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世紀歐洲,不管是英國還是西班牙,電影里都經常出現的那種褲子,就是大腿寬松,小腿下面很緊的那種褲...
中世紀歐洲沒有trousers (褲子),就算平民穿的所謂褲子也不是trousers,而是breeches,一種類似緊身褲的褲子,大多數貴族都穿它,不僅富有色彩,而且有時還有所謂slash and puff的裝飾,粗譯為布帶式裝飾。
2. 歐洲碼褲子38的標准尺寸
褲子的歐碼指褲頭,即腰圍的尺寸,如38即95公分、32即80公分、34即85公分、36即90公分、 40即100公分。
各地人體結構在形體存在某些相似和尺寸上又存在明顯不同。亞碼,歐碼是指亞、歐兩地域不同的碼系,而前者和後者又可繼續細分,為了方便,各國都建立自己的原型並規納統計各尺碼各部位的具體尺寸形成各國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
我國當然也有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但南方與北方在運用對照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款型風格結合本地人體的結構尺寸特徵作出應有的松量及尺寸加放修改才會合身。
(2)歐洲淑女褲子擴展閱讀
尺寸挑選
了解我國的服裝尺碼標注方法
1、根據我國的相關國家標准,成年男女的服裝尺碼都是用號型制來表示的,除此之外,通常我們所看見的諸如S、M、L(通常用在休閑服飾上),或27、28、 29(通常用在褲子上),或44A、44B、46A(通常用在西服上)等標注方法都是不規范的。
2、成年男女服裝號型包括「號」、「型」、「體型」三部分。其中,「號」表示人體的身高(用cm表示,以5cm為一檔);「型」表示人體的凈胸圍(上裝,一般以4cm為一檔)或凈腰圍(下裝,一般以4cm為一檔);「體型」表示人體凈胸圍與凈腰圍的差值;
3、體型分類代號為Y、A、B、C,Y體型為寬肩細腰型(偏瘦或肌肉特發達型),A體型為一般正常體型,B體型腹部略突出(偏胖體型),C體型為肥胖體,具體差值為:
(1)男:22-17cm 16-12cm 11-7cm 6-2cm
(2)女:24-19cm 18-14cm 13-9cm 8-4cm
4、舉例說明:
男上裝的170/88A,表示適合身高在170cm左右(167.5~172.5cm),凈胸圍在88cm左右(86~90cm),體型為正常體型(胸腰差為12~16cm)的男士穿著。
簡易的判斷自己的體型標准
一般而言,對於成年男女而言,身高和體重有一定的對應關系。
1、國際上常用的針對東方人的標准體重計算方法:
(1)男子標准體重(kg)=(身高[cm]-100)×0.9或身高[cm]-105或(身高[cm]-80)×0.7
(2)女子標准體重(kg)=(身高[cm]-105)×0.9或身高[cm]-110或(身高[cm]-70)×0.6
2、正常體重:標准體重±10%;偏瘦:小於標准體重10%以上;超重:大於標准體重10%~20%;輕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20%~30%;中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30%~50%;重度肥胖:大於標准體重50%以上。
3. 為什麼歐洲古代女的不穿褲子
在聖經中規定女士不可以穿男士的衣服。
古代歐洲女子不單不穿短褲,就連長褲也不能穿。這是因為聖經中規定:「婦女不可穿男人所穿戴的,男人也不可穿戴婦女的衣服,因為這種行為是耶和華所憎惡的。」法國聖女貞德,被捕後被活活燒死,其中一條罪名就是違背了《聖經》,穿了男人才能穿的褲子。
所以我們在電影、電視中看到古代歐洲女子都是穿長及腳面的裙子。歐洲女子不穿褲子還有一個原因:古代歐洲人不愛洗澡。中世紀的歐洲,許多人甚至終生不洗澡。包括皇室,也很少洗澡。為了衛生緣故,女人就不能穿褲子,包括短褲。
由於不洗澡的緣故,古代歐洲人身上都有濃重的異味。皇室成員為了掩蓋這種異味,就使用香料。歐洲大航海時代,那些探險船隊其中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到東方尋找香料。一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女人才穿上短褲。
歐美古代女士服裝發展:
古代古代埃及是人類文明起源的發源地之一。而古埃及地處炎熱地帶,因此服飾基本的特色就寬敞、輕盈、省布。衣服的布料一般是亞麻布,男性基本上身赤裸,下身穿裙,女性一般穿沒有袖子的長衫。
貴族的衣物會稍微華麗一些,增加了一些裝飾和褶皺。到新王朝時期,整體服裝風格開始變得華麗,平民和奴隸依舊貫穿簡單的纏腰布,而在貴族中已退化成內衣。
古代波斯服裝面料也基本沿用亞麻和毛織物等材料,服飾風格一般是比較寬大的披掛式,同時採取了亞述人的直筒緊身式樣, 長袍開始出現「袖子」,衣服下擺也不會蓬鬆的誇張,這個時期逐漸形成了「褲」形。這與現在的褲子樣式很相似。
古希臘服飾就十分有特點了,也是西方古典服飾的淵源。古代希臘十分崇尚人體美,他們的服裝總體風格非常通風、透氣,寬敞。優美、典雅。
男女的服裝樣式是非常相似的,只有長度不同。古羅馬服飾基本和古希臘的差別不是太大,只是換了名字。這個時期還出現了胸罩鼻祖「斯特羅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褲衩的原型「帕紐」。
接下來來看看拜占庭時期的衣服風格,這個時期的衣物還是十分有特色的,比如色彩十分的艷麗,衣飾比較奢華,總體呈現一種華麗的美感。衣物料子更加華麗多樣,採用棉、東方舶來品絲織物等。
男裝不再那麼裸露,之前的涼鞋也被封閉式鞋子取而代之,衣服上出現了刺綉裝飾,女裝要更加華麗一些,用珍珠寶石等裝飾,拜占庭時期最尊崇的顏色是紫色。
說到哥特風格,很多人會想到尖尖的古堡、吸血鬼等等。哥特是一種給人印象十分深刻也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類風格。而哥特式服裝同樣非常有特點。首先它承接古今,而且融合了東西方服飾的美感,其次因為受到哥特式建築風格影響,開始出現了類似現代「立體剪裁」的剪裁方式。
如果說以前的衣服是「兩片」拼接在一起,那麼哥特式服裝開始有了「面」的概念,從前面後面側面去掉了腰部胸部不需要的部分,這樣衣服就更加貼身了。這種突破式的剪裁對現代衣服的剪裁方式有深遠影響。
哥特式服裝主要體現為「尖」,帽子鞋子都是尖尖的。衣服下擺都有比較稜角分明的尖角。甚至男士的衣服還有不對稱的造型。衣服的質料比較富有光澤感,色調鮮明,符合當時的建築(教堂)和宗教色彩。
時間推移,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時期本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這個時期出現了太多的大師和名人。跟隨著思想的解放,這時的人們追求個性,不喜束縛,尤其反對宗教對人性的捆綁。人們開始更加在意人體的形體和曲線的美感。
文藝復興運動經歷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它的服飾風格一般被劃為三階段。一是義大利風格時期。這個時期人們會故意把內衣的一部分從外衣的縫隙處露出來,純色的內衣更是襯托出外衣的華麗布料與精美的工藝。二是德意志風格時期。
這一階段服飾喜歡用裘皮作成裝飾,被縫制在衣領袖口或者衣物邊緣。三是西班牙風格時期,這時期西班牙因掠奪而暴富,貴族們追求誇張華貴的衣物,衣服似乎已經不單單是個之滿足於「穿」這個屬性的工具了。
巴洛克時期的服裝大量運用了褶皺和花邊,還有臃腫華麗的裙子,服裝非常熱衷於裝飾物,皮革綢緞等高檔材質在服飾中大量運用。女性的裙子拋棄了裙撐,而是讓它自然蓬鬆起來。總體是非常奢華和浪漫的風格。
洛可可時期的服裝是一定要講的,這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了豐富的服裝面料,累死、花朵、蝴蝶結等裝飾元素也大量出現,所以這個時期的服裝很女性化也很華麗繁復,非常多的裝飾元素在衣服上呈現,色調也非常甜美柔和。
洛可可時期的服裝風格極大影響著現代服飾的款式設計,元素應用至今非常常見(比如婚紗)。
縱觀西方服裝的演變,從簡陋到華麗,從單一的材質到豐富的材質,從簡單的拼接到科學的剪裁都跟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脫不了干係。不論哪種風格,都是當時歷史文明的縮影,也對現代的服飾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4. 褲子的歐碼32 34 36 38 40代表什麼意思
褲子的歐碼指褲頭,即腰圍的尺寸,如32即80公分,34即85公分,36即90公分,38即95公分 40即100公分.
