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朝代有名 裙 裝,寫下他們名字. 歷朝歷代有名的袍,寫下名字.標明朝代.標明男女,盡量細致
一、夏商周時期(原始時期略)
奴隸社會的章服制度是以「天子」的冕服為中心,逐步發展和逐漸完備。根據古典的記載,夏、商兩代已有冕服,周代冕服則在繼承夏、商制度下變革發展,影響後世各朝的章服制度。
商周時代的服飾,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男子禮服——冕服:禮服中最尊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
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女子禮服——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奉祭服。
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從夫助祭服。
闕翟:為王後從天子祭群小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候之妻從夫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一般服飾——玄端:自天子至士皆可穿,為國家的法服,天子平時燕居之服,諸侯祭宗廟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朝、叩見父母也穿這種衣服。
深衣:一般用白布製作,深衣是上衣與下裳連成一起的長衣服。但儒家學者為了繼承上代傳統觀念,按規矩在裁剪時仍把上衣與下裳分開來裁,然後又逢接成長衣,以表示尊重祖先的法度,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袍:袍也是上衣與下裳連成一起的長衣服,但有夾層,夾層里裝有禦寒的棉絮,袍是一種生活便裝,軍隊戰士也穿袍。
襦:袍式之短者,如果是質料很粗陋之襦衣,則稱為「褐」,是勞動人民的服裝。
二、秦漢時期
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揉合秦制與三代古制,重新制定了祭祀服制與朝服制度,冕冠、衣裳、鞋履、佩緩等各有嚴格的等級差別,從此漢代服製得到了確立。
男子服飾——袍:一種源於先秦深衣的服裝,原僅作為士大夫所著禮服的內襯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見賓客時,必須外加上衣下裳。到了東漢,袍才開始作為官員朝會和禮見時穿著的禮服。它多為大袖,袖口有明顯收斂。袖身寬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緊小的部分叫祛。衣領和袖口都飾有花邊,領子以袒領為主。一般裁成雞心式,穿時露出裡面衣裳。這時期袍服的樣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直裾,一是曲裾。
曲裾就是戰國時的深衣,這種樣式不僅男子可穿,也是女裝中最常見的式樣。這種服裝通身緊窄,下長拖地,衣服的下擺多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有窄,袖口多加鑲邊。衣領通常為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面衣裳。有時露出的衣領多達三重以上,故又稱「三重衣」。
直裾,又稱詹褕,為東漢時一般男子所穿。它是襌衣的變式,不作為正式禮服,但適用於其它場合。
(男子服飾第二種)大襟斜領:衣襟開得較低,領袖用花邊裝飾,袍服下面常打一排密襇,有時還裁成彎月式樣。
(男子服飾第三種)襌衣:一種單層的薄長袍,沒有襯里,用布帛或薄絲綢製作。
女子服飾——深衣:漢代婦女的禮服,仍以深衣為主。只是這時的深衣已與戰國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顯著的特點是,衣襟繞轉層數加多,衣服的下擺增大。穿著這種衣服,腰身大多裹得很緊,且用一條綢帶系扎腰間或臀部。
圭衣:樣式大體與深衣相似。因為在衣服底部由於衣襟繞轉形成兩個上寬下窄形狀像刀圭的裝飾,故名。
襦裙:大多用四幅素絹拼合而成,上窄下寬,不加邊緣,因此得名「無緣裙」。另在裙腰兩端縫上絹條,以便系結。 這種糯裙是中國婦女服飾中最主要的形式。東漢以後穿著的人雖一度減少,但從魏晉開始重新流行後,歷久不衰,一言沿襲到清代。漢代婦女也有穿褲的,但大多僅有兩個褲管,上端用帶子系扎。後來宮中女子有穿前後有襠的系帶褲,逐漸為民間仿效。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期的服飾,基本上是承襲了秦漢舊制的。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則出現了一種各民族間相互吸收、逐漸融合的趨勢。漢族男子開始穿起緊身窄袖短衣、蹀躞腰帶和長褲皮靴的胡服;漢族婦女的服裝樣式也由褒衣博帶、上長下短變成緊身適體、上儉下豐。深衣形制在民間漸漸消失,胡服在中原地區廣泛流行。
