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13期女將軍為何從不穿裙子

13期女將軍為何從不穿裙子

發布時間:2022-04-11 18:16:46

Ⅰ 取經路上妖怪大多都身穿盔甲,為何悟空、八戒、沙僧卻只能穿僧衣

孫悟空的形象,我們都知道,身穿虎皮裙,手拿金箍棒的形象深入人心。

舞台形象

關於虎皮裙,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行者拖將虎來道:「師父略坐一坐,等我脫下他的衣服來,穿了走路。」

三藏道:「他那裡有甚衣服?」

行者道:「師父莫管我,我自有處置。」

好猴王,把毫毛拔下一根,吹口仙氣,叫「變!」變作一把牛耳尖刀,從那虎腹上挑開皮,往下一剝,剝下個囫圇皮來;剁去了爪甲,割下頭來,割個四四方方一塊虎皮,提起來,量了一量道:「闊了些兒。一幅可作兩幅。」拿過刀來,又裁為兩幅。收起一幅,把一幅圍在腰間,路旁揪了一條葛藤,緊緊束定,遮了下體道:「師父,且去,且去!到了人家,借些針線,再縫不遲。」

86版電視劇劇照

85年動畫《金猴降妖》形象

後來觀音為給孫悟空帶上緊箍咒,化身為老婆婆又贈給唐僧「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騙孫悟空穿上。原文:

行者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師父。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裰,一頂嵌金花帽,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

三藏就順口兒答應道:「是我小時穿戴的。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行者道:「好師父,把與我穿戴了罷。」

三藏道:「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行者遂脫下舊白布直裰,將綿布直裰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把帽兒戴上。

這就成了最經典的孫悟空形象。虎皮裙我們都知道,那什麼是「直裰」呢?

直裰是從宋朝開始就有的一種服飾。據宋朝人趙彥衛《雲麓漫鈔》謂:「古之中衣,即今僧寺行者直裰。」前胸有交叉的領子,下身原是裙子,到了明清,也有開襟,長及膝蓋,有得更長,等於也是一種長裙。孫悟空把他穿在虎皮裙的里邊,用以保護直裰。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而我們今天少女們穿裙子時,為了防止「走光」,都穿「打底褲」或「安全褲」,那孫悟空既然穿的也是裙子,那裡面穿不穿打底褲呢?

在第四十二回,孫悟空遭紅孩兒火敗,南海求告觀音菩薩,菩薩借得五湖四海之水,收得一凈瓶,便令行者先過南海去,原文:

菩薩道:「悟空,過海。」

行者躬身道:「請菩薩先行。」

菩薩道:「你先過去。」

行者磕頭道:「弟子不敢在菩薩面前施展。若駕筋斗雲啊,掀露身體,恐菩薩怪我不敬。」

菩薩聞言,即著善財龍女去蓮花池裡,劈一瓣蓮花,放在石岩下邊水上,教行者:「你上那蓮花瓣兒,我渡你過海。」

「筋斗雲」既是「翻跟頭」,會掀露身體,會對菩薩不敬。究其原因,相比是直裰之下,體膚完全裸露,等於孫悟空裙子之下是中空的,故不敢翻身。

孫悟空,因貌似頭陀,得名行者,因此,頭上必有戒箍。多數的藝術形象中,為了表現孫悟空「武」的特點,多把服裝設計成武僧的服飾,更有甚者,乾脆以盔甲代替。

《大話西遊》劇照

那孫悟空穿不穿盔甲呢?

《西遊記》大多數的妖魔都是身披鎧甲的,第一個出場的「混世魔王」,就穿「金盔、鐵甲」原文:

魔王聞說:「取我披掛兵器來!」

那小妖即時取出。那魔王穿了甲胄,綽刀在手,與眾妖出得門來,即高聲叫道:「那個是水簾洞洞主?」

悟空急睜睛觀看,只見那魔王:頭戴烏金盔,映日光明;身掛皂羅袍,迎風飄盪。下穿著黑鐵甲,緊勒皮條;足踏著花褶靴,雄如上將。腰廣十圍,身高三丈。手執一口刀,鋒刃多明亮。稱為混世魔,磊落凶模樣。

後來孫悟空大鬧龍宮,從西海龍王敖閏那要來了「一副鎖子黃金甲」,後來天兵前來剿山,也都是穿盔甲的,哪吒受《哪吒鬧海》的影響,在我們的印象是個小孩,身穿紅肚兜,但實際上也是穿盔甲的,原文說:這哪吒太子,甲胄齊整,跳出營盤,撞至水簾洞外。其他的天兵天將就更是頂盔摜甲了。

後面的黑熊精:那黑漢被行者在芳草坡前趕將來,卻才關了門,坐還未穩。又聽得那話,心中暗想到:「這廝不知是那裡來的,這般無禮,他敢嚷上我的門來!」教:「取披掛。」隨結束了,綽一桿黑纓槍,走出門來。這行者閃在門外,執著鐵棒,睜睛觀看,只見那怪果生得凶險: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鎧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黑綠絲絛穗長。手執黑纓槍一桿,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

《西遊記》劇照黃風怪

後面的黃風怪更是威風,一身是金盔金甲:那老妖聞言,愈加煩惱道:「這廝卻也無知!我倒不曾吃他師父,他轉打殺我家先鋒,可恨!可恨!」叫:「取披掛來。我也只聞得講甚麼孫行者,等我出去,看是個甚麼九頭八尾的和尚,拿他進來,與我虎先鋒對命。」眾小妖急急抬出披掛。老妖結束齊整,綽一桿三股鋼叉,帥群妖跳出本洞。那大聖停立門外,見那怪走將出來,著實驍勇。看他怎生打扮,但見:金盔晃日,金甲凝光。盔上纓飄山雉尾,羅袍罩甲淡鵝黃。勒甲絛盤龍耀彩,護心鏡繞眼輝煌。鹿皮靴,槐花染色;錦圍裙,柳葉絨妝。手持三股鋼叉利,不亞當年顯聖郎。

奎木狼下屆,變成黃袍怪,「青臉紅須赤發飄,黃金鎧甲亮光饒。裹肚襯腰?石帶,攀胸勒甲步雲絛。」

銀角大王原是太上老君看銀爐的童子,到了凡間也是:老魔道:「賢弟說得是。」教:「取披掛。」眾妖抬出披掛,二魔結束齊整。??你看他怎生打扮:頭戴鳳盔欺臘雪,身披戰甲幌鑌鐵。腰間帶是蟒龍筋,粉皮靴廝梅花摺。

金爐的童子變得金角大王:這老魔卻頂盔貫甲,罩一領赤焰焰的絲袍。??只見那老妖紅旗招展,跳出門來。卻怎生打扮?頭上盔纓光焰焰,腰間帶束彩霞鮮。身穿鎧甲龍鱗砌,上罩紅袍烈火然。圓眼睜開光掣電,鋼須飄起亂飛煙。

