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童裝大全 > 朝鮮族搖帽子什麼舞蹈

朝鮮族搖帽子什麼舞蹈

發布時間:2021-07-17 13:11:49

㈠ 朝鮮族男子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加一條繩子的東西叫什麼

是象帽,可以甩起來劃圈,那種舞蹈叫象帽舞

㈡ 出彩中國人,有一期,是一個組合他們跳了 朝鮮族的 橡帽舞 就是帶個帽子帽子上有一條綵帶,他不停的

是阿里郎,前面加了一些其他的,主曲是阿里郎

㈢ 朝鮮族民俗舞蹈是什麼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㈣ 朝鮮族有一種舞蹈,頭上頂個布條,轉動,叫什麼

那叫「象帽」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㈤ 舞蹈源於生活,那麼朝鮮族的甩繩舞與生活有什麼聯系

朝鮮族民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活勃民族,頭甩綵帶舞是朝鮮族舞蹈中傳統的難度較大的舞蹈之一,它的道具和演員演技有較高的要求,演員帶的帽子是特製的,帽子上固定一條綵帶,其長度2米至40米不等,綵帶的尾部作適當的配重,便於甩開綵帶,若是演員演技不好很容易造成綵帶纏身或綵帶落地,誰甩的長、時間久就誰功夫硬了。姿勢有坐式、站式、斜式等等。

㈥ 朝鮮族男生頭上戴的那個帽子叫什麼名字

朝鮮族男子的帽子,過去主要是黑笠。黑笠在頭頂的部分是圓筒形,帽檐很寬,可以遮擋陽光。現在青年男子戴鴨舌帽,中老年人戴氈帽。

你所問的那種舞蹈帽子是象帽,系有不等長度飄帶的特製斗笠.一般演出中多為十二度(tuo音妥,一度約五尺)長飄帶象帽

㈦ 韓國民族舞蹈中有一個搖著頭,搖著頭上的長長的帶子的舞蹈叫什麼名字呢

那個叫「象帽舞」。舞者戴特製的頭盔,上有可以旋繞的長纓,舞時擺動頭部使長纓在頭頂、身側旋繞飛舞。手中擊打小鼓,頭上的長纓不斷旋繞,以表現出朝鮮族勞動人民的樂觀精神。此舞是隨著朝鮮移民傳入東北地區,又發展為中國朝鮮族喜慶中的表演性舞蹈

