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泰順童裝協會

泰順童裝協會

發布時間:2021-07-14 19:35:42

Ⅰ 泰順石雕大師潘成松簡歷

潘成松,男,1973年出生於泰順,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中國收藏家喜愛的石雕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石雕中青年十大名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溫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青田石雕行業協會副會長,泰順縣石雕研究所所長。

2008北京奧運會紀念金盤底座設計製作者。2010年世博會全球華人設計大獎獲獎者。1991年畢業於泰順技校石雕藝術專業,後至溫州工藝美術研究所進修。1999年創辦泰順縣石雕研究所,2003年在青田創辦石海藝雕工作室,專業從事石雕藝術創作。2006年進修於中國美院。
作品風格前期功在刀中,重在傳統,後期突破傳統,融合現代審美觀,作品巧用石材天然之美,來體現深厚的藝術內涵,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近年來,其作品在全國獲獎50餘項,代表作《自有樂地》獲得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博覽會2005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金獎,《無限無量》獲得第五屆杭州國際民間手工藝展覽金獎、第四屆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最佳創意獎等等。作品(碩果)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稻魚共生)被中國農業博物館收藏,(戰痕)被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等。

Ⅱ 泰順三魁鎮百家宴的陳聖母

臨水宮的陳十四娘娘是民間傳說中的神性英雄,因為善於「醫病、除妖、扶危、解厄、保胎、送子」等善舉,護國佑民,功德無量,聖跡遠播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台灣和東南亞等等許多地方,廣為傳誦和崇拜。
據了解,陳十四娘娘在泰順境內的傳說是:觀世音天庭鬥法導致兩根白發,下界化為雌雄二蛇為害人間,手指上滲出三滴血化為紅雨降臨陳家,於是陳十四齣生。陳家世代習茅山道法,百姓懇請陳家出山收伏蛇妖,陳因患病難以成行,遣二子法通、法青降蛇,法通被蛇公吞食,法青倖免逃歸。南極仙翁薦陳十四至廬山學法,三年後學成歸來,陳十四手持廬山鎮山牛角,經過多次斗戰,終於除滅了蛇妖。期間陳十四由於在降妖過程中,多次觸犯「天條」,廿七歲陽壽便終。於是在民間獲得了眾人的擁戴。
在元宵當天舉行的出宮踩街遊行過程中,當地的善男信女甚是虔誠,她們持香列隊相迎不說,佛像每到一處,人們放鞭炮煙花。記者跟隨遊行隊伍才幾分鍾,手中的相機便布滿了鞭炮煙花爆炸後的灰塵。遊行隊伍中的華蓋下,不少男女手持香把拚命往華蓋下擠。佛像邊上更是擠滿了人。大家似乎覺得與神靈挨得近一些更近一些,更能得到她的佑護。
《泰順百家宴》
又名: 中國泰順百家宴
作者: 楊立成
ISBN: 9787506037969
定價: 38.00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10年1月
作者簡介:楊立成筆名一雨,浙江泰順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溫州市作家協會理事,溫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秘書長,現在泰順縣文聯任職。近年出版有《速寫泰順》、《泰順物語》、《畫意泰順》等文集。
百家宴簡介:百家聚會的盛宴,是浙南泰順一個別具特色的民間習俗,山城大地一道古老而又亮麗的風景。它不僅傳承演繹了山村一部古老的民俗風情,而且也極其吻合當今社會倡導的人與人之間和諧、文明、進步的核心理念,是艱澀新農村一種毋可置疑的時代風尚……
本書簡介:楊立成先生的《泰順百家宴》通過溯源、內容敘述、如何利用與開發等多方面對泰順的百家宴這一獨特的地方文化進行了全面、系統而又有自己個人觀察、研究的介紹,相信讀者通過這一著作的閱讀,不僅可以獲得知道的增加,也可以獲得一種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感性的認識,進而獲得對浙江東南部與福建交界的一個偏遠山區縣美麗而多彩的泰順縣,更多更深更全面地了解。

