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日軍師團長撿回帽子

日軍師團長撿回帽子

發布時間:2021-07-19 18:00:10

A. 日軍師團的17個常設師團的結局

1、近衛師團
近衛師團太平洋戰爭中在印尼的Sumatra島掃盪,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2師團,近衛第3連隊的主力移駐到Andaman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Sumatra島。師團分散在島的各地,准備迎戰美軍的登陸。但是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第1師團
第1師團原屬關東軍戰斗序列。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局一直不見好轉。第1師團就受命被調入萊特島。但由於日軍海軍的失利和戰局的日益緊張,最終第1師團被改編為第201師團留守日本本土,所有重武器和老兵均編入了擁有2萬大軍的機動打擊第201師團,直到日軍投降其一直在日本本土。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201師團(老第1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本土無奈的投降了。既然老第1師團並未去菲律賓,總要有部隊去執行命令。於是日軍又臨時招募了1萬多新兵打著「第1師團」(新第1師團)的旗子去了菲律賓。這支日軍「新第1師團」 屬於日軍簡易編制師團,人數稀少,火力差勁,兵員素質極差,屬於日軍最爛的部隊。但1944年11月1日,新第1師團奇跡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登陸,准備北上以卡里格拉為據點進攻塔克羅班。然而這支比日軍治安師團還不如的垃圾部隊竟與裝備精良火力呈壓倒性優勢的美軍互有攻守,對打50多天,呈膠著狀。最終僅僅因為「新第1師團」因補給不利,才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中。12月25日,第14方面軍司令官的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新第1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1945年1月,撤離該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新第1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不過這支部隊表現不錯,他屬於日軍7流的部隊,卻與一流的美軍部隊戰斗2個多月,而日軍真正的精銳第201師團(老第1師團)卻毫發無傷。
3、第二師團
太平洋戰爭一爆發,第二師團立即被配屬給今村均中將的第16軍。1942年在攻陷爪哇之後,被命令在當地警備和掃盪。但是,第二師團被卷進了與其命運相關的索羅門群島的戰役。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攻堅戰,才是第二師團惡夢的開始。為了奪下瓜島的飛機場,作為先遣隊,第二師團派出了以步兵第4連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青葉支隊(支隊長:那須弓雄少將)。為了與此配合,川口支隊(支隊長:川口清健少將,福岡的第35旅團為基礎)和青葉支隊一同在瓜島登陸。9月2日,第一次瓜島機場爭奪戰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10月初,第二師團主力在瓜島成功登陸,於24日和25日進行了第二次總攻擊。然而得到的又是慘敗,並且以那須少將為首,步兵第16連隊長朱坂朕鈺和29連隊長小早川維恆兩個連隊長都戰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連隊連隊長祖治恩亞又戰死了。這就意味著在瓜島的第二師團失去了他們所有的步兵指揮官。再加上食物和彈葯的補給已經完全被切斷。「瓜」島變成了「餓」島(日語中,「瓜」的發音和「餓」的發音相同),不斷有士兵餓死和逃走。日軍大本營終於決定中止瓜島爭奪戰,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島的第二師團的殘余部隊直到1943年2月才全體正式撤離。之後,第二師團在菲律賓被重建。1943年9月開始被任命擔任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警備工作。1944年,第二師團被投入到緬甸戰場,但是作戰還是失敗了,1945年2月,第二師團被英國趕出緬甸,最後在西貢向盟軍投降。
4、第3師團
第3師團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損失慘重,連同配屬部隊死亡約5000人。1944年參加了湘桂作戰,損失8000餘人。長期的對中國軍作戰使第3師團損失慘重,老兵消耗殆盡。1945年岡村寧次視察第3師團時認為第3師團已不再有當年的王牌軍的風采了,全軍建制已感力不從心。
5、第4師團
1941年9月第4師團參與第二次長沙會戰,與在中國軍第10軍激戰,感受到了第10軍的「頑強」抵抗。
太平洋戰爭初期參加了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之後曾一度回國整編,1943年再次被動員,被派往印尼擔任Sumatra島的警備。最後被派屬給第15軍進駐在泰國。不久在泰國Lamphum向英國東南亞軍區無條件投降。
6、第5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斗。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連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盪,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第17軍(軍指揮官:百武晴吉中將)。之後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平壤參加補給新兵,被編入重建的第30師團。師團主力在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在現在印尼的塞蘭島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師團長山田清一由於師團傷亡太大在投降時切腹自盡。