壓龍山壓龍洞九尾狐狸之弟狐阿七大王也是:頭戴金煉盔,身穿鎖子甲,手執方天戟。

《西遊記》劇照金角銀角大王

黑水河小鼉龍:那怪聞言,即喚取披掛。小妖抬出披掛,老妖結束整齊。手提一根竹節鋼鞭,走出門來,真個是凶頑毒象。但見:方面圜睛霞彩亮,卷唇巨口血盆紅。幾根鐵線稀髯擺,再鬢硃砂亂發蓬。形似顯靈真太歲,貌如發怒狠雷公。身披鐵甲團花燦,頭戴金盔嵌寶濃。竹節鋼鞭提手內,行時滾滾拽狂風。生來本是波中物,脫去原流變化凶。要問妖邪真姓字,前身喚做小鼉龍。

來拿他的太子摩昂,「按一按頂上金盔,束一束腰間寶帶,手提一根三棱簡,拽開步,跑出營去。」

觀音蓮池中的金魚,把一枝未開的菡萏,運煉成一柄九瓣銅錘,而且也能弄了一身盔甲:頭戴金盔晃且輝,身披金甲掣虹霓。腰圍寶帶團珠翠,足踏煙黃靴樣奇。

偷舍利的九頭怪,急縱身披掛了,使一般兵器,叫做月牙鏟,步出宮,分開水道,在水面上叫道:「是甚麼齊天大聖!快上來納命!」行者與八戒,立在岸邊,觀看那妖精怎生打扮:戴一頂爛銀盔,光欺白雪;貫一副兜鍪甲,亮敵秋霜。上罩著錦征袍,真個是彩雲籠玉;腰束著犀紋帶,果然像花蟒纏金。手執著月牙鏟,霞飛電掣;腳穿著豬皮靴,水利波分。

《西遊記》劇照黃眉怪

黃眉怪:蓬著頭,勒一條扁薄金箍;光著眼,簇兩道黃眉的豎。懸膽鼻,孔竊開查;四方口,牙齒尖利。穿一副叩結連環鎧,勒一條生絲攢穗絛。腳踏烏喇鞋一對,手執狼牙棒一根。

獅駝嶺三魔,下列百十大小頭目,也「一個個全裝披掛,介胄整齊,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蓮花洞豹子精,在西遊記中,不算什麼厲害妖怪,為使「分瓣梅花計」,「把洞中大小群妖,點將起來,千中選百,百中選十,十中只選三個,須是有能幹,會變化的,都變做大王的模樣,頂大王之盔,貫大王之甲,執大王之杵,三處埋伏。」可見不論什麼妖精,本領大小,全都有盔有甲,還不止一副。

最後玄英洞的三個犀牛精,點了一群山牛精、水牛精、黃牛精,各持兵器,走出門,掌了號頭,搖旗擂鼓。三個妖披掛整齊,都到門外喝道:「是誰人敢在我這里吆喝!」

就連鐵扇公主也叫:「丫鬟!取披掛,拿兵器來!」隨即取了披掛,拿兩口青鋒寶劍,整束出來。行者在洞外閃過,偷看怎生打扮。只見他:頭裹團花手帕,身穿納錦雲袍。腰間雙束虎筋絛,微露綉裙偏綃。鳳嘴弓鞋三寸,龍須膝褲金銷。手提寶劍怒聲高,凶比月婆容貌。

只有很少的妖魔不穿盔甲,如紅孩兒,「有那一夥管兵器的小妖,著兩個抬出一桿丈八長的火尖槍,遞與妖王。妖王輪槍拽步,也無甚麼盔甲,只是腰間束一條錦綉戰裙,赤著腳,走出門前。」還有一些女妖怪,和化身為道士的一些妖怪,是不穿盔甲,剩下的幾乎都穿。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而孫悟空自大鬧天宮之後,西行路上,一路降妖除魔,卻始終未穿盔甲,哪怕是被趕回了花果山,當得知唐僧被變成老虎,回去救唐僧時,也是穿「錦直裰、束虎皮裙」。原文:那猴才跳下崖,撞入洞里,脫了妖衣,整一整錦直裰,束一束虎皮裙,執了鐵棒,徑出門來。

自始至終就這一身,第四十三回孫悟空對觀音說,「我身上這件綿布直裰,還是你老人家賜的。這條虎皮裙子,能值幾個銅錢?這根鐵棒,早晚卻要護身。」

不僅孫悟空不穿,就連豬八戒、沙和尚也不穿,也是一身「直裰」,究其原因,想必是入了佛門不能再穿盔甲,只能穿僧衣交戰,不像妖怪能穿盔甲。

但除了妖魔,就連烏雞國太子興圍打獵時,也是「只見中軍營里,有小小的一個將軍:頂著盔,貫著甲,果肚花,十八札,手執青鋒寶劍,坐下黃驃馬,腰帶滿弦弓。」

冷兵器時代,盔甲是最重要的保護手段,妖怪們都穿,孫悟空不穿盔甲,這對他降妖除魔有沒有影響,穿盔甲能不能起到提高戰鬥力的作用。

《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有人可能會說,都已經是「神仙、妖魔」了,已經不是凡人了,穿不穿盔甲無所謂,看的是神童、法力、寶貝,盔甲就和普通的衣服一樣了。

但文中,秦瓊尉、尉遲恭為太宗守夜,也是「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在宮門外把守。」而且明知是有鬼作祟,還要「介胄整齊」,可見盔甲對鬼祟也是有作用的。要知道大將的一身盔甲少則三十斤,重則五六十斤,如果盔甲對鬼還會穿嗎?

而且妖怪每次出戰前都要大喊一聲「取披掛」,「取披掛」三個字,在全文先後出現了十三次,「披掛」兩字更是出現了四十一次,「盔」出現了二十九次,「甲」則出現了一百二十二次。

過火焰山時,大力牛魔王三次出戰,每次戰前都要穿盔甲,第一次在積雷山:拽開步,出了書房,上大廳取了披掛,結束了。拿了一條混鐵棍,出門高叫道:「是誰人在我這里無狀?」行者在旁,見他那模樣,與五百年前又大不同。只見:頭上戴一頂水磨銀亮熟鐵盔,身上貫一副絨穿錦綉黃金甲;足下踏一雙卷尖粉底麂皮靴,腰間束一條攢絲三股獅蠻帶。

去赴宴會時,也不忘「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辟水金睛獸」,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西遊記》劇照

赴宴後,不見了辟水金睛獸,往芭蕉洞知道孫悟空變成自己的樣子騙走了芭蕉扇,再戰孫悟空時,沒穿盔甲,文中特地寫道:牛王道:「夫人保重,勿得心焦。等我趕上猢猻,奪了寶貝,剝了他皮,銼碎他骨,擺出他的心肝,與你出氣!」叫:「拿兵器來!」女童道:「爺爺的兵器,不在這里。」牛王道:「拿你奶奶的兵器來罷!」侍婢將兩把青鋒寶劍捧出。牛王脫了那赴宴的鴉青絨襖,束一束貼身的小衣,雙手綽劍,走出芭蕉洞,徑奔火焰山上趕來。

