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火力發電廠的具體工藝流程是什麼
通常將燃料運至電廠,經過輸送加工後,送入鍋爐進行燃燒,使燃料中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並傳遞給鍋爐中的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通過管道將壓力和溫度都較高的過熱蒸汽送入汽輪機,推動汽輪機旋轉作功,蒸汽溫度則迅速降低,最後排入凝汽器。在這一過程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汽輪機轉子旋轉的機械能。
發電機與汽輪機是用聯軸器相連一同旋轉的,汽輪機轉子的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變成電能。發電機產生的電能,經升壓變壓器後送人輸電線路提供給用戶。
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系統:
燃料與燃燒系統:用煤將爐水燒成蒸汽(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1)
燃煤制備流程:煤從儲煤場經輸煤皮帶送到鍋爐房的煤斗中,再進入磨煤機製成煤粉。煤粉與來自空氣預熱器的熱風混合後噴入鍋爐爐膛燃燒。
(2)
煙氣流程:煤在爐內燃燒後產生的熱煙氣經過鍋爐的各部受熱面傳遞熱量後,流進除塵器及煙囪排入大氣。
(3)
通風流程:用送風機供給煤粉燃燒時所需要的空氣,用吸粉機吸出煤粉燃燒後的煙氣並排入大氣。
(4)
排灰流程:爐底排出的灰渣以及除塵器下部排出的細灰用機械或水利派往儲灰場。
汽水系統: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1)
汽水流程:水在鍋爐內變成過熱蒸汽,過熱蒸汽在汽輪機中不斷膨脹、高速流公,推動汽輪機高速旋轉,最後排入凝汽器中冷凝成水,再經升壓、除氧、加熱後送回鍋爐,形成閉合的汽水循環。
(2)
補給水流程:汽水循環中水有損失,必須經常補充,補給水要經過化學處理,水質合格後送入汽水系統。
(3)
冷卻水流程:在汽輪機排氣的凝結過程中,放出的大量的潛熱需有冷卻水帶走。冷卻水的吸取,冷卻即其設施構成冷卻水流程。
電氣系統: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並通過輸配電裝置將電能送往用戶。
(1)
向外供電流程:發電機發出的電能由變壓器升壓後,經高壓配電裝置和輸電線路送往用戶。
(2)
廠用電流程:發電廠內的自用電由廠用變壓器降壓後,經廠用配電裝置相場內各種附機及照明等供電。
控制系統:操作機械化、自動化。
(1)
燃料的裝卸、入倉、制粉、輸送機械化、自動化。
(2)
鍋爐給水、氣溫和燃料的自動調節,爐膛滅火安全保護系統
(3)
汽輪機自動控制系統包括調節、自啟停、監視與保護和主蒸汽旁路控制等。
(4)
發電機控制系統包括參數顯示、勵磁調節、運行操作和安全保護等
(5)
廠用電控制系統包括廠用電備用電源自動切換、直流系統監視和和交流不停電電源系統等。
Ⅱ 哪位高手可以給我詳細的發電廠輸煤系統結構圖,還有,最好詳細講解一下,謝謝了!
發電廠的輸煤系統是按照各個電廠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沒有統一的模式。其實不用圖紙,只要一說就能明白。
輸煤系統分為卸煤和加倉兩個部分:卸煤系統就是通過碼頭上的吊車把煤碳從船上抓起來放在卸煤斗里,煤斗的下面就是輸送皮帶,就這樣一級一級的用皮帶把煤送到儲煤場。加倉系統就是用皮帶一級一級的送到鍋爐的原煤倉。為了可靠,一般都採用雙迴路皮帶機。除了輸送皮帶,一般在碼頭上還有電子稱重裝置和取樣裝置。在加倉皮帶上還設置了大塊破碎裝置。皮帶機各級之間採用連鎖裝置。好了,就這么簡單,小電廠的更加簡單。
Ⅲ 煤炭檢驗國家標准
一:煤質化驗方法/煤質化驗知識/煤炭化驗設備技術問題解答
1.揮發分的含義?對揮發分的測定有何技術要求?