Ⅲ 誰能告訴我泰順學生聯合會的情況

一、學聯概況 浙江省泰順縣學生聯合會,簡稱泰順學聯,隸屬共青團泰順縣委,其前身為在杭高校泰順縣學生聯合會,成立於2001年4月30日,當晚同時開通泰順學生網上社區。該組織有較高層次的認知愛鄉和奉獻精神,以「基於泰順,輻射全國」的發展模式和「創泰順人品牌,為泰順人服務」為宗旨,在寧波、溫州、上海、湖州、台州等地成立分支機構,並成立泰順首個志願者服務隊。泰順學聯意在團結泰順學生,相互交流、共同進步,促進泰順學生的整體發展,推進泰順教育的全面進步;並積極響應縣委縣府的號召,為推進「三個泰順」建設,促進泰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進步,不懈努力! 1、全名:泰順縣學生聯合會(簡稱:泰順學聯) 2、宗旨:創「泰順人」品牌,為泰順人服務 3、會訓:團結互助、共進發展 4、會標:由字母T和S、中文名和英文名構成 5、網站: http://www.taishunren.com 6、機制:採取會員制形式,凡泰順籍學生或教師均可成為泰順學聯會員 二、學聯工作 1、協助共青團泰順縣委的工作。傳達共青團泰順縣委有關文件精神,提高泰順學聯成員的思想意識,並落實共青團泰順縣委交付的各項工作。 2、推動泰順經濟發展。學聯努力結合自身的專業知識,為泰順政企部門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同時,積極與在外泰順商會聯絡,輸送人才,支持在外泰順商業的發展。 3、積極投身泰順文化建設。結合泰順廊橋、古民居、木偶、茶葉等特色,開展一些對泰順的文化、經濟、社會宣傳活動,提高家鄉知名度。 4、服務家鄉教育,豐富校園生活。組織優秀大學生開展經驗交流會、義務輔導班等活動,並編輯高考專刊《泰順學生》為考生提供幫助。 5、開發和維護泰順人網站,創辦《泰順人》雜志。為廣大泰順學生搭建相互溝通的網路平台,創辦泰順最大的刊物,更好地宣傳泰順。 6、團結互助。提倡互助幫困精神,在特殊的疾病或災禍下,集眾人之力,幫助困難學生共度難關。 7、其他相關事務。 三、學聯機構 1、受共青團泰順縣委領導、監督。 2、組織機構: 由指導委員會和日常機構組成,學聯受指導委員會的領導、監督,學聯對指導委員會負責。 3、機構職責:(簡要) 主席職責: (一)召集和主持泰順縣學生聯合會常務委員會; (二)檢查常務委員會、會員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三)任命各分會主席、志願者服務隊隊長及各部部長。 (四)代表本組織和政府機構、群團等部門接洽聯絡。 分會主席職責: 1) 協助主席安排泰順學聯具體工作,對主席負責; 2) 全權負責自己分會事務,對分會成員負責。 志願者服務隊: 1)組織聯系泰順的中學生開展志願活動。 2)和泰順學聯組織、各地分支聯系協助配合。 3)協助管理泰順學生聯盟網站。 其他部門任務: 秘書長:協助主席開展日常工作,負責文件整理財務管理,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等工作。 辦公室:聯絡各學聯部門,下設各校聯絡員;對外發展外聯工作,負責學聯經費來源。 編輯部:負責《泰順人》、《泰順學生》等刊物的編輯製作。 網路部:負責泰順人網站(論壇)技術維護和日常管理。 策劃部:負責籃球隊、表演隊等下設組織的活動安排,策劃學聯各項活動。 四、學聯大事記(不完整收錄) 1)2001年4月30日,由謝開木、江盛樹、陳海亮、林允情等人在浙江大學發起成立在杭泰順高校泰順同鄉會,在會上選舉陳海亮為第一屆會長。 2)2001年7月,組織同學在泰順一中舉辦第一期義務高中數學強化班。同時充分利用在杭優勢,收集高考和高校報考信息,寄往泰順的中學。 3)2001年7月,組織多所高校泰順籍大學生在泰順一中舉辦高校報考現場咨詢會。 4)2001年11月,在杭州植物園舉行在杭高校泰順同鄉會聚會。 5)2002年4月,在浙大召開聯合會幹部會議,「在杭高校泰順同鄉會」改為泰順縣學生聯合會,會上對會訓、宗旨等作了討論和修改,並選舉林允情為聯合會第二屆會長。 6)2002年7月,組織同學在泰順一中舉辦第二期高中數學強化班。 7)2002年10月中下旬,泰順學聯和廊橋網聯合發起「廊橋尋夢圖片展」,並協助策劃,負責在浙江大學等杭州、上海高校展出。 8)2002年10月24日,聯合會學生代表在上海交大參加「古廊橋保護與技術」座談會。 9)2002年11月13日,學聯代表回泰順參加「杭州、上海廊橋圖片展匯報會」,並在會上作了發言。 10)2003年1月,經團縣委、泰順縣青年聯合會批准,泰順縣學生聯合會成為泰順青聯的分支機構,身份合法化。 11)2003年4月,泰順學聯常務委員會任命吳瑕為第三屆泰順縣學生聯合會代理主席。 12)2003年10月16日,組織40多位學生前往浙江廣電中心錄制《幫助—廊橋的保護和傳承》節目。 13)2003年11月,經聯合會常務委員會決定,董斌貴當選聯合會第四屆主席,並對機構進行改選。 14)2003年11月28日,泰順學聯成員前往浙江省農業博覽會為泰順農企助陣,對一些企業采訪並在泰順網、泰順人網、廊橋網、泰順報上予以報道支持。 15)2003年12月,為幫助泰順仙稔鄉不幸患白血病的張一凱小朋友,聯合會在網站上發起愛心募捐活動。 16)2003年12月17日,聯合會網路部在泰順人網上發起LOGO設計大賽。 17)2004年1月16、17日,聯合會在羅陽發起「誰來救救這個孩子」募捐活動,為張一凱募集到1.2萬元醫療費。 18)2004年1月24日,泰順人網與廊橋網開展首屆「同游廊橋,共敘鄉情」活動。 19)2004年2月12日,聯合會組織同學前往泰順一中、泰順三中、育才中學開展「泰順縣歷屆部分優秀大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 20)2004年2月,泰順人網和廊橋網共同舉辦首屆「廊橋杯」泰順學生網上徵文大賽。 21)2004年3月7日,泰順學聯在杭州溫州村召開第四屆幹部會議,並在會上通過了《泰順縣學生聯合會章程》以及各部門制度。 22)2004年3月份開始,由聯合會編輯的《泰順學生》高考信息,郵寄給泰順的高中。 23)2004年3月,泰順學聯溫州分會成立,並在茶山高教園區開展泰順學生聯誼活動。 24)2004年5月,為紀念泰順縣學生聯合會成立三周年,《情系桑梓,愛我家鄉》開拍。 25)2004年5月,泰順學聯湖州分會在湖州泰順學生中發起有關保護廊橋徵文比賽。 26)2004年6月,聯合會開展暑期家教中介服務,為大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 27)2004年7月,前往泰順一中、城關中學等學校開展第三屆暑期義務輔導班活動。 28)2004年7月,和中國移動通信泰順分公司共同主辦「動感地帶」徵文大賽。 29)2004年7月19日,中國美院團委、泰順學聯在泰順共同開展為期2天的「中國美術學院學生作品展」活動。 30)2004年7月,泰順縣學生聯合會策劃泰順首個夏令營——「綠色夏天」夏令營活動。 31)2004年7月,同廊橋文化協會等單位聯合舉辦「愛我家鄉,愛我廊橋」聯歡晚會。 32)2004年8月,泰順縣學生聯合會志願者服務隊招新,成立泰順首支志願者服務隊。 33)2004年9月,從溫州都市報上得知徐慧麗的不幸,發起網上愛心募捐活動。 34)2004年10月,泰順縣學生聯合會志願者服務隊和泰順學聯溫州分會分別在泰順和溫州發起「讓我們一起圓她的大學夢」募捐活動。 35)2004年10月,在浙江經貿學院召開在杭泰順新生見面會,會上產生新機構候選人。 36)2004年11月6日,泰順學聯台州分會在浙江現代藝術學院召開第二次新生見面會,並在會上選舉出台州分會新機構。 37)2004年11月26日,泰順學聯台州分會開展新老學生籃球友誼賽,賽後開展了本學期的第二次座談會。 38)2004年11月,泰順人網站、新世紀網吧共同舉辦第二屆「廊橋杯」網路徵文大賽。 39)2004年12月5日,泰順學聯溫州分會在溫州大學學子酒吧舉行新生見面會。 40)2004年12月11日,泰順學聯台州分會在台州學院召開泰順籍學生座談會。 41)2004年12月12日,泰順學聯寧波分會在日湖公園舉行泰順籍學生見面會。 42)2004年12月18日,台州職業學院、台州學院、吉利學院等泰順籍學生在台州高教園區舉行了泰順學聯台州分會聯歡晚會。 43)2005年1月1日,聯合會常委會正式任命陶哲瓊為第五屆泰順縣學生聯合會主席。 44)2005年1月,組織歷屆優秀泰順學子前往實驗小學,開展第三屆「泰順歷屆部分優秀大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 45)2005年1月,泰順在外學生返鄉,隆重舉行「青春飛揚」迎新聯歡會,暨第四屆泰順學聯優秀幹部頒獎晚會、第五屆學聯幹部就職會。 46)2005年1月,泰順學聯組織了第三屆「同游廊橋 共敘鄉情」戶外運動。 47)2005年2月,泰順人網站開展「廊橋杯」第三屆網路徵文大賽。 48)2005年2月,泰順學聯會刊《泰順人》雜正式創刊,向各有關單位提供免費贈閱。 49)2005年4月,泰順學聯在泰順人網上隆重舉行四周年慶典。 50)2005年5月,編輯了高考專刊《泰順學生》,向泰順各中學免費發放。 51)2005年5月,在由上海交通大學、浙江省建設廳、浙江省文物局主辦、中共泰順縣委、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一屆中國廊橋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協助開展通訊後勤工作。 52)2005年7月,開展暑期義務輔導班,組織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重點大學優秀大學生為准高一新生、高二新生授課。 53)2005年7月,開展第二期家教活動,為的大學生和學生家長搭建家教平台。 54)2005年7月,舉行首屆泰順人論壇網友見面會,進一步探討泰順人網的建設與維護問題,同時加強了網上友人的團結與交流。 55)2005年8月,開展「紅色之旅」泰順學聯第二屆夏令營活動。 56)2005年8月,與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社會實踐小組共同開展廊橋圖片展、「保護生態環境、構建和諧社會」調查、宣傳簽名等一列系活動。 57)2005年8月,泰順學聯中學生志願者服務隊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開展了城南居民保護文物意識的調查活動,並整理成調查報告發給各單位提供參考。 58)2005年8月,泰順學聯首次組隊參加泰順縣機關單位事業團體籃球賽。 59)2005年9月,縣委書記、宣傳部長等領導為《泰順人》題詞並發行。 60)2005年10月,在杭州師范學院隆重舉行第六屆泰順學生交流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61)2006年1月,和中國中宇集團聯合開展新年聯歡活動。 62)2006年2月,在育才中學等學校開展優秀大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 63)2006年7月,在羅陽為三魁12歲的雙胞胎姐妹發起「誰來救救我們的媽媽」活動。 64)2006年9月,第三期《泰順人》雜志面向各中學、企事業單位提供免費贈閱。 65)2006年11月,泰順學聯在杭州開展新老學生燒烤聯誼活動。 66)2009年7月,在泰順一中、城關中學開展品牌活動「優秀大學生學習經驗交流會」。

