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徐達的帽子

徐達的帽子

發布時間:2022-03-20 00:08:51

Ⅰ 徐達做什麼

徐達 (1332~1385), 中國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
初朱元璋為郭子興部將,往歸之。從南略定遠,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為軍鋒之冠,後為大將,統兵征戰。吳元年,為左相國,拜大將軍。洪武初累官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追封中山王。
徐達有4子3女。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他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被明成祖追封為定國公。一門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達一家。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

Ⅱ 徐達是怎樣的一個人物

徐達(1332年~1385年),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徐達治軍嚴明,是一名傑出的將領,而且徐達還具有許多優秀的品德。徐達病逝後,朱元璋追封他為中山王,賜謚「武寧」,賜葬於南京鍾山之陰,並親為之撰寫神道碑,贊揚他「忠志無疵,昭明乎日月」。

Ⅲ 為什麼劉伯溫和李善長的帽子和別人不一樣

我覺得這個主要和他的身份有關系,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身份是一樣的,都是朱元璋的一個謀士,這是給朱元璋出謀劃策的人,所以他們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和古代的儒家士大夫是比較相似的,另外的人比如說像徐達,這些都是屬於武將,他們的穿著肯定跟文人不一樣,所以這個也沒有什麼問題。

Ⅳ 徐達的個人簡介是怎樣的

徐達(1332~1385年)中國古代明朝初年名將。字天德,濠州(今安徽鳳陽)人。世代農家出身。元朝末年參加朱元璋軍,與常遇春同稱才勇。朱元璋攻滅張士誠,北上滅元,都用他為大將軍。明洪武元年(1368)率軍攻克大都(今北京),分兵定北方各地。以後又連年出擊擴廓帖木兒。他有謀略,行軍持重有紀律。封魏國公,死後追封中山王。

Ⅳ 朱棣靖難,為何讓徐達的兒子很尷尬

明成祖朱棣靖難,讓他老丈人徐達的兒子非常尷尬,立時間分成了三派!嫡長子徐輝祖旗幟鮮明地站到了明惠帝朱允炆一邊,嫡幼子徐增壽表面上維系著與明惠帝的君臣關系,暗地裡卻與姐夫明成祖達成了默契,甚至將明惠帝的軍事機密、內部虛實一五一十地透露給了姐夫明成祖。而徐達庶出的兒子徐膺緒因為庶出的身份以及和明成祖仁孝徐皇後並不是一母同胞,選擇了置身事外、保持中立。


