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搭配 > 如何從民族品牌逆襲成民族潮牌

如何從民族品牌逆襲成民族潮牌

發布時間:2021-08-15 05:01:30

『壹』 做好一個民族品牌需要什麼條件

品牌就是三個口
2008年是充滿機遇和空間的,也正因如此,營銷策劃人和企業人面臨著創新壓力和同質化的競爭,如果想要突破常規,打造與眾不同的個性品牌,就需要逆向思維、打破常規地在某一領域進行探討,通過對品牌三個口的構建,創造有自身特色的品牌能力。
從各種角度來說,2008年都是中國整體平台在世界展現的一個機會。不僅因為2008年是奧運年,還有近來無論是央視或地方媒體,都很關注中國文化或者說民族文化熱、國學熱的研究,這代表了一個趨勢,就是東方文化或者說中國元素,開始滲透進入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營銷領域,被營銷人所關注。
營銷實際就是兩個字,買和賣。首先要找到你的目標是哪個群體,如何細分,並由此來設計營銷策略。中國的消費群體由幾個層次組成,如紅色的一代,艱苦樸素的一代;上山下鄉的知青一代;文革結束的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的獨生子女一代;現在的消費新主力「80後」。作為一個營銷人,不可能讓你的產品面對所有群體,所以要細分這個群體。
營銷又分四個方面:產品、價格、推廣和渠道。企劃人、創意人決定了一個公司的產品能力,產品的設計優劣,就決定了銷售力的強弱。然後是產品的形式,涉及包裝和款式等,還有所提供的服務和附加值,這都是在每個營銷策劃中可以創新的地方。我覺得首先要考慮企劃能力,然後到產品能力,再到銷售能力,最後形成品牌能力這樣一個過程。
品牌就是三個口:第一個口是用戶的口碑,產品的好壞不能憑自己的廣告說,而是所有用過產品的消費者,或者說就是要在消費者心中真正能注冊;第二個口是要得到有關權威機構、行業機構和國家機構的認可,在關鍵技術擁有上是否具有優勢;第三個口就是所有用戶,以及媒介、媒體對公司的社會公眾形象、公益形象的評價,能不能保持對內對外的一致性。這三個方面都能夠保持一致性,就有了品質,之後在消費者、用戶、社會大眾的心中注冊,就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在品牌形成的過程中,還需要渠道和媒介來推廣,而前提是只有自身具備價值,他們才會來推廣。主推產生主流,沒有推動力,做得再好也只是個秘密,強大的推力會將原本的默默無聞變成明星,關鍵一點是看企業的價值觀是否符合當下的價值觀。要最大限度地整合資源,就要了解所有與自己相關聯的對方的需求,這樣才能夠整合別人的資源。所以我的感受是,這是所有營銷人的機會,也是所有行業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因為大家都知道存在機會,大家都會創新,同質化非常嚴重,那麼如何能出位,表現得比別人更優秀,就需要非常有個性、有創意與產品、企業、個人的個案相結合,然後巧妙地用低成本來運作出來。低成本也不意味著不花錢,只是相對浪費而言,要把資金用到最好,做到精準。低成本運作應該是一個系統,該節約的節約,該投入的投入,應該在整個系統上追尋低成本,而不要在某一個點上尋找低成本。
在競爭激烈的2008年,需要有一個逆向思維,深度研究自身在某個領域上怎麼出位。要了解研究別人的方法,但不按別人的方法出牌,所以我認為一定要用非一般的思維,非一般的營銷,非一般的套路來設計2008年的營銷,才可能做出差異化,個性化。

『貳』 如何發展和壯大民族品牌!

和平年代的競爭,就是企業的競爭;而企業的競爭,正是品牌的競爭。一個國家走向世界,不是飛機導彈,也不是價美物廉的商品,而是富有生命力的產品品牌。一個國家對品牌的捍衛,就是對民族生存與發展權的捍衛。

但最近傳出不少民族品牌不利的消息,讓我們在感慨的同時,不禁為民族品牌甚至中國企業的前途,甚為擔憂。

宗慶後進退兩難

4月8日,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披露了法國達能公司欲強行以4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娃哈哈集團的其他非合資公司股權的內幕。說得簡單點,就是10年前的一個協議,達能控股了娃哈哈集團,並在協議里暗藏殺機,10年後,達能以合同中中方承諾不生產經營與合資公司競爭的產品,以及在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中,中方在其他產品上使用娃哈哈商標必須得到合資公司董事會同意才可為由,通過法國政府向我國各級政府告狀,期望通過中國政府對我們施加壓力,迫使娃哈哈同意讓其並購。奇怪的是,如果是中方違約,那這10年都是違約的,為何現在才提出來?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達能要坐觀其變,等娃哈哈或者宗慶後生變,以一個更便宜的價格全面收購娃哈哈,現在出手,恐怕也是早有謀劃。

