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擲壘球的基本動作是1()2()3()
壘球的基本動作
一、壘球接球-足、手部動作
1、接球的准備動作:
(1)雙腳舒適平行開立,腳尖朝前,兩膝微屈,重心放於雙腳尖。
(2)身體放鬆微向前傾,保持隨時可以出發移動的姿勢。
(3)五個手指要確實套在手套中,手套應隨時擺在胸前。
(4)雙眼注視著來球。
2、接球動作:
迅速移動到接球的位置。
雙腳屈膝,左前右後分開,重心在雙腳前七後三。
養成雙手接球的習慣。接球時手套張開,與來球呈直角,接球時以球在手套中心為原則。
高於腰部的來球,以手指朝上接球,低於腰部之球,則手指朝下接球。
3、完成動作:
接球瞬間雙手向後縮。
將球移至右手。
雙眼注視傳球目標。
二、壘球接球-滾地球、反彈球、高飛球、平飛球
1、接滾地球、反彈球要領:
預先做好接球准備姿勢。
移動身體使能正面接球。
接球時,左腳向前跨出一步,膝蓋微屈,兩腳尖朝前寬度與肩同寬或大些,將重心落於前腳尖,兩眼注視著來球,在前足內側接球。
移位至最佳位置接球(盡量往前接球)最佳接球位置落地前,次之為球彈起那一瞬間位置,第三位置為球彈至最高點。
2、接高飛球、平飛球要領:
迅速移位至球落點之位置,兩腿分開,在胸部處接球,站在該處後方約兩步處,當球落下來時才進自己的頭額前上方處接球(高飛球)。
在球落下前應放鬆肩部,手套垂下,只以眼睛來捕捉球,當要前進時才舉起手來接球。
三、壘球傳球-握球、揮臂、跨步、擲球、完成動作
1、准備動作:
握球:以食指和中指抓著球的縫線,兩指保留適當的距離,拇指在下握住球,手指及虎口離開球體,球不可握太緊。
壘球因球較大,可以三指握球或四指握球,可因學生的手指長短而定。
2、投擲動作:
右腳尖為軸,將臀部往上拉,抬左腿向右側轉身,並向目標區跨出。
以肩部為軸,右手臂直接向後上方提起,肘關節約成180度,肩上的高度應與上臂高度保持一致。
力量的傳送由腳部、腰部、肩部、手肘、手指至球體以左肩對准接球者方向投球。
3、完成動作:
投球動作要流暢,宛如投擲標槍時感覺,並且將重心由右腳轉移至左腳。
球離手瞬間,食指,中指要有往前抓的動作。
球出手後,往投球方向做跨步,後足自然往前跟進。
眼睛注視著投球目標,對准接球者的胸部投球。
四、壘球傳球方式-肩上傳球、肩側傳球、肩下傳球
1、准備動作:
右腳尖為軸,將臀部往上拉,抬左腿向右側轉身並向目標區跨出。
以肩部為軸,右手臂直接向後上方提起,肘關節約成180度,肩上的高度與上臂的高度保持一致。
2、投擲動作:
依傳球方式可分為下列三種姿勢。
肩上傳球:依准備動作姿勢,做高於肩上的傳球。
肩側傳球:依准備動作做肩側傳球。
肩下傳球:依准備動作傳球。
3、完成動作:
肩上、肩側、肩下的傳球動作要流暢,並且將重心由右腳轉至左腳。
球出手後,往投球方向做跨步,後足自然往前跟進。
眼睛注視著投球目標,對准備接球者的胸部投球。
五、壘球投球-握球、揮臂、跨步、擲球、完成動作
1、動作要領:
投球握球:以食指與中指按住球的縫線,二指須保持一段距離,拇指則在下按著球的縫線,無名指與小指輕輕地彎曲支撐球體,球不可碰著掌心。
投球時面向本壘,雙手握球置於身前,雙腳踏觸投手板上。
眼睛須注視本壘區。
2、投球動作:
右投球者,抬起左腳,腰部向右方扭轉,手臂由後方揮擺做繞環動作,上身前傾,身體轉向正前方,同時左腳向前跨一步。
3、完成動作:
轉身傳過體側時,當球離手剎那,必須加速轉身,穩定重心。
手臂加速揮臂時,配合腰的扭轉力,上身回轉力與重心的移動,使動作自然協調。
六、壘球投球方式-風車式、彈弓式、八字式
1、動作要領:
投球握球:以食指與中指按住球的縫線,二指須保持一段距離,拇指則在下按著球 的縫線,無名指與小指輕輕地彎曲支撐球體,球不可碰著掌心。
投球時面向本壘,雙手握球置於身前,雙腳踏觸投手板上。
2、投手投球方式可分為:
風車式投球法:
以肩為軸,手臂由前方,上方回轉一圈投球,使手臂完全揮向前方的一種投球方法。
彈弓式投球法:
以肩為軸心,手臂揮向後方,利用其反作力,使手臂完全揮向前方的一種投球方法。
8字型投球法:
以肩為軸,投球時在身體前,擺臂似有8字型,最後使手臂完全揮向前方的一種投球方法。此種投球方式有8字型風車式投球法與8字型彈弓式投球法。
七、壘球擊球-握棒、足部、手部
1、准備動作:
球棒的握法,應求自然放鬆,雙手握棒時不可分開。
手握處離棒尾約2-5公分。
球棒前端接近頭部,收下額,前肩對准投手,前手肘微屈,腰部重心在後腳,前膝向內微屈。
兩腳微屈,平行開立,寬度與肩同寬。
雙眼注視來球。
2、揮棒動作:
滑步:左腳向前跨,重心由右腳移至左腳。
停滯:揮擊者向前滑步約有0.04秒。
扭轉身體水平揮棒,左前腳的前方擊中球。
雙眼注視來球。
3、完成動作:
擊中球時有左手拉右手推動作。
擊中球之後,雙手握棒繼續揮向目標,手臂伸直。
揮棒至左臂外側為止。
雙手注視球擊出的方向。
八、壘球跑壘-起跑、沖刺、觸壘
起跑動作:
(1)擊中球完成揮棒動作之後,將球棒往三壘線外側放掉。
(2)起跑時重心放低,步幅不宜太大。
(3)雙眼注視一壘壘包的位置。
沖刺動作:
比起跑時身體重心略高。
手臂擺動幅度加大。
步幅加大。
兩眼注視一壘壘包。
觸壘動作:
任何一腳踏觸壘包,以踏在壘包最近處(離本壘壘包)為原則,且藉著踩壘的動作,以最短的時間剎住速度。
九、壘球跑壘方式-上壘、進單壘、進復壘
1、准備動作(進單壘):
後腳外踝與壘包側邊接觸,前腳屈膝站立,重心在前腳。
上身向次壘前傾。
雙眼要注視打擊者擊出球的位置,來決定跑壘,跑壘時要全力沖刺。
跑壘時要雙眼注視指導員動作與防守球員的位置。
2、進復壘動作:
球被擊中後,視球位置,全力往前沖刺。
在踩壘前要采合理的曲線繞壘包通過,盡量踩壘包的內角為佳。
跑壘時雙眼要注視指導員動作與防守員及壘包的位置
視情形來決定進壘的方式。
3、踏壘動作:
任一腳踏觸壘包,另一腳再向前跨一步。
雙腳成前弓後箭,上半身前傾將重心落於腳急停。
雙眼看指導員的指示。
看得懂嗎?