㈧ 象帽舞的象帽舞的現狀和傳承

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每逢節日、婚禮農閑以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由於象帽舞蹈是獨特的朝鮮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據調查,早在1949年,汪清縣就組建了象帽舞表演隊,由象帽舞第一代傳人梁泰榮傳授象帽舞技藝,每逢節日、婚禮、農閑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1954年農樂舞作為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群眾文化藝術,經過眾多演藝家的辛勤勞動,以象帽舞的藝術形式搬上了舞台,並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改革開放以來,汪清縣為象帽舞的保護和發展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使象帽舞這一朝鮮族傳統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續和傳承。汪清縣的象帽舞表演隊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的表演比賽和省、州大賽,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優美的舞姿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稱贊。1986年在北京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表演的象帽舞《歡樂榮獲特別獎;1987年,汪清縣百草溝鎮舉辦了首屆農民文化周,其間有千人舞蹈隊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轟動。目前,汪清縣的象帽製作已達到了領先水平,象帽綵帶長度達到了28米,是目前最長的象帽綵帶,百草溝鎮已被延邊州文化局命名為象帽舞之鄉。
象帽舞是朝鮮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已發展到第六代傳人,其舞蹈形式也從最初簡單的田間娛樂發展到由專業的文藝團體進行演出,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盡管如此,它的發展卻面臨舉步維艱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沖擊,象帽舞的傳承和保護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一方面有較高造詣的專業舞蹈人才老化、高齡化,骨幹人才流失、斷檔;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文化受到沖擊,很少有人專注地練習象帽舞,專業人才越來越少。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民族藝術,汪清縣每年都要舉辦象帽舞培訓班,培養象帽舞蹈後備人才,同時還廣泛開展象帽舞表演活動,推廣和普及象帽舞。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象帽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㈨ 朝鮮族傳統舞蹈是什麼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編輯本段]歷史溯源
象帽舞作為一種傳統的娛樂形式,歷史悠久。相傳它是由古代朝鮮族人民在耕作時,將大象毛綁在帽尖上左右搖擺用來驅趕野獸的侵擾演變而來;也有人說它源於古代朝鮮人在狩取野獸等食物後,甩動發髻以示慶賀的一種表達形式。無論怎樣,象帽舞現在已發展成為一種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具有相當的技巧和豐富的內涵。據史料記載,每年十月秋收後,古朝鮮都隆重地舉行"祭天"儀式,人們"盡夜飲食歌舞",感謝上天的恩賜,歡慶豐收。因此這種舞蹈也稱"農樂舞",而象帽舞是其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
[編輯本段]藝術特色
分類
農樂舞演出時,各個村寨都派出自己浩盪的舞隊,參加當地的慶典。舞隊的最前方由令旗和一面寫有"農業為天下之本"的農旗為先導,隨後是一名在隊首敲打小鑼擔任總指揮的男子。在他的帶領下,手拿太平簫、喇叭及各種鼓類樂器的樂隊和各種喬裝人物組成舞隊的儀仗部分。接下來是表演小鼓舞、扁鼓舞、長鼓舞、扇舞、鶴舞、象帽舞、面具舞及啞劇的演員隊伍,參加人數不限。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一種重要形式,種類繁復,舞技多樣,分"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尾巴象帽"、"火花象帽"等種類。其甩象尾的技巧包括左右甩、前後立象尾,有單甩、有雙甩、甚或三甩,有站立甩、蹲甩、跪甩、撲地甩等多種。象尾有幾尺長的,亦有幾丈長的。
基本動作
甩象帽是象帽舞的基本動作,也是它表演技巧的獨特之處。表演時,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甩象帽動作花樣翻新,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主甩象"和"抖露珠象"等,能夠邊甩邊跳躍,表演出"甩象跨步"和"俯身甩象"等高難動作,帶動帽子上的飄帶形成線條流暢的一幅幅動態圓環,帶給欣賞者一種賞心悅目的審美感覺。
象帽的製作
象帽的特殊製作工藝決定了象帽舞的表演方式。最早時象帽由鋸成一半的葫蘆製作而成,將一個木棒插於其底部,然後用牛皮繩綁上長長的窗戶紙固定在木棒上。目前,舞者頭上所戴的帽子種類繁多,大多由硬塑製成,其綵帶也演變為一種"玻璃紙",因特點不同而分為長象帽、中象帽、短象帽、線象帽、羽象帽、火花象帽等。長、中、短象帽因其綵帶的長短不同而得名,短者僅1米多,長者達12米,目前最長者已有28米。其它的則因綵帶、帽子的材質和裝飾不同而得名,如羽象帽是將10根白鷺羽毛捆在一起,扎在象帽尖頂上形成甩動的帶子而得名;火花象帽則是在長帶子上綁上了幾十個螢火蟲,表演時彷彿螢火蟲上下飛舞,極為絢爛奪目。
表演步驟
象帽舞是群體表演,它的表演時非常講究,分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首先音樂響起,先甩短象帽,配以手鼓,做較簡單的舞蹈動作;接著再換中象帽,配以長鼓,做鑽圈、旋子、扶地翻轉等肢體動作;最後,由一至三人甩長象帽,做跳紙條、上台階、圈人等高難度動作,使舞蹈達到最高潮。在舞蹈過程中,時時輔以手鼓、長鼓、邊鼓以及大鑼、小金、洞簫、短笛和朝鮮族鎖吶等樂器伴奏。象帽舞蹈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中的精神風貌和民族氣質,是朝鮮族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出來的寶貴財富。
[編輯本段]象帽舞的現狀和傳承
象帽舞在吉林省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每逢節日、婚禮農閑以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由於象帽舞蹈是獨特的朝鮮族代表性舞蹈形式之一,且具有很高的技巧性,深受人們的喜愛。據調查,早在1949年,汪清縣就組建了象帽舞表演隊,由象帽舞第一代傳人梁泰榮傳授象帽舞技藝,每逢節日、婚禮、農閑及競技活動之時,男女老幼聚在一起,盡情表演。1954年農樂舞作為朝鮮族具有代表性的群眾文化藝術,經過眾多演藝家的辛勤勞動,以象帽舞的藝術形式搬上了舞台,並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改革開放以來,汪清縣為象帽舞的保護和發展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使象帽舞這一朝鮮族傳統的民間舞蹈表演形式得以延續和傳承。汪清縣的象帽舞表演隊曾多次參加全國性的表演比賽和省、州大賽,其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優美的舞姿贏得了國內外觀眾的稱贊。1986年在北京"全國首屆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表演的象帽舞《歡樂"榮獲"特別獎";1987年,汪清縣百草溝鎮舉辦了"首屆農民文化周",其間有千人舞蹈隊表演大型象帽舞,引起很大的轟動。目前,汪清縣的"象帽"製作已達到了領先水平,象帽綵帶長度達到了28米,是目前最長的象帽綵帶,百草溝鎮已被延邊州文化局命名為"象帽舞之鄉"。 象帽舞是朝鮮族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目前已發展到第六代傳人,其舞蹈形式也從最初簡單的田間娛樂發展到現在由專業的文藝團體進行演出,並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大獎。盡管如此,它的發展卻面臨舉步維艱的局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沖擊,象帽舞的傳承和保護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一方面有較高造詣的專業舞蹈人才老化、高齡化,骨幹人才流失、斷檔;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文化受到沖擊,很少有人專注地練習"象帽舞",專業人才越來越少。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民族藝術,汪清縣現在每年都要舉辦象帽舞培訓班,培養象帽舞蹈後備人才,同時還廣泛開展象帽舞表演活動,推廣和普及象帽舞。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象帽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㈩ 誰幫我賞析一下2010春晚節目,舞蹈《跳春》

