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什麼意思,贊美了老師的什麼品質
春蠶一直到死了才能把自己的絲全部吐完,蠟燭燒沒了油才能流干。
圖片來源:《蘿球社》袴田日向
《小林家的龍女僕》康娜
《碧藍航線》拉菲
《干物妹小埋》土間埋
『貳』 這個圖片里的兩只豬誰有高清圖啊
看書的豬豬高清,因為我看起來他有點斯文;吃面條的豬豬獃獃的,因為他的表情是吃瓜群眾還有點獃獃傻傻的可愛...……
『叄』 春蠶說:「春天最美,萬物復甦。知了說:「夏天最美,色彩濃郁 螞蟻說「秋天最美,食品豐富 寫作文
我有一個美麗的校園,校園里不僅有嬌柔艷麗的花朵、小草和樹木,還有同學們活潑的身影。
春天來了!各種各樣的花朵都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就連小草也不甘示弱,使勁的往上長。「轟轟轟」,一場春雨突然下起來,讓小花怕極了。雨停了,這是,下課鈴也同時響起了。老師還沒來得及說下課,有些同學就想寬大的操場上去玩了。老師說下課的那一會兒,同學們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飛快的沖出了教室。特別是我們班上那幾個調皮的,比如楊玉誠啊,張晨佩啊……
夏天來了!小花長得更艷麗了,小草長得更茂盛了,就連同學也長高了。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而蜜蜂確在花叢中忙碌著,從來不偷懶。雖然炎熱的夏天來臨了,但是,同學們的熱情確沒有減輕,反而高漲了許多。原因有兩點:一是男同學可以穿上帥氣的襯衫;女同學也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二是因為我們喜歡的暑假也要到了,這樣的話,可以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秋天來了!樹上的葉子一片一片往下掉,我們可以用落葉做藝術課上的手工。小草、小花也枯了,變成土黃色的了。同學們的衣服都加厚了,生怕感冒。但是也有讓人高興的試,那就是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長得更強壯了!
冬天來了!操場上再也看不見花、草的影子了,只有大樹伯伯才挺住了,同學們都冷的直打哆嗦。可男同學們下課時依然那麼活躍,我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當然,冬天也有好處,那跟夏天一樣,就是要放寒假了。我們班上的同學都興奮得不得了呢!
我們得校園不僅帶給我們無窮的知識,也讓我們感受到快樂和幸福!!
『肆』 誰有蠶的生長過程的全部圖片
蠶的生長過程及圖片
蠶是變態類昆蟲,最常見的是桑蠶,ㄡ稱家蠶,以桑葉為食料的吐絲結繭的經濟昆蟲之-。桑蠶起源於中國,其發育溫度是7~40攝氏度,飼育適溫為20~30攝氏度。蠶寶寶以桑葉為生,不斷吃桑葉後身體便成白色,-段時間後它便開始脫皮。脫皮時約有-天的時間,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動,這叫「休眠」。經過-次脫皮後,就是ニ齡幼蟲.它脫-次皮就算增加-歲,幼蟲共要脫皮四次,成為五齡幼蟲,再吃桑葉8天成為熟蠶,開始吐絲結繭。
蠶齡ㄡ稱齡期,表示蠶寶寶處於某-個發育階段。從蟻蠶到笫-次蛻皮為笫-齡。眠起後進入笫ニ齡。再次蛻皮後進入笫三齡。笫三次蛻皮後進入笫四齡,笫四次蛻皮ㄡ稱大眠。大眠後就進入笫五齡,五齡的蠶寶寶長得極快,體長可達6~7公分,體重可達蟻蠶重量的1萬倍左右。
蠶蛾
5、蠶蛾(成蟲)。蠶蛾的形狀像蝴蝶,全身披著白色鱗毛,但由於兩對翅較小,已失去飛翔能カ。蠶蛾的頭部呈小球狀,長有鼓起的復眼和觸角。胸部長有三對胸足及兩對翅。腹部已無腹足,末端體節演化為外生殖器。雌蛾體大,爬動慢。雄蛾體小,爬動較快,翅膀飛快地振動,尋找著配偶。-般交尾3~4小時後,雌蛾就可產下受精卵。交尾後雄即死亡,雌蛾約花-個晚上可產下約500個卵,然後也會慢慢死去.
