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bjd和服,漢服紙樣,做法
和服裁剪需要測量的尺寸:
身高,臀圍,背中心(BNP點)水平測量到手腕點的長度(即裄丈)
衣長的測量和計算方法:
用捲尺從BNP點垂直測量到腳踝骨以下所得到的長度。長襦袢、羽織、外套的衣長通用。
身高的測量方法:
和服的身高=衣長+下擺縫份+繰り越し+端折り20cm
(繰り越し,穿著和服的時候將後領拉向後衣身的大小,一般為2cm,振袖等禮裝可以按喜好改變大小,為2cm-3.2cm之間。紬之類的織物為2cm,染色和服為2.8cm左右。)
(端折り,和服腰部折起的部分)
裄的測量方法:
右手水平伸直,從SNP點量到手腕點的長度
袖幅和肩幅的計算方法:
袖幅+肩幅=裄
袖幅一般比肩幅寬1-2cm。裄的一般長度為62.5cm。裄長大於64cm的時候,由於袖幅大於了布幅(和布),要用肩幅補正。
袖長的計算方法:
袖長可以根據材質,用途,花紋,年齡,流行和個人喜好選擇。
外出服裝一般袖長為身高的三分之一。居家服,浴衣一般為身高的三分之一減4cm。留袖、訪問著一般為身高的三分之一加10cm。
大振袖為100-110cm,中振袖90-95cm,按個人的身高決定。
袖底圓角的大小,年輕向為8-10cm,中年向6cm,老年向2-4cm左右
袖口的計算方法:
袖口的大小由手掌的大小或者袖長決定。袖長50cm以上的袖口為23cm,袖長45cm左右袖口為22cm,袖長40cm左右袖口為21cm。胖體型的人可以適當加長。
裝袖長度的計算方法:
裝袖由年齡、袖長、腰帶寬、帶打結的位置決定。年輕向和服一般帶比較寬,裝袖長度應該較短。中年以上帶幅比較窄,裝袖則比較長。細帶浴衣、元祿袖、舟底袖的情況下,即使是年輕向的和服,裝袖長度也比較長。
身幅的計算方法:
左領先端水平經由後衣身到右領先端的長度為身幅。
身幅=(衽幅+前幅+後幅)*2
前幅和衽幅的計算方法:
測量從側縫線到領下線的距離(前腰幅),五分之三為前幅,五分之二為衽幅。
前幅+衽幅=前腰幅
後幅的計算方法:
臀圍加上松量後,減去前腰幅,其二分之一加上2cm的松量為後幅。肩幅與後幅的長度差一般為2cm比較適當。裄丈比較長的情況下肩幅與後幅相差較多,但最多為2.5cm。裄丈非常長的情況下在做記號的時候適當加減肩幅。相對,裄丈短的人肩幅和後幅一樣長。
衽幅+前幅+後幅+後幅=臀圍+4cm松量
各種身材的身幅、袖幅、肩幅的計算方法:
瘦體型裄短的情況下:
裄丈的二分之一加上1cm為袖幅,裄丈減去袖幅為肩幅。
瘦體型較高、裄長的情況下:
身幅狹窄,裄變長。後幅為29cm,端折り加上1cm,衣身開口調整為30cm,肩幅為32.5cm。
體型高大的人,後幅為30cm,肩幅32.5cm,袖幅34cm,裄丈66-66.5cm。
衣身開口大小的計算方法:
從肩往下36cm為衣身開口止點。由裝袖長度決定,裝袖長度長的情況下開口小,反之則大。一般為13cm。
前幅裝領長度(即前衣身的裝領長度)的計算方法:
一般為23cm,胖體型的人加1cm,瘦體型則減1-2cm
領下衽長的計算方法:
從腰骨垂直測量到腳踝骨以下的長度。
領幅的計算方法:
寬領為11cm(女和服長著)。
バチ衿為,背中心5.7cm,領先端7.6cm(女長襦袢)。
棒衿為5.7cm(浴衣,男和服)。
後幅裝領(即後衣身的裝領長度)的計算方法:
頸圍的四分之一加上1cm的縫份
參考寸法(單位cm):
臀圍:86,後幅:27,前幅:22,衽幅:15
臀圍:91,後幅:28.5,前幅:24,衽幅:15
臀圍:96,後幅:29.5,前幅:25,衽幅:15
臀圍:101,後幅:30,前幅:27,衽幅:15-15.5
--------------------------------------------------
以上翻譯自《和裁全書》
網上流傳的都是珍妮尺寸的和服裁剪,bjd的體型和珍妮不同,不能完全按照珍妮服裝書裁剪。如果想做真正的和服建議買原版的和裁書。如果有問題可以問咱^O^
⑵ 求古裝漢服、哥特lolita洋裝、和服等各種裁剪紙樣~~跪謝!!!好人一生平安~~ [email protected]
如果樓主是想要電視上的所謂古裝的話去買套影樓裝的錢是和定做差不多的。漢服書漢民族的傳統服飾,請不要叫他古裝,謝謝。
⑶ 跪求唐朝服裝或者漢服的打板!!