Ⅵ 徐達的介紹。及後代

(1332~1385)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字天德。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出身農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達參加農民起義軍郭子興部,隸朱元璋。從取滁州(今屬安徽)、和州(今和縣)等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位於諸將之上。十五年,從朱元璋渡長江,克採石,下太平(今當塗),俘元萬戶納哈出。繼率軍克溧陽、溧水(今均屬江蘇)。次年,從朱元璋克集慶(今南京),繼奉命以大將軍領兵取鎮江,號令明肅,授淮興翼統軍元帥。十七年,率軍克常州,分兵取常熟、江陰等地,阻止江浙周政權首領張士誠軍西進。次年,留守應天(今南京),升奉國上將軍、同知樞密院事。二十年五月,長江中游漢政權首領陳友諒兵攻池州(今安徽貴池),徐達與中翼大元帥常遇春在九華山下設伏,俘斬陳軍萬余。又從朱元璋設伏應天城下,大敗陳友諒軍,俘7000餘人。二十一年,從取江州(今江西九江),率師先行,迫陳友諒退兵武昌,並追至漢陽,升中書右丞。二十三年,從援安豐(今安徽壽縣),敗張士誠部將呂珍,移師圍廬州(今合肥),旋從援洪都(今南昌)。在鄱陽湖之戰中,沖鋒陷陣,敗陳友諒軍前鋒,殺1500人,士氣大振。二十四年,任左相國。復引兵克廬州,繼揮師克江陵(今屬湖北荊沙)、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平定陳友諒余部。二十五年,率師東向,遵朱元璋先克淮東、再占浙西、後破平江(今江蘇蘇州)之方略,進攻張士誠,克泰州。次年克高郵、淮安、興化(今均屬江蘇)等地,悉平淮東。同年八月,以大將軍率舟師20萬,由太湖進圍湖州(今屬浙江),數敗張士誠軍,迫守將李伯升、張天騏以城降。十一月,轉兵北上,合圍平江,並申明軍紀,禁掠民財。二十七年九月,率將士破城,俘張士誠。師還,封信國公。 十月,徐達奉命以征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率師25萬,北伐元軍,連戰皆捷,迫元濟南守將朵兒只降,佔領山東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進軍河南,以計收降元將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開封)。繼在塔兒灣(在今偃師境)大敗元兵5萬,迫元梁王阿魯溫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關,西取華州(今陝西華縣)。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戰,奏請乘勢直搗元都。閏七月,移師北上,連克衛輝(今屬河南)、磁州(今河北磁縣)。會諸軍於臨清(今屬山東),沿運河北進,大敗元軍於河西務(今河北武清西北),進破通州(今北京通縣),迫元順帝北走。八月初二,督軍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乘勝克真定(今河北正定)、懷慶 (今山西沁陽)等地。時聞元將擴廓帖木兒自太原引兵出雁門將攻北平(今北京),遂與諸將商議,運用批亢搗虛戰術,乘其不備直搗太原,迫擴廓回軍救援。旋選精兵夜襲其營,迫擴廓率18騎遁,俘降4萬人,克太原,佔山西。二年,揮師入陝西,迫元將李思齊降,斬元將張思道,陝西平。三年,率師敗擴廓於定西(今屬甘肅),俘元王公、將領以下8.6萬餘人,因功授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改封魏國公。次年,鎮守北平,練軍馬,修城池,總領北方軍事。五年,與左、右副將軍李文忠、馮勝,各率5萬騎分路出塞征北元。自率中路輕敵冒進,至嶺北(治今蒙古國哈爾和林)遭北元軍伏擊,喪師萬余,次年,復率諸將出征,敗北元軍於答剌海(今內蒙古達來諾爾湖)。還軍北平,戍守邊防。 徐達一生剛毅武勇,持重有謀,紀律嚴明,屢統大軍,轉戰南北,功高不矜,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徐達之死相傳朱元璋當年怕徐達威脅朝廷,賜他一大碗燒鵝吃。徐達因為對燒鵝敏感,所以平日不吃燒鵝。但皇帝所賜,又不能不吃。結果在涕淚交流之下,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之後全身潰爛而死。另一說法是徐達生瘤,不能吃鵝,朱元璋偏賜燒鵝,徐達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賜的燒鵝全數吃完而死。
吃燒鵝不一定死,但皇帝賜燒鵝就是賜死。所以還有人說他吃完鵝沒有死,於是服毒自盡了。好一個忠臣!
不過也有人認為第一名將徐達於洪武十七年(1384)病死,算是善終。
(很多書上記載,徐達得病後不能吃蒸鵝,而朱元璋偏偏就賜給他蒸鵝,徐達含恨而死。這一說法是不太可信的。)
這則傳聞的可信度相當的低,影響卻相當廣泛。依據文獻紀錄,該傳聞出自明朝學者徐禎卿所著的筆記小說《翦勝野聞》,後為清朝趙翼名作《廿二史札記》所誤用,遂廣為流傳。近代學者片面相信野史,而不加以考證即採用,包括著名明史家吳晗。
徐達不但是朱元璋的重要將領,而且還在和州救過朱元璋的命,殺掉他對朱元璋沒有任何好處,而且他為人低調,從不招搖。退一步講,即使朱元璋要殺徐達,也不需要用這么笨的法子,找個人開點毒葯,派兩個錦衣衛就能解決問題。何苦要用賜蒸鵝這么明目張膽的方法來殺掉徐達。
「(徐達)子四:輝祖、添福、膺緒、增壽。長女為文皇帝後,次代王妃,次安王妃。」

Ⅶ 徐達的後代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混跡於江湖草莽,無名無望,但是,卻最終能夠掃平各路豪傑,將蒙古人趕回大漠,為大明打下兩百多年的江山,可謂是一代雄主了。雖然,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皇帝,但是,他卻和大多數開國之君一樣,都喜歡在天下太平之後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

