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帶安妮的童裝店名

帶安妮的童裝店名

發布時間:2022-05-16 17:24:08

Ⅰ 武漢群光廣場童裝上有個叫什麼公主的牌子,專門賣公主裙的。

我店裡也有很多公主裙,質量很好的說,可以看看。ID就是我的店名

Ⅱ 女孩英文名字帶「妮」字 除了邦妮,安妮

簡妮Jenny

Ⅲ 安妮·沙利文的故事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一個小村莊——食祿崗。父母的故鄉是愛爾蘭,1860年逃荒來到美洲新大陸。依靠父親給附近農場打短工的工作,糊口問題總算解決,但是家中並不富有,不幸一直盤旋在這個家的周圍。3歲時,安妮患了很嚴重的沙眼,卻因家中貧窮無錢醫治,導致安妮的視力惡化,只有微弱的視力。1874年,母親得結核病死去,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瑪麗。後來,在父親家族其他成員的「臨時收養」及「張羅策劃」下,姑媽收養了她的弟弟妹妹,堂兄勉強收留了她。
因為眼疾和其他種種生活中不順心的事件,安妮的脾氣從小就讓人無法忍受,鄰居們都叫她「令人討厭的小孩」。父母在世的時候,有一次用火鉗挾麵包燙了手,她用力摔麵包;母親讓她照顧睡覺的妹妹,她憤怒地晃搖籃,把妹妹摔到地上;父親刮鬍須時斥責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鏡子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妮的壞脾氣也是有增無減。父母死後,她到堂兄家就更加不馴服了。後來,安妮的妹妹也去世了,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吉米則在1876年2月被送進了離家千里的德士堡貧民救濟院——所容納了900多位老弱病殘人士的大雜院。
噩夢開始
噩夢才剛剛開始。救濟院的條件很差。在救濟院登記時她的視力為「盲」——但還通點路。3個月後,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帶來的臀部結核瘤病在救濟院離開人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小安妮的悲傷和孤單,直到救濟院新來的、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禱告和星期天彌撒儀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現。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說:「安妮,你不應該再呆在這兒,我要帶你離開。」
巴巴拉神父有一個朋友在馬薩諸塞州羅威郡的天主教慈善醫院當醫生。當時,安妮的視力已經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帶安妮去看眼疾。
就這樣,11歲的安妮離開了救濟院,住院治療眼疾。但不幸的是,手術很失敗,安妮的視力甚至比術前更糟糕:僅剩下光感,近似於失明。盡管後來又施行了幾次補救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醫生宣告:盡力了,且無能為力了。
安妮必須出院。而此時巴巴拉神父已經奉教團之命,遠赴他鄉傳教。失明的安妮無依無靠,又被送回救濟院——這個她深惡痛絕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了孤單、黑暗。
在救濟院多數人對她不友好,因為安妮的壞脾氣,他們甚至把安妮關到了這座建築的最低層——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那裡有數間囚籠似的小牢房,安妮就被關在其中的一間里。她又抓又咬又叫,還拿食物砸人。有一位年老的清潔女工對安妮十分同情,她烤了一些巧克力果仁小蛋糕,放在安妮的籠子前。由於害怕安妮拿蛋糕砸人,她快步走開了。可安妮並沒有砸人,反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從此,安妮和那位女工成為了好朋友,也漸漸受到了他人的關注,直到那時,救濟院的醫生們才發現,原來安妮竟是幾乎完全失明的盲人!
走進校園
在這里有人啟發她去上學,她也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運的轉機。後來救濟院因條件差被告,上級來人調查,安妮借著調查組成員走路的氣流,緊跟調查組成員身後;憑著感覺,當人家打開大門要離去的時候,她喊「香邦先生」(調查組長),說自己要上盲校,這才有倖免費進入柏金斯盲人學校,時間是1880年10 月,那時她已滿14周歲。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的校園。
在柏金斯盲校讀書,安妮也不馴服。因為老師當眾批評她,她摔門而出;校長開導,她死活不聽。幸好莫美麗老師收留了她,但她卻屢次向老師挑釁,老師的回答卻是沉默。後來,安妮接納了莫老師,進步很大。經過漫長的盲校磨礪,在老師的幫助下,安妮長大了。在學校假期來臨的時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後來學校幫安妮在波士頓南邊找到一份整理、清掃旅店的工作。
恢復視力
安妮在整理房間時,常和房客聊天,並由此有機會認識了一位給安妮熱心推薦醫生治療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來福醫生帶給了安妮。兩次手術後,安妮的視力恢復了!盡管視力所及,依然模糊,屬「半盲」狀態,但安妮已經很知足了!這一年,安妮16歲。
在學校,安妮經常外出替大家辦事,一次因為偷著到法庭旁聽關於她先前所在的救濟院的事,校長認為她玷辱了校譽,要開除她。幸好霍布金太太出面保了她,主動做她的監護人(義母),她才得以繼續學習,寒暑假可以回霍布金家了。後來她成為優秀畢業生,上台代表8名畢業生講話,當時是1886年,那時她已經20周歲。
命運轉折
1886年安妮·莎莉文從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了。她和義母霍布金太太一同回鱈魚角過暑假。她不再無憂無慮了,秋天後義母繼續回柏金斯盲校當義工,自己怎麼辦?她想到飯店去洗碗,但是那裡不收女工;她想賣書,又怕犬吠……她坐立不安,轉眼到了8月底,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安那諾斯先生的來信——
親愛的安妮:
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你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女兒海倫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征嗎?請來信告訴我。
請代問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樂!
你的朋友:安那諾斯
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安妮、也改變了海倫的命運。
讀完這封信,安妮·莎莉文感覺非常沮喪,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她別無選擇,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第二天她坐下來寫了回信——
「親愛的安那諾斯先生:謝謝校長的培育和關懷。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誠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職位……」
盲人特殊,聾人特殊,盲聾啞就更加特殊了。因為這是特殊教育裡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准備,學習和研究了山姆·鄭博士當年教又盲又聾又啞的蘿拉的資料,盡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經驗。1887年3月3日,安妮·沙利文長途顛簸,來到了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這是沙利文老師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她唯一的學生。
就算海倫是一個十分文靜的孩子,但是她又盲又聾又啞,作為老師教她點什麼?用什麼方法教?況且她又如此桀驁不馴!
意志的較量
