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為什麼英國人聖誕節要戴紙帽子

為什麼英國人聖誕節要戴紙帽子

發布時間:2022-02-22 01:35:16

『壹』 英國人為什麼愛戴帽子

和英國的天氣有關:英國多雨,而且氣候多變,這就導致他們那兒容易冷。咱們冬天還恨不得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的呢,英國人戴個帽子擋風不也是很正常嗎?遇到天氣炎熱的時候,也能遮遮太陽和紫外線,一舉多得!

『貳』 為什麼英國人愛戴帽子

你也知道英國人比較紳士的,在英國,你可以看到許多社交習俗都與帽子,如果你是位女子,你只要對那人點頭微笑或打個招呼、寒暄兩句即可,但如果你是位男子,你在遇見女熟人時,一般情況還要脫帽施禮。
世上恐怕沒有哪個民族像英國佬兒那樣酷愛帽子。英格蘭以保守著稱,而帽子則是英國淑女們最能恣意表達求新、求時尚的特殊領域。
英國女王每年不定期有4-5次的接見日,據說任何人都可提出女王接見申請,然後批准後就可參加,參加的人認為是莫大的榮譽和榮幸。遇到一個男的,他等待他妻子出來,據他講,他妻子在兒童福利院做了22年的義工,申請才得已批准。
參加接見的貴婦,紳士們的特別關注自己的時裝扮,尤其是那些精緻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帽子。
其實大凡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在許多場合,英國的紳士們特別喜歡戴圓頂硬禮帽,西方人稱這種帽子為「波樂帽」(bowler或bowler hat)。現在「波樂帽」已成了英國紳士的象徵,許多歐美人士也紛紛效仿。在英國的上流社會,女士戴帽子不僅是禮儀上的要求,往往也是身份的象徵。英國的勞動婦女不太講究帽子的式樣,而貴婦人往往會為買帽子而大傷腦筋

『叄』 英國人的聖誕賀卡習俗是怎樣

如果單獨送賀卡,一般很少當面送,都是趁人不備塞到門縫里。如果禮物一般要當面送,表示鄭重。如果賀卡和禮物一起送,也是當面。

『肆』 聖誕節的來歷,國外有哪些習俗

一、聖誕節的來歷如下:

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

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其實哪一天並不要緊,重要的是應該知道它是為紀念救主耶穌降生。

二、聖誕習俗如下:

1、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聖誕節這天,指出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理想,只有以和平與仁愛的言行達成。寄贈聖誕卡,除表示慶賀聖誕的喜樂外,就是向親友祝福,以表懷念之情。尤其對在孤寂中的親友,更是親切的關懷和安慰。

2、聖誕歌

長期以來,一直流行的聖誕歌主要有三個,一個是《平安夜》;一個是《聽,天使報佳音》;第三個是《鈴鐺兒響叮當》。

3、聖誕帽

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

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市政當局也會對聖誕裝飾加以支持,在街道懸掛聖誕標語或者是在廣場放置聖誕樹。

『伍』 英國的聖誕節習俗

據UKEC英國教育中心了解英國聖誕風俗有:1、 送聖誕卡/信Christmas Cards/Letter 就是為慶祝聖誕而製作的卡片,一般圖案大多有基督教含義,卡片會含有基督的一些因素,同時大部分也包含雪和聖誕風俗。 聖誕卡由來已久,除了從商店中購買外,還可...

『陸』 西方聖誕節的習俗

聖誕大餐
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
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
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
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各國聖誕節習俗

法國法國中部的色日爾斯地方,每年聖誕節前後幾天必降大雪,白雪皚皚,令人清新。在西方人眼裡,白色聖誕是一種吉祥。在法國,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聖誕標志,因為相傳耶穌是誕生在馬槽旁的。人們大唱頌贊耶穌的聖誕歌之後,必須開懷暢飲,香檳和白蘭地是法國傳統的聖誕美酒。

芬蘭芬蘭在12月聖誕節前後,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羅蘭,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去一片紫紅色,紫色聖誕使人心曠神怡。