各地人體結構在形體存在某些相似和尺寸上又存在明顯不同。亞碼,歐碼是指亞、歐兩地域不同的碼系,而前者和後者又可繼續細分,
為了方便,各國都建立自己的原型並規納統計各尺碼各部位的具體尺寸形成各國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我國當然也有自己統一的號型規格,
但南方與北方在運用對照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款型風格結合本地人體的結構尺寸特徵作出應有的松量及尺寸加放修改才會合身。
(4)歐洲淑女褲子擴展閱讀
尺寸對照:
歐碼XS=男女身高155/160
歐碼 S=男女身高160/165,男襯衫領圍39
歐碼 M=男女身高165/170,男襯衫領圍40
歐碼 L=男女身高170/175,男襯衫領圍41
歐碼XL=男女身高175/180,男襯衫領圍43
歐碼XXL=男女身高180/185,男襯衫領圍44
歐碼XXXL=男女身高185以上,男襯衫領圍45以上
「號」指人體的身高,「型」表示:凈胸圍。A或B是體型代號
號型是國家通過測量、分析、取平均值得到的。號型數值表示該襯衫適應與此號型相近的人。
例:襯衫175/92A表示該襯衫適用於身高173-177cm。凈胸圍91-93cm,A表示凈胸腰之差在16-12cm之間的體型
男子體型代號:體型分類代號 凈胸圍與凈腰圍差值 體型以A B C來標注
A 16-12cm 正常 B 11-7cm 偏胖 C 6-3cm 肥胖(中國人的體型以A型為主)男裝襯衫標准尺碼
中國 (cm) 36-37 38-39 40-42 43-44 45-47
國 際 S M L XL XXL
S是"small"的縮寫,表示小碼 M是"middle"的縮寫,表示中碼 L是"large"的縮寫,表示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尺寸
5. 歐版褲子是什麼意思
服裝款式和號型都會按照地域分型
通常有歐版,美版,日版等等
從款式上來說,歐版是根據歐洲人身材特點來設計的。和亞洲人相比,歐洲人腿長,臀翹,好底腰,穿在身上的效果也貼體,看上去性感,但在型號上,通常都會比較大一點。比如說ZARA和HM的衣服,都沒有小碼……
6. 歐洲女人什麼時候能穿的褲子
我先說最後那個!的確是大革命之後出現在法國的!那個沒有錯!然後我在說中國的
這個是幫你找到的
先秦時期就開始穿褲子了,那時候的趙國趙武靈王改革國家的軍事力量,就是通過胡服騎射!就是改穿褲子,那時候游牧民騎馬穿褲,騎馬有優勢,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穿褲子了!
網上摘錄:
我曾經多次提到咱們是古人不穿褲子的。這把許多人嚇了一跳:不穿褲子咋辦?就像現今皇城跟兒的「膀爺」,他可以不著上衣,人家那叫爺們,但褲子他再牛比也絕不敢不穿呀。
褲子這玩意在中原地區出現的比較遲,那麼這個漢字出現的肯定也比較遲。以「褲」這一字音字型來命名褲子這一物品,肯定是有來歷的。
「褲」是個形聲字,「衣」形「庫」聲。「衣」是表示它與衣服有關,那這個「庫」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呢?為什麼「褲」這種衣服出現後不稱別的名號,單叫「褲」呢?