為了教會海倫認知各種事物及其對應的英文單詞,安妮就地取材——從娃娃教起。安妮到達的第一天晚上,給了海倫一個玩具娃娃。當海倫用一隻手觸摸到玩具娃娃時,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慢慢地寫下了doll(娃娃)。海倫感覺到安妮寫字的手,顯得很驚奇。然後,她照安妮的樣子在她的手上寫下安妮寫的字母。她學得很快,但發怒也快,因為7年來沒有人教育她自我約束。她學著學著不學了,抓起玩具娃娃,摔到了地上。她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由於海倫對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對抗,安妮試圖和海倫交流的努力很難奏效。以下是她們第一次一起進餐的情景:
安妮不允許海倫將手伸進自己的盤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倫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因此與安妮的第一次進餐成了意志的較量:海倫的手一伸進盤子里,就被安妮堅決地推開。海倫的家人為此很不高興,離開了餐廳。安妮把房門鎖上,繼續用餐。海倫乾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鬧,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時以後,海倫繞著桌子找她的父母,卻發現沒有人在那兒,這使她感到迷惑。最後,她只好坐下來開始吃早餐,但卻用手。安妮給她一把勺子,卻被嘩啦一聲扔到地上,於是意志的較量又重新開始。
安妮·沙利文對海倫行為的反應很敏銳。她在給家人的信里說:「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既要規范和控制她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我起初只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並試圖贏得她的愛。」
奇跡發生
兩周以後,第一個奇跡發生了。安妮將海倫帶到家庭住所附近的一個小木屋裡,以便兩人可以單獨生活在一起。海倫離開她的家人的第一天,差不多全天都在踢打和號叫。到了晚上,安妮讓她睡覺,她也不聽。第二天早上,海倫非但沒鬧哄,而且很平和。兩周後,她變成了一個溫柔的孩子。她願意學習了。這時安妮工作起來就很開心。海倫學得很快。安妮能夠引導開發她的智力了。安妮和海倫整天在一起,把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的名字都在她手上寫,但她不懂是什麼意思。慢慢地她學會了怎樣縫衣服,怎樣做東西。每天她們去參觀農場里的動物,或到雞棚里找雞蛋。而安妮隨時隨地忙著用她的手指在海倫手上寫字母。經過7天的相處,海倫的性格發生了意義深遠的變化,治療生效了。安妮寫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樂地歌唱,奇跡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
後來有一天,安妮到達的一個月後,她們在外面散步,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她們聽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倫帶到水井房,安妮壓水,讓水流從海倫的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過,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寫water(水)。反復讓海倫體驗 「水」,海倫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意思。
水喚醒了海倫的靈魂,給了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一天她學會了「父親」 (father)、「母親」(mother)、「妹妹」(sister)和「老師」(teacher)等30個字,這一天學的比以前5個星期學的還多。到 4月底認了100個以上的字,到了5月中旬學了將近400個字。海倫還學會了書寫,到10月份,海倫可以用盲文給柏金斯盲校的孩子們寫信了。從那天開始,海倫每天都走出家門,去找東西學習。每一個新名字都會給她帶來一種新的思想。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好像都是有生命的。有一天,海倫想起了她摔碎的玩具娃娃。她到處找娃娃的碎片,想拼裝成完整的原樣,但沒弄成。她認識到做錯了那件事,心裡內疚。沙利文小姐教會了海倫很多事:讀書、寫字、甚至會用打字機。但她教會海倫最重要的是怎樣思考問題。
從此開始,安妮陪伴著海倫走過了50年,她用自己的關懷和愛心排解了海倫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障礙。其間,安妮與哈佛大學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成婚,但因為安妮全身心地投入海倫的生活,梅西最終離開了安妮。
編輯本段人物遺言
1916年底,沙利文老師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馬斯·波麗第一次離開海倫,去波多黎各療養。但即使在療養的時間里,她也是頻繁地給海倫寫信。這也是她和海倫相遇後,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離開」。慢慢地,由於用眼過度,她的眼睛再一次失明。直到66歲,1936年10月19日,她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
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
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in harmony.
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
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
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
(再見了, John Macy,不久我就將和你在一起了,再見了,我愛你。
小時候,我一直希望被愛,那時我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後來,Helen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愛我,並且我一直愛著她。再後來,Polly也進入了我的生活,我也愛他。我們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我愛著的Helen,我愛著的Polly,別了。
請Polly替我照顧好 Helen.在她外出演講的日子裡並不怎麼順利,人們難以相信她。不過,以後,恐怕她再出去時我不能再為她翻譯了
謝謝上帝讓我將生命贈予了Helen,使她擁有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請你讓Helen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也能快樂地生活!)
她對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辭和謝幕。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
海倫功成名就,揚名世界。安妮這支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由於用眼過度,最後失明;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有記者要寫關於她的文章,她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費心。」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呀!海倫是安妮·沙利文一生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沒有安妮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安妮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

Ⅳ 本人想開個外貿童裝店,請大家給起個響亮的店名!

