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廁是寶寶成長中的一個里程碑,而且這一里程碑對父母來說也同樣意味深長。可很多新媽媽們以為男寶寶,女寶寶的如廁訓練都一樣,一般都可由媽媽親自代勞,可實際上這裡面還是有很大學問的。
坐便器的選擇
訓練用的坐便器,最好是選擇寶寶自己喜歡的座椅式坐便器。這有利於激發寶寶如廁的興趣。選擇坐便器時應注意,坐便器應該牢固、舒適、高低適宜,寶寶坐上去時,雙腳應正好著地。
男寶寶:男寶寶在才開始學習如廁的時候可以不著急買坐便器,可以先用塑料瓶給寶寶做排便訓練,當他稍大一些的時候,再去選擇一款合適寶寶的坐便器。
女寶寶:對於女寶寶,媽媽可以准備一個類似於玩具的、配置鮮艷色彩或聲音的便盆,讓對色彩情有獨鍾的女寶寶對這個「彩色玩具」不抗拒。
如廁訓練5信號
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才可以脫離尿布生活呀?這可是年輕父母開始訓練寶寶如廁時遇到的頭等問題。究竟什麼時候開始進行,要視情況而決定。下面5個信號提示你的寶寶可以開始使用便盆了:
信號1:寶寶在便後能感覺到尿布或者紙尿褲濕了,通過語言或者動作表達不舒服的感覺。
信號2:寶寶能在口頭上或行動上表達想解便的想法。
信號3:寶寶每天都在固定的時間段大便。
信號4:寶寶對成人上廁所的行為表示感興趣,甚至還會在馬桶上坐一小會兒。
信號5:寶寶可以保持尿片乾燥達兩小時以上,睡覺醒來時尿布也沒有濕。
如廁訓練 男女有別
男寶寶
1. 教他先學會坐,然後再站
由於大小便經常一起排出來,所以一開始應該先讓寶寶在大小便的時候都坐下,這樣他就能明白兩者都應該在便盆里完成。用這種方式,他就不會由於小便時可以到處濺的樂趣而分散注意力了,並能學會在你需要他注意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掌握基本程序。
2. 陪兒子一起玩「消防員」游戲
對於男寶寶而言,模仿很重要,所以應由爸爸來言傳身教,學習如何使用廁所。鑒於男寶寶的淘氣個性,爸爸應給予准確的示範,教他如何「瞄準」便盆,也可以在便盆中放一張有顏色的紙,讓他瞄準紙片撒尿。對於男寶寶來說,有時小便就像在玩「消防員」游戲,同時也增加了他上廁所的積極性,更快地擺脫尿布。有時男寶寶可能在大便時想要站起來撒尿,這是因為排便過程往往伴隨著撒尿,所以對這種情況而言,一開始的時候就讓寶寶使用便盆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女寶寶
1. 女寶寶的模仿訓練
女寶寶的訓練主要由媽媽來完成,她們更喜歡使用便盆,特別是有可愛動物形狀的便盆。媽媽在訓練女寶寶小便的同時要教給她正確的擦拭方向,尤其是在大便後,一定要從前往後擦,以防尿路感染。
2. 不穿太復雜的衣服
訓練女寶寶大小便的一個重要事項是,千萬不要給她穿太復雜的衣褲,讓她難脫難解。寶寶通常會憋到再也不能憋的時候才告訴媽媽,本來就比較緊張,很難控制自己,如果再加上褲子怎麼解也解不開等不必要的挫折,那麼,尿褲子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了。
絕大部分寶寶是在2歲4個月左右完成的白天訓練,到3歲左右完成夜間訓練,並且男寶寶所花費的訓練時間要超過女寶寶。所以等寶寶真正到了適合如廁訓練的年齡再開始訓練,會使他的如廁自理能力培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廁課程6步走
STEP1發「排便信號」
教寶寶如廁時,首先應教寶寶學會自己發出「排便信號」,可以是身體的,如兩腿夾緊,也可以是口頭的「噓噓」、「便便」,來告訴父母他們要上廁所了。
如廁小貼士:屬於寶寶的如廁椅最好放在衛生間內或放在寶寶自己的房間里。寶寶樂意在客廳里開辟他的「游戲場」時,如廁椅也可以放到他的近處。如廁椅放置時最好是「就近原則」。
STEP2脫褲子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學會自己把褲子脫下,退到腳部的位置,如果寶寶做的好,父母要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等他掌握脫松緊帶的褲子以後,可以練習脫復雜一些的褲子。
如廁小貼士:如果是男寶寶小便,則需要將褲子脫至大腿中部,分開兩腿,掏出小雞雞,小便時不淋濕衣褲即可。
STEP3坐在便器上
帶寶寶到坐便器旁,讓寶寶逐步熟悉自己的尿桶或如廁椅,經常帶他去坐一坐,不必拉下褲子。只要讓他適應坐在上面就可以了,等寶寶明白便盆的概念,就可以繼續以下步驟了。
如廁小貼士:對低年齡段的寶寶有時候自己不會發現有便意,這時可以讓他去坐一坐,而不必拉下褲子,讓寶寶有個使用便盆的意識。
