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參觀泰國寺廟的時候,有些什麼規定和禁忌
1、去寺廟要整理好儀容
到泰國寺廟參觀,一定一定要著裝要整齊。
上半身:不能穿無袖的上衣、背心、吊帶、或太過暴露的衣服,
下半身:不能穿沒過膝蓋的短褲、短裙,破洞褲也不能穿,總之,不能露肩膀露大腿,要求嚴格的寺廟甚至還不準穿拖鞋入內。
6、雙手合十最禮貌。我們經常能看到泰國人雙手合十打招呼,這在當地是非常有禮貌的表現。而且,在那裡千萬不要用腳去指物,更不要指人。不要用腳指人指物,特別是腳底不能沖著佛像,也不要用腳開門關門。
7、左手臟、右手顯尊重。在泰國人的觀念里,左手是不幹凈的,所以無論是吃飯還是待人接物,重要的、干凈的東西都用右手,以示尊敬。
若是遇到只能用左手的情況,那你可以提前打個招呼:「左手,抱歉」。
8、尤其要注意紅色和褐色的使用。因為在泰國,棺材上的姓氏是用紅色筆寫的,所以,他們很忌諱用紅筆簽字或者寫別人的名字。同時,褐色是泰國人的禁色。這兩個顏色是我們最需要注意的。
㈡ 燒香拜佛穿什麼衣服
去燒香拜佛,服裝要整潔樸素,女士到寺廟拜佛,千萬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之衣服,有失禮儀,也是對佛菩薩的不敬的體現。燒香拜佛有很多講究,不僅要注意儀容儀表,還要注意燒香拜佛的各種細節,無論是燒香的數量,還是燒香的姿勢,都有一定的講究。另外,女人在來例假時不適宜上香拜佛,一定要注意。
1、 燒香拜佛講究和禁忌——時間
我國的民俗是在初一、十五燒香拜佛,而在佛教的傳統里,每天都適合燒香拜佛。如果要去寺廟燒香拜佛,一定要在白天早上去,如果是在家裡,白天晚上都可以。在燒香拜佛時祈願,則需堅持三年才會顯得有足夠的誠意,且中間不能間斷。
2、 燒香拜佛講究和禁忌——進廟
寺廟里都會有很多道門,只有正中間的三道門才是香客進出的。左門為生門,進廟時需要從左門進;右門為死門,出來時則走右邊的門;中間的為空門,香客不可通過,僅供出家之人通過。
3、 燒香拜佛講究和禁忌——燒香姿勢
一般來說,我們慣用右手做日常的事情,如殺雞剖魚等,會沾染到不潔凈的東西,而佛門講究清靜,所以為表我們的虔誠,燒香時應用左手拿香,如果是左撇子,則反之。點香時香越旺越好,並且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握住,接著將香高舉過頭頂作揖後再叩頭,最後將香插在香灰里。
4、 燒香拜佛講究和禁忌——上香數量
香的數量不同,其意義也會不同。香燒三支是表恭敬佛、法、僧三寶,如果是到寺廟里燒香,首先要燒三炷香以示虔敬,第一支香要放在香爐的中間,第二支則放在右邊,最後一隻放在左邊。按習俗來說,三炷香是為自己祈福用的,六柱香則是為自己和後輩兩代人祈福,九柱香則是為三代人祈福,包括父母、自己以及後代。如果是功德圓滿,則可以燒十三炷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燒高香。
5、 燒香拜佛講究和禁忌——拜佛禁忌
只要心存誠意,拜佛時不一定要在中間,此外拜佛時動作要虔誠,不能浮誇,一般是跪在蒲團上,在心中默念所求之事,將雙手合十掌心呈空心狀後舉高到頭頂,再向下,最後放在蒲團上,掌心向上傾身叩拜。如果寺廟里有人禮佛,則不能從拜佛人的前面經過,否則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另外,燒香拜佛時不可戴墨鏡、不能拍照、不能高聲喧嘩、不能追逐打鬧等等。
㈢ 去寺廟穿衣有什麼講究
去寺廟穿著注意什麼
干凈整潔
去寺廟我們的衣服要干凈整潔,不能有明顯的污漬,也不能有難聞的氣味,尤其是那種幾天沒洗澡汗涔涔,是萬萬不能去寺廟的。
簡單庄嚴
去寺廟穿著要簡單庄嚴,而且不能佩戴過於鮮艷的配飾品,也不能噴濃濃的香水,這些都是對佛祖的不尊敬。
忌濃妝艷抹
去寺廟切忌濃妝艷抹,面部的清潔也意味著心靈的清凈,當你有著素麵對著佛祖,才能說明內心不慌,心境澄澈。
忌太暴露
去寺廟穿的衣服也不能太暴露,例如說短裙和短褲,背心那些,還有各種奇裝異服、坦胸露乳的,這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以素色為好
去寺廟最好以素色為好,盡可能接近自然的著裝,而且最好穿寬松,方便跪拜的衣服。如果打算穿裙子去寺廟,那麼應盡量避免穿著暴露,裙子最好過膝蓋的。
穿著海青講究
如果你是打算在寺廟里參加法會或者說早晚頌課,一般寺廟會提供給你海青,不過在接受海青的時候,一定要洗干凈,而且在穿好了海青之後,要特別注意,不能讓衣服拖地或者被踩到。
㈣ 去寺廟燒香能不能穿黑色褲子黑色衣服啊
可以穿 只是注意,上衣袖要過肩,褲子要過膝蓋。 不可穿裙子。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凈身心,洗凈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呵欠時應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評佛像之庄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卧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如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進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盡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凈。
(2)如無法修復,紙制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余灰持往凈處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
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
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凈處。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拜佛宜從佛制,其拜法與俗制不同,茲將拜法詳述如下:
