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熱門天後宮歐美女裝批發

熱門天後宮歐美女裝批發

發布時間:2022-02-26 04:26:31

① 求女裝店名,主營歐韓女裝,要求名字要大氣、洋氣。謝了

1、香悅衣舍女裝

2、美萌動漫服飾

3、第五季名品館

4、女生教女裝店

5、甜心家女裝店

6、董小姐Fashion

7、公主D美衣量販

8、女皇樹衣堂女裝

9、尚美主義女裝店

10、衣網情深女裝店

11、依衣戀歌女裝店

12、順發依緣女裝店

13、靚裝驛站女裝店

14、米蘭春姑女裝店

15、兩人故事女裝店

16、天使之城女裝店

17、昕薇小屋女裝店

18、新裳衣閣女裝店

19、真劃算女裝店鋪

20、熱門天後宮女裝

21、小惡魔家女裝店

22、柔柔名品折扣店

23、韓范潮妞女裝店

24、木雅衣族女裝店

25、衣穿入魂女人裝

26、米蘭情人女裝店

27、科科名衣特賣場

28、素蘿民族風女裝

29、摩戀品牌女裝店

30、小舒家時尚女裝

31、滿滿家女裝潮店

32、香草可可女裝店

33、香妮卡歐美女裝

34、夏天家潮流女裝

35、七彩霓裳女裝店

36、煙花燙原創女裝

37、俏佳人

38、欣時尚女裝

39、翰竹閣服飾

40、艾琴海

41、美M靚衣坊

42、最炫衣嘉衣

43、興興服飾屋

44、雨童服飾

45、MISSCJ衣櫥

46、淘啊淘韓國女裝

47、森女衣都韓國時尚服飾站

48、霜情依尚大碼女裝店

49、嬋鳴時尚

50、尤奈可服飾

51、新瀚服飾

52、邑品歐美女裝店

53、青檸檬日韓潮貨

54、好衣精品服飾店

55、夢想大碼衣櫥吧

56、艾唯衣品牌折扣館

57、丹詩格爾女裝精品館

58、韓國淑女空間dedecms.com

59、夢妍美衣坊rightdedecms

60、典雅依緣

61、紅人時尚服飾韓版女裝

62、六公主女裝韓版通勤風

63、芮初服飾

64、韓潮夜店女裝

② 媽祖傳說作文1000字 急需! ! !拜託拜託! ! !

媽祖原名林默娘,於宋朝建隆元年(公元九六零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出生於仕宦家庭,相傳她從出生到滿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默娘」。林默娘「秉性聰穎,善觀天象,救人濟世,降妖除怪,治病救人,拯救海難。」

宋朝雍熙四年(公元九八七年)農歷九月初九日,林默娘在湄洲島「羽化升天」。傳說媽祖升天後,經常顯靈拯救海難,護佑船隻,被人們尊為「海神」。媽祖為中國、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很多地方的華人所奉仰,信徒約兩億之多。天後宮的修繕工程於昨天完成。此次修繕工程首次大范圍地使用點金工藝,令天後宮建築呈現金碧輝煌的壯觀景象。媽祖節開幕當天
,天後宮將以嶄新面貌與遊客見面。

圖為油漆彩繪工人正在為牌樓進行翻新、彩繪、描金。 劉乃文 靳煦男 攝 本報訊 (記者劉靜華 實習生張蕾 殷詩卉)本市天後宮的修繕工程在媽祖文化旅遊節前全部完成。明天,第四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正式開幕之際,天後宮與天後聖母神像將以嶄新面貌示人。

據了解,此次修繕工程首次大范圍地使用點金工藝,令天後宮建築呈現金碧輝煌的壯觀景象。天後宮始建於公元1326年,是天津市區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群,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解放後進行過四次大型翻修和維護。

天後宮此次整修工程對天後聖母神像、出巡時的儀仗執事及廣場幡桿、山門、宮內牌樓、前殿、正殿、鍾樓、鼓樓、藏經閣、啟聖祠、鳳尾殿、兩側配殿進行整體維修,整修工作以清理、粉刷、描金為主。天後聖母像以及天後出巡時使用的提爐、龍頭、燈等儀仗執事及鑾駕也在整修之列,都已完成油漆粉飾工作。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完成貼金後的天後聖母神像金光熠熠,油漆彩繪工人們經過打光、著色等10餘道工序,將幡桿、山門整修一新,並為牌樓及兩側配殿中的「泰山娘娘」神像進行翻新、彩繪、描金。

天後宮是本屆媽祖節重要的活動場所,預計「十一」黃金周期間將有數以萬計的媽祖信眾和遊客到這里參觀祭拜,此次整修與媽祖節的舉辦將提升天後宮在中國北方研究和傳播媽祖文化的中心地位。

③ 青島市二手摩托車市場在那裡

長青和塔灣還有南塔。都有二手摩托車市場。塔灣最大。塔灣,從北站坐。228到。南塔,北站坐236到北行。倒260到南塔長青,北站坐503到天後宮路。倒276到長青
網店貨源
女裝批發韓版時尚女裝
以上內容由aiyy520.com
提供