Ⅳ 溫州市泰順縣經濟如何

2010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8億元,年均增長12.5%;實現財政總收入4.65億元,年均增長20.8%,地方財政收入3.43億元,年均增長22.4%;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9億元,年均增長1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3億元,年均增長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57元,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6010元,年均增長15%。「三農」工作成效明顯。加強基層農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穩定糧食生產,大力實施「強龍興農12345」工程,培育農業產業協會3個、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9家,發展特色農林基地6萬畝。成功注冊「三杯香」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三杯香茶提質增效產業升級工程」獲國家科技部立項;新增省市著名(知名)商標24隻、名牌產品10個;通過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49個。推進富民攻堅工作,培訓農民4.97萬人、轉移就業3.16萬人,實現來料加工產值20.3億元、加工費3.4億元,減少低收入農戶集中村98個、低收入農戶4.3萬人。工業經濟逐步壯大。小水電、竹木製品、橡膠製品等傳統產業穩步提升,彭月產業基地等平台建設形成規模,全縣累計引進項目50個,建成投產24個,實際利用內資13.4億元,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0.8億元,年均增長21%。建築業發展勢頭強勁,培育發展國家一、二級建築企業各5家,全縣實現建築業產值63.7億元,年均增長26%。旅遊發展持續升溫。編制完成11個旅遊綜合規劃和專項規劃,廊橋、氡泉、烏岩嶺等景區開發全面推進,發展二星級以上農家樂經營戶38家、市級農家樂特色村2個,積極舉辦廊橋文化旅遊節、「元宵節•百家宴」、「三月三」畲族風情節等旅遊節慶活動,累計接待遊客34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5.8億元,分別年均增長26%、33%。金融信貸運行穩健,保險、信息產業、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第三產業持續較快發展。