(一)兩手(十指並攏)和掌(斜向上)當胸,站於蒲團之前,兩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離約二寸左右,足尖距離約八寸;
(二)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之中心,左掌不動,兩膝跨開,跪於蒲團上
(三)以左掌按於蒲團之前左邊;
(四)以右掌從中心移於蒲團之前右邊,兩掌相離六寸許;
(五)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
(六)以兩手掌向外邊翻轉(手心向上,意在以兩手承佛足,頭面接足禮);
(七)以兩手曲指反轉,仍按於蒲團之原處;
(八)頭離蒲團由伏而起;
(九)以右掌移於蒲團之中心;
(十)以左掌離蒲團,置於胸前如合掌之狀;
(十一)以右掌用力撐起(兩膝同時離蒲團),合於左掌當胸,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以三數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乃剛拜畢兩手合掌當胸時,即以所合之掌微側向下(是時鞠躬)放至近腹處。後以右掌置於左掌之內,疊成拳式,緩緩從下向上舉起與眉齊(是時已直齊躬),再以兩手徐徐放下合掌當胸,手心向上,右手疊至左手至上,兩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彌陀印即左手疊至右至上余與三昧印同),此為拜佛禮畢,頭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開而退。
入寺須知
佛教團體最重紀律。受了戒的人,學過威儀,自然動作合禮。普通學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譏笑。特為寫出幾條通常規矩來,作個參考:
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2、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3、閱經:寺中若有分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經上。
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鍾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完,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寺院上香基本禮儀
(1)進寺院:要從左往右繞,不可從右往左繞,這叫右繞塔寺。
(2)進大殿:要往左進,要抬左腳進門。要往右進,抬右腳進門。不可在正中間拜佛,因大殿里中間的拜墊,是寺院方丈或當家師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3)進殿堂:不可在正中間問尋(既鞠躬)必須到兩側方可。因中間只有方丈及當家才可。
(4)燒 香:最好在寺院殿堂外面的大香爐燒香,因寺院大多數使用木料建築,再殿堂里燒香,如有不當會燒壞寺院物品。但是到寺院里,每個殿堂都會有「香燈師」有什麼事情也可問「香燈師」 。
上香的方法
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並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禮佛時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寺院里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它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布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佛家的語言和禮儀
走進寺院,會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樣和他們打招呼?與他們交談有哪些禮節?這可能使許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於世而保持法統傳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寫成「主持」,這不僅是文字錯誤,也是理解上的錯誤。「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見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禪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頭。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為制,進而用來指住持的居室,後來又轉為對住持的尊稱。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四大班首分別叫做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則是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教糾察)、維那(禪堂負責人)、典座(廚房、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室負責人)、書記。其中,維那師負責寺中的法務,在做法事時,是領眾的帶頭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規戒律的,也由維那執行處分之事,因此維那有維持紀綱的意思。