安妮寶貝

那照你這么說,我感覺「城市貝貝」這個比較好些。直觀一看就知道是賣什麼的。。

Ⅳ 誰可以用英文介紹安妮弗蘭克,並帶翻譯,急

安妮·弗蘭克(1929.6.12—1945.3.?),德國猶太少女。她的家庭原居德國法蘭克福市。納粹興起後,開始對猶太民族進行迫害,安妮全家遷移至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她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本日記本,遂開始寫日記。
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德國法西斯佔領了荷蘭,在這里避難的猶太人同樣遭到殘酷迫害。為了逃避納粹的逮捕、監禁和屠殺,弗蘭克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父親的公司大樓里一處隱蔽的密室,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隱匿的8個人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到戰爭結束,只有安妮其父奧托一人生還。他整理了安妮在隱匿期間的日記,出版時引起關注,並被譯成多種文字,這就是《安妮日記》。 [編輯本段]安妮日記看過《安妮日記》的人都不會忘記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納粹集中營中的悲慘遭遇。最近紐約猶太人研究中心公開的一系列私人信件顯示,弗蘭克一家曾想盡辦法逃往美國。
Anne frank (1929.6.12-1945.3? The German jewish girl. Her family in Frankfurt, Germany. After the nazis rise, the start of the jewish people persecuted, Anne's family migrated to Amsterdam in the Netherlands. On June 12, 1942, Anne's birthday, she received as a birthday present in a diary, then started to write diary.
In 1929, was born in a jewish family in Frankfurt, Germany. Hitler came to power in 1933, began furiously persecuted jews, frank a move to the Netherlands. Shortly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Germany occupied Holland, fascism in refuge here also been brutally persecuted jews. To escape the Nazi arrest, imprisonment and slaughter, a frank with the help of friends, hiding in his father's company ? in the building