先秦時中原地區的人們只穿長袍,天涼了就再加一件,再涼再加,還是長袍。今天看來,如此穿著行動多有不便,但那時的人們只有那個層次的思想,咱不能拿現在的境界去要求古人對不對?當然,也有聰明人,為了行動方便快捷,就發明了「帶」這東西系在腰間。那屈原就是「峨冠博帶」的打扮:頭上高聳的帽子(叫「頭衣」才恰當,因為這「冠」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帽子,而是顯示身份的裝飾性很強的物品),腰裡系著寬大的帶子。那屈原走起路來高視闊步,仰面正身,一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望之令人頓生敬畏之心。
「褲」一個正宗的本字是「衣立旁」加一個「誇」字,就讀作「庫」。這是個啥東西呢?它是一種「脛衣」。脛,就是大腿;所謂「脛衣」,就是套在兩條腿上的兩個布帛製做的筒子,不是現在還有加了襠部的褲子。由這「褲子」最早的雛形看來,咱們的先輩並不看重那關繫到子孫萬代的要害之處啊。
有了「脛衣」,行動方便了,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一是因為它沒有襠部,人們的起居習慣無法改變;二是光著屁股騎馬,對皮膚的傷害很嚴重,出行或打仗仍然不適合穿著。怎麼辦?
這就要談談這「褲」字的另一個來歷。說起「褲」的這一個來源,卻與軍事有關。它的本字寫做「衣立旁」加一個「軍」字,讀如「昆」,是軍服及行旅之服,後來又訛轉作「褲」了。細細打量,這倆字還真有點兒相象,這種推斷應該是很准確的。
也許訛寫做「褲」的這人,以為褲子是可以裝填兩條腿的東西,而這個字又與「褲」相似,所以就乾脆這樣寫了。後來的人們也認為這樣寫很有道理,也就因錯就錯寫下去了。這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啊。再說了,那「庫」本來不就是存放物品的所在嗎?
至於這倆字是啥時候、為什麼、怎樣統一成現在這個「褲」字的,我也不甚了了,也不敢談下去了。
「戰國七雄」中位於正北方也是最北方的,是趙國。趙國可真不容易,既要與中原諸國爭霸,又要防著北方胡人的入侵,年年代代都忙啊累啊的。不是說「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嗎?人家趙國就在這種四面皆敵的環境里生存並發展著,憑借春秋末期「三家分晉」時,一個諸侯國的三分之一大小的國土人口,一直支撐到戰國末年,是秦始皇最後滅掉的諸侯國,真是太不容易了。
有點兒跑題,還回到話題上來。北方胡人是游牧民族,騎馬射箭,來往倏忽,防之不及。你趙國駟馬戰車固然聲勢壯偉,可人家胡人卻不跟你列陣撕殺,沒辦法,趙國的歷代國君就不停地修長城。修啊修的,還是擋不住胡騎。與趙國處於同一緯度又靠東些的是燕國,它也面臨著與趙國相同的問題,也就修啊修的修長城。其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徵用民夫去修長城,只不過是把以前的燕趙長城略加整理連接一下而已。今天一提到長城,就把功勞記在秦始皇名下,我很憤憤且為燕趙抱不平。
你以為那時修的是現在我們在八達嶺、山海關見到的磚石長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秦及先秦所修的長城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有一些遺跡也都不被咱這些外行人所能辨識。歷史滄桑中,那些夯土而建的長城已「被雨打風吹去」了。
再早幾百年,把自己的西周王朝埋葬的周幽王,為博褒姒千金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時,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就已經很嚴重了。周憑舉國之力尚被逼得很狼狽地遷都了事,那燕趙小小諸侯國更是給鬧得困苦不堪。一代代趙王都在苦苦思索著:怎樣才能消弭來自北方的邊患?