Ⅳ 關於泰順高山茶

泰順縣茶葉產業「十一五」發展規劃
1. 基本情況
泰順在明景泰三年(1452)置縣,縣名寓「國泰民安,人心歸順」之意。位於浙江省南部山區,與福建省毗鄰。全縣總面積1761.5平方公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格局。境內山巒疊嶂,澗谷縱橫,山高林茂,雲霧彌漫,雨量充沛,空氣清新,環境潔凈無污染,被譽為「世外桃源」,是國家生態示範區。環境優美,物產豐富,擁有號稱「生物種源天然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的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享有「神水寶地」、「天下第一氡」盛譽的 承天氡泉省級自然保護區。境內保存完好的30餘座唐、宋、明、清時代的木拱廊橋,可謂「清明上河圖」虹橋再現,蜚聲海內外。茶葉是泰順縣傳統經濟作物,生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明崇禎六年,《泰順縣志》記載:「茶,近山多有,惟六都泗溪、三都南竅獨佳。」明清時期,泰順「黃湯」、「白毫銀針」等茶葉暢銷天津、上海、營口等地,並遠銷東南亞各國。清代,泰順「黃湯」、「白毫銀針」被列為貢茶,嘉慶十五年作為主要名茶,載入《中國名茶志》。解放後,泰順主要生產綠茶,系「溫綠」主產區、全國百個重點產茶縣之一和全國眉茶出口基地縣,1996年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茶葉之鄉」。泰順產茶環境得天獨厚,茶園多依山傍林而建,其土壤、水、大氣潔凈無污染。茶樹長期受雲霧籠罩,漫射光照時間長,山區晝夜溫差大,芽葉生長時間充裕,持嫩性好,內含物積累豐富,所產茶葉香氣高爽,滋味鮮醇,風格獨特,自然品質優異,古以「黃湯」、「白毫銀針」著名,現以「三杯香」、「雪龍」享譽。「天壇」牌特級珍眉獲得世界第25屆食品博覽會金獎,「三杯香」、「承天雪龍」等名優茶,深受茶葉專家和廣大消費者好評,屢獲國際國內名茶評比大獎。產品銷往全國20餘個省市和出口德、美、日等國家,主銷區在杭州、蘇州、上海、北京、溫州等大中城市。
全縣現有茶園面積4.9萬畝,其中良種茶園2.2萬畝,良種覆蓋率44%,被評為「二OO二年度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年產茶1500多噸,產值5000多萬元,其中「三杯香」產量600餘噸,產值3500餘萬元,分別占總產的40%和70%。茶葉產值佔全縣農業生產總值的12%~13%左右。平均畝產量31kg,畝產值1020元。泰順農村人口8.4萬戶,29萬人,生產經營茶葉的農戶約3萬戶,戶均茶園面積1.6畝,戶均生產茶葉50公斤,產值1670元。全縣茶園面積1000畝以上的鄉鎮20個,其中3000畝以上的5個。戶均茶園1畝以上的鄉鎮7個。茶葉總產量50噸以上的鄉鎮10個。

全縣茶葉加工廠137個,其中茶葉初制廠129個: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2個,年產值50~100萬元的8個,年產值10~50萬元的42個;精製廠8個: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的1個,年產值100~500萬元的3個。

目前,泰順縣有一家企業獲歐盟IMO有機質量頒證機構的有機茶認證,一家企業獲有機茶和綠色食品AA級雙認證,三家企業的茶葉產品獲農業部綠色食品標志,一家企業獲准使用農業部無公害放心茶標志,一家企業獲准使用溫州市放心農產品標志。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五家,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茶葉經營企業20餘家。

當前,茶業被定為我縣綠色效益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三杯香」是泰順茶葉主導產品。泰順發展茶葉產業的優勢有四:其一是生態環境優勢。泰順縣優越的生態環境條件是溫州市其它縣市區無法比擬的。其二是茶葉品質優勢。從獨特的香氣和滋味表現出來的優異的內在品質,是泰順茶葉贏得市場競爭的最大優勢。其三是品牌優勢。泰順「三杯香」在江、浙、滬一帶,消費者熟知度較高。其四是基礎優勢。悠久的生產歷史,產生了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工藝技術積累,形成了深厚的茶文化積淀。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茶園分散,專業化程度不高;2、技術滯後,產量低,品質難以保證;3、組織化程度低,企業規模小,產業帶動力弱;4、品牌過多,市場分散,總體競爭力不強。

2. 基本思路和總體目標

2.1 基本思路

泰順茶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逐步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努力推進茶產業發展現代化,打造特色品牌,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的經營集團,適應全球化市場競爭;立足本區域生態環境資源優勢,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優勢區域發展優勢產業」的原則,實行無公害化生產,逐步發展綠色、有機茶葉;強化產業布局規劃,推進規模化、標准化茶葉生產基地建設;改良品種,提高單產,主攻質量,爭創特色,大力發展「三杯香」生產,做大主導產品「三杯香」的規模;著力培育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經營;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做大做強茶葉產業。

2.2總體目標

規劃的總體目標是:茶業明顯體現出比較效益,對全縣國民經濟的貢獻率提高,在泰順農業和農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顯現,產業結構合理,布局合理,生產穩定,面向國內外市場,市場佔有率不斷擴大,可持續發展基礎穩固。