7、第6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第6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第17軍(百武晴吉中將)。最初大本營有將第6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師團主力被派往索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連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到為中心的中部索羅門群島。隨著遭到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連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6師團為主力的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所沒有採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美軍班的澳大利亞軍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6師團發起攻勢。第6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就在這時候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8、第7師團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初期,第7師團還是在北海道擔當他的防衛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連隊為基幹而組成的一木支隊(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爭奪瓜島的飛機場。一木支隊的先頭部隊與8月21日在灘頭陣地上全軍覆沒,支隊長也被當場擊斃。之後和第2師團的川口支隊一起登陸的第二梯隊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出征的旭川第28連隊的2507名子弟兵中僅有143名生還。
之後第7師團的主力被派往北千島,還是回到了防衛北海道的這個起點。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9、第8師團
第8師團原屬關東軍。1939年改為三單位師團。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奉命調往菲律賓。第8師團在離開日本的時候被扣留了大部分部隊,組成了第58師團和第六七獨立歩兵団,少量部隊+大量新兵即「新第8師團」 出擊菲律賓。老第8師團主力即第58師團1944年參加了湘桂作戰,損失極其慘重,據日軍部隊史統計死亡7368人。所以可以說日軍王牌第8師團覆滅於中國軍之手。
10、 第9師團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一舉登陸。最初,第9師團是被准備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在塞班布防的。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9師團被編入第32軍(擔任沖繩防衛,指揮官:牛島滿中將)。第9師團在沖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從日俄戰爭開始到二戰,第9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9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9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制了以第9師團為中心在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部分部隊從台灣調往菲律賓後,在台灣產生的兵力空白,第9師團無奈於12月末奉命前往台灣,盡管在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失去第9師團的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1945年4月,美軍跳過台灣直接攻擊沖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9師團調往台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白痴的行為」。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9師團沒有和美軍交過手,就在台灣無奈的投降了。
11、第10師團
1944年2月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師團主力於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預定是派往台灣,但是最後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10師團在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大將)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拚死相搏。面對強大的美軍,第10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拚命的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10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但是呂宋島全島的日軍投降還是9月2日的事。
12、第11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第11師團還是在滿州駐屯。1944年2月,第11師團和第1師團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調出來,編成了第6派遣隊並派往關島。這支部隊後來改稱獨立混成第10連隊,在關島全軍覆沒。之後,師團在滿州駐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11師團和第57師團(弘前)一起被調回本土。第11師團駐守在四國,准備和美軍的本土決戰。在准備中,第11師團迎來了投降的一天。
13、第12師團
1936年4月第12師團奉命到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的第14連隊被編入新設的第25師團。在滿州期間,第12師團的主要任務是討伐當地的抗日游擊隊。1944年11月師團被派往台灣。第12師團從朝鮮釜山經海路前往台灣,途中載著第12師團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的潛水艇擊沉。1945年1月,雖然遭受了一定的損失,第12師團主力陸續到達台灣,在台灣西海岸擔當防衛。就這樣,這支生力軍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在台灣無條件投降了。