蠶蛾產下的卵→孵蠶→變蛹→化蛾,ㄡ將完成新-代的循環,進入下-代生長過程。
『伍』 春蠶抽什麼意思,代表什麼意思
做愛
『陸』 史上最漂亮的美人魚長什麼樣給我看看圖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著作,為孔門弟子編寫,是儒家思想的經典之作。南宋朱熹把這部書和《孟子》《大學》《中庸》合稱「四書」。相傳,《詩經》為孔子刪定。《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記錄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500年的詩歌約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形式以四言為主,手法多用「賦」「比」「興」,它也稱《詩》或《詩三百》。《詩經》為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的源頭。它與《書》《禮》《易》《春秋》合為儒家「五經」。
左丘明,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相傳《國語》《左傳》為其所撰。《國語》是我國最早的國別體史書。以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的言論為主。《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按照魯國國君的世系紀年,記載了我國自公元前722年以後250多年的許多史料。也稱《春秋左氏傳》,又名《左氏春秋》,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
屈原(約前340-前278),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我國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騷體詩」(積極浪漫主義)創始人。著有《離騷》《九歌》《九章》等二十五篇,收在西漢劉向編的《楚辭》里。代表作《離騷》是我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
列子,戰國前期鄭人,名寇,又名禦寇。《列子》相傳是列子所作,原書已亡佚,現在流傳的本子是東晉張湛輯注的,內容駁雜,其中保存了一些先秦優秀的寓言和神話傳說。
墨子(約前476-前390),名翟,相傳為戰國時期宋國人,墨家的創始人,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墨子》為墨家經典之作。
孟軻(約前372-前289),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儒學大師,有「亞聖」之稱。《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孟子的主要主張是仁政、民貴、君輕。
莊周(約前369-前286),戰國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學派代表人之一。《莊子》為他和其弟子所作,文學性強,多寓言,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國時趙國人,著名思想家。主張「法後王」「性惡論」。《荀子》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韓非(?-公元前233),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喜歡研究刑名法術,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學說的集大成者。《韓非子》為法家重要著作。
呂不韋(?-前235),戰國時秦相。《呂氏春秋》相傳是呂不韋召集門客編撰的,一名《呂覽》,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
司馬遷(約前145-約前87),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包括12本紀(帝王傳記)、30世家(諸侯傳記)、70列傳(著名人物傳記)、10表、8書,共130篇。它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四史」。魯迅稱贊《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生,西漢文學家,政論家。代表作《過秦論》《論積貯疏》。
班固(32-92),東漢史學家、文學家。《漢書》是班固在其父班彪所著《史記後傳》的基礎上,歷時二十餘年修成的。全書一百二十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與其子曹丕、曹植合稱「三曹」,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魯迅稱他是「一個改造文章的祖師」。
《搜神記》是魏晉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原作散失,有干寶輯錄本。干寶,字令升,東晉蔡(今河南新蔡)人。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史學家。著作《三國志》是一部國別體紀傳斷代史。
王羲之(321-379),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代表作《蘭亭集序》。
陶淵明(365-427),東晉著名詩人。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等。
范曄(398-445)南北朝時南朝宋的史學家。字蔚宗,順陽(今河南淅川東南)人。《後漢書》紀、傳的作者。
劉義慶(403-444),南朝小說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又名《世說》《世說新書》。
劉勰(約465-約532),南朝梁代文藝理論家,著作《文心雕龍》是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
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著有富有文學價值的地理志《水經注》。
鍾嶸,南朝梁文學批評家。著作《詩品》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
王勃(650-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市)人。唐初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傑」。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
王維(701-761),字摩詰,唐代田園詩人,與孟浩然並稱「王孟」。作品有《王右丞集》,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偉大詩人,有「詩仙」之稱。藝術上具有浪漫主義風格。著有《李太白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鞏縣(今河南鞏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有「詩聖」之稱。詩作有「詩史」美稱,其詩具有現實主義風格。著有《杜少陵集》。
岑參(約715-770),唐邊塞詩代表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與柳宗元倡導古文運動,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有《劉夢得文集》。被時人稱為「詩豪」。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著有《白氏長慶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人,唐代文學家。著有《柳河東集》。他是中國第一個把寓言正式寫成獨立的文學作品的作家,開拓了我國古代寓言文學發展的新階段。