基本目標是,到2010年,全縣統一的主導品牌「三杯香」形成,主導產品「三杯香」茶的產銷有相當的規模,在市場佔有一定的份額;龍頭企業規模做大,產業組織化程度提高;基本完成茶葉加工廠標准化改造,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增強;市場體系不斷完善,內外銷並重,市場穩固。茶園總面積達到5.3萬畝,良種茶園比例佔60%以上,總產量達到2500噸,產值1.2億元。名優茶1700噸,產值9000萬元,其中無性系茶園面積35000畝。

3. 發展規劃

3.1 生產布局

3.1.1 從應對入世和促進新階段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求出發,根據各地區域優勢、生產傳統、生產基礎、技術條件等,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在符合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的前提下,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的同時,加強宏觀引導和調控,合理配置生產要素,重點培育優勢產區,促進形成合理的區域布局和專業分工。

3.1.2 茶葉生產基地

根據各產區區域優勢、生產基礎、技術條件等,總體上以雅陽、柳峰、松洋、彭溪、月湖、三魁、大安、西洋、洋溪、洲嶺、仕陽、萬排、雪溪、東溪、龜湖、百丈、筱村、泗溪、羅陽、仙稔等20個鄉鎮和國有茶場為重點。在葛洋茶場和山洋坪茶場基礎上,以筱村、羅陽、百丈、仙稔等鄉鎮為重點開發有機茶和綠色食品茶葉;以雅陽、柳峰、泗溪、萬排、仕陽、東溪、雪溪、三魁等鄉鎮為重點開發無公害茶葉。

新發展良種茶園以公路三線附近鄉鎮和萬排、龜湖、仕陽、洋溪、洲嶺、百丈、仙稔等鄉鎮為重點。

香菇寮白毫原產地周圍適度發展香菇寮白毫良種茶園,擴大香菇寮白毫生產規模。

3.1.3 茶葉初制廠

全縣規劃建設重點初制廠30座,專業名茶加工廠30個。

茶園面積2000畝以下的鄉鎮,要求扶持建設1座重點初制廠;茶園面積2000畝以上的鄉鎮,要求扶持建設1~3座重點初制廠。茶葉初制廠的布局,原則是根據茶園的分布來布局茶廠,在保證鮮葉能就近加工的前提下,適當擴大初制廠規模,要求年加工能力在30~50噸左右。

3.1.4 茶葉精製廠

原則上當前不提倡新建精製廠。現有8個精製廠的生產能力,在一個階段內可以滿足要求。要求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工藝改進。

3.2 結構布局

泰順茶葉產業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需要一個合理的結構布局。其關鍵是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爭取用五年時間調整,形成一個比較理想的結構。產品結構

(1)名茶、優質茶、大宗茶並存,保持合理比例。

(2)以生產「三杯香」為主,其他花色品種作補充。

(3)有機茶、綠色食品茶的比重要分別佔到10%和20%以上,要求其餘產品達到農業部無公害茶葉要求。

3.2.2 品種結構

發展良種茶園與保護本地群體種茶園相結合,良種與名茶開發相結合,引進良種與開發本地良種相結合,早、中、晚生良種相搭配,形成科學的品種框架。

(1)無性系良種茶園佔60%以上。其中早生良種與中晚生良種比例為4∶6。

(2)在海拔300m以下的區域,重點種植早生特早生品種,發展早茶;在海拔500m以上的區域,發展高山茶。

(3)保護本地群體種茶園和發展良種茶園並舉,擴大「三杯香」生產規模。

3.3 主要任務

總體上來說泰順縣茶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要加快經濟體制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生產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創新,加強產品質量規范、經營行為規范、企業誠信規范和行業自律規范。

目前泰順縣茶業經濟以民營企業為主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茶產業的生產分散性、企業規模小、競爭力低的弱點明顯。因此,必須進一步創新經濟體制。一是培育龍頭企業將企業做強做大;二是在堅持農業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將分散的茶農組織起來,實行規模經營;三是以經濟為紐帶,把眾多加工、銷售企業聯合起來,形成群體優勢;四是產銷之間實行強強聯合,形成規模化、品牌化的經營集團。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保障銷售渠道的暢通和穩定,提高競爭力。要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協調、自我保護、自我服務的組織,在國家方針、政策和法規的宏觀指導下,進行自主管理。要將經過研究開發、適用於茶葉生產的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的高新技術引入茶葉生產、加工和流通全過程,改變茶產業的現狀,提高茶葉生產技術水平。要進行市場調研、需求預測和目標市場定位,確定產品開發,進行認真策劃,在開拓市場上下大功夫。

3.3.1 加快高產優質高效無公害茶基地建設

(1) 建設標准化茶園,形成一批規模化、專業化、生產管理水平先進的核心優質高效茶園,推進規模化經營。標准化茶園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有發展規劃,環境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土壤條件等符合無公害茶園要求;二是連片面積50畝以上;三是道路設施完備,運輸方便;四是引水方便;五是肥培管理水平好。堅持「以改為主,適度發展」原則,在規劃區域內改造和發展茶園。一是繼續進行老茶園改造,區別具體情況,採取改樹、改土、改植換種等方式對中低產茶園進行改造。在近幾年,每年改造茶園3000畝以上,到2007年基本完成新一輪茶園改造。二是保持每年新發展茶園1500畝以上。

(2)普及無公害生產技術,加快基地認定工作。

首先是加快進行基礎性工作。 一是根據泰順的實際,研究制定容易操作和不斷更新的、用以指導和規范生產的茶葉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二是健全病蟲害預測預報系統,建立一個完善的、整體性的病蟲預防和控制體系; 三是強化環境質量控制。四是到2007年,建立無公害示範基地5個,面積3500畝,無公害技術得到全面推廣。其次是全面推廣標准化生產技術。再者是積極爭取質量認證。條件成熟的企業和基地,及時爭取認證;已取得質量認證的基地、企業,爭取升級和擴大規模。目標是爭取拿到「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縣」命名;到2007年,全縣通過認證的有機茶園超過6000畝,獲准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茶葉基地超過12000畝;自有品牌和包裝的茶葉產品全部獲准使用無公害放心農產品標志。