男子服飾——衫:分單、夾兩種式樣,與秦漢時的袍服不同。它不受衣袂的約束,袖口寬大,為上自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所普遍喜尚。
(少數民族)褲褶:由戰國時流行的一種胡服改革加工而成,漢魏之際主要用於軍隊。這時期雖還作為戎裝,但已成為民間普遍穿著的便服,它由褶衣和縛褲兩部分組成。褶衣緊而窄小,長僅及膝,有多種樣式。至於衣襟,大多採用對襟形式。有的還把衣服的下擺裁成兩個斜線,兩襟相掩,在中部形成一個小小的燕尾,很是別致。
(少數民族)裲襠:一種只有胸背兩片的服裝,用布帛縫制而成。兩片在肩部用皮製的搭襻連綴起來,腰間再用皮帶扎束。這種服飾後世沿襲了很久。
女子服飾——對襟&長裙:魏晉時期大體沿襲秦漢舊俗,有衫、褲、襦、裙等形制,南北朝以後逐漸有所變化。初期,婦女所著衣衫多為對襟,衣袖寬大,並在袖口綴有一塊顏色不同的貼袖。所著長裙式樣很多,有間色裙、緯紗復裙、丹碧紗紋雙裙等。腰間有帛帶系扎,有的還在腰間纏一條圍裳,用來束腰。
雜裾垂髾:深衣的一種變式。它的特點是在服裝上飾有「襳髾」。所謂髾,是指在衣服下擺部位固定的一種飾物,它一般用絲織品製成,上寬下尖,形如三角,並層層重疊;所謂襳,是指從圍裳中伸出來的飄帶。由於飄帶較長,走起路來牽動下擺的尖角,像燕子飛翔。
少數民族女子——除穿著衫、裙外,還有穿裲襠和褲褶的。只是婦女與男子有所不同,裲襠最初多穿在裡面,後來才罩在衫襖之上。穿褲褶的婦女,頭上多戴有籠冠。有的同時還身著裲襠,與當時的男子一樣裝束。
四、隋唐、五代時期
隋代初建,服飾承襲前代。
唐代服飾的特點是:官服質地款式更加講究,襆頭形制富於變化;腰帶有銙(帶扣版;品色衣形成制度;女服艷麗多彩;注重梳妝打扮。五代十國時間較短,服飾大體沿用唐制。
男子服飾——官服:唐代皇帝的服飾有大裘冕、袞冕、通天冠、武弁、平巾幘、白帢等。大裘冕是皇帝祭祀天地時穿的禮服,包括禮帽和禮服。禮帽兩邊懸著的黃綿對著雙耳,以示不聽無益之言。
群臣服飾:一品官服袞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時服爵弁,武將朝參時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
圓領袍衫:唐代官員平時穿的服裝、它用織有暗花的料子製成,在袍服下部通常有一道襕,名為襕衫。武則天時出現一種新式服裝,即在不同職別官員的袍上綉有不同的圖案。文官袍上綉飛禽,武官袍上綉走獸。這可以說是明代補服的發端。
麻衣:即白袍,是唐代讀書人尚末進入仕途時穿的服裝。唐代新科進士也穿白袍。一般百姓的衣著是相當粗糙和簡單的,勉強遮體禦寒而已。 唐代農民,戴笠子帽,穿本色麻布衣,如衫子,兩旁開衩較高。唐代獵人,戴氈帽,圓領開衩齊膝衣,麻鞋。唐代船夫,戴斗笠,著小袖短衣,高高開衩的缺胯衫子,半臂,束腰帶,長褲,著草鞋或麻鞋。
女子服飾——襦裙、衫、帔:唐代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婦女們著小袖短襦,有的裙長曳地,衫的下擺裹在裙腰裡面,肩上披著長圍巾一樣的帔帛。
冪籬:關於冪籬的形制,有人認為,它是一種大幅方巾,用輕薄透明紗羅製成,披體而下,遮蔽全身。有人認為,它是一種衣帽相連類似斗篷一類的裝束。這種服制可能與阿拉伯服飾有關。由於西北風沙很大,人們遠行時騎馬用它圍裹身體,障蔽風塵。有人認為,只有婦女遠行時才著冪籬,以免男人窺視。有人認為,它是男女通服。
長裙:盛唐以後,女衫衣袖日趨寬大,衣領有圓的、方的、斜的、直的,還有雞心領、袒領。袒領,即袒露胸脯。有些女服非常艷麗,紋飾變化很多。從敦煌莫高窟壁畫晚唐供養人的形象上可以看到。婦女裙色有紅、紫、黃、綠等,最流行的是紅色裙。
百鳥裙:用多種鳥的羽毛捻成線同絲一起織成面料而製成的裙子。
花籠裙:用一種輕軟細薄而半透明的絲織品單絲羅製成的花裙,上用金銀線及各種綵線綉成花鳥圖形,是罩在裙子外面的一種短裙,也叫襯裙。
雲肩:即披肩,形制如四垂雲,青緣,黃羅五色,嵌金。
五、宋朝時期
宋代初年,朝廷參照前代規定了皇帝、皇太子、諸王及各級官吏的服制。宋代服飾與唐代服飾相比,不僅款式少有創新,而且色彩較為單調,趨向於質朴、潔凈和自然。
男子服飾——官服:宋代皇帝服飾承唐制有大裘冕、袞冕、通天冠、絳紗袍、履袍、衫袍、窄袍。這是祀享、朝會、親耕、視事、燕居的衣著。
平民服飾:北宋汴梁人的衣著:賣葯、賣卦的,都具冠帶,士、農、工、商各有本色。有的戴帽穿背子,有的穿衫來角帶,有的不戴帽子,行業不同,穿著不一。宋代男子,上身以穿圓領袍衫為主,下身著裳,即穿裙。
宋代文人多著直領上衣,長短至膝,下著黃裳,方履,禮賓時束大帶。