答:煤的揮發分是指煤樣在900±10℃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7min,由煤中有機物分解出來的氣體和液體(呈蒸汽狀態)的產物。
揮發分的測定是一項規范性很強的試驗,其測定的結果完全取決於所規定的試驗條件,所以在測定燃煤揮發分時,對測定的技術要求很嚴。具體如下:
技術要求:(1)高溫爐內溫度應嚴格控制在900±10℃的范圍內,當放進試樣後,爐溫應在5min內恢復到900±10℃。
(2)加熱時間的計時應用秒錶,即當試樣一送入高溫爐的高溫區開始計時,到試樣離開高溫爐為止,這一操作過程應准確為7min。否則,試樣做報廢處理。
(3)測定時應用專用的坩堝。當坩堝在爐內灼燒時應避免坩堝與坩堝之間、坩堝與高溫爐壁的直接接觸。
(4)在測定時,如坩堝或坩堝蓋上聚有黑煙時,試驗也做報廢處理。
2.三節爐測碳氫時應該特別注意什麼?說明原理、設備?
答:原理:第一節電爐起加熱燃燒樣品的作用,第二節電爐用來燃燒氧化試驗熱解後未氧化的產物,第三節電爐用來補充燃燒整個燃燒過程,在密閉通氧下進行。
設備:瓷舟,磨口塞,帶腳玻璃管。
注意事項如下:
(1)在燃燒過程中,必須滿足能夠使試樣完全燃燒的條件,無論在燃燒過程中要經歷多少反應,最終都能使樣品中的碳和氫定量的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2)必須清除干擾反應的產物,使燃燒反應後,只有純凈的二氧化碳和水進入吸收裝置。
(3)必須選擇適當的吸收劑,使二氧化碳和水能定量的被吸收;同時也要維持一定的氣體流速,使吸收反應有充裕的時間得以進行,氣體流速同時也是保證完全燃燒的必要條件。
3.測碳、氫有哪些元素干擾測定?怎樣排除?
答:燃燒生成的SO2、NO2、Cl2會干擾測定,排除SO2用PbSO4在600℃下與其作用形成PbSO4而 被 除去,Cl2用金屬? 銀在200℃左右與其作用生產AgCl而被除去,金屬銀在高於500℃的條件下能與SO2?? 作 用形成Ag2SO4而被除去,NO2用粒狀MnO2與其作用形成Mn(NO3)2而被除去。
4.用艾氏劑法測定煤中全硫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用艾氏劑法測定煤中全硫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必須在通風下進行半熔,否則煤粒燃燒不完全而使部分硫不能轉化為二氧化硫;
(2)沉澱劑BaCl2必須過量;
(3)在用水抽提、洗滌時,要求溶液體積不宜過大,以免影響測定結果;
(4)注意調節溶液酸度,使CO32-轉為CO2逸出;
(5)在洗滌過程中,每次吸入蒸餾水前,應將洗液都濾干,這樣洗滌效果好;
(6)在灼燒前不得殘留濾紙,高溫爐也應通風;
(7)灼燒後的BaSO4在乾燥器中冷卻後,及時稱量;
(8)必須做空白試驗。
5.燃料煤發熱量的含義是什麼?
答:燃料的發熱量是指單位重量的燃料完全燃燒時所釋放出來的熱量,其單位是J/g或MJ/kg。
對煤炭發熱量測定室有何要求?
答:(1)熱量室應作為發熱量測定專用室,室內不得進行其它試驗工作;
(2)室內應配備窗簾,避免陽光直射;
(3)每次測定溫度變化不超過1℃為宜;冬夏室溫差以不超過15~30℃為宜。因此,有條件者應配製空調設備;
(4)測定發熱量時,室內應避免強力通風及熱源輻射,總之,為了減少環境條件對發熱量測定結果的影響,發熱量測定室應盡可能地保持室溫的相對恆定。在室溫尚未恆定的時候不得進行發熱量的測定。
6.在氧彈充氧操作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
答:(1)首先應檢查氧氣壓力表是否完好、靈敏,指示的壓力是否正確,操作是否安全。
(2)在氧彈充氧時,必須使壓力緩慢上升,直至所規定的壓力後再維持0.5—1min。
(3)在使用氧氣時不得接觸油脂。
(4)氧彈充氧應按規定壓力進行,充氧壓力不得偏低或過高。
7.在一次發熱量測定後,發現燃燒皿內有未燃盡煤樣,試分析是何原因?
答:可能原因為:
(1)充氧壓力不足,或氧彈漏氣;
(2)煤質太差,揮發分太低;
(3)充氧速度太快或燃燒皿位置不正,使試樣濺出;
(4)點火絲埋入煤粉較深;
(5)試樣含水量過大或煤粉太粗。
8.燃燒皿內點不上火是何原因?
