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梁文沖的早年經歷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高爾夫球被貼上了「貴族運動」的標簽,但梁文沖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選手。1993年,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俱樂部准備培養一批國內青年高爾夫球手,農家子弟梁文沖被選中。這是中國第一批正式培訓的高爾夫球手。那年他才15歲,對高爾夫一無所知。梁文沖曾不止一次說:「如果不打高爾夫球,像我這樣的農村孩子,現在也可能就是一個打工仔,是高爾夫球改變了我的命運。」
進進球會不代表一勞永逸,梁文沖常常回憶起這段日子。當時球會挑選了很多和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孩子,但是一兩周後很多人因吃不了苦被淘汰了。那段時間,梁文沖練得很辛苦,常常從早上5點起床後開始練球,一直練到晚上。每晚練完球回家後,他還要拿出一包舊球,對著家裡的牆壁練切桿。可以說,邁出高爾夫的第一步後,梁文沖就將自己徹底投入小白球的世界。
功夫不負有心人。17歲那年,梁文沖便打出了低於標准桿的成績。隨後他拿下了連續三屆中國業余公開賽的冠軍。1999年,梁文沖轉為職業球員,他說:「進入職業賽後打球不再是單純的樂趣,而是嚴肅的事業。」經過亞巡賽和日巡賽的多年打拚,2007年,他贏得了歐巡賽的新加坡大師賽的參賽權,並且成為了繼張連偉之後第二個參加大滿貫賽事的中國球員,達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個頂峰。在2012年7月舉行的英國公開賽上,他又成為了首位在大滿貫賽事中晉級的中國選手。
參加奧運會是世界上每個運動員的夢想,梁文沖也不例外。高爾夫運動百年後重回奧運再次使梁文沖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舉行之時,他正好38歲。梁文沖表示,希望到時自己能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揮桿。他同時也深深明白,想要實在這個目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說:「中國高爾夫球發展不過20多年,我不是那種從小接受系統訓練的球手,我還需要學習,還要多參加比賽,多積累經驗,這樣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
Ⅱ 梁文沖參加高爾夫馬尼拉大師賽有沒有值得去看的呢
當然啦,由博天堂這次的舉辦地馬尼拉南木高爾夫鄉村俱樂部擁有18個洞的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我期待著梁文沖等一大批國內外優秀球手的參加能將整個賽事辦的越來越好!希望他能再一次沖冠。讓我們為他加油吧。
Ⅲ 梁文博與梁文沖是不是兄弟
不是 一個廣東 一個黑龍江的
梁文博
來自 維客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梁文博
國籍: 中國
姓 名: 梁文博
出生地: 黑龍江兆東市
出生日期: 1987.3.25
民 族: 漢
身 高: 180cm
體 重: 60kg
性格描述: 開朗、直率
姓名:梁文沖(liang_wenchong)
籍貫:中國廣東
出生日期:1978年8月2日
身高:176厘米
體重:72公斤
嗜好:聽音樂
轉入職業:1999年
海峽杯參賽記錄:7次
喜歡的女性:開朗
喜愛的顏色:黑色
服裝的類型:NIKE
球具品牌: 高
桿頭要求: 藍鑽
Ⅳ 『aylorMade』是什麼牌子!
