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他脫去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鐵人王進喜
王進喜打出了中國第一口油田——大慶油田!結束了中國靠進口石油的歷史,後來還出口外國,只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快速增長,自己都不夠用,今天還是要大量進口
② 是誰摘掉中國貧油帽
李四光經過科學調查,認為中國有大量石油,讓中國摘掉了「貧油國」的帽子,然後王進喜去打油井了。
③ 李四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的故事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後來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地質力學是李四光(1889—1971)創立,是地質學的一門分支學科。1926年和1928年李四光發表的《地球表面形象變遷之主因》及《晚古生代以後海水進退規程》等,從理論上探討自水圈運動到岩石圈變形,自大陸運動到構造形跡等問題,1929年提出構造體系這一重要概念,建立了一系列構造體系類型。李四光把地球自動調節
④ 創立地質力學,研究地殼運動,幫助中國摘掉 "貧油國 "帽子的科學家是誰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⑤ 把中國貧油的帽子丟到太平洋是誰
把中國貧油的帽子丟到太平洋是誰李四光和王進喜。
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質學家。他生於1889年。像那個時代很多人一樣,出身貧寒,攢錢讀書,出國留學,加入同盟會,在外國大學獲得學位,回中國大學教書,當教授。延到四九,留在大陸,進入相關的研究院,作出重大貢獻。
他創建了地質力學,通過理論論證中國的地底下,是不缺油的。之後又主持石油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江漢油田、華北油田……
「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提起王進喜,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把他和「鐵人」這個稱呼聯系在一起。
1923年10月8日,王進喜出生於甘肅省玉門赤金堡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50年春,他通過操作考核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進喜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擔任了貝烏5隊隊長,他帶領貝烏5隊在石油工業部組織的以「優質快速鑽井」為中心的勞動競賽中,創出了月進尺5009.3米的全國鑽井最高紀錄,貝烏5隊被命名為「鋼鐵鑽井隊」,王進喜被譽為「鑽井闖將」。
(5)是他脫去中國貧油的帽子哪個人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的石油遠景,早期的很多中國學者都是持悲觀態度的,因為在一些對中國實地調查之後,美國的石油公司工程師和很多學者都認為中國是貧油國家,在中國國土上存在油田的可能性不大,中國日後的石油資源可能要通過進口才可以獲得。
作為一位地質學家,李四光對於國外科學家的定義非常不滿,他決定根據對中國地質的研究經驗,自己尋找。早在30年代,他就預言中國東部新華夏沉降帶中又豐富的石油資源,李四光區分了油區和油田的概念,他認為油區是生油和儲油條件比較優越的地區,油田只是儲油量大,應該先找油區後找油田。
新中國成立之後,李四光提出扭動構造體系控油理論,他認為不論是在海洋還是在大陸,只要有適宜的地質條件就可以形成石油。所以他開始了對華北平原徹底的勘測和排除工作,大膽實施我國石油開采重心東移的戰略,為我國東部大慶油田的開采開通了道路。
李四光的研究極大激勵了我國奮戰在石油開采工作中的工作人員。在李四光理論的支持下,我國相繼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等油量充足的油田,讓人們感受到收獲黑色金子後的喜悅之情。李四光憑借精湛的理論研究和推廣實踐,讓我國拜託了貧油的帽子。
1960年,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到大慶加入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呈現在王進喜面前: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
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幹5天5夜,打出大慶第一口噴油井。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進喜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代表,讓石油工人成為那個年代最受尊敬的人物。是他們,讓中國把「貧油國」的帽子甩進太平洋。
⑥ 使中國脫去「貧油「帽子的人是誰
李四光先生。 他在世界上首先提出了大陸造油理論,提出了中國有大油田的設想
⑦ 為我國的石油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
答案:李四光
⑧ 是誰脫去中國「貧油」的帽子
李四光 李四光的最大貢獻是創立了地質力學,並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中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這樣,不僅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獨創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了最有力的證明。
⑨ 是誰打破了我國的"貧油"說 你還知道我國哪些傑出人物
打破「中國貧油論」的地質科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中國著名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東北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的首任院長。[1]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並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等職。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傑出人物
中國原子之父:錢三強
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錢學森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中國激光照排之父:王選
中國環保之父:曲格平
中國3G之父:李世鶴
中國博客之父:方興東
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
中國海帶之父:曾呈奎
閃盤之父:鄧國順
中國的氫彈之父/中子彈之父:於敏
中國鑽探之父:劉廣志
中國營銷之父:劉永炬
中國民法之父:佟柔
中國汽車業之父:饒斌
中國並購之父:王巍
中國幼教之父:陳鶴琴
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
中國交響樂之父:李德倫
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中國Internet之父:錢天白
中國搖滾之父:崔健
中國兒科之父:諸福棠
中國人造石油之父:趙宗燠
中國紅軍之父:朱德
中國楊樹之父:陳章水
中國酒店業之父:盧鴻炳
中國蘋果之父:李善祥
中國炮兵之父:朱瑞
⑩ 為中國摘掉貧油帽子的科學家是誰
為中國摘掉貧油帽子的科學家是李四光
李四光(1889.10.26-1971.4.29),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為中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