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知道帶帽檐的帽子怎織可這個帖子怎扣分了呢?不能發求助帖嗎?還是樓主發錯地方了?
2. 戴帽子的毛衣,帽子怎麼織
連帽子的毛衣都是編織好毛衣後再加上帽子的,具體操作如下:
所需材料:棒針、毛線。
1、首先,在領窩處挑起針,然後一直往上織。
(2)用棒針織帽子戴帽檐的怎麼織的擴展閱讀: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易經·系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里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現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席,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
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於三輔(今陝西中部)、河東(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席生產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
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積內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有了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帽子編織
3. 如何織毛線帽子圖解
1、起好針後,開始織帽子的邊,我們織一針上針,一針下針。織到需要的長度。
4. 帶帽檐的毛線帽怎樣織
起所需針數,並以環編從下向上編織一針高一針低,或兩針高兩針低;
用快速的減針或簡單縫合組成或帽頂縮針(把毛線剪斷, 用線頭穿起針眼, 拉緊綁好即可)。
尺寸、毛線用量工具:
小童
帽圍(頭圍)闊約47cm(1歲) / 50cm (4歲) / 52cm (8歲) / 54cm (12歲);
長/深約15-18cm;如帽邊需向上反起,可加深兩寸。
毛線用量 :
約35-50gm (毛球1個)
成人
帽圍(頭圍)約50cm(加細碼XS) / 55cm(中碼M / 59cm(大碼L);
長/深約18-21cm;如帽邊需向上反起,可加深兩寸。
毛線用量:
約50-85gm (毛球1-2個)
工具
4枝一組或5枝一組沒有針頭(沒有"的")的棒針
或用40 / 60cm輪針/ 蛇針一支
(用太長(即80cm以上) 的輪針編織時不方便,因為針過長,而帽子不夠闊來圍繞輪針一圈)
編織時, 先要定了帽子的闊度(即頭圍),帽子的深度(高度)可隨意加減,也可不需刻意數行數,只要用尺量度是深度是否足夠。
如果您是新手,請留意:初學者宜用4mm以上的針,太幼要織很久;同時,選講的毛線宜買凈色、花冷(一個毛線有二至三種色)、或漸變色(段染),不宜買長毛或忽粗忽幼的毛線,因為長毛會遮蓋針眼,編錯了編漏了不易辨別,發現後要拆掉也不易,因為長毛會繞纏一起,拆時會掉毛,又使毛線看上去舊了
。不過,如有信心,也可一試。
針數行數:
棒針粗幼要配合毛線的粗幼,一般在毛線上有一個標簽,上面註明要用幾號的棒針,所以在選講時,可以先選毛線,然後在店內即時再配上適合的針便可
。
針數要視乎棒針/毛線的粗幼而定,越粗所要的針數越少,也織得越快。
實際上,要起多少針,織多少行,要留意毛球上的
標簽,有一個編織松緊標准(或稱織片密度),
即以5-7號織針,起23-24針,即有10厘米闊,正面織低針,反面織高針,編織29-31行,就有10厘米高,然後收針,這一小方塊應是10厘米x10厘米。如製成品大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松;若小於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緊。
若要編15厘米寬的圍巾:
24針x(15÷10)=36針
若要編150厘米長的圍巾:
30行x(150÷10)=450行
注意:針數行數需按個別花樣而調整。
編織最簡單的一針高一針低帽子之步驟:
起所需針數
將針眼平均分別穿在3枝棒針上,放在桌上排成三角形。小心放成三角形時,棒針/針眼會反轉。
如用輪針編織,起針後即可開始編織
。
拿起最下那支棒針,用第4枝棒針以環編從下向上編織一針高一針低編織,編成圓柱狀。
回頁頂
環編留意事項:
a) 平日編織時,我們編的第一針是起針時的最後一針;但環編時,所編的第一針是起針時的第一針;繞線時右手拿著,編第一針 。
b) 三角形的三個角位是介面(下圖圓圈位),要把毛線拉緊一點,否則那角位的針眼會比較松大。
c) 環編是不停在面,並以順時針方向編織;如果在編織過程中變成了反時針/反逆時針方向,就是編錯了(也可以一開始從底,以反時針/反逆時針方向編織,但如編織方向相反了也是錯了) 。
d) 留意那裡(即線頭位置)是編織的起始處,編時要注意該整行是否已完成。
帽子的深度(高度)可隨意加減,可不需刻意數行數,只要用尺量度或套在頭上便知深度是否足夠。
5.
