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scofield羊毛羊絨V領修身腰帶毛呢大衣淺黃色款怎麼搭配衣服更好看
可以直接在門店搭配一套,這樣省時間而且好看。
② 羊毛衣怎麼織
羊毛衣的編制方法:
一、起針
單片從上往下織,起針106針,
第一行:全下針
第二行:全下針
第九行:全下針
第十行:(從反面開始織)換線,一針上,繞線加一針,重復一針上,繞線加一針
第十一行:將繞的線全放掉,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三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以此類推(2、3、2、3……….)
第十二行:換回原來的線,全上針
第十三行:全下針(同第一行,每朵花之間可看到四個橫道)
至第四朵花時,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三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以此類推(2、2、3、2、2、3……)
至第五朵花時,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三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兩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三針並一針織一針上、一針下、一針上,以此類推(2、3、2、2、3、2、3、2、2、3……)
中間可稍微調節一下,五朵花織完後,加針至304針。
兩個袖子各留66針,腋窩各加12針(即前面每片43針,後背86針),身子共196針。
二、身子針法:(從反面開始織)
第一行:全上針
第二行:全下針
第三行:全上針
第四行:四針下、二針上、四針下、兩針上,以此類推,最後為四針下
第五行:重復第一行
以此類推,共織21朵花,再多3行。(含下擺衣長不低於一尺一)
三、下擺(單片從反面開始織):
第一行:一針下,挑一針,一針下,挑一針,以此類推
第二行:全下針
第三行:挑一針,一針下,挑一針,一針下,以此類推
第四行:全下針
以此類推,織能數出13排即可收針。
四、袖子:(78針)
第一圈:全下針
第二圈:全下針
第三圈:全下針
第四圈:兩針下,兩針上,四針下,兩針上,四針下,兩針上,四針下,兩針上重復織,最後是兩針下
第五圈:重復第一圈
隔5圈,兩頭各減一針,即減兩針。
以此類推,共織23朵花,再多3行。
織至袖口處,約為56針。
五、袖口:
第一圈:全下針
第二圈:一針上,挑一針,一針上,挑一針,以此類推
第三圈:全下針
第四圈:挑一針,一針上,挑一針,一針上,以此類推
以此類推,織能數出8排即可收針。
六、領子:
挑起106針,從衣服左邊開始織起
第一行:一針下,挑一針,一針下,挑一針,以此類推
第二行:全下針
第三行:挑一針,一針下,挑一針,一針下,以此類推
第四行:全下針
以此類推,織能數出13排時,兩邊各減一針,以後每排織下針時兩邊均減一針,織能數出15排時,從兩邊(織過的邊上)各挑16針左右織一針上、一針下,織4、5圈即可收針。
七、前襟:
挑起106針,同織下擺一樣針法,織至領子處時,並上領子邊上的針,織到能數出7排花即可。一邊需留扣眼時,織至第四排花時,均出針數,留五個扣眼。
③ 自己怎麼織羊絨衫
羊絨衫織起來和羊毛衫是一樣的,只是羊絨線一般都很細,通常是織薄款的,這是因為,一來羊絨很貴,二來羊人絨暖,通常不用太厚的。這樣手織的話,只能用很細的針織,所以很費時。衣服織成後按羊絨衫的洗滌方法洗就行,但要熨燙定型。以後要求不太高的話,就不必每次都燙了。
④ 羊毛大衣的腰帶6種系法是什麼
第一步:腰帶交叉,分為A和B,如圖。
⑤ 誰能教教我怎麼用毛線編織腰帶急 樣式一般就行 只要是耐用 好編織
反正針是最簡單的編制方法
⑥ 手編羊絨衫如何打法
用線:羊絨毛線三兩
用針:三燕牌9號環形針,11號長、短直針各一副
編織步驟:
1、先織後片,起125針,織36行羅紋針後,下1行正面,織山脊花,效果如下圖;
注意:在編制過程中,由於需要用到剪刀、毛線簽等尖銳物品,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如果對圖中毛線顏色不滿意,也可以更換其他合適的顏色,織法和上述操作步驟一模一樣。
⑦ 怎樣用毛線編織一根圓腰帶的織法
毛線編織圓腰帶
1、起彈簧針底邊,一下針,一下針。
2、起你需要的寬度。
3、摘上針面只織下針,另一面摘下針,只編織上針就可以了,織有二十多行時候就會看出圓圓的綵帶了。
⑧ 男士貼身紅繩腰帶如何編織
〃 你答應我的我都記得、但是你卻忘了你的承諾
⑨ 藏袍腰帶怎麼系
藏族服裝具有悠久的歷史,對藏族服飾的研究必然促進、加深對藏族的形成及文化發展史的研究。據史料考證,早在公元前11世紀前後,藏族的服飾,可能就已具備了現代藏族服裝的基本特徵了。