終於,一代英豪趙武靈王橫空出世了。是他,就是他,給咱們中原人穿上了褲子。
褲子啊!如果沒有趙武靈王,我們中華民族還要在沒有褲子的黑暗中摸索很多年。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兩千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大家都還不穿褲子亂跑呢。不,如果沒有趙武靈王給咱古中原人穿上褲子,恐怕他們早就被穿著褲子的胡人給滅了,哪裡還會有今天的我們呢?所以,說趙武靈王是中華民族的大救星,絕不為過。
趙武靈王頂著巨大的壓力「胡服騎射」了。從此,中原人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沖突中,再不用駕著笨重的戰車嘎吱嘎吱地駛了,再不用穿著臃腫的長袍屁顛屁顛地跑了。咱們有了褲子,咱們也可以騎上輕捷快速的戰馬;咱們又有了「箭袖」這一緊身上衣,咱們也可以靈巧地拉弓射箭了。從此以後,咱們在與胡人爭奪生存資源的較量中,從軍事裝備方面處在了同一水平線上了。就如當今太祖曾經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的那樣,咱們的古中原人「從此站起來了」!
這個是歐洲的
18、19世紀的時候,那些歐洲國家的女性真的就只穿裙子,不穿任何褲子
穿裙子是歐洲舊的女士著裝風俗,就像我們古時男的穿長袍一樣,歐洲大陸地區都由很漫長的陰冷冬季,婦女一般都會穿褲子,一般有地位會穿有鋼架支撐的肘裙,平民婦女則是穿普通亞麻或者棉的窄裙,坐著做事的時候會把裙子微微提起從兩邊塞向中間 因此歐洲女性穿褲子是在20世紀初期,早期是男士穿褲子
7. ES是什麼服裝品牌
ETAM分有艾格、艾格周末(Etam weekend)和艾格運動(ES)三種服飾。 原產地:法國。這個品牌主要是走甜美女生和淑女路線,更適合年輕的女孩子。和其他歐美品牌不同的是它的褲子,並不是那種適合歐洲人腿型的歐版褲,很適合東方人的腿型。
8. 18、19世紀的時候,那些歐洲國家的女性真的就只穿裙子,不穿任何褲子嗎
穿裙子更好放屁拉屎,褲子還要脫,再加上那時候偏向文藝復興。褲子也有,裙子大多數是貴族
9. 27碼的女士牛仔褲在歐洲和英國分別是多少碼
牛仔褲的尺寸,27的在這邊對應的 歐洲尺寸是34, xs, 英國的話6
XS 34 26 - 27 24.4 - 25.2 33.9 - 35
S 36 28 - 29 25.6 - 26.4 36.6 - 37.8
10. 女士上衣和褲子的歐洲碼尺寸表
服裝尺碼換算參照表
女 裝 (外衣、裙裝、恤衫、上裝、套裝)
標 准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160-165 / 84-86 165-170 / 88-90 167-172 / 92-96 168-173 / 98-102 170-176 / 106-110
國 際 XS S M L XL
美 國 2 4-6 8-10 12-14 16-18
歐 洲 34 34-36 38-40 42 44
男 裝 (外衣、恤衫、套裝) 標 准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165 / 88-90 170 / 96-98 175 / 108-110 180 / 118-122 185 / 126-130
國 際 S M L XL XXL
男 裝 (襯衫)
標 准 尺 碼 明 細
中國 (cm) 36 - 37 38 - 39 40 - 42 43 - 44 45 - 47
國 際 S M L XL XXL
男 裝 (褲裝)
標 准 尺 碼 明 細
尺 碼 42 44 46 48 50
腰 圍 68 - 72 cm 71 - 76 cm 75 - 80 cm 79 - 84 cm 83 - 88 cm
褲 度 99 cm 101.5 cm 104 cm 106.5 cm 109 cm
看不懂的還可以參照下面的:
服裝尺寸表
男仕服裝尺碼
分類 小碼 中碼 大碼 加大碼
身高 165 170 175 180
胸圍 84 90 96 102
腰圍 75 81 87 93
臀圍 88 90 92 100
女仕服裝尺碼
分類 小碼 中碼 大碼 加大碼
身高 155 160 165 170
胸圍 80 84 88 92
腰圍 60 64 68 72
臀圍 84 88 92 96
兒童服裝尺碼
分類 小碼 中碼 大碼 加大碼
適合年齡 0-2歲 2-4歲 5-7歲 7-10歲
身高 80 110-110 110-130 140-150
胸圍 50 55 60-65 70
腰圍 40 42 44 46
臀圍 55 60 65-70 75
單位:厘米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