僧道服:宋代道教盛於佛教。據佛教章法規定,佛教僧侶的衣服限於三衣或五衣。三衣,有僧伽梨(九條至二十五條布縫成的大衣,郁多羅僧(七條布縫成的上衣,安陀會(五條布縫成的下衣。五衣,指三衣之外加上僧只支(覆肩衣、涅盤僧(裙子。中國古代僧侶穿赤色袈裟。僧人為了表示苦行,常常拾取別人丟棄的陳舊雜碎布片洗凈後加以拼綴,也稱百納衣。
法衣:道教法師舉行儀式、戒期、齋壇時穿的,有霞衣、凈衣等。道士常服為黃道袍,小叫大小衫,大多交領斜襟。他們經常系青結巾、皂絛,穿草履。宋代道士保持著古代上衣下裳和簪冠的形制。
女子服飾——宋代婦女冬穿襖,夏穿衫,衣著特點是上淡下艷。上衣服色一般是淡綠、粉紫、銀灰、蔥白等,以清秀為雅;下裙服色一般是青、碧、綠、藍、白、杏黃等。
六、遼金元時期
遼代——遼代服制遼太租在北方稱帝時,上朝穿甲胄,甲胄就是朝服。得後晉領土以後,受漢族影響,創立衣冠服制,契丹族官吏著本民族服飾,漢族官吏仍穿漢服。
干亨年間服制有所變化,三品以上的契丹族官吏在隆重典禮時也著漢服。日常官服分兩種:皇帝及漢族臣僚著漢服,皇後及契丹族臣僚穿契丹服。
遼興宗重熙(公元1032年以後,大禮都改著漢服。由於地處北方,氣候寒冷,遼代君臣大都服貂裘。皇帝穿最名貴的銀貂裘,大臣穿紫黑貂裘,下屬穿沙狐裘等。皇帝公服為紫皂幅巾、紫窄袍、玉束帶,或穿紅襖。遼代規定,只有皇帝、大臣才可以戴帽及裹巾,中下級官吏、平民百姓私戴違法,這點和唐宋時期大不相同。
金代——男子服飾:金代男子的普通衣著是——頭裹皂羅巾,身穿盤領袍,腰系吐骼帶,腳著烏皮靴。金代服飾最大特點是採取環境保護色,即衣著顏色與周圍環境顏色相同或相近。金人進入黃河流域之後,吸取了宋代服飾儀仗特點。有典禮時,都採取漢服制度,服袞冕,戴通天冠,著絳紗袍。公服有三種顏色:五品以上服紫色,六品、七品服緋色,八品、九品服綠色,公服下加襕。百官常服多為盤領、窄袖,胸間或肩袖飾以金飾花紋,有春水秋山景物,衣襟較短,便於騎馬。
女子服飾:金代女服以詹裙為主。它多為黑紫色,上面綉全枝花,周身有六個褶子。上衣為團衫,黑紫色或紺色,直領,左衽,前拂地,後曳地尺余,用紅黃帶,雙垂在前。金代女服較為寬大,顯得格外瀟灑。
元代——元代男服:元代官服蒙古族入關之前,披發椎髻,冬戴帽,夏戴笠。他們的皮帽、皮襖、皮靴,多用貂鼠、羊皮製成。皮襖通常是右衽、方領。滅南宋之後,種族等級森嚴,蒙古貴族衣著華麗,色目人次之,漢人、南人大多衣著襕褸。
蒙古族入關以後,除保持固有的衣冠之外,還引進了漢族朝祭服飾,如冕服、朝服、公服等。男子公服以長袍為主,以羅製成,大袖盤領,右衽。元代官吏實行佩牌制度,第一等貴臣佩虎鬥金牌,次為素金牌,再次為銀牌。
元統一中國後地域空前遼闊,在交際過程中,服飾技術進一步交流。元代絲綢特點是縷金織物大量應用。紗、羅、絞、縠,無不加金。元人把這種金光閃閃的織金錦叫「納石失」,意即波斯金錦,它是最華貴的衣料。質孫衣,又叫一色衣,上衣連下裳,衣式緊窄,下裳較短,有精粗之分。據說,元代統治者每年舉行十三次大朝會,帝王、大臣、親信穿同一色質孫衣,在大殿前用金杯按爵位、親疏、輩分祝酒。
元代衣著的用料,精粗相差懸殊。高官服裝多用色彩鮮明的織金錦,以花朵大小表示品級高低。貴族男子夏季禮服,不可缺笠,其質地、造型、裝飾都追求華美。
女子服飾:元代貴族婦女一般戴皮帽,穿貂皮袍。這種袍比較寬大上,多左衽,袖口較窄,袍長曳地。有的女袍,用大紅織金、吉貝錦、蒙茸加工品成。
七、明代
朱元璋貫徹他「復漢官之威儀」的主張,下詔將元代遺留的辮發、椎髻、胡帽、男子的褲褶窄袖及辮線腰褶、婦女的窄袖短衣、裙裳等一律禁止。又參照周漢,取法唐宋,對服飾制度做了大規模調整。這套服制先後用了二十多年時間,直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才算基本確定。永樂、嘉靖時又做了些更改,使各項規定更加具體。明代首創的補子不但是身份的象徵,同時也反映出織綉技術的高超。
男子服飾——官服:明代官服恢復唐制,但較唐代的「品色衣」等級差別更加明顯。這與朱元璋獲取政權後,大量接受儒家思想有關。官服中的冕服只限於皇帝、皇太子、親王等皇室成員於祭祀或朝會等大典時服用。
冕服:明初冕服一如傳統形制,洪武初至嘉靖年間,曾有幾次變更,僅在質料、花紋位置上做些調整。歷次改變,都使規定越加具體,製作也更為考究。皇室冠服,除冕服外,還有皮弁服、武弁服、通天冠服、常服、燕弁服等,用於不同的場合。
常服:折角向上的烏紗帽,盤領窄袖黃袍,袍的前後及雙肩各綉金織盤龍,金、玉、琥珀束帶。
朝服:用於國家大典,戴梁冠,穿赤羅衣、裳,佩大帶,以冠上的梁數及所佩的帶、綬區分品級等差。
公服:用於早晚朝奏事、侍班、謝恩、見辭等,後改為常朝時穿便服,只在初一、十五穿公服。
一般男服——袍衫:明初規定平民結婚可以借穿九品官服。農民可以穿綢、紗、絹、布,而商人只准用絹、布。對衣服的身長、袖的長、寬都規定了尺寸。這些限制,至明中、後期,多已禁而不止了。明代男子便服一般用袍衫,大襟、右衽、寬袖,下長過膝。平民百姓上身著襖,下身著褲,裹以布裙。
直裰:也叫「直身」,儒士、生員、監生等讀書人大多穿襕衫或直裰。斜領大袖,因背之中縫直通下面,故名。此外,還有程子衣,以及褡護、罩甲的。
褡護:一種比掛略長的短袖衣。