14、第14師團
1940年8月,第14師團被任命在滿州永久駐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國大陸。太平洋戰爭爆發,經過了關特演(關東軍特別演習),師團依然在滿州不動。然而以瓜島的敗北為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上開始節節敗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營策定了絕對國防圈(千島列島、硫磺島、內南洋「馬里亞那諸島—卡羅林島—馬紹爾群島」、西新幾內亞、緬甸),但是要守這么漫長的防衛線,太平洋上現有的兵力是不夠的。所以在滿州駐屯的第14師團被抽調出來派往帛琉群島。第14師團在1944年4月末到達帛琉群島。師團主力擔任帛琉本島的防衛任務,而步兵第2連隊負責擁有機場的佩里留島的防衛任務。帛琉群島的南端的安加維爾島的防衛則是交給了步兵第59連隊第1大隊。1944年6月美軍攻佔塞班。進入9月美軍加強了對帛琉的轟炸。9月15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開始准備在佩里留島登陸。1944年11月20日,日軍守備隊的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連隊長)向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訣別電報之後切腹自盡,到11月20日為止第14師團共抵抗了70天。與此同時,安加維爾島的守備隊約1200名官兵在第81師約2萬名美軍的猛攻下,33天後全軍覆沒。在帛琉本島的師團主力雖然沒有遭到美軍的攻擊,在飢餓和空襲的威脅下也損失慘重,無條件投降對他們來說是種解脫。
15、第16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16師團被編入在進攻菲律賓的第14軍(本間雅晴中將),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各島的討伐戰,之後便在菲律賓駐屯。到了1944年,第16師團移駐到了萊特島。10月12日麥克阿瑟率領著盟軍開始在萊特登陸。駐守在萊特的只有第16師團,勢單力孤,阻擋不了美軍四個師的攻擊。第16師團集中兵力死守著塔克羅班機場,但是沒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奪回機場的戰斗也失敗了。大本營決定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不停地向萊特派遣兵力。萊特島的攻防戰持續到了12月,日軍傷亡慘重。12月15日,美軍在明德羅島登陸成功,把戰火燒到了呂宋島附近。而萊特島的決戰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大本營命令在萊特島的日軍「自給自足,永久抗戰」,而這時第16師團也沒多少有生力量了,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裡展開了游擊戰。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的內部資料,第16師團共有13778名官兵參加了萊特島的戰役,其中戰死13158名,倖存者僅620名。牧野四郎師團長也在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到來前5天戰死了。
16、第19師團
1938年隨著張鼓峰事件的爆發,師團立即被派往前線。然而隨著日本在中國這個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營方面不願將事件擴大也為了避免對蘇開戰(實際上一點便宜都沒沾到)而於7月26日命令第19師團立即開回駐防地。之後,蘇軍得勢不饒人連下張鼓峰的要地,出於無奈第19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擅自命令向蘇軍還擊。戰斗持續了11天,第19師團雖然堅守了陣地,但是損失將近20\%的兵力,於8月10日宣布停戰。太平洋戰爭中第19師團依然在朝鮮半島北部擔任防衛任務。1942年9月步兵第74連隊(咸興)被抽調編入了第30師團,師團於1944年12月進駐菲律賓的呂宋島。師團主力屬於尚武集團(屬於第14方面軍,指揮官:山下奉文中將),擔任林葛安灣北部的聖菲爾南多地區的防衛工作。1945年1月9日,第19師團在林葛安灣迎擊了前來登陸的美軍。但是美軍無論在兵力和火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將第19師團趕進了北部的山嶽地帶。當第19師團正准備展開游擊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17、第20師團
1942年年底,第20師團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線。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師團主力主要把精力放在機場的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的道路上。4月前往麻丹修築道路。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裡守備的第80連隊混戰成一團,盡管自然條件惡劣但師團主力還是拚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20師團的退路。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2月底到達麻丹。然而到了麻丹之後等待第20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師團長片桐茂也在維瓦克附近戰死。自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止,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和愛達培登陸的原因,第20師團變得進退不得。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為了得到部隊的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7月開始第20師團在飢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為死傷慘重,戰斗減員嚴重,於8月3日終止了戰斗。之後,師團在飢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陸時,第20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瘦骨嶙峋的骷髏了。