第二次孫悟空、豬八戒,領著土地、陰兵一齊上前,使釘鈀,輪鐵棒,乒乒乓乓,把一座摩雲洞的前門,打得粉碎。唬得那外護頭目,戰戰兢兢,闖入里邊報道:「大王!孫悟空率眾打破前門也!」那牛王正與玉面公主備言其事,懊恨孫行者哩。聽說打破前門,十分發怒,急披掛,拿了鐵棍,從里邊罵出來道:「潑猢猻!你是多大個人兒,敢這等上門撒潑,打破我門扇?」

第三次豬八戒又打破芭蕉洞洞門,牛魔王三次出戰,「重整披掛,又選兩口寶劍,走出門來。」文中形容是「重磨劍二口,復掛甲全身。」

看來「神仙、妖魔」也需要甲胄護身。

再看西方以能吃、體胖著稱的亨利八世,有一套用於競技,尤其是摔跤用的比武盔甲,重29公斤,這種帶有裙甲(Tonlet)的盔甲只能適用於步戰,因此在結構上和常見的馬用盔甲的裙甲明顯不同,為便於腿部活動,所以更為肥大。

西方的鎧甲

亨利八世體型肥胖,最重是有300多斤,依然穿著鎧甲下場比武,可見無論中國、外國,還是馬上、步下,只要有實戰,都是要穿鎧甲的。所以小說中,秦瓊尉、尉遲恭「介胄整齊,執金瓜鉞斧」為太宗守夜,絕不是作者按照套路,隨便一寫的。

那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什麼不穿甲胄呢?僅僅是因為他們是佛門弟子嗎?看過韓國電影《鳴梁海戰》的觀眾,會注意到裡面的僧兵也是穿甲的。

《鳴梁海戰》劇照

電影劇照,注意後排的僧兵,因為是僧兵沒有國家配發的鎧甲,只能自己准備,所以防護面積不容正規的軍官,但也不是一身僧衣就上陣。

回到小說《西遊記》的創作年代――明代,參考明代的《出警入蹕圖》,裡面的各種軍人裝束也是像小說一樣,各種各樣非常華麗。

《出警入蹕圖》中的近衛軍

確實,在《出警入蹕圖》中,出現了大量披掛華麗鎧甲的軍人,但是這不是在作戰而是御前儀仗。這樣的鎧甲是需要細心維護的,每次都要將金甲擦拭乾凈保養後再上交庫房存放,當值時再來憑腰牌領取。真正作戰是不會穿畫和小說中那種金光閃閃的盔甲的,「隱蔽自己」始終是戰場不變的法則。

另外,明代是個從冷兵器時代向冷兵器火器混用時代過渡的朝代,盔甲的式樣也逐漸變化。到了明代中晚期火器使用漸多,盔甲以輕便的布面甲和鎖子甲為主。抗倭戰爭在嘉靖年間,在戰爭中火器已經十分普及,布面甲已經很常見了。

其中「戚家軍」是臨時徵召的明軍,軍費靠地方總督調撥,軍餉裝備全是自籌,朝廷正式武庫中的裝備是不會發給他們的。所以如戚家軍那樣的臨時集訓徵召的「輕步兵」,裝備應該是儉朴而輕便的,遠沒有電影《盪寇風雲》電影里那麼威武雄壯。更何況當時還有大量的鄉兵、民團自發的保衛家園,更談不上什麼盔甲了,手中的兵器也是最常用的工具,想想豬八戒的武器為什麼是「九齒釘耙」?

《盪寇風雲》劇照

小說中就寫到,(銀角大王)笑道:「這和尚是半路出家的。」八戒道:「好兒子,有些靈性!你怎麼就曉得老爺是半路出家的?」那怪道:「你會使這鈀,一定是在人家園圃中築地,把他這鈀偷將來也。」

當時前線上那些浴血奮戰的戰士,大所數人,不久前還是鋤地的農民,讀書的秀才,挖礦的礦工,教書的先生,但為了保衛家園,打跑侵略者,一下就變成了身穿號衣,無甲無盔,只是布巾頭包,只有最前排對敵的士兵,能用最簡單的布面胸甲做最基本的保護。真實的戚家軍應該就是這樣一支樸素,但意志無比堅定的軍隊,就像孫悟空對取經信念那樣執著。他們沒有金盔、金甲卻打敗了兇悍、殘暴的倭寇,他們沒有華麗的軍服,卻有著同孫悟空一樣的堅韌、勇敢和機智。

孫悟空沒有甲,但面對全身披掛的敵人時,依然沒有半點怯懦。正是這種血性,正是這些現實中用血肉之軀保衛家園的漢子,深深的觸動了小說《西遊記》的作者。這可能就是作者,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都不穿甲,而其他人都穿甲的真實原因。

歷史堂官方團隊作品文:王劍

Ⅱ 古代的女人為什麼只穿裙子,而沒有褲子

《易經》里有句話:「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我們的老祖宗那時候,男人們上衣下裳,女人們就只穿長袍。穿裙子的男人們撩起衣角渡河去會情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野且!《詩經·褰裳》)。當然,裙裡面也不是光溜溜的兩條腿。裙裡面所謂的褲,其實要稱作「脛衣」,只是遮住兩條小腿。

女人們偶爾也穿這種沒有襠的套腿褲。好玩的是,政治和權力最終給褲子加上了一個襠,不僅解放了身體,也解放了生產力——此後的底層人民就一直喜歡穿這種方便行動的服裝。

《漢書·上官皇後傳》里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大將軍霍光權傾一時,當時的皇後是霍光的外孫女,也是另一位權臣上官桀的孫女。為了保證權力可以延續下去,霍光希望皇後獨享皇帝的床第之歡,生個皇位繼承人。皇帝身體不好,也沒有匯仁腎寶,皇帝不好,大家都不好。識眼色的醫官和侍從們馬屁拍得恰到好處,他們勸皇帝,您身體不好應該少作運動,即使做有皇後就夠了,您要實在管不住自己,也好辦,讓宮女們都穿上有襠的「窮褲」,再繫上幾條帶子。即使皇帝「獸性大發」,一時半會也解不開,不能隨時隨地行「周公之禮」了。這位不幸的皇後還是沒有生下一男半女,還在15歲時成為了寡婦,一直到52歲去世。