Ⅵ 誰有海倫 凱勒的老師安妮 莎莉的資料

本名:約翰娜(安妮)·曼斯菲爾德·蘇利文·梅西(Johanna(Anne)Mansfield Sullivan Macy),美國著名的殘障教育家。她在麻省出生。由於沙眼使她雙目近乎失明,但在一連串手術之後得以重見光明,並順利在山姆·郝博士創建的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畢業後她成為了海倫·凱勒的啟蒙老師,培育了20世紀的奇跡。之後她與約翰·阿爾伯特·梅西(John Albert Macy)結婚。年老時由於用眼過度安妮·莎莉文再次失去光明。
安妮1866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一個小村莊——食祿崗。父母的故鄉是愛爾蘭,1870年逃荒來到美洲新大陸。依靠父親給附近農場打短工的工作,糊口問題總算解決,但是家中並不富有,不幸一直盤旋在這個家的周圍。3歲時,安妮患了很嚴重的沙眼,卻因家中貧窮無錢醫治,導致安妮的視力惡化,只有微弱的視力。1874年,母親得結核病死去,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瑪麗。後來,在父親家族其他成員的「臨時收養」及「張羅策劃」下,姑媽收養了她的弟弟妹妹,堂兄勉強收留了她。因為眼疾和其他種種生活中不順心的事件,安妮的脾氣從小就讓人無法忍受,鄰居們都叫她「令人討厭的小孩」。父母在世的時候,有一次用火鉗挾麵包燙了手,她用力摔麵包;母親讓她照顧睡覺的妹妹,她憤怒地晃搖籃,把妹妹摔到地上;父親刮鬍須時斥責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鏡子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妮的壞脾氣也是有增無減。父母死後,她到堂兄家就更加不馴服了。後來,安妮的妹妹也去世了,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吉米則在1876年2月被送進了離家千里的德士堡貧民救濟院——所容納了900多位老弱病殘人士的大雜院。噩夢才剛剛開始。救濟院的條件很差。在救濟院登記時她的視力為「盲」——但還通點路。3個月後,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帶來的臀部結核瘤病在救濟院離開人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小安妮的悲傷和孤單,直到救濟院新來的、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禱告和星期天彌撒儀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現。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說:「安妮,你不應該再呆在這兒,我要帶你離開。」巴巴拉神父有一個朋友在馬薩諸塞州羅威郡的天主教慈善醫院當醫生。當時,安妮的視力已經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帶安妮去看眼疾。就這樣,11歲的安妮離開了救濟院,住院治療眼疾。但不幸的是,手術很失敗,安妮的視力甚至比術前更糟糕:僅剩下光感,近似於失明。盡管後來又施行了幾次補救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醫生宣告:盡力了,且無能為力了。安妮必須出院。而此時巴巴拉神父已經奉教團之命,遠赴他鄉傳教。失明的安妮無依無靠,又被送回救濟院——這個她深惡痛絕的地方。安妮的世界陷入了孤單、黑暗。在救濟院多數人對她不友好,因為安妮的壞脾氣,他們甚至把安妮關到了這座建築的最低層——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那裡有數間囚籠似的小牢房,安妮就被關在其中的一間里。她又抓又咬又叫,還拿食物砸人。有一位年老的清潔女工對安妮十分同情,她烤了一些巧克力果仁小蛋糕,放在安妮的籠子前。由於害怕安妮拿蛋糕砸人,她快步走開了。可安妮並沒有砸人,反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從此,安妮和那位女工成為了好朋友,也漸漸受到了他人的關注,直到那時,救濟院的醫生們才發現,原來安妮竟是幾乎完全失明的盲人!在這里有人啟發她去上學,她也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運的轉機。後來救濟院因條件差被告,上級來人調查,安妮借著調查組成員走路的氣流,緊跟調查組成員身後;憑著感覺,當人家打開大門要離去的時候,她喊「香邦先生」(調查組長),說自己要上盲校,這才有倖免費進入柏金斯盲人學校,時間是1880年10月,那時她已滿14周歲。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的校園。在柏金斯盲校讀書,安妮也不馴服。因為老師當眾批評她,她摔門而出;校長開導,業生講話,當時是1886年,那時她已經20周歲。安妮與海倫凱勒1886年安妮·莎莉文從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了。她和義母霍布金太太一同回鱈魚角過暑假。她不再無憂無慮了,秋天後義母繼續回柏金斯盲校當義工,自己怎麼辦?她想到飯店去洗碗,但是那裡不收女工;她想賣書,又怕犬吠……她坐立不安,轉眼到了8月底,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安那諾斯先生的來信——[親愛的安妮: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你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女兒海倫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征嗎?請來信告訴我。請代問霍布金太太好!祝快樂!你的朋友:安那諾斯]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安妮、也改變了海倫的命運。讀完這封信,安妮·莎莉文感覺非常沮喪,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她別無選擇,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第二天她坐下來寫了回信——「親愛的安那諾斯先生:謝謝校長的培育和關懷。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誠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職位……」盲人特殊,聾人特殊,盲聾啞就更加特殊了。因為這是特殊教育裡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准備,學習和研究了山姆·鄭博士當年教又盲又聾又啞的蘿拉的資料,盡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經驗。1887年3月3日,安妮·沙利文長途顛簸,來到了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這是沙利文老師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她唯一的學生。就算海倫是一個十分文靜的孩子,但是她又盲又聾又啞,作為老師教她點什麼?用什麼方法教?況且她又如此桀驁不馴!為了教會海倫認知各種事物及其對應的英文單詞,安妮就地取材——從娃娃教起。安妮到達的第一天晚上,給了海倫一個玩具娃娃。當海倫用一隻手觸摸到玩具娃娃時,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慢慢地寫下了doll(娃娃)。海倫感覺到安妮寫字的手,顯得很驚奇。然後,她照安妮的樣子在她的手上寫下安妮寫的字母。她學得很快,但發怒也快,因為7年來沒有人教育她自我約束。她學著學著不學了,抓起玩具娃娃,摔到了地上。她想怎麼著就怎麼著。由於海倫對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對抗,安妮試圖和海倫交流的努力很難奏效。以下是她們第一次一起進餐的情景:安妮不允許海倫將手伸進自己的盤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倫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因此與安妮的第一次進餐成了意志的較量:海倫的手一伸進盤子里,就被安妮堅決地推開。海倫的家人為此很不高興,離開了餐廳。安妮把房門鎖上,繼續用餐。海倫乾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鬧,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時以後,海倫繞著桌子找她的父母,卻發現沒有人在那兒,這使她感到迷惑。最後,她只好坐下來開始吃早餐,但卻用手。安妮給她一把勺子,卻被嘩啦一聲扔到地上,於是意志的較量又重新開始。安妮·沙利文對海倫行為的反應很敏銳。她在給家人的信里說:「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既要規范和控制她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我起初只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並試圖贏得她的愛。」兩周以後,第一個奇跡發生了。安妮將海倫帶到家庭住所附近的一個小木屋裡,以便兩人可以單獨生活在一起。海倫離開她的家人的第一天,差不多全天都在踢打和號叫。到了晚上,安妮讓她睡覺,她也不聽。第二天早上,海倫非但沒鬧哄,而且很平和。兩周後,她變成了一個溫柔的孩子。她願意學習了。這時安妮工作起來就很開心。海倫學得很快。安妮能夠引導開發她的智力了。安妮和海倫整天在一起,把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的名字都在她手上寫,但她不懂是什麼意思。慢慢地她學會了怎樣縫衣服,怎樣做東西。每天她們去參觀農場里的動物,或到雞棚里找雞蛋。而安妮隨時隨地忙著用她的手指在海倫手上寫字母。經過7天的相處,海倫的性格發生了意義深遠的變化,治療生效了。安妮寫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樂地歌唱,奇跡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後來有一天,安妮到達的一個月後,她們在外面散步,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她們聽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倫帶到水井房,安妮壓水,讓水流從海倫的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過,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寫water(水)。反復讓海倫體驗「水」,海倫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意思。水喚醒了海倫的靈魂,給了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一天她學會了「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妹妹」(sister)和「老師」(teacher)等30個字,這一天學的比以前5個星期學的還多。到4月底認了100個以上的字,到了5月中旬學了將近400個字。海倫還學會了書寫,到10月份,海倫可以用盲文給柏金斯盲校的孩子們寫信了。從那天開始,海倫每天都走出家門,去找東西學習。每一個新名字都會給她帶來一種新的思想。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好像都是有生命的。有一天,海倫想起了她摔碎的玩具娃娃。她到處找娃娃的碎片,想拼裝成完整的原樣,但沒弄成。她認識到做錯了那件事,心裡內疚。沙利文小姐教會了海倫很多事:讀書、寫字、甚至會用打字機。但她教會海倫最重要的是怎樣思考問題。從此開始,安妮陪伴著海倫走過了50年,她用自己的關懷和愛心排解了海倫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障礙。其間,安妮與哈佛大學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JohnAlbertMacy)成婚,但因為安妮全身心地投入海倫的生活,梅西最終離開了安妮。1916年底,沙利文老師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馬斯·波麗第一次離開海倫,去波多黎各療養。但即使在療養的時間里,她也是頻繁地給海倫寫信。這也是她和海倫相遇後,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離開」。慢慢地,由於用眼過度,她的眼睛再一次失明。直到66歲,1936年10月19日,她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in harmony.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再見了, 約翰·梅西,不久我就將和你在一起了,再見了,我愛你。小時候,我一直希望被愛,那時我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後來,海倫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愛我,並且我一直愛著她。再後來,波麗也進入了我的生活,我也愛他。我們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我愛著的海倫,我愛著的波麗,別了。請波麗替我照顧好 海倫.在她外出演講的日子裡並不怎麼順利,人們難以相信她。不過,以後,恐怕她再出去時我不能再為她翻譯了謝謝上帝讓我將生命贈予了海倫,使她擁有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請你讓海倫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也能快樂地生活!)她對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辭和謝幕。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海倫功成名就,揚名世界。安妮這支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由於用眼過度,最後失明;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有記者要寫關於她的文章,她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費心。」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呀!海倫是安妮·沙利文一生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沒有安妮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安妮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
這個是全部事跡了