taylormade 開放分類: 高爾夫 TaylorMade——阿迪達斯高爾夫球有限公司(TaylorMade-Adidas-Salomon AG,簡稱TaylorMade高球.自1979年創立之後,TaylorMade高球一直是高球科技發展的先驅。 Adidas於1999年收購TaylorMade,隨後又在2002年兼並Maxifli,三個名品牌聯手在高爾夫市場上呼風喚雨,Adidas在衣物、球包方面頗受歡迎,TaylorMade則在高爾夫球桿方面佔有優勢,r7一號木連續幾年占據銷售與戰績榜頭名,Maxifli牌子高爾夫球及小配件享有盛名。經過整合,Adidas在市場上表現不俗。 對於中國高爾夫市場,Adidas是志在必得。去年,Taylormade-Adidas終結了長達十年的代理時代,直接進入中國,組建阿迪達斯-泰勒梅 (中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醞釀了十年之久,也積累了相當的人脈與分銷資源,可謂有備而來。但是,要在如此龐大的市場里,建立健全的分銷體系與有效反盜版的體制,藉助突出的年輕球手來推動高爾夫的普及等等,對於阿迪達斯來說,是一項可稱之為艱巨的任務。 「很難准確估計需要多久才能站穩腳跟。只能大概地說需要五年時間。」Adidas-Taylormade亞太區副總裁丹尼斯.阿倫(Dennis Allen)認為,「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既有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也有許多中小城市。恰當的人力資源配置與健全的行銷結構,都需要時間來調整達到。」 他表示,TaylorMade暫不考慮設立球具專賣店,而是通過拓展分銷管道,以及完善分銷體系來達到開拓中國市場的目的。 與其它地區相比,中國大陸主要是高爾夫的基礎比較薄弱。在台灣有很多日本公司,高爾夫運動非常盛行,而香港也有很好的高爾夫氛圍。這也是Taylormade將亞太區總部放在香港的重要原因。 「在中國,我們採用全球戰略,就像在美國、歐洲、在日本那樣,這樣我們能夠保持穩定的品牌、產品與客戶、消費群的穩定。大體的戰略是一樣的,當然,在一個全新的市場裡面推行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不同之處。」 丹尼斯說。 產品盜版情況嚴重,就是這些不同之處的其中之一。對於盜版產品的泛濫,丹尼斯可謂痛心疾首。據說,不久前他來中國時,發現70%的Taylormade產品居然都是冒牌的,因而雷霆震怒。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他一再表示,在中國,Taylormade不但要扮演球具生產商的角色,還要扮演高爾夫行業教育者的角色。 目前TaylorMade贊助的球手中,西班牙的塞爾吉奧.加西亞(Sergio Garcia)是頭號球星。2003年Adidas-Taylormade曾贊助過當時嶄露頭角的梁文沖,而目前在中國還沒有新的贊助人選。丹尼斯表示,「對於中國球手的贊助,我們正在操作當中,暫時還無法透露。我認為,中國將有大量的實力派球星涌現。這取決於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普及程度。二十年前,中國在奧運會游泳項目取得非常好的成績,那是因為游泳在中國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而如今,我們也希望高爾夫能在人口龐大的中國更加流行,這樣遲早會出現自己的頂尖球手。」 雖然在中國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丹尼斯說,「我們不會知難而退,我們有信心與中國高爾夫市場共同成長。」至於外界關心的球具新品,他只表示,年中和年底將有一系列的新桿發布,但暫時不能對外披露太多細節。
採納哦
Ⅳ 當代競技體育商業化對高爾夫產生了哪些影響
事實上中國的高爾夫和檯球運動自從在中國開展以來就完全依靠社會和民間的力量,以區別於中國傳統競技體育的模式在發展,社會、民間、媒體和市場的力量造就了張連偉、梁文沖和丁俊暉。
前一段時間偶爾讀了一篇關於環保的文章,對我啟發頗大:由於我國西北地區的植被多年來被嚴重破壞,水土流失和沙化嚴重。各級政府著急上火,動用大量資源人工植樹種草,但成活率很低,於是就反復不停地栽樹種草,錢花了不少,但收效不大。而當科考人員到達之前由於資源有限而無法人工植樹的區域時,卻發現那裡的野生沙棘從原來的荒漠里成片地長出來了,而且長勢良好。道理很簡單,自然的力量往往遠勝於人為的力量。其實中國高爾夫也很簡單,我們沒必要按照傳統計劃經濟的模式人為刻意地去管理。作為我們新興的體育運動,中國高爾夫沒有計劃體制的歷史包袱,走市場經濟之路,順其自然才是真。