宗慶後絕地反擊,高舉民族主義的大牌,與達能撕破了臉皮,似乎佔了上風,但這一切還取決於我們的政府是什麼態度。雖然從商業角度而言,達能是合法的,但顯然並不合理,10年前品牌意識的淡薄,造成了今天娃哈哈集團的進退兩難。

娃哈哈的股權結構比較復雜,但基本上中方代表還是宗慶後,他擁有相當大的股權,屬於民營企業家。如果說宗慶後是割捨不下自己一手打造的傳奇品牌,而不顧一切地捍衛自己的企業的話,那另外一家國內知名品牌的並購案則讓人有些困惑,那就是天天見的「大寶」。

大寶不得不嫁

近日傳出消息,大寶已被強生「摘牌」,並已於3月27日簽訂了轉讓協議,奇怪的是,雙方都非常低調,對並購不置可否,讓人費解。

大寶掛牌交易已經是去年的事了,為什麼這么知名的品牌也要出手?關鍵還在於自身的經營。一項調查數據顯示,2003年,大寶在潤膚品行業中市場份額為17.79%,遠高於其他競爭對手。但到了2005年,大寶在整個中國化妝品700億元的市場份額中僅佔到1%。一般而言,除非是企業重大決策失誤或者是市場發生巨變,否則一個企業不太可能這樣一落千丈,瘦死的駱駝還要比馬大,沒想到大寶如此不堪一擊,這是企業內幕,我們不加猜測。

既然效益不佳,掛牌出售應該也是不得不為,但大寶開出的價碼還真不低,能接手的也只有那些資金雄厚的跨國公司,最後強生以23億接手,並且一次性以現金支付。

面對已經有名無實的大寶,強生是不是有點太傻了,其實並非如此,強生在中國一直以嬰兒護膚品為主,此次並購大寶,可以藉助大寶的渠道資源,實現公司在化妝品領域的快速增長。

與娃哈哈不同的是,大寶是一家國有企業,這要復雜的多,在股權改革、管理層激勵等諸多方面,都要聽命於政府。企業高管對企業的感情,顯然比不上娃哈哈。由此我們可以想到去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凱雷並購徐工案,這些都好像都是國家「國退民進」政策的一次嘗試,問題在於,這個「民」是誰?把這些國營企業賣給私營企業?政府好像更不放心;讓管理層收購?那如何定價,最後還是國家的企業變成私人的企業,而且價錢更低、爭議不斷。

既然如此,還不如高價賣給那些跨國公司,而且還可以招商引資,政績頗豐。

合法,似乎合情合理,但卻忘記了一個最為重要的東西,就是中國的企業和中華民族如何真正地崛起。

品牌也需要一些精神

也許我們可以去參看一下日本和韓國的企業。

二戰後的日本是百廢待興,索尼公司也是其中之一,當索尼開發出一款半導體收音機產品銷往美國時,當地的經銷商說:「你們索尼沒什麼名氣,但美國人都知道我們的牌子,貼我們的牌子我能一下子給你10萬美金的訂單。」當時索尼所有的流動資產也沒有這么多。但創始人盛田昭夫經過認真考慮,拒絕了這個要求。二三十年過去以後,人家問盛田昭夫你在商業史上、你在索尼發展史上最好的商業決策是什麼?他說我最好的商業決策就是拒絕10萬美元的訂單,從而樹立了索尼的品牌。在這里,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日本人那種執著的精神,這是一種民族氣節,做品牌,也必須有一種精神在裡面。

韓國三星更是讓我們佩服,三星以前是生產電視機等中低端電器產品的,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公司陷入巨虧,債務竟然高達200億美元,但三星公司並沒有因此放棄,他們同樣拒絕了很過跨國公司的並購要求,而是咬緊牙關,成功進行了公司轉型,以高科技數碼產品為主要產品,實現了公司的跨越式發展。

中國企業的品牌之路,剛走了20多年,而且僅僅是這10年才開始有了品牌意識。中國的企業要走出去,必須是品牌走出去,文化走出去。為什麼俄羅斯大肆驅趕中國商人,因為他們要的是品牌產品、品牌經營,高質量的產品並不能讓中國企業在國外站穩腳跟,反而會成為廉價品的代表,完全在中國生產的耐克、阿迪達斯,貼上他們的牌子,價格可能就要翻10倍。江浙一帶的很多小商品在國際上都佔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但說到底還只是產品而不是品牌,品牌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企業文化與管理能力的象徵,沒有品牌的國家,註定無法成為強者。