④ 我想起個女裝店名有個性,讓人一眼就過目不忘的,可找了好久沒有合適的

1、365戀衣坊

2、清芷女裝店

3、嗨森女元素

4、晶晶家女裝

5、口米女裝店

6、優雅成衣店

7、衣櫥魔法師

8、香香閣女裝

9、女裝地攤價

10、十八歲美衣

11、蘑女裝潮店

12、小黑豆衣衣

13、舒然衣社家

14、小丁丫女裝

15、Ciel女裝店

16、格調女裝店

17、韓都女裝店

18、思思女裝店

19、雙子座潮店

20、最炫潮衣坊

21、貓貓美衣店

22、DDE女裝商城

23、三隻小豬衣店

24、韓紅紡女裝店

25、韓姿衣女裝店

26、韓語琳女裝店

27、依人日韓女裝

28、抱兔子追大奔

29、美人何須傾城

30、今衣客女裝店

31、潮流百色麗人

32、秀衣軒品牌店

33、歐韓閨蜜女裝

34、優衣櫥女裝店

35、棉村日韓美衣

36、市舶司女裝店

37、衣閣故事女裝

38、阿蟲歐美女裝

39、流行色彩坐標

40、優衣民族女裝

41、小芳木女裝店

42、幼萱家女裝店

43、優衣庫女裝店

44、香悅衣舍女裝

45、美萌動漫服飾

46、第五季名品館

47、女生教女裝店

48、甜心家女裝店

49、董小姐Fashion

50、公主D美衣量販

51、女皇樹衣堂女裝

52、尚美主義女裝店

53、衣網情深女裝店

54、依衣戀歌女裝店

55、順發依緣女裝店

56、靚裝驛站女裝店

57、米蘭春姑女裝店

58、兩人故事女裝店

59、天使之城女裝店

60、昕薇小屋女裝店

61、新裳衣閣女裝店

62、真劃算女裝店鋪

63、熱門天後宮女裝

64、小惡魔家女裝店

65、柔柔名品折扣店

66、韓范潮妞女裝店

67、木雅衣族女裝店

68、衣穿入魂女人裝

69、米蘭情人女裝店

70、科科名衣特賣場

71、素蘿民族風女裝

72、摩戀品牌女裝店

73、小舒家時尚女裝

74、滿滿家女裝潮店

75、香草可可女裝店

76、香妮卡歐美女裝

77、夏天家潮流女裝

78、七彩霓裳女裝店

79、煙花燙原創女裝

80、愛尚韓范女裝店

81、外灘一號女裝店

82、丹語百搭女裝店

83、莎拉韓館女裝店

84、花花妮妮女裝店

85、月半麗人女裝店

86、JIEAI解愛女裝店

87、1米55女孩女裝店

88、夢夢家dreamshow

89、馬上變女神女裝店

90、女主角來了女裝店

91、遠遠的陽光女裝店

92、稻香小薇品牌女裝

93、摯誠九魅品牌女裝

94、蕾絲公主時尚女裝

95、藍都都女裝傾銷店

96、臭美妖精家女裝店

⑤ 從天河客運站到南沙天後宮車費多少

6.2公里1.從南沙客運站走約230米到南沙珠江中路站坐361B路(坐6站)、361A路(坐14站)、360路(坐14站)、363路(坐14站)到南沙天後宮總站下.走約110米到天後宮

⑥ 女裝店取什麼名字好

一個好的名字與你相伴一生,對你的事業愛情等等都有幫助,而對於一個女裝店來說也是如此,一個好聽的女裝店名能夠讓你的生意興隆,顧客盈門。好聽的女裝店名能夠讓顧客記住,同時也代表了女裝店的形象。那麼好聽的女裝店名字該怎麼取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女裝店取名的方法和最新的女裝店名大全,供大家參考。


五、好聽的女裝店名大全

365戀衣坊

清芷女裝店

嗨森女元素

晶晶家女裝

口米女裝店

優雅成衣店

衣櫥魔法師

香香閣女裝

女裝地攤價

十八歲美衣

蘑女裝潮店

小黑豆衣衣

舒然衣社家

小丁丫女裝

Ciel女裝店

格調女裝店

韓都女裝店

思思女裝店

雙子座潮店

最炫潮衣坊

貓貓美衣店

DDE女裝商城

三隻小豬衣店

韓紅紡女裝店

韓姿衣女裝店

韓語琳女裝店

依人日韓女裝

抱兔子追大奔

美人何須傾城

今衣客女裝店

潮流百色麗人

秀衣軒品牌店

歐韓閨蜜女裝

優衣櫥女裝店

棉村日韓美衣

市舶司女裝店

衣閣故事女裝

阿蟲歐美女裝

流行色彩坐標

優衣民族女裝

小芳木女裝店

幼萱家女裝店

優衣庫女裝店

香悅衣舍女裝

美萌動漫服飾

第五季名品館

女生教女裝店

甜心家女裝店

董小姐Fashion

公主D美衣量販

女皇樹衣堂女裝

尚美主義女裝店

衣網情深女裝店

依衣戀歌女裝店

順發依緣女裝店

靚裝驛站女裝店

米蘭春姑女裝店

兩人故事女裝店

天使之城女裝店

昕薇小屋女裝店

新裳衣閣女裝店

真劃算女裝店鋪

熱門天後宮女裝

小惡魔家女裝店

柔柔名品折扣店

韓范潮妞女裝店

木雅衣族女裝店

衣穿入魂女人裝

米蘭情人女裝店

科科名衣特賣場

素蘿民族風女裝

摩戀品牌女裝店

小舒家時尚女裝

滿滿家女裝潮店

香草可可女裝店

香妮卡歐美女裝

夏天家潮流女裝

七彩霓裳女裝店

煙花燙原創女裝

愛尚韓范女裝店

外灘一號女裝店

丹語百搭女裝店

莎拉韓館女裝店

花花妮妮女裝店

月半麗人女裝店

JIEAI解愛女裝店

1米55女孩女裝店

夢夢家dreamshow

馬上變女神女裝店

女主角來了女裝店

遠遠的陽光女裝店

稻香小薇品牌女裝

摯誠九魅品牌女裝

蕾絲公主時尚女裝

藍都都女裝傾銷店

臭美妖精家女裝店

壹錦櫃仙美名媛風

伊麗日韓時尚女裝

薔薇歐美時尚女裝

軒軒性感夜店女裝

調調家歐洲站女裝

念念時尚韓版女裝

七七之緣品牌女裝

兩三事設計師女裝

新主播時尚休閑女裝

小穀粒輕熟系女裝店

伊麗絲菲主流時尚女裝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女裝店一些相關知識,看了這么多,對於給自己的女裝店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是不是有點想法了呢?還沒有取好的趕緊從以上的內容中借鑒參考吧!