Ⅶ 你好 有沒有帶有安妮的LOL名字 謝謝

安妮的熊爸爸、安妮的熊媽媽

Ⅷ 綠山牆的安妮第8~24章的主要內容

第8章:瑪麗亞打算把安妮送回去,但院長提到要將她送到刻薄的彼德太太身邊,瑪麗亞又改了主意,留下安妮,打算好好教育她。

第9章:琳達夫人來訪(主要是因為瑪麗亞留下了安妮而不是再要一個男孩),說安妮長相不好看,頭發像胡蘿卜,安妮一時氣憤,出言頂撞了琳達夫人,致使琳達夫人生氣地拂袖而去。

第10章:安妮和瑪麗亞因琳達夫人的事賭氣,在房間里不肯出來,不肯吃飯,經馬修勸解後,與瑪麗亞一起去道歉,獲得了琳達夫人的原諒。

第11章:安妮與琳達夫人一起去上學,由於路上採花裝飾而耽誤時間,夫人先走了。安妮的裝束引起別人注意。安妮對老師提的問題對答如流,老師卻對她的疑問不理不睬。回家,安妮向瑪麗亞訴說。瑪麗亞批評她上課不該注意衣服事,卻在牧師禱詞上與安妮起了共鳴。

第12章:瑪麗亞帶安妮去了巴利夫人家,認識了夫人的女兒黛安娜,安妮與黛安娜一見如故,發誓永遠是好朋友

第13章:安妮與黛安娜一起玩,忘了時間,回來晚了,瑪麗亞在批評她後,准許她去郊遊。

第14章:安妮很喜歡瑪麗亞母親傳給瑪麗亞的紫水晶別針,郊遊別針丟了,覺得與安妮有關,但安妮只承認戴過,瑪麗亞確信是安妮。安妮只好撒謊,沒想到氣炸了肺的瑪麗亞還是不讓她去。之後瑪麗亞找到了別針,明白錯怪了安妮,急忙「釋放」她,讓她如願去郊遊了。

第15章:開學了,搗蛋鬼吉爾巴特回來了。上課時,他沒有成功引起安妮注意,就輕聲叫她「紅蘿卜」,安妮一時激憤,用石板打了他頭,老師沒有處罰吉爾巴特,因為他成績很好。老師讓大家乖乖坐著,孩子們卻跑出去玩了,安妮回來較晚,與男孩們一起進來,老師讓她跟吉爾巴特同桌!生氣的安妮決定不上學了。

第16章:瑪麗亞臨時出去,囑咐安妮黛安娜來時可以用什麼招待。黛安娜來後,兩人快樂極了,安妮請她喝草莓汁,但那是葡萄酒!黛安娜喝醉了,安妮忙裡忙外沒工夫喝,才倖免,巴利夫人卻以為是安妮故意把黛安娜灌醉的,禁止她們來往,不聽安妮的解釋,安妮傷心極了。

第17章:為了見到黛安娜,安妮決定去上學。在學校,吉爾巴特送安妮蘋果,她毫不理睬,加勁學習,誓要和他一決高下,還誇獎安妮,讓她覺得很失望。黛安娜的妹妹蜜妮喉炎發作,父母又不在家,她去請求安妮幫助,安妮解決了問題,巴利夫人感謝她,准許黛安娜與她做朋友

第18章:黛安娜的生日到了,瑪麗亞同意安妮去參加音樂會。安妮興奮至極,但她討厭吉爾巴特的朗誦,覺得他舉手投足都令人惡心。

第19章:生日會過後,安妮在黛安娜家留宿,兩人沖進客房,比賽誰先跳上床,沒想到壓著了約瑟芬姑婆。約瑟芬姑婆十分生氣,認為黛安娜沒有教養,不打算再為她出一學期的音樂課費用。安妮很難過,主動去承認錯誤,用生動的語言打動了姑婆,得到了她的原諒。

第20章:安妮來到綠屋已一年了,這個家再也缺少不了她。瑪麗亞讓她去巴利夫人家借紙樣,她很害怕,因為要穿過「魔鬼森林」,瑪麗亞覺得太好笑,就硬讓她去了。最後安妮飛跑回來,說自己再不瞎想了。

第21章:菲力浦老師走了,老牧師也走了(兩個不是死了),新牧師是亞蘭夫婦。瑪麗亞請他們到家裡做客,安妮特意做了一個蛋糕,沒想到把止痛葯水錯當成了香料,但最後還是獲得了亞蘭夫人的原諒。

