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教學反思
1.選材生活化、趣味化、經驗化。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身子女,他們關注自身比較多,不太會去關注周圍的其他的小朋友和他自己到底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同時大班主題活動《我自己》當中的一條主題目標就是讓幼兒去發現自己與他人之間的不同。最後結合大班「分類」的核心經驗,分類的多樣性和在同一組物體當中不同的分類方式。陳瑋珺老師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猜猜有什麼不一樣》,《猜猜有什麼不一樣》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孩子自身作為一種活動的材料來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使這樣的一個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也是一個能符合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和活動能力的教學活動。同時符合新《綱要》的指示:科學領域的知識應該「情境化、、過程化、生活化、經驗化」。 今天的活動中,陳瑋珺老師始終讓游戲貫穿整個過程,讓幼兒積極參與,到最後意猶未盡。
2、活動目標指向清晰,層層落實。
這個活動對幼兒思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瑋珺老師提出的活動目標一是「發現人有許多不同和相同之處,並且能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嘗試說說理由」。這是一個從學習經驗或認知經驗的角度對幼兒提出的活動要求。教師通過三個環節的設計來層層落實目標:首先,請一個小朋友說出某一種差異以及某一種判斷的標准,然後請小朋友按照要求來表現出來,如果是按照頭發是短的和長的,我們可以怎麼分,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知道按照頭發可以這樣分。其次,老師在沒有告訴幼兒標準的情況之下,請一些幼兒做出來,也就是呈現一個結果,然後讓幼兒來猜,這其中有什麼規律或者說是有什麼分類的標准,顯然對幼兒是充滿思維挑戰的,幼兒需要把這個標准給找出來,然後清楚地表述,如:穿園服的和不穿園服的不同。最後,教師讓幼兒小組合作、設定標准,並且按照這個標准做出來,然後讓另一組幼兒猜。這一環節更加凸顯了幼兒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
2、目標多元整合,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游戲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數學分類的經驗,也獲得了學習遵守游戲規則、語言表達等經驗。在活動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有些不是數學問題,但需要幼兒去解決問題,比如說一組幼兒已經按照「高矮」標准進行分類,另一組幼兒馬上調整變成「扎辮子」標准進行分類,以不違犯游戲規則,這體現了本次活動的一大價值,即注重幼兒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根據大班幼兒思維水平,即大班幼兒已經能夠與同伴確認某一個共同目的,然後圍繞這個目的去共同努力做一件事情。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提出的目標二是「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和合作」,教師很巧妙地設計了「猜猜有什麼不一樣」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學習商量與合作。這些都增大了今天數學活動的價值。
3、活動操作材料簡便易行,實用有效。
通常在幼兒園分類活動中,老師會耗時製作、准備一大堆的教學具。但是今天教師並沒有這樣做,她只是准備了兩個呼啦圈,兩個用於積分的小象玩具,這些都是幼兒園里常見的、隨手可取的材料,以及教師充分利用了每個幼兒身體上(外在的、所帶的)自然的特點(服飾、高矮、性別等不同)來組織展開活動。這是我們應該大力倡導的一種理念,就是教學設計並不在於內容環節有多少難、活動操作材料有多復雜,而是應該首先准確把握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領域核心經驗、主題核心經驗,然後採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幼兒能夠充分地參與,體現活動材料以及教學形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4.師幼互動積極有效。陳瑋珺老師對幼兒的回答能積極有效地回應,在過程中能及時歸納總結幼兒的操作行為(「 人除了能用眼睛一看就能看見不同,還有一些不同時看不見,需要好好想一想、找一找的」),以此不斷推進活動,也能運用兒歌(「紅圈圈、綠圈圈,按什麼不同來站圈,三、二、一」 )組織游戲活動,較好地體現了教師在幼兒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作用。
Ⅱ 誰有中班數學《帽子有什麼不同》的詳案最好還要有ppt。有重謝!
各處的中班數學教材都不一樣呀,最好是有圖片或文字的具體說明
Ⅲ 幼兒園大班數學《分帽子》兩種顏色兩種帽子可以分幾種
設兩種顏色分別為a和b 再設兩種帽子為1和2 結果可以是a 1、b1、a 2、b2 答案是有四種
Ⅳ 小班數學 各種各樣的物品 反思
本數《按某特徵類》內容比較放適合同發展水平幼進行碗、玩具、水幼自由選擇物品所選水顏色、自由決定側面反映幼同發展水平
根據物體特徵(、顏色、外形等)進行類並插相應標記卡幼說能難點何能快找異同處並進行類思維問題師引導幼觀察、整理各種玩具找異同處並讓孩享交流用標記、引導幼用都、某某放起避免孩亂丟玩具運用已經驗解決問題能力培養重要面
Ⅳ 中班數學教案《帽子有什麼不同》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物體特徵進行分類,並用數字記錄下來。
2.探索多種方法給帽子分類。
3.能清楚地表述自己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活動准備:
1.7頂帽子(1頂紅色、6頂黃色;2頂大、5頂小;3頂沒有花紋、4頂有花紋)。
2.大頭兒子小頭爸爸、4張小女孩的圖片;大小、顏色、形狀等分類標;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1.觀察帽子,區分帽子的不同。
(1)丁丁開了一家帽子店,今天帽子店開業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好嗎?瞧,有幾個帽子?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字7)
(2)這些帽子一樣嗎?那裡不一樣?(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花紋等方面觀察帽子的不同之處)
2. 探討對帽子進行分類的多種方法。
(1)(出示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圖片)師:瞧,誰來了?想一想他們會買什麼樣的帽子?大的帽子有幾頂?小帽子呢?大帽子可以用什麼標記表示?小帽子用什麼標記表示?