罩甲:有兩種,一種是對襟的,為騎馬者的服裝,一般軍民步卒不準穿;一種不是對襟的,士大夫都可穿。
馬尾裙:明代男女都束裙子。成化時流行一種馬尾裙,據說來自朝鮮,裙式蓬大,京都人士都喜穿著。
女子服飾——明代命婦冠服分禮服與常服兩種。皇後禮服用於受冊、謁廟、朝會等大典。皇後常服除鳳冠外,尚有真紅大袖衣、霞帔、紅羅長裙、紅褙子。永樂時,衣服改用黃色大衫,深青霞帔,上飾珠玉等各種飾物。另有襖子、鞠衣、緣裙等,顏色、質料、花紋等都有規定。明代授有封號官員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服飾也有嚴格規定。其禮服用於朝見君後、參與祭祀等大典。主要有鳳冠、霞帔、大袖衫、褙子等。
一般女服——基本沿襲唐、宋式樣。恢復了漢族習俗,主要有袍衫、換、霞帔、褙子、比甲、裙子等。按照規定,民間婦女只能用紫色絁(一種類似於布的粗綢),不能用金綉。如穿袍衫,只能用紫、綠、桃紅及淺淡顏色,不能用大紅、鴉青、黃色。士庶妻所穿團衫,可以用紵絲、綾羅、綢絹,但須淺色。至明代後期,禁令廢弛,民間富有者也穿紅袍,甚或有穿百花袍的。
褙子:婦女的常用服飾,樣式和宋代的相仿,以對襟為主,下長過膝,也可當做禮服穿用。
比甲:一種無領無袖的對襟馬甲,較後來的馬甲為長,據說產生於元代,是皇帝的服裝,後來普及於民間,成為婦女們的服飾,直至清代仍盛行。
水田衣:用各色零星綢緞拼湊而成的,因各種色彩相互交錯形同水田而得名,簡單別致,深得當時婦女的喜愛。明代婦女一改過去的衣著樸素,而競相追逐華麗、漂亮。
月華裙:明代晚期,裙子花樣繁多,裙幅有增至十幅的。腰間褶襇越密,有的每褶用一種顏色,色如月華,稱「月華裙」
鳳尾裙:用綢緞裁成各式條子,上綉花紋的。
百褶裙:用整幅緞料折成的長裙。各時都有不同的流行顏色。明初淺淡,明末多用素白加各種綉飾、花邊。
八、清代
從服飾發展的歷史看,清代對傳統服飾的變革最大,服飾的形制也最為龐雜繁縟。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下剃發令,從此,男子一改束發為削發垂辮,以箭衣小袖、深鞋緊襪,取代了明代的寬衣大袖與統襪淺鞋,傳統法服被最後消滅。但從清代服飾中仍可看到對前代服飾某些方面的保留,如袞服、朝服的十二章紋;官服朝掛的補子;官員帽頂所用珠玉、珊瑚、寶石、金銀的等差;以及以命婦朝冠所綴金鳳、金翟數目多少區分等級的制度。清王朝後期,自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開始,至光緒時期,先後幾次選派學生出國學習。留學生到國外,即剪掉了辮發,開始著西裝。以後,清政府開辦學堂,操練新軍,採用了西式的操衣和軍服。學生和軍隊的服飾也有了改變。
男子服飾——官服:清代的官定冠服,上自皇帝,下至文武官員,以及進士、舉人等,均按品級服用。服飾有袞服、朝服、龍袍、常服袍、行袍、端罩、螃袍、補服、行掛等。
袞服、朝服、龍袍:皇帝的禮服。袞服為祭祀先王、圜丘等大禮時服用。朝服用於殿廷朝會、重大軍禮、外藩朝觀等。龍袍,是次一等的禮服,明黃色,綉九條龍、十二章及五色雲紋飾。龍袍下幅,斜向排列許多彎曲線條的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立有山石寶物等,寓「一統山河」綿延不斷、「萬世昇平」等吉祥含義。
常服袍:日常處理政務時穿的服裝,前後左右開衩,顏色花紋隨意。除皇帝外,宗室成員都可以穿這種四開衩袍。
行袍:出巡、騎馬時的服裝,形制大體如常服袍,只是袍長略短。
端罩:皇帝的禮服掛,類似普通外掛,用紫貂、黑狐皮製作。職位較高和其它皇族近臣及侍衛等都可穿用。
蟒袍:官員的禮服袍。皇子、親王等親貴以及一品至七品官俱有蟒袍,以服色及蟒的多少分別等差。禮服袖端做成馬蹄形,俗稱「馬蹄袖」,男子及八旗婦女皆用。以常服代禮服穿時也需另做馬蹄袖,用鈕扣連於袖口,行禮時放下,禮畢解去,袍仍為常服。這是清代禮服衣袖的特點。凡官員參加三大節、出師、告捷等大禮必須穿蟒袍。
補服:也叫補掛,是比袍短比掛長的一種長掛,對襟,胸、背各綴一塊補子,是清代官服中主要的服裝。掛罩在袍服外面,增減方便,是滿族風習,也是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與頂戴同為品官級別的重要標志,(清代補子的具體規定),補掛為品官標志,不得混用。一般官員也有常服袍、掛,平時穿用,顏色、花紋不限。一般官員的行掛比常服掛短,袖長及肘,石青色,庶官、扈從都可以穿。
黃馬掛:是較為榮寵的官服。巡行肩從大臣,如御前大臣、內大臣、內廷王大臣、待衛什長,都例准穿黃馬掛。有功大臣也特賜穿著。太平天國之後,文武勛臣得賜者較多。
一般男服——有袍、掛、換、衫、褲等。
馬掛:罩在袍衫之外,長僅及腰,原為軍中服飾,因便於騎馬,故稱「馬掛」。康熙末年,富家子弟開始穿著。雍正時,穿者日多。以後傳至民間,不分貴賤,逐漸作為一種禮服。馬掛有對襟、大襟、琵琶襟等式樣。
馬甲:或叫坎肩,向例為王公貴族服用,至清後期人人可穿。
長衫、袍掛:清代男子的主要禮服,官吏人士開兩衩。不開衩的稱「一裹圓」,為市民百姓服裝。
