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小興安嶺的茫茫林海中,長期以來居住著以動物毛皮為衣的鄂倫春人。鄂倫春人的衣服幾乎都是用狍子皮做成的,秋冬時用秋冬季捕獲的狍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能力強,夏季穿的皮衣選用夏季捕獲的狍皮,因為這時狍皮毛質疏鬆短小。
在鄂倫春人的狍皮衣物中,有皮袍、皮襖、皮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圍裙、皮坎肩等,連肩上背的包,都是狍皮做成的。在這些皮衣物中,最有特色的是狍頭帽。狍頭帽是用完整的狍子頭的毛皮做成的,傳統製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來,曬干之後,塗上搗碎成糊狀的獸肝或拌水的朽木渣,捲起來,悶上一兩天,令皮板上的脂肪等附著物變軟發酵,再將朽物刮掉,反復揉搓,直到皮子柔軟。眼眶部位需要縫上兩塊黑皮子,當作眼睛,再把兩只耳朵割掉,換上狍皮做成的假耳朵。這樣,一頂惟妙惟肖的狍頭帽就製成了。狍頭帽用假耳,完全是狩獵的需要——孢頭帽是最好的誘惑獵物的裝飾。當獵人隱藏在樹叢中時,只有帽子顯露在外,野狍子常會以為是同類不加提防,很容易就出現在獵人的視線中,便於獵人捕獲獵物;如果狍頭帽上是真耳朵,連其他獵人都被迷惑了,那就極易被誤射。
同在中國東北生活的達斡爾人也愛以動物頭皮做皮帽,只不過不限於狍子頭皮,也用狐狸山瑤族獨特的頭飾皮和狼皮。同居於中國東北,世代生活在額爾古納河以南茂密的森林、草原及河谷地區的鄂溫克族人也戴獸頭帽,他們除了選用狍子頭外,還用犴頭和鹿頭,風格粗獷而又逼真自然。以真獸頭做獸頭帽可說是東北游牧民族的一個服飾特色,這與他們從事與狩獵相近的經濟活動是分不開的。
帽子,因為在整體服飾形象中居於最高位,因而格外受到重視,往往集中體現著服飾文化。有的記載著民族的起源,有的顯示著人們的聰穎,有的關注當地的氣候,也有的標志著著裝者的社會地位或經濟條件。總起來看,人們都在帽子上發揮著藝術的天賦,無論體現什麼,都忘不了表現美。
裕固族的白氈帽像一個倒置的喇叭,「喇叭口」向外延伸,形成圓形帽檐,上面有兩圈黑色絲絛,「喇叭嘴」向上豎立起來形成帽頂,頂上裝飾著各種花紋,最具特色的是綴著紅纓穗。據說這種帽子是為了紀念裕固族歷史上的一位女英雄,她為了族人的幸福,與魔鬼搏鬥至流盡最後一滴血,紅纓穗代表著她流的鮮血。
聚居在雲南紅河等地的彝族姑娘,都有一頂心愛的雞冠帽。這里也有一段故事。傳說一對戀人為了尋求幸福和光明,為了解救鄉親於黑暗當中,他們高舉火把去與魔鬼搏鬥。可是不幸落入魔掌。後來,姑娘機智地逃出,在老人指點下,讓公雞高叫,將太陽喚出,驅除了魔鬼。姑娘救活男友,眾鄉親也見到了光明,擺脫了黑暗。人們認為公雞能給人間帶來吉祥、光明、平安和幸福,也為了永世不忘公雞的救命之恩,便做成雞冠帽戴在姑娘的頭上。除彝族外,雲南的哈尼族、白族少女也喜歡戴雞冠帽。其形態、風格大同小異。
柯爾克孜族的帽子也有著一段傳奇。古時候,有一個勇敢賢明的大王,發現在戰斗中因為本族人衣帽不一致,部隊雜亂無章,而且也不易辨認。於是,他召集各部,下令用40天時間,給戰士們設計好一種統一的帽子,這種帽子,既要像一顆光芒四射的星星,又要像一朵色彩斑斕的花朵,既要像一座白雪皚皚的冰峰,又要像一座綠草如茵的山坡,既能躲避雨雪,又能防止風沙襲擊。39天過去了,始終沒有設計出令大王和民眾都滿意的帽子。到了第40天,一位謀臣的聰明美麗的女兒設計出了一種帶裝飾性的白氈帽,大王非常滿意,下令所有軍民戴用,從此傳留至今。這種帽子用羊毛氈製成,平頂或尖頂四棱的卷檐形,帽檐左右兩邊各開一個口,使帽檐形成前後兩半,同時上卷,可以遮雪避雨;如將前檐垂下,可以遮蔽陽光;兩檐同時垂下,可以防止風沙。柯爾克孜人將這種帽奉為聖帽,平日不戴時,要把它掛在高處或不易被人碰到的地方。不能隨便拋扔,更不能用腳踩踏,也不能用它開玩笑,認為這些都是不吉利的。
古代的蒙古貴族婦女戴一種高而大的帽冠,後來這帽冠已不限於貴族婦女,民間每逢喜慶節日或大典時,普通婦女也戴。這種冠是以樺樹皮圍合,30~50厘米高,頂端呈四邊形,外用綵綢包裹,綴以珠片、琥珀和孔雀翎或山雞羽毛等。冠上其它裝飾都可以隨意加減,惟獨飛禽羽毛不可少。除此之外,姑娘們還講究紮裹圍巾,一般用一米多長的布或綢緞在頭上纏繞。由於地區和年齡的關系,纏繞方式有些差異。
信仰伊斯蘭教和東正教的民族,都格外重視帽子,甚至說每天都離不開帽子,因為根據教義,不戴帽子走在外頭是對天的褻瀆,出現在長輩面前是對長輩的不敬。其中回族以白布無檐小圓帽為主,與黑布帽一起,作為「禮拜帽」,即做禮拜時戴的帽子。由於回族信仰宗教時有教派的關系,因此帽子造型有五角、六角、八角的區別,甚至還有硬盔帽。女人的蓋頭、圍巾的顏色也因教派、地區和年齡的關系而有所不同。由此可見,服飾關聯著文化,尤其是首服,往往直接與宗教信仰有關。
新疆地區的維吾爾族人多信仰伊斯蘭教,男女老幼基本上沒有不戴帽的,遠比回族普遍。維吾爾族的小帽子非常漂亮,不僅織花精緻,造型多樣,同時還有許多戴帽的講究,如要根據地區、性別、年齡和場合,戴不同種類的花帽。可以這樣說,維吾爾族的花帽和他們的歌舞一樣著名,既是族人的日用品,又是傳統的工藝品。花帽的樣式多,上面的圖案也很美,有的深地白花,素靜雅緻,有的繁縟富麗,花卉中穿插著小鳥,密至幾乎不留空隙,還有的沿圈有數朵小花,更講究的是用金銀線聯綴珠穗成花卉圖案。