自古以來,君臣之間可以共患難,但是,卻不能同享福。
而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也是見多不怪的。都知道,春秋時候的范蠡很有智慧,他在助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以後,沒有過多的貪戀名位,而是瀟灑地離開了朝堂,從此,消失於江湖之中,成為無數後人推崇的例子。而他的戰友文種,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他對勾踐抱有太多的幻想,認為自己和勾踐好歹也是一同吃過苦的人,他總不至於翻臉。但是,正是這種幼稚的想法讓他身名兩滅,最終,成為後人的一個反面例子。還有大漢在立國之時,劉邦對自己的老部下,也是一點都不手軟。韓信、彭越和英布三人在楚漢之爭中,哪個不是頂天立地的豪傑?
結果呢?他們個個都在天下太平之時,不得好死。然而,宋朝的情況,要相對好一些。趙匡胤用一頓酒席,便把眾將的兵權解了,雖然,這個事情聽起來還是有那麼一點忘恩負義的意思,但是,他跟其他老前輩比起來,趙匡胤算得上是很仁慈了。總之,在處理功臣這個事情上,各朝有各朝的辦法。
不過,這些辦法在朱元璋眼裡,都是一些小學生的手段。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殺功臣不僅是讓你死,還要讓你死的時候感謝他的隆恩。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就是因為吃了一碗皇上賞賜的鵝肉,而死的。
此人乃是明朝開國名將徐達,他和朱元璋同是安徽人,並且,和朱元璋一樣,出身於底層。二十齣頭的他,選擇投身到朱元璋的軍中,跟隨朱元璋打過各種大仗小仗。
不過,他這個人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特別低調,從不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勞。在早些時候,朱元璋還不是一軍統領,而是郭子興起義軍中的一個頭目。某天,有一個叫孫德崖的人找到朱元璋,說他的部隊缺乏給養,希望得到朱元璋的幫助。
而朱元璋,看大家都是出來混的,誰也不容易,於是,就順手幫了他一把。但是,這個孫德崖在此前,卻跟朱元璋的頂頭上司郭子興,有一些過節,使得郭子興聽聞此事後,十分不滿,專門從外地趕來把朱元璋大罵了一通。這時候,孫德崖就有些坐不住了,出於安全起見,他趕忙跟朱元璋告辭。
然而,朱元璋看到事情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也不好多說什麼,便放他走了,並且,還親自為他送行。當時,朱元璋和孫德崖的部分部隊先行出城,而孫德崖和一些後續人馬尚在城裡處理一些事情。但是,等到朱元璋他們走到一半時,隊伍後面卻傳來消息,說郭子興帶人把孫德崖抓了起來。
看樣子,郭子興是想把孫德崖給滅了。
跟朱元璋先走的那部分人,聽到這個消息,瞬間就炸了窩。他們懷疑是朱元璋從中作梗,遂把朱元璋也扣壓了下來,並且,向外放話說若是不放人,那麼,他們就把朱元璋也砍了。在這一危急關頭,作為朱元璋部下的徐達卻挺身而出,決定用自己來替換朱元璋充當孫德崖軍中的人質。
不過,後來雙方經過協商,各自都把對方的人放了,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此事件中,徐達捨身救主的行為,讓朱元璋牢記在了心裡。但凡古今名將,對部下的約束都比較嚴格,徐達亦是如此。在攻破張士誠大本營平江城之時,徐達嚴令自己的部下,不得擅奪老百姓的財物,不得損壞當地居民的住房,不得離開軍營超過二十里,否則,格殺勿論。
正是因為這一軍令,朱元璋的隊伍才得以在張士誠的舊地贏得民心。在後人看來,徐達所領的隊伍所向披靡,威風八面,但是,他本人在朱元璋面前,卻一直是畢恭畢敬,從不敢做逾越臣子之位的事情。有一天,朱元璋請徐達吃飯,期間,他想考驗一下徐達是否真的像他表現出的那麼忠誠於自己。於是,他便不停地給徐達灌酒,在徐達不省人事之時,他將徐達安排在自己的官邸中歇息。
等到第二天一早,徐達醒後才發現自己居然睡在老朱的床上,深感大事不好,於是,連忙向朱元璋謝罪。此時,朱元璋看到他如此惶恐,便對他放下心來。
然而,這種放心並沒有永久持續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深感自己時日無多,他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兒孫們鎮不住這些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為了自己朱家江山的未來著想,他決定把那些有能耐的人一一除去。
某一年,徐達背上生了個癤子,朱元璋便藉此機會,調他到南京養病。之後,朱元璋專門抽空去徐達的家裡拜訪,想要看看他的病情是否好轉。朱元璋到了徐達家裡,無非拉些家常,說些安慰之語,本來沒什麼狀況,直到朱元璋看到徐達床上的一冊兵書,瞬間臉色大變。
照理說,徐達作為一個武將,喜好軍事實屬正常。在晚年之時,翻翻兵書回想自己早年的崢嶸歲月,也算是一件愜意的事情。可是,朱元璋卻不這么想,他認為徐達這個人靠不住,只要他還活著自己晚上就睡不好。但是,此時徐達在朝中威望極高,直接將其處理掉難免會惹人非議。
於是,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變通的辦法,就是:賜給徐達一碗鵝肉。按理說,皇上賜美食於臣子,本是一件誰也批駁不得的好事情,但是,徐達的病卻最忌吃鵝肉,一旦吃了便會病情加重。當徐達看到別人送來的那碗鵝肉時,他不僅什麼都明白了,還沒有多說什麼,直接按著朱元璋的意思吃了下去。
果不其然,吃完沒多久,他就病發去世了。
像徐達這么低調內斂的人,都不能好好地安享晚年,可見,朱元璋心胸之狹窄。一代名將沒有死在跟中原豪傑的爭鋒之中,沒有死在與蒙古人拼殺的戰場上,卻死在了一碗鵝肉上,不免讓人大為嘆息。徐達死後,朱元璋親至葬禮以示悲瘍,把他列為開國第一功臣,追封他為中山王,贈三世皆王爵。
據史料記載:徐達有4子3女,孫9人。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他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被明成祖追封為定國公。一門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達一家。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奪權稱帝後,徐妃被冊立為皇後。
根據如東縣苴鎮的《徐氏族譜》記載,現今的徐達後代已經傳至22代了,1946年,在時代的劇烈變革中,如東縣苴鎮曾供奉過歷代徐氏先人的祠堂被拆除後,改建為小學,近年撤並後也不復存在,現在,只剩了一片破舊校舍了。但是,直到現在,徐達的後裔還是以位於劉埠村的祠堂原址為中心,居住在如東縣的苴鎮和掘港,目前人數有三四千人。

