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我國東北的人管俄羅斯人(包括蘇聯人)叫「老毛子」
那是從清朝開始叫的,因為當時叫俄羅斯人黃毛鬼子,叫荷蘭人為紅毛鬼子,所以就叫他們老毛子,是貶義詞。
㈡ 為什麼老毛子這個戰斗民族的蘇維埃進行曲之類的國歌聽起來那麼給勁。。
蘇聯國歌《蘇聯頌》(《牢不可破的聯盟》)挺震撼的;德國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法國國歌《馬賽曲》也挺雄壯。蘇聯紅軍之歌、德國裝甲兵之歌、德國空軍進行曲(德國空軍之歌)、西部森林之歌也還不錯。
㈢ 為什麼叫蘇聯人老毛子
鬼子、毛子,是舊時中國人對洋人的俗稱,帶有憤恨、蔑視、戲謔的意思,屬於貶義詞。鬼子、毛子,在中國人眼裡,是妖魔,是畜生,反正不是人。
歷史上東北地區的百姓,飽受俄國人和日本人的欺凌,當時國力衰微,當政者腐敗無能,大好河山任由外強踐踏,百姓生靈塗炭。人民只能忍受,把痛恨埋在心裡,用貶義的稱謂解恨,有些阿Q精神。他們根據對俄國人的壞印象結合俄國人多毛的體貌特徵創造出了」毛子「、」老毛子「、」黃毛子「、」大鼻子「稱呼。對日本人則稱呼為」小鼻子「、」小鬼子「。
類似稱呼在東北還有不少,如稱土匪為」鬍子「、」綹子「,名聲不好的人稱」混犢子「、」鱉犢子「,稱妓女」馬子「。
現代網路上稱俄國人為」老毛子「,是歷史延續下來的,調侃意味更多些。
㈣ 前蘇聯二戰略跡
抗戰勝利末期,蘇聯紅軍曾在我國東北地區大肆強奸中國婦女
1945年8月,蘇軍進入東北後,為了一雪過去日俄戰爭戰敗於日本的恥辱,對日本軍民進行了殘酷的報復,包括強暴婦女,掠奪居民的財物,以及將大約58萬日軍戰俘押送至西伯利亞從事勞役,三四年後才開始遣返回日本,其中近8萬人死於異域。
1950年代,中蘇關系密切,蘇聯是中國人民心目中的"老大哥",因此新中國對於蘇聯紅軍進入東北的歷史予以充分的肯定,評價此事為日本敗亡的關鍵。
1990年代以後,中國內外環境出現變化,有關蘇軍在東北作為的客觀報導逐漸出現,包括蘇聯對中國革命的態度經常模稜兩可,高深莫測,實際上是為了己利;蘇軍在東北期間表露了大國沙文主義的傲慢;同時以"戰利品"為名義大肆劫掠東北的戰略物資等。
蘇軍進入東北之後,相當一部分官兵就表現出嚴重的放縱行為。他們不僅對戰敗的日本人進行搶掠施暴,對於中國的老百姓也經常騷擾。搶東西、強奸婦女兩項,讓東北群眾十分恐慌。"老毛子"四處強暴婦女的行為至今還讓一些老東北人記憶猶新。
當了十四年亡國奴的東北人民見到的「解放者」們,卻是這樣一副形象:蘇軍的散兵游勇們白天就在街上亂竄,有的到處找酒喝,有的偷倉庫的東西,成袋的在街上拍賣,晚上喝的醉醺醺,闖街鑽巷找「瑪達姆」,嚇得老百姓關門閉戶,都盼著他們早點走。
特別是在東北各大城市,一到夜晚,就有一些零散的蘇軍士兵攔路搶劫行人和追逐婦女,有時還持槍闖入民宅。結果使中國女人晚間不敢上街,男人上街則不敢戴手錶、穿皮大衣。許多喝得醉醺醺的蘇軍官兵又到處倒卧路旁,令人觀之側目。
對於蘇軍軍紀敗壞的報告,最早見之於八路軍進入東北第一批部隊給中共中央拍發的電報。1945年9月初第一批出關的八路軍冀東部隊進入沈陽,就遇到了蘇軍搶劫的事件,而且有不少中國老百姓前來訴苦。八路軍駐沈陽部隊一面致電中央報告蘇軍"衣衫襤褸,紀律甚壞",一面向蘇軍政冶部提出交涉,要他們嚴肅紀律。但蘇聯紅軍解釋說,士兵們對法西斯極為仇恨,到德國時就是這樣乾的。
蘇軍政治部門的答復當然使八路軍很不滿意,這種解釋固然是事實,但是蘇軍領導對軍中的惡劣分子不認真管束而放縱,其責任是不可推卸的。至於以對法西斯的仇恨來解釋士兵的放縱,並把中國比作德國,這更引起八路軍指戰員的氣憤,對戰敗國的無辜人民也不能採取狹隘的民族報復。
