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標準的腿圍是多少
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其腿圍的計算方式如下:20-30歲身高x0.293就是標准腿圍、30-40身高x0.301就是標准腿圍、40-50身高x0.309為標准腿圍。
腿圍是指腿部圍度的周長,測量分成大腿圍和小腿圍。那麼腿圍怎麼量?首先要求測量時要將兩腿分開同肩寬自然站立。將軟尺從臀股的褶皺處,水平的圍繞大腿一周,測量出尺寸。測量小腿的時候,同樣採用正確的站姿,用軟尺從小腿最粗的部位,水平圍繞一周測量出尺寸。
測量牛仔褲的腿圍,是為了根據測量的腿圍進行對比,選擇合適的褲子型號。測量牛仔褲的大腿圍,要從拉鏈底距離褲襠1英寸的地方,開始沿褲子縫合處水平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大腿圍。牛仔褲小腿測量是從褲邊開始,沿褲邊測量出尺寸,然後乘以2就是小腿圍的尺寸。
(1)腿圍是光腳站著還是穿褲子量擴展閱讀:
人體形態指標之一。人體腿部圍度的大小,分大腿圍和小腿圍(腿肚圍)。它反映人體腿部肌肉發育水平及發達程度。測量大腿圍時,被測者兩腿開立同肩寬,檢測者在其側面將軟帶尺置於被測者臀股皺襞下水平環繞大腿一周計量。
測量小腿圍(腿肚圍)時,姿勢同上,檢測者將帶尺在小腿最粗壯處以水平位繞其一周計量、測量單位為厘米(cm),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cm。
❷ 腿圍怎麼應該量
腿圍作為人體形態指標之一,分為大腿圍和小腿圍,它反映了人體腿部肌肉發育水平及發達程度。 腿圍怎麼量也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
在開始測量之前呢,首先要了解幾組尺寸的定義。腿長是指站直時,從足跟到跨下的長度;大腿周長是指大腿最粗部位的周長;小腿周長是指小腿最粗部位的周長;腳踝周長是指腳踝上方最細部位的周長。
測量大腿圍時,被測者應當兩腿開立同肩寬,檢測者在側面將軟捲尺放置於被測者臀股皺襞下水平環繞大腿一周計量;小腿圍怎麼量?測量小腿圍時,姿勢同上,檢測者將捲尺在小腿最粗壯處以水平位繞其一周計量、測量單位為厘米(cm),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cm。
在選購褲子時,除了要測量腿圍之外,還要考慮你購買的褲子是要單穿,還是要套秋褲毛褲呢?如果要套秋褲,需要在你測量的腿圍基礎上,增加1-2厘米,套秋褲的時候才不會過瘦。
很多女生都渴望擁有比例協調的美腿,那麼怎麼樣的腿部比例才是健美的呢?通常來講,大腿的理想標准圍度 = 身高 x (0.29至0.3) cm,小腿的理想標准圍度 = 身高 x (0.2至0.21) cm,符合這個比例,說明您有一雙健康而符合比例的美腿。
❸ 腿圍標准對照表
根據年齡段的不同其腿圍的計算方式如下:20-30歲身高x0.293就是標准腿圍、30-40身高x0.301就是標准腿圍、40-50身高x0.309為標准腿圍。
腿圍測量分成大腿圍和小腿圍。那麼腿圍怎麼量?首先要求測量時要將兩腿分開同肩寬自然站立。將軟尺從臀股的褶皺處,水平的圍繞大腿一周,測量出尺寸。測量小腿的時候,同樣採用正確的站姿,用軟尺從小腿最粗的部位,水平圍繞一周測量出尺寸。
人體圍度與健康
來自伊朗德黑蘭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對腰圍、臀圍、大腿圍、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數與死亡風險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發現中心性肥胖(腹部周圍儲存較多脂肪)與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風險相關性均較高,而整體脂肪與其無關;相反,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會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腰圍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風險便會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個單位,死亡風險會增加20%。這兩種關聯性在女性中表現的更強。
大腿圍增加5厘米會使總死亡率風險降低18%,而臀圍增加10cm可降低10%風險。該關聯在女性中較為顯著,而在男性中無明顯相關性。
以上內容來源:網路-腿圍
❹ 臀圍和腿圍怎麼量 現在冬天我穿了三條褲子 要穿著褲子量還是不穿量
您是要買褲子,所以量尺寸么?那要考慮平時您裡面穿不穿褲子,如果不穿就凈身量,穿的話,就穿著量。這樣才合身咯。。。---淘寶
芭莎美宿
❺ 腿圍的正確量法是什麼
測量大腿圍時,以便准確的量出腿圍的大小,需要保持站立姿勢。要注意兩腿分到與肩同寬,然後量皮尺放在臀部的下圍。測大腿圍時要放鬆,不要將皮尺綳的太緊,需要注意穿著的舒適度,尤其是清楚對褲子的要求。
在量小腿圍時同上,檢測者將捲尺在小腿最粗壯處,以水平位繞其一周計量,大腿的理想標准圍度等於身高乘(0.29-0.3)cm,小腿的理想標准圍度等於身高乘(0.2-0.21)cm。