有一些稱謂,往往是對某一僧人或居土的道德、學問表示尊敬。也是出於禮節性的自謙,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法師」是常修梵行,通曉佛法,而且能引導、教化眾生修行的人。澄觀《華嚴經大疏鈔》卷三十八列舉了法師必須具備善知法義、能廣宣說、處眾無畏、無斷辯才、巧方便說、法隨法行、威儀具足、勇猛精進、身心無卷、成就忍力十種德性。法師的種類,依據《法華經?法師品》的記載,可分為受持、讀經、誦經、解說、書寫五種,稱為五種法師。現在法師已經成為漢地出家人的通稱,遇見出家人,稱其為某某法師,是完全可以的,它成為世俗人稱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詞。
「三藏法師」由稱為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在中國,對從事佛經漢譯的僧侶,常尊稱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如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人即有此稱。小說《西遊記》中,稱玄奘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稱謂玄奘的專有名詞,這雖然沒有什麼大錯,但「三藏」的名稱其他人也可以用,並非專有名詞。
「禪師」是一心坐禪,通曉禪定的比丘。在中國由於禪宗非常盛行,禪師的稱呼並不限於禪宗一派,凡習禪的僧人都可稱為禪師,如《續高僧傳?習禪篇》所收,便有達摩禪師、道綽禪師、信行禪師等等,有些人並不屬於禪宗。後來,朝廷也曾用「禪師」號賜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獲得「大通禪師」為最早,其後,禪宗六祖慧能於示寂余百年後,也獲得「大鑒禪師」稱號。至於生前及受賜號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賜「大慧禪師」最為著名。
「律師」又稱為持律師、律者,指專門研究、解釋、讀誦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懷素等皆稱為律師,以嫻熟《四分律》見稱。後來則指通達佛教戒律的僧人。至於現代法律界稱打官司時的辯護士為律師,則屬於借用這個詞,與佛家沒有絲毫關系。不過就通達和記誦法律這一點來說,又有相通之處。
「長老」又稱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長宿等等,指年齡長、發臘高(出家時間長)而智德俱優的大比丘。《集異門足論》卷四列舉了三種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齡較長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達戒法者,年雖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護法中有財勢的長者。長老雖然是對年長者的尊稱,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還是看重其德行。佛經也稱絮聒佛教大居士、大護法為長老,也是一種尊稱。
此外,還有「大師」、「大德」等等稱呼。佛經中將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等聖人,堪為中省地師范,稱為大師或者大德。《本事經》卷七認為大師有如來、阿羅漢和有學的聖者三種;中國佛教則不用「大德」一詞稱佛菩薩,而是對高僧的敬稱。這兩種稱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須是社會公認的佛家領袖人物才能稱其為。「大師」或「大德」。
當我們要詢問出家人的尊稱法號時,一般可以這樣問:「請問師父的德號上下?」
「上下」是指法號中的兩個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號叫「慧普」,那麼就是「上慧下普」。一般來說,千萬不可問師父「您貴姓」,因為佛家規定,出家後皆依釋迦的法脈相傳,即出家人皆以「釋」為姓,都只以法號相稱。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兩個法號,一個是內號,一個是外號。內號只是他的剃度師、受戒師、傳法師可以稱呼的,其他人不可稱呼。在家弟子只可稱呼其外號,稱呼外號時也不可稱某某,一般要稱呼某某法師或某某師。這些規矩是我們與出家人接觸時要注意的,也是一種語言上的尊敬和禮貌。
除了這些稱呼之外,還有一些常用的說法也應該注意。比如「靈魂」一詞,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稱做「神識」,而不使用「靈魂」這個概念。
作為時間概念的「禮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的教堂祈禱。對佛家要稱「星期日」而不要叫「禮拜日」。佛教信眾每日都做功課,也可說時時做課,不規定在周日,所以也沒有「禮拜日」之說。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講「愛」,因為在佛家看來,有「愛」就有佔有欲,有佔有欲就有我執,「愛」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講的慈悲,悲能拔苦,慈可與樂,由此可見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懷。
㈤ 破洞褲清明節能穿嗎
破洞褲清明節不能穿。
㈥ 孕婦去寺廟有什麼忌諱
孕婦還是不適合經常去寺廟的。因為寺廟裡面所焚的香都是木料末加化學香精等製成,大量的木料和化學香精燃燒後釋放出的氣體對孕婦的身體和胎兒的健康是非常不益的。尤其是印度香、檀香,孕婦聞久了非常容易導致流產,所以孕婦還是盡量少去寺廟。
孕婦去寺廟燒香注意:
1、女性朋友去寺廟不要穿著過於鮮艷,例如說紅色、紫色、花色等等。最好以素色為主,例如說黑色、灰色、藍色、青色等等。
2、女性朋友去寺廟不要穿著過於暴露,例如說短褲、短裙、緊身衣服、透明衣服等等。最好以保守長衣、長褲為主。
3、女性朋友去寺廟不要穿著過於奇裝異服,例如說吊帶衣服、破洞褲子,透過外衣,能看到內衣的顏色的衣服等等,這都很不好。
