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古文中哪些字代表看的
在文言文中表示看的字有:視、端、觀、閱、 見、睹、瞻、覽、顧。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
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
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
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在國家標准GB/T1335中,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
(2)古文中有襠的褲子用哪個字表示擴展閱讀:
服裝尺碼標準是在人體基本尺寸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款式,加上合適的寬松量。服裝的規格尺寸一旦確定以後,它就是服裝製造的依據。
在有些客戶的規格尺寸表上,在標志出規格尺寸外,還會標出主要的軀體尺寸。如果需要,可以根據軀體尺寸,判斷規格尺寸的正確與否。
但是,服裝的規格尺寸和實際的製造尺寸總是有差異的,所以在客戶的尺寸表上,給出了允差TOL(Tolerance)。
從2009年8月1日起,中國開始全國實施統一的《GB/T 1335.1-2008 服裝號型男子》、《GB/T 1335.2-2008 服裝號型女子》國家標准。
從2010年1月1日起,實施《GB/T 1335.3-2008 服裝號型兒童》國家標准,它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為此,原來的GB1335-1997服裝標准即行廢止。
新標准全套共有男子、女子、兒童3項獨立標准,3項皆為推薦性標准。新標準是以身高、凈體胸圍、凈體腰圍以及腰落差作為號型命名的依據,對每一個號型列出了製作服裝所必須的10個關鍵控制部位尺寸。
Ⅲ 古漢語中有哪些詞是描述衣服的
1、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燕趙多佳人》漢無名氏
釋義:穿羅裳薄衣隨風飄逸拂動,儀態雍容端坐正錚錚地練習箏商之曲。
2、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竹枝詞》黃莘田
釋義:女子穿著漂亮衣服,,天氣炎熱、自然絲質團扇很多。
3、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詠薴蘿山 》李白
釋義:秀美的容色超過古今任何的女子,就連荷花都為她如玉的面容而羞愧。
4、羅衣何飄搖,輕裾隨風還。——《美女》曹植
釋義:身上的明珠閃閃發光,珊瑚和寶珠點綴其間。
5、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雜詩 》曹植
釋義:南國有個很漂亮的人,容貌像桃李板惹人喜愛。
6、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雜詩》曹植
釋義:鮮紅的嘴唇綽約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藝術繼承發揚。
7、絕代佳人難得,傾國, 花下見無期。 一雙愁黛遠山眉, 不忍更思惟。 ——《荷葉杯 》韋庄
釋義:絕代佳人難得,全國,花下被無期。
8、綉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麗人行之一 》杜甫
釋義:綾花綾羅衣裳映襯暮春風光,金絲綉的孔雀銀絲刺的麒麟。
9、續客下馬故客去,綠蟬秀黛重拂梳。 ——《夜來樂 》李賀
釋義:續客下馬所以客人離開,綠葉蟬秀眉重拂梳。
10、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聲愁碧霄。——《橫吹曲辭—長安道》韋應物
釋義:低丫環拉袖回春天的雪,聚眉一聲愁碧霄。
11、絛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桃花冷落 》明無名氏
釋義:絛絲玲瓏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12、佳人曉起出蘭房,折來對鏡化紅妝。 ——《妒花》唐寅
釋義:美女亮起出蘭房,折來對著鏡子打扮變紅。
13、但恨紅芳歇,凋傷感所思。 ——《感遇·之三十 》陳子昂
釋義:只恨紅芳歇,一些傷感的思念。
14、殘紅片片隨波浪,瓊臉麗人青步障。 風牽一袖低相向,應有錦鱗閑倚傍。 ——《漁家傲 》晏殊
釋義:殘紅片片隨波浪,瓊臉美女青步障。風牽一袖低相對,應該有錦鱗閑倚在旁邊。
15、綉屏深、麗人乍出,坐中雷雨起鵾弦。 花暖間關,冰凝幽咽,寶釵搖動墜金鈿。
未彈了、昭君遺怨,四坐已凄然。——《綠頭鴨 》晁補之
釋義:綉屏深、美人或出,因中雷雨發生鵾雞弦。花暖之間關,冰凝幽咽,寶釵搖動掉金鈿沒有彈了、昭君留下怨恨,四座已凄涼。
Ⅳ 古代內褲
那時候都叫內衣,或者是襯褲
Ⅳ 我買的是褲子,用文言文怎麼說
所購者絝也。
褌是短褲,形狀是一條毛巾的一個短邊縫上一條腰帶,垂在身後向前繫上腰帶,毛巾從下經襠部向前翻上,穿過系好的腰帶自然垂在前檔。日本有人仍在使用,日語的寫法與我們相同,讀音差不多就是「糞篼子」。
原始的漢服沒有褲子,漢朝以前無論男女都下衣是裙裝,可以參考竹林七賢圖。
魏晉時期一些時髦青年開始穿褲子,但當時沒有「褲」這種用法,這些時髦青年不被社會主流認可,被稱為「紈絝」,其中的「絝」就是褲子。
中國早期的褲子與西方的發展差不多,都是從小腿套發展起來的,「無腰無襠」。因其在正式禮服中沒有地位,文人不願意記載。最終發展成了偏遠地區至今仍有市場的「緬襠褲」。
現在常見的褲裝是洋人帶進來的,也稱西褲。古人不認識西褲,翻譯成文言文時用紈絝的絝可能更易於被古人理解。漢字「褲」雖然在漢朝就曾出現過,但不是被廣泛使用的,屬於生僻字,在古代會被認作是異體字(俗字)——畢竟在古代有本字典太不容易了,白字先生也是難得的文化人。
Ⅵ 古文中有襠的褲子用哪個字表示
褌
Ⅶ 請教:"mian襠褲"的"mian"是哪個字
mian襠褲,mian字有讀上聲的,有讀陰平的。從字音很容易聯想到挽袖子的「挽」(俗讀mian1),也就是「綰」字。這種褲子褲腰很肥,穿時要把褲腰緬一折,用褲腰帶勒好了。但有一點大家注意了,綰的是褲腰,不是褲襠。所以說,光從讀音猜測不太可靠。到底是哪個字我不知道,但寫成「緬」字絕對講不同。
Ⅷ 古代文學中怎麼用高雅的文字表示十二
古代文學中怎麼用高雅的文字表示12,其實能直接寫出來就是表達這樣一個數字的了。
Ⅸ 古文中用哪個字表示是不是的意思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