杜牧(803-852),字牧之,號杜樊川,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齊名,有「小李杜」之稱。著有《樊川文集》。代表作《阿房宮賦》《泊秦淮》等。
李朝威,其作品《柳毅傳》是唐傳奇名作。
李商隱(約813-858),字義山,唐代詩人。有《李義山詩集》。
羅隱(833-909),晚唐文學家。詩歌、雜文在晚唐獨樹一幟,魯迅對其評價很高。
李煜(937-978),南唐後主,世稱「李後主」。以清麗精煉的語言,抒寫復雜的思想感情,使詞成為抒情言志的新體詩,對後世詞壇影響極大。著有《南唐二主詞》(包括其父李璟的詞)。
柳永(約987-約1053),原名三變,字耆卿,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北宋婉約派著名詞人。有《樂章集》。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北宋文學家。著有《範文正公集》。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吉州永豐(今江西永豐)人。北宋文壇領袖。著有《歐陽文忠公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主編《資治通鑒》。《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實。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因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宋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宋朝著名的政治革新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臨川先生文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著有《東坡全集》。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宋朝詞人。以文學受知於蘇軾,他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並稱「蘇門四學士」。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宋朝濟南人。著名的女詞人。有《漱玉詞》傳世。其詞婉約清新,被稱為「易安體」。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南宋著名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等傳世。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婺源人,南宋理學家。主張「文以載道」,用形象的詩歌來闡說抽象的理學和人生哲學。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宋朝歷城(今山東濟南)人。著名的愛國詞人,詞風以豪放為主,詞與蘇軾並稱「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宋朝詞人。與周邦彥並稱「周姜」,兩人都精於音律,自創新調,是格律詞派的代表。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有《文山先生全集》。
關漢卿,號已齋叟,元代偉大的戲劇家。他與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合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竇娥冤》《望江亭》《救風塵》等。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著作《西廂記》是元代劇本中最長的一部,在元雜劇中有「天下奪魁」的藝術成就。
馬致遠(1250-1323),號東籬,元代著名戲曲家和散曲作家。代表作《漢宮秋》《天凈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斗爭的長篇章回小說,它與《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合稱我國四大古典長篇小說。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
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明代公安(今湖北公安)人。與其兄宗道(字伯修)、弟中道(字小修),都以文學見長,時號「三袁」,被稱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曾為文反對復古,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著有《袁中郎全集》。
吳承恩(約1500-約1582),明代小說家。《西遊記》是長篇神話小說,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
歸有光(1507-1571),人稱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散文家。後人把他和唐順之、茅坤等人並稱為「唐宋派」。代表作《項脊軒志》。有《震川文集》。
湯顯祖(1550-1616),明代雜劇家。《牡丹亭》是一部寫杜麗娘和柳夢梅愛情故事的雜劇,它與《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編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
張溥(1602-1641),明代文學家,復社領袖。著有《七錄齋集》。
黃宗羲(1610-約1695),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著有《明夷待訪錄》《南雷文定前集》等。
李漁(1611-約1680),字笠鴻,號笠翁。清戲曲理論家。著有《李笠翁一家言》。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松江華亭(金上海松江)人。南明詩人、抗清將領。有《夏完淳集》。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清代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方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與劉大魁、姚鼐合稱「桐城三祖」,為桐城派代表作家。
彭端淑(1699-1779),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鶴堂文集》。
吳敬梓(1701-1754),清代小說家。《儒林外史》為批判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諷刺小說。
李汝珍(約1763-約1830),清小說家。長篇小說《鏡花緣》通過敘述唐敖等游歷海外的見聞和唐閨臣等100個才女的故事,批男尊女卑,贊女子才能。
洪升 ,清戲劇家。戲劇《長生殿》,以安史之亂為背景,寫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
孔尚任,清戲曲家。戲劇《桃花扇》,借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寫南明王朝興亡的歷史。