答:原因為:
(1)點火開關或調節旋鈕接觸不良;
(2)點火絲與電極脫落;
(3)點火絲與燃燒皿或燃燒皿與另一電極接觸造成短路;
(4)點火絲與試樣接觸不良;
(5)充氧壓力偏低;
(6)試樣含水量過高,揮發分過低,試樣顆粒太大;
(7)氧彈漏氣。
9.使用天平有何注意事項?如何使用?
答:使用:任何天平必須首先調零(有的天平要看水平)。然後可以稱量。使用後必須使砝碼回位。有電源時必須停電。
注意事項:(1)在同一試樣的測定工作中必須用同一台天平,同一套砝碼測定;
(2)在同一試樣測定的幾次稱量過程中,不得多次調零。
(3)所稱物體質量不得超過天平最高載重量的1/2。
(4)不能在天平上稱量過冷或過熱的物體。
(5)被稱物體不得與稱盤直接接觸。有潮解性,揮發性得物質必須在有蓋的容器內,有腐蝕性的物質應放在密封容器內盛重。
(6)稱量時,被稱物體放左盤,砝碼放右盤,均應置於稱盤中心。
(7)旋轉制動旋鈕時,應緩慢均調,時天平梁平穩地啟動或制動,如指針仍在擺動時,應待指針將近中心零點時制動。
(8)向天平稱盤中加上或取下物品時,再加減法碼或開關天平玻璃門時,必須先將天平制動。
(9)在加物品或加減砝碼後,必須將各門完全關閉後,再啟動天平讀取讀數。
(10)往盤中加砝碼時,應按一定的次序。
(11)應用鑷子夾取砝碼,不得用手拿取。
(12)每台天平有固定的砝碼,整套砝碼不得拆散又用於另一台天平。
(13)防止陽光直射天平,用完天平後應及時罩上防塵罩。
(14)天平內應保持清潔,應用軟毛刷或綢布拂拭灰塵或灑落的試樣。如零件上有臟漬,可用綢布沾上無水酒精擦凈。
(15)天平內應置硅膠,並定期更換,烘乾處理。
10.何謂標准煤耗?計算出實習廠家煤耗,你覺得我廠煤耗可望控制在多少?如何計算?(需哪些數據?)
答:煤耗是火力發電廠主要的經濟考核指標,但各廠及同一廠的不同鍋爐之間,甚至同一鍋爐的不同階段內燃用的燃料的發熱量及全水分也有所不同,即燃料的低位發熱量,燃料中真正可利用的有效熱值不同。為了採取統一的標准作為計算煤耗的依據,我們將收到基低位發熱量為29271KJ/Kg的煤定為標准煤,即每29271KJ/Kg的熱量折算成1Kg標准煤。這樣,就將各種低位發熱量的煤耗統一到標准煤耗上來。
標准煤耗:b=(Qnet,ar·G)/(29.27E)??? 單位為Kg/(Kw·h)
式中:G――入爐煤(應用煤)的重量,Kg
Qnet,ar――按收到基計算的低位發熱量,MJ/Kg
E――發電量,Kw·h
29.271――標准煤的發熱量,MJ/Kg
低揮發分煤的簡介:
根據我國發電用煤質量標准,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小於20 %為低揮發分煤,小於6. 5 %為特低揮發分煤。煤的著火與揮發分的質量和數量有關。隨著煤化程度的提高,揮發分含量減小,煤發熱量中揮發分的發熱量的比率降低,使煤的著火變得困難;煤的岩相結構也變化,煤化作用的加深使結構緊密而穩定,孔隙率小,這就使煤的磨碎性能減弱,反應性降低,燃盡變差。
因此,低揮發分煤的特點是著火與燃盡都比較困難,需要較高的著火與燃盡溫度,以及較長的燃盡時間。有研究表明[3 ] ,無煙煤的著火發生在顆粒上,揮發分是在進一步的燃燒過程中析出的,揮發分對著火的影響不大。為獲得滿意的燃盡效果,無煙煤必須磨得更細,使其表面積增大,以加速著火與燃盡。。一般說來, Vdaf可大致判別其著火、燃盡的難易程度。但在我國燃燒低揮發分煤的長期研究中發現,即使是Vdaf完全相同的兩種煤,其燃燒特性也會相差甚遠。因此,必須有更為可靠的判別數據。研究表明,以煤粉氣流的著火溫度IT 來判斷著火的難易程度較為確切, IT < 700 ℃為較易著火煤; IT = 700~800 ℃為中等著火煤; IT ≥800℃為較難著火煤。在我國諸多的低揮發分煤中,最難燒的要算是福建的加福無煙煤和河北的萬年無煙煤,它們都屬於極低揮發分煤, Vdaf均為4 %左右,著火溫度IT 分別為970 ℃和1 100 ℃,極難著火;燃盡指數RJ 分別為2. 94 和2. 32 ,極難燃盡。加福無煙煤同時又為低灰熔點的中等易結渣煤。
為保證著火與燃燒的穩定性,其首要任務是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確保煤粉氣流的及時著火。需要有較高的爐膛火焰溫度和足夠的煤粉顆粒停留時間,同時在爐膛內必須風粉混合及時而均勻。對一些低灰熔點的低揮發分煤,要在保證穩定燃燒的前提下,採取措施防止爐內嚴重結渣。
可以在水冷壁上敷設衛燃帶,採用液體排渣,採用W或U型火焰的燃燒方式,如直流或旋流可以採用工大設計的燃燒器(穩燃效果不錯的,做個廣告),提高煤粉細度和一次風氣流中的煤粉濃度。
不過有些措施不利於降低NOx,有結渣和高溫腐蝕的傾向,可視其具體條件,採用相應的辦法解決。但穩燃應該是首選。
二:煤質分析技術/煤質分析知識-煤炭化驗技術問答
1.在煤質分析化驗中燃煤有哪些工業分析項目?有哪些元素分析項目?用什麼符號表示?
