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空中管制部門是什麼單位
1.中國飛行模擬組織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以下簡寫"ATCC")是中國飛行模擬組織(以下簡寫為"CFSO") 統一領導下的專業從事虛擬空中交通管制的獨立部門。ATCC由熱愛飛行、熱愛空管的業余愛好者和職業空管員組成。
空中交通管制(ATC--Air Traffic Control)是航空部門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飛機在空中並不是隨意飛行,而是按預先制訂的飛行計劃執行飛行任務,在飛行過程中聽從地面航管部門的管制指揮,這樣飛機才能安全、正常的飛行。同樣在模擬飛行的世界裡,為了盡可能的真實再現整個飛行的全過程和增加更多的知識性、參與性和趣味性沒有ATC也不行,因此CFSO建立ATCC,希望通過ATCC使飛友們更多的了解關於ATC的知識,掌握從起飛到著陸全過程與航管聯系的正確程序和正確的空地對話。同時ATCC也歡迎願意從事虛擬空管的飛友加入,並由ATCC培訓直至成為合格的虛擬空管員參與CFSO日常的連線飛行航管。如果您是職業航管員我們將非常榮幸邀請您加入ATCC,我們相信您會給我們帶來更專業的航管知識和技術。
現在ATCC使用微軟出品的飛行模擬軟體FS2000和FS2002為飛行模擬平台,以Squawk Box和Pro Controller兩款航管軟體為基礎進行虛擬航空管制活動。Squawk Box(SB)為飛行員使用,Pro Controller(PC)是空管員使用相當於管制雷達,在互聯網上這兩個軟體同時連接到提供連線飛行的主機(伺服器)上,使用PC的空管員就能在屏幕上看到使用SB連線的飛機的高度、速度、飛行計劃等信息,從而對飛機進行雷達管制,具體內容請見「連線管制」欄。
Ⅱ 機場管制員是事業編嗎
機場管制員不是事業編。
機場管制員是主要負責塔台的機場管制席、地面管制席、放行許可發布席、通報協調席、主任席、軍方協調席。機場管制員是管制員的其中一種。
塔台是一個360度的空間,席位是圓形分布,針對跑道布局,指揮跑道的席位必須要對著跑道。機場管制員主要是目視觀察,看外面跑道上的活動,看自己發的指令,飛機是不是按照這個指令來執行。
機場管制席,負責為機場管制地帶內活動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地面管制席,負責對除跑道外的機場機動區內活動的航空器、車輛、人員實施管制。
放行許可發布席,負責向離場航空器發布放行許可。通報協調席,負責向有關單位通報飛行動態信息和計劃,並進行必要的協調。
民航地區管理局負責監督本轄區管制員執照的管理,民航地區管理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地區空管局)負責具體承辦本轄區管制員執照的管理工作。」
「管制員執照類別簽注包括機場管制、進近管制、區域管制、進近雷達管制、精密進近雷達管制、區域雷達管制、飛行服務和運行監控。」
「空中交通管制員實行執照管理制度。未持按本規則頒發的有效管制員執照的人員,不得獨立從事相應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
Ⅲ 民航中終端區的確切定義是什麼
終端區是以機場為中心、以約10公里的半徑范圍向上延伸成的圓形空域。海洋空域是國際空域,范圍在海岸線83-185km以內,最遠不超過185km,從海平面以上600~1500米起向上延伸。大陸上空還可根據需要劃分為禁飛空域、限制空域和飛行訓練空域等。
空中交通管制主要分為起飛、航途和到達終端區著陸三個階段。在到達終端區著陸階段常遇到堵塞情況。為此,到達的飛機須雷達顯示器在規定空域分層排隊降落。儀表著陸系統或其他助降設備是完成這種作用的關鍵設備。現代微波著陸系統已經研製成功。多架飛機到達終端著陸,一般是按照先到先降的原則。當飛行業務達到飽和時,航行管制系統可實行流量控制。
(3)進近管制服務由哪個單位提供擴展閱讀:
終端區管制系統:通常包括由一次雷達、二次雷達構成的數據獲取分系統、由電子計算機構成的數據處理分系統、由雷達綜合顯示器和高亮度顯示器構成的顯示分系統、以及由圖像數據傳輸、內部通信、對空指揮通信構成的通信分系統等,執行塔台和進近兩級管制任務。