『貳』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可可愛愛萌翻網友!這帽子什麼來頭
在3月5日下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的“小鹿頭”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據悉,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其頭戴的“小鹿頭”其實是狍頭皮帽。
『叄』 求鹿哥帶著考拉鹿帽子萌萌的頭像!
望採納啊!!!
『肆』 鹿頭是什麼服裝品牌的標志
威鹿
都市休閑、崇尚自然,威鹿信奉商界精英內心世界對多姿多彩生活的追求,以豐富的產品線,多彩的線條裝飾滿足商界精英不同的場合的著裝需求。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義大利首都羅馬——這座藝術及歷史文化名城,年輕的服裝設計大師WINDEER(威帝尼)憑著自己對藝術的理解以及對服裝設計創意的大膽想像,並結合當時義大利服裝界的崇高簡約主義設計風格的流行趁勢,
迅速設計和創立WINDEER這個經典前衛、高貴時尚的服裝品牌。義大利文藝復興和二戰後經濟復興是WINDEER萌動設計靈感的肇因。
(4)代表鹿頭帽子搶鏡擴展閱讀
品牌文化——
1、品牌核心價值:智慧、勇敢、速度
威鹿核心價值是勇敢、智慧、速度。勇敢力量的源泉,迅速制勝的靈魂,智慧果敢的經典,只有扔有先知先覺和靈敏的商務嗅覺的人才具備贏得先機的條件。
2、品牌主張:智慧領跑者
彩條線已是威鹿產品的視覺特徵之一,而動物——鹿(植物為鋪)之美,智慧、勇敢、速度、骨子裡的高雅和無拘束,以動物紋樣作識別(可變異並不拘泥於此)和包裝,以野性動桿物的自然美來詮釋人性文化。
『伍』 人大代表頭帶「小鹿帽」走紅,這是在體現地區特色嗎
人大代表戴著小鹿的帽子參加會議,這也是一種宣傳文化的方式,因為戴著帽子的人穿著其實就是鄂倫春族的民族服飾。
因為狍子已經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面對這樣瀕危的動物,我們更多的是要保護他們。也有網友質疑人大代表怎麼可以戴著動物的帽子進入到會議當中,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是體現民族特徵,以及民族現在已經在保護這些動物,並且現在鄂倫春族已經不再捕獵狍子,這也說明了民族和時代都在進步,大家越來越重視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
『陸』 兩會鹿頭帽子
是鄂倫春族代表。
不是鹿頭帽,那個是狍子頭冒,現在鄂倫春族有養殖的鹿跟狍子。
鄂倫春人的禮儀是以敬老為中心的。主要禮節有屈膝請安和磕頭兩種。晚輩人見到長輩要用請安禮,平輩人見面也要互致請安禮問候。
磕頭禮在祈神祭祖、婚喪、節慶等莊重場合施行。鄂倫春人非常尊敬老人和長輩。晚輩人在長輩面前要畢恭畢敬,長幼有序,行為得體。出遠門前和回來後都要向長輩請安。
(6)代表鹿頭帽子搶鏡擴展閱讀:
鄂倫春族是中國東北部地區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是狩獵民族,因此他們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顯示了狩獵民族特點 。
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大興安嶺山林地帶,使用鄂倫春語 ,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沒有文字 。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頭創作、音樂、舞蹈、造型藝術等。
『柒』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這帽子有什麼來頭
人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庄嚴的會議場合,居然有代表頭上戴了一定“小鹿”帽子。因為看上去非常可愛,所以霎時間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很多人都想要代表頭上戴的同款帽子。
其實這種帽子,名字叫做“狍頭皮帽”,是部分少數民族專有的帽子。這種帽子很早之前就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有三個,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三是用來當裝飾品。而狍頭皮帽出現在會議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的會議上,蒙古代表就頭戴狍頭皮帽,和如今一樣引起了網友關注。
