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廢物利用做裙子
這是非常有創意的手工課程,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 會了廢物利用,也增加了他們的 動手能力,同時也開發了他們的 創造力。
⑵ 手工活動的教育目標是什麼
一、幼兒園手工教學活動的總目標 1、引導兒童初步學習手工製作的基本規律,並學習大膽地運用這些基本規律創造性地塑造和製作多種平面的和立體的手工作品。 2、引導兒童體驗手工活動的快樂,培養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3、引導兒童初步學習多種手工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手工活動習慣。 二、2歲~3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2歲一3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以紙張的折疊、粘貼為主,後期可增添泥等軟性材、料,重在「動手」,不在造型、創造。 ·引導兒童參加手工活動,體驗手工活動的快樂,培養他們對手工活動的興趣並願意嘗試各種手工工具和材料,培養兒童安全、衛生、整潔的手工活動的習慣。 ·引導兒童學慣用糨糊、膠水等粘貼沙子、種子等點狀材料。 ·引導兒童學習撕、拼貼、折(對邊折、對角折)、印等操作,訓練手的控制能力。 ·引導兒童體驗可塑性材料(泥、橡皮泥等),學慣用搓、團、壓、黏合的方法塑造簡單的立體物象。 三、3歲~4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3歲~4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在折疊、粘貼的基礎上,開始接觸工具。結合繪畫的學習,進行簡單的造型練習。 ·引導兒童正確使用簡單的手工工具和多種材料,使他們喜愛各種手工活功。 ·引導兒童用豐富、復雜的點狀材料(如木屑、紙屑、泡沫屑等)粘貼出簡單的物象。 ·引導兒童在小班的基礎上學慣用紙折出(按照中心線折、雙正方折、雙三角折)、剪貼出簡單的物象。 ·引導兒童在小班的基礎上學慣用捏的方法塑造簡單的立體物象,並學慣用連接的方法組合對象。 ·引導兒童初步學慣用其他點狀、線狀、面狀和塊狀的自然物和廢舊材料製作玩具。 四、4歲~5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4歲~5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兒童能較熟練地使用合適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體造型的想像力和製作能力。 ·引導兒童較熟練地使用和選擇手工工具和材料,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意願。 ·引導兒童學慣用多種點狀材料拼貼物象,表現簡單的情節。 ·引導兒童學慣用多種技法將紙折出物體的各個部分,組合成整體物象。 ·引導兒童學慣用目測的方法將紙等面狀材料分塊剪、折疊剪,拼貼平面的物象或製作立體的物象。 ·引導兒童學慣用拉伸的方法並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結構較復雜的物象,表現其主要特徵和簡單細節。 五、5歲一6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 5歲一6歲兒童手工教學活動的目標是兒童能自己選擇合適的工具,合理運用多種材料,具有一定的立體表現力、創造力。 ·兒童能較熟練地自己選擇、使用相應的工具和材料,並能嘗試使用各種新的工具與材料。 ·引導兒童學慣用多種材料、多種形象組合成整體作品,表現簡單的情節,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意願。 ·引導兒童綜合運用各種工具、材料和技法製作各種有使用價值的作品。
⑶ 幼兒園手工創意總目標是什麼
(一)建立有層次的目標框架,以總目標為基礎,建立體現幼兒年齡差異、富有操作性的各年齡階段目標.
總目標
1、讓幼兒喜歡參與創造性手工製作活動,能在各種材料及各種表現形式中主動創造.
2、在製作活動中,樂於探索,逐步形成幼兒的藝術創造個性.
3、提高幼兒的手工製作的基本技能,熟練運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像、創作出新穎、獨特有創意的優秀的幼兒美術作品.
4、提高對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願望,養成細致耐心、持之以恆、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分目標
小班 :
1、創設良好的創意手工活動環境和心理氛圍,培養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左右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幼兒左右腦的發育.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撕、粘、捏、折、剪等操作技能,在「創意手工」活動中逐步提高造型能力.
中班 :
1、增加「創意手工」的教育內容,進一步激發幼兒對創意手工活動的興趣.
2、進一步發展幼兒手眼協調以及手部肌肉控制的能力,進行刻、拼、拓、扎、貼等技能練習.讓幼兒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促進每位幼兒在創意手工活動中有個性地發展.
