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僧人有褲子嗎

僧人有褲子嗎

發布時間:2021-07-21 00:40:58

⑴ 為什麼藏傳佛教曾人不能穿褲子

沒有什麼不能的問題,而是尊重傳統,尤其是出家人,如果按照佛教的傳統禮儀規矩,是沒有短褲或褲子這種東西的,所以不穿有什麼奇怪,最後說一句,咱們中國人正經穿褲子的歷史其實也不長,雖然發明褲子的歷史不短,但基本沒怎麼推廣,所以民國以前咱們的老祖宗的長袍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光溜溜的大腿......中國人開始把穿褲子當成必須其實是從民國開始的。

最後,正經的漢服也不包括褲子。

⑵ 一般寺廟里的和尚穿的衣服叫什麼

一般寺廟和尚穿的衣服叫百衲衣,騷糞衣,根據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條布縫成的小衣,我國俗稱為五衣,是打掃勞作時穿的;一是七條布縫成的中衣,我國俗稱七衣,是平時穿的;一是九條乃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我國俗稱祖衣,是禮服,出門或見尊長時穿的。三衣總稱為袈裟(Kasqya)。袈裟本是一種顏色的名稱,因為佛制僧人必須穿染衣,避用青黃赤白黑五正色,而用一種雜色,即袈裟色。我國舊譯袈裟色是赤色,南方佛教典籍則說是一種橙黃色,可能是一種赤黃混合色。根據我國佛典記載,佛教在印度分了部派後,各部派衣色便有了區別,有的是赤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黑木蘭色。但據六世紀印度來華高僧真諦法師說,各部派衣色實際都是赤色,所謂青黑木蘭,僅是些微小的差別。現在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寮國、印度、尼泊爾諸國的僧服都是黃色,僅有深淺的不同。我國漢族僧人的袈裟,祖衣是赤色,五衣七衣一般都是黃色。蒙藏僧人的袈裟,大衣是黃色,平時所披的中衣近赤色。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常服的顏色,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後,沒有什麼官方規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緬甸佛教徒特別忌穿黑衣,因為在緬甸古代曾有一種邪教僧人穿黑衣,多行非法之事,後來嚴行禁絕。蒙藏教徒也忌穿黑色衣服。

⑶ 在我國漢傳佛教中,僧人的著裝有什麼規定

頂禮樓上 阿彌陀佛

⑷ 藏傳佛教僧人著裝各有什麼特色

在藏傳佛教中,比較大的宗派有:寧瑪派(俗稱紅教)、 薩迦派(俗稱花教)、噶當派、噶舉派(俗稱白教)、格魯派 (俗稱黃教)。

寧瑪派是藏族地區早期出現的藏傳佛教教派,該派僧人 穿紅色袈裟、僧裙,戴紅色僧帽,所以俗稱「紅教」。薩迦 派僧人戴紅色、蓮花狀僧冠,穿著紅色袈裟。噶舉派僧人一 般穿白色僧裙和上衣,所以俗稱「白教」。格魯派是在噶當 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原來屬於噶當派的寺院,在15世紀 時都逐漸成了格魯派的寺院,現噶當派已不單獨存在於藏族 地區。格魯派的僧人戴黃色桃形僧帽,俗稱黃帽派或黃教。

⑸ 僧褲怎麼綁腿

僧褲的褲腳是很大的,一般僧褲的綁法是:前面一條熨斗燙線和後面的縫紉對齊,然後由小腿後側向外斜翻折,褲角成45度翻折,正好翻折點在正前方,再用綁腿綁上即可。如需穿僧襪,直接套在僧褲腳上,然後用綁腿綁在僧襪上就可以了。這樣就形成一個上大下小的感覺。

⑹ 和尚穿的褲子叫什麼名字

和尚穿的衣服根據場合和材料製作的不同,其叫法也不同:
一、袈裟:和尚在正式做法事時所穿的衣服叫「袈裟」,是最重要的一種法衣。「袈裟」是梵語音譯,漢語的意思是壞色、不正色、染色、穢色等,因其顏色不正,故名「袈裟」。袈裟如果是用九條及九條以上的布拼接而成,就叫「九條衣」。另外還有七條、五條,共有三種,稱之為「三衣」。
二、納衣:這是古時對出家人所穿衣服的一種統稱,是文言文,意思是僧衣,納衣有五種:一有施主衣;二無施主衣;三往還衣;四死人衣;五糞掃衣。糞掃衣即拾取人家棄之不用與糞掃一樣的賤物來縫納而成的法衣,為十二頭陀行之一。
三、海青:海青的款式是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出家人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場合所穿,其顏色一般為明黃色或暗黃色。在家佛弟子在做法事時也可以穿海青,但是只能穿咖啡色、黑色等暗色調的,而不能穿黃色的,以示和在家人的區別。