曹雪芹(?—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圃、芹溪,我國古代偉大的小說家。《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礌觸辟吠轉杜辨森玻緝悲劇為主要線索,並通過賈家榮寧二府由盛到衰的過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滅亡的歷史趨勢。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著有《小倉山房文集》。主張性靈說,認為詩應抒寫胸臆,辭貴自然,強調獨創。
趙翼(1727-1814),字雲崧,號甌北,清代著名詩人、學者。主張文學的獨創性,反對摹擬。有《甌北集》。
龔自珍(1792—1841)字瑟人,清思想家,文學家。近代文學的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
劉鶚(1857-1909),字鐵雲,筆名洪都百煉生,清末丹徒(今江蘇丹徒)人。代表作《老殘游記》與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合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梁啟超(1873—1929)近代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戊戌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著有《飲冰室合集》。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主將。「魯迅」是他在1918年發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是所用的筆名。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墳》《南腔北調集》《且介亭雜文》《華蓋集續編》《准風月談》等等。
周建人(1888-1984),浙江紹興人,魯迅的胞弟。生物學家。著有《生物進化淺說》,譯有達爾文的《物種起源》。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號尚武,四川樂山人。我國傑出的作家、詩人、戲劇家、歷史學家和古文字家。曾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著名的文學社團——「創造社」。他的第一部詩集《女神》是我國新詩運動的奠基石。有歷史劇《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高漸離》《孔雀膽》《南冠草》等等。
周瘦鵑(1894-1968),現代作家,翻譯家。
葉聖陶(1894-1988),江蘇蘇州人,原名葉紹鈞,字聖陶。作家、教育家、編輯家。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他的代表作。他還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寫童話的作家。有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現代傑出作家,「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曾與鄭振鐸、王統照等在北京發起成立我國第一個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主辦刊物《小說月報》,提倡為人生而藝術(文學反映人生、關心人民疾苦)。長篇小說《子夜》《腐蝕》和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說《春蠶》《秋收》《殘冬》合稱為「農村三部曲」。
徐志摩(1896-1931),筆名雲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詩人、學者。新月社的主要發起人和主要成員之一。詩集有《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別康橋》《沙揚娜拉》《在病中》等。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作家。「左聯」發起人之一。代表作小說《沉淪》。還有著名小說《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遲桂花》等。
朱光潛(1897-1986),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實、孟石,安徽桐城人。代表作有《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書簡》等。主編的《西方美學史》是我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詩和散文合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和《松堂游記》等。
老舍(1899-1966),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1950年獲「人民藝術家」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戲劇《茶館》等。
聞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詩人,學者。新月詩派代表人物,提出詩歌的「三美」(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理論。代表作有《紅燭》《死水》等。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作家。五四時期開始文學創作,影響很大。代表作有詩集《繁星》《春水》,散文小說集《超人》《往事》和通訊集《寄小讀者》等。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現代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記》、中篇小說《邊城》和長篇小說《長河》等。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劇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報告文學《包身工》等。
丁玲,原名蔣冰之,湖南臨澧人,現代作家。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獲斯大林文學獎。
周立波,湖南益陽人,現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獲斯大林文學獎)《山鄉巨變》,短篇小說《湘江一夜》等。
趙樹理,山西人。「山葯蛋」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等。
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愛情三部曲《霧》《雨》《電》等。
曹禺,原名萬家寶,現代著名劇作家。代表作有話劇《雷雨》《日出》《北京人》,歷史劇《王昭君》等。
馮至(1905-1993),原名馮承植,河北涿州市人,詩人,學者。代表詩集有《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
艾青,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著名詩人,有詩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錢鍾書(1910-1998),現代文學研究家、作家。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江蘇無錫人。著名的有學術著作《談藝錄》《管錐編》,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短篇小說《人•獸•鬼》,長篇小說《圍城》等。
何其芳(1912-1977),四川萬縣人,詩人,文學評論家。代表詩集有《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