倒是南北朝時期的胡女,穿著到臀部的短褶,腰間束帶,下身是褲口很寬的大口褲,十分精神。胡服熱潮席捲唐初風尚,女子們穿翻領長袍,束帶,穿緊口褲和皮靴,俏麗可愛。

然而褲子真正成為中國女人的常服,還要再過一千多年。兩條腿分立,成何體統?!尤其是女人,穿褲子就是明顯要勾引男人嘛。道德家們虎視眈眈,希望把女人們掩在寬袍大袖裡,失去本來的女性性別特徵,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至於那種只能護住腿部的「脛衣」也並未隨著歷史的演進而消失無蹤。1949年之前的北方,只有兩個褲腿的套褲,是老年女人過冬的常備。這種套褲中間絮棉,穿的時候,把兩條褲腿套在褲子外面,用帶子系在褲腰帶上,扎緊褲腳的褲腳帶。套褲把冷風阻擋在外面,上了年紀的人可以過一個融融的冬日。

Ⅲ 漢代人連皇帝都是穿的開襠褲,你敢穿越過去嗎

在茹毛飲血的年代,人們只知道用樹葉、獸皮圍在下身,用以遮醜,這就是最初的裙。古時稱裙為下裳,《說文解字》中說:「裳,下裙也。」在古代漢語中,「裳」讀作「cháng」,《詩經》中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里「衣」與「裳」的含義是相對的,明顯「衣」是指上身穿的衣服,「裳」是指下身的衣物,即裙,因為自原始社會,裙就是男女的基本服裝。如若誰能在這些裙上粘貼一些樹葉、花草一類的飾物,那就是現代的時裝模特了。然而《現代漢語詞典》對「衣裳」的解釋為上衣,常用於口語中。看來古今對「裳」的用法真的不一樣。《詩經》上記載:「綠兮衣兮,綠衣黃裳」,意思就是穿著綠上衣黃裙子很漂亮的。在《詩經·齊風·東方未明》一篇中「東方未明,顛倒衣裳。」則進一步說明,那時的「裳」即為裙,是不分襠的下衣,所以在天沒亮的時候,起身穿衣服都搞混了上衣和下衣。

歷史終於發展到宋朝,卻又流行起膝褲,膝褲就像先秦時的脛衣一樣。脛衣就是貼身穿的衣服,但膝褲還可以在長褲之外加上罩衣。那時的女子不分尊卑都穿膝褲,男子也如此穿法。據《朱子語錄》記載:南宋奸臣秦檜在朝為相,雖然受到高宗重用,但皇上對他時有防範,待秦檜死後,高宗不覺鬆了口氣,對臣下說:「朕今日始免膝褲中置匕首矣!」可見,那時的皇上也穿膝褲。這種膝褲一直流行至明清時期,只是在元朝時,受程朱理學影響,漢族女子以理性美為准繩,概括起來可以用窄、瘦、長、奇來形容,不以穿長裙為美,而是穿裙不及地,可以露出腳,但整個社會仍以穿膝褲為主。

美女們,生在今日,喜逢盛世,我們真是太幸福了。走在街巷,放眼望去,時裝潮流,日新月異,褲子種類花樣繁多,不斷更新。牛仔褲、西褲、裙褲、緊身褲、直筒褲、燈籠褲、喇叭褲、闊腿褲、背帶褲、健美褲、打底褲......應有盡有。總之,怎麼美怎麼穿,怎麼舒服怎麼穿。一條合身的褲子,真是讓我們的生活錦上添花。

Ⅳ 靈魂拒葬 萊維人物分析

對《靈魂拒葬》的劇情介紹以及一些看法

一,劇情介紹:為沒有看過該戲的人所寫。
1, 楔子。——控訴。
很多劇本都有這個部分,這本身無可厚非。
不過,對於看習慣了樣板戲的中國觀眾來說,那一段「戰爭,是屠殺和掠奪……為了尺的
土地,……他們的死毫無意義,……可是,他們是英勇的……」,讓人覺得熟悉得可惡。

太多了,太多了。
而且,看習慣了好萊塢大片的人都知道,最俗套的做法,也比這樣蒼白的講述有效:讓人
物自己出場,用行動或者語言,展示自己的性格或者身份。比如,在《後天》里,開始就
是主人公在冰川里採集冰樣。——表明他身份。其後,遇到險情,他英勇逃脫,——表現
他性格。
可是,這個劇卻讓一個女孩子來聲嘶力竭的講:可是,他們是英勇的……
這樣的講述,其實和祥林嫂講述我家阿毛的故事無本質區別。唯一的區別在於,祥林嫂還
會遇到幾個善男善女,而這個女孩子卻只能遇到我這樣「像墳墓一樣」冷冰冰的老實人。

2,司令部的開炮命令。
楔子結束,就正式進入了劇情。
司令部里,將軍命令必須每天推進四尺。而且,這是總部的命令——於是,批判的鋒芒似
乎就達到了統治階級的高度。
可是,出場的幾個人物形象都不鮮明。
本場的作用,無非交待故事而已。

3,掘墓
上尉指揮三個士兵埋葬這六個被自己炮火打死的戰友。
士兵偷煙,上尉找回,幾個鬧劇。觀眾幾次大笑。
對劇情毫無用處。
——雖然我們也可以這樣來附會一下:士兵們連煙都沒得抽,每天只能吃罐頭,由此可見
,戰爭真是可怕啊。
不過,考慮到現在不是政治考試,想必大家都不會有這樣的思想境界。

4,帥哥拒葬和美女安魂
幾個士兵相繼出現。
——果然是夠帥夠高。
然後各自擺了幾個pose。
然後,齊聲吼道:拒絕埋葬。拒葬。……雲雲。

隨後,一群穿白色裙子的美女出現了,全場驚呼——大多數是男孩子的聲音。
真的是好身材啊。(一個笑話:今晚七塊錢一張票,看了多於七個的美女,劃算,一個美
女不到一塊錢就可以看到。)
我估計會有一個集體pose,這樣,和前邊的帥哥pose對應起來。不過我希望不會如此。可
是一切都如魯迅說的:我總是希望不如我所料,卻每每恰如我所料。

美女給士兵蓋上黑紗。然後走了。
這時,這些死人爬起來,嚇壞了幾個掘墓人。

5,報告長官
兩個將軍又在籌劃新的炮擊——和上次一樣,這次推進四碼的代價依然是幾條戰士的生命

不料上尉沖了進來,報告:那六個士兵拒絕埋葬。
將軍當然不信。於是,醫官被派往墓地檢查上尉是否說了真話。

6,戲弄上尉

一個同性戀醫官出場了。
自然,會有一些噱頭以及一些笑聲。這就好比在《天下無賊》里看到葛優出場就可以預料
到暴笑一樣。
然後開始檢查那幾個士兵的死因,腸子流出的,心臟打穿的,褲襠炸掉的……又是一些暴
笑的噱頭。

這時候,其實我們就可以問問自己:這個戲到底在做什麼?
根據我的智商,沒有猜出來。——這無疑對我媽媽的信心是一個打擊:她一直以為我是個
聰明的兒子呢。這對我也是一個打擊。
可是我考慮到有這么多美女和帥哥可以看,而且回去了也覺得浪費了7塊錢,於是我繼續呆
在那裡。

