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急!急!急!《翻過那座山》——《地平線》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和翻過那座山有共同點!一、多是在追求夢想,實現夢想!二、都是堅強不屈的去追求不放棄!!
《地平線》主要講了作者一直在追那地平線,可一直沒追到,可他一直沒放棄。最後才知道那地平線是追不到的!告訴了我們永遠去追求地平線,去解這個謎,人生就充滿了新鮮、樂趣和奮斗的無窮無盡的精力!
希望能支持我下!!
Ⅱ 求!急!《老人的黑帽子》的主要內容
老人的黑帽子
我得了肝炎,而且越治越重,住進了醫院。
晚上,秋風起了。病房裡一片凄涼。
我裹緊被子,蒙上頭,終於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半夜,門忽然響了,燈忽然亮了。
我一驚,坐了起來。
原來是又送進一個病人。
這是一位很老的病人,人很瘦,頭發白白的,臉色並不太難看,肚子很鼓。我知道,這是腹水。又是一個晚期病人。看樣子,他是肝昏迷以後,經過搶救,送到病房來的。
老人並不太討厭,他一夜也沒有叫一聲。但是,我卻再也沒有睡著。
天還沒亮,老人忽然輕輕地叫起來:「一床的同志,您醒了嗎?」
我「嗯」了一聲。
「我怕攪了您的覺,早想叫您。」原來,老頭兒也一宿沒睡。
我沒有說話。
老人繼續說:「同志,我求您個事兒行嗎?謝謝您了。我知道您也是病人,真不想麻煩您。可這事,求您千萬幫個忙,我沒兒沒女,恐怕也活不了幾天了,就這一件心事……」
哎,老頭兒也怪可憐的,我就幫助他吧:「您說吧。」
「我就求您七點以前下趟樓,拿上我的黑帽子。在臨街的那個小橋那頭,您會看見一個穿灰褂子、藍褲子的小男孩,您就沖他說聲:『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他也會對您說聲:『早上好。』然後,他說:『再見。』您也說聲『再見』,您的事就算辦完了。噢,還沒完。您告訴他,那個戴黑帽子的老爺爺,生了點小病,就住在您的病房裡,以後,他不能到橋上來了。您聽清楚了嗎?」
我活了四十年,還從沒見過這樣的老頭兒,也沒辦過,連聽也沒聽說過辦這樣的事!
我問:「沒別的事啦?」
「沒了。」
「那孩子是您的孫子嗎?」
「我沒兒沒女,哪來的孫子?」
「那他是誰?您辦這事有什麼用?」
「您別問了,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以後慢慢告訴您。您就快去吧。」
我慢慢地穿著衣服。說實在的,我對辦這件事毫無興趣,有的只是好奇。
老頭兒呢,不時地看著表,然後焦急地看看我。我知道這是在催我,又不好開口。
我穿好衣服要走了,老頭說:「別忘了拿我的帽子。」
我拿起老頭兒的帽子,仔細看著,這是一頂極普通的呢子帽,沒有什麼新鮮之處。
我下了樓,穿過馬路,來到小橋那兒已經七點多了。我順著小橋向橋的另一頭看去的時候,卻真的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很瘦,灰上衣,藍褲子,一臉焦急不安的神色。
沒想到,他還在等著。
我舉著黑帽子向他走去。
看到了黑帽子,小孩急步朝我走來。
我說:「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小朋友。」
「你好!」小孩的臉上充滿了歡樂和愉快,剛才的焦急和憂愁一掃而光。
可孩子並沒有按老人說的那樣,說聲再見然後走開。他問我:「老爺爺呢?」
我說:「他生了病,和我住在一起,我們的病房在四樓,窗戶臨著這條馬路。他說,以後,他不能每天到這兒來,早晨的時候,你只要看到四樓晃動的這頂黑帽子,那就是他在向你問好了。」
「我要去看他!」
「老爺爺說,你別去,他很快就會出院的。」
「那好,再見啦,叔叔,我要上學啦。替我問老爺爺身體好!」
「再見!」
孩子走了。我糊塗了。難道那老頭兒半夜起來,那孩子等了半天,就是這句「早上好!再見!」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那孩子走了以後,我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些,我為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為廢物,還能給別人干點什麼,而感到安慰。那孩子,不就是因為我的到來,變得歡樂起來嗎?
可是,為什麼老人的一句問好,就能掃去那男孩的一臉愁雲呢?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呢?這一聲「早上好」,既不解渴,又不解餓,怎麼就使這個病危的老人如此難忘,又使那個孩子如此感到滿足呢?
我一定要弄清楚。
我走回病房,老人早迫不及待地等著了。
他問:「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
「他說什麼?」
「早上好,再見。」
「沒啦?」
「還問你好,他問你身體好。」
「好啊,好啊,謝謝您啦,太謝謝您啦。」老人的聲音微微發顫,我才注意到,老人已經滿臉是淚了。我不明白,我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竟使他如此激動。
「老人家,您能給我講講您和這孩子的事嗎?」
「行啊。說起來,這是五年以前的事啦。」
五年前,老人退休了,廠里也沒要求他留下來「補差」。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襲擊著這位老人。沒兒沒女的孤獨使老人感到異常痛苦,他渴望著和誰說句話,渴望著能幫助別人干點什麼,但是別人都忙得很,沒有誰陪他說話,想幫別人又往往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工人蹬著三輪車上橋十分艱難。就想從後面幫著推一下。可沒想到車太重了,在快到坡頂的時候,車子突然向後滑下來。幸虧旁邊有幾個人,用力頂住才使老人沒被壓到車軲轆底下。
蹬車人下車一看,臉都嚇白了,嗔怪地說:「您都什麼歲數了,以後這類事少干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也省得給別人找麻煩。」
老人難過極了,他感到誰也不能理解他,他幹事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表揚,只希望別人說一句「這老頭還有用」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沒有誰知道這句話有多麼重要。
後來,老人打了張游公園的月票,每天成了公園的第一批遊客。他到公園或學太極二十四式,或看看別人家的百靈鳥,消磨時光。
這小橋是老人到公園去的必經之路。
一天,老人走到橋上,忽然刮來一陣風,老人一捂頭,可是沒捂住,他的黑帽子被風刮跑了。這東西在橋欄桿上蹦了一下,掉到橋下去了。好在橋下沒有水,老人順著干河坡,走到橋下。
這里臟得要命,碎紙、爛磚頭、破皮鞋、果核混在一塊,甚至還有幾攤糞便,臭氣熏人。
老人捂著鼻子走到自己帽子的旁邊,一貓腰,撿了起來。他剛要走,覺得前面黑乎乎的,像有什麼東西。他回頭細看了一下,可把他嚇壞了。
原來,這里躺著一個人。
這是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灰上衣,藍褲子,蜷在那兒。
是不是誰扔在這的屍首?老人聽了聽,男孩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
這是誰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回家?是父母不在了?還是後母虐待?或者賭氣從家裡跑出來的?……
老人想問問,勸孩子回去,別著涼。可是想起推三輪車的事,他又閉了嘴。
我還有什麼用喲!他沒了父母,我又能怎麼樣?後母虐待,我管得了嗎?說不定是家裡攆出來的呢?我送回去不是找罵挨?