孫犁,原名孫樹勛,河北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其小說充滿了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是荷花澱派的創始人。《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創作風格的一部作品集。
楊朔,原名楊毓晉,山東蓬萊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有長篇小說《三千里江山》、散文集《海市》。其散文《荔枝蜜》《海市》《茶花賦》《香山紅葉》均為名作。
魏巍,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東方》、通訊集《誰是最可愛的人》等。
峻青,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黎明的河邊》。
賀敬之,山東人,著名詩人、劇作家。作品有大型歌劇《白毛女》(與人合作,獲斯大林文學獎),詩作《回延安》《雷鋒之歌》等。
張愛玲(1920-1995),現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代表作有敘說「家史性」的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
汪曾祺(1920-1998),江蘇高郵人,當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等。
余秋雨,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代表作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等。
史鐵生,北京人,當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我與地壇》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卞德培(1926-2001),上海人,科普作家。199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1994年4月發現的6742號小行星命名為「卞德培星」。
高曉聲(1928-1999),當代作家。以陳奐生為主人公的系列小說是他的優秀作品之一,它包括幾個短篇:《「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等等。
舒婷(1952- ),福建人,當代詩人。是著名朦朧詩派代表。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舒婷顧城抒情詩選》,散文集《心煙》等。
梁小斌(1954- ),山東蒙城人。當代詩人。朦朧詩派的主要成員。代表作《中國,我的鑰匙丟了》《雪白的牆》。著有詩集《少女軍鼓隊》。
韓東(1961- ),江蘇南京人,是「新生代」詩派舉足輕重的潮頭人物。組詩《山》在《青春》上獲獎以後,年僅19歲的他成了頗有名氣的校園詩人。有詩集《白色的石頭》等。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安慶人,新生代代表詩人。著作有《河流》《傳說》《但是水水》《土地》等詩和詩劇。
『柒』 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這句話的意思
是指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崗敬業,默默無聞,辛苦奮斗;對學生的大公無私,無微不至的照顧。
春蠶指老師,理想的絲線應是指學生。這句話運用比喻的手法,把老師的筆比作春蠶,辛勤耕耘比作春蠶吐絲。運用比喻增添了語句的感染力,讓我們都能從中感受到教師的辛勞,這句話充滿了對教師的熱愛和尊敬。
(7)春蟬裙子圖片擴展閱讀:
老師是指傳授學生知識的人,也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和能夠給大家帶來一定正確知識和指導的有能力的人。職責首先是育人。先成人,後成才。為人師表,答疑解惑,則為老師。老師是稱為傳授知識的人。
『捌』 贊美老師的話 不要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像這種的 看圖片回答
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詞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在這不尋常的節曰里,獻上我們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縷春光和賀年卡一起寄給您;我親愛的老師,願春天永遠與您同在!
園丁--崇高的稱號。看那枝頭綻放的鮮花,是您辛勤的汗水灌澆。祝福您: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祝您教師節愉快。
您是園丁,為祖國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在這喜慶的節曰里,讓我獻上一支心靈的鮮花,向您表達衷心的祝願。
用滿天彩霞譜寫頌歌,用遍地鮮花編織詩篇,也表不盡我們對老師節曰的祝賀!
「桃李滿天下」,是教師的榮耀。--值此曰麗風清、秋實累累的園丁佳節,敬祝老師康樂如意,青春永葆!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您的節曰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獻給您。
敬愛的老師,您的諄諄教誨如春風,似瑞雨,永銘我心。我虔誠地祝福您:康樂、如意!
我們從幼苗長成大樹,卻永遠是您的學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樹常青。
您因材施教,善啟心靈。我們捧著優異的成績,來祝賀您的勝利!
老師,祝您教育的學生,人才濟濟,精英輩出。
老師,您是真誠的、善良的、美好的。願所有同學的心扉都向您敞開。
願我這小溪的樂音,永遠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響。
海水退潮的時候,把五彩的貝殼留在沙灘上。我們畢業的時候,把誠摯的祝願獻給老師。
仰 慕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盪,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飢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麼神奇――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准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我的老師您。
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
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使我兩鬢斑白,依然會由衷地呼喚您一聲――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遠是一個需要啟蒙的學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熱,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愛戴,令人敬仰!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您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清〗鄭燮
致 謝
人生旅程上,您豐富我的心靈,開發我的智力,為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謝謝您,老師!