STEP4排便
把水龍頭打開,讓寶寶聽著「嘩嘩」的水聲排便。讓寶寶保持一個特定的姿勢,然後用「噓噓」聲誘導寶寶排小便;用「嗯、嗯」聲促使寶寶排大便。
如廁小貼士:想要寶寶養成良好的如廁習慣,一開始在他用便盆大小便時,就不要讓寶寶玩玩具、吃東西,注意避免寶寶長時間坐在便盆上,形成習慣性便秘。
STEP5清潔屁屁
訓練寶寶自己擦乾凈屁股。開始時父母可以為寶寶代勞, 讓寶寶翹起屁股,方便父母給他清潔屁屁。但稍大一點時就要讓寶寶學會自己清潔小屁屁了。
如廁小貼士:讓寶寶把內褲和外褲拉上,父母可以幫助整理一下褲子。可以教他在大人的坐便器上排便,排完便後,教寶寶蓋好馬桶蓋,再放水沖,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STEP6洗手
把寶寶帶到水池邊,打開水龍頭,讓寶寶自己洗手,然後用擦手毛巾把手擦乾。最好以後每次如廁都要養成便後洗手的衛生習慣。
如廁小貼士:對寶寶能夠自己順利完成排便過程或有進步時都應給予恰當的表揚,這些稱贊的話語,可以讓寶寶體會如廁的舒心和快捷。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了。
⑵ 寶寶上學好幾次拉臭臭在褲子里是怎麼回事
訓練小兒大小便,不能勉強,要在兒童自願的前提下進行,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訓練,不至於在以後產生大小便失禁的現象。只要孩子大小便不在褲子和被褥上,就應當適當地表揚。 1.讓小兒對便盆產生印象 在開始的一周里,要讓他覺得這是一件新奇的玩具,可讓他穿著衣服去坐坐。要讓他覺得便盆像板凳一樣,並對它產生好感。如果孩子不願坐著玩了,那就應馬上讓他起來,不能讓他覺得坐便盆像在坐牢,而要使他自覺自願、高高興興地去進行。如果第一周還坐得勉勉強強,那就再試一周。孩子不願意坐便盆不要強迫,坐3~5分鍾就應當結束,即使沒排出來,也不要斥責孩子。 2.當孩子對便盆有興趣以後,就可以開始訓練讓他知道便盆與大小便的關系 這時可以讓孩子認識的大孩子做範例,也可以告訴他,父母是怎樣大小便的,對他要耐心解釋。當孩子接受了大小便與便盆之間的聯系後,父母可以找個最有可能大小便的時候,把他領到便盆前,建議他坐上去試一試。如果孩子不肯,也不要勉強。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以後就好辦了。 每天這樣試一試,如果連續兩周孩子一點兒沒拉到便盆內,就應當將這事放一段,過幾周以後再試,直到孩子開始流露出主動的意思,每天再試兩三次,看他拉不拉。若孩子成功地將屎拉進了便盆內,要給予熱情的表揚,並給予適當的獎勵,如一塊糖或一個蘋果,這將對他起到鼓舞的作用。另外,便盆最好選擇塑料的,以避免冬季孩子的皮膚碰上去感到太涼。 和他好好說說,這么大的孩子應該能聽懂了。如果他還是拉在褲子上,也不要責罵他,好好說,多說幾次就會改善的,這是個需要耐心的事。再說,他已經知道自己想大便了,你只要讓他明白,有大便了要拉在坐便器里而不是褲子上這個道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如果他已經在改正了,即使不能做到次次如此,但當他做對時記得要表揚他哦,多誇張都不會過分的。
⑶ 小孩子容易拉褲子里,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對於媽媽們來說,看到寶寶一天天進步,一天天獨立,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但是往往還沒得意多久,寶寶就會做出一些讓你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拉褲子。
4、 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減輕心理壓力
孩子們追求安全感,因此會依賴父母,一旦進入新環境中,會恐懼不安,比如剛上幼兒園,對新環境和新朋友不熟悉,便會產生焦慮心理,父母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到集體當中,消除心理問題,對肛欲期的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肛欲期的寶寶是脆弱的,需要家長更用心的呵護和鼓勵,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一步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尷尬階段。
⑷ 幼兒園,寶寶拉褲襠里臭臭,該不該責問老師我怎麼覺得很內疚呢太臭!老師給收拾換洗!你怎麼看