⑦ 請問橫濱天後宮是屬於日本還是中國的

當然是日本的.
日本是海外傳播媽祖文化最早的國家之一,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其最大媽祖廟位於橫濱中華街。該廟香火鼎盛,人氣興旺,已成當地華僑華人乃至日本民眾心靈寄託。
僅次於東京的日本第二大城市橫濱,是從一個小漁村迅速發展成著名港口城市。1850年,橫濱開港,引來世界各國商人,許多中國人亦飄洋過海來此,或當歐美商人幫手,或從事貿易、開店、打工,逐漸在該市中區下町一帶形成居住區,建起中華街,距今已有150多年了。如今,橫濱中華街已是全日本最大唐人街,東、西、南、北門分別建有朝陽、延平、朱雀、玄武四座牌樓,宏偉古樸;區內店鋪達600餘家。每年光顧中華街的達1800萬人次,比東京迪斯尼樂園還多,且絕大多數是日本人,為橫濱市最聚人氣的寶地之一。
中華街媽祖廟始建於2005年3月。當時橫濱僑界組織斥資10億日元,從日本一著名房地產公司購回相關地皮,專門用於興建全日本最大媽祖廟,由日本華裔、橫濱中華街建築總設計師中山嚴先生擔綱設計,不僅與中華街整體建築和諧統一,而且參照海峽兩岸媽祖廟規制,採用中國傳統宗教建築八角形風格。
該廟整座建築為兩層混凝土結構,佔地980平方米,土木工程由日本建築會社負責;廟內外雕刻裝飾和工藝安裝,則由8位來自媽祖故鄉福建的工藝師和4位來自台灣的技師完成;而建設所用的特色材料不少是從海峽兩岸專程購運來的。甚至連廟內相關設置和管理機制,亦參照兩岸媽祖廟模式,總投資達18億日元。充分體現中華媽祖文化傳統特色。
2006年1月,橫濱僑界組團專程赴媽祖故里湄洲島,由媽祖祖廟法師為訂造完工的媽祖主神像、分神像及100尊小神像舉行分靈開光儀式,隨後一路虔誠恭護回橫濱。3月8日,媽祖主神像在業已告竣的中華街媽祖廟正殿安座入住。
同年3月17日,中華街媽祖廟隆重舉行落成慶典,中國駐日使館總領事於淑媛、僑務領事李輝、日本橫濱市市長中田宏與日本各地華僑華人社團、中華街各界代表近千人出席。中田宏市長特地致辭祝賀,他說,為保持中華街整體特色,橫濱市決定放棄原興建高層公寓計劃,用來建設對弘揚媽祖及中華文化具有特別意義的媽祖廟。媽祖是中華文化中的海神,而橫濱也是海港城市,希望媽祖也能保佑橫濱。
慶典儀式上,該廟理事會九位理事人人身著藍色中式長袍,向媽祖神像行三叩九拜大禮,虔誠敬獻主香,祈願天後娘娘保佑僑民僑社平安吉祥。當地中華學校學生還表演富有中國南方特色的獅子舞,廟內外人潮如涌,鞭炮鑼鼓聲此起彼伏。儀式結束後,人們爭先恐後進廟燒香朝拜媽祖。
自此,媽祖廟成了橫濱中華街又一地標性建築,更是日本弘揚媽祖文化最大信仰中心。

⑧ 生日前一天要吃餃子「催生」,是怎麼行成的習俗呢

生日前一天要吃餃子「催生」,主要是源於天津的習俗。

(1)天津人過生日都是過虛歲,還有句話說生日趕前不趕後,意思是只有提前過生日,不能後補生日。餃子剩下轉天是不能吃的,俗信怕捏了壽星的嘴。

(2)吃餃子是一種喜慶的象徵,天津人在很多場合都要吃餃子。生日當天要請大家吃長壽面,生日前一天要吃餃子,這叫「催生」。

(8)熱門天後宮歐美女裝批發擴展閱讀:

習俗由來:

天津有一條著名的古文化街。這條街上有一座供奉海神的古廟。《海後》記載姓林,宋代福建莆田湄洲島人。這座廟原名叫天後宮。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該寺的名稱為「天後」。

人們尊稱她為「娘娘」,南方人親切地稱她為「媽祖」。據說,福建梅州寺、台灣北港朝天宮、天津天後宮是世界三大天後宮。

每年農歷3月23日,中國、東南亞乃至歐美的許多中國人都會慶祝媽祖的生日。這一天也是天津天後宮最受歡迎的日子。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吃餃子的心,這是「促進媽祖的誕生」。

生日當天要吃「天後食麵」,寓意長壽,子孫連續。媽祖拜望是天津獨特的民間活動,也是天津歷史上紀念媽祖誕辰最隆重的活動之一。這一民間習俗的起源由來已久,清朝康熙皇帝到天津的天後宮賞花,並贈送旗子,然後改名為「皇帝」。

⑨ 怎麼去南沙天後宮

1)坐車到黃河城,附近大瑩女裝城裡的車站里有直達車到南沙客運站15塊,在門口公交站有公交車都到天後宮,建議坐2元的環島公交車,其他的好像要3元.