(3)加強「三杯香」重點保護區建設。將筱村、泗溪、仕陽、萬排、彭溪、羅陽等地劃分為「三杯香」重點保護區,保護和發展本地群體種茶園,推廣本地早茶良種,重點發展「三杯香」生產。

(4)加快茶樹良種化進程。一是擴大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在每年出圃茶苗400~500萬株的基礎上,擴大一倍規模,使每年出圃茶苗1000萬株;二是在茶園改造中,改植換種改良品種的比例佔1/3,即每年1000畝左右;

三是新發展茶園必須全部採用無性系良種。

3.3.2 加快茶葉初制廠改造和專業名茶加工廠建設

(1) 年建設標准化初制廠。標准化初制廠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工藝先進,設備配套齊全,運轉良好;二是有一定加工能力;三是廠房及輔助場地、倉儲、包裝場地空間充裕,與機械設備和加工能力匹配;四是環境條件、衛生條件符合要求,與管理區、生活區隔離,遠離居民區;五是交通便利; 六是茶葉生產技術工人持證上崗。

(2) 建設專業名茶加工廠。名茶加工廠以推廣機械化為主,改變目前以加工扁形名茶為主的格局,穩定主導產品的加工技術,增加名茶花色品種,規范加工工藝流程。

3.3.3 加速農藝機械化,提高勞動生產率

加快推廣茶樹修剪機械化、茶葉採摘機械化和茶園耕作機械化技術。把抓農藝作業機械化作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加大推廣力度。要求以每年增長10~15%的速度,擴大機械化作業茶園面積。

3.3.4 實施標准化工程,強化質量控制

(1)在茶葉生產、加工、銷售過程中,嚴格執行相關的強制性標准和行業標准。在《泰順縣農業標准規范三杯香》的基礎上,加快制訂其它茶類的地方標准規范。

(2)政府落實茶葉質量管理措施,監督檢查企業的標准執行情況。

(3)完善茶葉質量檢測機構建設,在縣內完成常規項目檢測;開展定期抽檢,進行產品質量動態控制。

3.3.5 打造統一品牌,健全市場體系

(1)泰順茶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在於流通領域的變革。要全力打造特色品牌,千方百計把泰順茶葉統一到「三杯香」品牌上來,實施統一品牌戰略,樹立泰順茶葉的整體形象;業內加強合作,形成泰順茶業軍團;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和方法,健全市場體系和銷售網路;實行嚴格的質量監管,嚴格執行生產標准,以穩定的質量保證品牌的聲譽,以良好的品牌形象佔有穩固的消費群體。主要任務:一是找准目標市場,確定市場定位,擴大市場佔有率,以市場引導生產;二是打造品牌,統一品牌,促使企業合作,共同開拓市場,企業間良性競爭,有序發展。三是在行業內進行有效的專業分工,積極培育基地生產型企業、加工型企業、產品銷售型企業。四是積極開拓和擴大國外市場,增加外銷茶比重。

(2)強化有形市場建設。一是加強城關茶葉一條街建設,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建設泰順茶葉交易市場。二是恢復雅陽茶葉市場的經營。三是在三魁、仕陽開辟茶葉交易市場。

3.3.6 發展產業化經營,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扶持現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不斷培育新的龍頭企業,促進產、加、銷環節的有效銜接,積極培育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的茶葉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一是加強主導產業建設,培育區域規模優勢。培育優勢區域,培育優勢基地,培育優勢企業,培育優勢品牌;集聚品種資源,集聚技術力量,集聚項目資金。二是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構建龍頭企業群體。加強引導,提高水平,按照「高標准、外向型、牽引力強」的要求,培育一批加工型龍頭企業,形成群體,增強帶動能力。引導龍頭企業發展訂單農業,通過建立風險基金、最低保護價收購、按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適當返還利潤等多種形式,與基地、農戶建立利益聯接的機制。通過多種形式的聯合、聯接,促進分散承包的茶農與企業、市場聯成一體。三是加強現代營銷。四是發展外向型茶業。培植出口經營主體,發展出口經營,增加茶葉出口。

4. 主要措施

4.1 落實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首先要保持政策到位和連續性。為了促進我縣茶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必須進一步完善政策,著力創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一是在產業政策方面,繼續加強對基地建設、示範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加工龍頭企業、貿工農一體化企業;支持新產品開發、技術攻關;增加對先進技術、設備引進的補助;扶持種苗工程;給予茶葉相關行業適當支持。二是在發展環境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吸引外部資金投入,加強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切實減輕茶業發展各環節的稅費負擔。三是在土地使用方面,從支持茶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對分散在農戶手中的茶園,理順權屬關系,搞活土地流轉機制,逐步使千家萬戶的零星茶園,向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的人手中集中,達到集約化目的,形成規模化經營。重點茶區在集鎮規劃用地時,優先考慮茶廠建設用地。國有茶場明確土地權屬,相關手續該補辦的補辦,為改制創造良好條件。鄉鎮集體所有的茶園、茶廠,做好產權與經營權分離。 四是在用人政策方面,嚴格執行《中共泰順縣委泰順縣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泰委[2003]17號)文件精神,調動茶葉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保護其權益。
其次要保證投入。明確茶業是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和農產品投資周期長的實際,政府投入必要的資金,以起到投資導向作用,用政府資金解決茶業發展中的重點和關鍵問題。運用市場機制,吸引各方面的投資,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促進茶業發展走市場化、產業化的良性循環之路。對現有的項目、資金進行整合,相對集中,有針對性地確定支持重點,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政府的資金扶持,重點在茶葉加工廠建設、龍頭企業的扶持、茶樹良種化、發展無公害茶葉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中共泰順縣委 泰順縣人民政府 關於加快茶葉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泰委[2004]1號)文件,對茶產業發展作出了詳細的政策規定:

(1) 4.1.1 扶持茶葉生產基地建設成規模開發新茶園,作為新開耕地予以落實扶持政策。

(2) 完善茶園生產責任制,鼓勵土地使用權依法、自願、有償、有序流轉,向茶葉種植大戶集中,推進規模化經營。對新建立或經全面改造的成規模的標准化、綠色化、設施化茶葉基地,政府採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扶持,獎勵標准每個基地不少於5萬元。

(3) 鼓勵對老茶園進行改造。改造老茶園要求坡度在25°以下,連片面積30畝以上。老茶園改造政府給予100—200元/畝額度的補助。坡度在25°以上的茶園,實行逐步退茶還林。

(4) 推進茶樹種苗工程建設。鼓勵繁育良種茶苗,加快良種化步伐,對建立無性系良種扦插苗圃2畝以上的,補助資金500元/畝。

4.1.2 扶持茶葉加工廠標准化改造

(1) 鼓勵興建標准化新茶廠和對基本條件尚符合要求的茶廠進行改造。逐步淘汰規模過小或有「硬傷」的、無法改造擴大的茶葉加工廠。新建或改造茶廠,達到茶葉加工場所標准規范要求的,經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部門考核驗收後,按實際投資額予以貼息二年,年貼息率為5% 。

(2) 興建茶廠需要使用土地的,優先安排用地指標。重點茶區的集鎮規劃,應預留茶廠用地。上交縣政府的土地出讓金,由縣政府返還給企業總土地出讓金的95%,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企業一次性上交土地出讓金有困難的,可以分期分批繳納,分期分批及時返還。建設茶廠也可以通過租賃使用土地,縣國土資源、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給予優先辦理有關手續。

(3) 推行茶葉加工廠開辦許可制度,同時規范對茶廠的工商登記、衛生許可管理。

4.1.3 培育扶持茶葉重點骨幹企業

按照扶強扶優原則,集中力量扶持發展一批茶葉龍頭企業。對年銷售收入超過300萬元,年納稅額入庫在10萬元以上經認定,可享受以下優惠政策。

(1) 縣財政按企業對縣地方財政收入增長的貢獻給予相應獎勵,獎勵金額按企業當年比上年地方財政收入貢獻增長部分的30%計發。

(2) 縣內徵收的政策性規費按最低限的30%收取(城市市政基礎設施配套費按私建項目標准計算)。

(3) 金融部門要加大對茶葉重點骨幹企業的投入,對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前景好的項目,要給予重點扶持;對實力強、資信好的企業核定受信的額度。允許企業以自有不動產、動產以及注冊商標等無形資產抵押貸款,有關部門要做好權證確認和相關服務工作。

(4) 鼓勵茶葉企業創品牌。創市知名品牌、知名商標的獎5萬元,創省知名品牌、知名商標的獎10萬元,被評為國家馳名商標的給予重獎;企業產品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博覽會、評比會,獲得前三名的,給予2000—50000元的獎勵。

(5) 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重點茶葉企業就業,人事關系允許掛入縣人才交流中心,企業科技人員的管理納入正常的專業技術職稱評聘范圍,技術工人可以通過培訓參加工人技術等級、技師、高級技師的考評。

(6) 茶葉龍頭企業業主及企業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的子女,由教育部門就近安排學校就學,並與當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4.2 依託生態優勢,發展綠色茶業

根據綠色農業的要求,大力推廣普及茶葉無公害生產技術,積極發展綠色、有機茶。鼓勵和支持茶葉經營企業和單位開展茶葉生產基地和產品的安全、衛生認證。企業或個人開發茶葉生產基地,獲得市級以上主管部門「無公害茶生產基地」命名的,獎勵1~3萬元;以鄉鎮為單位獲得上述稱號的,獎勵5萬元。獲得市級以上「無公害放心茶」標志的,獎勵1~3萬元。獲得「綠色食品」標志的,獎勵3~5萬元。獲得「有機茶」頒證的,獎勵5~8萬元。爭取用3~5年時間,全面實現無公害化生產。

4.3 加強茶葉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增強科技支撐能力

4.3.1 支持茶葉科技創新

有關部門要安排茶葉研發經費補助,縣科技三項經費每年不少於30%用於支持茶葉新產品開發和科技創新。大力推廣優質、高產名優茶品種和高效生產技術,實現茶園增產增收。

4.3.2 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大力開展茶農技術培訓,結合「農民知識化」工程,面向茶葉種植和手工加工人員,開展「綠色證書」培訓。高度重視做好茶葉加工廠工人的崗位技能培訓,逐步推行茶廠工人持證上崗制度。鼓勵茶葉經營企業從業人員和茶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參加「評茶師」、「茶藝師」等職業技能培訓和資格認定,對取得資格證書的,給予一定獎勵。

4.3.3 積極鼓勵茶葉科技人員參與茶葉經營開發

認真落實泰委[2003]17號文件精神,積極鼓勵茶葉科技人員參加茶葉基地開發、茶園承包經營和茶葉加工生產。

4.4 鼓勵發展茶葉專業合作組織

健全「茶業協會+茶葉龍頭企業+茶葉專業合作社+茶葉專業戶」產業化動作模式。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加強對協會的領導和管理。政府加大力度對茶葉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進行扶持。