孩子還小,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但是老師也不能一個一個扒褲子看呀。像這種事很平常的。
⑸ 孩子不喜歡在幼兒園拉臭臭,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長大,肯定會面臨上幼兒園的階段,自己面對一切的新鮮事物。可是時間久了很多家長會發現: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臭,寧可拉褲子也要憋著,談到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家長有同款疑問和不解。
為啥孩子不在幼兒園拉臭臭?父母既心疼又無奈京京的孩子今年四歲了,上幼兒園沒幾個月,但是京京發現,孩子每次放學到家,都著急忙慌地跑進廁所。
剛開始去幼兒園,還擔心孩子不敢和老師講出上廁所的要求,因為在家午睡醒來都會上廁所,所以叮囑老師在孩子拉臭臭的時候要多幫忙。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每次問老師,老師都說孩子從來都不說要拉臭臭啊。
如果不在幼兒園拉臭臭這件事情,並沒有對孩子的成長健康造成影響,那父母們也不用過分著急。
給孩子一點時間,再加上父母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就會好了。
⑹ 孩子不小心拉到褲子里屎,告訴老師會傷孩子自尊心嗎
中國有句俗語:「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拉尿放屁!」,以用來諷刺那些事情管的寬,凡事亂管的人,本是一句俗語,一種諷刺,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上幼兒園學前班的女兒身上。俗話說人有「三急」,其中一急是從人的生理角度上說的「尿急、屎急、屁急」,古人稱「殺廁所急」,這「殺廁所急」是每個人幾乎每天所必須的。既然是「急」,就應該得到及時釋放,不應人為的加以強行制止,原因有二:一是制止會傷及身體,二是有時想制止也未必制止的住。即便是處在不方便的場合,從控制的角度來講,成人的控制能力是要遠遠高於幼兒的控制能力的。小女只有六歲,在此方面的控制力定然不夠「理想」!老師的威嚴在學生的心中往往是高於一切的,尤其是對於不懈世事的學齡前孩子(幼兒園,這里不包含三歲以下的幼托寶寶),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嚴重的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思想和認知。————劉金歲月 前天下午我正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學前班韓老師打來電話,說女兒中午午休時小便拉褲子里了,讓我去送衣服。我當時感到很奇怪,因為女兒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尿過褲子!但無論如何也得先把換的衣服給孩子送去,告別朋友回到家中拿了衣服趕到幼兒園,女兒還在幼兒園寢室的小床上蓋著被子,我笑著對女兒說「哈哈,怎麼尿到褲子里了,丟不丟哦?」我怕給女兒造成心裡壓力,女兒見我笑了用雙手捂著小臉吐了吐小舌頭也不好意思的笑了。這時韓老師走了過來給了我解釋:說孩子中午剛剛躺上床,就說拉小便,因為以前很多小朋友不想睡覺就以拉小便的名義欺騙老師,所以她認為女兒也是在欺騙她,就說,拉什麼小便,趕快睡覺,要拉就往褲子里拉好了。說完就走了,後來又來了個老師,女兒告訴她拉小便,那位老師也沒有讓去,女兒實在憋不住就尿褲子了。韓老師對此事也向女兒和我道了歉(在這里我不想去一味的追究韓老師的責任)。本來孩子小便拉褲子是件小事情,按理說也不應該成為什麼話題,可孩子晚上回到家中的話讓我想了很多,女兒說「爸爸,不是我不小心尿褲子的,我是告訴老師我要拉小便的,可是兩個老師都不讓我去,小朋友欺騙過老師的,但我沒有對老師說謊話,可老師為什麼還是不讓我去呢?」 面對女兒的為什麼,我久久沒有答復,這是我第一次沒有正面的答復女兒的問題,我想女兒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小便拉褲子不是她的錯誤,女兒不明白的還有老師,兩個老師為什麼都不相信她?為什麼連拉小便都不讓去?因為女兒並沒有對老師說謊話。我不可能告訴女兒「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曾經說謊話」也不可能解釋為「老師懶惰」更不可能說「因為你說了實話」。 