唉!少管閑事吧。
老人搖搖頭,走開了。沒走幾步,又刮過一陣風,老人一哆嗦。不由回過了頭,他忍不住喊了一聲:「喂!起來吧,小心凍著!」
那孩子一驚,一滾便爬了起來,他驚恐地四下看看,發現了眼前的老人。
老人見孩子的一雙大眼睛無神地看著他。他覺得孩子怪可憐的,想開口問一聲:「孩子,怎麼不回家?」
可沒等他開口,那孩子飛一般向橋的另一頭跑去。
第二天,老人因為有點咳嗽,晚起了一點,當他照例向公園走去的時候,在橋頭上忽然看見幾個孩子正扭成一團。
四個高些的男孩圍著一個矮些的男孩打著。一邊打,一邊嚷嚷著:
沒有爹,沒有娘,
打他比打誰都強。
打起他來沒人勸,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
……
那孩子拚命的掙脫著,四個孩子中一個把那孩子拖住,另三個胡亂地打著。老人細一看,被打的孩子正是他在橋下看到的那個。
老人憤怒了。
他一跺腳說:「我看你們誰再敢動他一下!我就是他的爺爺!」
那四個孩子吃驚地一齊朝老人看去,又彼此看了一下,「哄」地一聲跑散了。
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過去,左手摟著孩子的肩,右手撫著那孩子的頭發,說:「孩子,打疼了吧?」
那孩子不說話,只是用兩只大眼睛感激地看著老人。
老人繼續說:「他們干嗎老欺負你?你的爸爸媽媽呢?」
老人正想問下去,一看,那孩子的眼淚已無聲地流到了腮上。
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忙說:「噢,是我不好,我這個老糊塗不該問個沒完沒了的。」
孩子止住了淚,甚至隱約笑了一下。
老人繼續說:「你每天都是一個人上學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說:「那我求你一件事,你能答應嗎?」
「求我?」孩子奇怪地看著老人。
「對。」老人嚴肅地說:「求你讓我每天陪你上學好嗎?」
孩子疑惑地看著老人:「這該我求您才對呀?」
「你求我啦?那就是說,你同意了!」老人興奮地看著孩子。
孩子點點頭:「我願意天天看見您,看到您我覺得心裡踏實。可這不耽誤您時間嗎?」
「不,不,孩子,你讓我陪你上學,我高興極了!」
老人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兩行老淚止也止不住。
孩子感到老人在抽泣,抽出身來說:「老爺爺,您哭了?您怎麼啦?」
「我高興,看來我還不老。孩子,我還不老,是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又一次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
還不大懂事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給老人帶來了什麼,使老人如此高興。他還不知道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從此以後,每天清晨人們都能看到這一老一少、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互相扶著從橋上走過。陽光,把他們鍍上金色的輪廓,把他們的身影從橋的這一頭拉到橋的另一頭。
孩子的臉上開始有了光彩,孩子的嘴角開始有了笑容,送給了老人無限的安慰,可是老人身體漸漸地不行了,他終於爬不上那個橋了。
後來,他只是每天早早地站在橋頭上,等著那個孩子。
等孩子來了,他們彼此說一聲:「早上好!」然後道一聲「再見」,孩子便要上橋了。
老人每次都是摘下頭上的黑帽子,晃動著一直把孩子送到看不見為止。
漸漸地兩個人覺得誰也離不開誰了,這聲「早上好,再見」使他們心裡得到了無限的滿足。這裡面有友愛,有信任,有寄託,有祝願,有人世間最純潔、最美麗的感情。他們誰也不能離開這聲問候,就像空氣,就像陽光。
有一天,老人在橋頭等到十一點了,還不見孩子來,老人焦急起來。生病了?被車撞了?被人打了?把我忘了?……無數的猜想在老人的腦子里翻騰。
老人不時用黑帽檐擋住刺眼的陽光向橋頂上望著。
孩子忽然從橋頂上跑下來,像一隻鳥兒。他一邊跑,一邊高喊著:「老爺爺,早上好!」
周圍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們。老人說:「孩子,你怎麼才來,都什麼時候了,還說早上好?讓人笑話。」
「因為今天我還沒問候過您呢!老爺爺您看,我入隊啦!就是因為開少先隊發展會,我上學早了點兒,沒等您,您怪我嗎?」
「不怪,不怪,爺爺高興還高興不過來呢!快讓爺爺好好看看。」說著老人捧起鮮紅的領巾,細細地看著,一邊看,一邊說:「你長大啦,好好往前奔吧!」
孩子默默地點著頭。
「人老了,就怕別人說自己沒用了,自打有了這孩子,我覺得活著也有勁兒了。因為這孩子他離不開我,我還有用……」老人說著,用手撣著帽子上的灰。
我在想,老人並不富有,也不好看,他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簡單,可他為什麼那麼強烈地吸引著孩子的心,讓人總在想著他呢?
是因為他用自己的真誠,使孩子感到了這個世界還有溫暖,還有希望。
老人還在興奮地說著他的經歷,好像在數著他的家珍。
看著老人深陷的眼、堆滿皺紋的臉,我感到慚愧。
老人看了看我,說:「唉,我真怕我哪天沒了,見不到那孩子了。那孩子站在橋那邊兒,沒人理他,他會多難過!想到這我又覺得死不踏實……」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我知道,這時候只有那孩子的身影才能安慰這位老人的心。
天黑了,我想著老人的這段經歷,久久不能入睡。大概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有精神的支柱,靠著這根支柱,人可以耐飢,抗寒,可以忍受一切痛苦。這支柱,就像黎明前的那一小點的亮光,為了這個亮光,人可以戰勝整整一個寒夜。
多麼寶貴的曙光!
老人整宿都在擺弄著他的帽子。一會放在床頭櫃上,一會放在枕邊上,一會放在胸口上。我看得出,老人的心在翻騰,這是對希望的盼望。
天終於亮了。老人老早就守在窗前,他伸著脖子向外望著,花白鬍子垂在他的胸前。他右手舉著帽子,眼睛眯著,帶出慈祥和盼望,真像是一尊雕塑。
忽然,老人用力地揮起帽子,興奮得叫起來:「你看,他在那兒!他在那兒向我招手呢!」老人的臉上放出了光彩。
我向下望去,遠遠的橋頭上,有一個小小的人影,那中間的一點紅,是他的紅領巾。他太遠了,我看起來都很費勁,老人卻能夠憑他的感情准確地判斷出他尋找的目標。
老人用力地揮了三下黑帽子。
底下的紅點也閃動了三下。
這是感情的交流。從老人的表情,我看出了他得到了無限的幸福和安慰,這種幸福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因為他埋在自己的心裡,寄託在別人身上。
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以後,老人每天都如此,都在清晨揮動自己的黑帽子,向那孩子問候,那孩子也每天都准時地出現在橋頭上,向老人晃著紅領巾。
但是,從今天起,老人將不會再晃動他的黑帽子了,他也不會再看到那孩子的身影和紅領巾了。
老人死了。
到臨死,他還抱著那頂黑帽子。以致醫務人員很費勁地才從他的手裡面把帽子抽出來。
老人被蒙上了白布,醫務人員在換床單和清理老人的遺物。
一個護士拿起這頂黑帽子問一位大夫:「這里還有他的一個帽子,怎麼辦?」
「一起送去燒了吧!」
我猛地站起身,說:「大夫,這帽子請您留下,珍貴的東西,不應該在世界上消失了。」
我又是一宿沒睡,不為自己的病,不為自己的孤獨。而是為了一種神聖的責任。
天還不亮,我就趴在窗口。
我等啊,等啊,終於盼來了那小小的人影,我用力地揮動著那頂珍貴的黑帽子。
在遠遠的橋那邊,我看到那紅領巾的舞動。就像一面旗,一團火。
我心裡無限激動。今天,我才感到做人的尊嚴,做人的神聖,做人的意義,做人的價值。
我的眼睛模糊了……
註:本文選自《小溪流的歌》(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曾經發問:「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篇小說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你在小說中找到答案了嗎?對這答案滿意嗎?不妨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中,在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同時,注意揣摩小說的議論部分。例如,「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試為這段議論補充一個實例。
Ⅲ 老人的黑帽子的隨筆,急需!!!!400字!