2)或者坐公交車到虎門渡口,再坐1元渡輪過去,再坐環島公交車到天後宮,這樣最便宜。

我在長安,是按照1)去的,不知有什麼車到虎門渡口,大嶺山離長安很近,如果你知,也分享一下。
* 其實騎單車去是最好玩的,天後宮周邊景點太多太大了,路也很漂亮,沿著海邊騎車是最爽的,那裡租單人單車押金要300

⑩ 媽祖廟在福建\廣東各地的分布

【作者簡介】廖楊,蘭州大學民族學博士研究生。蘭州,730000
【內容提要】媽祖文化作為中國民間信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在港澳台地區也很流行。港澳台媽祖文化的形成除了受當地特殊的自然環境影響之外,還與港澳台多閩粵移民和中國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封賜褒揚及文人儒士的宣揚有關。港澳台的媽祖文化基本上是一種「移民」文化,它既具有中國民間信仰文化的特點,同時又由於所處的特殊環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點,其中主要表現在媽祖文化與當地政治、經濟的互動方面。
【關 鍵 詞】香港/澳門/台灣/漢族/民間文化/媽祖信仰
【 正 文 】
對於媽祖的信仰,人們一般稱之為媽祖文化。媽祖文化是中國民間信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港澳台由於其特殊條件而形成的媽祖文化,既與中國民間信仰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又具有它們自己的文化特點。本文試對港澳台媽祖文化的概況、成因、特點及其意義略作概述,藉以拋磚引玉,進一步加深對港澳台漢族民間文化的探討和研究。
一、港澳台的媽祖信仰概況
港澳台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港澳台的民間文化與大陸的民間文化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
考古發現及其研究的結果表明,香港的史前文化屬於古代百越族群的原始文化。「從港九離島發現的多處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址以及摩崖石刻,顯示了古百越民族的原始文化與我國東南沿海文化的密切聯系;李鄭屋村的漢墓和屯門山的杯渡駐錫遺存,尤其是宋代鄧符協卜居錦田,創辦力瀛書齋的史跡,表明兩千年來中原華夏文化在港九的傳承和影響」。(註:楊奇主編:《香港概論》(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第163頁。有關香港的史前考古文化及其族屬, 可參閱鄒雲濤等整理:《金應熙香港今昔談》,龍門書局,1996年,第228—232頁。)香港九龍被英強占以前為廣州府屬沿海之地,那裡的民間文化與嶺南民間文化基本相同,保留著媽祖祀拜的傳統。宋咸淳年間,香港地區始建天後祠廟,清末時已有廟宇60多處,其中一半以上敬天後。(註:李露露:《媽祖信仰》,學苑出版社,1994年,第125頁。 )至本世紀80年代末,全港媽祖信仰者多達25萬人,這大概與香港對捕魚和海上貿易的依賴有關。「天後如此受香港人的尊敬,因為香港是海島,是漁村,海航路的風雲變幻,行船捕魚的危難險阻,據說都是靠海上保護神天後娘而得以安然通過的。」(註:陳可昆:《風物漫話》(下),香港風情叢書,海天出版社,1996
年,第6頁。)現今香港的天後廟不下24間,主要分布在佛堂門、鯉魚門、香港仔、銅鑼灣、筲箕灣、油麻地、赤柱、長洲、坪洲等沿海地方,其中以佛堂門大廟灣一間最負盛名。其次是始建於明永樂八年(1410年)的赤灣天後廟。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天後誕辰日),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香港善信前往朝拜。元朗十八鄉的天後廟每年還舉辦大規模的會景巡遊活動。現今港九幾十座天後廟的香火依然鼎盛,不僅反映了歷史上的港九為海隅漁村的特性,同時亦反映了港人信奉媽祖的社會現實。
澳門歷史上隸屬於珠江三角洲濱海縣邑香山縣。據康熙、道光、光緒各朝《香山縣志》和民國《香山縣續志》所載,明清兩代的香山境內至少有10座媽祖廟。1553年葡人到澳之前,澳門就已建有媽閣廟。相傳澳門西文稱macau或macao即因媽閣廟得名。據粗略統計,澳門自明以降共有8處天後廟,其歷史多在500年左右。(註:關於澳門媽祖廟最早建立的時間,學術界尚無一致意見。有的研究者認為是在明憲宗成化年間(1465—1487年)(參見李鵬翥:《澳門古今》,三聯書店香港分店、澳門星光出版社,1986年,第20—21頁。);有的則認為比此更早,即在福建漳州人到達澳門之初(1458年)(參見徐曉望:《福建人與澳門媽祖文化淵源》,《學術研究》1997年第7期)。 )澳門的媽祖信仰不但沒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弱化,相反卻有增長的勢頭。「如今媽閣文化在澳門已是根深葉茂,連非漁民的澳門人,每逢節日,都要來媽閣廟拜神求福。」(註:魏美昌:《澳門縱談》,澳門基金會出版,1994年,第155頁。)
媽祖亦是台灣漢族的主要民間信仰之一。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台灣縣志關於媽祖的記載有四條:一為大媽祖廟,即寧靖王故宮改建的媽祖廟;二是小媽祖廟,建於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間,位於西定坊水仔尾;三為鹿耳門媽祖廟,建於康熙五十八年,前殿祀媽祖,後殿祀觀音;四是彭湖的媽祖廟,那時這一地區各港口幾乎都建有媽祖廟。根據各種史料記載,清代康熙五十年以後的台灣媽祖廟多分布在水路要道,尤其是在各個港口比較普遍。日據時代,盡管日本統治者對宗教信仰控制較嚴,但媽祖信仰早已深入民間。50年代以後,媽祖信仰在台灣各鄉鎮中持續發展。據1988年統計,當年全世界有媽祖廟上千座,台灣有800多座,其中僅台南一地就有116座。從台灣媽祖廟的布點來看,由南向北中心點分別為台南市的天後宮、雲林縣的北港朝天宮、彰北市的南瑤宮、台中縣的大甲鎮瀾宮等,構成了一條媽祖信仰的中心線。從媽祖信仰在台灣的發展歷史來看,台灣民眾中信仰媽祖的人越來越多,祭奉儀式也愈來愈繁雜;媽祖廟的規模不一,從民間信仰的小寺小廟到頗為壯觀的宮院,均帶有濃厚的鄉土意識;台灣媽祖被譽為「天上聖母」,又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或「東方的維納斯」。台灣媽祖廟宇各地名稱不一,主要有天妃宮、天後宮