體制障°
自從中國大陸第一個
高爾夫球場誕生之日起,二十多年間關於高爾夫的爭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中國高爾夫一直背著「腐敗溫床、貴族消費、違背國情、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罪過;國家對高爾夫球場的建設一直實行嚴格控制。即使在如此的宏觀條件下,中國的高爾夫球場已經發展到三百多個,高爾夫人口數以百萬計,高爾夫成為高端休閑和旅遊產業的重要部分,中國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高爾夫市場,越來越多的高水平的歐巡賽和亞巡賽在中國舉行,這是自然發展的力量使然。
然而我們的高爾夫競技水平為何相對落後?是我們的競技體育的體制和方法出了問題,根本無法適應現代職業體育的發展,很多的人為因素破壞了它自然地成長。稍作研究,我們不難發現我們的高水平競技體育項目幾乎全部集中在職業化和商業化程度比較低的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體操、跳水等項目,而在足球、籃球、網球和高爾夫等高度商業化的體育項目中,我們就相對落後。衡量職業化程度高低的標準是市場價值,簡單來說就是金錢。一場羽毛球的超級賽事的總獎金是20萬美金,只相當於一場普通高爾夫歐巡賽的冠軍獎金;老虎或者費德勒的一年獎金,一個頂尖乒乓或羽毛球手一輩子都無法達到,即使他每場比賽都拿冠軍。
我們競技體育的目標是拿金牌、升國旗、奏國歌,國家榮譽是主體;而現代職業的體育的目的是競技排名,獲取最大的市場收益,體育俱樂部利益和職業運動員個人價值是主體;我們的競技體育的管理者是政府機構領導下的體育總局,強調監管的職能,而高度職業化的體育項目的管理者是企業法人,如PGA、 NBA、ATP(職業網球巡迴賽),強調經營管理的職能;我們的競技體育的發展依賴舉國體制,帶有強烈的人為色彩,而職業體育的發展以市場為驅動力,按照市場規律自然發展。所以當一代網球大師阿加西和桑普À斯不代表他們的國家參加戴維斯±,科比和麥蒂以個人因拒絕加入夢之隊參加奧運會,老虎沒有代表美國隊參加世界±高爾夫賽時,沒有人給他們扣上不愛國的帽子。
民間的力量
因此,這幾年發生在中國的王治郅、田亮和周萌萌事件其實根本不是當事人的思想境界問題,而是我們的傳統體育管理體制與現代職業體育理念激烈沖突的必然反映。所以我們有必要為了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而反省和改變現有的體制。
我們的各個體育管理機構的名稱都是「體育總局XX管理中心」,突出監管的職能,舉國體制的優勢。不可否認,它們適用於我們的奧運戰略,適用於我們拿金牌,升國旗奏國歌的體育目標,但不適用於現代職業體育的理念。事實上中國的高爾夫和
檯球運動自從在中國開展以來就完全依靠社會和民間的力量,以區別於中國傳統競技體育的模式在發展,社會、民間、媒體和市場的力量造就了張連偉、梁文沖和丁俊暉。
現在中國越來越多有條件的家長把有天賦、有志向的年輕一代送到高爾夫發達國家學習,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資助中國的球員和贊助在中國的比賽,越來越多有影響力的媒體關注中國高爾夫。日本、韓國、印度和泰國競技高爾夫的發展¾驗也充分說明社會、民間和市場的力量是何等巨大,是高爾夫運動的驅動力。
我們的管理者應當突出支援和服務的職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宣揚高爾夫文化,主導高爾夫競技規范規則的制訂和實施,為年輕業余選手提供比賽機會,強調政府和媒體的關系為中國高爾夫運動創造發展空間。對於職業高爾夫,應該放下行政審批的權力,充分相信社會和市場的力量,由那些專業人士和致力高爾夫產業的企業去經營中國職業巡迴賽,按照它應該遵Ñ的道路自然發展。我們很多時候不要過分強調中國特色,歐美從60年代開始高爾夫產業高速發展的¾驗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專業經紀公司和經紀人的出現,媒體資源的有效利用,特別是電視媒體的介入,更多公共球場的建設以及職業巡迴賽組織的企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