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滿族人的習俗有什麼
滿族歷史悠久,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肅慎人,其後裔一直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上游、烏蘇里江流域。1644年清軍入關,統一了中國,形成滿漢長期雜居的局面。辛亥革命後,滿洲族改稱滿族。滿族有自已的語言、文字,滿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 滿文創制於16世紀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創制的。17世紀四十年代,滿族大量入關後,普遍開始慣用漢語文。
1.禁忌:滿族人也有禁忌。主要有不吃狗肉,不用狗皮製品,如狗皮帽子等。打獵時不打烏鴉、喜鵲 等。
2. 宗教信仰:滿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入關後,又信奉佛教。薩滿教同佛教在滿族中同祀供奉。
薩滿教是一種原始的多神教。「薩滿」是通古斯語的音譯,意為「瘋狂的人」。漢譯為「巫」。「薩滿」有男有女,並分家薩滿和跳神薩滿。
祭祀時主持禮儀的家薩滿早已不存在了。跳神治病為業的神巫,在一些偏僻鄉村還偶有活動。早在清代就屢有禁令,但屢禁不止。建國後,國家禁止一切封建迷信活動,但仍有少數人以此為業,騙取錢財。
滿族還崇拜自然神,如天地神、山神、星神、樹神。崇拜以動物為圖騰的鵲神、烏鴉神。至今在一些滿族聚居的鄉村,每逢年節還燒香供奉,祈求保佑全家平安順利。
現在有的滿族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但人數不多。
3.喪葬: 舊時,滿族人對喪事非常重視,家中親屬死後要隆重舉行喪禮。喪禮概略為:
(一)「倒頭」: 親人死後先請「吉祥板」,板下支矮凳。待將死者全身洗凈穿好「壽衣」後,由孝子抱頭、子侄輩托全身抬上「吉祥板」,在死者頭前放小桌,供「倒頭飯」,插上「打狗棒」,點好「油燈碗」,子女及本家近支平晚輩依次立或跪於「吉祥板」前,「舉哀」。門前立「幡桿」,表示死人之家。由於受漢族影響,建國前,滿人也有掛「挑錢紙」的。
(二)「報喪」:死者停放完畢,即發「口報條」向親友「報喪」。用白紙條寫清地址、人稱、死亡年月日時和「接三」(表示喪事大典開始)日期。親友接條後即於當日和「接三」前前往弔唁。「接三」時再去「送三」。與此同時,喪主印「訃聞」分送親友,註明喪家住址。「訃聞」上寫明「接三」、「唪經」、「伴宿」、「發引」等項,以便親友前來弔唁。
(三)喪事經過「起經」、「伴宿」等儀式後,即進行「發引」(出殯)。親友們按「訃聞」開列時間,於清晨前來送殯。俟吉時到,高舉兩支「門圖」(表示喪家屬於哪個旗),八根旗子分開左右,孝子率領全家行禮哭出靈堂,親友們送「金棺」到大門內,孝子跪在杠前奠酒行三叩禮,喪家長輩向親友攔送致謝,內眷即坐車送殯。
(四)安葬:大杠到達墳地,按照風水先生訂好的時辰安葬。孝子捧過「頭杴土」往棺上一灑,舉哀,然後全家一起舉哀。本族家長下令「掩土」,埋起墳頭。墳前擺供,插上紙糊「佛陀」。孝子奠灑,三奠三叩,供奶茶行一叩禮,焚化「佛陀」等,到此禮成。三天後再來上墳,叫「圓墳」。
(五)其他:有七天「燒頭七」,「五七」燒傘,60天燒船、橋,100天上墳時,兒、媳、孫及孫媳脫孝「釋服」,穿素服2 7個月。此後,死者逝世一周年、三周年辦事追祭,在大廟奉經,送庫,親友前來致祭。一周年叫「小祥」,三周年叫「大祥」。
以上喪禮,滿族人家都照此進行。因貧富不同,繁簡各異。易縣滿族有「三日圓墳後孝子往各家謝孝」之俗。河北各地滿族人家,在清明、中元(七月十五日)、臘月均上墳掃墓,十月初一「送寒衣」,臘月三十「燒包袱」。此俗至今仍在各地廣泛流行。今天,滿族喪禮從簡。實行火葬,仍然按時掃墓。
㈡ 孩子冬天穿衣服規則
你好,上身,外面一件羽絨服,裡面一件毛衣加棉毛衫就可以了;下身:一件外褲,裡面一件毛線褲加棉毛褲就OK了。
㈢ 馬甲里的棉花堆在一起了怎麼辦
棉馬甲一旦里邊的棉花成陀了,那就只有把全部馬甲里子和面都拆下來,然後把成坨的棉花重新打理平整或者換成新的棉花,把洗干凈的馬甲里子和面,再重新做一次。這就是解決馬甲里邊的棉花成坨的最好辦法,因為成坨的棉花在馬甲的里邊,不拆開馬甲是沒法弄好。
馬甲里的棉花堆在一起了解決辦法
棉馬甲成坨狀可以用手拍打開,然後進行晾曬,在晾曬的過程中也要適當的拍打,避免裡面的絲棉成坨狀,影響穿著效果。
建議使用溫水進行清洗,一般洗完絲棉襖後要在通風乾燥處進行晾曬,不建議暴曬或者烘乾,如果有少量的堆積成坨的現象,要在曬的過程中進行拍打,把成坨狀是絲棉拍打開就可以。
發現棉衣洗完後結塊的,可以在清洗的棉衣的時候加入適量的白醋可以增加棉衣的柔軟度。讓棉衣在加完白醋後的溶劑中浸泡10-15分鍾,然後把充分浸泡的棉衣撈出,不要用力擰干,應該慢慢將水分擠出,不讓棉絮結塊。
㈣ 棉馬甲是兒子還是閨女
棉馬甲是兒子。一般的人家現在很多人將自己的女兒稱之為小棉襖,而將自己的兒子稱之為棉馬甲,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一般的女兒知道體貼父母,關心父母,讓父母感覺到很溫暖,所以就叫小棉襖。
而棉馬甲就是一個穿在身上,讓人覺得很酷,很有面子的感覺,因為一般的男孩兒將來會為這個家傳宗接代,有兒子的家庭就會有面子,所以將兒子比喻成棉馬甲。
家庭需要
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
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
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