、媽祖廟、天後寺、聖母壇、文元堂、朝天宮、天後祠、安瀾廳、雙慈亭、紛麗殿等名稱,又因各地祭奉的媽祖像來自大陸的不同地方而有不同的稱謂。例如,來自湄州的稱「湄州媽」,來自泉州的稱「溫陵媽」,來自同安的稱「銀同媽」。台灣媽祖信仰熱潮在清代福建移民大量入台後就逐漸形成,此後呈日益增長的趨勢。在近百年的時間里,僅台灣大甲一地的進香團便從數十人發展到50000 人。台灣著名的人類學家李亦園先生指出,媽祖信仰隨閩粵漢族遷移入台後,「以若干源始的廟宇為中心形成很多信仰圈與祭祀圈,並且因而盛行進香、割香的儀式活動,至今仍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現象。」(註:李亦園:《人類的視野》,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296、 295、296、144、145、157頁。)
二、港澳台媽祖文化的形成
媽祖信仰作為一種民間信仰,雖不能等同於現代意義上的宗教,但它在本質上與宗教是同一的。
據說媽祖確有其人,世居於福建莆田縣,但其出生地卻有兩種說法:一說生於該縣湄洲嶼,一說生於該縣賢良港。乾隆年間編修的《敕封天後志》則採取了折衷的說法,認為媽祖誕生於賢良港而飛升於湄洲嶼。湄洲嶼東南面對台灣海峽,西臨湄洲灣,北與大陸西浦半島隔海相峙,嶼上人們多以捕魚為業。面對波濤洶涌、瞬息萬變的大海,人們無法擺脫危險重重的恐懼心理,便幻想有一位慈航拯世的救世主。由於傳說中的媽祖生前涉水救人,能言人休咎,知人禍福,因此,民間便賦予其以神性,視其為支配海域的「龍女」、「神女」,並立祠奉祀。不過,在北宋初期,人們對媽祖的信奉僅局限於莆田、仙游地區。
任何文化的形成與傳承,都離不開作為文化載體的人們。港澳台媽祖文化的形成除其特殊的自然環境之外,還與港澳台多閩粵移民和中國歷代封建統治階級的封賜褒揚及文人儒士的極力頌揚有關。
香港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移民活動始於東晉。東晉未年,盧循領導的浙東義軍曾攻克廣州城。起義失敗後,盧循余部多退至現今大嶼山一帶。唐人劉恂《嶺表錄異》載:「盧亭者,盧循前據廣州,既敗,余黨奔入海島野居,惟食蚝蠣,壘殼為牆壁。」(註:(唐)劉恂著、魯迅校勘:《嶺表錄異》,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9頁。 )清代東莞鄧淳在《嶺南叢述》盧亭條中寫道:「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岩穴,多居蛋蠻種類,或傳系晉盧循遺種,今名盧亭,亦曰盧余。」此後較大規模的移民活動發生在宋朝。根據九龍莆崗村《林氏族譜》記載,宋代福建莆田有個名叫林長勝的人舉家遷往現今新九龍黃大仙附近的彭蒲圍(即今大砌村)。一連幾代靠行船為生,往返於閩、浙、粵諸地。有一次,他的孫子林松堅、林柏堅駕船出海遇颶風而船毀貨失。他倆力挽船篷,緊抱船上所祀林氏大姑神主,漂到東龍島(南佛堂)才安全脫險。他們以為這是神靈護佑使然,故於南佛堂修建了祭禮林氏大姑的神廟。林松堅的兒子林道義後來又在北佛堂修建了一座同類神廟。這個林氏大姑便是後來人們所稱的天後。宋代莆田、仙游一帶的漁民已形成媽祖崇拜。南宋洪邁稱:「興化軍境內地名海口,舊有林夫人廟,莫知何年所立。室宇不甚廣大,而
靈異素著。凡賈客入海,必致禱祠下,求杯蛟陰護,乃敢行。」又雲里中豪民吳翁等合力建造新廟,「不日而成,為屋數百間,殿堂宏偉,樓閣崇麗,今甲於閩中。」(註:(宋)洪邁:《夷堅志》支景卷9,涵芳樓叢書本,第3頁。)宋代以降,福建等地的漁民蛋戶遷港者日眾,他們大多仍以航海捕撈為生業,並帶來了原有的文化習俗。在他們的影響下,香港地區一向依賴海洋為生的漁民們也寄望於天後的護佑。可以說,香港的媽祖文化主要是通過福建移民傳入的。
從澳門西文名macau或macao的命名來看,福建人與澳門的媽祖文化關系密切。時至今日,莆人仍稱澳門為macau, 發音近似於閩南語「媽港」。澳門原屬香山縣(今廣東中山市),其主要部分位於該縣入海的半島頂端。澳門城市成長於明代。有的研究者認為,最早到澳門定居的是福建莆田和廣東潮州、汕頭人。福建為廣東鄰省,自唐末五代始,福建人口增長超過了廣東。宋代福建經濟、文化比較發達,成為全國最發達的省份和人口過剩的區域之一。五代以後已有閩人移居香山縣境的記載,及至宋代,縣志中已有一些閩人官仕香山的反映,其中尤以宋代香山縣令洪天驥著名。此外,宋代閩人移居該縣的也很多。谷都南湖鄭族、仁良都南湖鄭族、良都長洲黃族、仁都邑城高族等等,成為當地的大族。南宋的最後兩個統治者在張世傑、陸秀夫的扶持下航海到泉州。他們曾徵用當地許多船隻和水手組成一支大規模的船隊,漸次行至香山、新會沿海,後來結集於崖山。《廣東通志》載:張世傑等人「奉帝幸香山,以馬南寶宅為行宮,復駐淺灣」,元將敗張於香山島。研究者一般認為,淺灣指澳門十字門一帶的海灣,而香山島則為澳門附近島嶼的古稱。張世傑敗於元後,成千上萬的南宋遺民流散當地,許多人定居香山,其中當有不少閩籍遺民。入明