心靈的溫暖 親情,從我懂事時,她就陪伴著我,無數的日月。歲月星辰,漸漸流逝,而她卻依然帶著無盡的溫暖,守侯在我身邊……
力量的源泉來自於親情,信心和勇氣從親情中尋覓。多少次的黃昏與日落,我凝望天際,感受那熟悉的溫暖與牽掛,我陶醉了,沉浸在玫瑰色的涌流中……希望的放飛,總是親情那雙翅膀,支撐著我沖上藍天,遨遊蒼穹,幸福不言而喻。帶著懵懂,帶著憧憬,我總帶著理想去旅行。飛躍河流,跨過高山,帶著勇氣攀上勝利的頂峰,這都是親情,給予我自信。無數次的失敗,總能勇敢面對,無數次的困難,總能戰勝,心靈上的慰籍,是除了親情無法給予的。生命中,因為有了親情才變得溫暖。
爸爸,媽媽,是我最親的親人,成長掠影,是他們用心血創就了今天的我.聽著他們講的故事,我慢慢長大,學會了明辨是非,疾惡如仇;學會了寬厚待人,自信勇敢.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參透這人間至愛,每一次成功,無不包含這默默的支持……親情,萬物的源泉,是希望與勇氣的化身,然而,卻帶著溫暖,帶著關心,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當我彷徨,當我無奈,親情總是使我重新振作.親情,不在語言表,只在於默默地去意會和理解.心靈中的那一方凈土,總讓親情填滿.
歷史的鍾聲敲醒了沉睡的心靈,親情可以改變一切.我無數次感到她那神奇的力量,希望與歌聲一同飛翔,親情的氣球帶著多少人的夢飛向蘭天.
我是幸福的,因為有親情的呵護.我的生命之船已經起航,駛向大海.我不怕風暴,因為親情的風帆不會被破壞,我堅信,我會帶著成功到達彼岸,去迎接風雨之後的彩虹,新的太陽!
感受親情,我得了心靈的溫暖,我要帶著夢想去放飛,因為親情與我同在……
這是我的拿手好戲! 面對現實
世上沒有長勝將軍,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我想因該沒有人會想盡管有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鼓勵大家,但都能完全抹去失敗的痛,失敗丟了面子,丟了對自己的信任,丟了對美好未來的種種憧景
如果這種打擊來的很多,那也許到後來就會麻痹,如果是突然來一次,那心裡就是萬分難受,覺得不公平,現實肯定就是這么殘酷,我當困難降臨時,總想醒來,發現一切都是夢無聲無息的夢,只會給你有驚無險的夢,總想有個時光穿梭機,回到從前,一切從來,但這些都是幻想,,不這些都是痴人說夢,但我還是相信它,畢竟是我精神得到挽回的一根救命稻草,我不會放棄的,但放棄與不放棄,結果都是一樣,要面隊現實,事實,我們不能在失敗中停留半步,這相當與穿著單薄的衣服不能在雪地里睡著,一睡睡到奈何橋,在失敗中停留半步,等於在失敗中度過此生,在陰影的背後生活,沒有從前的朝氣,生氣,所以我生氣後很快就恢復平靜,父母說我是阿Q,我想做啊精神有什麼不好,不好就是要活太久。
面對現實是這輩子最大的痛苦,比疾痛,比死痛,比任何痛都要痛,因為我們面對的正是這些痛,但不面對現實又是不可能的,為什麼我說不清,誰也說不清,但普希金的詩里寫到"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念"面對現實是沒有人不感到痛的,但長痛不如短痛,快面對現實吧!
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Ⅳ 老人的黑帽子小男孩遇到了怎樣的困境
是個什麼樣的老人?戴什麼的帽子?啥樣的小孩?
Ⅳ 短文以老人的黑帽子為題,想表達的情感是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覺得愛情是一種感受,有人覺得愛情是一種現實,也有人說愛情非麵包加感受不可。反正,這個不是非黑即白的說法。
准確的說來,愛情最初應該是建立在感覺之上的,就像你買東西一樣,最重要的,是這個東西是否打動了你的心,是否讓你覺得很喜歡,它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起著積極向上的作用,其次,再是價格決定你到底是買還是不買。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太過浮華,或者說,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人太過浮華,物慾橫流里,難覓一份真愛。如果有感覺,如果有怦然心動,如果可以像向日葵一樣讓你覺得生活一片陽光和溫暖,就抓住他的手,執手相伴吧!