周六晚上,朋友一家人到我家做客,我和她說起了這個事情(朋友的孩子也在上幼兒園,比我女兒小一歲),朋友說他女兒的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樣,中午午休時不讓孩子讓廁所。看來這種現象遠遠不止女兒所在的幼兒園發生,朋友女兒的幼兒園同樣在發生,甚至還有更多的幼兒園也在發生。如果這是一個發生在幼兒園的普遍現象的話,那就非常可怕了。 首先,這種現象存在信任危機:信任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和交流的基礎,如果雙方中有一方存在不信任因素,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暇的,是純真的,孩子比成人更渴望信任,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安慰,會讓他們更安全、更自信、更有快樂感。在孩子心目中,家長和老師就是最可以信賴和給他安全的人,如果讓孩子覺得連她最信任和崇拜的老師都不再信任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肯定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孩子不象成人那樣可以調節自己。孩子不會去分析老師為什麼不信任她,更不會理解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她不敢抗拒,只能無奈、被動的接受。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的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其次,這種現象存在被迫壓抑:孩子不懂壓抑一詞應該做如何的解釋,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壓抑,孩子雖然不知道更多事物的對與錯,但小便不應該拉到褲子里這一道理孩子是完全可以確定的,一個老師竟然對孩子說「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最後孩子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把本不該拉到褲子里的小便在老師的這種行為能力強制下拉在了褲子里。我不僅要問,老師為什麼要這么做?為什麼去制止幾歲孩子最起碼的生理排泄問題?難道老師就不需要排泄嗎?難道老師會把尿拉到自己的褲子了嗎? 拉小便,傷害了誰的利益?不要說孩子不知道,連我這個三十多歲的人都搞不清楚了。老師的理由很簡單,簡單到是因為其他小朋友有過這種欺騙老師的行為。難道這種理由真的足以讓一個老師用「要拉就拉到褲子里」的言行去傷害一個說實話的孩子的心靈嗎?是誰給了老師這樣的權利? 說謊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不但孩子會說謊,成年人照樣也時常說一些謊話,有社會心理學家做過調查和考證,人一般情況下,每天至少會說一到六句的謊話。孩子說謊是孩子的錯誤嗎?孩子為什麼會說謊?我不是兒童心理學家,無權發表什麼大言論,但我深信只要是一個心理上正常的人絕對不能因為曾經有人對他說過假話,而否定了所有人的實話,更不要說一個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的實話,這個道理我想人人皆知。讓我們換一種角度來假設老師處理這種事情的情景:(很多孩子因為不想午休時間躺在床上睡覺,以「老師,我要拉小便」為理由做暫時的逃避)。孩子:「老師,我要拉小便」老師:(不知道是謊話還是實話的情況下)「好的,我帶你去,下床要小心哦」孩子:「謝謝老師,我知道了。」(孩子去了廁所,老師為關心孩子的安全跟了過去,結果最後老師發現孩子沒有小便要拉)老師說:「怎麼沒有小便啊?XXX(名字)告訴老師,是不是不想在床上睡覺啊?(語氣溫柔緩和)孩子知道了老師猜透了他的心思。孩子:「恩」或者不說話(表示默認)老師:「XXX(名字)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不想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一般情況下是不說話……老師:「你知道為什麼中午老師要讓你們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不說話或者說不知道(也有可能說知道)。老師:「你想不想長的更好,更聰明啊?」孩子:「想!」老師:「很好,老師就知道XXX(名字)是乖孩子,老師告訴你啊,中午睡覺可以使小朋友變的更聰明,個子長的更高,你知道老師為什麼知道那麼多知識嗎?