第22章:學校來了新老師——莫麗葉·史戴西小姐。安妮與同學玩耍,和男生比賽,從屋頂掉了下來,腳受傷了,不能走路。傷好之後,見到了莫麗葉小姐,她把安妮與黛安娜分在一桌,安妮正求之不得,感激極了,在莫麗葉小姐的引導下,她的才華漸漸顯露出來。

第23章:聖誕節,安妮和夥伴們准備表演話劇「妖精女王」,馬修想送安妮一套燈籠袖衣服,但他害怕與女人說話,沒有買成。最後,琳達夫人做了一件給他,安妮高興極了。演出非常成功,吉爾巴特撿起了安妮掉的玫瑰插在胸前,安妮還是沒有原諒他,馬修和瑪麗亞也開始盤算安妮的將來。

第24章:安妮買了一瓶劣質染發劑,結果頭發反而變綠了。夥伴們在排練《依蓮姑娘》,但是小船沉了,安妮抱住了橋墩,後來吉爾巴特救下了安妮,並請求她原諒,安妮拒絕了,吉爾巴特也有些生氣,不再請求她的原諒。安妮煩躁極使大家都很高興。瑪麗亞責怪安妮,安妮也吸取教訓,直到十一月都未惹一點麻煩。


(8)帶安妮的童裝店名擴展閱讀:

《青春勵志系列•綠山牆的安妮》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小說,創作於1904年。;人教版語文教材推薦必讀。安妮的純真打破國籍和年齡的界限,感動了整個世界。

曾賦予青年時代的希拉里。柯林頓勇氣,使兩代英國首相為之著迷,點亮了J.K.羅琳的創作靈感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評價道:從沒有人能把童年生活描寫得如此甜美可愛。

《綠山牆的安妮》講述了純真善良、熱愛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歲時被綠山牆的馬修和瑪麗拉兄妹領養,但她個性鮮明,富於幻想,而且自尊自強,憑借自己的刻苦勤奮,不但得到領養人的喜愛,也贏得老師和同學的關心和友誼。

成長與夢想是全書的主題,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訴人們:只要胸懷夢想,不懈努力,生活就會豐富多彩,生命就會美麗多姿。