(2)(出示紅衣服、黃衣服的女孩)師:又有誰來了?她們想要什麼樣的帽子呢?紅色的帽子有幾頂?黃色的帽子有幾頂?紅色的帽子用什麼標記表示?黃色的呢?
(3)師:聽,是什麼聲音?(出示哭泣的女孩圖片)原來她們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帽子,所以急的哭了,我們來幫幫她們好嗎?
她們想要買什麼樣的帽子?你是怎麼發現的?(出示標記)這兩個表示什麼意思?(一個表示有蝴蝶結,一個表示沒有蝴蝶結)蝴蝶結的帽子有幾頂?沒有蝴蝶結的帽子有幾頂呢?
教師小結:這里一共有7頂帽子,大帽子有2頂,小帽子有5頂;紅帽子有1頂,黃帽子有6頂;蝴蝶結帽子有4頂,沒有蝴蝶結的帽子有3頂。
3.幼兒操作。
(1)引導集體觀察作業單 師:我手裡的是什麼?做之前看清楚圖上的是什麼?有哪些標記?這些標記表示什麼意思?然後數數有多少,寫上數字。
(2)幼兒集體操作。 4.講評作業。
把幼兒完成情況展示出來,一起進行評價。
Ⅵ 數學帽子有什麼不同
7頂帽子中有3頂紅的、4頂綠的;
7頂帽子中有4頂有蝴蝶結的、3頂沒有蝴蝶結的;
7頂帽子中有2頂大的、5頂小的;
7頂帽子中有1頂有圓點裝飾的、6頂沒有圓點裝飾的。」
Ⅶ 帽子問題,數學邏輯題
帶黑帽子的看見別人都是白帽子以為自己也是白帽子!如果黑帽子是兩頂的話!甲黑帽看到乙黑帽!以為只有一頂!所以也不會說!相同三個四個同樣也是
Ⅷ 中班科學 帽子有什麼不同 課後反思
本次主題是《勇敢的我》,勇敢者所需要的是認知、情感、行為的綜合發展,勇敢是人格建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因素。4—5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能力、情感和意志力正處於發展過程中,(尤其在冬季)常常會害怕疼痛,害怕寒冷,害怕孤獨等等。課程的目標就是要以有效的方式引領幼兒步入勇者的行列。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還有不少的節日令孩子們高興,快樂作為一種積極的情緒確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他對於成長尤為重要。愉快的情緒更取決於孩子自身的主觀體驗。在教育中,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如何保持愉快的心情,為快樂的人生奠定基礎。
在這一主題中,我們將共同討論什麼是勇敢;在有意設計的情景中鍛煉膽量;在嬉戲等活動中抵禦寒冷;通過迎新年、做賀卡等活動激發孩子對喜怒哀樂等主觀情緒的體驗,使每一個幼兒都能自豪地成為「勇敢、快樂的我」。
本次數學活動《各種各樣的帽子》中,教師先出示自製掛圖:各種各樣的帽子,引導幼兒觀察這些帽子有什麼特點,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哪些帽子可以放在一起?」對於這樣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小朋友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不同的想法。浩浩說「我可以把有「愛心」的帽子放一起。」於是我請她上來示範給小朋友看。接著我問:「還能有不同的分法嗎?」這個問題是為了引導小朋友們換一種角度再次進行分類。可兒說:「我可以按大小給它們分一分。」宇昕說:「我可以把紅色的放一起,綠色的放一起。」在老師多次啟發下,幼兒能說出這些帽子的不同之處,並且知道把一樣的放在一起。
接下來的難題就是怎樣記錄。可是對於能力弱的小朋友還是有難度的,我把事先准備好的標志記錄單拿出來,請小朋友把自己找到的哪一類用數字或者圓點表示。我發現一個班的小朋友能力相差很多,有部分孩子一下子就能記錄完成,也有少部分孩子拿著紙看來看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那麼對於已經完成任務的能力強的那部分小朋友,我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就是在同一組相同特點的帽子中再次進行劃分,並且用自己想到的標記進行記錄;對於少部分不會記錄的孩子給他們提供了已經畫好標識的記錄單,減少其操作難度,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於這種集體教學模式來說,要兼顧到全班小朋友的能力差異還是很有難度的,那麼只能盡量地做到讓進步慢的小朋友有足夠時間去追趕,讓進步快的小朋友能有更廣闊的空間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