蘇軍的這種解釋,反映的是一種俄羅斯大國沙文主義的態度。其實,這種作為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斯大林本身的「老子黨」意識,當然使他不會很好地教育蘇軍尊重外國人民。蘇軍的一個坦克軍在一九四四年末只通過了南靳拉夫的一角,就發生了一千多起強奸案和搶劫案,引起南斯拉夫人民的強烈反感,成為後來蘇南破裂的原因之一。蘇軍攻入德國東部後的擄搶和強奸行為,也嚴重傷害了德國人民的感情,成為後來親蘇的東德政權基礎不穩的一個原因。蘇軍在東北的作為,正是這種作為在東方的重演。
1945年12月,甚至發生了中共重要軍事將領、當時被中共中央委任為松江軍區副司令員的盧冬生在哈爾濱被蘇聯士兵搶劫時打死的事件。盧冬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紅軍時代就在紅二軍團任師長。抗日戰爭開始時,他又是著名的八路軍三五八旅的旅長。不久他又同劉亞樓(新中國成立後長期任空軍司令員)等一起赴蘇聯學習,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只以幾票之差未被選上中央委員。蘇聯出兵東北時,他又作為蘇軍少校回到了東北。回國後盧冬生很快同出關的八路軍接上聯系,並被中央委任為松江軍區副司令員。12月14日晚,盧冬生乘馬車外出,由於沒有穿蘇軍軍裝,遭遇一名蘇聯士兵持槍攔車搶劫。留學過蘇聯的盧冬生立即以熟練的俄語質問該士兵是哪個部隊的,該士兵害怕被告發而將他殺害。但後來大陸出版的紅軍將領傳記中,對盧冬生的介紹是:"1945年9月回國,任松江軍區副司令員。同年12月14日在哈爾濱殉職。"
㈤ 那位能講講蘇聯與張學良之間的遠東戰爭
中東路事件,是對1929年發生的中蘇沖突的稱謂。
起源
「中東鐵路」,是「中國東清鐵路」的簡稱。1896年俄國從清朝政府手中取得橫貫中國東北修築鐵路的特權,以縮短西伯利亞鐵路的路程。這條寬軌鐵路連同從哈爾濱到旅順軍港的支線(實際上又縱貫整個東北)到1903年全部完成。命名為「東清鐵路」。俄國的東省鐵路公司又取得沿鐵路兩側數十公里寬地帶的行政管理權甚至司法管理權。於是在東北的心臟地帶出現一個遠比普通租界規模龐大得多的不受中國管理的「國中之國」。俄國也得以方便地控制整個中國東北地區。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控制了長春以南的路段,一般稱為南滿鐵路;長春以北的路段則繼續被俄國控制。該鐵路和中國鐵路路軌寬度不一樣,不能同中國的鐵路接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長春以北路段繼續由中蘇合辦。基本仍維持「國中之國」的狀態。
1928年,東北軍閥張學良將軍宣布歸附南京中央政府,中國實現了表面上的統一。張學良憤怒聲討紅白兩大帝國主義(俄、日)對中國東北進行瘋狂滲透,導致北患無休無止。1929年7月,張學良的東北政府決心奪回失去的主權,並切斷蘇聯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開始驅逐中東鐵路蘇聯職員,查封哈爾濱蘇聯商業機構,開始著手收回中東鐵路。同年7月18日,斯大林掌握實權後的蘇聯政府宣布對華斷交,並命令蘇軍在中蘇邊境黑龍江吉林段准備武裝介入。
經過
1929年8月14日,蘇聯沿中東路一線向中國進攻,戰爭開始,張學良領導下的王樹常、胡毓坤、於學忠、鄒作華、沈鴻烈等將領均試圖遏止蘇聯進攻,不過,因為蘇聯動員新進武器與大量兵力,使東北軍在隨後被蘇軍擊敗,東北多處地方被蘇軍佔領。