Ⅵ 主要內容和感悟
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只是人心很復雜。
其實人心也很簡單,只是利益分配很復雜。
桌上有一堆蘋果,人們並不在意這堆蘋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裡的有多少;單位有一攤子事,人們並不在意這攤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幹了多少。人類有大智慧,卻因為對得失斤斤計較,最後都變成了小聰明。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很簡單,由於利益分配很復雜,才有了爾虞我詐、勾心鬥角。
人生之簡單,就像生命巨畫中簡單的幾筆線條,有著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的一輪薄月,有著清清涼涼的寧靜。
人生之復雜,是潑灑在生命宣紙上的墨跡,渲染著城府與世故;是拉響在生命深處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揮不去嘈雜與迷惘。
天地有大美,於簡單處得;人生有大疲憊,在復雜處藏。
人,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寥寥無幾;一復雜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卻熙熙攘攘。這反映出的現實問題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來不容易,要活出復雜來卻很簡單。
人,小時侯簡單,長大了復雜;窮的時候簡單,變闊了復雜;落魄的時候簡單,得勢了復雜;君子簡單,小人復雜;看自己簡單,看別人復雜。這不由得讓我想起顧城的那首詩:你一會兒看我,一會兒看雲,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簡單與復雜之間,也有這么一層迷濛的關系。
一眼能望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簡單。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這口古井,本身卻並不簡單。人也一樣。有時候,一個人可以一眼望到底,並不是因為他太過簡單、不夠深刻,而是因為他太過純凈。一個人,有至純的靈魂,原本就是一種撼人心魄的深刻。這樣的簡單,讓人敬仰。有的人雲山霧罩,看起來很復雜、很有深度,其實,這種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靈魂的深度。這種復雜,是險惡人性的交錯,而不是曼妙智慧的疊加。
人生,說到底,簡單的只有生死兩個字,但由於有了命運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簡單的過程才變得跌宕起伏、紛繁復雜。
簡單,是生命留給這個世界的美麗的形式;而復雜,是生命永遠無法打撈的蒼涼的夢境。
Ⅶ 老人的黑帽子中人生的價值是什麼
只要是人, 生命(人生)的唯一目的是 永生:就是永遠的生命,永遠的愛,永遠的家,永遠的完美。這就是永生,這就是生命的真義,目的。 人生就是 尋找回到永恆的路,回到無限完美榮耀的永恆天堂天家,得著無限完美的永遠生命,享受永生天父永遠無盡的大愛與豐富。通往永生的路在哪裡?永生在何處?答案只有一個:在獨一的造物主永生真神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無限的洪恩大愛里,並他無限大能里,與他在十字架的救贖里。不錯,你百分之百出自父母,藉母親而來到這個世界; 但你更百分之百出自造物主永生真神上帝,藉你父母,更藉母親而來到世界。 你乃造物主真神藉你父母藉無比奇妙基因在你母親腹中以食物創造你無比奇妙的身體,並賜予你奧秘奇妙的生命(沒有任何人敢聲稱創造兒女,或創造自己,那麼,勿論是無限奇妙的基因,細胞,人是誰創造的呢,不是全能的造物主神又是誰?有誰知道白飯綠菜在母腹中如何變成有生命的細胞與身體呢?)。當你約30萬億細胞約3kg時你從無比奇妙的母腹(子宮)來到這奇妙的世界。 當你能思想這個問題時,大約是600萬億無限奇妙的細胞組成無限奇妙的你。邁開奇妙奧秘的生命來說,你和你的身體,細胞,基因,分子,大腦猶如浩瀚無限的宇宙一樣奇妙又奇妙。 還有更奇妙的事呢,生命,永恆,永生,天堂,愛,情感是奇妙的,且無比重要美好。還有真實而可怕的,就是永恆,死人復活,活人改變,永遠審判,罪,報應和地獄的永遠刑罰。 這是生命和永恆的事,是人生中唯一不可忽視卻常被人忽視的事,這是人最可悲的事,凡忽視這生命和永恆之事的人都是要後悔的,且是痛痛的後悔,永遠無盡的悔恨。親愛的朋友,這是絕對而永恆的真理,超越時空,永恆不變。是人生中唯一必須認識相信,且絕對真實可信的事。人對她的認識和態度,決定了每一個人永遠的命運與歸宿,因為人生根本不是為著幾年的吃穿玩樂與所謂的短暫享受,更不是罪惡,痛苦與無奈的死亡,而是永生,就是得著真神天父永遠的生命,回到天父永遠的家中,回到他永遠的懷抱,享受他永遠的無盡慈愛與豐富,這是完美而永恆的福分和幸福。在世上,凡自認幸福者,生命,愛和家是不可或缺的。但在世上,生命,愛和家都是有限且短暫的,只有在永恆的造物主永生真神里才能有無限完美的永恆生命,無盡無限的大愛和豐富,並在愛里所造立的永恆世界就是天堂,天家,天國,新天新地,才是真福分,完美而永恆的幸福。人離開永生談幸福,談奉獻,談追求,談奮斗,談美好,談享受,無不顯得空洞,虛假,猶如死囚尋歡一般顯得可憐可悲,因必死的結局將人一切所願的完全毀滅,何況,人生苦多樂少。其實苦與死還算小事,最可怕的是:死後的問題,就是死後的復活,審判,與永遠的報應。因為死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人生的結束,因為生命是屬靈的,永遠的。死亡臨到,肉體暫歸本質,成為泥土,君王美女與蛆蟲無異,而靈魂,也即生命,回到永恆,進入人生前自己所選擇的永恆歸宿,不是無限完美的永恆天堂天家,就是無限可怕的永遠地獄,因為人生是給人選擇永恆歸宿的權利和機會的時間,一旦死,就不能改變初衷,永無改變的機會,人將進入生前所選擇的永恆歸宿承受生前善惡的永恆報應。只要是人,無分古今中外,民族膚色,除了對善惡是非沒有判斷力和對事物沒有認知能力的人除外,無人能倖免和逃避。而且根本不在乎人的膚色,民族,地位,外貌,智愚,窮富,而完全在乎人生前的選擇和所走的人生道路。但通往永生的路只有一條,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其它任何道路(道理,觀點,哲學,主義,追求)都通往地獄。雖然人永恆的歸宿有永生或滅亡,天堂或地獄的兩個永恆的極端之分,但生命的唯一目的是永生,誤用生命的目的是要後悔的,結局是無限可怕的,勿論是誰,凡誤用生命的目的,等待他的將是永遠無盡的悔恨,痛苦和哀嚎。生前的榮耀將變成永遠的羞辱,一切的罪惡不義敗壞之事將受到永遠的報應,因永恆里,恩典,才幹,都是要人擔負責任,而不是讓人自傲,放縱和犯罪的,且恩典,權利,地位,才幹,能力都和責任與審判成正比,因為神的公義是絕對的。失喪的罪人必將在神公義的審判中滅亡在地獄永遠的刑罰里。這是有關生命,宇宙,永恆問題的絕對而永恆的真理,任何與此有關的言論,若不與此相符,無論有多精彩,動聽,誘人,或披著科學的外衣,實則是欺騙,蒙蔽,誘惑,誤導他人的謊言,為要把一切相信的人帶到錯誤(這錯誤就是罪和眾罪之源,是痛苦,死亡的根源) 的道路上,把人引到今生和永遠的黑暗與滅亡中,失喪在地獄永遠的刑罰里。 世人今天的迷茫,失落,無聊,孤獨,寂寞,沒安全感和歸宿感並莫名的痛苦,懼怕,正是人失喪的反映和徵兆。敬請朋友萬分慎思,走正確的路!!!
Ⅷ 讀老人的黑帽子的感悟
什麼才是所謂的人生價值?而人生的價值又在那呢?這的確引人深思。但我想,我已在文章中找到了答案。那頂黑帽子,老人生病以後與男孩打招呼和傳遞感情的「通訊工具」。直到老人死後,老人還緊緊的抓住他和孩子的「通訊工具」是工作人員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帽子抽出來的。這帽子,使老人和男孩之間愛的傳遞,更是老人和男孩之間超越親情的見證。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再能真正體會到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受到別人的關愛,和關愛別人,這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
Ⅸ 問好他老人家身體不好
老人的黑帽子
我得了肝炎,而且越治越重,住進了醫院。
晚上,秋風起了。病房裡一片凄涼。
我裹緊被子,蒙上頭,終於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半夜,門忽然響了,燈忽然亮了。
我一驚,坐了起來。
原來是又送進一個病人。
這是一位很老的病人,人很瘦,頭發白白的,臉色並不太難看,肚子很鼓。我知道,這是腹水。又是一個晚期病人。看樣子,他是肝昏迷以後,經過搶救,送到病房來的。
老人並不太討厭,他一夜也沒有叫一聲。但是,我卻再也沒有睡著。
天還沒亮,老人忽然輕輕地叫起來:「一床的同志,您醒了嗎?」
我「嗯」了一聲。
「我怕攪了您的覺,早想叫您。」原來,老頭兒也一宿沒睡。
我沒有說話。
老人繼續說:「同志,我求您個事兒行嗎?謝謝您了。我知道您也是病人,真不想麻煩您。可這事,求您千萬幫個忙,我沒兒沒女,恐怕也活不了幾天了,就這一件心事……」
哎,老頭兒也怪可憐的,我就幫助他吧:「您說吧。」
「我就求您七點以前下趟樓,拿上我的黑帽子。在臨街的那個小橋那頭,您會看見一個穿灰褂子、藍褲子的小男孩,您就沖他說聲:『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他也會對您說聲:『早上好。』然後,他說:『再見。』您也說聲『再見』,您的事就算辦完了。噢,還沒完。您告訴他,那個戴黑帽子的老爺爺,生了點小病,就住在您的病房裡,以後,他不能到橋上來了。您聽清楚了嗎?」
我活了四十年,還從沒見過這樣的老頭兒,也沒辦過,連聽也沒聽說過辦這樣的事!