答:工業分析測出的煤的不可燃成分和可燃成分,前者為水分和灰分,後者為揮發分和固定碳,分別以M、A、V、Fc表示。
元素分析項目有:碳(C)、氫(H)、氧(O)、氮(N)、硫(S)、水分(M)、灰分(A)。
2.何謂燃煤基準?有哪幾種基準?
答:在工業生產或科學研究中有時為某種目的將煤中的某些成分除去後重新組合並計算其組成百分含量這種組合體稱為基準。有收到基、空氣乾燥基、乾燥基、乾燥無灰基。
3.何謂劣質煤?用於鍋爐燃燒有何危害?為什麼?
答:劣質煤指灰分含量很高的各種煤炭產品,低劣煤用於鍋爐燃燒,不僅經濟性差,而且會造成燃燒輔助系統和對流受熱面的嚴重磨損以及維修費用的增加,因為低劣煤灰分比較高,經濟性差,灰分量大,對受熱面的沖刷、磨損嚴重。
4.對入爐煤如何進行人工采樣?
答:火電廠的入爐煤多在輸煤皮帶的煤流中采樣,人工在輸煤皮帶上采樣時,鏟口應貼緊皮帶一次採取,不留底煤,如果分兩次采樣時,應輪換在皮帶兩邊采樣,兩者合並為一個子樣,人工采樣只限於皮帶速度不超過1.5m/s,皮帶上煤層厚度不大於0.3m,且輸煤量不大於200T/h的條件下進行。
5.寫出縮制煤樣的全過程?各步目的?原理分別是什麼?
答:包括破碎、過篩、摻合、縮分、乾燥五個環節,當需要使用浮煤作分析化驗時,還要進行減灰步驟:(1)破碎? 目的是減小粘度,增加煤粒分散程度,改善煤的不均勻度;(2)篩分? 為使煤樣破碎到必要的粒度,要用各種篩孔的篩子篩分;(3)摻合? 為使縮分後的煤樣不失去代表性,每次縮分前都應摻合,使其均勻化,摻合煤樣採用堆錐法;(4)縮分? 使煤樣減少,又不失去其代表性;(5)乾燥? 使煤樣能暢通地通過破碎機、縮分機、二分器和篩子時,不能粘附在篩上;(6)減灰? 對需減灰的煤樣,將原煤樣放入重液中進行浮選,達到減灰的目的。
6.煤中水分存在形式?各自特點?
答:(1)外在水分? 指附著和潤濕在煤塊表面和大毛細管(直徑>10-5 cm)孔中的水分,它以機械方式存留在煤中,煤在空氣中,這種水分會不斷蒸發,它的含量與外界條件有關,符號Mf;(2)內在水分? 吸附或凝聚在煤顆粒內部小毛細孔中的水分,它以物理、化學方式與煤結合,在的105~110℃溫度下才能除去,符號Minh;(3)結晶水? 是與煤中3個物質相結合的水分,它要在200℃以上時,才能分解出來,工業分析不能作結晶水測定。
7.對測全水分的煤樣有何技術要求?
答:(1)試樣的粒度需要符合要求,粒度應小於6mm;(2)乾燥溫度必須按要求加以控制;(3)乾燥時間必須按要求加以控制。
8.灰分測定時的注意事項?