1930年,在美國的調停下,張學良被迫在伯力(哈巴羅夫斯克)簽訂了《中蘇伯力會議議定書》,議定書恢復了蘇聯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東鐵路的一切權益,會後蘇軍撤出中國東北,但繼續佔領中國領土黑瞎子島等地。並將領土爭議一直持續到2005年(今以協議方式,使中俄各得到黑瞎子島領土的一半)。
由於當時中國共產黨對此事件態度曖昧,讓其被認為幾近「賣國」,失去了不少中國民眾的支持。中東路事件後,對中國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使得中國間接失去了可以在東北地區可以藉以抗衡日本影響的力量,為日本發動對中國東北的佔領鋪平了道路。而東北軍的迅速潰敗,暴露了東北軍外強中乾的實際情況,也直接鼓勵了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採取行動的決心。另外,張學良,王樹常,胡毓坤,於學忠,鄒作華,沈鴻烈雖未能於該役獲勝,但是積極抵抗蘇聯紅軍的態度與立場,讓他們獲得了中華民國國軍首批青天白日勛章。
㈥ 為什麼稱俄國人叫"老毛子"
俄國人多毛,且以蓄須為榮
瓜子也叫"毛子嗑",因為俄國人嗑瓜子厲害
㈦ 老毛子當年用蘇式戰機尾翼報銷一架北約偵察機是什麼事件,具體
冷戰後期的一天,北約成員國挪威的一架P-3B反潛機在蘇聯海岸線外對蘇進行空中偵察,並「調戲」起了奉命監控它的一架神秘的蘇軍戰機。憤怒的蘇聯飛行員駕機從P-3B機腹下面高速通過,硬生生地用垂直尾翼將其「開膛破肚」,使後者很快空中停車。這架神秘的蘇軍戰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蘇-27。而這次空中碰撞,也被作為最著名的蘇軍空中撞擊戰例載入史冊。
冷戰時期,巴倫支海暗戰涌動
冷戰時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和以蘇聯為首的華約,兩個超級大國領著兩個軍事集團相互對抗幾十年。雖然沒有引發「熱戰」,但是雙方互相試探、互相偵查,也激起了陣陣火花。
挪威作為一個北約國家,裝備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反潛機P-3B,他們就經常到蘇聯北方艦隊的轄區進行巡邏。
位於蘇聯西北部的科拉半島東北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是蘇聯北方艦隊的總部。這里臨近巴倫支海的科拉灣,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基地。在蘇聯的全盛時期,這里駐泊了120艘潛艇,比美國當時的潛艇總和還要多。對於北約來說,這支海下力量著實讓他們食不知味。
在摩爾曼斯克的外面,是巴倫支海。交界的鄰國、北約國家之一的挪威,就扼守在蘇聯潛艇進入北大西洋的必經之道上。北約在這兒部署了強大的反潛兵力,挪威第333飛行中隊就是其中之一。挪威,裝備有當時世界最先進的P-3B。P-3B是美國生產的一種反潛巡邏機,裝有4個螺旋槳,1969年初陸續交付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共有5架這種飛機。挪威也是美國的歐洲盟國里第一個裝備P-3B的國家,機組成員都在美國進行過培訓。
挪威的P-3B就經常到蘇聯北方艦隊的轄區進行巡邏。家門口整天被人盯著,不僅潛艇沒法出去活動,還是一種空中威脅。可是,P-3B只是抵近偵察,畢竟沒有進入到自家的領海和領空,蘇聯就不能動手把P-3B打下來,這讓他們非常煩惱。屢屢抗議或聲明,北約都不予理睬,蘇聯就想動點真格的。
