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敬禮 致意摘掉帽子
我希望我有一天能接受
❷ 敬禮的標准姿勢
敬禮是一種禮儀,分為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和少先隊禮等。表示尊敬,用於書信結尾表示尊敬,對人恭敬,以禮相待。
一、舉手禮。
口令:敬禮、禮畢。 動作要領:聽到「敬禮」的口令後,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無檐帽或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
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聽到「禮畢」的口令,將手放下,成立正姿勢。
二、注目禮。
口令:敬禮、禮畢。 動作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聽到「禮畢」的口令,將頭轉正,恢復立正姿勢。
三、舉槍禮(用於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口令:向右看——敬禮、禮畢。 動作要領:聽到「向右看——敬禮」的口令後,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半自動步槍準星護圈)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
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持半自動步搶時虎口對准槍面並與標尺上沿取齊),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聽到「禮畢」的口令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半自動步槍槍托底板)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四、單個軍人敬禮。
動作要領:
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注目禮。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手不隨頭轉動),並繼續行進,左手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❸ 敬禮為什麼要脫帽
脫帽禮節起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士兵作戰時都要佩戴頭盔,這些頭盔大多是用鐵製成的,十分地笨重。士兵在戰斗結束之後,首先是要把頭盔摘下來,以減輕身體的負擔。此外,脫下頭盔又沒有敵意。士兵如遇到朋友,為了表示友好,也要脫盔示意,於是這種習慣世代流傳,成為今天的脫帽禮。
❹ 敬禮是摘掉帽子是什麼意思
這個禮節來源於冷兵器時代,當時,作戰都要戴頭盔,頭盔多用鐵制,十分笨重,戰士到了安全地帶,首先是把頭盔摘下,以減輕沉重的負擔,這樣脫帽就意味著沒有敵意,如到友人家,為表示友好,也以脫盔示意,這種習慣流傳下來,就是今天的脫帽禮。時至今日,行脫帽禮已經在美國很罕見了,部分的原因是社交禮儀已不那麼嚴格,另有部分原因即人們也不怎麼戴帽子了。然而在20世紀50年代,男人對女人脫帽行禮還是司空見慣的,不論在室內還是搭電梯,男人們都要脫帽。(在1949年,已知最早的電梯禮儀准則里這么說:不計其數的女人抱怨男人們在人群中行禮時總打到她們的頭,因此男人們不要脫帽了。)但是在18世紀,人們認為室內戴帽是不禮貌的。男人給女士們打招呼時應該脫帽,接著應該再戴回去。這么做的原因太簡單了。首先,在大多數的歷史中,帽子是所在階層的標記,也是社會地位的可見標志。戴帽的傳統可溯源至古羅馬時期。那時,頭上的蓋飾是社會或政治優越感的標志。脫帽也是為了去除自己的優越感,表示謙虛。
❺ 現在敬軍禮可以不戴軍帽嗎
現行的條令規定可以不帶軍帽敬禮。之前的條令規定敬禮必須戴軍帽,可是遇到室內活動不戴軍帽的情況就尷尬了,所以現行條令又改回來了。
❻ 脫帽敬禮與戴帽敬禮的區別
軍人和警察對領導敬禮的意義基本相同,都表示絕對的服從,而對公民敬禮則往往有較大的差別,均認為公民敬禮多處於禮貌和請教,而警察則多是在犯錯後要對批評教育前或者提問某些線索時向敬禮。
❼ 可以戴著帽子敬禮嗎
戴著帽子敬禮,那是很不?禮貌的,所以說一般敬禮的情況下都是在了帽子。所以說戴著帽子經理是相當不尊重人的。這是中國不允許的,也是任何國家不允許的,只有災難,不知在那帽子例證在壁紙的情況下,對庄嚴的情況下舉手治理,這是一個很正規的一個經理。
❽ 敬禮時人與人之間間隔多少距離
正面敬禮時,間隔三十公分比較合適,不信你可以試一下,
❾ 軍人如何敬禮才是標準的敬禮姿勢
《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第二十二條 敬禮、禮畢和單個軍人敬禮
敬禮分為舉手禮、注目禮和舉槍禮。
(一)敬禮
1、舉手禮
口令:敬禮。
要領:上體正直,右手取捷徑迅速抬起,五指並攏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約2厘米處(戴卷檐帽、無檐帽或者不戴軍帽時微接太陽穴,約與眉同高),手心向下,微向外張(約20度),手腕不得彎曲,右大臂略平,與兩肩略成一線,同時注視受禮者。
2、注目禮
要領:面向受禮者成立正姿勢,同時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3、舉槍禮
舉槍禮用於閱兵式或者執行儀仗任務。
口令:向右看——敬禮。
要領:右手將槍提到胸前,槍身垂直並對正衣扣線,槍面向後,離身體約10厘米,槍口與眼同高,大臂輕貼右脅;同時左手接握表尺上方,小臂略平,大臂輕貼左脅;同時轉頭向右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右、左轉頭角度不超過45度。
(二)禮畢
口令:禮畢。
要領:行舉手禮者,將手放下;行注目禮者,將頭轉正;行舉槍禮者,將頭轉正,右手將槍放下,使托前踵輕輕著地,同時左手放下,成持槍立正姿勢。
(三)單個軍人敬禮
要領:單個軍人在距受禮者5—7步處,行舉手禮或者注目禮。
徒手或者背槍時,停止間,應當面向受禮者立正,行舉手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行進間(跑步時換齊步),轉頭向受禮者行舉手禮,並繼續行進,左臂仍自然擺動,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攜帶武器(除背槍)等不便行舉手禮時,不論停止間或者行進間,均行注目禮,待受禮者還禮後禮畢。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稱為三大條令,也被統稱為「共同條令」。
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以法規的形式規定了軍隊日常活動,包括建立正規的戰備、訓練、工作、生活秩序等最基本的行為規范。三部條令互相補充、共同形成相對完整的規范體系。
《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是全軍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內外關系以及正規的內部秩序,履行職責,培養優良作風和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是全軍維護紀律、實施獎懲的依據;《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是全軍隊列訓練和隊列生活的依據。共同條令不僅規范了軍人的行為模式,而且規范了軍人行為的法律後果。在眾多的軍事法規中,共同條令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本法規,是保障我軍各項法規貫徹執行的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