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那種上個世紀歐美女人喜歡穿的裙子叫什麼就是很大的裙擺,下面有架子撐起來,需要束胸的裙子,如圖
新洛可可時期的克里諾林裙。
這一時期表現女性纖細的腰除了緊身胸衣外,擴大裙子所產生的強烈對比也能達到視覺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數層襯裙來實現的,一般至少重疊四至六層,最多可達三十層,因而人們創造出用馬尾襯做硬襯裙,也有把毛、絲、或棉織物漿硬後用來做的。於是新的裙撐誕生了,稱作克里諾林(crinoline),這個詞源於義大利語,是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國人發明了不用馬尾硬襯的新型克里諾林,是用鯨須、鳥羽的莖骨、細鐵絲或藤條做輪骨,用帶子連接成鳥籠狀的裙撐。這種裙撐1860年傳人法國,以歐仁妮皇後為中心的宮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們所喜愛,迅速成為流行服裝,以致影響到西歐各國的所有階層,甚至農婦們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裝史上也把這一時期稱為克里諾林時代。
Ⅱ 上世紀70年代,衣飾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上世紀70年代一四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具體的我有點兒想不起來的,說不出來,您再問一下別人吧。
Ⅲ 70.80年代女的穿的裙子很大蓬起的是哪個國家的人哦
若說是19世紀70、80年代,那是歐洲人,比如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等資本主義歐洲國家,還有美國。但是那樣穿著打扮只限於歐洲上層社會日常或參加舞會時。若說是20世紀70、80年代,那大概就是俄國吧,用於日常穿著。
Ⅳ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廣大婦女都是什麼打扮
卡其布的,勞動布的,反正基本都是接近軍綠的黃綠色衣服,樣子也差不多
Ⅳ 20世紀 各個年代 裙子的介紹
從十九世紀起的長衫到現在21世紀的裙裝轉變發展階段,最明顯的轉變特點四個字總結:越來越短.
Ⅵ 為什麼七十八十年代的女性一般都穿褲子,裙子很少穿
那個時候,人們都很保守
沒有現在這么開放的。那時候是捂得越嚴越好,要不然會被人誤以為是小姐之類的呢
只有那些高官貴族的人才會穿些裙子之類的
而且 褲子也相對比較方便
也可能有流行風吧。。 我看過的很多那時候的人都穿喇叭褲 而且是非常的打喇叭褲。
應該也有一定的關系吧
Ⅶ 上一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女性的褲子是什麼樣子的
前面無拉鏈,側面開叉系紐扣
Ⅷ 上世紀九十年代女人經常怎麼打扮,經常穿什麼樣的衣服
那個時候穿衣比較保守,長款碎花連衣裙,西服套裝,基礎款高跟鞋,冬天穿呢子大衣,貂皮大衣,皮夾克,可以看看那時候的影視作品。
Ⅸ 上世紀七十年代南方姑娘夏天穿什麼衣服
穿粗布厚厚的大裙子
Ⅹ 中國60.70.80.90年代服裝變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國人的服裝色彩與款式十分單調,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綠軍裝、灰色中山裝、藍色解放裝,被形容為「藍色的海洋」。
(10)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女的穿的裙子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之初,因為當時物資緊缺,商品供應匱乏。這種服飾上的統一,也倒映著當時的社會文化。當時的社會,集體主義與艱苦奮斗氛圍濃重,強調犧牲個人利益為集體服務。因此,那種標榜個性、明媚艷麗的服飾,在那個時代並不為社會主流思想所認可。
時間來到90年代,時尚風潮一夜吹起。年輕人紛紛以追求「個性」為自己的服飾指導原則。不僅服裝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選擇,染發、耳釘、文身等配飾亞文化也開始興起。人們對時尚的追求越來越個性化,不再隨波逐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達,網路購物的便利,各種自主搭配、私人定製的服裝悄然興起。彼此不同的風格之間,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這是因為,更加發達的經濟讓人們擁有更多的消費選擇,更為分散的互聯網信息環境,讓人們培養出更加獨立的審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聲音之間也逐漸學會了尊重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