2. 怎樣扔壘球
「扔」的話,看是傳球還是投球了。
平常的傳球,比較規范的姿勢是執球那手的小臂與大臂保持直角,大臂抬起與肩同高(差不多),小臂放鬆由大臂使力由將胳膊由後拉至前拋球(注意此過程中大小臂一直保持直角)
投手的投球與普通傳球的姿勢不同
女子
壘球
投手的投球,是大力揮臂齊腰的高度將球向前投出
男子
棒球
投手的投球,以右手執球的
右撇子
為例,准備投球時是身體
向右
站立,
右腳
踩在
投手板
上,開始投球時左腿抬起(高度和角度與「高抬腿」時一樣,也可更高),左手手套與右手抱一下,之後右手向後左手向前擺(為了保持平衡),以右腳為軸身體向左轉向前踏出左腳做製成然後將球由肩膀上方向前投出。
3. 投壘球動作描寫的作文
踏板,合手套,瞄準擊球區
想想改投向擊球員哪裡,
然後繞壞,球在手碰到褲脊瞬間用手指發力把球投出去
自己擴展吧
4. 扔壘球的作文
壘球健將
等啊,盼啊,學校運動會終於來到啦!昨天上午,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參加壘球決賽。來到比賽場地,只見場地上站滿了競爭對手。他們有些樂呵呵,一定是在預賽中取得了好成績;有些耷拉著腦蛋,垂頭喪氣,可能是失手了,未能進入決賽;還有些正焦急地等待著……我呢?
信心滿滿地站在場地上,聳了聳肩,觀看著一位女同學擲壘球的動作,想從中吸取些經驗。只見她使出全身的力量,累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最後沒能取得滿意的成績。望著她的身影,我在心裡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做到最好,為班級爭光!輪到我比賽了,我右手緊緊握住壘球並舉起,身子微微向右後傾斜,左手彎橫在胸前,讓身體保持平衡,眼睛緊緊注視著前方,已經充分做好准備。
只聽裁判員一聲令下,我迅速地將頭和身子往後一仰,雙腿彎成弓字形,接著右腿向前一跨,整個身子重心向前,右胳膊使出全身的力量猛得向前一擲,手中的壘球便像箭似地飛了出去,我的心一下子緊張起來,心砰砰直跳。這時,裁判員宣布我的成績:14。35米。我頓時興奮得跳了起來,心裡美滋滋的,因為這是我最好的成績,大大超越了我自己。可接下來就沒什麼好運了。
我一心想投得更遠,可後兩次都沒超越第一次。我又開始緊張起來,我擔心與獎牌擦肩而過,不能為班級爭光。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決賽結束了。最終我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我那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下來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比賽我雖然取得了第三名,但離我的目標還有差距,我要繼續努力練習,爭取在下一屆學校運動會上取得更好的成績,不斷超越自己。
5. 描寫運動會投壘球的句子 50字
壘球:手裡緊握那沉重的鉛球,那鉛球上凝集了你的希望,你的理想,匯集全身的力量,推出理想,推出希望,鉛球在空中閃亮,理想在空中發光 堅定,執著,耐力與希望,在延伸的白色跑道中點點凝聚!
6. 怎樣才能扔好壘球壘球的規則是什麼怎麼訓練壘球