英國和德國英國人和德國人一樣,聖誕節喝啤酒,吃烤鵝,他們更喜歡利用聖誕節假日外出旅遊。

美國美國人過聖誕節著重家庭布置,安置聖誕樹,在襪子中塞滿禮物,吃以火雞為主的聖誕大菜,舉行家庭舞會。

瑞士瑞士人在聖誕節前4個星期,就將4支巨型的蠟燭點燃,放在由樹枝裝飾成的一個環里,每周點1支,當點燃第4支後,聖誕節就到了。

丹麥丹麥人對不合意的聖誕禮物,可去商店兌換價格相似的其他商品。

澳大利亞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國家之一。12月底,正當西歐各國在寒風呼嘯中歡度聖誕節時,澳大利亞正是熱不可耐的仲夏時節。因此在澳大利亞過聖誕節,到處可以看見光著上身汗水涔涔的小夥子和穿超短裙的姑娘,與商店櫥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掛滿雪花的聖誕樹和穿紅棉襖的聖誕老人,構成澳大利亞特有的節日圖景。這種酷暑和嚴冬景象的強烈對比,恐怕在西方國家是獨一無二的。父母給子女最好的聖誕禮物,莫過於一副小水劃。聖誕節弄潮是澳大利亞的一大特徵。節日晚上,帶著飲料到森林裡舉行「巴別居」野餐。人們用石頭壘的露天灶中用枯樹枝生火、上面架一塊鐵板,把香腸、牛肉、鮮魚等放上去煎。吃飽喝足後,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鬧到深夜才結束。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聲中迎接聖誕老人的蒞臨。

波蘭在波蘭每年12月25日、26日舉行,家家戶戶都要裝飾聖誕樹,大街小巷都有聖誕樹上的裝飾品出賣。節日里親友之間相互祝賀,互贈禮品,表示友好。晚間吃飯時桌布下邊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穌的降生。晚飯很豐富,但不能吃肉。夜間12時後,全家去教堂禮拜。聖誕節期間,一般不到別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請者例外。

保加利亞據保加利亞的歷法,聖誕節是靈魂出沒、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們要藉助火來驅妖鎮邪。聖誕節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滅,否則會招來橫禍。由男人取聖誕木點火進屋並高聲念道:「聖誕節降臨,牛、羊、豬、馬長滿圈,麥苗出滿壠,人人走好運。」在屋裡等候的人則齊聲回答:「阿門!」

『柒』 英國聖誕節習俗

聖誕節作為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個國家都會有各自不同的聖誕節習俗,想要度過一個美妙的英國聖誕節的話,對英國聖誕節習俗有個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來看看常見的英國聖誕節六個習俗。
對於英國人來說,類似於中國的春節的聖誕節,是最重要的節日了。他們都做些什麼,讓我們來看看吧。
1. Christmas Cards (and Letter):聖誕卡(寫聖誕信)
聖誕卡是為慶祝聖誕節而印製的卡片,因此卡片的圖案大多都有基督教的含義,如耶穌降生的場景、伯利恆之星等,另外一大部分則以雪景、雪人、聖誕風俗為主。
據說,世界上第一張商業性聖誕卡是1843年在倫敦由亨利?科爾爵士製作的。現在,除了從商店中購買成包的卡片之外,自製聖誕卡也很流行,一些人還會把家庭照片放在卡片當中,使收卡人感受到自己的一片心意。
有些人每年還會利用這個機會寄發聖誕信,通告收件人自己和家人過去一年的情況。聽起來雖然很實用,但是聖誕信通常也會引來不滿。收件人或者會覺得發信人事無巨細的流水賬枯燥乏味,或者覺得發信人過於炫耀,親戚更可能會對發信人在信件中對自己的刻畫不滿。

