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的意思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的意思:
君子心胸寬廣坦盪,而小人則時常陷入憂思之中。
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的是,這里的君子自然是指品德高尚之人,但這里的小人卻不是我們現代常說的「卑鄙小人」中的那個小人,這個「小人」和君子相對,其實指的是沒有那麼高尚的品德修養的普通人。
㈡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什麼意思
譯文:君子和小人有著完全不同的內心世界。君子的胸懷坦坦盪盪,光明磊落,無怨無悔;如春風吹拂,象秋月揮灑,看山河大地陽光明媚。而小人卻愁腸百結,怨天尤人,心胸狹窄,猜疑嫉妒,視人生如墳場地獄。
出處:摘自《論語·述而篇》
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於孔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語主要是從政治角度立論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君」,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發布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
《論語·述而》的創作背景: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㈢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是什麼意思
子曰:「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這句話出自《論語·述而》。是自古以來人們所熟知的一句名言。可以翻譯成: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氣安定;小人則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真君子都有著曠達的心胸,他們不拘泥於物,既不以物喜,也不以己悲。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能夠無愧於心,始終坦坦盪盪。但小人則多以私利為重,經常患得患失,心胸狹隘,故時常憂愁煩惱。這便是「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
(3)裙子坦盪盪小任長戚戚也的意思擴展閱讀: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選自《莊子·山木》。醴(lǐ):甜酒。
君子之交,源於互相寬懷的理解。在這理解中, 互相不苛求,不強迫,不嫉妒,不黏人。所以在常人看來,就像白水一樣的淡。
君子之間的交情,並不因利益驅使而怎樣,小人之間的交往,卻多因利益驅使,利益過後,人與人如過眼雲煙。君子之間,不因無利益不互相關心,小人之間,卻多因利益關系而互相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