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在湖州市織里鎮布衣草人童裝公司上班兩個多月被生產經理開除。但是工資一分沒結 他叫我等一個星期。是
那你們應該有合同的吧。合同上應該寫清楚的吧。
如果他還是拖延工資的話。就去工商吧。
2. 現在湖州織里鎮的服裝廠工資怎麼樣啊
計件工資,越快越多工資越高,一年5,6萬沒問題,多的7.8萬,10來萬
3. 誰知道織里做童裝怎麼樣,工資高不高現在好不好找廠了
可以在家做
4. 織里鎮 電腦綉花廠工資有多少一個月
幾千把
5. 服裝廠和電子廠哪個工資高
電子廠上班最重要電子廠保證安全,不然任何工廠都要橡膠手套,工廠利潤才會高都要計件。
前面的:人均收入高,工作量少,痛苦高。
後面的:人均收入零,工作量大,痛苦低。
1、發展經濟只有前面的人口多,後面的人口少,還必須要和後面的人口隔離。
2、不發展經濟只有前面的人口少,後面的人口多,前後人口還必須要不隔離。(黑種)
3、發展經濟不能讓前面的人口少,後面的人口多,前後人口不隔離,永遠欺負後面的人口用年老女人的皮膚觸摸後面的人口男性,還要讓種族長長久久,而不會滅絕。
4、就是今天5元給後面的人口男性,工作量大用年老女人欺負他,逼他去傳宗接代生前面的人口我男性。服裝廠電子廠,電子廠上班最重要最好。電子廠上班身體健健康康再也都別去胡思亂想了做人就要爭一口氣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應該西服名表豪車房產,我們創業集體為了自己的未來前途。
6. 湖州織里的制衣廠一般集中在哪裡工資待遇怎麼樣
現在都是多勞多得的,只要肯做都一樣的,現在的待遇都差不多就是繳繳養老金什麼的。至於其他的估計不會有
7. 我想在湖州織里開個童裝廠,我是門外漢想知道都需要什麼條件,比如廠房的租金,布匹和機子的價錢多少合適
顯然大家不是鎮上的人,今年雖然經濟危機,但是織里童裝卻賣得比以往要火。。不過年底收錢卻比較麻煩,今年三角帳及較多
想開童裝廠的話。最重要還是款式和機工吧。。不太容易叫到,最近幾年機工的要求越來越高了。。
8. 現在打工進廠,哪個地方的工資高一些
你好,現在這社會應該學一門技術,只有把技術學好,工資會高。比如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就非常不錯,工資高,是一個非常吃香的行業
9. 湖州織里19年做服裝整件工資高嗎本人有十二年的工作經驗
肚臍里做服裝,整件工資相當高,因為這里是童裝批發市場,每個店家老闆都需要招的是熟練工,況且你12年工作經驗,他們相當喜歡,歡迎您到他們
10. 哪的紡織廠工資高待遇又好
「今天主要是來看看,有沒有待遇更好的工廠,如果有,我也准備跳槽。」來自安徽的盧小峰陪著老鄉在勞動力交流市場轉悠著,「現在我在橫林的一家金屬加工廠干車工,每月1500元,但是不包吃住,如果這里廠能夠提供食宿,工資不低於現在的標准,我就換。」說話時,盧小峰的老鄉、25歲的張美鳳正在和一織布廠談,「我們廠里條件好,包吃住,洗澡時熱水,生病還有廠醫,每天工作10個小時,做得好一個月2000塊都有,年底還有年終獎。」「一禮拜休幾天,簽勞動合同嗎?」對現在的勞務行情,張美鳳顯得很熟悉,「現在1500元是行價,剛才有家紡織廠說是每天工作8小時,還有雙休,也有1500元。」
「春節後企業需要大量工人的時候,往往是企業對民工們最『溫情』、老闆和民工最『和諧』的時候。」武進區一名勞動部門的工作人員如是說,「這時候民工和老闆的角色可以說是互換的,是民工挑企業,而不是企業選民工。因為民工少,沒得選擇,撿到籃里就是菜,而且現在民工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來上班都需要企業簽勞動合同。」