2. Christmas Crackers:聖誕拉炮
聖誕拉炮是英國人慶祝聖誕時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據說1850年倫敦的一個糖果小販製作了第一隻聖誕拉炮。
現在流行的聖誕拉炮是由硬紙製成的一個筒,形狀如同一個特別大的水果糖。兩人一人拉一頭,紙筒斷開時發出小小的爆炸聲。拿到大頭的人獲得其中的小禮物,一般包括一頂皇冠狀的紙帽子、一個小玩具、一個寫著笑話、謎語、或是腦筋急轉彎小故事的紙條等。聖誕派對和聖誕大餐後,客人通常都會拉聖誕爆竹。
英國人經常拿聖誕拉炮開玩笑,說其中的笑話一點也不可笑,小禮物既難看又沒用。據悉歷史上最大的聖誕拉炮長約181英尺,直徑11英尺,是1998年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個購物中心製作的。

3. Christmas Trees:聖誕樹
英國最有名的一棵聖誕樹位於倫敦的特拉法加廣場(鴿子廣場)。自從1947年開始,挪威首都奧斯陸每年都會贈送一棵聖誕樹給英國人民,表示對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支援挪威的感謝,聖誕樹成了英國和挪威人之間友誼的象徵。
每年的11月,挪威人都會舉行有奧斯陸市長、英國駐挪威大使等親自參加的砍樹儀式。樹高一般在20-25米之間,樹齡在50-60年間。運送到倫敦之後,每年12月的第一個星期四傍晚,特拉法加廣場上都會為這棵聖誕樹舉行專門的亮燈儀式。特拉法加廣場的聖誕數經常被用作英國聖誕節的標志。

4. Mince Pies:百果餡餅
這種餡餅是聖誕節期間不可或缺的甜品。最初的百果餡餅名不虛傳,其中的餡是肉餡,而不是今天的各種乾果。起初,百果餡餅都是橢圓形的,代表著耶穌基督出生後被放在的馬槽當中,餡餅的頂部則象徵著包裹耶穌的布。現在,百果餡餅多為圓形,既可熱吃也可冷吃。
中世紀以來一直流傳的一種說法是,如果從聖誕日之後算起的12天(直到1月6日)當中每天都吃一個百果餡餅的話,那麼今後12個月內你的生活會充滿幸福。平安夜,英國的孩子們會在家門外給聖誕老人留下一個百果餡餅和白蘭地,並給聖誕老人的馴鹿留下一些胡蘿卜。

5. Nativity Plays:化妝劇"基督誕生"
傳統上,在聖誕節之前,英國各個小學的學生們都會化妝表演一出關於耶穌基督誕生的劇目,觀眾包括學生家長和學校所在社區的有關人士等。劇目的場景是基督的誕生地馬廄,劇情講的是牧羊人和三聖賢前來看望聖嬰、約瑟與瑪利亞。
劇中的人物通常都由小學生扮演。早些年,這些化妝劇中還曾經使用真的動物,如牛和驢。但現在通常由學生化妝或者使用道具。
現在,有些學校以保護兒童為名禁止家長拍攝Nativity Play的錄像,讓很多希望炫耀自己孩子演藝才能的家長失望,也招來了很多批評。

6. Pantomime:童話鬧劇
這是英國傳統的聖誕節演出活動,簡稱Panto,觀眾主要是兒童,劇目一般都是根據童話改編的,比如說,睡美人、灰姑娘等。但是,最早的時候,Panto是為成年人表演的,據說起源於古羅馬時代冬至時分舉行的慶祝活動。當時的表演當中,一切都要與平常的慣例顛倒過來,比如男扮女裝,女扮男裝等,和現在的Panto一樣。
Panto在18世紀時傳入英國。現在已經成了聖誕節期間不可或缺的一個家庭娛樂節目。Panto一般從節禮日開始上演。流行歌星、著名主持人、喜劇演員等紛紛客串登台獻藝。但是故事情節通常卻被改頭換面,喪失了原貌。
觀眾、特別是小觀眾們既要加入合唱、又要合作變戲法、還要給壞蛋起鬨,給好人提醒、加油,顯然比演員還要忙、還要累。

HAPPY NEW YEAR TO YOU
希望有幫到你!