答:(1)瓷舟中的試樣要攤平,且試樣的厚度不得太大;
(2)灰化時可打開爐門,將耐熱板上的盛有試樣的瓷舟慢慢推進箱形高溫電爐爐口,先使瓷舟中的試樣慢慢灰化冒煙,待幾分鍾後試樣不再冒煙時,慢慢將瓷舟推入高溫爐內的熾熱部位,關閉爐門使試樣在815±15下灼燒。在灰化過程中如有煤樣著火爆燃,則這只煤樣就作廢必須重新稱樣灰化。
(3)溫爐應有煙囪或通風孔,以使煤樣在灼燒過程中能排除燃燒產物和保持空氣的流通。
(4)高溫爐的控制系統必須指示准確。高溫爐的溫升能力必須達到測定灰分的要求。
(5)灰化時間應能保證試樣在815±15的溫度下完全灰化,但隨意延長灰化時間也是不利的。
Ⅳ 燃煤電廠從煤到電能經過了哪些主要設備各有何作用
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斗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
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潔凈的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通過煙肉排入大氣。助燃用的空氣由送風機送入裝設在尾部煙道上的空氣預熱器內,利用熱煙氣加熱空氣。這樣,一方面除使進入鍋爐的空氣溫度提高,易於煤粉的著火和燃燒外,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排煙溫度,提高熱能的利用率。從空氣預熱器排出的熱空氣分為兩股:一股去磨煤機乾燥和輸送煤粉,另一股直接送入爐膛助燃。燃煤燃盡的灰渣落入爐膛下面的渣斗內,與從除塵器分離出的細灰一起用水沖至灰漿泵房內,再由灰漿泵送至灰
場。
Ⅳ 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及主要系統是什麼
火力發電廠的生產過程 在現代火電廠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電能是在復雜熱力循環的基礎上完成的,這種循環使發電廠的熱經濟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常將燃料運至電廠,經輸送加工後,送入鍋爐進行燃燒,使燃料中的化學能轉變為熱能並傳遞給鍋爐中的水,使水變成高溫高壓的蒸汽,通過管道將壓力和溫度都較高的過熱蒸汽送人汽輪機, 推動汽輪機旋轉作功,蒸汽參數則迅速降低,最後排入凝汽器。在這一過程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汽輪機轉子旋轉的機械能。 發電機與汽輪機是用聯軸器相連一同旋轉的,汽輪機轉子的機械能,通過發電機轉變成電能。發電機產生的電能, 經升壓變壓器後送人輸電線路提供給用戶。 火力發電廠的主要系統燃料與燃燒系統:用煤將爐水燒成蒸汽(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1) 燃煤制備流程:煤從儲煤場經輸煤皮帶送到鍋爐房的煤斗中,再進入磨煤機製成煤粉。煤粉與來自空氣預熱器的熱風混合後噴入鍋爐爐膛燃燒。 (2) 煙氣流程:煤在爐內燃燒後產生的熱煙氣經過鍋爐的各部受熱面傳遞熱量後,流進除塵器及煙囪排入大氣。 (3) 通風流程:用送風機供給煤粉燃燒時所需要的空氣,用吸粉機吸出煤粉燃燒後的煙氣並排入大氣。 (4) 排灰流程:爐底排出的灰渣以及除塵器下部排出的細灰用機械或水利派往儲灰場。 汽水系統:蒸汽推動汽輪機做功(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1) 汽水流程:水在鍋爐內變成過熱蒸汽,過熱蒸汽在汽輪機中不斷膨脹、高速流公,推動汽輪機高速旋轉,最後排入凝汽器中冷凝成水,再經升壓、除氧、加熱後送回鍋爐,形成閉合的汽水循環。 (2) 補給水流程:汽水循環中水有損失,必須經常補充,補給水要經過化學處理,水質合格後送入汽水系統。 (3) 冷卻水流程:在汽輪機排氣的凝結過程中,放出的大量的潛熱需有冷卻水帶走。冷卻水的吸取,冷卻即其設施構成冷卻水流程。 電氣系統:汽輪機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並通過輸配電裝置將電能送往用戶。 (1) 向外供電流程:發電機發出的電能由變壓器升壓後,經高壓配電裝置和輸電線路送往用戶。 (2) 廠用電流程:發電廠內的自用電由廠用變壓器降壓後,經廠用配電裝置相場內各種附機及照明等供電。 控制系統:操作機械化、自動化。 (1) 燃料的裝卸、入倉、制粉、輸送機械化、自動化。 (2) 鍋爐給水、氣溫和燃料的自動調節,爐膛滅火安全保護系統 (3) 汽輪機自動控制系統包括調節、自啟停、監視與保護和主蒸汽旁路控制等。 (4) 發電機控制系統包括參數顯示、勵磁調節、運行操作和安全保護等 (5) 廠用電控制系統包括廠用電備用電源自動切換、直流系統監視和和交流不停電電源系統等。