B. 日軍的幾個師團有擔任哪些地方的作戰

日軍第15集團軍的戰斗序列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牟田口廉也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33、第56師團和集團軍直屬隊。其中,第18師團主要擔任緬甸北部方面的作戰,第33師團主要擔任緬甸中部方面的作戰,第56師團主要擔任中國雲南方面的作戰。為了加強緬甸方向的防禦,6月27日,日軍大本營把第15師團劃歸第15集團軍指揮,第15師團當時駐在南京,師團長為山內正文。

C. 日軍的裝備有哪些

一場大雨,把楊得志、李天佑推到了抗戰第一大勝仗的最前沿。

8月25日,這是一個晴朗清新的早晨,聶榮臻和林彪率領部隊趕到了那條十里多長的溝道通路的東南山地上。戰士們經過一夜風雨侵襲,忍受著飢餓和寒冷,趴在冰涼的陣地上,等待著打擊侵略者的戰斗號角。師指揮所設在溝東南的一個小山頭上。這里,舉起望遠鏡就可以縱觀全溝。

拂曉,山溝里傳來了汽車的馬達聲。日軍第5師團21旅團2個聯隊的2000人和批重車輛,沿靈丘至平型關的公路西進。前面是100餘輛汽車,後面是200多輛大車,車上坐滿了戴著鋼盔的日本兵,最後還有少數騎兵,行軍縱隊雖然前後銜接,但由於道路狹窄,雨後泥濘,車輛、人員擁擠堵塞,行動緩慢。日軍進入平型關喬溝,就等於進入了一條「死胡同」。但是,日本兵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所處的不利地形,依舊驕橫得意,大搖大擺,如入無人之地,似乎不是在侵略異國的領土,不會遇到抵抗。他們南下以來,也基本上沒有遇到抵抗。

不一會兒,日軍全部進入伏擊圈。第115師首長抓住有利戰機,下達了攻擊命令。聶榮臻看了看錶,7時整。

D. 進攻南京的日軍都是那幾個師團

日軍佔領上海之後,調動8個師、兩個旅及海軍一部計20萬人,分南北兩路會攻南京。北路為上海派遣軍(轄第3、第9、第11、第13、第16、第101師和重藤支隊),南路為第10軍(轄第6、第18、第114師及國崎支隊)。
中國軍隊防守太湖北走廊的是左翼軍(轄第15、第19、第21集團軍),右翼軍(轄第8、第10、第23集團軍)負責太湖南京杭州國道的防守。1937年11月20日,24日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調集總兵力11萬餘人,防守南京。其部隊配置為:第72軍第88師擔任水西門、中華門、武定門、雨花台的守備;第78軍第36師擔任玄武門、紅山、幕府山、挹江門的守備;教導總隊擔任光華門、中山門至太平門、紫金山、麒麟門及天堡城的守備,另派一部守備烏龍山要塞;第71軍第87師防守通濟門和光華門一帶,憲兵隊擔任定淮門、漢中門和清涼山的防守。 南京外圍陣地由上海退至南京的部隊倉促設防:第74軍布置於牛首山至淳化一線,第66、第83軍布置於湯山東西兩側。
南京守軍還包括一些從上海撤退的缺建制部隊估計在5~10W人以上,所以說雙方兵力幾乎是持平的,即在20W對20W
其中僅僅作為國軍最為精銳的德械部隊第87師、第88師,教導總隊的第103師、第112師以及廣東部隊第83軍156師,人數在5~8W人,所以樓上說,大部分是新兵或者殘部是不確切的

E. 侵華日軍第四師團長叫什麼名字

抗日戰爭中侵華日軍序列

「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系列

一、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序列(1937年8月31日)

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

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

司令部駐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總兵力約37萬人。

第一軍: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將,轄第六師團、第十四師團、第二十師團

第二軍:司令官 西尾壽造中將,轄第十師團、第十六師團、第一0八師團

方面軍直轄第五師團、第一0九師團、中國駐屯混成旅團、臨時航空兵團等

二、侵華日軍「上海派遣軍」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

參謀長:飯詔守少將

司令官駐上海。

第三師團:師團長 藤田進中將

第十一師團:師團長 山室宗武中將

第九師團:師團長 吉住良輔中將

第一0一師團:師團長 伊東正喜中將

第十三師團:師團長 狄洲立兵中將

第十軍:司令官 柳川平助中將,轄第六師團(由華北調來)、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師團

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佔上海後,「上海派遣軍」改為「華中方面軍」;12月13日攻佔南京後,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關東軍」序列

司令官:植天謙吉大將

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

司令部駐長春。

第一師團:師團長 河村恭輔中將

第二師團:師團長 岡村寧次中將

第四師團:師團長 松井命中將

第十二師團:師團長 山天乙三中將

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等

四、「台灣軍」序列

五、侵華日軍艦隊序列

第二艦隊(1937年7月28日編成)

司令官 吉田善吾中將

「中國方面艦隊」(1937年10月20日編成)

司令官 長谷川清中將

第三艦隊 司令官 長谷川清中將兼

第四艦隊 司令官 豐田富武中將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侵華日軍序列

一、「中國派遣軍」序列(1945年8月)