就是因為老師小的時候啊在幼兒園里每個中午都睡覺的,只要你堅持午休的時候睡覺,相信一定能象老師一樣聰明和高大,好了,我們去睡覺吧。」把孩子送到床上蓋好被子,然後輕輕的給孩子的額頭一個溫馨的吻。 假如以上情景成立的話,那麼首先是教育了孩子,既給孩子灌輸了睡覺可以長的更高、更聰明的思想,讓孩子主動能午睡,又沒有揭穿孩子說謊的行為,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可能導致說實話的孩子把小便拉到褲子里(如果是大便拉到褲子里就更可怕了)。 教師的職責是「授業解惑、教書育人」,我想「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的言行應該和「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職責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聯繫到一起去的,可以說本身就是一種背離,甚至帶有強制性和恐嚇的味道,這樣的行為是在解惑,是在育人嗎?「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我覺得從娃娃抓起是對的,但關鍵的問題是使用怎樣的教育方法從娃娃身上抓起?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⑺ 小孩子要怎麼教她拉屎不要拉在褲子里呀拉完了很高興
我教你啊, 你可以適當的 誘因孩子蹲下, 然後一直誇他 你好厲害 你好乖,真乖,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現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要聰明的多,更喜歡有人誇他 如果蹲下大小便,之後 誇完在給一塊糖。 時間長了 孩子為了那一塊糖 他也會主動的蹲下,或者告訴你. 孩子么,多誇誇,多誘導,對孩子本身成長也是有好處的。
⑻ 小孩拉大便不說,拉褲子上怎麼教育思想
好好溝通一下
⑼ 孩子四歲,每次大便時都喜歡藏起來,拉在地上或者褲子里。小便知道去衛生間。教育責罵無效。為什麼這樣
意見建議:您好,孩子四歲了,昨天晚上睡覺時把大便拉在褲子上的現象,要給孩子多喝水的,屁屁要常清洗一下的,再一個食物也要清淡的。
⑽ 幼兒園案例分析孩子把便便拉到褲子上老師該如何處理
對於3—6歲的幼兒來講,由於膽小、身體不適、貪玩等主客觀原因,在幼兒園拉褲子是常有的事。但是滴水見太陽,小事的處理卻蘊含著教育的大智慧,體現著教師的師德和師能。 不動聲色。班上一旦有孩子拉褲子,有經驗的老師會憑借職業的敏感立即鎖定他,然後會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把孩子分離引領出去。即使是其他的小朋友先發覺那個拉褲子的幼兒,老師也不會表現得過於在意,盡可能地縮小知曉的范圍。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老師通常會把拉褲子的孩子帶出教室,以避開同伴。有的老師還會寬慰孩子「老師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拉褲子」。老師的理解和尊重能夠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給幼兒帶來安全感。 有條不紊。孩子拉褲子問題的處理應做好准備,幼兒園要常備衛生紙、溫水、毛巾和替換衣服。一旦有孩子拉褲子,不管是保育員還是老師都應該熟練操作,達到輕、快、溫、爽四點要求。即給幼兒脫衣服、擦屁股、洗屁股、換衣服動作要輕,操作時不能拖泥帶水要迅速利落,如果是冬天要保證室溫、手溫、水溫、毛巾溫、替換衣服溫,操作完成後要保證幼兒乾爽舒適。 點面兼顧。一旦有孩子在課堂上拉褲子,作為老師既要把拉褲子的孩子處理好,同時也要安排好替管人員把班級管理好,避免管理缺位。 理解家長。幼兒在園拉褲子實屬正常,作為老師既不能大驚小怪,也不能小題大做,更不能動輒請家長。對於認真負責處理得當的老師,家長都是心懷感激的。 注重細節。對於孩子拉褲子的情況,老師要留心關注,在弄清原因的基礎上採取適當措施盡可能規避。假如是孩子能力缺陷不會上廁所,老師要教會孩子上廁所。假如是孩子缺少時間觀念,老師要提醒孩子在休息時上廁所。假如是孩子貪玩,老師要提醒孩子上廁所。假如是孩子身體不適,要立即帶孩子看醫生並及時通報家長。 類似孩子拉褲子的小事在幼兒園很多,小事如何處理,處理得是否得心應手,是否恰如其分,最能體現幼兒園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