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小班蒙氏數學漂亮的裙子教案
活動目標:
1. 學習先用塗色塊,在勾花邊的方法裝飾裙子。
2. 增加對線條、圖案美和色彩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活動准備:
范畫、裝飾過的花裙子、未裝飾的裙子。
活動過程:
1. 出示範例,引出話題。
(1) 出示圖片(裙子),並提問:這是什麼?他們美么?
(2) 引出話題:漂亮的花裙子。
2. 出示為裝飾過的裙子,請幼兒裝飾。
(1) 貼圖片,請幼兒用彩筆塗顏色。
① 師:「咦,這個小朋友怎麼啦?她為什麼不高興呢?」
小結:因為她的裙子是白色的,沒有他們的花裙子那麼美。
② 師:「那我們來幫幫她吧,好不好?」
③ 師:「請小朋友們想想辦法,怎麼讓她的白裙子變成花裙子呢?」
小結:就用我們的小手,彩筆來幫幫她吧!
④ 師:「給她的白裙子上畫什麼呢?」
小結:畫花、魚兒、小兔子、熊貓、蘋果···等等
(2) 教師示範:
① 先用兩三種稍淺的顏色塗在裙子上。
② 在用較深的彩筆在上面勾出花紋。
③ 師:「看,小姑娘笑啦,她感謝小朋友們為她想出的好辦法。」
④ 師:「除了可以畫這種圖案,還可以畫其他的嗎?」(如圖片)
⑤ 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書上有兩個小朋友正等著你們把她們的白裙子變成花裙子呢,請小朋友們拿起你們的彩筆來幫他們吧,看誰設計的花裙子最漂亮。」
3.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輔導。
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4.作品展示,對優秀的作品進行評價,予以獎勵。
2. 小班美術教案美麗的天空(添畫)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善於觀察的好習慣。
2、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3、引導幼兒用添畫的形式對圓形進行裝飾、完善。用粘貼的形式把圓形構圖。
〔活動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用圓形變成各種物品,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活動准備〕
泡泡水、各種顏色的圓形、畫有圓形的紙、彩筆、白紙、糨糊、圓形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放音樂《兔子舞》,教師帶幼兒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們累了吧,蹲下來休息一下。」小朋友和老師蹲下來。「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好玩的東西,請小朋友閉上眼睛,老師把它們請出來。」出示泡泡水,幼兒每人一份。
(1)先讓孩子們自由吹泡泡,吹出的泡泡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2)按老師的要求吹泡泡:吹一個、兩個連在一起、三個連在一起………
玩一會兒之後,老師:小朋友玩得高興不高興?是不是有點累了,現在輕輕地找個凳子坐下歇一會兒吧!(幼兒入座)
2、師:孩子們,剛才我們吹出的泡泡漂亮嗎?(漂亮)小朋友喜不喜歡它們?(喜歡)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說出圓形。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小夥伴,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它是誰呀?(想)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出示圓形寶寶,讓幼兒說一下它的名稱。(圓形寶寶)
3、小朋友你想不想跟圓形寶寶交朋友呀?(想)那老師問一下圓形寶寶想不想跟小朋友成為好朋友。老師跟圓形寶寶說悄悄話。
剛才圓形寶寶告訴老師,它非常願意跟你們交朋友,但是它有一個小條件,就是我們必須找出和它長的一個樣子的東西,這樣,它才和我們做好朋友。引導幼兒自由發言。(太陽、氣球、各種球、呼啦圈、鐵環、蛋糕、月餅、餅干、輪胎、葡萄……)對說得好的孩子給予鼓勵。(好朋友握握手,好朋友親一個……)
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我有點累了,要去休息一會了。小朋友再見!(把圓形寶寶放到小墊子里)
4、(1)教師:剛才圓形寶寶和我們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它很高興,但是圓形寶寶告訴老師,它還是很寂寞,因為它的家裡沒有和它一個樣子的朋友。它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忙,幫它變出些好朋友來。那小朋友想不想幫它的忙?(想)