這個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對裝有應答機的飛機進行自動跟蹤;進行代碼呼號相關;顯示飛行航跡和有關數據;用人工輸入或直接接收鄰近管制中心的飛行計劃;對輸入的計劃進行簡單處理;進行低高度數據。美國的自動雷達終端系統ARTS-Ⅱ和ARTS-Ⅲ是典型的終端區管制系統。前者用於中小型機場,後者用於大型機場。
Ⅳ 管制員的分類:
管制員按照其執照類別可以分為:機場管制員、進近管制員、區域管制員、進近雷達管制員、精密進近雷達管制員、區域雷達管制員、飛行服務管制員和運行監控管制員等八類 。
機場管制員:主要負責塔台以下席位:
(一)機場管制席,負責為機場管制地帶內活動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
(二)地面管制席,負責對除跑道外的機場機動區內活動的航空器、車輛、人員實施管制;
(三)放行許可發布席,負責向離場航空器發布放行許可;
(四)通報協調席,負責向有關單位通報飛行動態信息和計劃,並進行必要的協調;
(五)主任席,負責塔台管制單位現場運行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以及與其他單位的總體協調;
(六)軍方協調席,負責本管制單位與飛行管制部門之間的協調。
進近管制員、進近雷達管制員、精密進近雷達管制員:主要負責進近管制單位以下席位:
(一)進近管制席,負責對進、離場的航空器及其空域范圍內飛越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
(二)進場管制席,負責對進場著陸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
(三)離場管制席,負責對起飛離場加入航路、航線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
(四)通報協調席,負責協助管制席向有關單位通報飛行動態信息和計劃,並進行必要的協調;
(五)主任席,負責進近管制單位現場運行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以及與其他單位的總體協調。
(六)飛行計劃編制席,負責審核、批復、製作飛行計劃;
(七)軍方協調席,負責本管制單位與飛行管制部門之間的協調。
區域管制員、區域雷達管制員:主要負責區域管制單位以下席位:
(一)程序管制席,使用程序管制方法對本管制區內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服務;
(二)雷達管制席,藉助航路管制雷達對本管制區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服務;
(三)主任席,負責區域管制單位現場運行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以及與其他單位的總體協調;
(四)飛行計劃編制席,負責審核飛行計劃;
(五)通報協調席,負責協助管制席向有關單位通報飛行動態信息和計劃,並進行必要的協調;
(六)軍方協調席,負責本管制單位與飛行管制部門之間的協調;
(七)流量管理席,依據流量管理的原則和程序,對於所轄地區的飛行流量進行管理;
(八)搜尋援救協調席,負責航空器搜尋援救的協調工作。
飛行服務管制員:主要負責空中交通服務報告室以下席位:
(一)計劃處理席:負責受理審查航空器的飛行申請及飛行計劃,負責編制飛行計劃;
(二)動態維護席:負責航班動態信息的維護和發布、起飛、落地、延誤等相關報文的拍發及處理,以及與飛行保障單位的協調;
(三)主任席,負責報告室管制單位現場運行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督,以及與其他單位的總體協調。
運行監控管制員:主要負責管制單位運行監控工作。
Ⅳ 進近管制服務的介紹
飛機在機場上空至6000米(含)之間的空域內,是爬升或下降的階段,它要在這里完成航路空域和機場空域之間的飛行轉換,這是一個過渡區域。
Ⅵ 航空器最後進近階段的管制服務一般由誰提供
最終進近歸塔台管。
Ⅶ 空中交通管制是什麼