清代命婦冠服——婦女服飾中的最高等級是命婦(包括皇後,皇太後,親王、郡王福晉,貝勒、鎮國公、輔國公夫人,公主、郡主,以及異姓的品官夫人等)冠服。它與男服大體類似,只是冠飾略有不同。服飾有朝掛、朝袍、朝裙、龍掛、龍袍、吉服掛、命婦蟒袍、彩帨、朝珠等。皇後朝掛,制有三式,俱用石青片金緣為飾。綉紋皆用龍,或正龍,或飛龍,下擺或用行龍,或用八寶平水及萬福萬壽等紋樣。朝袍亦有三式,都用明黃色錦緞製作,上織龍紋。其它命婦與皇後的形制大體相似,只是顏色有明黃、金黃、香色、藍色及石青色的區別。紋樣有龍、正蟒、行蟒,以及五爪、四爪之分;數目有九團、八團、四團、二團、九蟒、八蟒、五蟒之異。
滿族女服——清代婦女服飾有滿、漢兩種。滿族婦女一般穿長袍,或外罩坎肩;漢族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主,清中期以後也相互仿效。滿族婦女的長袍,袖口平大,長可掩足。貴族婦女用團龍、團蟒,一般則用絲綉花紋。袖端、衣襟、衣裾等鑲有各色花邊。衣領較低,後漸加高。長袍初極寬大,後腰身漸小。外面往往加罩短的或長及腰間的坎肩,有對襟、一字襟、琵琶襟等各式。這種長袍以後演變為漢族婦女的主要服裝——旗袍。
漢族女服——漢族婦女服裝較男服變化為少,一般穿披風、襖、裙。披風是外套,作用類似男掛,形制為對襟,大袖,下長及膝。披風裝有低領,點綴著各式珠寶。裡面為上襖下裙。裙子初期還保存明代的遺俗,有「鳳尾裙」、「月華裙」等式樣,後有在裙上裝飾飄帶的,有在裙幅底下系小鈴的,也有在裙下端綉滿水紋的,各式各樣,頗為美觀。清後期,又流行不束裙而著長褲,褲多為綢緞製作,上面綉有花紋。另外還有背心,長可及膝下,多鑲滾邊。冬季所穿皮衣,有的將裡面的毳毛露出在外,叫「出鋒」。清代中期以後,婦女冬季流行披斗篷,還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雲肩的。
根據網上資料自己總結的,希望能幫到您!~~O(∩_∩)O~~
㈡ 拜倒石榴裙常被提起,這是什麼樣的裙子
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個裙其實跟石榴花有關,也和當時的人物事跡有關,為什麼說和花有關呢?因為石榴的花我們都知道當它結果之後它的花就會在果子的尾部綻開,就好像裙子一樣所以說就有了石榴裙一說。
這句話在當時其實就挺流行的,到現在的意思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你見了一個特別強勢美麗的女人然後被她的魅力所折服,便被她吸引一直都聽她的話,所以說你就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所以說“跪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就是這么來的。
㈢ 英國shock absorber運動文胸怎麼樣
1. Laperla
Laperla,世界最美麗也最昂貴的內衣品牌。Laperla女式胸衣、襪、褲、連身內衣、吊帶裝、睡衣、緊身褡及泳衣,無不是世間女性的鍾愛。Laperla的設計哲學是 :一個女人,在脫下外衣時,仍然是美麗的,而且是最富有魅力的,性感的。
2. 仙黛爾
法國第一品牌內衣Chantelle,創始於1876年,主要需求對象以25~45歲的都市女性為主,是在法國佔領導地位的品牌。Chantelle的每件內衣都經過設計師精心設計,材質上則採用最高級的Leavers蕾絲、Guipure蕾絲和立體感十足的Textronic蕾絲等,為了收到第二層肌膚般舒適、無壓迫感的效果,也採用了較體貼的高級絲光棉、超柔纖等面料。產品的設計及製造上十分注重每一個小細節的特色,例如在一般品牌較忽視的肩帶上加上窄邊蕾絲。Chantelle在品質上也相當苛求完美,如堅持其每件產品都要求蕾絲對稱及對精緻面料的細膩維護。
3. Lise Charmel
法國著名內衣品牌Lise Charmel的奢華簡直就是法國女性十年來享受的極至體現,在繼承古典美的前提下,性感的款型始終讓您保持在潮流之巔。在面料選用上,採用了大量的蕾絲與刺綉將工藝發揮到最佳,率先的雙肩帶設計與頸吊帶設計現正風靡世界。
4. 黛安芬
世界女性內衣第一品牌,有著和現代內衣一同起源的112年歷史,行銷120個國家,每年產量超過2億件。1886年,黛安芬創立於德國,於20世紀初,在世界內衣界確立「Triumph」品牌。黛安芬以其流行的設計、精巧的做工、舒適的感覺、先進的面料,贏得了全世界女性的青睞。產品涉及普通型、古典型、功能型、睡衣型、生理型、運動型等各領域。
5. 雅芳
來自美國的品牌,始於1886年,以化妝品聞名於世,其內衣採用東方剪裁,內衣曲線合身,從款式選料到製作由設計師以專業時尚的眼光層層把關,一絲不苟。
6. 華歌爾
來自日本的品牌,始自1949年,1986年開始進入中國。最重視人體科學的研究,通過收集大量日本、台灣、大陸等地的女性人體數據,使產品最適合亞洲女性特點,外觀也非常文雅。有大量束臀褲和束衣可供選擇,也是該品牌的一大特點。
7. 奧黛莉