師:那就請小朋友做神奇的魔術師,幫圓形寶寶變出好玩的東西呀!讓我們瞧瞧哪個小朋友的法術最厲害,變的東西最棒。(讓小朋友到桌子旁添畫)(輕音樂)
(2)展評幼兒作品。(選擇幾名幼兒的作品,請他自己講述,教師總結。)
(3)小朋友們都真棒,那我們把變的作品送到圓形寶寶家裡好不好?(好。把作品送到墊子里)
5、剛才圓形寶寶可高興了,它非常感謝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一個圓形變的東西,小朋友想不想做更厲害的魔
3. 美術教案拼貼添畫教案導入怎麼寫
設計意圖:
最近我們班正在進行《小雞出殼》這一個主題活動,有一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唱起了《老母雞》這首歌,唱到最後一句,「咯咯噠」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感興趣。因為我們是托班,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傾向於形象思維,所以對於這種仿生詞比較喜歡,於是我也就很順其自然的問孩子們:「老母雞腳咯咯噠,是在干什麼呢?」孩子們沒有吱聲。隨著城市化的邁近,他們幾乎沒有機會看到老母雞生蛋了,所以這方面的知識比較匱乏。但是他們對於這樣的事情很感興趣,於是我決定以此作為一個切入口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在我們的教學目標中也有關於形狀認識的具體目標,我們班的孩子對於形狀比較敏感,平時在區角活動中也有關於這方面的操作。再加上我們井亭幼兒園是以科技為特色的,綜上所述我就醞釀了「老母雞生蛋」這一個活動。
活動名稱:母雞媽媽生蛋
活動目標:1。能夠大膽的用好聽的歌聲來表揚母雞媽媽
2。能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並將其放入相應的籃子里
活動准備:母雞媽媽的裙子一條,頭飾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積木若干,三個裝有這些圖形的籃子,幾個肯德基的杯子
活動重點:准確區分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瞧誰來了呀?(母雞)母雞媽媽想請你們做我的寶寶,好嗎?小雞快到媽媽身邊來,讓我親一親,抱一抱,好嗎?
2。母雞生蛋
老師:和寶寶們在一起真開心,可是媽媽怎麼發現有點肚子疼,「哎呀,不好了,寶寶們,我要生蛋蛋了!」咯咯噠,咯咯噠-------(出示積木)
老師:哇!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寶寶們媽媽本領大嗎?快來誇誇我呀!(《老母雞》歌曲)
3。把蛋送回家
老師:剛才,我生了那麼多的蛋蛋,而且是各種形狀的蛋蛋,你們喜歡嗎?(請幼兒說一說有些什麼形狀)
現在,媽媽請來了我的好朋友,「肯德雞」,這個杯子里裝著各種形狀的蛋蛋,請每隻小雞寶寶拿一個杯子,把裡面的蛋蛋放到和他一樣形狀的籃子里,好嗎?(幼兒操作)
反思:作為一個托班的老師,在活動設計時我也是充分的考慮到我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再根據到孩子們的實際情況做了一個權衡。所以整個活動下來,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
我還是比較好的帶動了他們的積極情緒。同時在預設活動中,我整合了音樂,計算,語言,並且我個人覺得整合得還是比較得體的,沒有一種硬生生的強制增加上去的感覺。為了更好的帶動孩子們的情緒,我即興的增加了一些打氣的動作來渲染孩子們,以前哭鬧得很厲害的王濟海,被我的舉止吸引了很快的投入到活動中,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因為孩子們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主題學習,對於母雞有了一點認識,所以當我以母雞媽媽的身份要求他們來做我的寶寶時,孩子們顯得很熱情,並且從始至終王欣宜總是叫我「媽媽」,看來這個角色在她的頭腦里已經根深地固了。
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中,應該將「雞蛋寶寶」放在活動室中讓孩子自己去揀,籃子也應該放在不同的地方,避免太擁擠。托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他們比較喜歡模仿,喜歡反復的擺弄物品,反復的重復一個動作,所以我應該多給孩
4. 小班美術活動 教案添畫 大家一起吃
幼兒初步學唱歌曲,並學會玩龍擺尾的游戲,在游戲中遵守游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幼兒喜歡音樂,讓他們在音樂聲中充分的欣賞美,感受美和表現美。並從中培養幼兒共同創作互相交往的能力。在游戲中不僅增強了孩子們的合作精神。還提高了孩子們的音樂游戲的常規!