1987年9月13日,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部署在蘇聯西北部的防空部隊卻依然保持著高度警戒,時刻監視著本國領空。
突然,防空部隊的警戒雷達上出現了一架中型飛機的反射波。很快,雷達兵就向上級報告:一架不明國籍的中型飛機在沿海岸線約90公里的航線由西向東飛行。
面對如此大膽的挑釁,蘇聯防空部隊迅速作出反應,一架最新式的蘇-27戰斗機緊急升空進行監視。
第一回合,蘇-27強大的氣流震懾P-3B
出現在蘇聯警戒雷達上的飛機是編號為602的P-3B反潛機,隸屬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
上午10時39分,巴倫支海上晴空萬里,這架P-3B與前來攔截的蘇聯一架蘇-27在空中遭遇了。蘇聯空軍 941 聯隊第 2 中隊(941聯隊距離北方艦隊最大的核潛艇基地和試驗中心僅一步之遙)飛行員瓦西里·辛巴爾大尉駕駛著蘇-27以橫滾動作從P-3B的左後方逼過來。
在接近過程中,蘇-27打開機背減速板減速,近距離監視著挪威偵察機,氣勢逼人。
挪威人仔細地看著這架前機身和垂尾漆著大大的紅色「36」的飛機。從機窗望去,它就像一隻展翅的金雕,機背打開的減速板就像乍起的頸羽,兇猛而怒氣沖沖。這是一種以前從來沒見過的戰斗機。
跟蘇-27相比較,機身短粗的黑色P-3B則像一隻笨拙的鴨子。
蘇-27越靠越近,擠壓著P-3B,最近時兩機相距僅兩米,幾乎是翼尖碰著翼尖。挪威人透過機窗,只能看到蘇-27的局部,以及蘇聯飛行員冷冷的目光,掛載的空空導彈就在眼前。
當時兩機的飛行高度為4500米,蘇-27是超音速飛機,P-3B是亞音速飛機。大概是發現要跟上緩慢的P-3B比較困難,特別是P-3B機長塞爾維森又故意減速意欲擺脫,蘇-27就飛離P-3B。裝有兩台大推力發動機的蘇-27在近距離掠過時產生強大的噴射氣流,使P-3B幾乎操作失控。
P-3B機長塞爾維森穩定著差點失控的飛機,他的機組就乘著這個機會拍下了一組這種蘇聯最新戰斗機的照片。照片非常清晰,甚至連飛行員的長相都一清二楚。
由於是在公空,蘇-27隻是追蹤著P-3B。在蘇機強悍的擠壓下,塞爾維森被迫改變航向外海飛去。
以為把挪威人趕走了,辛巴爾跟蹤了一會兒就返航了。
( 噴塗在蘇--27戰機左側機炮冷卻蒙皮後方的P-3圖案的戰果標記)
第二回合,P-3B與蘇-27空中兜圈子
事實上,挪威人沒有走。看見蘇聯飛機不再盯著自己,他們又掉頭回來了,繼續往東飛。
你來我跑,你走我回。挪威反潛偵察機與蘇聯戰斗機打起了「游擊」,似乎在嘲笑對方。
蘇-27生氣地迅速調轉機頭折返,開始在P-3B的內側與其成編隊狀態飛行,想把後者擠走。
這次兩機的距離還是極近,機身上的鉚釘、焊縫清晰可見,辛巴爾的表情越發冷峻,眼神犀利如鷹。塞爾維森再次減速並晃動機翼示意蘇聯飛行員,自己的飛機馬上離開。
但是,十幾分鍾後,P-3B還是沒有絲毫飛走的意思。
雖然掛載有6枚導彈,但是此時卻不在蘇聯領空內,蘇-27無法發射這些武器攻擊P-3B。
憋了一肚子的火,蘇-27又一次消失了挪威機長的視線里。
第三回合,P-3B被蘇-27空中切開11厘米
上午10時56分,挪威東南135海里、蘇聯邊境48海里處,這架大膽的P-3B依然大搖大擺地沿著蘇聯的海岸線方向向東飛行,蘇-27第三次出現了。
P-3B即將大難臨頭。
憤怒的辛巴爾慢慢地把蘇-27貼了過來,徑直飛到P-3B的右翼下面,調整好位置後,然後突然加速從下方掠過P-3B。
他巧妙地使自己的座艙罩避開P-3B那四個高度旋轉、呼呼作響的螺旋槳,其左側垂尾就像一把直立的尖刀,准確地朝著挪威飛機右外側發動機下面劃了過去。