後,香山仍為地廣人稀之地,閩人繼續移居香山,其中以客家人最為顯著。這些客家人大多來自福建西部的汀州,他們先是移居廣東梅州,而後陸續遷移各地,成為廣東漢族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也盛行媽祖崇拜的習俗。葡人初到中國騷擾廣東失利後,廣東實行海禁。於是,「安南、滿刺加諸番舶,有司盡行阻絕,皆往福建漳州府海面地方,私自行商,於是利盡歸於閩,而廣之市井皆蕭然也。」(註:(明)嚴叢簡著、餘思黎點校:《殊域固知錄》卷9 《佛郎機》中華書局,1993年,第323頁。 )廣東海禁而福建未禁使得漳州人等在澳門比較活躍。明代嘉靖名臣龐尚鵬在奏疏中寫道,澳門「其通事多漳、泉、寧、紹及東莞、新會人為之,椎髻環耳,效番衣服聲音」(註:龐尚鵬:《題為陳末議以保海隅萬世治宏事》,陳子龍等編:《明經世文編》卷357,中華書局影印本,第3835頁。)。 說明澳門開埠之初的福建漳州人、泉州人及浙江寧波人、紹興人均很活躍,並能用「番語」與葡人經商。《澳門記略》載:「相傳明萬曆時,閩賈巨舶被颶殆甚,俄見神女立於山側,一舟遂安,立廟祀天妃,名其曰娘媽角。娘媽者,閩語天妃也。」(註:(清)印光任、張汝霖:《澳門紀略》上卷《形勢篇》,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點校本,第24頁。)
這反映了福建大船常往來於八閩與澳門之間。該書還提到澳門「商儈、傳譯、買辦諸雜色人多閩產,若工匠、若販夫、店戶,則多粵人」(註:(清)印光任、張汝霖:《澳門紀略》上卷《形勢篇》,澳門文化司署,1992年點校本,第23頁。),說明晚明至清代澳門多閩人。
澳門的媽祖信仰隨著福建移民的到來而到來。由於家鄉的關系和作為媽祖文化的載體,他們可能成為澳門積極引進媽祖香火的傳播者。道光《香山縣志》載,該縣的「月山古廟,在黃角山,宋咸淳間建,祀天後」(註:(道光)《香山縣志》卷1《建置志·壇廟》。)。 咸淳為公元1265~1274年,時值南宋末年,已為劉克庄所雲「廣人敬妃,無異於莆」(註:劉克庄:《後村居士集》卷36《到任謁諸廟》。)的時代了。明清以降,媽祖信仰在香山縣境紮根,並且發展很快。嘉慶《香山縣志》雲:「天妃像在官船廠,備倭官船灣泊之所,延德中千戶盛紹德立,後廢,嘉靖二十四年指揮田倪重建。」(註:(嘉慶)《香山縣志》卷3《政事志·壇廟志》。)該書卷八《祥異》又雲:「天妃廢宮, 在河泊所前,洪武中千戶陳豫建,田十八畝有奇。」香山四面環水,那裡人們的生活與水運密切相關,因而當地人對被奉為航海保護神的媽祖是很崇信的。明末崇禎年間香山縣《大欖天妃廟碑記》雲:「粵與閩境相接,而妃之靈爽又每駕海島而行,故粵不論貴者、賤者,貧者、富者,舟者、陸者,莫不香火妃,而妃亦遂愛之如其手足。吾所居之里,出入必以舟;亦為山澤之藪,群盜乘以出沒,而妃之相之者,纖悉不遺。故其間或官、或土、或農、或商
、或往、或來,有於海上遇危難者,群匍伏號泣呼妃。妃來則有火光從空而下,止於檣,無檣止於舟之背,或其櫓柁,眾乃起鳴金伐鼓而迎之。須臾舟鬼,火將往,眾又鳴金伐鼓而送之。諸如此類,嶺南人在在可據,大與尋常飾說鬼神而不同」。(註:(光緒)《香山縣志》卷6《建縣·壇廟》。)這說明, 由福建傳來的媽祖文化此時已在香山紮根了。據現有的材料來看,最早開發澳門的可能是福建漳州人嚴啟盛及其部眾。故有的研究者認為,澳門最早的媽祖廟——媽祖閣是由第一批到澳門經商的福建漳州人嚴啟盛及其部下建造的。
台灣漢族是從大陸移居過去的,或者說是大陸移民的後代。大陸向台灣移民,歷史上以閩人居多,閩人中又以泉、漳兩府為最。「台灣之人,閩、粵之人也,而又有漳、宋之分也」。(註:連橫:《台灣通史》(下),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413、405頁。)他們移居台灣大概可以分為三次:第一次是在明天啟年間,以顏思奇、鄭芝龍為首的海上資本集團占據台灣北港時,正值福建大旱,泉、漳兩府貧民大量入台,當時不下三千人;第二次是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實行軍屯,廣招移民,又有許多福建貧民入居台灣。除鄭氏軍隊外,新增移民二、三萬人,使台灣漢族移民增至10~12萬人,與土著居民人數差不多;第三次是1683年鄭氏政權結束,清朝統一台灣後,實行開發墾殖,又有許多大陸居民入台。嘉慶十六年(1811年)時台灣人口已達1901833人。 在向台灣移民之中,福建人(主要是閩南人)占絕大多數。據統計,1926年台灣總人口為3751600人,其中福建籍3116400人,佔83.07%。閩人渡台, 為求一帆風順和開墾成功,大多數人都隨身攜帶在家鄉崇祀的神像或香火之類的聖物。平安到達目的地後,便將小神像或香火掛在田寮或供於居屋、公厝等處,朝夕膜拜,祈求神靈護佑。到了台灣之後,他們就把隨船而來的神像供祀於廟宇中
,這就是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中最普遍受供奉的是媽祖之原因。由於台灣與大陸之間存在著人緣、地緣和神緣等方面的密切關系,它的民間文化多自大陸傳來或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而產生,其中又多具有閩南及廣東一帶的風格,這大概是因為台灣漢族居民多來自這些地區的緣故。總的看來,台灣的媽祖文化是伴隨著閩粵人渡台而東漸的。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媽祖的封賜褒揚,使媽祖女神由地方神靈逐漸成為主宰人間的神靈,加速了它在港澳台地區的形成與播行。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海上遇險,以為媽祖「神助」方能平安回國,於是上奏「神功」,帝賜「順濟」廟額,是為媽祖首次得到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褒封。南宋偏安後,對媽祖更是一封再封。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以郊典封靈惠夫人」。淳熙年間(1174—1189年),又「賜爵以妃」(註:《福建通志·壇廟》。)。
元朝商業繁盛,海外交通發達。元政府雖設專職官員管理海運,但當時海運風險仍然很大。元朝統治階級利用媽祖護海,以求完成海上漕運任務。至元十五年(1278年),加封大妃為「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又改封「南海明著天妃」為「廣佑明著天妃」。元代封賜媽祖共9次,其中5次與保護漕運有關。