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

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

華北方面軍

司令官:根本博中將

參謀長:高橋坦中將

第一軍:司令官 澄田賚四郎中將;轄第一一四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步兵第六旅團、第十四旅團

第十二軍:司令官 鷹森孝中將;轄第一一0師團、第一一五師團、騎兵第四旅團等

第四十三軍:司令官 細川忠康中將;轄第四十七師團、獨立混成第五旅團、獨立步兵第一旅團等

方面軍直轄坦克第三師團,獨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團,獨立步兵第二旅團等

第六方面軍

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

第十一軍:司令官 笠原幸雄中將;轄第五十八師團,獨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團

第二十軍:司令官 板西一良中將;轄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師團,獨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團

方面軍直轄第一三二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團,獨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團

第六軍:司令官 十川次郎中將;轄第七十、一三三師團、獨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團

第十三軍: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中將;轄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團,獨立步兵第六旅團

第二十三軍兼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司令官 田中久一中將;轄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師團,獨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團、獨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團

「中國派遣軍」直轄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師團,第十三飛行師團

以上「中國派遣軍」共105萬人。

二、第十方面軍(1944年9月,「台灣軍」改稱第十方面軍)序列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

第三十二軍:司令官 牛島滿中將;轄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師團,獨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團

方面軍直轄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師團,獨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團,第八飛行師團

以上第十方面軍共約12.8萬人。

三、「中國方面艦隊」序列(1945年8月)

長官:福天良三中將

參謀長:左近充尚正少將

第二遣華艦隊:長官 藤田類太郎中將

香港、廈門、上海、青島、長江等特別根據地隊

以上「中國方面艦隊」共約6.3萬人。

四、「關東軍」序列

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

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

第一方面軍

司令官:喜多誠一大將

參謀長:櫻井鐐三中將

第三軍:司令官 村上啟作中將;轄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師團,機動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團

第五軍:司令官 清水規部中將;轄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師團等

方面軍直轄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師團

第三方面軍

司令官:後宮諄大將

參謀長:大坪一馬少將

第三十軍:司令官 飯田祥二郎中將;轄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師團

第四十四軍:司令官 本鄉義夫中將;轄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師團,獨立坦克第九旅團

方面軍直轄一0八、一三六師團。獨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團,獨立坦克地一旅團

第四軍:司令官 上村干男中將;轄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師團,獨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團

第三十四軍:司令官 櫛淵鍹一中將;轄第五十九、一三七師團,獨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團等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句168個步兵師團。其中分布在中國戰場53個師團:華北地區5個,華中18個,華南3個,東北22個,台灣5個;占其師團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二。

F. 二戰日軍裝備

誰和你說日本的陸軍火力猛的,
看看1942年德軍步兵師(還不是裝甲師!裝甲步兵師!)日本人就一個由豆戰車主成的裝甲師團,能和古里安的,3,4,比么?

武器裝備:
手槍-3681支 步槍-12609支 沖鋒槍-321支 反坦克槍-90支
輕機槍-425挺 重機槍-110挺 50毫米迫擊炮-84門
81毫米迫擊炮-54門 75毫米炮-26門
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18 37毫米PAK36反坦克炮-12
105毫米輕型榴彈炮-36門 150毫米重型榴彈炮-12門
火焰噴射器-9具 裝甲車-2輛 摩托車-530輛 汽車-394輛
馬車-536輛
日軍呢?別說沖鋒槍和裝甲車
就火炮和汽車都差的太遠了。。
日軍54門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數師團用12門105MM炮替換了75MM炮,卡車方面日軍最多有100-150輛卡車
日軍在機槍,各口徑火炮數量上遠遜於德軍步兵師,連質量頁不如,
更不用說比德軍火力還猛的美軍步兵師了。。。