3、通過「創意手工」系列活動,培養幼兒對美的觀察力、理解力、感知力、鑒別力,加深對美的形式認識,積累大量關於美的形象的經驗.
4、培養幼兒做事專注、認真、仔細、耐心的良好品質.
5、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創作情感和自己的新發現,從各個角度介紹、分析、評價、展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如內容、想像、新奇、獨創、造型、色彩等等),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
大班 :
1、讓幼兒系統學習「創意手工」的各種表現形式和內容.培養幼兒熟練地運用各種形式進行創意手工創作活動.
2、提高幼兒運用各種生活、自然、廢舊材料進行形的概括、組合、變形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及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3、通過「創意手工」教學活動,進一步訓練幼兒手工製作的表現能力.
4、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開展「創意手工」教育活動,發展幼兒欣賞、評價美的能力.
5、通過優化「創意手工」活動的教學方法,培養幼兒之間健全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合作與競爭能力.
(二)精心選擇創意手工材料(包括幼兒創意紙工、創意泥工、玩具創意製作、自然剪貼、「變廢為寶」創意製作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制定一整套創意手工教學內容,形成系統化,並充分挖掘教育內容中所包含的「素質元」,培養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1、創意紙工
幼兒運用不同的工具、表現技法以及各種材質不同的紙創造性地進行撕紙、剪紙、折紙、立體製作(厚紙)等活動,製作出平面或立體的具有新穎、獨特效果的紙工作品,發展幼兒手的動作的精確性、靈活性,培養幼兒的實際操作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想像力和空間方位知覺能力,養成耐心細致、干凈整潔的操作習慣.
2、創意泥工
幼兒用粘土、橡皮泥、面團等為主要原料,用手和一些簡單的工具創造性地塑造各種物體、動物等平面或者立體的作品.通過幼兒的動手塑造,手腦並用,促進手腦活動的協調,使孩子的智力及手部的靈活性都得到發展.
3、玩具創意製作
幼兒用紙、布、針、線、自然材料,或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以及地方性材料創造性地製作簡單的玩具,通過讓幼兒進行各種各樣的探索實踐操作活動,調動幼兒進行手工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並從中體驗到創造的快樂.
4、「變廢為寶」創意製作
以飲料瓶(罐)、禮品盒、一次性杯(盤、碗)等廢棄物的直觀、具體、形象等特徵引發幼兒借形(借物)想像,動手創造出各具特色的新作品.在有計劃、有目的的動手製作活動中,引導幼兒將「廢」變為「有用的東西」,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環保意識.
⑷ 幼兒園小班蒙氏數學漂亮的裙子教案
活動目標:
1. 學習先用塗色塊,在勾花邊的方法裝飾裙子。
2. 增加對線條、圖案美和色彩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活動准備:
范畫、裝飾過的花裙子、未裝飾的裙子。
活動過程:
1. 出示範例,引出話題。
(1) 出示圖片(裙子),並提問:這是什麼?他們美么?
(2) 引出話題:漂亮的花裙子。
2. 出示為裝飾過的裙子,請幼兒裝飾。
(1) 貼圖片,請幼兒用彩筆塗顏色。
① 師:「咦,這個小朋友怎麼啦?她為什麼不高興呢?」
小結:因為她的裙子是白色的,沒有他們的花裙子那麼美。
② 師:「那我們來幫幫她吧,好不好?」
③ 師:「請小朋友們想想辦法,怎麼讓她的白裙子變成花裙子呢?」
小結:就用我們的小手,彩筆來幫幫她吧!
④ 師:「給她的白裙子上畫什麼呢?」
小結:畫花、魚兒、小兔子、熊貓、蘋果···等等
(2) 教師示範:
① 先用兩三種稍淺的顏色塗在裙子上。
② 在用較深的彩筆在上面勾出花紋。
③ 師:「看,小姑娘笑啦,她感謝小朋友們為她想出的好辦法。」
④ 師:「除了可以畫這種圖案,還可以畫其他的嗎?」(如圖片)
⑤ 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書上有兩個小朋友正等著你們把她們的白裙子變成花裙子呢,請小朋友們拿起你們的彩筆來幫他們吧,看誰設計的花裙子最漂亮。」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4.作品展示,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評價,予以獎勵。
⑸ 設計裙子是設計理念怎麼寫
首先介紹你的靈感來源,以及這一靈感在你的設計中的體現(或是主題在你的設計中的體現),在設計中採用了什麼樣的材質,款式,及特殊的手法,通過這些方面表達了設計者什麼樣的情感或想法。
⑹ 關於設計裙子的方案與靈感!!!