我問:「沒別的事啦?」
「沒了。」
「那孩子是您的孫子嗎?」
「我沒兒沒女,哪來的孫子?」
「那他是誰?您辦這事有什麼用?」
「您別問了,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以後慢慢告訴您。您就快去吧。」
我慢慢地穿著衣服。說實在的,我對辦這件事毫無興趣,有的只是好奇。
老頭兒呢,不時地看著表,然後焦急地看看我。我知道這是在催我,又不好開口。
我穿好衣服要走了,老頭說:「別忘了拿我的帽子。」
我拿起老頭兒的帽子,仔細看著,這是一頂極普通的呢子帽,沒有什麼新鮮之處。
我下了樓,穿過馬路,來到小橋那兒已經七點多了。我順著小橋向橋的另一頭看去的時候,卻真的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很瘦,灰上衣,藍褲子,一臉焦急不安的神色。
沒想到,他還在等著。
我舉著黑帽子向他走去。
看到了黑帽子,小孩急步朝我走來。
我說:「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小朋友。」
「你好!」小孩的臉上充滿了歡樂和愉快,剛才的焦急和憂愁一掃而光。
可孩子並沒有按老人說的那樣,說聲再見然後走開。他問我:「老爺爺呢?」
我說:「他生了病,和我住在一起,我們的病房在四樓,窗戶臨著這條馬路。他說,以後,他不能每天到這兒來,早晨的時候,你只要看到四樓晃動的這頂黑帽子,那就是他在向你問好了。」
「我要去看他!」
「老爺爺說,你別去,他很快就會出院的。」
「那好,再見啦,叔叔,我要上學啦。替我問老爺爺身體好!」
「再見!」
孩子走了。我糊塗了。難道那老頭兒半夜起來,那孩子等了半天,就是這句「早上好!再見!」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那孩子走了以後,我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些,我為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為廢物,還能給別人干點什麼,而感到安慰。那孩子,不就是因為我的到來,變得歡樂起來嗎?
可是,為什麼老人的一句問好,就能掃去那男孩的一臉愁雲呢?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呢?這一聲「早上好」,既不解渴,又不解餓,怎麼就使這個病危的老人如此難忘,又使那個孩子如此感到滿足呢?
我一定要弄清楚。
我走回病房,老人早迫不及待地等著了。
他問:「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
「他說什麼?」
「早上好,再見。」
「沒啦?」
「還問你好,他問你身體好。」
「好啊,好啊,謝謝您啦,太謝謝您啦。」老人的聲音微微發顫,我才注意到,老人已經滿臉是淚了。我不明白,我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竟使他如此激動。
「老人家,您能給我講講您和這孩子的事嗎?」
「行啊。說起來,這是五年以前的事啦。」
五年前,老人退休了,廠里也沒要求他留下來「補差」。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襲擊著這位老人。沒兒沒女的孤獨使老人感到異常痛苦,他渴望著和誰說句話,渴望著能幫助別人干點什麼,但是別人都忙得很,沒有誰陪他說話,想幫別人又往往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工人蹬著三輪車上橋十分艱難。就想從後面幫著推一下。可沒想到車太重了,在快到坡頂的時候,車子突然向後滑下來。幸虧旁邊有幾個人,用力頂住才使老人沒被壓到車軲轆底下。
蹬車人下車一看,臉都嚇白了,嗔怪地說:「您都什麼歲數了,以後這類事少干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也省得給別人找麻煩。」
老人難過極了,他感到誰也不能理解他,他幹事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表揚,只希望別人說一句「這老頭還有用」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沒有誰知道這句話有多麼重要。
後來,老人打了張游公園的月票,每天成了公園的第一批遊客。他到公園或學太極二十四式,或看看別人家的百靈鳥,消磨時光。
這小橋是老人到公園去的必經之路。
一天,老人走到橋上,忽然刮來一陣風,老人一捂頭,可是沒捂住,他的黑帽子被風刮跑了。這東西在橋欄桿上蹦了一下,掉到橋下去了。好在橋下沒有水,老人順著干河坡,走到橋下。
這里臟得要命,碎紙、爛磚頭、破皮鞋、果核混在一塊,甚至還有幾攤糞便,臭氣熏人。
老人捂著鼻子走到自己帽子的旁邊,一貓腰,撿了起來。他剛要走,覺得前面黑乎乎的,像有什麼東西。他回頭細看了一下,可把他嚇壞了。
原來,這里躺著一個人。
這是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灰上衣,藍褲子,蜷在那兒。
是不是誰扔在這的屍首?老人聽了聽,男孩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
這是誰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回家?是父母不在了?還是後母虐待?或者賭氣從家裡跑出來的?……
老人想問問,勸孩子回去,別著涼。可是想起推三輪車的事,他又閉了嘴。
我還有什麼用喲!他沒了父母,我又能怎麼樣?後母虐待,我管得了嗎?說不定是家裡攆出來的呢?我送回去不是找罵挨?
