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都說「衣食住行」為何衣排在第一位呢
「衣食住行」一詞從哪裡來,「衣食住行」要往哪裡去
「衣食住行」,最早見於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
衣食住行泛指人的穿衣、吃飯、居住、出行等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最早出現在孫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第三講:「大家都能各盡各的義務,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得四種需要。」
沈從文的文章《中難過古代服飾研究·北齊張肅俗墓》中提到「前後相繼約兩個世紀,衣食住行相互影響,極為顯著。」
詞語里先衣後食的提法,源自「豐衣足食」。
漢代桓寬《鹽鐵論》:「繇賦省而民富足;溫衣飽食;藏新食陳;市帛充用;牛馬成群。」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五:「堂頭官人,豐衣足食,所住無不克。」
明朝馮夢龍 《醒世恆言 第三十六卷》:「不須啼泣,還你此去豐衣足食,自在快活!強如在卞家受那大老婆的氣。」
01 文明是群體的產物。
人本來是不穿衣服的,但是人不能不吃飯。不吃飯3-5天就會餓暈,7-10天就會徹底死去,在這一點上大總統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差別。
關於是什麼原因人類開始穿衣服,有恥辱說、保暖說等,但不管是因為什麼,衣服成為藝術全是因為人群。
這個人和那個人在洗澡時候並沒有什麼區別,走出去他們會把握自己要穿什麼的服飾,什麼服飾符合自己,什麼樣的服飾才會打扮好自己的樣子。
一個農場的工人不是他買不起名牌服飾,而是名牌服飾太不適合穿著在暴土揚場的地方。一個發言人要穿著正裝,因為他要對大眾尊重,他需要正式的感覺。
02 衣食住行終將回到事物的本源。
網路時代開啟了一個完全顛覆觀念、沒有任何隱私可言的社會發展階段。除非你沒有做,只要你做了,所有人都會知道。
你勇敢把自己曝光出來,你敢於真實地呈現大眾,你就是大眾心目中的明星。你是一個明星你應該在思想上有所轉變,草根逆襲的力量不可小覷,今天你是成功耀眼的,明天一個阿姨就會紅過你多少倍,可能昨天她還是你家的保姆。草根崛起於勇於曝光。
網路時代尊重內心和真相。別人在做什麼我不一定要做什麼,而是我的內心想做什麼我就去做什麼。
沒有人可以影響他人的要求、想法和渴望,人們更追求事物給我們的最基本的享受。
我們越來越接近一切真相,當然衣食住行也會回到它的本源,越自然越屬於我們的生活。生活原本就有生活的樣子,衣食住行必不可少,它們也不會再給你添亂。
一切都會回到本源。
⑵ 海南島最冷氣溫時穿什麼衣服
內衣、毛衣、外套就足夠了。一般就是春節那段時候冷,海南的冬季最低氣溫也在10度以上,最高氣溫在25度左右,氣候上沒有冬季。就算達到十幾度,也維持不了幾天,可能第二天氣溫就回升到20度以上。
在海南省東方市的氣候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把外套上最冷的時候,溫度不是很低,大概16-18度,最冷的時候會有幾天。
(2)五指山冬季可以穿裙子嗎擴展閱讀:
三亞一般冬天的溫度在17~25度左右,你可以帶上兩套夏日的衣服,帶一件衛衣,帶一件外套和長褲足夠了,不出汗也不冷,所以那個時候是三亞的旺季。 去海口的話,要穿薄的毛衣,准備外套,溫度15度左右。去三亞的需要薄的針織衫或長袖衫。中午可以穿體恤。可以穿裙子。
准備衣服:
1、首先還是要准備冬衣一套,你可以穿在身上,因為你在去海南和回來的路需要。
2、春秋兩季的衣服,至少兩套(色彩艷麗些的,能渲染好心情),海南冬天溫度平均在20以上,你又是遊玩,跑的路多,難免出汗,宜穿吸汗、透氣的衣服。如果不想帶太多,在海南買一套特色服裝業不錯,涼快,還可作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