⑺ 和尚穿的和尚的褲子能進人家門嗎

只要主人同意,僧人著僧裝進誰家門都沒問題。僧人的衣服、褲子形式,只是為了與俗家人有區別,無其他特別含義,功能與俗人的無異,只為禦寒、遮醜吧了。

⑻ 和尚著裝有何法律規定

僧人的常服有以下幾種:
折疊海青
海青為我國佛門僧俗二眾禮佛時所穿的衣服,本屬於寬袍大袖的唐裝,身腰、下擺、袖口都很寬闊,穿著自在。據明人鄭明選《秕言》卷一中說;吳中方言稱衣之廣袖者為海青。廣東還有俊鵑名海東青,白言翩翩廣袖如海東青也。因此,後來把鳥名借做僧袍名。另外內地演員海清也常被媒體誤稱作"海青"。
"海青"的得名,據明人鄭明選《秕言》卷一中說:"吳中方言稱衣之廣袖者謂之'海青'。按太白詩雲:'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蓋東海有俊鵑名海東青,白言翩翩廣袖之舞如海東青也。"因此,後來把鳥名借作僧袍名。
"海青"來源於我國漢唐服式,雖然不是佛陀古制,但早已為佛教所用,形成了佛教的特色。它的衣領用重疊的三層布做成,叫"三寶領";領上扎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喻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它的袖口是縫合起來的,這也是僧袍和俗袍的區別。海青使僧人的儀容整肅、道風庄嚴,它雖然不屬於法衣,但除了袈裟以外,當是最聖潔的僧服。穿著"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現今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一般大眾不得穿
折疊衫褂
佛教叢林寺廟自唐代百丈禪師倡導農禪制度以後,僧人都要"出'坡"或參與寺內雜務,穿著"海青"不方便,於是出現了衫和褂。衫的款式是採用"三寶領"和旗袍的腰身襟袖搭配而製成,紐扣在腋下的右襟邊沿。衫的種類有長及腳背的長衫,長僅過膝的二衫,長未及膝的短衫。褂的款式是"三寶領"的對襟短褂,有袖或無袖。本世紀三十年代,太虛大師還倡導一種新式的對襟褂"太虛褂",即現在"羅漢褂"。衫和褂的顏色,以灰色、褐色、木蘭色最為普遍。
折疊帽冠
僧人都是光頭,一般不戴帽。但在冬季或部分老年僧人,也有不少戴帽的。僧帽主要是緊隨頭型的便帽和上大下小的平頂帽,冬季的老年僧人多戴披風帽,俗稱"觀音兜"。濟公和尚所戴那種前後起翹狀如元寶的"芙蓉帽",現在很少有人戴了;另有天冠、寶冠、毗盧冠等"法冠",一般僧人不能戴,只有大法師在"放焰口"儀式或重大法會上才能戴。
折疊鞋襪
僧服經幡
我國漢地僧人都必須穿鞋、襪,在《救修清規》、《月用軌范》等典籍里都有明確規制。鞋有三種類型:一是芒鞋,用草類織成,又叫草鞋。二是羅漢鞋,用布料做成,鞋面為三片布條縫牢,鞋幫綴留一些方孔。三是僧鞋,用布料做成,鞋面中間有硬梁,全身無孔。羅漢鞋多為灰色、褐色,僧鞋多為黃褐色。襪子為長筒布襪,實際上就是我國漢唐以來布襪的式樣,習稱為羅漢襪。羅漢襪上齊膝蓋,褲管孔在襪內,不但可以冬季禦寒,夏季防範蟲蛇,並且可以庄嚴威儀。襪的顏色以灰色為主。

⑼ 僧人穿僧服為什麼要綁褲腿

褲腿寬松僧襪也是直筒的不莊重走路也不方便所以要綁一下

⑽ 去寺廟穿衣有什麼講究

去寺廟穿著注意什麼

干凈整潔

去寺廟我們的衣服要干凈整潔,不能有明顯的污漬,也不能有難聞的氣味,尤其是那種幾天沒洗澡汗涔涔,是萬萬不能去寺廟的。

簡單庄嚴

去寺廟穿著要簡單庄嚴,而且不能佩戴過於鮮艷的配飾品,也不能噴濃濃的香水,這些都是對佛祖的不尊敬。

忌濃妝艷抹

去寺廟切忌濃妝艷抹,面部的清潔也意味著心靈的清凈,當你有著素麵對著佛祖,才能說明內心不慌,心境澄澈。

忌太暴露

去寺廟穿的衣服也不能太暴露,例如說短裙和短褲,背心那些,還有各種奇裝異服、坦胸露乳的,這是對佛祖的大不敬。

以素色為好

去寺廟最好以素色為好,盡可能接近自然的著裝,而且最好穿寬松,方便跪拜的衣服。如果打算穿裙子去寺廟,那麼應盡量避免穿著暴露,裙子最好過膝蓋的。

穿著海青講究

如果你是打算在寺廟里參加法會或者說早晚頌課,一般寺廟會提供給你海青,不過在接受海青的時候,一定要洗干凈,而且在穿好了海青之後,要特別注意,不能讓衣服拖地或者被踩到。

與僧人有褲子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褲子褲襠裂線怎麼補 瀏覽:723
夏天帶圍巾是怎麼想的 瀏覽:36
山東的大學哪些有校服 瀏覽:536
鍾愛牛仔褲卻不知怎麼選擇 瀏覽:379
男衣外面怎麼搭配 瀏覽:567
高筒鞋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838
鄭州哪裡可以給皮衣上漿 瀏覽:481
下意識捂裙子 瀏覽:130
牛仔襯衫黑色好看還是藍色好看嗎 瀏覽:822
網上文胸怎麼選尺寸 瀏覽:543
誰為自己選件紅襯衫 瀏覽:985
m開頭的所有女裝品牌名稱 瀏覽:193
一次性手套哪個牌子最好了 瀏覽:585
春秋裙子中年式圖片 瀏覽:690
女裝大佬找男朋友 瀏覽:786
老款獅跑正時皮帶張緊輪安裝位置 瀏覽:267
童裝批發就找匯童易 瀏覽:580
風衣與圍巾搭配圖片 瀏覽:695
正規的哪裡可以定製校服 瀏覽:732
女人裙子的里的樣子 瀏覽: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