唉!少管閑事吧。
老人搖搖頭,走開了。沒走幾步,又刮過一陣風,老人一哆嗦。不由回過了頭,他忍不住喊了一聲:「喂!起來吧,小心凍著!」
那孩子一驚,一滾便爬了起來,他驚恐地四下看看,發現了眼前的老人。
老人見孩子的一雙大眼睛無神地看著他。他覺得孩子怪可憐的,想開口問一聲:「孩子,怎麼不回家?」
可沒等他開口,那孩子飛一般向橋的另一頭跑去。
第二天,老人因為有點咳嗽,晚起了一點,當他照例向公園走去的時候,在橋頭上忽然看見幾個孩子正扭成一團。
四個高些的男孩圍著一個矮些的男孩打著。一邊打,一邊嚷嚷著:
沒有爹,沒有娘,
打他比打誰都強。
打起他來沒人勸,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
……
那孩子拚命的掙脫著,四個孩子中一個把那孩子拖住,另三個胡亂地打著。老人細一看,被打的孩子正是他在橋下看到的那個。
老人憤怒了。
他一跺腳說:「我看你們誰再敢動他一下!我就是他的爺爺!」
那四個孩子吃驚地一齊朝老人看去,又彼此看了一下,「哄」地一聲跑散了。
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過去,左手摟著孩子的肩,右手撫著那孩子的頭發,說:「孩子,打疼了吧?」
那孩子不說話,只是用兩只大眼睛感激地看著老人。
老人繼續說:「他們干嗎老欺負你?你的爸爸媽媽呢?」
老人正想問下去,一看,那孩子的眼淚已無聲地流到了腮上。
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忙說:「噢,是我不好,我這個老糊塗不該問個沒完沒了的。」
孩子止住了淚,甚至隱約笑了一下。
老人繼續說:「你每天都是一個人上學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說:「那我求你一件事,你能答應嗎?」
「求我?」孩子奇怪地看著老人。
「對。」老人嚴肅地說:「求你讓我每天陪你上學好嗎?」
孩子疑惑地看著老人:「這該我求您才對呀?」
「你求我啦?那就是說,你同意了!」老人興奮地看著孩子。
孩子點點頭:「我願意天天看見您,看到您我覺得心裡踏實。可這不耽誤您時間嗎?」
「不,不,孩子,你讓我陪你上學,我高興極了!」
老人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兩行老淚止也止不住。
孩子感到老人在抽泣,抽出身來說:「老爺爺,您哭了?您怎麼啦?」
「我高興,看來我還不老。孩子,我還不老,是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又一次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
還不大懂事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給老人帶來了什麼,使老人如此高興。他還不知道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從此以後,每天清晨人們都能看到這一老一少、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互相扶著從橋上走過。陽光,把他們鍍上金色的輪廓,把他們的身影從橋的這一頭拉到橋的另一頭。
孩子的臉上開始有了光彩,孩子的嘴角開始有了笑容,送給了老人無限的安慰,可是老人身體漸漸地不行了,他終於爬不上那個橋了。
後來,他只是每天早早地站在橋頭上,等著那個孩子。
等孩子來了,他們彼此說一聲:「早上好!」然後道一聲「再見」,孩子便要上橋了。
老人每次都是摘下頭上的黑帽子,晃動著一直把孩子送到看不見為止。
漸漸地兩個人覺得誰也離不開誰了,這聲「早上好,再見」使他們心裡得到了無限的滿足。這裡面有友愛,有信任,有寄託,有祝願,有人世間最純潔、最美麗的感情。他們誰也不能離開這聲問候,就像空氣,就像陽光。
有一天,老人在橋頭等到十一點了,還不見孩子來,老人焦急起來。生病了?被車撞了?被人打了?把我忘了?……無數的猜想在老人的腦子里翻騰。
老人不時用黑帽檐擋住刺眼的陽光向橋頂上望著。
孩子忽然從橋頂上跑下來,像一隻鳥兒。他一邊跑,一邊高喊著:「老爺爺,早上好!」
周圍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們。老人說:「孩子,你怎麼才來,都什麼時候了,還說早上好?讓人笑話。」
「因為今天我還沒問候過您呢!老爺爺您看,我入隊啦!就是因為開少先隊發展會,我上學早了點兒,沒等您,您怪我嗎?」
「不怪,不怪,爺爺高興還高興不過來呢!快讓爺爺好好看看。」說著老人捧起鮮紅的領巾,細細地看著,一邊看,一邊說:「你長大啦,好好往前奔吧!」
孩子默默地點著頭。
「人老了,就怕別人說自己沒用了,自打有了這孩子,我覺得活著也有勁兒了。因為這孩子他離不開我,我還有用……」老人說著,用手撣著帽子上的灰。
我在想,老人並不富有,也不好看,他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簡單,可他為什麼那麼強烈地吸引著孩子的心,讓人總在想著他呢?
是因為他用自己的真誠,使孩子感到了這個世界還有溫暖,還有希望。
老人還在興奮地說著他的經歷,好像在數著他的家珍。
看著老人深陷的眼、堆滿皺紋的臉,我感到慚愧。
老人看了看我,說:「唉,我真怕我哪天沒了,見不到那孩子了。那孩子站在橋那邊兒,沒人理他,他會多難過!想到這我又覺得死不踏實……」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我知道,這時候只有那孩子的身影才能安慰這位老人的心。
天黑了,我想著老人的這段經歷,久久不能入睡。大概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有精神的支柱,靠著這根支柱,人可以耐飢,抗寒,可以忍受一切痛苦。這支柱,就像黎明前的那一小點的亮光,為了這個亮光,人可以戰勝整整一個寒夜。
多麼寶貴的曙光!
老人整宿都在擺弄著他的帽子。一會放在床頭櫃上,一會放在枕邊上,一會放在胸口上。我看得出,老人的心在翻騰,這是對希望的盼望。
天終於亮了。老人老早就守在窗前,他伸著脖子向外望著,花白鬍子垂在他的胸前。他右手舉著帽子,眼睛眯著,帶出慈祥和盼望,真像是一尊雕塑。
忽然,老人用力地揮起帽子,興奮得叫起來:「你看,他在那兒!他在那兒向我招手呢!」老人的臉上放出了光彩。
我向下望去,遠遠的橋頭上,有一個小小的人影,那中間的一點紅,是他的紅領巾。他太遠了,我看起來都很費勁,老人卻能夠憑他的感情准確地判斷出他尋找的目標。
老人用力地揮了三下黑帽子。
底下的紅點也閃動了三下。
這是感情的交流。從老人的表情,我看出了他得到了無限的幸福和安慰,這種幸福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因為他埋在自己的心裡,寄託在別人身上。
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以後,老人每天都如此,都在清晨揮動自己的黑帽子,向那孩子問候,那孩子也每天都准時地出現在橋頭上,向老人晃著紅領巾。
但是,從今天起,老人將不會再晃動他的黑帽子了,他也不會再看到那孩子的身影和紅領巾了。
老人死了。
到臨死,他還抱著那頂黑帽子。以致醫務人員很費勁地才從他的手裡面把帽子抽出來。
老人被蒙上了白布,醫務人員在換床單和清理老人的遺物。
一個護士拿起這頂黑帽子問一位大夫:「這里還有他的一個帽子,怎麼辦?」
「一起送去燒了吧!」
我猛地站起身,說:「大夫,這帽子請您留下,珍貴的東西,不應該在世界上消失了。」
我又是一宿沒睡,不為自己的病,不為自己的孤獨。而是為了一種神聖的責任。
天還不亮,我就趴在窗口。
我等啊,等啊,終於盼來了那小小的人影,我用力地揮動著那頂珍貴的黑帽子。
在遠遠的橋那邊,我看到那紅領巾的舞動。就像一面旗,一團火。
我心裡無限激動。今天,我才感到做人的尊嚴,做人的神聖,做人的意義,做人的價值。
我的眼睛模糊了……
註:本文選自《小溪流的歌》(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曾經發問:「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篇小說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你在小說中找到答案了嗎?對這答案滿意嗎?不妨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中,在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同時,注意揣摩小說的議論部分。例如,「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試為這段議論補充一個實例。
Ⅹ 《老人的黑帽》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老人的黑帽子
我得了肝炎,而且越治越重,住進了醫院。
晚上,秋風起了。病房裡一片凄涼。
我裹緊被子,蒙上頭,終於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半夜,門忽然響了,燈忽然亮了。
我一驚,坐了起來。
原來是又送進一個病人。
這是一位很老的病人,人很瘦,頭發白白的,臉色並不太難看,肚子很鼓。我知道,這是腹水。又是一個晚期病人。看樣子,他是肝昏迷以後,經過搶救,送到病房來的。
老人並不太討厭,他一夜也沒有叫一聲。但是,我卻再也沒有睡著。
天還沒亮,老人忽然輕輕地叫起來:「一床的同志,您醒了嗎?」
我「嗯」了一聲。
「我怕攪了您的覺,早想叫您。」原來,老頭兒也一宿沒睡。
我沒有說話。
老人繼續說:「同志,我求您個事兒行嗎?謝謝您了。我知道您也是病人,真不想麻煩您。可這事,求您千萬幫個忙,我沒兒沒女,恐怕也活不了幾天了,就這一件心事……」
哎,老頭兒也怪可憐的,我就幫助他吧:「您說吧。」
「我就求您七點以前下趟樓,拿上我的黑帽子。在臨街的那個小橋那頭,您會看見一個穿灰褂子、藍褲子的小男孩,您就沖他說聲:『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他也會對您說聲:『早上好。』然後,他說:『再見。』您也說聲『再見』,您的事就算辦完了。噢,還沒完。您告訴他,那個戴黑帽子的老爺爺,生了點小病,就住在您的病房裡,以後,他不能到橋上來了。您聽清楚了嗎?」
我活了四十年,還從沒見過這樣的老頭兒,也沒辦過,連聽也沒聽說過辦這樣的事!