據了解,目前在常武地區,民工的工資普遍比以前上揚,從各行業分析來看,已經達到每月1000—1200元左右,一些熟練的技術工種則更高,但是相比周邊的無錫、蘇州地區,則還是有200—300元的差距,這就造成很大一部分民工流往無錫、蘇州,甚至待遇更高、保障更好的浙江。「民工的流動性是天然的。哪裡工資高、待遇好,自然就去哪裡。」該工作人員表示,「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好事,逼著我們的企業要善待民工,不能像以前『民工潮』那陣子胡來了。」
工人緊缺,一些小企業、小作坊面臨關門停產
以前是擔心訂單少、開工不足關門,現在是擔心工人不足而關門,這種勢頭,在武進的一些小企業已經出現。「已經來了5天了。我這次要招20個工人,到現在只有招了12個。再招不到工人,我也准備把家裡的12台織布機賣掉」,武進廟橋的一家紡織小作坊老闆顯得很是無奈,「我們那裡好幾個小老闆因為招不到工人已經停產了。現在民工的要求越來越高,就算招來他學到了技術,保不準又要跳到更大的企業里去,那裡的待遇比我們這種小廠要好。」
不僅民工少、待遇要求高制約著這些小企業、小作坊的發展,同時,一些大企業的「用工政策」同樣也「擠壓」了小廠的生存空間。同樣是紡織廠,由於小作坊的成本低,對一些大企業在競爭中產生了不利的因素,一些大紡織廠開始採用「挖走工人,讓你關門」的策略來「對付」低成本的小企業。
「同樣的布,這些小廠的銷售價格我們連成本都不夠。我們這樣的正規企業要給工人辦社保、提供食宿、還要交稅,成本自然高。」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在湖塘擁有一家規模紡織企業的老闆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有些「賭氣」,「他們小企業由於各方面的成本低,在價格上我們怎麼競爭?那我就只有一個辦法,出高價把工人都挖過來,情願沒活干我養著,讓他沒工人自然關門。」
「民工荒」的背後實質上是「技工荒」
「粥多僧少。」武進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李劍青局長比喻道,「拿武進來說,我們和鹽城的阜寧是全省南北勞動力對口交流地區,我們這幾年每年有8000個勞動力名額給阜寧,但是年年招不滿,去年連3000個都招不到,阜寧的勞動部門告訴我們,他們那裡自己也缺民工,都要出去招民工,哪有名額再給我們?」李劍青說,「現在我們招工只能去更遠的安徽等地去招,越招越遠,而且越來越難招。但就是這樣,缺口仍然很大。」
一方面,企業出現「民工荒」,而另一方面,仍有很大數量的進城務工人員找不到工作。「我問了好幾個單位,說都要熟練工,像我這樣沒技術的不需要。」淮安人張力軍顯得有些沮喪,「來了幾天,也沒有找到工作。實在不行,還是回老家種地算了。」3年前,20歲的張力軍初中輟學後,就隨老鄉四處打工,廣州、蘇州、江陰、武進,做過保安、送水、煤氣罐,乾的都是力氣活。幾年下來,他發現工作其實沒他想像中的那麼好找。「現在待遇好的單位都要求有一技之長,不要技術的工資都不高,加上在外面還是吃飯、租房,還不如回老家種地。」
「結構性的就業矛盾。」李劍青用一句「官方式」的語言來解釋這種「有人無崗」和「有崗無人」的現象。他接著說,「我們不擔心『民工荒』,只要提高工資和綜合福利水平,普通工人並不難招。真正擔心的是『技工荒』,沒有一技之長的民工很難找到工作。而技工短缺,技能人才不是提高待遇就能解決的。」
對於「技工荒」的現象,武進勞動部門這幾年已經意識到並開始行動起來,諸如給與民工同等市民待遇、提供免費培訓技能等,甚至幫用工企業進行訂單式的培訓,你企業需要什麼的技術工人,我就幫你培訓什麼樣的工人。另外,一座新建的全省一流的勞動力培訓中心即將建成,可望於今年10月投入使用。「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