春雨,染綠了世界,而自己卻無聲地消失在泥土之中。老師,您就是滋潤我們心田的春雨,我們將永遠感謝您。
老師,您是海洋,我是貝殼,是您給了我斑斕的色彩……我當怎樣地感謝您!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靈的每一寸,滿是對您的敬意。
有如從朔風凜冽的戶外來到冬曰雪夜的爐邊;老師,您的關懷,如這爐炭的殷紅,給我無限溫暖。我怎能不感謝您?
對於您教誨的苦心,我無比感激,並將銘記於心!
天涯海角有盡處,只有師恩無窮期。感謝您,老師!
您用心中全部的愛,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執著的信念,鑄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師,我生命的火花里閃耀著一個您!
鳥兒遇到風雨,躲進它的巢里;我心上有風雨襲來,總是躲在您的懷里--我的師長,您是我遮雨的傘,擋風的牆,我怎能不感謝您!
沒有您的慷慨奉獻,哪有我收獲的今天。十二萬分地感謝您,敬愛的老師。
您送我進入一個彩色的天地,您將我帶入一個無限的世界……老師,我的心在喊著您,在向您敬禮。
把精魂給了我,把柔情給了我,把母親般的一腔愛給了我……老師,您只知道給予而從不想收取,我怎能不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您的眼神是無聲的語言,對我充滿期待;是燃燒的火焰,給我巨大的熱力:它將久久地、久久地印在我的心裡……
假如我能搏擊藍天,那是您給了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您給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
老師,在今天我們身上散發的智慧光芒里,依然閃爍著您當年點燃的火花!
往曰,您在我的心田播下了知識的種子,今天,才有我在科研中結出的碩果――老師,這是您的豐收!
您諄諄的教誨,化作我腦中的智慧,胸中的熱血,行為的規范……我感謝您,感謝您對我的精心培育。
因為您的一片愛心的灌澆,一番耕耘的辛勞,才會有桃李的絢麗,稻麥的金黃。願我的謝意化成一束不凋的鮮花,給您的生活帶來芬芳。
忘不了您和風細雨般的話語,盪滌了我心靈上的塵泥;忘不了您浩盪東風般的叮嚀,鼓起我前進的勇氣。老師,我終生感激您!
真空、堅定、謙遜、樸素――這是您教給我唱的歌,這是您指引我走的人生之路。
有一道彩虹,不出現在雨後,也不出現在天空,它常出現在我心中,鞭策著我堂堂正正地做人――給時刻關懷著我的導師!
老師,感謝您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思 念
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老師,我懷念中學時代,懷念母校,懷念您……
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新回到學生時代――親愛的老師,多麼想再聆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誨……
別後,漫長的歲月,您的聲音,常在我耳畔響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現;您的教誨,常駐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走著,走著,不斷地走著。當我疲憊懈怠時,記憶中就會浮起您堅定的面容,堅毅的聲音,堅韌的精神。老師呵,您教會了我生活,我怎能將您忘懷!
每當收獲的時刻,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種的耕耘者――老師。
老師,離別雖然久長,而您那形象彷彿是一個燦爛發亮的光點,一直在我的心中閃爍。
今天,我在遙遠的地方,把您給予我的昨天,折疊成記憶的小船,任其飄盪在思念的心湖裡。
服飾依舊,容光依舊。您那熟悉的板書、熟悉的聲音,將我們的思緒牽嚮往昔的學生時代。哦,老師……
懷念您,親愛的老師!在我心中珍藏著您明眸的凝視,它們像兩眼清泉,永遠奔流在我的心谷……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贊 頌
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
您像一支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麼會綻開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於用那盞掛在後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於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玖』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什麼意思,贊美了老師的什麼品質
春蠶一直到死都在吐絲,蠟燭燒成灰才停止滴淚。
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
其喻意是說起蠟燭這種品質,人們就聯想到敬愛的老師,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給學生照亮前進的航程。
一、出自
唐朝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二、全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三、譯文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四、賞析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著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說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
三、四句,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字與「思」諧音。
以上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使難以言說的復雜感情具體化,寫得很精彩。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上句寫自己,次句想像對方。
五、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焦作沁陽)[1],出生於鄭州滎陽(今河南鄭州滎陽市),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
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