我問:「沒別的事啦?」
「沒了。」
「那孩子是您的孫子嗎?」
「我沒兒沒女,哪來的孫子?」
「那他是誰?您辦這事有什麼用?」
「您別問了,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以後慢慢告訴您。您就快去吧。」
我慢慢地穿著衣服。說實在的,我對辦這件事毫無興趣,有的只是好奇。
老頭兒呢,不時地看著表,然後焦急地看看我。我知道這是在催我,又不好開口。
我穿好衣服要走了,老頭說:「別忘了拿我的帽子。」
我拿起老頭兒的帽子,仔細看著,這是一頂極普通的呢子帽,沒有什麼新鮮之處。
我下了樓,穿過馬路,來到小橋那兒已經七點多了。我順著小橋向橋的另一頭看去的時候,卻真的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很瘦,灰上衣,藍褲子,一臉焦急不安的神色。
沒想到,他還在等著。
我舉著黑帽子向他走去。
看到了黑帽子,小孩急步朝我走來。
我說:「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小朋友。」
「你好!」小孩的臉上充滿了歡樂和愉快,剛才的焦急和憂愁一掃而光。
可孩子並沒有按老人說的那樣,說聲再見然後走開。他問我:「老爺爺呢?」
我說:「他生了病,和我住在一起,我們的病房在四樓,窗戶臨著這條馬路。他說,以後,他不能每天到這兒來,早晨的時候,你只要看到四樓晃動的這頂黑帽子,那就是他在向你問好了。」
「我要去看他!」
「老爺爺說,你別去,他很快就會出院的。」
「那好,再見啦,叔叔,我要上學啦。替我問老爺爺身體好!」
「再見!」
孩子走了。我糊塗了。難道那老頭兒半夜起來,那孩子等了半天,就是這句「早上好!再見!」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那孩子走了以後,我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些,我為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為廢物,還能給別人干點什麼,而感到安慰。那孩子,不就是因為我的到來,變得歡樂起來嗎?
可是,為什麼老人的一句問好,就能掃去那男孩的一臉愁雲呢?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呢?這一聲「早上好」,既不解渴,又不解餓,怎麼就使這個病危的老人如此難忘,又使那個孩子如此感到滿足呢?
我一定要弄清楚。
我走回病房,老人早迫不及待地等著了。
他問:「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
「他說什麼?」
「早上好,再見。」
「沒啦?」
「還問你好,他問你身體好。」
「好啊,好啊,謝謝您啦,太謝謝您啦。」老人的聲音微微發顫,我才注意到,老人已經滿臉是淚了。我不明白,我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竟使他如此激動。
「老人家,您能給我講講您和這孩子的事嗎?」
「行啊。說起來,這是五年以前的事啦。」
五年前,老人退休了,廠里也沒要求他留下來「補差」。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襲擊著這位老人。沒兒沒女的孤獨使老人感到異常痛苦,他渴望著和誰說句話,渴望著能幫助別人干點什麼,但是別人都忙得很,沒有誰陪他說話,想幫別人又往往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工人蹬著三輪車上橋十分艱難。就想從後面幫著推一下。可沒想到車太重了,在快到坡頂的時候,車子突然向後滑下來。幸虧旁邊有幾個人,用力頂住才使老人沒被壓到車軲轆底下。
蹬車人下車一看,臉都嚇白了,嗔怪地說:「您都什麼歲數了,以後這類事少干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也省得給別人找麻煩。」
老人難過極了,他感到誰也不能理解他,他幹事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表揚,只希望別人說一句「這老頭還有用」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沒有誰知道這句話有多麼重要。
後來,老人打了張游公園的月票,每天成了公園的第一批遊客。他到公園或學太極二十四式,或看看別人家的百靈鳥,消磨時光。
這小橋是老人到公園去的必經之路。
一天,老人走到橋上,忽然刮來一陣風,老人一捂頭,可是沒捂住,他的黑帽子被風刮跑了。這東西在橋欄桿上蹦了一下,掉到橋下去了。好在橋下沒有水,老人順著干河坡,走到橋下。
這里臟得要命,碎紙、爛磚頭、破皮鞋、果核混在一塊,甚至還有幾攤糞便,臭氣熏人。
老人捂著鼻子走到自己帽子的旁邊,一貓腰,撿了起來。他剛要走,覺得前面黑乎乎的,像有什麼東西。他回頭細看了一下,可把他嚇壞了。
原來,這里躺著一個人。
這是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灰上衣,藍褲子,蜷在那兒。
是不是誰扔在這的屍首?老人聽了聽,男孩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
這是誰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回家?是父母不在了?還是後母虐待?或者賭氣從家裡跑出來的?……
老人想問問,勸孩子回去,別著涼。可是想起推三輪車的事,他又閉了嘴。
我還有什麼用喲!他沒了父母,我又能怎麼樣?後母虐待,我管得了嗎?說不定是家裡攆出來的呢?我送回去不是找罵挨?