一瞬間,蘇-27尾部發動機的噴口騰起兩股強大而耀眼的噴焰,隨著金屬劃過金屬的刺耳的嘯聲,以及高度旋轉的螺旋槳被打斷的噼里啪啦的聲音,P-3B的發動機短艙被拉了一道長長的口子,其中一片螺旋槳槳葉被打斷,斷槳又像一把飛刀插入自己的機身,不僅導致機艙內失壓,右發動機也很快停車,一股煙霧伴著紛揚的金屬碎片向機尾飄散而去。
完成了這個超高難度的動作後,蘇-27一個劇烈的左轉,再次飛離。
糾纏17分鍾,P-3B與死神擦肩而過
不得不說,蘇聯飛行員不僅作風強悍,而且飛行技術精湛至極,成功地完成了這個前無古人、大概也是後無來者的「手術刀」般的切割動作。
這也是一個極具危險性的動作。在空中,兩架齊頭並進的飛機之間,由於有空中氣流作用,其相對位置總是忽遠忽近、始終在變化著。P-3B裝有四台阿里遜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每台功率高達4600馬力。這四台高度旋轉的螺旋槳,就像四台斷頭機。蘇-27飛行員稍有偏差,不僅自己的垂尾會被打掉,他的腦袋就也會被削掉。
P-3B被「開膛破肚」後,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快速下墜,飛行高度一下掉了3000米,直撲巴倫支海的海面。就在見到死神的前夕,P-3B奇跡般地改平。塞爾維森駕駛著從鬼門關駛過的飛機一面發出求救信號,一面歪歪斜斜地往回飛。很快,兩架挪威F-16A戰斗機及時趕到為他護航。
在自家飛機的護衛下,P-3B返回了挪威最近的一處空軍基地巴納克。其間,蘇聯飛行員冷峻的目光也沒有再出現,因為蘇-27的垂尾也被P-3B的螺旋槳打傷,不得不返場。
這場驚心動魄的經典空中戰例共三個回合,歷時17分鍾。
㈧ 俄羅斯人為什麼會被稱為「老毛子」,有什麼歷史淵源嗎
這個淵源還得從近代的東北一帶開始說起,因為俄羅斯人大多都是屬於西方人種,所以也是白種人了,而白種人的體毛都是比較發達的。所以說當時的東北漢人,看到體毛很多的俄羅斯人就把他們稱作為老毛子。而且那時候的俄羅斯人在我國經常會參加一些大力士比賽,所以往往都是光膀子上陣,因此更能凸顯出他們胸毛茂盛了,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貶義的說法,就如同說日本人鬼子,韓國人棒子一樣。
可見這個稱呼還是比較形象化的,而且那時候俄羅斯人來到北方的一些城市當中,經常會參加擂台大力士比賽,而俄羅斯大力士往往都是光膀子上台,這樣他們胸毛就顯得更多了,肌肉也相當的發達,不過那時候東北一帶的老百姓對俄羅斯人也沒什麼好感,不像現在很多人就覺得俄羅斯姑娘美,小夥子帥氣。
㈨ 蘇德戰爭要是元首笑到最後,那前蘇聯劣等民族老毛子斯拉夫人的命運會怎樣
哈哈都打到斯大林格勒啦
㈩ 從老毛子到戰斗民族,北邊的俄國鄰居,究竟是群什麼人
老毛子只不過是平時我們對俄羅斯人的一種外在稱呼,從老毛子到戰斗民族的演變,實際上也展現了俄羅斯的發展史。
還有一個例子那就是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當時的的德國,可以說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突襲波蘭,利用閃電戰,取得了二次世界大戰的主導權,但是希特勒萬萬沒有想到,為了擴張自己的侵略野心,將矛頭直接指向了蘇聯,在戰爭的初期,俄羅斯人所表現的驚人能力,可以說讓希特勒後悔不已,在這個過程中,最著名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戰至最後一個人,也要堅守城池。所以說縱觀歷史,北邊的俄國鄰居被稱為“戰斗民族”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