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褲子尺寸表的對照表在哪看
女士下裝尺碼 S號、M號、L號、 XL號對應的尺寸范圍:
S號: 155/64A 臀圍(cm) 84-88腰圍(cm) 62-66 褲長(cm) 98適合身高(cm) 153-157
M號: 160/68A 臀圍(cm) 88-92腰圍(cm) 66-70 褲長(cm) 100適合身高(cm) 158-162
L號: 165/72A 臀圍(cm) 92-96 腰圍(cm) 70-74 褲長(cm) 102適合身高(cm)1 63-167
XL號:170/76A 臀圍(cm) 96-100 腰圍(cm) 74-78褲長(cm) 104適合身高(cm) 168-172
如下圖所示:
(1)女生褲子腰圍尺碼擴展閱讀:
腰圍計算方法
男性:身高(cm)÷2-11(cm)
女性:身高(cm)÷2-13(cm),±5%為正常范圍。
所測人群的腰圍只要在公式計算的正常范圍內,體重指數幾乎都在正常范圍,腰圍低於或超出正常值范圍的百分數和與之相應的體重指數降低或升高的百分數也基本相符。結論:公式能較正確地計算出中國成人正常腰圍值,既准確又方便、實用性優於體重指數,能夠監測對早期預防肥胖症、糖尿病、心血管等疾病具有積極作用。
一、如何正確測量自己的腰
1、低腰:與肚臍下2英寸的位置沿量腰圍。
2、中低腰:於肚臍下1英寸位置沿量腰度即為中低腰腰圍。
3、中腰:齊肚臍位置沿量腰度即為中腰腰圍。
4、高腰:於肚臍上1英寸(即人體腰圍最細處)沿量腰度即為高腰腰圍。
二、根據腰圍計算褲子尺碼
一般正常尺碼(非大號)的褲子的尺碼,就是根據腰圍的寸數,加上7,就可以得到褲子的尺碼。例如2尺1的腰圍,所需要選的褲子是28碼,計算方法:2.1*10=21寸,21+7=28碼。
3. 女人內褲尺碼
以L碼為例:如果腰圍在61-69cm之間,同時臀圍在84-91cm之間,內褲尺寸就選L碼。
(3)女生褲子腰圍尺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標准:胸衣、內褲的尺寸要合身;以穿著後身體線條流暢為宜,忌身體被內衣捆綁出肉粽狀。
顏色:內衣顏色不要外泄,且還需與外衣顏色和諧統一。女士在正式場合或職業婦女在工作崗位上,以選擇與膚色相近顏色內衣為妥當。
款式:要符合出席場合的社會人文內涵要求。
女士在公共場合或職業女士在辦公場所,不提倡選擇、穿著與社會主流文化相抵觸的、過於性感、招惹是非且安全系數低的內衣。
4. 女士2尺的腰圍是多大尺碼 160還是165
腰圍2市尺是66厘米,衣服的號型中的「型」是指胸圍,不是腰圍,所以不是指身高。1市尺=33厘米,所以2市尺的腰圍就是66厘米的腰圍。
腰圍換算公式:英寸換厘米的公式——1英寸=2.54厘米(26英寸X2.54厘米=66厘米)。
市尺換厘米的公式——1市尺=33厘米。
服裝號型定義是根據正常人體的規律和使用需要,選出最有代表性的部位,經合理歸並設置的。「號」指高度,以厘米表示人體的身高,是設計服裝長度的依據;「型」指圍度,以厘米表示人體胸圍或腰圍,是設計服裝圍度的依據。
腰圍是經臍點(om)的腰部水平圍長,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測量方法是:被測者站立,雙腳分開25至30厘米,體重均勻分配。
5. 褲子的尺碼怎麼計算啊
尺數+7=碼數
34碼-7=27 就是2尺7
28號褲子:2尺5寸,
29號褲子:2尺2寸,
1、如何測量褲側長: 從腰部開始測量一直到腳裸的長度就是褲側長。如何測量腰圍: 經臍點(cm)的腰部水平圍長。
2、標准腰圍計算方法:腰圍=身高的1/2減19厘米(如:身高160cm的標准腰圍=160cm /2-19=61cm )
3、測量臀圍: 先將軟尺放到臀部最隆起的地方,然後將其兩端分別朝著腹部最突出的方向,交叉兩端測出臀圍。
4、市寸換厘米——1市寸=3.3厘米 (2 市寸X3.3 厘米=66厘米) 常見的腰圍換算:
如何確定自己的褲子尺碼尺寸。
28號-----腰圍2尺1寸 臀圍2尺8
29號-----腰圍2尺2寸 臀圍2尺9
女褲尺碼:
(5)女生褲子腰圍尺碼擴展閱讀
褲子尺碼的類型
(1)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2)國家標准GB/T1335中,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號」是指服裝的長短,「型」是指服裝的肥瘦。
6. 女生27的褲子腰圍是多大,麻煩給我一個尺碼表
1、27的褲子腰圍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65~70厘米腰圍,其對應的市尺為2尺。
2、褲子27碼,如果是標準的號碼就表示腰圍是27英寸,根據褲裝號型對照的腰圍尺碼情況找出規律,將號型減7就是對於的腰圍尺寸,比如通過將27減7後,知道對應的腰圍尺寸應該為2尺。
(6)女生褲子腰圍尺碼擴展閱讀
1米=3尺、1尺=33.33厘米的腰圍換算定律,將2尺乘以33.33就換算出27的號型對照的腰圍約為68厘米,即27碼的褲子大概就是68厘米。