Ⅸ 安妮·沙利文,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悲慘童年
安妮·莎莉文,1866年4月14日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西部的一個小村莊——食祿崗。父母的故鄉是愛爾蘭,1860年逃荒來到美洲新大陸。依靠父親給附近農場打短工的工作,糊口問題總算解決,但是家中並不富有,不幸一直盤旋在這個家的周圍。3歲時,安妮患了很嚴重的沙眼,卻因家中貧窮無錢醫治,導致安妮的視力惡化,只有微弱的視力。1874年,母親得結核病死去,酗酒的父親狠心拋棄了她和弟弟吉米、妹妹瑪麗。後來,在父親家族其他成員的「臨時收養」及「張羅策劃」下,姑媽收養了她的弟弟妹妹,堂兄勉強收留了她。 因為眼疾和其他種種生活中不順心的事件,安妮的脾氣從小就讓人無法忍受,鄰居們都叫她「令人討厭的小孩」。父母在世的時候,有一次用火鉗挾麵包燙了手,她用力摔麵包;母親讓她照顧睡覺的妹妹,她憤怒地晃搖籃,把妹妹摔到地上;父親刮鬍須時斥責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鏡子上……隨著年齡的增長,安妮的壞脾氣也是有增無減。父母死後,她到堂兄家就更加不馴服了。後來,安妮的妹妹也去世了,10歲的安妮和7歲的吉米則在1876年2月被送進了離家千里的德士堡貧民救濟院——所容納了900多位老弱病殘人士的大雜院。
噩夢開始
噩夢才剛剛開始。救濟院的條件很差。在救濟院登記時她的視力為「盲」——但還通點路。3個月後,1876年5月30日,弟弟吉米因先天帶來的臀部結核瘤病在救濟院離開人世。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這個世界沒有幾個人關心小安妮的悲傷和孤單,直到救濟院新來的、為女生宿舍主持星期六禱告和星期天彌撒儀式的巴巴拉神父的出現。 有一天,巴巴拉神父說:「安妮,你不應該再呆在這兒,我要帶你離開。」 巴巴拉神父有一個朋友在馬薩諸塞州羅威郡的天主教慈善醫院當醫生。當時,安妮的視力已經非常糟糕。神父首先要帶安妮去看眼疾。 就這樣,11歲的安妮離開了救濟院,住院治療眼疾。但不幸的是,手術很失敗,安妮的視力甚至比術前更糟糕:僅剩下光感,近似於失明。盡管後來又施行了幾次補救手術,但均以失敗告終,醫生宣告:盡力了,且無能為力了。 安妮必須出院。而此時巴巴拉神父已經奉教團之命,遠赴他鄉傳教。失明的安妮無依無靠,又被送回救濟院——這個她深惡痛絕的地方。 安妮的世界陷入了孤單、黑暗。 在救濟院多數人對她不友好,因為安妮的壞脾氣,他們甚至把安妮關到了這座建築的最低層——陰暗潮濕的地下室。那裡有數間囚籠似的小牢房,安妮就被關在其中的一間里。她又抓又咬又叫,還拿食物砸人。有一位年老的清潔女工對安妮十分同情,她烤了一些巧克力果仁小蛋糕,放在安妮的籠子前。由於害怕安妮拿蛋糕砸人,她快步走開了。可安妮並沒有砸人,反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從此,安妮和那位女工成為了好朋友,也漸漸受到了他人的關注,直到那時,救濟院的醫生們才發現,原來安妮竟是幾乎完全失明的盲人!
走進校園
在這里有人啟發她去上學,她也渴望有希望的生活,渴望命運的轉機。後來救濟院因條件差被告,上級來人調查,安妮借著調查組成員走路的氣流,緊跟調查組成員身後;憑著感覺,當人家打開大門要離去的時候,她喊「香邦先生」(調查組長),說自己要上盲校,這才有倖免費進入柏金斯盲人學校,時間是1880年10月,那時她已滿14周歲。 1880年10月3日,安妮坐著馬車進入了柏金斯盲人學校的校園。 在柏金斯盲校讀書,安妮也不馴服。因為老師當眾批評她,她摔門而出;校長開導,她死活不聽。幸好莫美麗老師收留了她,但她卻屢次向老師挑釁,老師的回答卻是沉默。後來,安妮接納了莫老師,進步很大。經過漫長的盲校磨礪,在老師的幫助下,安妮長大了。在學校假期來臨的時候,安妮甚至想找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後來學校幫安妮在波士頓南邊找到一份整理、清掃旅店的工作。
恢復視力
安妮在整理房間時,常和房客聊天,並由此有機會認識了一位給安妮熱心推薦醫生治療眼疾的房客——上帝又一次把布來福醫生帶給了安妮。兩次手術後,安妮的視力恢復了!盡管視力所及,依然模糊,屬「半盲」狀態,但安妮已經很知足了!這一年,安妮16歲。 在學校,安妮經常外出替大家辦事,一次因為偷著到法庭旁聽關於她先前所在的救濟院的事,校長認為她玷辱了校譽,要開除她。幸好霍布金太太出面保了她,主動做她的監護人(義母),她才得以繼續學習,寒暑假可以回霍布金家了。後來她成為優秀畢業生,上台代表8名畢業生講話,當時是1886年,那時她已經20周歲。
命運轉折
1886年安妮·莎莉文從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了。她和義母霍布金太太一同回鱈魚角過暑假。她不再無憂無慮了,秋天後義母繼續回柏金斯盲校當義工,自己怎麼辦?她想到飯店去洗碗,但是那裡不收女工;她想賣書,又怕犬吠……她坐立不安,轉眼到了8月底,她接到了柏金斯盲校校長安那諾斯先生的來信—— 親愛的安妮: 別來無恙?寄上凱勒先生的來信,請你仔細看一看。凱勒先生為他又聾又啞又盲的小女兒海倫尋求一位女家庭教師。你有興趣應征嗎?請來信告訴我。 請代問霍布金太太好! 祝快樂! 你的朋友:安那諾斯 就是這封簡短的信,改變了安妮、也改變了海倫的命運。 讀完這封信,安妮·莎莉文感覺非常沮喪,她一點也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她別無選擇,這是唯一可以糊口的一份工作,第二天她坐下來寫了回信—— 「親愛的安那諾斯先生:謝謝校長的培育和關懷。經過慎重考慮後,我誠心接受您所提供的職位……」 盲人特殊,聾人特殊,盲聾啞就更加特殊了。因為這是特殊教育裡面的特殊教育,安妮做了半年准備,學習和研究了山姆·鄭博士當年教又盲又聾又啞的蘿拉的資料,盡管那是一份不十分成熟的經驗。1887年3月3日,安妮·沙利文長途顛簸,來到了亞拉巴馬州的小鎮塔斯甘比亞,見到了比自己小14歲的海倫·凱勒。這是沙利文老師人生中的第一個學生,也是她唯一的學生。 就算海倫是一個十分文靜的孩子,但是她又盲又聾又啞,作為老師教她點什麼?用什麼方法教?況且她又如此桀驁不馴!
意志的較量
為了教會海倫認知各種事物及其對應的英文單詞,安妮就地取材——從娃娃教起。安妮到達的第一天晚上,給了海倫一個玩具娃娃。當海倫用一隻手觸摸到玩具娃娃時,安妮用她的手指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慢慢地寫下了doll(娃娃)。海倫感覺到安妮寫字的手,顯得很驚奇。然後,她照安妮的樣子在她的手上寫下安妮寫的字母。她學得很快,但發怒也快,因為7年來沒有人教育她自我約束。她學著學著不學了,抓起玩具娃娃,摔到了地上。她想怎麼著就怎麼著。 由於海倫對外部世界感情上的對抗,安妮試圖和海倫交流的努力很難奏效。以下是她們第一次一起進餐的情景: 安妮不允許海倫將手伸進自己的盤子里去取她想要的食物,而海倫和她的家人在一起時,已經習慣了這樣做。因此與安妮的第一次進餐成了意志的較量:海倫的手一伸進盤子里,就被安妮堅決地推開。海倫的家人為此很不高興,離開了餐廳。安妮把房門鎖上,繼續用餐。海倫乾脆在地板上又踢又鬧,推拉安妮的椅子。半小時以後,海倫繞著桌子找她的父母,卻發現沒有人在那兒,這使她感到迷惑。最後,她只好坐下來開始吃早餐,但卻用手。安妮給她一把勺子,卻被嘩啦一聲扔到地上,於是意志的較量又重新開始。 安妮·沙利文對海倫行為的反應很敏銳。她在給家人的信里說:「我必須解決的問題,是既要規范和控制她的行為,又不能傷害她的心靈。我起初只能非常緩慢地、一點一點地進行,並試圖贏得她的愛。」
奇跡發生