明朝統治階級對媽祖的崇奉與利用更甚。洪武五年(1372年),封媽祖為「孝順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明成祖朱棣於永樂七年封媽祖為「護國庇民靈應弘仁普濟天妃」,並規定「歲以正月十五日及三月十三日遣官致祭」;又於永樂十四年御書碑文鐫立《御制弘仁普濟天妃宮之碑》於龍江天妃宮。(註:《明成祖實錄》卷61。)
清朝統治階級為利用宗教實行愚民政策而大肆宣揚媽祖靈應。康熙十九年,閩浙總督姚啟聖奏封媽祖為天上聖母。康熙二十三年,清朝出兵台灣,施琅以為媽祖相助,遂「請禮部致祭,敕建神祠於原籍,紀功加封天後。五十九年編入祀典」。(註:李元春:《台灣志略》卷1。)雍正四年,御賜「神昭海表」匾額,懸於台灣、廈門和湄洲。雍正十一年,又賜「錫福安瀾」匾,並「令沿海各省一體奉致祭」。(註:轉引自林家恆:《媽祖信仰的對外傳播》,《文史知識》1997年第8期。)
歷代封建統治階級褒揚媽祖靈應的目的是宣揚君權神授以惑人心,鞏固其封建統治。清人陳雲章在《湄洲謁天後宮》中寫道:「宣和賜號廟貌古,淳熙以後難悉數。或稱夫人或稱妃,我朝封號恩尤普」,這便十分明了地陳述了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對媽祖的褒揚。據統計,自北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至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媽祖共被褒封59次,封號達66字之多,成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潭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普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嘉佑天後之神」。同時還被御賜廟額4次, 甚至列入國家祀典。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出於自己的統治目的而對媽祖大肆封賜褒爵,使之更為神化,這無疑會加速著媽祖文化在港澳台的形成與播行。代表封建社會大傳統的統治階級文化雖與代表鄉民或俗民的小傳統文化有所不同,但它們卻是相互影響、互動互補的,「大傳統引導文化的方向,小傳統卻提供真實文化的素材,兩者都是構成整個文明的重要部分。」(註:《太倉州志》卷10。)(註:李亦園:《人類的視野》,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296、295、296、144、145、157頁。)因此,作為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港澳台的媽祖文化不可能不受到封建統治階級大傳統的影響。
歷代文人儒士對媽祖女神的積極鼓吹與頌揚,又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媽祖的神異成分,成為媽祖信仰在港澳台形成與播行的助推力。
宋代媽祖信仰形成後,歷代文人儒士和達官貴人對媽祖歌功頌德、褒揚有加。撰於延佑二年(1315年)的《崑山靈慈宮原廟記》說:「今夫輕舟單舸,以行江潮,尚有風濤不測之虞。」「當其霾噎斂藏,天宇澄穆,然猶奮擊震盪。若乃纖雲召陰,勁風起惡,洪濤騰沓,快風吹撞,束手罔措。……千夫怖悚,命在頃刻。於是,吁呼天妃,應答如響,光景赫然見於檣端,而船中之人如嬰之睹怙恃矣。」(註:(宋)黃公度:《知稼翁文集》卷5《題順濟廟》。)宋紹興八年(1138年), 狀元黃公度在《題順濟廟》中寫道:「枯木肇靈滄東海,參差宮殿翠晴空,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猶能效國功。萬戶牲醑無水旱,四時歌舞走兒童。傳聞利澤至今在,千里危檣一信風。」(註:(宋)黃公度:《知稼翁文集》卷5《題順濟廟》。)宋人吳自牧亦述「其妃之靈者, 多於海洋之中,佑護船舶,其功甚大。」(註:(宋)吳自牧:《夢梁錄·外部行祠》。)盡管媽祖傳說虛無縹緲,但由於文人的褒揚和達官顯貴的倡導,媽祖傳說「上達天聽」,下入民心,因而極大地促進了媽祖文化在港澳台地區的形成與播行。
媽祖受到民間和朝廷的特別崇拜,與她經常顯靈和現身渡劫的傳聞有關。對於普通民眾來說,祭奉神靈的目的是祈求平安,他們關心的不是教義經典、教派教統等等,他們在乎的只是哪些神祗最能護佑平安降賜福祉,以及如何遵奉神祗的教諭以保證福祉的延續;對於上層士大夫或文人儒士而言,祭祀神靈則是一種儀式,「甚至是一種教化的工具或穩定社會關系的手段。這就是古來大傳統與小傳統之所以分歧之處」。(註:李亦園:《人類的視野》,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年,第296 、295、296、144、145、157頁。)但是,不論大小傳統社會如何分野,亦不管他們祭奉神靈的目的是否相同,但他們在奉祀神靈這一點上是一致的。這就是港澳台漢族民間小傳統甚至在遠離大陸大傳統的情況下仍然信奉媽祖的原因。
古代人們在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情況下常求神靈保佑。在海上或海邊生活的人們面對的是反復無常、威力無比的異己力量。因而他們特別希望冥冥之中有力量更為強大的神靈在危險之際來拯救自己、保佑自己。險惡的自然環境及這種環境背景下的人們心理狀態為媽祖信仰的形成提供了土壤,而歷代封建統治階級和文人儒士對媽祖的褒封頌揚使之更為神化,又助長了媽祖文化的形成與播行。總的看來,港澳台媽祖文化的形成是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與特殊社會環境合力作用的產物。
三、港澳台媽祖文化的特點
作為一種民間信仰文化,港澳台的媽祖文化既具有中國民間信仰文化的特點,同時又由於它們所處的特殊環境而具有自己的文化特點。
首先,港澳台的媽祖文化基本上是一種「移民」文化。從前述港澳台媽祖文化的形成狀況可以看出,港澳台的媽祖文化形成史基本上是閩粵人的航海移民史。隨著閩粵人移居港澳台,他們原有的媽祖信仰亦隨之而來。港澳台媽祖廟的香火基本上是從福建媽祖故鄉分香過去的。台灣的媽祖廟來自閩南民系,並非土產。澳門的媽祖廟也是從福建的媽祖廟分香過去的。換句話說,「澳門媽祖閣的媽祖神像,也是福建祖廟的『分身媽』」。
