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檔是指褲子的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的正面,褲子正面最頂端到中間部分底端的部分。後檔是指指兩條褲腿相連的地方的後面,褲子後面最頂端到中間部分底端的部分。
褲子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前檔測量方法:
1,坐著量,由腰部髖骨向上3-4CM量至凳面(包括腰頭)是比較常見的量法。
2,站著量直襠的方法,量出褲子的長度,減去褲子的內襠長,在側量中顯得既快又准確,且十分方便。
3,從橫襠縫量至腳口為下襠長,再將量得的褲長尺寸減去下襠長即為直襠尺寸。
4,從腰上口沿垂直量至橫襠處。
5,褲子的前檔從十字接縫處開始往上量起,後檔是從襠底到後腰中間開始往上量,前襠就是襠底(十子拼接處)到前褲腰中間的高度,一般是臀圍的四分之一,後檔即左右臀中間的那道拼縫長度。
B. 褲子的發展歷史
褲子起源於游牧民族,只有褲腿,用於保暖,因為他們要騎馬,穿裙子不方便。
早期西方的褲子
西方人的褲子就是從游牧民族那裡借鑒而來。13世紀時,在古希臘和古羅馬,一種寬松的襯褲就被發明出來,它有褲襠,從腰部向下及至膝蓋。文藝復興時期,這種寬松的褲子變成了緊身的外褲。為了方便男性上廁所,通常會在襠部做一個用扣子固定的開口。英國的亨利八世,在這片開口上加墊子,後來變成一股風潮,男性們把這墊子越加越厚,有意突出「那裡」的尺寸,這股熱潮一直到16世紀才退去。
相對於西方人,古代中國人對褲子接受的較早。在與游牧民族的戰爭、交往過程中,中原人開始嘗試穿褲子,不過當時的褲子只有兩條褲腿,沒有褲襠,從腳踝到膝蓋。就是「脛衣」,在冬天苦役起到保暖的作用。秦漢之際,脛衣長至大腿,但仍沒有褲襠,為了便於便溺。褲子最出只在部隊中流行,到了漢代,有褲襠的長褲才為漢族百姓接受。唐朝時盛行「胡服」,褲腿有了收束。到了宋代,褲子變成可貼身的「膝褲」,便於行動,又保暖。
東西方褲子的共同處:
無論東西方,古代褲子的演變都說明,服飾發展是以簡潔、實用、健康為最終價值取向的,並在此基礎上,再向美觀的角度發展。
多元化的現代褲子:
功能多元化,健康舒適占首位。
在褲子家族中,牛仔褲不能不提。美國舊金山淘金熱時,用帆布做的低腰、直筒、臀圍緊小的褲子,因為結實、耐磨而大受歡迎。從此,牛仔褲成為美國工業化進程的最佳注腳,風行,美國、歐洲。上世紀70年代,褲子文化已成為全球性的集體潮流。在款式上也有突破的演變,由傳統的直腳款式,變化出闊腳褲、喇叭褲等形態,由喇叭褲演變至80年代的蘿卜褲。
到了90年代,寬松的褲子成為潮流。進入21世紀,人們對於褲子的詮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特點是將時尚與健康結合到一起。偏愛裙子的女性紛紛選擇褲子(展示腿部的優美曲線,擁有美腿的女孩穿上修長、貼體的褲子會顯得高挑,長腿的女孩穿上寬松、飄逸的褲子顯得氣質高雅。褲子成為個性化的標志。)
如今,褲子的設計,在時尚、漂亮的前提下,以健康為人們的首要選擇,面料也開始考慮透氣性。總之,不管褲子樣式怎麼變,健康、舒適是不變的潮流。
C. 古代穿在最里邊的褲子叫什麼褲
1. 古代穿在最里邊的褲子稱為袴,其款式與現今的開襠褲相似,未能完全覆蓋隱私部位。
2. 古代褲子的設計最初被稱為脛衣,其形態類似於現代女性穿的長筒襪,左右腳各一條,因此隱私部分未能得到有效遮掩。
3. 盡管古代褲子在設計上較為簡陋,但古人非常注重儀態,不會穿著它們招搖過市。
4. 為了保持尊嚴和避免尷尬,古人會在袴的外面再穿上一件類似裙子的裳,以遮蓋隱私部位。
5. 由於裳的作用是遮掩,古人需要注意坐姿,以保證隱私不被泄露。不恰當的坐姿可能會讓人被視為缺乏教養。
6. 因此,古代人在日常生活中多採用跪坐的方式,以確保隱私部位得到妥善遮蓋。
D. 5xl褲子是多少碼
5xl褲子是31碼.