Ⅵ 火力發電廠的工作流程是什麼
流程如下:
1、煤炭在鍋爐中燃燒產生大量熱量;【化學能→熱能】
2、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高壓蒸汽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後,形成凝結水汽;【熱能→機械能】
3、 冷卻水與凝結水汽熱交換,凝結水汽繼續循環,吸收燃燒熱產生高壓蒸汽;冷卻水獲得熱量用於城市的集中供暖和供熱;(家住電廠附近暖氣比較旺就是這個原因)【熱能→集中供暖、供熱】
4、 高壓蒸汽推動轉子轉動發電;【機械能→電能】
現代化火電廠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生產電能與熱能的工廠。
它由下列5個系統組成:燃料系統、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控制系統。
在上述系統中,最主要的設備是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它們安裝在發電廠的主廠房內。主變壓器和配電裝置一般裝放在獨立的建築物內或戶外,其他輔助設備如給水系統、供水設備、水處理設備、除塵設備、燃料儲運設備等,有的安裝在主廠房內,有的則安裝在輔助建築中或在露天場地。
火電廠基本生產過程是,燃料在鍋爐中燃燒,將其熱量釋放出來,傳給鍋爐中的水,從而產生高溫高壓蒸汽;蒸汽通過汽輪機又將熱能轉化為旋轉動力,以驅動發電機輸出電能。到80年代為止,世界上最好的火電廠的效率達到40%,即把燃料中40%的熱能轉化為電能。
Ⅶ 跪求火力發電廠工藝流程
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斗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潔凈的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通過煙囪排入大氣。助燃用的空氣由送風機送入裝設在尾部煙道上的空氣預熱器內,利用熱煙氣加熱空氣。這樣,一方面除使進入鍋爐的空氣溫度提高,易於煤粉的著火和燃燒外,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排煙溫度,提高熱能的利用率。從空氣預熱器排出的熱空氣分為兩股:一股去磨煤機乾燥和輸送煤粉,另一股直接送入爐膛助燃。燃煤燃盡的灰渣落入爐膛下面的渣斗內,與從除塵器分離出的細灰一起用水沖至灰漿泵房內,再由灰漿泵送至灰場。
熱能轉化為機械能
在除氧器水箱內的水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通過高壓加熱器送入省煤器。在省煤器內,水受到熱煙氣的加熱,然後進入鍋爐頂部的汽包內。在鍋爐爐膛四周密布著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通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循環,吸收著煤愛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在發電機轉子的另一端帶著一太小直流發電機,叫勵磁機。勵磁機發出的直流電送至發電機的轉子線圈中,使轉子成為電磁鐵,周圍產生磁場。當發電機轉子旋轉時,磁場也是旋轉的,發電機定子內的導線就會切割磁力線感應產生電流。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用戶。
水循環
釋放出熱勢能的蒸汽從汽輪機下部的排汽口排出,稱為乏汽。乏汽在凝汽器內被循環水泵送入凝汽器的冷卻水冷卻,從新凝結成水,此水成為凝結水。凝結水由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並最終回到除氧器內,完成一個循環。在循環過程中難免有汽水的泄露,即汽水損失,因此要適量地向循環系統內補給一些水,以保證循環的正常進行。高、底壓加熱器是為提高循環的熱效率所採用的裝置,除氧器是為了除去水含的氧氣以減少對設備及管道的腐蝕。
綜述
