,學生的語言變成了復制的模式,他想不到更多的、更優美的、更富有個性的語言來贊美,導致集體語言的媚俗。面對網路語言進入小學生的作文,我們應該持有的態度是:寬容理解,正確引導,吸取精華,剔除糟粕。
1、我們不能一味地排斥,從而和孩子產生隔閡,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引導青少年客觀地看待網路語言的利弊,充分利用網路語言靈活生動的特點,激發學生。
日前,一名小學老師在某育兒論壇發帖:最近看學生作文,看了半天才看懂,原來杯具是悲劇的諧音,是現在最流行的網路語。她感嘆:真不知是我考學生還是學生在考我。
洶涌而至的網路語言出現在作文中,讓不少老師和家長犯了愁。
看作文好似在猜謎
徐匯區一民辦小學語文老師吳老師說,在一些作文中,甚至有的常用語都被網路化了。比如提意見叫拍磚,喜歡叫稀飯,看不懂叫我暈等。她說:批改作文就像在猜謎,有的詞彙根本看不懂。
學生作文中引用的網路語,可分為幾大類:有數字或字母簡稱,比如7456代表氣死我了,+U意為加油;有比喻,如腹黑代表表裡不一的人;還有一些流行新語,如打醬油,意思是不關我事,不予評論。
不久前,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某省賽區,150萬篇參賽作品中,有至少三分之一在作文中使用了諸如、努力ing等網路語,結果全被刷下。評委說,並非排斥網路語言,有些還挺有意思,但用網路語言寫作文實在不忍卒讀。
寫作為何偏愛網路語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於海認為,互聯網時代,網路語自然成為一種溝通方式,不懂網路語反而會被同齡人認為落後、『不酷』。
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者協會副會長毛世楨教授說,網路論壇、網上一對一聊天、書信交流等不同語境,就好像不同的通訊信道,可以有各自不同的通訊語言。日常交流或者寫作文使用網路語,就好比各個信道間串了信號,因此會被老師認為進入一種非正常軌道。
需要驚呼拯救作文嗎
有專家認為,網路語寫進作文,是對傳統教學的顛覆,甚至有老師直呼拯救作文。盧灣區第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說,作文講究的是文學味,摻進了網路語言的文章則會失其雅緻,而過於簡單的數字化表達,則將中國文字豐富的涵義偏廢了。
於海則認為,網路語顧名思義網上流行,起源於網路,傳播於網路,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小眾語言,使用頻率不會太廣泛。網路語的形成一般是創造一個新詞,或改變一種說法,它不會超越日常語言控制力,也不會改變日常生活話語系統。因此,不用擔心網路語會撼動傳統作文的地位。網路語寫進作文,只是特定時期的特定表現。隨著學生成長到成人群體,他們自然而然會脫離『作文網路圈』。
語文專家同時指出,作文與其他作業相比,更具規范性和標准性。學生應該有規則觀,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最好不要隨意使用網路語言,尤其是太出格的網路語。
「……在外太空偶終於看見了這個走召弓雖的sp,一見到偶他居然使出了久已失傳的khbd,偶狂暈,kao,外星人也用這種x3l的招數,暈死了……」如果你可以順利地讀懂上面這段小學生作文,我會佩服得五體投地,還會頒發給你「網路超人」的名譽!把網路語言搬到作文里,這已經不再是新鮮的事情:「我」變成「偶」,「強」變成「弓雖」;不說看不懂,要說「暈」;不滿叫「靠」;提意見叫「拍磚」;喜歡叫「稀飯」……這些新鮮而另類的詞語或多或少都曾出現在我們的作文里。
現在,彤彤姐姐想知道大家的看法:寫作文,用網路語言好不好?看看同學們的辯論吧!相信你讀後會有自己的觀點的!江蘇省南通市師范二附小張洪濤老師江蘇省海安縣明道小學冒石宏老師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縣宋庄鎮鄭庄小學徐繼立老師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劉金芳老師人是隨著時代進步的,當然文明也是隨時代變革的,其中也包括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