其次,港澳台的媽祖文化作為中國民間信仰文化的一部分,它既具有與儒釋道交融的特點,同時由於它們曾處於外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因而又具有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特點,這在港澳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
從港澳台媽祖廟的造像來看,除正殿主祠媽祖外,配殿往往還陪祠觀音和關公,兩側還塑有侍者形象。儒釋道與地方神祗崇拜熔於一爐,不同宗教的諸神共同祀奉是媽祖廟的一個顯著特徵。媽祖信仰產生於宋代。自宋以降的儒釋道的許多中堅人物都主張「三教」旨歸同源,故有「禮之中庸,伯陽之自然,釋氏之無為,共為一家」(註:《宋史》卷277《宋太初傳》。)、「儒門釋戶道相道,三教從來一祖風」 (註:《重陽全真集》卷1。)之說,盡管儒、釋、 道對媽祖信仰產生了一些滲透和影響,但一般民眾的媽祖信仰仍保留著民間信仰的基本特徵,並未完全等同於道教或儒門,只是融進了它們中的若干因素。儒釋道競相對媽祖信仰滲透和施加影響,反映了宋代以降「三教」與民間信仰相互融合的趨勢。媽祖信仰對儒釋道有關因素的兼收並蓄,則是「三教」合一潮流在民間信仰方面的具體反映。澳門媽祖閣摩崖石刻中的「布衣」詩雲:「古木涵江影,峰奇石亭。魚龍沾佛法,鳥雀帶仙靈。水鏡雲磨碧,山屏雨洗青。蓮花開世界,煙靄遍南冥」。(註:轉引自唐思:《澳門風物志》,澳門基金會出版,1994年,第194頁。 )這首詩簡約含蓄地描繪了澳門媽祖信仰與儒釋道交融的情景。
港澳台曾分別處於英、葡、日的殖民統治之下,在某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當地華人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未能與大陸保持正常友好的民間交往,他們只能通過原有的文化習俗來認同中華民族和「尋根」。作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港澳台的媽祖文化不但沒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削弱,相反卻有增強繁盛的趨勢,並逐漸滲透到當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媽祖文化與當地政治、經濟的互動。
日本占據台灣時期,當地的宗教信仰受到嚴格控制。此後台灣人民又處於與大陸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下,海峽兩岸的民間交往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台胞在未能回大陸探親訪祖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祭奉包括媽祖在內的民間諸神來表達他們的思鄉念親情結。隨著海峽兩岸民間往來的不斷加強,民間信仰已成為其中一個重要中介。台灣同胞護送「媽祖」到福建「省親」,是兩岸人民相互交往的一種形式。這對台灣當局開放台胞民間赴大陸探親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同時又從另一個方面推動了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使之從民間下層向上層社會延伸,甚至有些地方官員及政界要人也以出席或主持民間宗教的儀式來提高自己的身價。因此,包括媽祖信仰在內的民間信仰在台灣社會中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台灣媽祖祭祀廟會設商行,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媽祖文化與經濟的互動關系。
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決定了港澳地區是個漁業經濟發達的地區。媽祖信仰傳入港澳後,逐漸成為當地漁民的主要信仰。祈求海上生計平安,是港澳漁民信仰媽祖的主要動機。但就漁民從海洋中獲取資源本身來說,如果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尚未能保障他們自己的生計。漁民必須將其產品投入市場,換取勞動報酬才能維持生計。漁民通過一種復雜的交易制度與專營批發水產品的中間商——漁欄發生聯系。這種聯系沒有法律和金融方面的擔保,除了要靠彼此之間的信任來維系之外,顯然還

與熱門天後宮歐美女裝批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穿校服的說明書 瀏覽:705
大條紋衫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451
松緊帶褲子怎麼樣製版 瀏覽:562
青島夾克批發 瀏覽:324
男裝設計師卡依託上班 瀏覽:205
條紋西裝裙子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204
校服夏裝一字銅 瀏覽:952
嬰兒墊尿褲夾的褲子叫什麼牌子好 瀏覽:973
墨綠色搭配卡其色褲子圖片 瀏覽:46
緊身打底褲承包你的全部搭配 瀏覽:700
杭州批發衣羊羊絨 瀏覽:982
童裝連衣裙主圖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123
如何作褲子 瀏覽:78
真品lv絲巾比高仿好在哪裡 瀏覽:963
淘寶睡衣什麼類目 瀏覽:714
男裝潮牌閩言尺碼185 瀏覽:179
綠色條紋衛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187
皮帶傳輸線廠家 瀏覽:791
臉大的適合帶帽子嗎 瀏覽:875
童裝裝飾工藝 瀏覽: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