以上分析雖然較為繁雜,但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卻很簡單,即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輪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設備,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設備成為輔助設備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輔助系統
除了上述的主要系統外,火電廠還有其它一些輔助生產系統,如燃煤的輸送系統、水的化學處理系統、灰漿的排放系統等。這些系統與主系統協調工作,它們相互配合完成電能的生產任務。大型火電廠的保證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轉,火電廠裝有大量的儀表,用來監視這些設備的運行狀況,同時還設置有自動控制裝置,以便及時地對主輔設備進行調節。現代化的火電廠,已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分散控制系統。這些控制系統可以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和自動調節,根據不同情況協調各設備的工作狀況,使整個電廠的自動化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自動控制裝置及系統已成為火電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Ⅷ 火力發電廠的發電全過程
例如煤火力電廠原理:先將煤輸送到磨煤機,把煤磨成粉狀,噴灑到鍋爐里燃燒,鍋爐里的循環水管散發蒸汽,蒸汽帶動汽輪機,汽輪機帶動發電機,即可發電。(發出來的電很恐怖的,離他近的話頭發都要站起來了,我經歷過的)鍋爐里的循環水管是有涼水塔來冷卻,循環使用。這些都是主要設備,輔助設備很多。
(鍋爐啟動時是噴灑柴油)
詳細:
燃煤,用輸煤皮帶從煤場運至煤斗中。大型火電廠為提高燃煤效率都是燃燒煤粉。因此,煤斗中的原煤要先送至磨煤機內磨成煤粉。磨碎的煤粉由熱空氣攜帶經排粉風機送入鍋爐的爐膛內燃燒。煤粉燃燒後形成的熱煙氣沿鍋爐的水平煙道和尾部煙道流動,放出熱量,最後進入除塵器,將燃燒後的煤灰分離出來。潔凈的煙氣在引風機的作用下通過煙囪排入大氣。助燃用的空氣由送風機送入裝設在尾部煙道上的空氣預熱器內,利用熱煙氣加熱空氣。這樣,一方面使進入鍋爐的空氣溫度提高,易於煤粉的著火和燃燒外,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
排煙溫度,提高熱能的利用率。從空氣預熱器排出的熱空氣分為兩股:一股去磨煤機乾燥和輸送煤粉,另一股直接送入爐膛助燃。燃煤燃盡的灰渣落入爐膛下面的渣斗內,與從除塵器分離出的細灰一起用水沖至灰漿泵房內,再由灰漿泵送至灰場。
火力發電廠在除氧器水箱內的水經過給水泵升壓後通過高壓加熱器送入省煤器。在省煤器內,水受到熱煙氣的加熱,然後進入鍋爐頂部的汽包內。在鍋爐爐膛四周密布著水管,稱為水冷壁。水冷壁水管的上下兩端均通過聯箱與汽包連通,汽包內的水經由水冷壁不斷循環,吸收著煤受燃燒過程中放出的熱量。部分水在冷壁中被加熱沸騰後汽化成水蒸汽,這些飽和蒸汽由汽包上部流出進入過熱器中。飽和蒸汽在過熱器中繼續吸熱,成為過熱蒸汽。過熱蒸汽有很高的壓力和溫度,因此有很大的熱勢能。具有熱勢能的過熱蒸汽經管道引入汽輪機後,便將熱勢能轉變成動能。高速流動的蒸汽推動汽輪機轉子轉動,形成機械能。
汽輪機的轉子與發電機的轉子通過連軸器聯在一起。當汽輪機轉子轉動時便帶動發電機轉子轉動。在發電機轉子的另一端帶著一台小直流發電機,叫勵磁機。勵磁機發出的直流電送至發電機的轉子線圈中,使轉子成為電磁鐵,周圍產生磁場。當發電機轉子旋轉時,磁場也是旋轉的,發電機定子內的導線就會切割磁力線感應產生電流。這樣,發電機便把汽輪機的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電能經變壓器將電壓升壓後,由輸電線送至電用戶。
釋放出熱勢能的蒸汽從汽輪機下部的排汽口排出,稱為乏汽。乏汽在凝汽器內被循環水泵送入凝汽器的冷卻水冷卻,重新凝結成水,此水成為凝結水。凝結水由凝結水泵送入低壓加熱器並最終回到除氧器內,完成一個循環。在
循環過程中難免有汽水的泄露,即汽水損失,因此要適量地向循環系統內補給一些水,以保證循環的正常進行。高、低壓加熱器是為提高循環的熱效率所採用的裝置,除氧器是為了除去水含的氧氣以減少對設備及管道的腐蝕。