唉!少管閑事吧。
老人搖搖頭,走開了。沒走幾步,又刮過一陣風,老人一哆嗦。不由回過了頭,他忍不住喊了一聲:「喂!起來吧,小心凍著!」
那孩子一驚,一滾便爬了起來,他驚恐地四下看看,發現了眼前的老人。
老人見孩子的一雙大眼睛無神地看著他。他覺得孩子怪可憐的,想開口問一聲:「孩子,怎麼不回家?」
可沒等他開口,那孩子飛一般向橋的另一頭跑去。
第二天,老人因為有點咳嗽,晚起了一點,當他照例向公園走去的時候,在橋頭上忽然看見幾個孩子正扭成一團。
四個高些的男孩圍著一個矮些的男孩打著。一邊打,一邊嚷嚷著:
沒有爹,沒有娘,
打他比打誰都強。
打起他來沒人勸,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
……
那孩子拚命的掙脫著,四個孩子中一個把那孩子拖住,另三個胡亂地打著。老人細一看,被打的孩子正是他在橋下看到的那個。
老人憤怒了。
他一跺腳說:「我看你們誰再敢動他一下!我就是他的爺爺!」
那四個孩子吃驚地一齊朝老人看去,又彼此看了一下,「哄」地一聲跑散了。
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過去,左手摟著孩子的肩,右手撫著那孩子的頭發,說:「孩子,打疼了吧?」
那孩子不說話,只是用兩只大眼睛感激地看著老人。
老人繼續說:「他們干嗎老欺負你?你的爸爸媽媽呢?」
老人正想問下去,一看,那孩子的眼淚已無聲地流到了腮上。
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忙說:「噢,是我不好,我這個老糊塗不該問個沒完沒了的。」
孩子止住了淚,甚至隱約笑了一下。
老人繼續說:「你每天都是一個人上學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說:「那我求你一件事,你能答應嗎?」
「求我?」孩子奇怪地看著老人。
「對。」老人嚴肅地說:「求你讓我每天陪你上學好嗎?」
孩子疑惑地看著老人:「這該我求您才對呀?」
「你求我啦?那就是說,你同意了!」老人興奮地看著孩子。
孩子點點頭:「我願意天天看見您,看到您我覺得心裡踏實。可這不耽誤您時間嗎?」
「不,不,孩子,你讓我陪你上學,我高興極了!」
老人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兩行老淚止也止不住。
孩子感到老人在抽泣,抽出身來說:「老爺爺,您哭了?您怎麼啦?」
「我高興,看來我還不老。孩子,我還不老,是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又一次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
還不大懂事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給老人帶來了什麼,使老人如此高興。他還不知道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從此以後,每天清晨人們都能看到這一老一少、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互相扶著從橋上走過。陽光,把他們鍍上金色的輪廓,把他們的身影從橋的這一頭拉到橋的另一頭。
孩子的臉上開始有了光彩,孩子的嘴角開始有了笑容,送給了老人無限的安慰,可是老人身體漸漸地不行了,他終於爬不上那個橋了。
後來,他只是每天早早地站在橋頭上,等著那個孩子。
等孩子來了,他們彼此說一聲:「早上好!」然後道一聲「再見」,孩子便要上橋了。
老人每次都是摘下頭上的黑帽子,晃動著一直把孩子送到看不見為止。
漸漸地兩個人覺得誰也離不開誰了,這聲「早上好,再見」使他們心裡得到了無限的滿足。這裡面有友愛,有信任,有寄託,有祝願,有人世間最純潔、最美麗的感情。他們誰也不能離開這聲問候,就像空氣,就像陽光。
有一天,老人在橋頭等到十一點了,還不見孩子來,老人焦急起來。生病了?被車撞了?被人打了?把我忘了?……無數的猜想在老人的腦子里翻騰。
老人不時用黑帽檐擋住刺眼的陽光向橋頂上望著。
孩子忽然從橋頂上跑下來,像一隻鳥兒。他一邊跑,一邊高喊著:「老爺爺,早上好!」
周圍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們。老人說:「孩子,你怎麼才來,都什麼時候了,還說早上好?讓人笑話。」
「因為今天我還沒問候過您呢!老爺爺您看,我入隊啦!就是因為開少先隊發展會,我上學早了點兒,沒等您,您怪我嗎?」
「不怪,不怪,爺爺高興還高興不過來呢!快讓爺爺好好看看。」說著老人捧起鮮紅的領巾,細細地看著,一邊看,一邊說:「你長大啦,好好往前奔吧!」
孩子默默地點著頭。
「人老了,就怕別人說自己沒用了,自打有了這孩子,我覺得活著也有勁兒了。因為這孩子他離不開我,我還有用……」老人說著,用手撣著帽子上的灰。
我在想,老人並不富有,也不好看,他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簡單,可他為什麼那麼強烈地吸引著孩子的心,讓人總在想著他呢?
是因為他用自己的真誠,使孩子感到了這個世界還有溫暖,還有希望。
老人還在興奮地說著他的經歷,好像在數著他的家珍。
看著老人深陷的眼、堆滿皺紋的臉,我感到慚愧。
老人看了看我,說:「唉,我真怕我哪天沒了,見不到那孩子了。那孩子站在橋那邊兒,沒人理他,他會多難過!想到這我又覺得死不踏實……」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我知道,這時候只有那孩子的身影才能安慰這位老人的心。
天黑了,我想著老人的這段經歷,久久不能入睡。大概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有精神的支柱,靠著這根支柱,人可以耐飢,抗寒,可以忍受一切痛苦。這支柱,就像黎明前的那一小點的亮光,為了這個亮光,人可以戰勝整整一個寒夜。
多麼寶貴的曙光!
老人整宿都在擺弄著他的帽子。一會放在床頭櫃上,一會放在枕邊上,一會放在胸口上。我看得出,老人的心在翻騰,這是對希望的盼望。
天終於亮了。老人老早就守在窗前,他伸著脖子向外望著,花白鬍子垂在他的胸前。他右手舉著帽子,眼睛眯著,帶出慈祥和盼望,真像是一尊雕塑。
忽然,老人用力地揮起帽子,興奮得叫起來:「你看,他在那兒!他在那兒向我招手呢!」老人的臉上放出了光彩。
我向下望去,遠遠的橋頭上,有一個小小的人影,那中間的一點紅,是他的紅領巾。他太遠了,我看起來都很費勁,老人卻能夠憑他的感情准確地判斷出他尋找的目標。
老人用力地揮了三下黑帽子。
底下的紅點也閃動了三下。
這是感情的交流。從老人的表情,我看出了他得到了無限的幸福和安慰,這種幸福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因為他埋在自己的心裡,寄託在別人身上。
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以後,老人每天都如此,都在清晨揮動自己的黑帽子,向那孩子問候,那孩子也每天都准時地出現在橋頭上,向老人晃著紅領巾。
但是,從今天起,老人將不會再晃動他的黑帽子了,他也不會再看到那孩子的身影和紅領巾了。
老人死了。
到臨死,他還抱著那頂黑帽子。以致醫務人員很費勁地才從他的手裡面把帽子抽出來。
老人被蒙上了白布,醫務人員在換床單和清理老人的遺物。
一個護士拿起這頂黑帽子問一位大夫:「這里還有他的一個帽子,怎麼辦?」
「一起送去燒了吧!」
我猛地站起身,說:「大夫,這帽子請您留下,珍貴的東西,不應該在世界上消失了。」
我又是一宿沒睡,不為自己的病,不為自己的孤獨。而是為了一種神聖的責任。
天還不亮,我就趴在窗口。
我等啊,等啊,終於盼來了那小小的人影,我用力地揮動著那頂珍貴的黑帽子。
在遠遠的橋那邊,我看到那紅領巾的舞動。就像一面旗,一團火。
我心裡無限激動。今天,我才感到做人的尊嚴,做人的神聖,做人的意義,做人的價值。
我的眼睛模糊了……
註:本文選自《小溪流的歌》(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曾經發問:「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篇小說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你在小說中找到答案了嗎?對這答案滿意嗎?不妨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中,在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同時,注意揣摩小說的議論部分。例如,「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試為這段議論補充一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