Ⅷ 明朝大將徐達的女兒

徐皇後 長女 謝氏 本名正史無記載,或說徐儀華、徐妙雲。明成祖朱棣皇後。1362年出生。洪武九年(1376年)冊為燕王妃。永樂五年(1407年)逝世。
徐氏 次女 謝氏 本名正史無記載,或說徐妙清,代王朱桂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丙午,冊封徐達第二女為代王妃。丈夫朱桂,時年十七周歲。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王妃徐氏生嫡一子朱遜煓。明史《明史·卷一百十七》朱桂傳中的所記,徐氏「驕妒」,曾虐待朱桂的兩位侍女(婢妾)。姐夫明成祖因徐達的原故,未對徐氏問罪。以致朱桂遷怒於世子朱遜煓,母子遷居外舍。
徐妙錦 三女 賈氏 (1380-1440)。正史無記載,僅見於明代陳璉所著《琴軒集》中的墓誌,墓誌作者不詳。據墓誌記載,生母為「武寧王夫人賈氏」。妙錦出身天姿聰穎,善詩畫,且心地仁厚慈悲,因此深受成祖朱棣暗慕,妙錦婉拒,並出家為尼。
徐氏 四女 謝氏 生平無史料記載。據按徐家子女後來身份逐一排除和推斷,應為安王朱楹妃。
徐達的大女兒徐儀華是朱元璋四子朱棣的結發夫妻,後來被封為燕王妃,朱棣稱帝後被封為皇後。據說徐皇後生母謝氏曾跟朱元璋的馬皇後聊天,不經意間表達出對馬皇後的羨慕,被朱元璋知道後杖斃,他的女兒徐氏給她母親爭了口氣,當上了皇後。徐皇後知書達理,深受朱棣喜歡,在她去世後,朱棣非常傷心,以至於在沒有新立皇後,這是她作為一個女人在那是時代的最大成功。