以上分析雖然較為繁雜,但從能量轉換的角度看卻很簡單,即燃料的化學能→蒸汽的熱勢能→機械能→電能。在鍋爐中,燃料的化學能轉變為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蒸汽的熱能轉變為轉子旋轉的機械能;在發電機中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爐、機、電是火電廠中的主要設備,亦稱三大主機。與三大主機相輔工作的設備成為輔助設備或稱輔機。主機與輔機及其相連的管道、線路等稱為系統。火電廠的主要系統有燃燒系統、汽水系統、電氣系統等。
除了上述的主要系統外,火電廠還有其它一些輔助生產系統,如燃煤的輸送系統、水的化學處理系統、灰漿的排放系統等。這些系統與主系統協調工作,它們相互配合完成電能的生產任務。大型火電廠的保證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轉,火電廠裝有大量的儀表,用來監視這些設備的運行狀況,同時還設置有自動控制裝置,以便及時地對主輔設備進行調節。現代化的火電廠,已採用了先進的計算機分散控制系統。這些控制系統可以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控制和自動調節,根據不同情況協調各設備的工作狀況,使整個電廠的自動化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自動控制裝置及系統已成為火電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Ⅸ 電廠輸煤系統中皮帶機包括哪些設備
皮帶機正式的叫法是帶式輸送機,也有叫膠帶機的。
關於電廠輸煤系統中皮帶機包括哪些設備?《燃料設備檢修》中是這樣定義的,普通帶式輸送機由膠帶、托輥、機架、驅動裝置、拉緊裝置、改向滾筒、制動裝置、清掃裝置等裝置組成。
1、輸煤系統的輸送帶一般採用橡膠帶,其它行業有的採用塑料帶。
2、托輥一般採用鋼托輥,托輥有:緩沖托輥(現在基本上用緩沖床代替了)上調心托輥、下調心托輥、槽型托輥、下平行托輥、螺旋托輥等。
3、機架有頭部支架、尾部支架、中間架、通行橋等。
4、驅動裝置:電機、液力耦合器、減速機、聯軸器、滾筒
5、拉緊裝置,也叫張緊裝置:分為小車式拉緊、重錘式拉緊、螺旋拉緊、液壓自動拉緊四種。
6、改向滾筒有頭部改向滾筒(或尾部改向滾筒)拉緊裝置改向滾筒,增面滾筒等
7、制動裝置:制動器。
8、清掃裝置,頭道、二道、空段清掃器。
以上是從機務角度來講,如果從電氣角度講,還應有配電櫃、動力電纜、就地電氣櫃、拉繩開關、速度開關、煤流信號、撕裂開關、堵煤開關、跑偏開關等。
從消防角度講:有消防水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
一般從機務角度回答此問題即可。
Ⅹ 火電廠的設備總共包含三大系統,分別都是什麼
一、燃燒系統
燃燒系統由輸煤、磨煤、燃燒、風煙、灰渣等環節組成,其流程如圖所示。
(l)運煤。電廠的用煤量是很大的,一座裝機容量4×30萬kW的現代火力發電廠,煤耗率按360g/kw.h計,每天需用標准煤(每千克煤產生7000卡熱量)360(g)×120萬(kw)×24(h)=10368t。因為電廠燃煤多用劣質煤,且中、小汽輪發電機組的煤耗率在400~500g/kw·h左右,所以用煤量會更大。據統計,我國用於發電的煤約占總產量的1/4,主要靠鐵路運輸,約占鐵路全部運輸量的40%。為保證電廠安全生產,一般要求電廠貯備十天以上的用煤量。
(2)磨煤。用火車或汽車、輪船等將煤運至電廠的儲煤場後,經初步篩選處理,用輸煤皮帶送到鍋爐間的原煤倉。煤從原煤倉落入煤斗,由給煤機送入磨煤機磨成煤粉,並經空氣預熱器來的一次風烘乾並帶至粗粉分離器。在粉粉分離器中將不合格的粗粉分離返回磨煤機再行磨製,合格的細煤粉被一次風帶入旋風分離器,使煤粉與空氣分離後進入煤粉倉。
(3)鍋爐與燃燒。煤粉由可調節的給粉機按鍋爐需要送入一次風管,同時由旋風分離器送來的氣體(含有約10%左右未能分離出的細煤粉),由排粉風機提高壓頭後作為一次風將進入一次風管的煤粉經噴燃器噴入爐膛內燃燒。
·
三、電氣系統
發電廠的電氣系統,包括發電機、勵磁裝置、廠用電系統和升壓變電所等,如圖所示。
發電機的機端電壓和電流隨著容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額定電壓在10~20kV之間,而額定電流可達2OkA。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其中一小部分(約占發電機容量的4%~8%),由廠用變壓器降低電壓(一般為6.3kV和400V兩個電壓等級)後,經廠用配電裝置由電纜供給水泵、送風機、磨煤機等各種輔機和電廠照明等設備用電,稱為廠用電(或自用電)。其餘大部分電能,由主變壓器升壓後,經高壓配電裝置、輸電線路送入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