壘球是一種以兩支隊伍交替擊球和接球的比賽項目。比賽雙方的目的是力爭在7局比賽(即七輪擊球)中獲得最高分。如果一方有3名擊球手被淘汰出局的話,那麼,該隊的半局就宣告結束。如果七局比賽之後兩隊打平的話,兩隊將進入附加賽,直到有一方獲勝為止。 得分: 在一局比賽中,如果擊球手擊中球後沿逆時針方向順利到達一壘,然後跑完所有的三壘,最後跑回本壘,此時,這支球隊得一分。擊球手擊中對方隊員投出來的球後,該擊球手佔得一壘。擊球手擊出來的球必須落在邊線以內,對方接球隊員之前,這樣,對方接球隊員就有可能用其手套將球接住。在接球手拿球上壘之前,擊球手必須先到該壘。 上壘: 如果擊球手將球擊出場外(擊球區外四個投球點以外)或者被對方投出來的球打到身上,擊球手也能安全上壘。但是,如果是一個本壘打,經常是將球擊出場外圍欄,那麼,擊球手和所有跑壘球員都要繞各壘跑一周,然後馬上得分。一般情況下,第一個擊球隊員安全到達第一壘後,然後其他擊球手擊中投球後,逐壘佔領,這樣才能得分。 擊球隊員和跑壘員可以跑到下一個沒被其他跑壘員佔領的壘。但是,如果擊球隊員在接球隊員之後上壘,那麼,該擊球手就被淘汰出局。如果擊球手打出一個地面球,那麼,一壘的跑壘員就要盡快跑到第二壘,這樣,擊球手就能輕松的跑到第一壘。類似的,如果一名隊員被迫跑到其隊友原先所佔的壘時,其他的跑壘員也要相應的跑到下一壘。 在這兩種情況下,跑壘員都必須跑壘,而接球手在接到球後,只需比跑壘員先到下一壘,就可以將對方跑壘員淘汰出局。不需追趕對方跑壘員。. 將對方擊球手淘汰出局: 投球手的目的就是要將擊球手(即跑壘員)淘汰出局。要達此目的,有如下三種途徑: 迫使擊球手向內場手擊出一粒地面球,(內場手向一壘球員擲出球後,立即跑到一壘)。 迫使擊球手將球擊向空中,這樣隊友能將球接住。 迫使擊球手三擊不中出局。 其他規則: 如果擊球手打出一粒邊界球,除非該隊員在此之前已擊出兩粒好球,那麼這個球算擊球手的一次失誤。 如果擊球隊員在前兩次擊球失敗後,第三次擊出的球被接球隊員接住,那麼,該擊球手就會以三擊不中而被淘汰出局。 接球手一旦接到被擊球手打到空中的球,跑壘員就必須離開本壘,然後在接球手之前趕到下一壘。 在球被接到之前,如果跑壘員跑離本壘,而且,接球隊員在跑壘員趕回之前拿到球並成功上壘的話,那麼,該跑壘員被淘汰出局。 擊球手可以跑過第一壘,但如果她跑過或滑過第二壘或第三壘,就有可能被接球手追上而被淘汰。 跑壘員可以在擊球手擊球之前就開始跑壘,或叫竊壘。 擊球手在第三打時,觸擊球犯規就會被淘汰。 投球手在擲球時必須至少有一條腿著地。 隊員被替換下場之後可以重新上場,但是一名替補只能替換一名場上球員。 壘球場: 通常,壘球得內場為泥地,外場是草地。因為壘球場內場被本壘和其他三壘圍成一個菱形,所以壘球場也被稱為菱形場。
7. 扔壘球日記50字
今天我們學校舉行了運動會。
在操場上,都是運動員;在操場周圍,都是一些小觀眾。每當某個班的運動員在參加比賽,「觀眾席」上的加油聲可響了,就算是聾子也聽得見。
我也是個運動員,我參加的項目有:60米跑、壘球。我最拿手的項目是壘球,別看我是個女生,我扔起壘球來,可是年年得第一。
比賽開始了,你就看我的表現吧。
搶球:比賽還沒開始,我就搶了一個最輕的球。
預賽:比賽開始了,我既緊張又興奮,心想:我一定要進入決賽,在創一個新紀錄。輪到我了,我拿起壘球,往後退了一米,然後跑上去,使勁的把球扔了出去,扔得挺遠的,可是我踩線了,這次不算。我並不灰心,又嘗試著扔第二次。這一次,我成功了!但是想要進入決賽,就要在最後一次扔出好成績。扔最後一次,我使上了全身的力氣,把球扔了出去。我進入了決賽,我可高興了。
決賽:決賽的比賽規則和預賽一樣:扔三次,記錄最後一次。第一次我扔得也挺遠的,可裁判卻說無效,我心裡有點不服氣:我既沒有踩線又沒有扔出比賽區域,為什麼說我無效。後來才得知決賽扔的一定要比預賽扔得遠,我心想:憑什麼要比預賽扔得遠,哪有這樣的比賽規則。盡管如此,我還是為了奪第一的夢想繼續比賽。第二次,我又失敗了。第三次,我終於成功了……
最終,我以22米的好成績奪得了第一。
8. 壘球手套
手套是為了幫助你在球場上有更傑出!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尺寸關鍵便是你在球場上的位置。
投手