中文名稱:空中交通管制 英文名稱:air traffic control;ATC 定義:利用技術手段對飛行進行監視和控制,以保證安全和有秩序的飛行。 應用學科:航空科技(一級學科);航行與空中交通管理(二級學科) 利用通信、導航技術和監控手段對飛機飛行活動進行監視和控制,保證飛行安全和有秩序飛行。 在飛行航線的空域劃分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飛行情報管理區、進近管理區、塔台管理區、等待空域管理區等,並按管理區不同使用不同的雷達設備。 在管理空域內進行間隔劃分,飛機間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間隔構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礎。 由導航設備、雷達系統、二次雷達、通信設備、地面控制中心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完成監視、識別、導引覆蓋區域內的飛機。
Ⅷ 空中交通管制服務由哪幾部分組成 分別在什麼范圍內提供管制服務
空中交通管制單位應當為飛行中的民用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服務,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務、飛行情報服務和告警服務。
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旨在防止民用航空器同航空器、民用航空器同障礙物體相撞,維持並加速空中交通的有秩序的活動。
提供飛行情報服務,旨在提供有助於安全和有效地實施飛行的情報和建議。
提供告警服務,旨在當民用航空器需要搜尋援救時,通知有關部門,並根據要求協助該有關部門進行搜尋援救。
Ⅸ 我國對於機場管制塔台的管制范圍是如何劃定的
我國的管制空域劃分為四類,ABCD。A類是高空管制空域,B類是中低空管制空域,C類是終端進近管制空域,D類是塔台管制空域。
D類管制空域通常包括起落航線,第一等待高度層(含)及其以下地表以上的空間和機場機動區。D類空域的空中交通管制服務由塔台管制室負責,接受IFR(儀表飛行規則)和VFR(目視飛行規則)飛行,並對所有在此空域內飛行的航空器提供空中交通管制服務,但VFR飛行必須有飛機駕駛員提出申請並經塔台管制室批准。
Ⅹ 在機場和在空管局當管制員有什麼區別
職位本身沒有多大區別。但是空管局是管理機構,相對來說事情不多,但是機場的管制員就辛苦了,每天要做很多協調工作。
普通公眾會認為,管制員坐在塔台的玻璃窗前,指揮著載著數百人的大飛機在哪條跑道起飛、降落,在什麼高度上飛行,還有權決定某個航班先飛,以及停靠在哪個機位,「說一不二」,他們掌控著某個時點上民航空域里的秩序。管制員的工作強度大、相對枯燥,但薪水卻並不高。別說與飛行員比,實際上與航空公司做簽派等崗位工作的同學相比,收入也要低30%左右。
管制員的工作目標最根本的一條用三個字就可以概括:防相撞。這包括防止航空器之間以及航空器與其他障礙物相撞。天空雖然廣闊,但可以用來飛行的空間卻很有限的。客機一般都是沿著由無線電導航設備架設的航路飛行,這樣確保飛機可以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一旦偏離了航路,就可能迷失方向或者遇到危險。
天上同樣也會存在類似於地上的十字路口甚至更復雜的航路結構。每天有成千上萬架飛機在航路上穿梭往返,上升下降,為了保證飛機不發生相撞,管制員需要在它們之間配備一定的間隔,只有在大於規定的間隔時,兩架飛機才被認為是安全的。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又要最大程度的利用有限的空域資源,這就是管制員工作的難度所在。非常的損耗精力。
每天,管制員們坐在雷達屏幕前,密切監控著每一架飛機的飛行動態,通過無線電通信設備向飛行員發布各種指令,包括飛行高度、速度和航向等等。最繁忙的時候,管制員需要同時指揮十幾架甚至更多的飛機,而且必須注意到每一個細節,任何的遺漏都可能成為安全隱患。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素質以外,沒有專業院校多年的學習和實際工作崗位上長期的磨練也是無法勝任的。
2016年10月發生在上海虹橋機場的兩架飛機險撞事件讓事故的主要責任方——空管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記者的調查顯示,和民航飛行員擔負著幾乎同樣重大責任的空管員,不僅長期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而且薪酬水平僅為飛行員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