後來由於居住在西藏各地的部、族的互相交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藏族服飾又在不斷演變、發展和豐富了。
藏裝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著,也是區別於其他民族最顯著的特徵。基本特點是大子裡面還要穿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寬長,衣領、襟邊、袖口、下擺等處多以細毛皮、氆氌或色布鑲邊。白天勞動時多脫掉一袖或雙袖,左右盤扎於腰間。袍一件長袖襯衣。男子束腰帶時,一般將袍子下擺提至膝蓋。女子束腰時一般將袍子上提少許,使下擺遮住踝關節。具體的式樣,男女及各地區各有特色。
中文名
藏裝
基本特點
肥大、長袖、寬腰、右襟
質地
皮毛、花布等
款式
無需量體裁衣的直線服裝
民族
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
快速
導航
結構特徵
形成
區別
地域差異
發展歷程
款式
因地區不同,藏裝在用料、工藝上差別較大,但樣式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藏裝有袍裝、便裝和襯衫等。
袍裝是最常見的,為大襟服裝,男式寬大,帶袖,女式銷窄,分有袖、無袖兩種。城鎮居民喜用高級毛料製作袍裝,農區用氆氌,牧區用毛皮。因袍裝都比較長,著裝時要提起下擺,束以腰帶,天熱時只穿左袖,不穿右袖。男式袍裝著裝英武,女式瀟灑秀麗。
襯衫也是大襟式,唯男式多白色、高領、有扣,女式多花色、翻領、無扣。另外,女式襯衫袖子要比衣服長40多厘米,平時挽起,舞蹈時放下,翩翩起舞,特別優美。
在農區,比較喜歡著便裝。男式分上衣和褲子兩件,上衣較短小,大襟,用料氆氌,大多為黑、白兩色。女式僅有上裝,對襟,用料氆氌,黑色,著裝時罩在袍外。
結構特徵
肥腰、長袖、大襟是藏裝的典型結構。牧區的皮袍、夾袍,官吏、貴族的錦袍及僧侶在宗教節日活動中的服裝具有這種特點。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區的「對通」(短衣)也有此特點。至於工布地區的「古秀」,其基本結構也是和肥腰、大襟類更簡化了,這種服裝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身合並在一起了。
藏族服裝結構的基本特徵,決定了它的一系列附加裝束。穿直統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帶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品。腰帶和靴子又是附著飾品的主要穿戴。各種樣式的「羅松」(鑲有珠寶的腰佩)系在腰帶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種各樣的尾飾。各種精美的「止窮」(類似匕首)也都系在腰帶上。
藏裝,藏語稱為「曲巴」,雖有地區差異,但其基本特徵是大襟、寬腰、長袖、超長、無扣、藏裝品種多樣,可分為長袖高領襯衣、寬腰粗布襯褲、長袖皮袍、布袍、無袖袍、長坎肩、短坎肩、圍裙、腰帶、靴、帽等。藏裝的特點是寬大、保暖、實用、一衣多用。藏袍長過身高,左襟大,右襟小,無領。著裝十分講究,先穿上襯衣和襯褲,然後將袍底提至習慣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腳面,再用腰帶扎緊,前面要平整,後面折皺要有序。
腰帶紮好後放下衣領,將提起的部分垂懸於腰部,形成一個自然的寬大的囊袋,可以隨身攜物乃至放嬰孩。穿好袍後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則將雙袖橫扎於腰際,裸其雙臂,露出高領襯衣。接著再穿靴載帽,佩掛各種飾物。康巴服飾農區和牧區有所區別,主要反映在服裝用料和頭飾上。
過去農區主要以氆氌為衣料,也有用布或毛嘩嘰的;牧區則使用耐寒的綿羊或山羊皮,一般為皮朝外毛在內的板皮袍。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康巴藏族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請同在無論農區或牧區,衣料質地都有了很大的改進,除勞作時穿習慣的氆氌袍外,平時一般都穿錦花袍、綢花袍、綉花緞袍、提花皮面袍等。此外,農牧區藏裝都有鑲邊的習慣、一般鑲上黑色平絨、毛呢或彩色氆氌,也有許多在衣襟、袖口、底邊等處鑲上水獺皮、虎、豹皮等動物皮毛。鑲邊大約寬10至15厘米,也有寬達30多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