『捌』 外國人的聖誕節習俗

聖誕節只是基督徒慶祝其信仰的耶穌基督誕生的慶祝日。聖誕節的慶祝與基督教同時產生,被推測始於西元1世紀。教會開始並無聖誕節,約在耶穌升天後百餘年內才有。據說:第一個聖誕節是在公元138年,由羅馬主教聖克里門倡議舉行。而教會史載第一個聖誕節則在公元336年。由於聖經未明記耶穌生於何時,故各地聖誕節日期各異。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羅馬教廷定12月25日為聖誕節。公元1607年,世界各地教會領袖在伯利恆聚會,進一步予以確定,從此世界大多數的基督徒均以12月25日為聖誕節。十九世紀,聖誕卡的流行、聖誕老人的出現,聖誕節也開始流行起來了。 西方過聖誕節的習俗與慶祝方式 聖誕習俗與慶祝 西方人以紅、綠、白三色為聖誕色,聖誕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用聖誕色來裝飾。紅色的有聖誕花和聖誕蠟燭。綠色的是聖誕樹。它是聖誕節的主要裝飾品,用砍伐來的杉、柏一類呈塔形的常青樹裝飾而成。上面懸掛著五顏六色的彩燈、禮物和紙花,還點燃著聖誕蠟燭。 紅色與白色相映成趣的是聖誕老人,他是聖誕節活動中最受歡迎的人物。西方兒童在聖誕夜臨睡之前,要在壁爐前或枕頭旁放上一隻襪子,等候聖誕老人在他們入睡後把禮物放在襪子內。在西方,扮演聖誕老人也是一種習俗。 聖誕老人和他帶來的禮物: 聖誕節送禮物已經接近成為一個全球通行的習慣了。神秘人物帶給小孩子們禮物的概念衍生自聖尼古拉斯,尼古拉斯是一位4世紀生活在小亞細亞的好心主教。荷蘭人在聖尼古拉斯節(12月6日)模仿他送禮物。在北美洲,英國殖民者把這一傳統溶入聖誕假期的慶祝里,而Sinterklaas也就相應的成為聖誕老人或者稱為SaintNick(聖尼克)的人物了。在英籍美國人的傳統中,聖誕老人總是快活的在聖誕前夜乘著馴鹿拉的雪橇到來,從煙囪爬進屋內,留下給孩子們的禮物,吃掉孩子們為他留下的食物。他在一年中的其他時間里忙於製作禮物和監督孩子們的行為並記錄下來。 聖誕樹: 在家放上象徵伊甸園的「樂園樹」,上掛代表聖餅的小甜餅,象徵贖罪;還點上蠟燭,象徵基督。 西方關於聖誕樹的來歷流行著一種說法:據說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裡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說:「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樹,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 聖誕卡: 聖誕卡(聖誕卡片)在美國和歐洲很流行,也視為維持遠方親朋好友關系的方式之一。許多家庭隨賀卡帶上年度家庭合照或家庭新聞,新聞一般包括家庭成員在過去一年的優點特長等內容。 聖誕襪: 最早以前是一對紅色的大襪子,大小不拘。因為聖誕襪是要用來裝禮物的,所以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東西,晚上他們會將自己的襪子掛在床邊,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禮。 聖誕帽: 那是一頂紅色帽子,據說晚上戴上睡覺除了睡得安穩和有點暖外,第二天你還會發現在帽子里多了點心愛的人送的禮物。在狂歡夜它更是全場的主角,無論你去到哪個角落,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紅帽子。 聖誕大餐 聖誕晚宴正像中國人過春節吃年飯一樣,歐美人過聖誕節也很注重全家人圍坐在聖誕樹下,共進節日美餐。 聖誕大餐吃火雞的習俗始於1620年。這種風俗盛於美國。英國人的聖誕大餐是烤鵝,而非火雞。奧大利人愛在平安夜裡,全家老小約上親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一頓聖誕大餐,其中,火雞、臘雞、燒牛仔肉和豬腿必不可少,同時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歡天喜地。 聖誕裝飾和布置 在西方國家裡,聖誕節也是一個家庭團聚和喜慶的節日,通常會裝扮聖誕樹。不論是否基督徒,在西方過聖誕節時都要准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著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聖誕裝飾包括以聖誕裝飾和聖誕燈裝飾的聖誕樹,戶內以花環和常綠植物加以裝飾,特別的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冬青和槲寄生是傳統採用的材料.在南北美洲和少數歐洲地區,傳統上戶外以燈光裝飾,包括用燈火裝飾的雪橇,雪人和其他聖誕形象。 外國人怎麼過聖誕 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裡,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裡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義大利 每一個義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聖誕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美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聖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聖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聖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家裡找尋向別人借來的東西,必需在聖誕節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並不是在聖誕節期間送的,小孩子和僕人都會得到禮物。 荷蘭 荷蘭人的聖誕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裡面。 德國 德國的每一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聖誕樹,聖誕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人對於制聖誕節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