兩周以後,第一個奇跡發生了。安妮將海倫帶到家庭住所附近的一個小木屋裡,以便兩人可以單獨生活在一起。海倫離開她的家人的第一天,差不多全天都在踢打和號叫。到了晚上,安妮讓她睡覺,她也不聽。第二天早上,海倫非但沒鬧哄,而且很平和。兩周後,她變成了一個溫柔的孩子。她願意學習了。這時安妮工作起來就很開心。海倫學得很快。安妮能夠引導開發她的智力了。安妮和海倫整天在一起,把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的名字都在她手上寫,但她不懂是什麼意思。慢慢地她學會了怎樣縫衣服,怎樣做東西。每天她們去參觀農場里的動物,或到雞棚里找雞蛋。而安妮隨時隨地忙著用她的手指在海倫手上寫字母。經過7天的相處,海倫的性格發生了意義深遠的變化,治療生效了。安妮寫道:今天早上我的心在快樂地歌唱,奇跡發生了!兩星期前粗暴的小生命已經變成了溫順的小女孩。 後來有一天,安妮到達的一個月後,她們在外面散步,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了。她們聽到有人在用手泵抽水。安妮把海倫帶到水井房,安妮壓水,讓水流從海倫的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流過,在海倫的另一隻手上一遍又一遍地寫water(水)。反復讓海倫體驗「水」,海倫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老師的意思。 水喚醒了海倫的靈魂,給了她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這一天她學會了「父親」(father)、「母親」(mother)、「妹妹」(sister)和「老師」(teacher)等30個字,這一天學的比以前5個星期學的還多。到4月底認了100個以上的字,到了5月中旬學了將近400個字。海倫還學會了書寫,到10月份,海倫可以用盲文給柏金斯盲校的孩子們寫信了。從那天開始,海倫每天都走出家門,去找東西學習。每一個新名字都會給她帶來一種新的思想。她觸摸到的任何東西好像都是有生命的。有一天,海倫想起了她摔碎的玩具娃娃。她到處找娃娃的碎片,想拼裝成完整的原樣,但沒弄成。她認識到做錯了那件事,心裡內疚。沙利文小姐教會了海倫很多事:讀書、寫字、甚至會用打字機。但她教會海倫最重要的是怎樣思考問題。 從此開始,安妮陪伴著海倫走過了50年,她用自己的關懷和愛心排解了海倫學習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障礙。其間,安妮與哈佛大學年輕講師約翰·阿貝特·梅西(JohnAlbertMacy)成婚,但因為安妮全身心地投入海倫的生活,梅西最終離開了安妮。
人物遺言
1916年底,沙利文老師病倒了。她和助手托馬斯·波麗第一次離開海倫,去波多黎各療養。但即使在療養的時間里,她也是頻繁地給海倫寫信。這也是她和海倫相遇後,有生之年的唯一一次「離開」。慢慢地,由於用眼過度,她的眼睛再一次失明。直到66歲,1936年10月19日,她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她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Good-bye John Macy, I'll soon be with you, good-bye, I loved you. I wanted to be loved, I was lonesome. Then Helen came into my life, I wanted her to love me and I loved her. Then later Polly came and I loved Polly and we were always so happy together, my Polly, my Helen. Dear children may we all meet together in harmony. My Jimmy I'll lay these flowers by your face, don't take him away from me, I loved him so he's all I've got... Polly will take care of Helen. As the years go on her speeches won't be so brilliant as what people will think but my guiding hand won't be there to take out what should be taken out. Thank God I gave of my life that Helen might live. God help her to live without me when I go. (再見了, John Macy,不久我就將和你在一起了,再見了,我愛你。 小時候,我一直希望被愛,那時我總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後來,Helen進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愛我,並且我一直愛著她。再後來,Polly也進入了我的生活,我也愛他。我們在一起時總是很快樂,我愛著的Helen,我愛著的Polly,別了。 請Polly替我照顧好 Helen.在她外出演講的日子裡並不怎麼順利,人們難以相信她。不過,以後,恐怕她再出去時我不能再為她翻譯了 謝謝上帝讓我將生命贈予了Helen,使她擁有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上帝啊!請你讓Helen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也能快樂地生活!) 她對自己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的人,一一做了致辭和謝幕。深情的寂寞和愛,輕輕落地。 海倫功成名就,揚名世界。安妮這支照亮了別人的蠟燭,由於用眼過度,最後失明;她默默無聞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有記者要寫關於她的文章,她不屑一顧地回答:「我的生活是我自己的私事,不必大家費心。」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是何等的偉大呀!海倫是安妮·沙利文一生第一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學生,在她身上傾注了安妮大半生所有的精力。沒有安妮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安妮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跡,而安妮就是創造奇跡的人。

與帶安妮的童裝店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哪裡有精品女裝 瀏覽:961
gucci校服上身 瀏覽:26
國內一線童裝品牌維尼 瀏覽:182
男士有肚腩怎麼穿衛衣 瀏覽:666
朵拉女裝是品牌嗎 瀏覽:471
北京精品旗袍製版課程 瀏覽:494
北美第一瑞雯再穿女裝 瀏覽:500
mlb帽子韓國代購多少錢 瀏覽:269
什麼顏色的亮皮棉衣好看 瀏覽:895
結婚姐妹團白色裙子 瀏覽:340
動漫的女生穿裙子 瀏覽:688
裙子尺寸表格 瀏覽:217
僅憑丈夫襯衫上的一根頭發 瀏覽:76
風車娃娃童裝 瀏覽:711
五愛市場幾樓批發文胸 瀏覽:369
熊出沒之叢林總動員帽子 瀏覽:674
敦煌買外套去哪裡 瀏覽:96
從下往上的插肩袖衣怎麼織 瀏覽:472
成年日穿什麼裙子 瀏覽:130
大黃蜂童裝公司簡介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