投手由於要投球前手都會在手套中抓球,因此手套接球的口袋就會做成完全遮住的方式,以避免不小心真的有人可以看出投手要投那一種球,而手套也會比較大,除了減少被看到的機會外,還有就是防禦時比較有機會把球攔下。
捕手
捕手可說是接強球最多的一個了,因此手套也做得特別厚,相對的也就比較重,靈活度會比其它的手套差一點,但是這是為保護球員,不得不犧牲一點靈活度,因為捕手是以接到球為第一目的,靈活度可以少一點沒關系,不過好的捕手手套就會很注意靈活度的部份。
無指手套(完全無單一手指孔)
強力的護墊以便降低投手球速的壓力
須有經過強化的皮革幫助捕手全程比賽
一壘手
由於一壘關繫到出局的次數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為夠大才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而且會給一種錯覺好像球先進去了。
和捕手手套類似,但護墊比較捕手手套較為減少
手套尺寸較常方面一壘手接內野的球
淺虎口方便一壘手能快速由淺虎口取球
內野手
內野其它的手套都會比較小,以方便拿球及接球時的靈活度,而且也比較能掌控接到球的感覺。
五隻手指手套配合淺型虎口
青少男尺寸大約介於9 - 11 inches
成人棒球手套尺寸介於 10 1/2 to 11 1/2 inch
壘球內野手套碗型虎口較深以便接壘球
二壘手須較小型手套,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如此一來能有最佳的控制和快速投球
游擊手使較中型的手套便於接滾地球與快球,性質正好介於二壘跟三壘之間,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是為『工』字型的為多。
三壘手則須較大型手套,多會做成十字型的,口袋會比較深,因為打向三壘的球都相當的強勁,做深一點可以穩當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外野手
通常成人尺寸介於12 to12 1/2-inches,青少年手套則大約11 inches
一個較深的碗型虎口容易接高飛球
手套的長尺寸方便接球
如果你計畫能夠在球場上守不同的位置,找一個最容易控制的外野手套
由於外野防區極大,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的,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球
壘球手套
通常比一般棒球手套尺寸大方便控制壘球
如果你同時打棒球和壘球,而只能買一個手套,選擇壘球手套將會是最合適的選擇
最適合你的戰器
現今的手套有不同的結構與功能,幫助球員在球場上將潛力極大化。這里幾項主要手套結構與功能能夠幫助你找到最適合你的戰器。
結構
虎口
虎口的尺寸是依據你球場上的位置選擇
淺型虎口能夠讓中內野手快速接球與丟球
較深的虎口幫助外野手接高飛球
壘球選手則需要選擇較大虎口以便接取壘球
球檔
不同形式的球擋可以幫助不同球場位置的球員或是適合個人本身的喜好
封閉式球擋適合投手可以將球遮蓋住防止被打擊者看見
外野手和三壘手輒需要比較強勁的球擋
開放式球擋適合內野手能輕易取球與快速丟球
外背
兩種外背選擇:封閉式與開放式
外背選擇依照個人喜好,但是有些形式則較適合特定球場位置球員
開方式外背讓手套有多餘的空間
許多內野手偏好此款式的原因是有多餘的空間可伸展也較有彈性
外野手多數偏向封閉式外背有著指握口可以提供多些支撐
手腕調整帶
通常手套有一個手腕調整帶,但不是每一個手套都有這樣的功能
D圈調整帶讓你可以拉緊或放鬆
粘黏式調整帶較快速方便
綁帶式調整帶通常是皮製綁帶
暗扣式調整帶如同一般帽子後的調整帶方式
護墊
手套護墊依據各種不同位置也有所不同
捕手手套有較多的護墊方便接取投手的各類球力
手套護墊是為了幫助球員防止接球時的刺痛與震力