G. 二戰期間日軍帽子上也有五角星,還有旭日標志,為什麼

陸軍帽子上只有五角星的,近衛師團特殊一點,五角星兩側有像麥穗一樣的,沒有旭日標志的,因為旭日是海軍的軍旗

H. 37年侵佔南京的日軍第16師團最後怎麼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中將的日軍第14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各島的討伐戰,之後第十六師團便在菲律賓駐屯。到1944年,第十六師團移駐到萊特島。1944年10月12日,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開始在萊特島登陸。駐守在萊特的只有第十六師團,勢單力孤,阻擋不了美軍四個師的攻擊。第十六師團集中兵力死守著塔克羅班機場,但是沒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奪回機場的戰斗也失敗了。日軍大本營決定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不停地向萊特派遣兵力。萊特島的攻防戰持續到了1944年12月,日軍傷亡慘重。1944年12月15日,美軍在明德羅島登陸成功,把戰火燒到了呂宋島附近。而萊特島的決戰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日軍大本營命令在萊特島的日軍「自給自足,永久抗戰」,而這時第十六師團也沒多少有生力量了,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裡展開了游擊戰。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的內部資料,第十六師團共有13778名官兵參加了萊特島的戰役,其中戰死13158名,倖存者僅620名,師團長牧野四郎中將也在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到來前5天戰死了。

I. 一個日軍師團長的日記,揭露南京大屠殺的什麼真相

這世間所有的罪惡,終究不是掩飾能夠消除的;曾經犯下的錯誤,唯有誠懇的道歉,才能救贖

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破了南京城,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災難和殺戮。任誰也沒有想到,日軍會是如此殘暴,在南京城內,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將這座千年古城變作一座煉獄。

在那段灰暗的日子裡,殺戮、死亡、屈辱成為了南京城內的中國人最為常見的字眼。數月之內,我超過30萬同胞慘死於日軍的屠刀之下。



中島今朝吾在自己的日記中,大量使用了「處理」一詞,實際上在日本人的文件中,「處理」就是指「屠殺」。中島今朝吾這個劊子手,也許也意識到日軍在南京犯下的罪行是無可寬恕的,所以即使在最為私密的日記中,他都不敢使用「屠殺」二字,只能像一個齷齪的小丑一般,偷偷的使用「處理」代替。

中島今朝吾的日記毫無疑問具有很強的可信度,作為日軍高級軍官,接觸的自然是最為機密的信息。但我們有理由相信,真實的南京大屠殺肯定要比他在日記中記載的殘酷的多。

1937年的那個冬天,寒風凜冽,比寒風更冷的是日本人的刺刀。

J. 二戰日軍有那個師團或那個旅團或那個聯隊或那個大隊曾在中國 台灣 越南都侵略和駐扎過

是重藤支隊
1937年8月13日上海之戰打響後,日軍於8月15日組建「上海派遣軍」。9月7日,抽調台灣守備部隊(此時稱台灣混成旅團)大部兵力組建「重藤支隊」加入上海派遣軍。支隊長重藤千秋少將,兵力編成:為台灣步兵第一聯隊、台灣步兵第二聯隊、台灣山炮兵聯隊等(請注意,這些聯隊主要是由日本兵員組成的,而不是台灣人)。該支隊參加了日軍進攻上海以及周邊地區以及南京的作戰。 1937年11月7日,上海派遣軍編入華中方面軍參與南京大屠殺。出現了中國人殺中國人的現象。接著重12月7日,重藤支隊編入准備進攻華南地區的第五軍。參加昆侖關大戰。在15軍軍長坂田祥二的指揮下,參加了1940年的入侵越南法屬殖民地的行動
1941年,該旅團在海南島擴編為48師團,加入南方總軍,准備參加太平洋戰爭。後參加菲律賓戰役,日本投降後解散

與日軍師團長撿回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潮貝貝童裝實體批發的微博 瀏覽:852
蜜感塑身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533
帽子到泰國買 瀏覽:514
衛衣外套應該穿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779
便宜的外貿童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825
白襯衫黑領帶圖片大全 瀏覽:860
uo男裝開業啦 瀏覽:783
新生兒多久給穿褲子 瀏覽:355
四方絲巾怎樣系在單肩包上 瀏覽:504
一隻爪子按住帽子的白貓 瀏覽:307
女生藍色西裝配什麼褲子 瀏覽:39
粉紅色襯衣白色西裝配什麼領帶 瀏覽:828
長裙子怎麼搭厚外套 瀏覽:727
重慶哪裡好買男裝 瀏覽:469
部編版三年級下方帽子店普學網 瀏覽:68
童裝軟文文案 瀏覽:664
皮帶輸送線定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瀏覽:310
現在襯衫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695
校服褲大腿那太寬怎麼辦 瀏覽:770
用紙折褲子怎麼折視頻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