狍頭皮帽是鄂倫春族的傳統服飾,無論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兒童,全都會戴著狍頭皮帽。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狍頭皮帽的數量正在減少,只有部分人還會戴著它。
以前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現在更多是用來當裝飾品。經過加工後,狍頭皮會變成藝術品,這也象徵著鄂倫春族的審美情趣。
另外可能會有人提到保護野生動物,需要注意的是,狍子利潤非常高,在養殖技術過關、有相關許可的情況下,是允許家養的。代表頭上戴的帽子,並不涉及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捌』 衣服上有個小鹿子標志的那是什麼品牌
有個小鹿標志的品牌是Abercrombie&Fitch ,它美國休閑第一大牌,是當今年輕人最青睞的品牌,也是美國大學生最IN的品牌之一,於1892年在美國紐約被創立。
A&F(abercrombie & fitch),以高格調、高質量及超清新的風格,由美加各地,不斷漫延開來,造成全球新時尚的新指標。走美國街頭隨便風格(casual wear),深受歐美和亞洲青少年的喜愛。
Abercrombie&Fitch(常簡稱A&F)是一家美國的零售商,公司現任的主席與執行長為麥克·傑佛瑞斯(Mike Jeffries)。A&F在美國有超過三百家的店鋪,也持續在其他國家設立新據點。A&F旗下有三個附屬品牌,分別是abercrombie(童裝)、Hollister Co.和Gilly Hicks。1892年創立於美國紐約的Abercrombie & Fitch,已是美國本土的百年品牌。 A&F(abercrombie & fitch),以高格調、高質量及超清新的風格,由美國各地,不斷蔓延開來,創造全球新時尚的新指標。A&F走美國街頭隨便風格,深受世界各地青少年的喜愛,都願意穿著Abercrombie Fitch,認為這是一種時尚新潮。
Abercrombie Fitch_網路
『玖』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火了,該民族是什麼民族有哪些特點
在3月5日下午舉行的13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的小露頭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據悉,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旗頭戴的小鹿頭其實是狍頭皮帽
鄂倫春人的狍頭皮帽從歷史上考察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保暖功能,二是偽裝功能,三是裝飾功能 這不是狍頭皮帽第一次現身兩會的2013年3月5日,第12屆全國人大代表 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來自內蒙古的全國人大代表 也曾頭戴狍頭皮帽趕赴會場,引人關注
鄂倫春族的狍頭皮帽是一種原始藝術的遺留,這種帽子看來雖然是利用刨頭皮加工製作的,但做工精細,有高的審美情趣,它是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工藝美術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從狍頭皮帽可以看出鄂倫春族原始的審美觀念,高超的製作工藝和美化自己生活的良好願望
『拾』 少數民族代表戴「小鹿頭」,「小鹿頭」背後有什麼故事
在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4次會議上,在內蒙古代表審議團中,其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頭頂小鹿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人,其頭上戴的小鹿頭並不是真的小鹿,而是袍子。這個帽子被稱為狍頭皮毛。該代表表示狍頭皮毛是鄂倫春族的民族特色,只有出席重大節日活動才會佩戴。
3、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我們要尊重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自覺履行這一義務,我們就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有網友認為代表佩戴小鹿頭與當下保護野生動物不相符。但是我要說的是,該代表已經明確表示鄂倫春族人已經不再捕獵狍子。截至2021年鄂倫春族已經不足1萬人口。我們各民族應加強互助互愛。給這個可愛的代表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