LZ……
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飾,不是古裝哦~~
您貼的圖片其實是「影樓裝」。真正的漢族服飾哪能這樣「露骨」呢,呵呵。
不過漢服里有類似的款式:對襟襦裙(即齊腰襦裙),抹胸+裙+長褙子。
歡迎您來漢服製作研習俱樂部:http://tieba..com/club/8381360/
如果沒有花紋影響的話,底下裁掉,鎖邊就可以啦,如果下面有花紋,可以試著拆群頭,剪短,如果影響花紋圖案的話,那就沒辦法啦。
⑸ 求古裝漢服、齊胸儒裙、哥特lolita洋裝、和服等各種裁剪紙樣~~好人一生平安~
其實淘寶上有賣這個紙樣的,,,漢服的話可以去漢服製作研習吧找找。
⑹ 跪求唐朝服裝或者漢服的打板,急~~
你那張圖里的是古裝吧=
=
如果你說的是漢服齊胸襦裙的話:
http://tieba..com/club/8381360/p/4191633
也許你也可以在這里找到你想要的:
http://tieba..com/club/8381360/
⑺ 漢服儒裙製作方法圖
1、襦裙簡介:
襦裙出現在戰國時期,興起於魏晉南北朝。襦裙屬於漢服的一種,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可見,「襦裙」其實是兩種衣物的合稱。
以裙腰之高低,將襦裙分為齊腰襦裙,高腰襦裙,齊胸襦裙。以領子的式樣之分,將襦裙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按是否夾里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復襦,單襦近於衫,復襦則近於襖。
2、具體製作方法:
(1)襦的裁法
因為交領的緣故,前襟會重疊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難滿足,因此,由兩片布來組成一件襦。
下面要介紹的是後中補量法(這種方法要更傳統一些)。
①開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幾個數據:胸圍、肩袖長、背長、衣長、袖緣寬、領邊寬、袖口止口、衣服下擺止口等。
胸圍:指衣服的胸圍而非人體的胸圍。它等於人體的凈胸圍+衣服松量。一般來說,松量4CM~6CM為緊身型(適合要求比較緊身的中衣或單穿的襦),8-10CM為合體型(可單穿或裡面再加一兩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寬松型,但這是對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裡面准備做夾棉,還要在各型的基礎上視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參考現代成人女子的凈胸圍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
肩袖長:從脖子後隆起的那塊頸椎(也稱後頸點)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長裡面還包含了袖緣的寬度。長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慮到漢服袖長回肘的說法,可以做得更長一些)。現代參考尺寸(只到小臂與手掌的交界處):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
背長:從後頸點量到腰部最細處。現代參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
衣長:可以直接量,是從後頸點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寬的地方(因為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長加,一般背長加上5~14CM都可以。