褲子(kù zi )即褲,名詞。英文:trousers
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服裝,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最早古人的褲子是很寬松的,用繩子系於腰下,而女人沒有,她們是不用工作的,後來形成男女平等,女人也要工作,有了褲子,褲子也變得緊起來。
據史料記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上有襠褲子是從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就是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此後,中原人才穿褲子,到了漢代,漢昭帝時才把有襠的褲叫做「褲」。
以下是褲子尺碼對照表
29碼=2.2尺腰=73.5cm
30碼=2.3尺腰=77cm
31碼=2.4尺腰=80cm
32碼=2.5尺腰=83.5cm
33碼=2.6尺腰=87cm
34碼=2.7尺腰=90cm
36碼=2.8尺腰
38碼=2.9尺腰
40碼=3.0尺腰
褲子尺碼對照表
26號------1尺9寸臀圍2尺6
32號------2尺6寸臀圍3尺2
27號------2尺0寸臀圍2尺7
34號------2尺7寸臀圍3尺4
28號------2尺1寸臀圍2尺8
36號------2尺8寸臀圍3尺5-6
29號------2尺2寸臀圍2尺9
38號------2尺9寸臀圍3尺7-8
30號------2尺3寸臀圍3尺0
40號------3尺0寸臀圍3尺9-4尺
31號----2尺4寸臀圍3尺1
42號------3尺1-2寸臀圍4尺1-2
褲子尺碼對照表
29碼=2.2尺腰30碼=2.3尺腰31碼=2.4尺腰32碼=2.5尺腰
33碼=2.6尺腰34碼=2.7尺腰36碼=2.8尺腰38碼=2.9尺腰
40碼=3.0尺腰
E. 為什麼中外古代褲子流行開襠
為何古今中外的褲子曾經流行開襠設計?
你可能以為開襠褲只是暴露著臀部那麼簡單,但歷史上的真相並非如此直白:
古代的開襠褲實際上,大部分並非我們想像中那樣全然敞開,而是採用了更為巧妙的設計。褲襠部分並非完全敞開,而是採用了【疊襠】的構造方式,即在內部有一個折疊或者重疊的部分,這樣穿在身上時,襠部仍然是封閉的,只是在外觀上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開襠形態。
這種設計並非隨意為之,它在歷史上有著其功能性與文化意義。疊襠褲的設計有助於保暖,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同時也便於行走和活動。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中國的漢服、日本的和服中都有著悠久的傳統,體現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理念。
因此,當我們談論古代開襠褲時,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後的工藝與文化內涵,而非僅僅停留在視覺層面。這種看似暴露的設計,實則蘊含著古人對於舒適度與實用性的獨特追求。
F. 古代穿在最里邊的褲子叫什麼褲
褻褲就是內褲或稱底褲
其實褻褲確切的指古人裡面穿的小褲,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內褲
G. 為什麼早期發展出文明的國家都不穿褲子都是後來和蠻族學會穿褲子的。比如古希臘、古羅馬、中國的衣裳、
這其實是個誤解
據考古實證,中原地區的古人穿褲子至晚在西周便已經開始,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地已經有麻布褲實物出土。之前訛傳的由趙國趙武靈王在邯鄲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才由外部傳入褲子這一服飾的說法被證偽(早於趙武靈王450至500年)。「胡服騎射」該政策推出時便遭到趙國大量貴族反對,武靈王死後則被廢止。而且作為軍事改革對民間生活的影響限度值得考慮。
而對於古希臘羅馬人及美洲而言,地中海及熱帶雨林的氣候炎熱,更適合輕便的全身長袍或單衣,且古希臘羅馬不以裸體為恥,穿褲子是蠻族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