來自台灣,創立於1957年。其特點為:A—Attractive迷人 ;U—Urbane優雅;D—Delightful可愛;R—Romantic浪漫;E—Elegant高貴。不但在材質上採用法國高級蕾絲,設計靈感亦來自法國宮廷美學,標榜自信與自在的知性美。
8. 安莉芳
來自香港,始於1975年。以立體文胸著名。每年夏天泳裝品種非常豐富,並有非常富有情趣的情侶泳衣,母子、母女系列泳衣。
9. 歐迪芬
來自台灣,始於1983年,1993年進入大陸,為「內衣外穿」提供豐富品種選擇是該品牌的特色之一,此外歐迪芬還經常推出各種有特色的內衣(如柔珠按摩文胸、水袋文胸等)。
10. 施康娜
來自法國,始於1933年,品牌意為「丑聞」。30年代創立的Scandale女性內衣給女性帶來的是「丑聞」還是「革命」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無論怎樣,「Scandale」從來以色彩強烈、大膽,具有神秘的誘惑力而著稱。有趣的是其廣告形象總是把女性放在一個放大的鑰匙孔里。
11. 愛慕
來自北京,始於1993年。是國內最早注重品牌形象推廣的內衣品牌,目前產品品種已相當齊全,並部分採用法國進口面料,純棉系列為其一大特色,而且價廉物美,深受國人喜歡。
12. 思薇爾
來自台灣,始於1986年。以內衣色彩豐富而著稱,每季推出色彩均在100種以上。
13. 百利安
來自上海,創建於1991年。百利安不僅重視內衣外觀造型上的優美,與國際流行保持同步,更強調產品的舒適和功能性,特別精選透氣、吸汗、排汗的彈性面料,使內衣設計藝術與科技完美結合。百利安的每一件普通內衣,在生產上都需要經過20多道工序,而有的高品質內衣更是多達五十幾道工序。
14. 桑扶蘭
大連桑扶蘭時裝有限公司專營女士內衣的設計、生產與銷售,產品包括眾多系列的文胸、三角褲、束褲、連衣、睡衣、家居服、泳衣等。
15. Easybody
在內衣時裝化和內衣外穿的一片聲浪中,Easybody異軍突起,讓內衣設計與時裝流行腳步靠得更近了。重視穿著自在、休閑舒適、個性化表徵的Easybody,在顏色上走中間色彩路線,在設計上為簡潔利落的剪裁,並擁有好穿、好洗、好保養的特點,可謂衣如其名。
16. S-city
年輕本身就是一種性感,為青春洋溢的年輕女孩度身定做的S-city,樸素大方、對時尚高度敏感的設計師將自己對流行的體驗融入S-city,幫助那些追求時尚的年輕女孩展現純真的性感,散發無窮的活力與魅力。年輕加時髦,便是令人難以抗拒的S-city。
17. Calvin Klein(卡爾文·克萊恩)
Calvin Klein是美國第一大設計師品牌,旗下的相關產品更是層出不窮,聲勢極為驚人。 Calvin Klein一直堅守完美主義,每一件Calvin Klein時裝都顯得完美無瑕。因為體現了十足的紐約生活方式,Calvin Klein的服裝成為了新一代職業婦女品牌選擇中的最愛。
其創始人Calvin Klein 1942年出生於美國紐約,曾就讀於著名的美國紐約時裝學院(F.I.T),1968年創辦Calvin Klein「卡爾文·克萊恩」公司。Calvin Klein 是當之無愧的全美最具知名度的時裝設計師。除了創作出一批高檔次、高品位的經典服裝外,克萊恩同時還是那些以青年人為消費對象的時髦的無性別香水和牛仔服裝的倡導者。
卡爾文·克萊恩有Calvin Klein(高級時裝)、CK Calvin Klein(高級成衣)、Calvin Klein Jeans(牛仔)三大品牌,另外還經營休閑裝、襪子、內衣、睡衣、泳衣、香水、眼鏡、家飾用品等。
18. Barbara(芭芭拉)
1926年,在法國的Pantin,Marcel Bena在他的公寓里設立工作室,為胸衣產生薄紗,這就是Barbara公司最初的雛形。 1931年,總公司遷移到Rue,並且第一次出口內衣到美國。1939年,公司使用BARBARA 名稱生產內衣。1967年,公司改名為Barbara.S.A。到1974年,Barbara佔有法國5%的內衣市場,其產品遍及全世界,年銷售額高達2.5億法郎。「每一秒鍾誕生一位維納斯」,是人們對Barbara最由衷與貼切的贊嘆。使用貝殼商標的Barbara,70多年來不停致力於傳統品質與流行時尚的結合,始終為所有女人創造流行、舒適、品質三者兼具的貼身衣物,力圖讓女人散發內心深處最柔美的特質,也由於如此,Barbara的每一樣商品都足以讓女人迷戀不已。
19. Cerruti 1881(切瑞蒂)
Nino Cerruti(尼諾·切瑞蒂)—Cerruti 1881創始人,號稱義大利時裝之父,1930年出生於義大利,1967年在巴黎創立Cerruti 1881。
Cerruti 1881,其款式時刻緊隨時尚,剪裁上更是將義大利式的手工傳統、英國式的色彩配置和法國式的樣式風格完美糅合。切瑞蒂注重面料的選用,流暢的線條是切瑞蒂的最大特點。他的男裝更是蜚聲世界,是高貴、時尚與風格的象徵。周潤發、米高。道格拉斯、李察基爾等很多著名影星都是Cerruti 1881的顧客。除了男裝,還經營手錶和香水等。
20. Berlei(貝勒公司)