我是從服裝和動作來區分的,第一個女子小群舞是佤族的,佤族的女生一般都是直發而且她們最擅長的就是甩頭發,邊甩邊轉;第二個就是鮮族的,從服飾上很明顯,其實那個地面上的轉名叫跪轉,並不是她們民族特有的,很多其他民族都有,鮮族最大的特色就是她別具一格的呼吸動律;第三個是回族,我對這個民族了解的甚少,但是我是直接從她的服飾看出來的,因為她的帽子是比較特別的;第四個兩個女生對跳的,左邊先背對的是蒙族,最有特色的就是碎肩,以平均速度兩個肩膀不停的前後抖動,且手上拿的筷子也是民族特色道具,還有騎馬的動作也很明顯,而右邊拿鼓的是藏族的,她的頭飾和身上的配飾都有藏族明顯的標志,可以多看看她們的舞蹈,服裝上都各具特色;後面出來的兩個左邊的是傣族,傣族明顯的三道彎和群擺上有孔雀羽毛的圖案,而右邊的是維吾爾族,造型上右手高左手在耳邊的造型是維族的脫帽手,很典型的維族動作,這兩個民族都很善於轉圈,但動作上有很大的差別;後面出來的左邊是苗族,胸前的銀飾很有民族特點,而後面的翻身時苗族獨特的翻身,右邊是彝族,這個民族是從她的裙擺和頭飾看出來的,最容易看出來的就是後面拿著裙擺轉圈成立體型的。這些都是憑我的經驗和接觸所提出來的,只能作為借鑒啦。。。有些小瑕疵希望其他大蝦能提出哦。。。

與朝鮮族搖帽子什麼舞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襯衣針織衫外套搭配 瀏覽:730
新郎褲子被扒光 瀏覽:581
英國的女裝設計研究生 瀏覽:814
一次性手套價格多少 瀏覽:185
校服水筆漬怎麼洗 瀏覽:306
北歐童裝展會 瀏覽:786
徐州女裝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166
男人穿貂搭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99
衣組怎樣規劃銷售會更好 瀏覽:204
這是日本高中生的校服 瀏覽:875
火車上褲子突然爛了怎麼辦 瀏覽:370
校服運動服裡布 瀏覽:427
中年夏季男裝品牌大全 瀏覽:874
杭州童裝樣品一般在哪裡找 瀏覽:20
廣州紅星中學校服 瀏覽:220
旗袍的材質 瀏覽:137
酒紅色大衣女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607
裙子放皮箱里怎麼沒褶 瀏覽:354
藏劍刷校服 瀏覽:426
穿皮褲子配什麼鞋子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