(5)腿圍是光腳站著還是穿褲子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女性大腿過粗,不僅影響美觀,可能還會影響健康。醫師指出正常腿圍應該是45-50公分之間,如果超過52公分,大腿內的脂肪就有可能過多。
如果腿圍乘以2後,比臀圍還多出10公分以上,也表示脂肪比例過高,代表腿太粗,將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大腿愈粗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就愈高,建議有這樣問題的女性,要趕快運動消脂。
❻ 測量大腿圍是站著量還是坐著量准
站著。
測量方法: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即為大腿圍。將測出的左右兩大腿圍度值相比較,可看出其左右大腿肌肉的發育是否均勻。
(6)腿圍是光腳站著還是穿褲子量擴展閱讀:
1、小腿圍達標值:>33厘米。
測量方法:用皮尺水平圍繞小腿最豐滿處進行測量。
小腿圍小於33厘米的女性,患有頸動脈斑塊的風險相對更高,而這是中風的一個已知風險因素。如果小腿更加粗壯,那麼小腿肚上的皮下脂肪就會提升並儲存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的脂肪酸,以避免頸動脈斑塊形成。所以,小腿太細對健康不利,尤其是女性,應適當運動強健小腿。
2、大腿圍達標值:46厘米~60厘米。
測量方法:用皮尺水平圍繞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進行測量。
大腿圍小於46厘米者死亡率增加3倍,患心臟病的幾率增加2倍。研究人員認為,大腿圍的長度可能和心肌的重量成正比,大腿越細,心肌重量也較輕。研究同時發現,大腿圍太粗,肥胖的幾率會增加。因此研究人員給出了參考建議——理想的大腿圍應為60厘米,不要低於46厘米。
❼ 腿圍怎麼量
測量大腿圍時,被測者兩腿開立同肩寬,檢測者在其側面將軟帶尺置於被測者臀股皺襞下水平環繞大腿一周計量。
測量小腿圍(腿肚圍)時,姿勢同上,檢測者將帶尺在小腿最粗壯處以水平位繞其一周計量、測量單位為厘米(cm),精確到小數點後一位,測量誤差不得超過0.5cm。
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大腿長圍度指數=(大腿圍/大腿長)×100;這兩項指數女性均大於男性,差異顯著。也就是說,同身高女性大腿更粗;女性腿相對粗短,男性相對細長。
這與體脂分布的性別差異有關,雌激素抑制脂肪在腹部的囤積,增加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積,雄激素則剛好相反。而且,女性的肌肉更傾向分布於下肢;與男性相比,女性下肢肌肉質量佔全身的比例更高
(7)腿圍是光腳站著還是穿褲子量擴展閱讀
青春期,男生上體的圍、寬度增長得快些,女生則是下肢的圍、寬度增長得快些。男生胸圍、肩寬的年增長值高峰分別為3.7厘米和1.6厘米,比女生的3.5厘米、1.3厘米大0.2厘米和0.3厘米。
相反,女生大腿圍年增長值的波峰為2.3厘米,比男生的2厘米大0.3厘米。11—21歲的女生大腿圍共增長11.2厘米,比男生的9.6厘米大1.6厘米。
由於男生的肩寬、胸圍比女生的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而女生的大腿圍比男生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因而總增長量大,所以就形成了男生上體寬粗、下肢細長,女生則是上體窄細、下肢粗短的體型
❽ 測量腿圍的正確方法圖解
測量大腿圍的正確方法:
1,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為大腿圍,將測量左右兩大腿的圍度值相比較,看其左右肌肉發育是否均勻。
2,腿部測量大腿尺寸時,大腿向前伸半步,勿用力,測量臀部下方大腿的部分。大體上講,雙腿並攏後,兩腿之間只有4個小空隙才是最標準的。
(8)腿圍是光腳站著還是穿褲子量擴展閱讀:
標准大腿圍的相關概念:
1)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
大小腿圍度指數(leg girth index)=(小腿圍/大腿圍)×100
大腿長圍度指數(thigh length-girth index)=(大腿圍/大腿長)×100
(2)下肢根圍:以大轉子點(tro)為起點,經股腹溝和臀溝至起點的圍長。
大腿中部圍:在會陰和膝之間的一半處的大腿水平圍長。
大腿最小圍:膝關節上方,大腿最細處的水平圍長 。
(3)大腿厚:臀溝下緣處,大腿前、後最突出部位間的縱向水平直線距離。
大腿寬:臀溝下緣處,大腿脛側和腓側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
(4)小腿圍/小腿最大圍/腿肚圍:小腿腿肚最粗處的水平圍長。
參考資料來源:大腿圍網路
❾ 大腿圍是站著量還是坐著量准
量體時,應以自然、放鬆的身體狀態下站直(腳與肩同寬)。測量大腿圍應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線下,大腿內側最粗的地方(臀部底下3CM為測量標准)。大腿圍一般比腰圍小20厘米,小於或等於體重的公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