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60的女孩子,一般前腰節有多長
剛才脫了衣服 量了一下 大約 200mm
當然 我是虎背熊腰女吊絲 不具有一般性
29(2尺2 )是褲子的腰圍尺碼,為75cm,褲長107cm。
(2)童裝腰節一般多長擴展閱讀
選褲技巧:
1、選褲一定要試穿,試穿時要注意褲子的長度,太短與太長都不行。
2、穿長褲最好是配有跟的鞋,長褲的長度最好能到鞋跟的中上部,既方便行走,又能令腿看起來細長。
3、是否穿著有無翻邊的款式,取決於你腿的長短,修長的雙腿才適合穿著翻邊長褲。
4、氣質內斂的人最好不要與潮流跟得太近,傳統款式與能掩飾缺點的褲子才是最佳選擇。
5、顏色深與淺根據個人皮膚選擇黑色適合茭白一點的、淺色適合黃色皮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尺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褲子
⑶ 27碼的褲子是多大
2尺。27的褲子腰圍 ,我們通常說的65~70厘米腰圍,其對應的市尺為2尺。
褲子尺碼對照表
26號------1尺9寸臀圍2尺6
32號------2尺6寸臀圍3尺2
27號------2尺0寸臀圍2尺7
34號------2尺7寸臀圍3尺4
28號------2尺1寸臀圍2尺8
36號------2尺8寸臀圍3尺5-6
褲子27碼,如果是標準的號碼就表示腰圍是27英寸,根據褲裝號型對照的腰圍尺碼情況找出規律,將號型減7對於的腰圍尺寸,比如通過將27減7後,知道對應的腰圍尺寸應該為2尺。然後根據1米=3尺、1尺=33.33厘米的腰圍換算定律,將2尺乘以33.33就換算出27的號型對照的腰圍約為68厘米,即27碼的褲子大概就是68厘米。
由於男女在體型上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在裁剪過程中就存在著。不同的方式,下面就簡單的介紹一下男女褲子的差異及其結構的關系。
男體的腰節較低,女體的腰節比男體的腰節要高,這樣他們決定了同樣的身高下女褲的褲長及其立檔大於男褲。
由於男女存在生理上的差異所以決定了男褲前檔的凹勢大於女性,也決定了門襟總設在前中心位置,而女褲前後可隨意設置決定了女褲前後可以設計門襟而男褲卻不可。
上衣製版定衣長是根據衣服尺碼的衣長定的。應該多長畫多長!外套後片比前片長。它長在上腰節,因肩線偏前。那下定論是後腰節長!
⑸ 服裝中前腰節長是哪一個部位拜託了各位 謝謝
前腰節點:位於人體前腰部正中央處,是確定前腰節長的參考點。
在前腰部上下5cm的位置
-------------------------------------------------
1、頸窩點:位於人體前中央頸、胸交界處,是領口深定位的參考依據。
2、頸椎點:位於人體後中央頸、背交界處,即第七頸椎點,是測量背長和上衣長的起點。
3、頸肩點:位於人體頸側根部至肩部的轉折點,是確定領寬的參考依據,也是測量小肩寬的依據。
4、肩端點:位於人體肩關節峰點處,是肩線外端點和袖山頂點的對應點,也是測量人體總肩寬和臂長的參考點。
5、胸高點:位於人體胸部最高點,即乳點,是確定胸圍線和胸省省尖方向的參考點。6、背高點:位於人體背部最高點,即肩甲骨點,是確定後肩省省尖方向的參考點。7、前腋點:位於人體胸部與臂根的交點處,是測量胸寬的參考點。
8、後腋點:位於人體背部與臂根的交點處,是測量背寬的參考點。
9、肘 點:手臂彎曲時肘部最突出的點,是制定肘線及肘省省尖方向的參考點。
10、手腕點:位於人體尺骨最下端處的一明顯凸點,是測量袖長的參考點。
12、後腰節點:位於人體後腰部正中央處,是確定後腰節長,即背長的參考點。
13、臀突點:位於人體後臀最高處,是確定臀圍線和臀省省尖方向的參考點。
14、膝骨點:位於人體膝關節的中心處,是確定褲子的膝圍線和測量裙長的參考點。
15、踝骨點:位於人體的踝關節向外突出點,是測量褲長和裙長的參考點。
⑹ 在織毛衣的店裡織一件毛衣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拿到呢
要根據選擇織毛衣的方式來看。手工織的,快的話要一個周,慢的話幾乎需要一個月。因為有時工人較少的話,還需要等待。
如果是機器織的,就很快了,一般2~3天就可以完成。
織毛衣步驟:
1.量體 (衣長,袖長,胸圍,腰圍,腰節長,臀圍) 衣長:立正站好,雙臂下垂,手指並攏分別放在兩側褲縫上,皮尺從右肩領根垂直向下量,根據需要款式來確定長度。 袖長:右肩端垂直向下量至虎口(拇指與食指分叉處)。 胸圍:保持呼吸均勻,皮尺在胸部最豐滿處平量一周(可以輕松的將右手的四根手指插進),可適當加放0.5寸。特別提醒:凈胸圍超過三尺的MM,要加放1.5~2寸。 腰圍:作為織毛衣的參考尺寸,量時在腰部最細處平量一周。 腰節長:它是修身毛衣非常重要的一個尺寸,一般身高在1.60米以下的MM的參考尺寸是1.05~1.1尺,身高1.60~1.70米參考尺寸為1.15~1.3尺。 臀圍:織長款需要作參考的尺寸。
2.確定編織款式與花樣
3.打片樣 花樣片樣:以選中花樣的針數為單位來打片樣,例如:一個花樣是16針,片樣起針應該是16*3+4。
4.計算起頭的針數以及各部位需要加減的針數 比方說片樣顯示30針=2.8寸,這就表明300針=28寸,75針=7寸,每寸大約是11針,若所胸圍是26寸,那麼所需針數是300-22=278,有時候為了湊夠花樣所需針數,我們要靈活掌握起針數。 先熟悉一下毛衣各部位名稱吧~ 以 手頭這件白色毛衣為例,我們來計算一下起針數。總結上一件橘色毛衣量不足的教訓,這件就織全平針修身高領毛衣。片樣結果:30針=2.5寸 ,31行=2寸。毛衣要求胸圍25寸(300針),腰圍23寸,身長16.5寸,袖長17寸,腰節長10.5寸。各部位尺寸如下圖所示,300針螺紋底邊 織完後不加不減開始織平針,從底邊到腰節處所需行數大約是70行,腰身每側減14針,減7次,每次前後片對收2針,每10行收一次。腰節處往上就要加針 了,同樣是70行的高度,我們把它分成8份,加針7次,大約每9行加一次,每次加兩針。
5.開始編織 尺寸和行數都搞定了,現在開始起針。用兩根同樣針號的棒針,加上一根細環針就可以了,繞線時環針不要繞進去,線線只繞在兩根棒針和環針線上。 習慣性的給兩側別上記號別針 每側收腰高度4.5寸,按照行數平均收7次,每次收兩針。再往上同樣的高度,按照行數平均加針7次,每次加兩針。把前胸寬的針數大約分成三等分,中間那一部分就是領寬,再把領寬大約分成三等分,中間那一份用別針別好,兩邊的針數就用來收領窩。
⑺ 服裝的腰節長怎麼確定的,在胸圍制當中
從頸肩點向下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到中腰最細處為腰節長,從頸肩點向下通過背肩骨量到中腰最細處,前後腰節差稱胸背高,正常體型男性0.5-0.6 女性為0.2-0.3,胸背過大為駝背體型,胸背差過小者為挺胸體型,希望能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