4、女性朋友去寺廟之前不要不要噴香水,而且在寺廟中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大方得體,切勿大聲喧嘩。
孕中期護理注意事項:
孕中期,孕媽咪要做好乳房護理,穿著合適,注意作息規律。適當進行運動,提高身體素質。注意陰道護理和清潔,謹慎用葯。
1、乳房清潔護理:進入孕中期,孕媽咪乳頭的分泌物會增加。在清潔乳頭時,不要硬拉,輕輕地擦拭即可。可以適當做一些乳房按摩,一天按摩一次,每次2-3分鍾,在睡前或沐浴後做最好。但要注意不要過分刺激乳頭,疲倦和腹痛的時候不要做乳房按摩。
2、穿著合適:懷孕中期後,孕媽咪的肚子開始有明顯隆起,行動不便,甚至還會腰酸背痛。最好穿彈性襪及低跟鞋,將重心往後調整,讓自己舒適。
3、作息規律:保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進行適度的活動,均衡地攝取營養,保持精神穩定。
4、適量運動:如果身體運動量不足,孕媽咪晚上容易失眠,肥胖的可能性也會增高,造成胎兒太大而增加難產的風險。孕婦可以做一些孕婦瑜伽、孕婦操、散步等舒緩的運動,要堅持做,避免激烈運動。
5、避免瞬間用力的動作或震動:孕媽咪要避免腹部突然用力的動作,以免腹部受刺激。盡量不要提重物,要撿地上的東西時,動作盡量放慢、不要縮腰,用彎曲膝蓋蹲下的姿勢來撿,才不會造成腹部不適。
6、避免受寒:體溫太低或刺激子宮收縮,提高早產風險。因此,孕媽咪要注意保暖,下雨或刮風的日子外出,要准備好外套或風衣,穿好襪子,避免受涼。
7、注意突發事故:進入孕中期,孕媽咪體重增加,行動變得遲緩,在過馬路或在凹凸不平的路上行走時,要注意避讓路過的車,走動時不要太快,避免摔倒。
㈦ 爸爸去世後三天了!穿帶破洞褲可以嗎
父母去世,宜節哀至少四十九天,這時宜穿莊重一些,宜穿深色衣服,不宜穿紅戴綠,也不宜穿帶破洞的褲子。
㈧ 請問誰知道拜佛有什麼講究嗎
無論善男信女,還是文人遊客,進入佛教寺廟,通常應注意以下禮儀。
1 、入寺:入寺門後,不宜中央直行,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迄邊行走。入殿門里,帽及手杖自提攜或寄放他室為佳。切勿放在佛案上。
2、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向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去禮拜;凡有人禮拜,不可在他的前頭走過。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宜端坐閱讀。須先凈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其不可放在經上。
4、見僧人: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向他頂札時,假若他們一拜,不必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鍾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後到,法師已經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以後,不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說話。如不能聽完,可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呼他人退出。女同修,去寺院在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到寺院去不能夠穿太緊身暴露的衣服,不能夠穿裙子.上衣的領口不能夠低.穿褲子的話一定要穿超過膝蓋以下的褲子.就算平時拜佛的話,穿著暴露也不是很好.我認識的一些老居士,,穿的褲子低於膝蓋以下的,根本都不敢進佛堂,覺得對佛菩薩不恭敬.
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個念佛的人,要穿衣褲睡覺,如同在佛菩薩面前一樣.
到寺院去不可以濃妝艷抹.至於是否化淡妝我不是很清楚.
女眾和出家眾接觸的話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要遞東西給出家眾,如果出家眾身邊有男眾,就請轉交給男眾,讓男眾遞給出家眾.
如果出家眾身邊沒有男眾,就把東西放到桌子上,讓出家眾自己拿.總之女眾不能夠和出家眾有身體上的接觸.要知道出家眾的衣服袖口特意做得很長,為的就是伸手碰不到女眾.和女眾沒有任何接觸.
我們作為女眾,如果到寺院去,有居士對我們說,我們這樣或那樣的做法不是很好,我們就不要再犯了,畢竟別人這樣說肯定是有道理,我對此深有體會.
女眾到寺院去一定要多注意,稍微不小心就要負很重的因果了.要記住:寧攪千江水,勿動道人心!
到寺院穿著暴露的果報,我聽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如果故意穿著暴露的話,某世得人身的時候,可能會到青樓賣身.不知道的情況下,穿著暴露,某世得人身的時候,可能會做歌女,賣藝不賣身.另一種說法比較嚴重,也沒有確認過,就不提.
到寺院濃妝艷抹,我聽到的果報是某一世得人身的時候會容貌醜陋.我覺得女眾到寺院去,能夠不化妝就最好不化妝的好.
如果有同修覺得自己去寺院的時候,曾在不知道的不小心造罪了,到佛菩薩面前真正的懺悔,以後不再犯就好了.以前無意間所造的罪業經過你的懺悔會消逝的,不要有心理壓力.要知道,誠心誠意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㈨ 去廟里燒香穿什麼衣服
穿著整齊,干凈,不得穿拖鞋,濃妝艷抹,在寺院不得大聲喧嘩,保持一個清凈心,誠信心敬佛,這些是基本的。
進寺廟有規矩
到了寺廟後我們一般要請香了,千萬不能說買香。一般我們可以請三炷香,六柱香,九炷香,十三炷香。寓意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為買越貴的香越好,這是不對的,拜佛心誠最重要。
㈩ 去燒香可以穿破洞牛仔褲嗎
我覺得最好不,等下挨燙就慘了,我就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