貝勒公司是世界上業務增長最快的女性內衣品牌公司之一,有6O多年設計和製造女性高質量內衣的經驗。公司設在澳大利亞悉尼的一條偏僻街道上,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商店開始不斷成長壯大,但從未丟失它創業時的理念——「設計、生產和銷售完全合身的高質量的和做工優良的緊身胸衣和乳罩,給所有關懷和支持Berlei的人們帶去歡樂和收益。」
作為一家有高度創新性的公司,貝勒公司有一個完全了解顧客的傳統。舉例說,1926年,在澳大利亞全國范圍內進行完一個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項目後,它是第一個與悉尼大學合作的企業,將女性的五種標准身型予以識別和分類。1986年它被考爾滔斯紡織公司(Courtaulds Textiles)收購,公司發布的「吸震器」(Shock Absorber)和「響應」(Answer)設計作品獲得極大成功,明顯地證明了貝勒公司堅持的各種身材和尺碼的女性應在號型範圍內得到體現的重要性和正確性。
21. 瓦庫爾公司(Wacoal)
瓦庫爾是第一家日本女性內衣公司。它的成功至少部分歸功於公司口號中所蘊含的理念。瓦庫爾公司的口號是:「美麗、美麗、更美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成立的瓦庫爾公司,其雄心勃勃的五十年經營計劃已經結出豐碩的成果,其產品已成為世界上一流百貨商店的陳列品。
瓦庫爾商品的銷售理念簡單而又鮮明 :乳罩要有「歐洲的風雅」、「美國的合體」和「日本的技術」,並將售價統一定為20至40美金。1992年,世界著名的設計師唐娜·卡倫(Donna Karan)向瓦庫爾公司提出一個建議 :「我很想把我的技能再發揮一些,但我需要技術人員和專家的幫助,對我來說,瓦庫爾再合適不過了,它是這個領域的權威。」唐娜·卡倫的參與使瓦庫爾成為世界著名設計師品牌,並在創始人小幹家本的兒子—吉片家本(Yoshikata Tsukamoto)的領導下,不斷研製出新產品生產線,包括日裝、晚裝、西裝、便服和禮服。所有這些成績都極好地體現公司的口號,讓人銘記於心。
22. 瑪麗·匡特(Mary Quant)
從瑪麗·匡特1955年開始經營位於倫敦英王路(KingRoad)的女性時裝用品商店—集市(Bazaar)起,她的時尚內衣和化妝品就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偶像,其迷你短袖的風格在搖擺的60年代是一個時尚革命的引路先鋒,開創了時裝發展的新面貌。
瑪麗·匡特翻天覆地的時裝設計從一開始就採用簡單的雛菊為主題,並在50年代的倫敦街道上引起非同的反響,到了90年代末期,她的商標已成了公認的國際品牌。如今,瑪麗·匡特已成為當代風尚和設計的典型,其富有朝氣的風格很快被時尚的積極跟隨者、攝影師、美發師和模特等所採用。她的見解和創舉通過其新穎的設計以及引人注意的宣言而照耀於世。她曾經公開評論說:「我喜愛通俗,高品味帶來亡,而通俗才有生命。」
23.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
學醫出身、在米蘭發跡的義大利設計師阿瑪尼(Giorgio Armani),1934年出生於義大利,年輕時學習醫葯及攝影專業,後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立喬治·阿瑪尼。曾獲奈門·馬科斯獎、全羊毛標志獎、生活成就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獎、庫蒂·沙克獎等獎項。常被稱許為時尚之王、大師中的大師。他的設計以簡單的線條、絕佳的質感著稱,但就在這種優雅與古典中,阿瑪尼的服飾總是透發著一種誘人的自閉、一種品味化了的沉悶、一種壓抑的性感與內斂的光華,絕不張牙舞爪,絕不高聲喧嘩,但在高度自覺與自戀中,也絕不放過任何飄移閃動的目光。
喬治·阿瑪尼目前已是在美國銷量最大的歐洲設計師品牌。就設計風格而言,它既不潮流亦非傳統,而是二者之間很好的結合,其服裝似乎很少與時髦兩字有關。他的主打品牌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針對富有階層,瑪尼(Mani)、愛姆普里·奧阿馬尼(Emporio Armani)、阿瑪尼牛仔(Armani Jeans)針對普通消費者。
24. 古馳(Gucci)
古馳品牌一直以生產高檔豪華產品著名。無論是鞋、包還是服裝,都以「身份與財富之象徵」成為富有的上流社會的消費寵兒。包括麥當娜、瑪莉亞·凱莉、葛妮斯·帕特羅、伊麗莎白·赫莉、布萊德·彼特,還有湯姆·漢克斯夫婦等都是其忠愛者。1994年,36歲的工作室助理Tom Ford提升到了創意總監的位置。Tom Ford否定了古馳原有的市場定位,而用頹廢和感性取而代之,以適應當時的社會思潮,其代表作天鵝絨的時髦褲子代表了90年代那種對性的約束和矛盾的道德感。
25. 范思哲(Gianni Versace)