5. 小班美術活動 添畫 一起吃水果
活動目標
讓幼兒知道現在是秋天。
感受秋天的氣息。
關注周圍的明顯變化,願意和同伴一起看看說說。
6. 小班美術教案添畫上什麼好呢,簡單一點啊。
個人覺得添些近期比較流行的動畫主題人物,並表達些精神品質
7.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 「會跳舞的繩子」(添畫) 急需用,麻煩各位大神幫幫忙,謝謝
活動目標:1.觀察、交流綵帶的色彩及飛舞時的姿態,感受揮舞綵帶時的快樂及集體舞動綵帶所產生的美感。2.嘗試用直線、曲線等不規則的線條和自己喜歡的顏色來表現舞動的絲帶。3.知道水粉筆的基本使用方法,願意用水粉筆大膽創作。 活動准備 1.音樂磁帶。 2.水粉筆、白紙、廣告色、各色綵帶。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選絲帶。 ① 今天老師要變魔術了,猜猜看我能變出什麼? ② 請你們選擇一根你喜歡的綵帶,跟著音樂一起來跳舞吧! 2.幼兒玩綵帶,交流綵帶舞動時的樣子。 ① 幼兒自由玩綵帶,教師注意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和交流綵帶飛舞時的樣子。 ② 教師與幼兒一起探索綵帶的玩法。 3.利用肢體動作使幼兒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的曲線,加深他們對曲線的認識。 4.學畫曲線 ① 新「角色」的加入提升幼兒的興趣,使活動自然而然的銜接到下一個環節——示範環節。 ② 老師用邊畫邊說的游戲性語言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動作要領。 5.提出要求,幼兒繪畫,教師巡視。 ① 在幼兒操作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樹立幼兒的信心和發揮想像。 ② 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注意顏色的搭配。這時,教師進行個別指導,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發展。 ③ 督促幼兒在畫畫時講究衛生,保持地面干凈。 5.展示幼兒作品,交流點評 。 把幼兒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上。 6.「歡樂舞」結束。 老師和小朋友一起來跳舞,拉近老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緩和剛才動手動腦操作的氣氛,給幼兒緊張的大腦和身體一次放鬆的機會。 活動延伸 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各種繩子並交流玩的經驗,如:「你是怎麼玩的?」、「你看到什麼了?」 活動反思: 本活動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講解示範法和指導法,來適應教學內容傳遞的需要和幼兒的認知結構特點進行教學。通過操作與語言的緊密結合來突出重點,以變抽象為具體、變生疏為熟悉的辦法來突破難點。用簡潔的、游戲化的語言進行演示與講解,使作畫的每一個步驟和要求形象化、具體化,易為幼兒所理解與掌握。同時,從幼兒出發,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將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節發展,邊演示邊以游戲口吻強化:「先把我的嘴巴抹一抹,我再來橫著扭一扭」等。從而避免說教式的提要求和示範。 通過教師的演示,游戲化的強化,幼兒在自然輕松的氛圍中邊聽邊看,不知不覺領會了要領,在邊說邊操作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繪畫的技巧,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的設計思路是:根據小班幼兒學習的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設計以「會跳舞的綵帶」為中心主題,我積極的創設情景,引導幼兒在這樣有趣的情景中融入對不同方向的曲線畫法的練習。 活動流程是: 以「綵帶舞舞」為線索,組成了由「觀察——體驗——學習——表現」的四個主要環節,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8. 小班美術活動教案 添畫 大家一起吃
整個活動過程,幼兒都能積極投入,**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戲中的規則簡單,幼兒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戲具有趣味性,默數是中班上學期不常用的一種數數方法,所以幼兒很喜歡。聽完聲音後不能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聽到命令後才能報出答案或去踩相應的板板,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了游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游戲情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