根據國內常用的女褲選購習慣,26碼女褲尺碼的標准說法為S(160/64A)。那麼27碼女褲就是人們通常講的M碼,27碼褲子的標准說法為:碼數M(160/66A)。
25碼=XS碼;26碼=S碼;27、28碼=M碼;29碼=L碼;30/31碼=XL碼;32碼=XXL碼
7. 女生褲子尺碼表
1.女生褲子尺碼對照表:
2.簡介:
褲子隨著它時裝性的不斷增強,在形狀、長短等細節的設計上也發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在80年代的初期,是褲子發展的最高峰。一般人們都傾向於機能性較好、符合於生活方式的寬松型。無論是日常服或是晚禮服,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個性進行服飾搭配的話,那麼在很大的范圍內,褲子對於表現女性的手法,就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漢書·敘傳》:「數年,金華之業絕,出與王、許子弟為群,在於綺襦紈袴之間,非其好也。」唐杜估《通典》:「然貴子弟榮其觀好,至乃襁抱坐受寵位,貝帶、脂粉、綺襦,紈袴。」所以,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衣裳》一節中明確地說:「紈袴,貴家子弟之服。」絰衣和衣裳,是中原人民的傳統服飾,對於北方民族來說,穿裳騎馬很不方便,所以他們的褲子比漢族完善得早。
德國東洋美術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銅帶飾,上雕兩個力抵人物就穿著合襠長褲。與此相同的帶飾,在陝西長安匈奴墓中也有出土。這是現存文物中年代較早的長褲形象。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之後,漢族人民也開始穿著長褲,不過最初多用於軍旅,後來逐漸流傳到民間。從文獻記載來看,秦漢之際的褲子,雖然已從脛衣發展到可以遮裹大腿的長褲,但褲襠往往不加縫綴,那是為了便於私溺,因為在褲子之外,還著有裳裙,所以不會顯露下體。
後來,在宮廷中出現了一種「窮袴」,其制上達於股,下覆於腔,在兩股之間施以褲襠,襠不縫綴,以帶系縛。據說這種褲子出現在西漢宮中。
8. 女生褲子尺碼26是小號,那27是中號還是小號
27碼=M碼
根據國內常用的女褲選購習慣,26碼女褲尺碼的標准說法為S(160/64A)。那麼27碼女褲就是人們通常講的M碼,27碼褲子的標准說法為:碼數M(160/66A)。
25碼=XS碼;26碼=S碼;27、28碼=M碼;29碼=L碼;30/31碼=XL碼;32碼=XXL碼
(8)女生褲子腰圍尺碼擴展閱讀:
褲裝尺碼為
26代表腰圍為:「1.9尺」 27代表腰圍為:「2.0尺」
28代表腰圍為:「2.1尺」 29代表腰圍為:「2.2尺」
30代表腰圍為:「2.3尺」 31代表腰圍為:「2.4尺」
32代表腰圍為:「2.5尺」 33代表腰圍為:「2.6尺」
34代表腰圍為:「2.7尺」 36代表腰圍為:「2.8尺」
38代表腰圍為:「2.9尺」 40代表腰圍為:「3.0尺」
42代表腰圍為:「3.1尺」 44代表腰圍為:「3.2尺」
50代表腰圍為:「3.4尺」 52代表腰圍為:「3.5尺」
54代表腰圍為:「3.6尺」
9. 女生的褲子155/58A是多大的腰圍
62.5厘米。
褲子尺碼對照表:
簡介:
褲子即褲,名詞。泛指(人)穿在腰部以下的衣服,一般由一個褲腰、一個褲襠、兩條褲腿縫紉而成。褲子,本來是專指男性的下衣而言,但是經歷了各個時代而逐漸也被女性採用,這是因為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女性加人了社會生活,隨警外出活動的增多,意識到褲子能帶來很大的行動便利。女褲最初出現時,是較為寬大的西褲,後來又從長褲演變到現在的褲子。以時裝的姿態出現時,距今已有30年的歷史。最初時,在男子氣中透出些女性美,由於它的輕快與活動性,誘惑力極強。現在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更進一步說,它同裙子已不可區分地被人們所用。
拓展資料:
《韓非子·外儲說》中還講到一個有趣的故事:齊國有個盜賊,為了避免人們的注意,專門披著塊狗皮出外行盜、他的兒子不知實情,向他的小夥伴誇耀道:「吾父之襲獨有尾。」沒想到那小夥伴的父親是一個因犯了罪而被剁去小腿的人,兒子無知,反吹噓道:「吾父獨冬不失袴。」有個沒留下姓名的人在《韓非子》的這段話下加了一個註:「刖足者不衣袴,雖終其冬夏,無所損失也。」
可見,被砍斷了小腿的刑餘之人,即使是在嚴冬,也不需要穿袴--因為無從依附。當時穿著這種褲子,如果外面不用其他服飾加以遮掩,那簡直是不堪設想的事情了。所以,古人在袴的外面,往往著有一條圍裙狀的服飾,那就是裳。衣、裳、袴三者並用,就可以將身體全部遮覆。當然到了炎熱的夏天,人們也可以只穿衣裳而不穿褲,因為那時用以遮羞的服飾是裳而不是褲。由於褲都被穿在裡面,所以常用質地較次的布製成,富貴之家也有用絲織品為之者,但在社會上被公認為奢靡之服。我們今天稱衣著華麗、不學無術的年輕人為「紈褲子弟」,就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