有時手套手腕部分也有護墊以加強舒適感
材質
手套有各種不同材質,相同的也提供不同的感覺與耐用性
皮革
手套的最佳選擇
皮革給予最多的舒適感,絕佳控制與觸感
皮革越好,手套也相對的越好
處理過的皮革
處理過的皮革可增長使用時間
經過處理的皮革可以減少未來保養所需花下的功夫
合成皮
較輕,使用時間較短
便宜,適合青少年
適合你手型的手套
盡管年齡也是主要的因素,但是你在球場上的位置卻應是你決定買哪一款手套的重要因素
孩童/初學者
孩童型號都比較小方便孩童控制
防止買大號手套,孩童容易接球時候受傷
8歲以下的孩童應該使用9-11 inches的手套
8歲以上則須考慮11-inch的手套
初學者也應選擇較小型手套有利控制
青少年/ 成人
外野手需要12- 1/2 inch深型虎口的手套
外野手需要較小的淺型虎口手套 (10 1/2-1 1/2 inch) 方便控制球與快速釋球
投手應該選擇比內野手稍大的手套但是仍是屬於較小型手套方便快速釋球
壘球球員應該選擇長深型虎口方便接壘球
尺寸表
年 齡 位 置 手 套 尺 寸
8歲以下內野9 inches
外野11 inches
9-13歲內野9-10 inches
外野 11-12 inches
青少年/成人內野 10 1/2-11 1/2 inches
外野 12-12 1/2 inches
9. 壘球競賽對所使用的手套有哪些要求
(1)分指和連指:任何球員皆可使用分指手套,但是「連指手套」僅限接手及一壘手使用。(2)規格和材料:任何手套的虎口上端長度,即拇指與食指間上端之間隔不得大於0.127米,使用皮繩或其他皮製品裝置均可。(3)顏色的要求:①投手:投手手套必須為單一顏色,除白色及灰色外,其餘均可;②其他:其他球員可戴拼色手套,但背面不得有白色或灰色圓圈。
10. 新手壘球手套的尺寸怎麼選擇
一般而言棒球手套的尺寸主要為:10.25」 10.75」 11.00」 11.25」 11.50」 11.75」 12.00」 12.50」 12.75」 13.00」 (分指)。31」、32」、33」、33.5」、 34」、(合指,一壘捕手用)
其中 10.25—11.00主要針對少棒或者兒童用,另外還有成人訓練用(主要是為了增加難度(接球面積小),提高訓練強度(需要更靈活))。
11.25'~11.50'二游一般是用11.25居多,主要是更加輕便靈活,因為內場兩邊方向地滾球居多,這種設計便於左右跑動。與此同時二游對手套的要求一個是輕便,另一個是接球面積以及停球功能。所以,在刀模設計上,二游手套設計的接球面積也是更加寬闊,以增加接到球的機會,虎口方向設計的球窩比較深,以利停球。另一方面也特別注重接到球後能夠迅速進行下一個傳球動作。接球位置靠近食指(推薦球檔:片檔、工字、十字)
11.50」-11.75」這個尺寸主要是三壘用,三壘方向一般都是強襲球多,不過由於也是處於內場位置,所以還是要求輕便,所以不會用大尺寸。三壘手套應該說得上是內野通用。刀模設計上更加註重手套強度。接球面積大以及整體球窩深度深,能夠更好的把強力的球牢牢接住。(推薦球檔:T網、十字)
11.50」-12.25」主要用於投手手套,因為本身不需要太多負責防守任務,所以,正常情況下,只要負責正面來球。投手的正面來球,所以不可能按照正常設計把球窩放在食指下方,往往偏向於虎口方向。對接球面積要求不大,對強襲球的卸力能力要求高,所以虎口處球窩較深。也便於投手握球時候不被攻方球員看到。(推薦球檔:全片檔)
12.50'~13.00' 外場用尺寸,外場的球,以高飛球居多,手套尺越大,接殺機會就越高。所以設計的尺寸都比較大,接球面積大。另一個,外場的球窩比較深,防止接到球後,球又從手套中掉落。不然就遺憾了。還有個就是輕便!跑動多的時候,輕便的手套也成了重要的要求。(推薦球檔:牛舌、T網、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