7,向將軍復命
上尉和醫官回到司令部,自然被一頓臭罵。
可是上尉還是不服氣,建議兩個將軍親自去前線。
在得到了前線很安全的保證之後,將軍們來了。

8,將軍vs士兵的靈魂

將軍到了地頭,就向那些靈魂發表了一些演說。——冠冕堂皇,可是毫無內容。
自然毫無效果。士兵們拒絕埋葬。

於是,將軍在上尉的建議下,想到了一個辦法:女人。
「哈哈,很多人都栽在女人手上。」將軍們自以為得計,答應了。

需要說明一舉,此時,已經開場一個小時過頭了
9,士兵和士兵
兩個對壘的士兵,卻有了不錯的私交。
對兒子和妻子的懷念和感情,成了兩人共同的話題和感情溝通的方式。
於是兩個人忘掉了這里是戰場。有了把盞言歡的味道。

可是,廣播聲傳來,「必須推進四碼」
另一方;「絕不能讓他們推進一步。」
於是兩人開始火拚。
叫「老鬼」的那個先被自己部隊的子彈打死打死。然後很痛心的另一個士兵把他扶起來,
——一站起來,就知道他也會被打死。
果然,一聲槍響,他做痛苦狀,然後死掉。

10,夫與妻
在將軍的逼迫下,一個妻子來勸說自己丈夫,——我們把他叫做拒葬士兵一號吧——不要
拒絕埋葬。
可是丈夫拒絕了。他還想念著人間的生活:早上推開窗戶,可以看到碧綠的田野,可以看
到高山,可以讓小兒子坐著馬車戴著漂亮的圍脖,讓村民們羨慕……
可是妻子驚醒了他的夢:現在不一樣的。他已經死了。
丈夫拒絕接受。
於是妻子說出了自己來的原因:兒子被扣在將軍們手裡。
這樣,對兒子的憂慮讓兩個人有了情感的交流。緊張化為緩和。
兩人開始一起回憶過去的生活……
非常感人的一段戲。

然後,丈夫為了兒子和妻子著想,為了他們繼續有安定的生活,決定不再拒絕埋葬。

11,姐弟
一個墜入風塵的姐姐來尋找弟弟。——二號——也是將軍們讓她來的。
可是弟弟拒絕相認:在十幾年前,弟弟被繼父趕出家門,一直過著「和小狗搶東西吃的生
活。」姐姐答應來帶他走,可是,她音訊全無。
這是一個相認的障礙。而且,弟弟對姐姐的這種生存方式也是深惡痛絕的。
矛盾被設置出來了。

可是,姐姐說起自己的辛酸,煙花女子的辛苦,弟弟心動了。兩人的感情開始回熱,融合
了,姐姐告訴弟弟,去吧。每年你的墳墓上,都會有美麗的鮮花。
弟弟於是被說服。

無疑,這是很感人的一場戲。
可是,如果我們用文本細讀的方式來分析這場戲,很容易就發現幾個問題:十幾年了,姐
姐對年幼卻被趕出家門的弟弟漠不關心,即便她自己很艱難,這似乎不能說明她們的感情
。第二,姐姐反復強調的,是「他們」讓我來的。自己才不原意到這個鬼地方來呢。
這似乎也不是一個和弟弟很有感情的證據。

12,舞場情侶
開始就是一段火爆的帥哥靚妹雙人舞。(我旁邊的兩個南藝的老師在上一場竊竊私語:朱
朱真胖。不過她演的妓女還很放鬆。這一場他們說:你看,那XX的大腿有些粗,跳舞就不
好看。——我同意他們前一個看法,不過,我覺得後一個看法就毫無意義了:對舞蹈演員
,如果大腿只能用「纖細」來形容,那就是噩夢。)
通過這個邊舞蹈邊對話的場面,一個情境被設置出來了:兩人相愛。可是,男孩子和其他
女子也有些曖昧,花花公子型;而女孩子則希望他對自己念出情人間的三字經。
可是男孩子拒絕了。忽視了。於是,雖然他們在舞蹈比賽獲獎,獎品是一個似乎很漂亮的
手鏈,可是女孩黯然離去。把那手鏈扔在了地上——男孩子撿了起來,悵然若失。

燈光昏了下去。男孩子——三號——獨自躺在那裡。這時,女孩子來了。
女孩子很得意的講起自己的風光:在各種舞會上受寵。一個商人——現在的上校也對她非
常有好感……
男孩子當然就酸酸的譏諷:上校?不就是那俗不可耐的奸商么?哦,寶貝,我在看你穿什
么顏色的內衣。……黑色?……胸部這么小,你不應該穿黑色……
這樣當然就延續了兩人的爭斗。
怎麼樣結束這對立的呢?

女孩在快要憤然離開的時候,猛然發現男孩許多年過去了還保存著那手鏈。於是,她猛然
發覺男孩的確是愛自己的。兩人跳舞,……
又一個拒葬的人被搞定。

13,戀人——殉情
和上一場一樣,以夢境(或回憶)開始:一個士兵——四號——回憶以前和女友的甜蜜日
子。他送給了女友戒指。

然後,女友來了。兩人一開始就回憶過去美好的事情。女友也講述自己在後方被思念折磨
的痛楚。一個比較動人的細節就是:女友說自己現在酗酒,醉了之後就爬上那桌子呼喚愛
人的名字。
然後兩人回憶起呼喊彼此名字的過去。——很感人的一幕。

然後,女孩子希望能夠嫁給這士兵。士兵說,好的,可是不是現在。你以後上了天堂,我
們就可以在一起了。
——這時,我終於可以猜到劇情的下一步了,如釋重負:我畢竟不是一個100%的白痴。—
—女孩要自殺。
果然。然後,美麗的婚紗,美麗的天使做伴娘……

這場戲的效果很不錯。煽情的場面從來都不缺觀眾的眼淚。

不過我還是要提出一個問題:考慮到女孩有酗酒爬上桌子高聲呼喚愛人名字以致被別人看
作發瘋了,可見她是一個很勇敢很堅決的女孩子。可是,演員本身太柔弱了,表演也太柔
弱了。

14,母子
兒子——五號——想念著母親。這次,另一個士兵扮演了一個「功能性人物」。他說:哈
,我知道你在干什麼。你在想媽媽了。……
把情景說出來了。而且還表現出了兒子的心理:不原意母親看到自己臉被炸得面目全非。
自己可是母親的漂亮兒子啊。

然後母親來了。拿來了蛋糕,那是兒子的戀人辛辛苦苦找到雞蛋和奶油親手做的。——今
天是兒子二十歲生日。
兩人開始回憶起去峽谷漂流的往事。母親反復強調:人生就像漂流,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
候會遇到什麼風浪。