Ⅸ 明朝徐達的魏國公爵位傳了幾代。

傳了11代,一直到明亡,分別是:徐達、徐輝祖、徐欽、徐顯宗、徐承宗、徐俌、徐鵬舉、徐邦瑞、徐維志、徐弘基、徐文爵。

1、徐達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市)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旋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

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賜葬鍾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2、徐輝祖

徐輝祖(約1368年-1407年),初名允恭。濠州鍾離縣(今安徽省鳳陽市)人。明朝初年勛臣、將領,中山王徐達長子,母謝氏。

徐輝祖長八尺五寸,面如冠玉,英姿非凡,有才氣。初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襲爵魏國公,往山西、北平等地練兵,並回朝掌中軍都督府事。

靖難之役時,徐輝祖作為南軍主將,於白溝河之戰中掩護李景隆撤退,全師而還;又在齊眉山大勝燕軍。

後被調入南京,淮北南軍因此勢孤而大敗。燕軍渡江時,徐輝祖仍帶兵抵抗。明成祖篡位後,將其削爵並禁錮於家中。

永樂五年(1407年),徐輝祖病逝(一稱自盡),年僅四十餘歲。明神宗時「錄建文忠臣」,在南京立祠祭祀,以徐輝祖為首。崇禎十七年(1644年),追贈太師,謚號「忠貞」。

3、徐欽

徐欽,徐輝祖子。永樂五年七月辛巳襲。九年,欽與成國公朱勇、定國公徐景昌、永康侯徐忠等,俱以縱恣為言官所劾。帝宥勇等,而令欽歸就學。十九年來朝,遽辭歸。帝怒,罷為民。仁宗即位,二十二年十月乙巳復故爵,是年十一月庚子卒。

4、徐俌

徐俌(1450年11月23日-1517年7月30日),字公輔。南直隸鳳陽縣(今安徽省鳳陽市)人。明朝中期勛臣、將領,中山王徐達之玄孫、魏國公徐輝祖之曾孫。

徐俌於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年)襲封魏國公。成化十五年(1479年),出掌南京左軍都督府事,奉祀孝陵。弘治九年(1496年),改掌南京中軍都督府事,旋即兼任南京守備。

弘治十三年(1500年),上疏請辭,加太子太傅。正德六年(1511年),被起復為南京守備。正德十二年(1517年),徐俌病逝,年六十八。獲贈太傅,謚號「庄靖」。

徐俌歷仕三朝,為官五十年,以極孝著稱。為人廉慎謙謹,寬厚有度。兩次出任南京守備,受士民愛戴

5、徐鵬舉

徐鵬舉是中山武寧王徐達的七世孫。祖父是徐俌,正德十二年七月去世,父親徐奎璧,早亡 。

正德十三年十一月,從祖父徐俌那裡繼承魏國公爵位。隆慶四年二月薨,享國五十七年。

正德十六年守備南京兼掌中軍都督府事。嘉靖四年八月加太子太保,統領中軍都督府。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初三薨。隆慶六年四月,庶子徐邦瑞繼承爵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魏國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輝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鵬舉

與徐達的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靚仔男裝批發拿貨 瀏覽:21
成都童裝鞋批發是哪裡 瀏覽:372
劍三五毒如何兌換校服 瀏覽:901
女條絨褲子價格 瀏覽:90
冬款童裝人造皮棉衣廠家 瀏覽:46
童裝品牌佩琪 瀏覽:858
芝禾女裝是哪裡的品牌 瀏覽:424
沒有什麼贅肉是襯衫裙遮不住的 瀏覽:242
z11fashion女裝好不好 瀏覽:704
在汽車拉褲子了 瀏覽:547
太原日系校服訂做廠家 瀏覽:122
蠟筆小新和風間扒掉褲子 瀏覽:82
衛褲配羽絨服好看嗎女 瀏覽:810
打字兼職怎樣卡馬甲 瀏覽:492
空姐制服絲襪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82
男生把衣服褲子短褲全部脫了 瀏覽:582
褲子保不住 瀏覽:608
粉色衛衣套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59
二次元校服妹子線稿 瀏覽:726
褲子潑上了黑墨水怎麼洗 瀏覽: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