袖緣寬:是否要袖緣,一般來說,窄袖可無緣,大袖須有緣,中袖則有無緣自定。
領邊寬:隨個人喜好自定。瘦小的人則不宜做太寬的領邊。
袖口止口:止口(又叫縫份,就是折進去用於縫線的部分)是用於接合布料的量。如果有袖緣,止口1CM即可,如果無袖緣,那麼要留2~3CM。下擺止口:2~3CM。
②開格,剪出一塊方形的布料或紙樣(圖(2))。如果是比較不容易變形的布料如棉、呢等,可以直接在布料上操作,如果是容易變形的布料如雪紡真絲之類,最好先做紙樣。開格的大小為:長=1/4胸圍+肩袖長-袖緣寬+袖口止口;寬=(衣長+下擺止口)×2
開格後在布料(紙樣)上畫出以下幾條輔助線,輔助線的位置如圖(2),說明如下:
肩袖線:是襦前後部分的中分線(或者說對折線)
1/4胸圍線:這條線可確定後背正中的位置
1/2胸圍線:這條線確定衣服的寬度
背長線:確定腰的位置
胸圍線:這條線通過胸部但並非通過乳峰點,可表示袖窿(袖子與衣身的交界線)深度的位置,距肩袖線的垂直距離為:凈胸圍/6+7CM
③畫出衣身與袖子下方的線、後中線、領口線、左前襟線(圖(3))。
衣身與袖子下方的線:如圖所示。袖子下方的線與衣身的交界處宜在胸圍線與背長線之間,如果在胸圍線之上,則袖窿過窄,如在背長線之下,則袖窿過寬。這條線決定袖子的形狀,圖中僅為示範,至於是窄袖還是大袖、琵琶袖、直袖之類的,由個人選取的款式決定這條線的畫法。須注意的是袖口下方最好是直角,以方便袖子前後片的拼接。
後中線:後背正中的線。把圖2中的輔助線變為實線即可。
領口線:畫法如圖。AB長度=後領橫+(領邊寬-N)+M,其中後領橫=1/4頸圍=凈胸圍/20+2.9CM;M為領邊離脖子的寬度,M越大領口越大;N的大小為0CM~領緣的寬度,在M為0的前提下,它決定著領邊的角度,理論上,當N為0時,領邊剛好到頸側,當N等於領邊的寬度時,領邊則立起來包住頸部。但是,AB長度<1/2大肩寬(大肩寬是左右肩峰點的長度,測量時要通過後頸點)。後領深=1/3後領橫。
領口線與後中線的交界處須為直角,然後畫圓順的弧線經B點到C點。圖中C點為胸圍線到背長線間的左邊線上的任一點,但最高不能超過袖子下方的線與衣身的交界點,最低不宜低於背長線。B點到C點的弧線弧度不能太大,弧度最大處離BC的直線最好不要超過1~1.5CM。注意一整條線都要圓順流暢。
左前襟線:在BC弧線上作垂直線到下擺線上,垂直線離最左邊線的距離約為2~6CM(如果距離太大,兩側的衣縫會被拉得變形,如果太小,就不能靠衣襟的系帶來調節領口的大小與衣身的松緊)。
④把布料(紙樣)沿肩袖線對折,畫出袖子下方與衣身的止口(1CM)(如圖(4)),然後把袖子下方線與衣身線剪出來(圖中陰影部分的外側線)
⑤剪出衣片。把對折的布料(紙樣)打開,畫出後中線、領口線與左前襟線的止口(1CM),然後沿止口線外側剪開(如圖(5)。圖中箭頭表示與布料邊沿平行的經紗方向。
⑥畫出第二塊衣片。把圖(5)中的布料(紙樣)反過來,覆在另一塊布料上,照這塊衣片的形狀剪出第二塊衣片。
⑦剪出領邊與袖緣(圖略)。領邊的長=圖(3)中領口線的長度×2,領邊的寬=(做好後款式所需的寬度+止口1CM)×2。袖緣的長=袖口長度+止口2CM,袖緣的寬=(做好後款式所需的寬度+止口1CM)×2
襦的剪裁完成。
(2)裙的裁法
漢服傳統的裙是圍合式的裙子,裙由數幅裙片拼成,上接裙腰。裙腰兩側有系帶(如圖(6)。裙片的數目不固定,因為古代布幅窄,裙片的數目越多,裙圍與裙擺的幅度才會越大。漢代裙式僅四幅,唐代一般為六幅,宋代裙幅多在六幅以上,明末多用八幅、十幅。現代的布幅寬,可以增大裙片的面積而減少裙片的數目,現代圍合式裙子的裙片數一般為3~4片,但從傳統的繼承上來說,做漢式裙最好還是採用傳統的裙片數,如6、8、10、12片等。
下面介紹裙片的裁法。這里介紹的裙片裁法為剪開法(借鑒現代裁剪法,非傳統方法,個人覺得這種方法比較方便),須做紙樣,不能直接用布料裁。
①:開剪前先掌握以下數據:腰圍(或上胸圍/下胸圍)、裙圍、裙長。
腰圍(或上胸圍/下胸圍):需要哪一個數據視基本款式而定。裙的穿法有胸上束、胸下束、束腰。應根據穿法的不同量出上胸圍、下胸圍、腰圍的數據。