15,修理工夫妻
六號士兵參戰前是修理工,貧窮,酗酒,所以妻子只能靠偷竊維持家庭生計。丈夫則厭惡
妻子,不理會家裡的難處,不理會妻子生一個小孩子的願望。

這次,妻子又說起自己一個人的難處。丈夫明白了,理解了。決定努力奮斗,改變自己人
生,改變家庭境況。——妻子興奮的呼喊:他要站起來了……

16,反戰宣言
丈夫開始控訴戰爭的罪惡,帶給自己的痛苦。
然後,所有演員湧上舞台,分別控訴:從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戰爭……帶給人類多少
痛苦……伊拉克戰爭,波黑……

劇終。
俗語說,你方唱罷我登場。
戲演完了,就該觀眾發表自己的看法了。有些觀眾用鮮花和請求合影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那是對他們所期望的明日之星的努力演出的褒獎。
不過,我們還是來談一談藝術吧。

二,一些看法
1, 矛盾的轉移、游離。
在看戲或者看小說的時候,我們一般來說,會根據已知的情況,產生一些推測。形成一些
閱讀期待等。
所以,當我們看很多武俠小說,都會感到失望。——開頭的時候,出場的一些人物似乎非
常了不起,可是,後來發覺,這些人只是江湖上的小腳色而已。他們在另外一些大俠面前
,毫無發言權,畢恭畢敬……梁羽生的小說、金庸的小說,不少都有這樣的問題。
讓我失望。

對於戲劇,也是這樣。我們也會有期待。而阿契爾在《劇作法》中說,一般原則是,先設
置一個矛盾,然後這個矛盾繼續發展,到最後,得到解決,高潮來臨。
也就是說,矛盾要貫穿始終。而我們看戲,主要的期待,就在於矛盾。
如果這個期待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快感就很難說。比如,當我們看到老國王靈魂的暗示
時,我們自然開始期望看到哈姆雷特的為父復仇。可是,假定我們結果看到了他爭奪王位
的斗爭,我們還坐得住么?

再看看《靈魂拒葬》吧。
楔子給我們的提示是:本節目會控訴戰爭。至於從哪個角度,現在還不能確定。不過考慮
到那個女孩子說:戰士的生命,換取了無意義的幾碼土地,我猜測這個戲會展示戰爭的荒
謬性。
不過第一場開始,我又看到:矛盾設置在將軍們和士兵之間。將軍為完成任務,犧牲了士
兵生命。
可是後來,主要矛盾又變成了士兵和自己親人的誤會。他們在見面之前,都彼此有一些矛
盾和焦慮,可是,通過一些溝通,他們解決了。
那麼劇本的重要矛盾是哪一個呢?
應該是第二個。首先,從時間來說,第二個矛盾的解決占據了百分之六十的時間。第二,
最感人的幾個場面,都出現在後面。

可是,由此生發出一個問題:那麼前邊那一個小時的戲,到底在干什麼?兩個矛盾,似乎
分量相當,怎麼搞的?
是為了展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么?那麼後半段就可以了。為了展示戰爭的荒謬么?那
么前半段的進一步發展,不應該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戲是被肢解掉的。

2, 情節雜亂。
對於情節,首先有這樣一個要求:「在詩里,情節既然是對行動的摹仿,就必須摹仿一個
單一而完整的行動。事件的結合要嚴密到這樣一種程度,以至若是挪動或則減其中的任何
一部分就會使整體松裂和脫節。如果一個事物在整體中的出現與否都不會引起顯著的差異
,那麼,它就不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亞里士多德:《詩學》,第八章)

無論從那個角度看,掘墓、帥哥pose、美女安魂、醫官驗屍都是對情節毫無意義的。
絲毫沒有推動情節的發展。而且,也絲毫不能展示人物的性格。
尤其讓本劇情節支離破碎的還有這樣兩個對壘士兵的一場戲。

也許這些戲都是很有劇場效果的。——不是戲劇效果。
但是,這有什麼意義呢?
舉個例子,我們先讓黃宏來演《超生游擊隊》,然後讓馮鞏來一段相聲,再讓趙本山來演
《昨天 今天 明天》,劇場效果肯定狂好。
可是,那是戲劇么?

3, 情節的不合常理
同樣,亞里士多德提到,戲劇必須符合可然性。用我老闆的話說,必須具有生活邏輯。這
是一個基本的標准,那麼我們來看看這個戲做得怎麼樣呢:
A, 將軍是絲毫不相信有靈魂拒葬這回事的。只是因為上尉向他保證前線非常安全,他才
來到前線。准備證明上尉的錯誤。
可是到了前線,他就立刻向那些士兵的屍體發表演說,動情的流淚,(當然是做秀),勸
說士兵躺下,被埋掉。
從不相信,到直接對士兵的靈魂說話,毫無轉折,毫無理由,——我們也毫無准備。

B, 開始的時候,士兵拒絕埋葬。很好。過去無意義的死去,現在拒絕埋葬;過去白白送
死,沒有選擇,現在要抗爭一下了。——抗爭就是現在拒葬的原因和意義吧。
可是後來,他們都不再拒絕埋葬了。接受埋葬的原因是什麼呢?那個弟弟因為墳墓會有鮮
花,那個父親因為自己的兒子呵妻子可以好好生活,那個兒子……

因為將軍們的挾持、強迫(劇中人反復強調:如果不是他們,我根本不到這鬼地方來,…
…我們的孩子,在他們手裡……),這些妻子,情人,姐姐,母親來了,然後說服了他們

一切都在將軍的控制之下。他們為了反抗將軍反抗荒謬的戰爭,可是,故事卻以他們接受
了將軍的繼續控制結束。——而且,戲劇還以「反戰宣言」結束。

拒絕埋葬的意義被丟失了。接受埋葬的意義被消解掉了。

士兵從開始到後來,都不清楚自己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行動的意義。對這樣的情節安排,
你覺得滿意嗎?

4,關於本劇性質——畢業戲
的確,排畢業戲有很多問題。最重要的限制在於:必須選擇一個劇本,出場人物多,而且
出場時間均衡,這樣,才能讓每個學生上場,皆大歡喜。
所以,在選擇劇本上,就會遇到很多麻煩。選擇面不會太多。——尤其是對於讀劇本本來
就不太多的人來說。

所以,很難保證他們能找到一個很不錯的本子。這一點大家都有了解。
不過,對於號稱中國no 1 的cad,導演應該有相當的鑒別力,對本子進行相應的修改,使
它更完善。
我們只是按照劇本演的,劇本如此。一切責任在劇作家。——這是讓人鄙視的借口。
觀眾好比在飯店進餐的食客,導演好比飯店經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定你是對飯菜質
量很不滿的食客,你是否會滿足於經理這樣的一個解釋:哦,對不起,主要是我們從市場
上買來的龍蝦不新鮮,所有有些臭味。這個菠菜葉子有點黃,也主要是今天沒有買到新鮮
的……問題不在我們廚師手藝不行。不是我們的問題。
你會滿意么?