『玖』 英國人的帽子文化

在英國,你可以看到許多社交習俗都與帽子有關系。假如一個男客人去拜訪他的朋友,他進屋後,就一定要先摘下帽子。如果你去親戚朋友那裡赴宴,那你進入餐廳時不僅要脫下帽子,而且還應該把帽子掛起來或放在近旁的椅子上,而不可把帽子放在餐桌上。在街上遇見熟人的時候,如果你是位女子,你只要對那人點頭微笑或打個招呼、寒暄兩句即可,但如果你是位男子,你在遇見女熟人時,一般情況還要脫帽施禮。

這種脫帽施禮、以示恭敬的習俗也反映在英語語言里。例如,英語「hatinhand」這個成語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個成語「takeone'shatoffto(someone)」,字面意思是「對某人脫下自己的帽子」,它的引申意思則是「敬仰某人」。

另外,英國有一種黑色圓頂硬禮帽,英文叫abowlerhat(據說是倫敦一個叫JohnBowler的帽商在1950年設計的),在紳士界和商人中頗為流行,而且已成為英國男子社會地位的象徵。如果誰戴一頂又黑又新直挺挺的「bowlerhat」,他就會被人看得起,相反,一個戴著頂舊「bowler」的人,就會被人瞧不起。英語里有「badhat」一詞,意為「壞傢伙」,另外形容什麼東西很黑,則說「像帽子那樣黑」(asblackasahat),想來與這種黑色圓頂硬禮帽不無關系。

頗為有趣的是,英國議會曾有一項規定:議員不得戴著帽子進入議會廳,而在發言時又必須戴上帽子。因此許多議員索性光著腦袋進入議會廳,發言時則戴上議會廳准備的一頂公共帽子。於是在辯論某個問題時,就可以看到一頂帽子被爭著發言的人傳來傳去。爭奪激烈時,帽子在空中飛舞傳遞,再加上口哨聲、跺腳聲,真像是在做一種沒有擊鼓聲的傳物游戲。更為稀奇的是,不管議員的腦袋是大是小,都只能戴那同一頂帽子,結果常常引起鬨堂大笑。

與為什麼英國人聖誕節要戴紙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品牌秋水伊人女裝 瀏覽:568
深咖色外套搭配什麼顏色的內衣 瀏覽:201
南京童裝代加工 瀏覽:141
浦東新區正規的定做襯衫 瀏覽:850
綠色西服上衣搭配什麼褲子好看呢 瀏覽:239
伊頓公學官網校服 瀏覽:269
頭像女下半身長裙子 瀏覽:856
服裝襯衫袋 瀏覽:885
校服卡 瀏覽:224
蕭山羊衫廠電腦橫機有哪些 瀏覽:437
瘦小個子穿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735
外國人對中國校服評價 瀏覽:267
大阪有好的帽子店嗎 瀏覽:845
即墨服裝批發市場孕婦裝 瀏覽:803
南寧藍色校服 瀏覽:892
制服扣子掉了 瀏覽:379
廣州校服定做廠 瀏覽:527
誰能告訴我這個帽子是從哪裡爆出 瀏覽:17
美國買童裝網站有哪些 瀏覽:29
寶石藍的羽絨服怎麼搭配什麼圍巾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