裙圍:=腰圍(或上胸圍/下胸圍)×1.5~2倍+褶量+裙左右側增加的止口量(2~4CM)。其中倍數根據個人的行走習慣和布料的重量決定,走路時步伐越大,裙圍的倍數就要越大,布料的垂感越好,手感越重,裙圍的倍數則可略小些,但不能小於1.5倍,否則有會有走光的危險。褶量大小決定裙子褶襇的數量與大小,褶襇的方法有百褶、抽褶等,這里不詳述。但要注意褶的數量與大小要根據布料的厚薄與人的體型來決定,因為褶襇會增加裙上部的體積感,所以厚的布料不宜做太多太大的褶,體型比較豐滿的人也要注意只做適量的褶襇(適量的褶襇可以起到掩飾體形的作用,不過若布料較硬並且裙下擺較大能形成較多的波浪,也可不要褶襇)。
裙長:由款式決定。但裙長下方須到腳踝處,若裙長過短,露出襪口或小腿都是不雅觀的。
②開格並剪好。開格大小如圖(7)。開格後在紙樣上畫出垂直的輔助線,數量2、4條不限,最好以格子中線為准兩邊對稱距離畫輔助線(如圖(8))。
③放擺(如圖(9))。沿格中的輔助線剪開,最上方留一絲連著不要剪斷,然後覆在另一張較大的紙上,用大頭針之類定住中間的一片,把其餘幾片按相同的距離展開,展開的距離越大,裙片上方的彎曲度就越大,做成的裙子裙下擺也就越大,同時下擺起的波浪度也越大。這里也要根據布料的厚度、硬度來決定擺量的大小,布料越厚越硬,放的擺量就要適量,否則做出來裙下部的體積會過於龐大。
④沿上層放好的紙樣外沿,在下層的紙上畫出裙片的輪廓線(如圖(10)。注意裙片上方與下方的弧線都要畫得圓順,同時四個角要保持直角。
⑤畫好裙片的止口,裙片上方、兩邊都是1CM,下擺處為2~3CM,打好經紗方向線(如圖(11)),剪出來(圖(12)),裙片紙樣的做法完成。一般來說裙片的經線方向是與地面垂直的,也有經紗方向與地面成斜角的做法,這種做法可以形成比較柔和的波浪,但不宜用於太容易變形的布料以及會破壞花紋的布料。
⑥用紙樣在布料上裁出所需的裙片數。裁完後注意再用紙樣對照一下,因為裙片的邊是斜線,容易拉長變形,所以需要再對照一下原樣,把因拉伸而長出來的部份剪掉。
⑦裁出裙腰。裙腰長度=裙圍-褶量-裙左右側增加的止口量(2~4CM)+止口量(2CM)。裙腰的寬度自定。注意當裙腰的寬度增加到一定量時,裙腰也可像寬腰帶一樣,起到修正腰形的作用(最好裙腰採用比襦和裙片顏色略淺的布料)。但裙腰的寬度不宜大於腰與人體胸前肋骨最下方之間的距離(除非特別設計的款式)。
3、圖片:
⑻ 誰有漢服所以款式的紙樣和尺寸計算方法以及漢服製作的詳細步驟,最好是有圖片或教程!
歡迎到「漢服製作研習吧」或者「漢服吧」學習,漢服吧的貼吧頁面右邊有個「漢服研習俱樂部」,雖然已經停用,但是以前的一些資料還在,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急求服裝打板八片裙紙樣數據, 胚樣檢驗的含義,造型的含義,
最少也要有個簡單的草圖以及相應的規格要求吧,不然別人怎麼給你起版呢。看起來你的這些問題都是應付作業,為混個文憑而己。但說實在的,這樣以後怎麼就業呢。
如果你是學服裝相關專業的,你這樣叫沒頭沒尾的叫別人幫你做作業,而且你出題也還不夠完整,你還不如自己下點功夫,自己做。可以參考一下專業實用的工具書。對於服裝打版,其實原理清楚以且無論什麼樣的款式都是順手畫來的。
學習期間,也可以藉助一些專業實用的工具書來加強自己欠缺的實用方面的系統知識,看書的話, 作為基礎積累以及服裝設計核心(服裝結構設計,也俗稱服裝打版或服裝紙樣)學習。高鴻老師的《服裝結構設計及其應用》基礎入門工具書,實用為主,139元.如果這本書能消化,那麼《服裝廠紙樣大全》可以作一個更好的鞏固.也是139元.貴在實用,書中通俗易懂的原理表達結合大量企業實例(這是同類書一般不具備的)對你以後的正式學習以及將來的工作都比較有實用性的幫助。詳細介紹你可以上這兩本書的網路了解.
⑽ 手工古風製作裙子步驟圖
1、找來復古的布藝照片,在上面塗抹顏料,然後再在上面覆蓋一張紙質圖片,浸水,用手塗抹至花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