5,幾個細節錯誤
幾個士兵的死因。
考慮到士兵的死亡是本故事的基礎。所以,死因就比較重要了。
在楔子里,我們就知道:這時被自己的炮彈打死的。第一場將軍的命令繼續強調了這一點

可是,在後邊的劇情中,他們卻死得千奇百怪。有人被子彈打穿心臟,有人頭上被槍打穿
,有人……
讓我想起《喜劇之王》的周星馳對導演說:導演,我是否可以死得比較有特點呢?
他們死得也很有個性啊。——可以先被炮彈打死一次,然後再挨槍子。

6, 關於幾段效果不錯的戲
也許有很多原因,可是,我想說的有這樣一點:讓演員只集中精力表演不太長的一段戲,
這樣,就更容易取得好的效果。

Ⅳ 夢見一個穿花裙子的小女孩,站在學校門口

在將軍還不是將軍的時候,曾吃過一場敗仗。大軍中埋伏後,他孤身一人想要殺出一條血路,不巧沿途卻中了敵軍的埋伏,將軍渾身是傷,不得不棄了戰馬,躲入山腳下的村莊內。村裡的釀酒女救下他,並將其安置在家中悉心照料。久而久之,釀酒女對將軍芳心暗許,每日為他溫一碗薄酒,做幾道小菜,總以為這樣平靜而快樂的日子會持續很久很久。然而,將軍傷勢逐漸痊癒,一心想要重返戰場,報效朝廷,釀酒女雖是不舍,卻依舊應了將軍。她為將軍備好行囊,臨行前他與她道: 若再得朝廷重用,必將重謝報恩。釀酒女擺擺手:只怕到你位高權重時,每日忙於軍中、朝堂中的大小事宜,哪裡還能記得這山腳村落里的區區一碗薄酒?將軍不解風情,他說,這世間除卻生死,皆是閑事。釀酒女嗔笑著說他講得不對,一個「情」字,可比「生死」更重要。將軍這才明了釀酒女對他的情。他說待自己立下戰功,定會回來娶她為妻,釀酒女笑著說好。她還說,自己釀了一壇好酒,等將軍披上婚袍那日,定要開壇來喝。將軍走後征戰三年,立下赫赫戰功,深受皇帝信賴,成為了統帥三軍的大將,也得到了皇帝最寵愛的公主青睞。那日,將軍平定亂匪凱旋,皇帝龍顏大悅,當即下旨要將公主許配給他。將軍說自己已有婚約,不能迎娶公主。皇帝很生氣。他心想,自己的掌上明珠怎還不如一個市井間的釀酒女?如此草率拒絕公主,叫皇室的顏面往哪裡擱?此時又人向皇帝進言:只怕釀酒女只是一個托詞,將軍剛愎自用,早已不將陛下放在眼中!皇帝氣急,指著將軍鼻尖道:你一日未娶妻,那婚約就一日不作數;十日之內,要麼迎娶公主,要麼等著被砍腦袋。詔書就這么被公告於天下,傳遍大江南北。將軍此刻才意識到危機。他馬不停蹄趕去那個山腳下的小村落,一來,想要履行當初的諾言;二來,希望打消公主的念頭。將軍表明來意,可誰曾想,昔日的釀酒女早已嫁給鄰家獵戶,每日溫一碗薄酒,守著郎君歸。她見到將軍只是笑笑,問一句:公主好看么?他木訥地回答:好看。她又問:那她待你好嗎?他答:好。這便是一段良緣了。釀酒女說罷,將溫好的一碗薄酒遞給將軍:你那時與我說過,這世間,除卻生死,皆是閑事——婚姻嫁娶自然也為閑事,比不上將軍一條命重要,又何必執著。將軍又道:可你不是說,一個『情』字比『生死』更重要麼?釀酒女搖了搖頭:你走這三年,連年兵荒馬亂,地里沒有收成,誰還有心思來喝我的酒?賞我一口飯吃?若不是鄰家獵戶日日分我食物,呵護照料,只怕我早已是一抔黃土!所以啊,『情』與『生死』孰輕孰重,當年是我說錯了。將軍最終抱憾而歸。十日後,皇城傳來將軍與公主定親的喜訊。得知消息的那一天,釀酒女從家門口空地底下挖出一壇陳年的女兒紅,送給了鄰家的獵戶。她說:原本這壇酒是打算等出嫁時再拿出來喝的,不過現在看來,應該是用不上了。其實兩人並非夫妻,一切都只是演給將軍看的一場戲。獵戶問她:明明心中有情,為何不跟將軍走?釀酒女將溫酒的小火爐升起來,一邊扇風一邊笑著說:我一直覺得,『情』是比『生死』更加重要的東西——只是,這『生死』若是指他的『生死』,我的『情』啊,便成了一樁閑事。作者微博 : 狐扯的煙二已授權。

Ⅵ 女警察和女軍人什麼時候要穿褲子,什麼時候要穿裙子

女軍人 和男軍人的服裝是一樣多的 有夏裝 半襯 將軍昵 夏裝一般5月1就該換了 上衣是襯衣領帶 還有一個外套 半襯是夏天穿的 上衣是半袖 下面是一步裙 將軍昵也叫冬裝 10月1日開始就換冬裝了 另外 武警在駐地是不允許穿白色的皮鞋的 男女都是 只允許穿黑色和咖啡色的