著名義大利服裝品牌范思哲代表著一個時尚帝國。它的設計風格鮮明,是具有獨特美感的先鋒藝術的表徵。其作品中魅力獨具的是那些展示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特色的華麗的具有豐富想像力的款式。這些款式既有歌劇式的超乎現實的華麗,又能充分考慮穿著舒適性及恰當地展示體型。范思哲對於女性的美有著不倦的好奇和追求,他所創造的女性形象性感而充滿誘惑,或者是毫無顧忌地穿著超短裙,或者是不可思議地流露出一種宮廷式的典雅。這兩種矛盾在范思哲的服裝中碰撞出激情,使他的作品充滿了內在的張力。
斜裁是范思哲設計中最有力最寶貴的屬性。採用高貴豪華的面料,藉助斜裁方式,在生硬的幾何線條與柔和的身體曲線間巧妙過渡。在男裝上范思哲品牌服裝採用皮革纏繞成衣,創造一種大膽、雄性甚至有點放浪的風格。線條對於范思哲服裝是非常重要的,套裝、裙子、大衣等都以線條為標志,性感地表達女性的身體。此外,范思哲品牌有單品組合的特色,一件衣服可以有幾種不同的穿法。
26、皮爾·卡丹(Pierre Cardin)
皮爾·卡丹的內衣不似別處看到的內衣那麼矯揉造作和不登大雅之堂,反而極具傳統義大利風格的華貴、高雅及濃郁的藝術氣氛,是傳統中又不失前衛的一種風范。皮爾·卡丹內衣穿在模特身上像是極具拜占庭風味的威尼斯畫,畫中的女人迎著風婀娜玉立,冶艷中透著內斂。纖長的手指攏著胸衣的吊帶,卻還露著一雙雪白如玉的削肩,極古典的一雙迷濛鳳眼,顯得分外嫵媚迷人,好似美妙靈異、神秘莫測的天仙。
27. 瑞貝·皮勒公司(Rigby&Peller)
瑞貝·皮勒公司是在1939年由比·瑞貝(B.Rigby)夫人和季·皮勒夫人(G.Pe11er)創辦的一家英國公司,它以量體訂制的高品質的女式緊身胸衣和內衣而馳名,其用料華貴、做工精細、風格高雅,特別適合國際電影明星、富有的社會人士,甚至於皇室成員。
該公司能夠蒸蒸日上,關鍵在於針對顧客的周到服務:它為女性提供各種尺寸和式樣的手工製作的乳罩。此外,內衣製作標准嚴格而適當,且都是利用絲綢、花緞以及許多傳統織物製作。
28. 雅內·瑞格(Janet Reger)
1953年,當雅內·瑞格還在里徹斯特技術學院(The Leicester College of Technology)當學生時,就推出了一系列的女式內衣:乳罩、女用扎口短襯褲(燈籠褲)及吊帶等設計作品。在她畢業之際,她把它們當作畢業作品奉獻於世,並立刻受到關注,尤其是她那非同尋常的、帶有啟發性的思維方式令人矚目。幾年之後,她以其理念在商業上獲得了成功。與此同時,這位年輕的設計師又身兼數職,做過泳裝和內衣生產商的設計師,潛心研究批量生產的原理和缺陷。
她的長處在於能將布與剪裁協調起來,實用與舒適結合起來。她探索各種潮流,然後通過服裝剪裁來體現這些潮流。從一開始,她就設計了調和式服裝,1967年,雅內·瑞格創立了自己正式的「創新」(Creations Ltd)有限公司,藉助於媒體的報道,雅內這個名字很快就成了漂亮、年輕、性感內衣的代名詞。然後,雅內大膽地開始了目錄制銷售。在她自己的商標下羅列了各式各樣的女式內衣,她開始在昂貴的絲製品上手工著色設計,手工完成用花邊和鑲飾作裝飾。許多名流成為她的首批顧客,其中包括英國安妮公主。
1993年至今,美國有名的幾家大商店,如Saks Fifth Avenue、Neiman Marcus、Nordstrum和女子時裝店均備有雅內·瑞格品牌的產品。她的名氣甚至已遠至日本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迪拜。
29、紀梵希(Givenchy)
紀梵希是一個最能表現性格及氣質的法國名牌。拍攝於1953年,轟動一時的電影《羅馬假日》,其女主角奧黛麗·赫本所穿之戲服,即出自於當時年僅25歲的紀梵希設計師之手。紀梵希也由於《羅馬假日》一片,聲名遠揚,成為紐約名時裝設計公司禮聘的對象。其間紀梵希以華麗的男女晚宴禮服,震驚時裝界,曾為老肯尼迪夫人、溫莎伯爵夫人、希臘船王遺孀傑奎琳設計時裝。
紀梵希對完美與「簡式優雅」的執著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在他認為,真正的美,來自對傳統的尊崇和對古典主義的垂顧。一如他的好友奧黛麗·赫本所傳達的訊息——優雅而高尚宜人。
紀梵希的恩師Balencigag說 :「每個人都可以學基本的東西,但惟有品味是學不來的。」一如紀梵希聲稱,優雅是他永遠難忘的最愛。選擇身旁打動人心的美麗事物,蛻化為款款動人的衣裝,捕捉女性美的自由身影,便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樂趣。
㈣ 魔獸世界 「端莊的裙子」、「白色禮服襯衣」、「黑色禮服短褲」都是怎麼獲得的
首先是在復活節你才可以完成這個成就。穿著白色禮服襯衣和黑色禮服短褲,親吻一個穿著端莊的裙子的人。
需要的東西都是是在風暴峭壁這個地圖的西南,開彩蛋出的。。。當然這個地圖只有在WLK開了才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