4.4.1 茶葉行業協會

充分發揮協會的行業組織、行業規劃、行業自律、行業維權等作用。圍繞茶葉行業,推動相關的企業之間、同類的基層合作社之間、合作社與技術科研推廣機構之間的聯合,以及跨行政區域、跨行業范圍的聯合,在引進優良品種和高新技術、行業自律、規劃、制定標准、評優等方面,發揮更多作用。

4.4.2 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社

以鄉鎮或村為單位,發展茶葉合作社。合作社在相關的生產者、加工者、技術推廣者、供、銷者內部或之間,以勞動合作或勞動加資金合作的方式聯合,運作上重點圍繞茶葉產業化經營要解決的問題,如生產資料供應、農業技術的應用、茶葉加工、運輸、儲存等,發揮組織化和規模化的優勢。對帶動當地茶葉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茶農參與面超過50%的農村茶葉合作社,政府給予正常性的經費補助,一般每年補助不少於5000~20000元。

4.5 切實加強對茶業工作的領導

建立茶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縣長任組長,加強對行業發展的領導;建立縣領導及有關部門掛鉤重點茶葉企業制度,幫助企業理清思路,謀劃發展,幫助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各重點產茶鄉鎮成立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由鄉鎮行政一把手任組長,加大對茶葉工作的領導。努力增加對茶業發展的投入,縣級財政每年安排一部分資金扶持茶業發展,單列年度預算。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農業發展基金、科技三項經費等統籌安排,向茶葉項目傾斜,加大對茶葉生產、經營的扶持力度。

Ⅵ 採茶舞曲的采自泰順

2004年,周大風重回泰順時,當地小學生為他唱起了《採茶舞曲》。
「溪水清清溪水長,溪水兩岸好呀么好風光……」很多人對《採茶舞曲》耳熟能詳,很多人以為這首歌是以杭州梅家塢茶農生活為原型創作的。直到2000年,蒼南縣文化館副館長蕭雲集拜訪了國家一級作曲家、原浙江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周大風後,才發現原來《採茶舞曲》和泰順有一段不尋常的淵源。
土房子里誕生《採茶舞曲》
在泰順縣東溪鄉政府後面的一所老房子里,退休老教師蔡子英老人正在哼唱著《採茶舞曲》。「歌詞寫的就是泰順山區的美麗風光。現在科技發達了,這首歌還被製作成了彩鈴呢!」
在蔡子英家的對門,是一幢三層樓的土房。蔡子英帶著記者來到這幢樓三樓最右邊的一個房間。「40多年前,這里是大隊部的辦公樓,《採茶舞曲》就是在這里誕生的。」蔡子英說,2004年周大風教授回這里的時候,還在這個房間里住了一個晚上。
隨後,記者和遠在杭州的周大風教授取得了聯系。當他得知記者要采訪他創作《採茶舞曲》的那段往事時,他非常激動,把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他在泰順山村裡生活、創作的點點滴滴,都「搬」了出來。
1958年春天,時任浙江越劇二團藝術室主任的周大風和全團50多人奔赴泰順山區巡迴演出。劇團來到了東溪鄉後,周大風就住在東溪鄉大隊部的辦公樓。
泰順山區盛產茶葉,在演出之餘,周大風常與當地村民一道上山採茶。雲霧飄渺的山巒、泉水丁冬的溪流以及歡聲笑語的採茶人,一派獨特迷人的江南風光,周大風被深深地吸引。他想起幾年前,有位領導曾經對他說過:「周總理說杭州山好、水好、茶好、風景好,就是缺少一支膾炙人口的歌曲來贊美。」周大風思考:這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是否能通過戲曲的形式來反映?
5月 11日晚,他通宵未眠,在房間里一氣呵成寫出了反映採茶生產的《採茶舞曲》。樂曲採用了越劇音調,融進灘簧疊板「多上一下」的曲式,又吸收了浙東民間器樂曲「四則」的音調作引子,並採用有江南絲竹風格的多聲部伴奏,他覺得這種形式易於被群眾接受。
第二天,周大風找到東溪小學,讓該小學的學生排演《採茶舞曲》。沒想到,一節課下來,小學生們就會唱這首歌了。「我們拿到《採茶舞曲》的歌譜,哼幾句就覺得很好聽,也很親切。」當年東溪小學的老師王存玄回憶,隨著歡快的節奏,學生們開始手舞足蹈,模擬採茶動作,還邊唱邊跳,舞到校門外的茶蓬中去,到茶山上采起了新茶……
《採茶舞曲》創作成功後,周大風一鼓作氣,只用了三天時間創作了九場大型越劇《雨前曲》(《採茶舞曲》就是該劇的主題曲)。

Ⅶ 泰順童裝協會可以加盟嗎

童裝,,,,

與泰順童裝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衣淡藍色好看還是粉色好看嗎 瀏覽:53
黑白格子短襯衫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736
安徽安慶校服廠家有哪些 瀏覽:916
女的最喜歡男的穿什麼褲子 瀏覽:477
褲子前擋後擋哪個長 瀏覽:314
肥褲子配什麼上衣圖片大全 瀏覽:252
大碼男裝尺碼45撞色 瀏覽:219
哪裡有舍彩女裝批發 瀏覽:113
陰蒂肥大穿褲子 瀏覽:784
綠風衣褲子搭配 瀏覽:757
女裝商標印刷廠 瀏覽:108
怎樣畫領帶 瀏覽:578
怎麼馮小剛叫他馮褲子 瀏覽:482
冬天穿的旗袍蕾絲 瀏覽:165
小裙子的折法簡單人玩具折紙 瀏覽:677
軍綠色大衣戴什麼顏色的帽子好看 瀏覽:139
主軸直連和皮帶的哪個好 瀏覽:206
童裝倉庫設施 瀏覽:4
血色夕陽帽子 瀏覽:527
兒童童裝品牌比較好 瀏覽: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