帽頂縮針 :把毛線剪斷,用針把線穿起,以順時針方向將針眼穿起,拉緊綁好即可。
(為便看清,下圍以橙色線示意。)
可在帽頂加上毛球等飾物。
6.
在編始處要用線將第一行 縫合。起編處會有個凹位,毛線越粗越明顯,因為當編第二行時,把線從第一行拉扯到第二行,需用線縫合。(為便看清,下圍以橙色線示意。)
7.
完成
5. 有帽檐的帽子怎麼織,織什麼針好,線,粉紅色的毛線
家裡都會有不用的旅遊帽,可以把它的帽檐剪下了用,織平針比較好,帽檐處多織很多行,反面在兩處分別減針,帽檐放進去,最後縫合就ok了!
6. 毛線帽的帽檐怎麼織法
灰中粗羊毛線2兩,灰馬海毛線半兩。老式起頭40針。
第一行:全織下針(反面)。
第二行:全織上針,第一針挑下不織,放一針,13針上針,上針2針並一針,連2次,餘下針織上針。
第三行:全織下針。
第四行:全織下針,第一針挑下不織,放一針,13針下針,下針2針並一針,連續2次,餘下針織下針。第五行:全織上針。第六行:全織下針,第一針挑下不織,放一針,13針下針,下針2針並一針,連續2次,餘下針織下針。以上六行花樣循環5次,為一個大片。織好後針上剩有25針。開始織
第二個大片時,從側面挑起15針,恢復為40針。開始織第一次的六花樣。帽子由五大片組成。五大片完成後縫合。帽檐挑92針,平針織30排,邊可對折縫合,塞入塑料墊板,作為鴨舌帽沿。也可以自然翻卷。不縫合。線粗細不同,針數也要加減,細毛線需50針,以上六行花樣循環5次,也就是說3排上針,3排下針,一般是5次一個片,細毛線可加3排上針,3排下針。五大片完成後縫合,此時的帽子象半個西瓜,開始沿邊,(西瓜一圈)挑針,約90-100針,視頭型和毛線粗細。然後用4根針織平針,大約織30排收針,毛線邊朝帽子裡面彎折,縫起來,留10厘米小口,塞塑料帽檐進去。塑料帽檐可仿照夏天用的鴨舌帽,用塑料文件夾或塑料寫字墊板剪成彎月型,長約23厘米,寬7厘米。最後縫好小口。織帽檐不用加減針,比如100針,織到30排,對半折起,前腦門,與後腦勺都是一樣的,是塑料鴨舌塞進去,撐起來,變成帽檐的。毛線有彈性的。縫合時,你就會明白意思了,新手先試著織一個帽子,邊織邊領會。
7. 如何織帶帽檐的帽子
1、用11號環形針,用兩邊起針法起36針,將這根針拉出,如下圖所示。
8. 帽沿如何編織
去文具店,買一塊小學生寫字用的墊板,剪成帽檐形狀,鉤短針就可以了.
或者用一種類似橡膠材料的滑鼠墊製作的毛線帽子帽檐,效果好極了,手感很好,還不怕折
棒針編織帽子根據帽檐大小,先起頭幾針,陸續加針至兩倍帽檐中間寬度,織夠一定寬度再按照加針的情況減針. v&*}O
最後對折放入帽檐模型,與帽子進行縫合.如果技術不夠熟練,可以先縫合一遍帽檐,再與帽身邊緣縫合一次.
9. 有會懂棒針毛線帽子編織法,請教一款簡單(老人家戴的)謝謝
我在網路文庫里搜到了一篇介紹有帽檐的帽子,給老爸織了一頂,受到了好評。我把網址發給你,希望能幫助到你:http://wenku..com/view/16e4f4681eb91a37f1115c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