紅色的話,我建議你可以做成心形的小短裙,無論是連衣的短裙還是只有下身的都可以,當然你的心形要經過變形,除此之外,因為紅色比較亮眼,只有做小了才會給人精緻的感覺,要不視覺沖擊力就太強了,對於材料的話,我不知道你說的是布料的種類還是你只是參賽用,用一些所謂的環保材料,而實際生活中不能穿的。如果是布的話,我建議你用厚一點的純棉的,做出來有型。
⑺ 幼兒手工折紙教案活動目標有哪些
活動目標: 1、鞏固看折紙步驟圖用折雙三角形的方法折疊桃子。 2、在折桃子的過程中能對齊邊或角,並將摺痕壓平。 活動准備: 教學掛圖60—43。 活動過程: 一、出示折疊好的桃子范樣,教師做吃桃子的樣子,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噔噔噔噔~這是什麼?這個桃子這么大一定很甜!你喜歡吃桃子嗎?想不想自己製作桃子呢?今天朱老師教小朋友來折一個這樣的桃子好嗎? 師:那麼在桃子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應該怎麼折,你能看懂折紙圖嗎?我們一起先來看一看。 二、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學習桃子的折疊方法。 1、引導幼兒觀察折紙步驟圖,理解步驟圖的意圖。 師:你能從圖上看出來桃子是怎麼折的嗎?能看懂到第幾步呢? 師:哪個步驟你看不懂呢? 2、幼兒逐步看步驟圖,學習桃子的折疊方法。 師:要折桃子先要折成什麼? 師:虛線是什麼意思?箭頭是什麼意思? 師:箭頭後的這個角要向哪個方向折呢? 師:最後是怎麼把桃子變大的呢? 3、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學習折疊桃子的方法。
⑻ 幼兒園活動設計手工用布(做衣服)教案,詳案
我認為應該注意教案內容的靈活性。由於我們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有思維能力的學生,又由於每個人的思維能力不同,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會提出不同的問題和看法,教師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計到,在這種情況下,教學進程常常有可能離開教案所預想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死扣教案,把學生的思維的積極性壓下去,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改變原先的教學計劃和方法,滿腔熱忱地啟發學生的思維,針對疑點積極引導。為達到此目的,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時可能提出的問題,確定好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學生能在什麼地方出現問題,大都會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引導,要考慮幾種教學方案。出現打亂教案現象,也不要緊張,要因勢利導,耐心細致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
⑼ 手工泡泡泥裙子教案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積極參與製作的興趣。
2、通過故事得知小豬的基本構造是用球形和水滴形組成的。
3、能夠認識一些常用色,用名字進行在一次的顏色認知。
【活動重點】能選擇適當的泡泡泥來表示畫面內容。
【活動難點】在家長的協助下製作出與眾不同的小豬。
【活動准備】
泡泡泥,牙簽,黑色筆,盤子,小豬吃西瓜圖一套,西瓜地,音樂,圖片。
【活動過程】
一、課前准備。
向家長解說課程說明及本次活動有關的注意事項,通過播放圖片的方式讓家長對泡泡泥有進一步的了解,同時也可以看到本學期幼兒製作出的一些作品。
二、故事導入。
1、從前有隻小豬,它特別喜歡吃西瓜,於是,就種了一片西瓜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小豬完整圖)
2、提問:誰來到了西瓜地?
3、教師逐一通過每個小豬的顏色來進行提問,這是誰?
4、它的身體都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都是什麼形狀的?
三、找出水滴形及球形。
1、提問:小豬的那裡不同?
2、它們身上都用到了哪些形狀?
3、哪些地方都用到了水滴形?(出示圖)
4、球形有幾個?水滴形有幾個?大小一樣嗎?
5、通過以上提問,讓幼兒更加細致的了解到小豬的身體構造。
四、操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