Ⅶ 隋朝皇帝穿的是冕服,唐朝皇帝穿胡服,這是為什麼

樓上的,隋朝是建立在北周的基礎上的。五胡亂華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在北魏統一後就趨向穩定了,這就是南北朝:南朝是宋齊梁陳;北朝先是北魏一統,在孝文帝推動漢化遷都後,六鎮胡兵(府兵)和漢化政權矛盾激化,造成六鎮民變,爾朱榮死後高歡(胡化的漢人,鮮卑小字乞豆陵)吸收了六鎮勢力,割據北朝東部建立東魏(後人仿效曹魏篡位建立北齊)。隴西軍閥賀拔岳部將宇文泰擁立北魏孝文帝的孫子元寶炬為帝,與高歡所建的東魏對立,建都長安,稱西魏(後人也篡魏建立北周)。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華北。581年,楊堅代北周,改國號隋,北周亡。宇文泰改革軍隊統轄系統,建立府兵制,以擴大兵源。這個制度為隋唐所沿用。形式上採取鮮卑舊八部制,立八柱國,實為六軍。每個柱國大將軍下設有兩個大將軍,共12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下有兩個開府,共24個開府;每個開府下有兩個儀同,共48個儀同;一個儀同領兵千人。這樣,六柱國合計有兵四萬八千人左右。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府兵。
外交上,宇文泰採取了和北攻南的政策,對於北方的突厥、柔然曾通好,但對於南朝則採取攻勢,先後進佔了益州和荊雍等地。
政治上,宇文泰實行以德治教化為主,法治為輔的原則。法律上,主張不苛不暴,而「法不阿貴」。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學,曾在行台設學。俘虜王褒、宗懍等均受到禮遇。後又令盧辯仿周禮更改官制,實行北周六官制,甚至政府文告也要仿先秦體。
宇文泰恢復鮮卑舊姓,如恢復皇族元氏為拓跋氏。而所將士卒也改從主將的胡姓。從形式上胡化一批的漢人,楊忠(隋朝皇室先祖)授普六茹氏,李虎(唐高祖李淵祖父)授大野氏。
隋文帝楊堅(541年-604年8月13日),華陰人,隋代開國皇帝,謚號文帝,廟號高祖,581年3月4日-604年8月13日在位,在位23年,604年病逝於大寶殿,享年64歲。楊堅是漢族,不過擁有鮮卑族的姓氏和小字,鮮卑小字為那羅延(金剛不壞),鮮卑姓氏為普六茹,為普六茹鮮卑姓氏是其父楊忠受西魏恭帝所賜的,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並讓宇文泰鮮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漢人恢復漢姓。
胡化的漢人高歡不肯重認老祖宗是為了穩定國家的基礎六鎮勢力(大多數是鮮卑人,還有鮮卑化的漢人/匈奴/羯族/丁零。。。。。。),胡人在當時視漢人為豬狗,可以隨便殺戮,正是這種歧視也是漢化的北魏覆滅的原因。可見東西兩魏都吸取北魏滅亡的教訓,對漢化後進行更正,進一步胡化。
楊堅不一樣,首先他來自北周統治集團——鮮卑關隴集團。他是篡位者,為了與宇文氏劃清君臣關系,申明自己的正統地位,推行漢化,去鮮卑化。
李唐雖然也是漢族,但是從鮮卑化的漢人李虎(李淵祖父)開始世代與鮮卑貴族通婚,獨孤氏,長孫氏,宇文氏,可以說骨子裡胡人血統更多。隋朝滅亡,各地軍閥和農民起義軍都被李唐滅亡,所謂漢人正統的南朝早已滅亡,自己本身就是隴西貴族,除了和中原沒有任何關系的突厥,李唐在立國時沒有藉助任何外部力量,十分自信,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再說在從五胡亂華開始到隋末胡漢的界限沒有這么重了。穿胡服反映了李唐皇室心中歸屬。

Ⅷ 為什麼古代女人都穿裙子

自古以來,裙子就不再是女人的專利了,從黃帝時代開始,男人們就開始穿裙子了。 後來,東漢的學者黃甫泌,在一本名為《帝王時代》的書中寫道,黃帝開始脫下他的皮衣,這樣他的外衣就像天堂,他的衣服就像地球,意思就是裙子 ,在古代中國“上”字的原意是“鋪開”字組合,然後稱為“上” ,意思是“展開的衣服”後來擴展為“裙子”


總之,相對於裙子,褲子出現得很晚,甚至在漢代,人們仍然可以在夏天只穿衣服而不穿褲子來保持涼爽,但是自從漢代以來,在衣服上加一條褲子是比較禮貌的,無論是出去迎接客人還是會見朋友,都是正式的禮節。

Ⅸ 美女體操名將馬羅尼,曾被稱為賽場精靈,因不雅照流出後來怎樣

要說最優雅的體育運動是什麼,有的網友也許會說是擊劍,有的人會說是跳水。

但是更多的網友認為,體操才是最優雅的體育運動,當選手們在賽場上做出高難度的動作時,美麗的身影讓觀眾也忍不住贊嘆。



因此馬羅尼也被外國網友們評為最慘體操美女,本來風光無限的她,竟然因為這個原因被迫退役。

不知道網友們有沒有看過馬羅尼的比賽呢,大家對馬羅尼的遭遇有什麼看法呢。

Ⅹ 《亮劍3·雷霆戰將》被下架,哪些地方違背歷史

一部名為《雷霆戰將》的電視劇引爆網路。倒不是說這部電視劇製作多麼精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雷霆戰將》這部劇的諸多情節,嚴重違背真實歷史。

其一,《雷霆戰將》諸多女性角色身穿緊身衣和裙裝,腳蹬高跟鞋出現在戰場上,這就已經嚴重違背史實。

其五,這部電視劇最引人吐槽的一點,倒並不是什麼服裝,或者是住別墅喝咖啡,關鍵還是演員的妝容以及神情,包括人物設定。

試問,瞬息萬變的戰場上雙方戰士來回捉對廝殺。可就在這樣的環境下,《雷霆戰將》中的男女主人公們,卻保持了精緻的妝容,一絲不苟的發型,甚至連衣服上都很少出現污漬。

說句不好聽的話,兩個小孩打架還會弄得一身灰,更何況面對日軍侵略者的兇殘進攻。在戰場上廝殺,居然連發型都沒亂,這可真是讓人「三觀盡毀」。

那日本指揮官,說的普通話都比大多數的中國人還標准,這都是啥玩意兒?

再說,將八路軍與國軍混為一談,放著八路軍的題材,卻冠上國軍的「生活帽子」。哪怕當時我軍被收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但我軍當時還不是自力更生?待遇和國軍能相提並論?

作為抗日題材劇,是回顧歷史,謹記歷史的一扇窗口。我們可以通過文藝作品銘記歷史,告訴後人,和平來之不易,激勵國人不忘國恥,發憤圖強。

但同時應抱著敬畏、尊重歷史的態度,而不是「腦洞大開」,罔顧歷史事實,違背歷史常識,過度娛樂化。

不然,那就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對抗日英烈的一種褻瀆!

與13期女將軍為何從不穿裙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迷彩馬甲搭配女冬款 瀏覽:346
旗袍璽玥宮廷 瀏覽:641
小說美女睡衣的描寫 瀏覽:24
衛衣定做批發廠家直銷 瀏覽:38
年會除了圍巾還有什麼 瀏覽:302
水團校服哪家比較還原 瀏覽:249
小孩割了包莖穿不上褲子怎麼辦 瀏覽:117
手繪洛麗塔風格裙子 瀏覽:945
童裝批發采購女童棉衣童裝 瀏覽:672
馬賽克衛衣是哪個牌子 瀏覽:440
牛仔褲36碼多少斤 瀏覽:137
軍官大學校服 瀏覽:461
奇跡暖暖黑色的帽子有哪些 瀏覽:643
裙子碎花原創設計 瀏覽:472
歐美女裝2020秋冬新款上衣 瀏覽:68
山東水政監察制服廠 瀏覽:281
帽子牌子標志像魚叉 瀏覽:762
工裝襯衫配什麼褲子好看嗎 瀏覽:117
牛仔連衣裙配什麼針織衫好看 瀏覽:628
田間幹活啥帽子最好 瀏覽: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