當然,企業的品牌建設,一方面需要企業有一種敢打敢拼的精神,另一方面,也不能脫離政府的支持,達能還要利用法國政府對中國施壓,如果沒有政府和社會對本國企業的保護,韓國恐怕無法誕生三星、LG這些世界級的企業,可見如果在這種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如果沒有了政府的保護甚至是愛護,企業要與這些資本大鱷進行拼搏,可謂凶多吉少。我們的政府在保護本土品牌方面,的確還需要進行認真反思。
讓人痛心的民族品牌,三鹿,健力寶,春都,旭日升等,讓人心涼的品牌,匯源,大寶,小護士,中華牙膏。

讓人振奮的慧元奶粉,海爾電器,格力空調!

『叄』 什麼樣的品牌才能稱之為民族品牌

民族品牌也叫自主品牌、國產品牌或中國品牌,是指由中國(本國)企業原創,產權歸中國企業的品牌。
信息技術行業的聯想、電器行業的海爾、化妝品行業的上海家化、體育用品行業的李寧、汽車行業的奇瑞、吉利、比亞迪,家居用品中的管道疏通劑一灌通都是中國的民族品牌。

來源:網路

『肆』 如何申請成為中國民族品牌

中華老字型大小
根據商務部2006年《「中華老字型大小」認定規范(試行)》的規定,中華老字型大小(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指歷史悠久,擁有世代傳承的產品、技藝或服務,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取得社會廣泛認同,形成良好信譽的品牌。


一、申請對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有關單位(企業或組織)。


二、申請條件

(一)擁有商標所有權或使用權。

(二)品牌創立於1956年(含)以前。

(三)傳承獨特的產品、技藝或服務。

(四)有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企業文化。

(五)具有中華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徵,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六)具有良好信譽,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和贊譽。

(七)國內資本及港澳台地區資本相對控股,經營狀況良好,且具有較強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認定機構

(一)由商務部牽頭設立「中華老字型大小振興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振興委員會),全面負責「中華老字型大小」的認定和相關工作。

(二)中華老字型大小振興發展委員會下設秘書處、專家委員會。秘書處設在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負責振興委員會的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工作。專家委員會由各行業專家、法律專家、商標專家、品牌專家、企業管理專家、質量專家、歷史學家等組成,主要負責「中華老字型大小」的評審,並參與相關工作的論證。

(三)原經有關部門認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要重新參加認定。


四、申請認定程序
具備「中華老字型大小」認定條件的單位,向所在地市級商務主管部門申報,並由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含計劃單列市商務主管部門,下同)審核後報振興委員會認定。程序包括:提出申請、資料提交、調查鑒別、認定評審、公示、做出決定、復核、注冊存檔、核發證書等。
具體步驟:

(一)提出申請:有關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填寫申報表,並報所在地市級商務主管部門。
(二)資料提交:所在地市級商務主管部門對提交的申請進行初評,確認申請有效的,指導申報單位按照規定格式提交有關資料,並報所在省級商務主管部門。

(三)調查鑒別: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組織有關機構、專家對申報單位提交的資料進行調查與鑒別,並提出初步評估意見報振興委員會。

(四)認定評審:振興委員會組織專家對資料進行分析,必要時對有關內容進行現場調研,提出評審意見,撰寫認定報告。

(五)公示:在有關媒體公示擬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企業和品牌名單,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名單有不同意見的,均可向振興委員會提出異議。

(六)做出決定:擬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的企業和品牌在公示期間無異議或者異議不成立的,由振興委員會做出決定,認定為「中華老字型大小」。

(七)復核:申報單位對認定結果有疑義的,可向振興委員會提出復核,復核結果在接到復核申請後30天內做出。

(八)注冊存檔:認定過程涉及的所有資料均由振興委員會存檔保留,並負責管理。
(九)核發證書:對通過認定的「中華老字型大小」以商務部的名義頒發牌匾和證書。

『伍』 民族品牌被收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民族品牌的崛起之路

原因:不少中國民族品牌曾經積極尋求被跨國公司收購,有各自不同的多方面原因,包括可能希望跨國公司管理經驗能幫其提升內部治理,希望得到資金、研發、營銷等資源方面的支持,當然也可能包括原有管理層或投資者的退出等。

外資品牌收購本土品牌,很多與自己在中國的發展階段相關,剛進入中國不久時希望通過收購中國本土品牌拓展自己的渠道,但一方面企業文化的差異與沖突可能導致原高管層離開,另一方面由於外資品牌強項在於商超渠道,但是對於需要深入到中國低線城市的渠道運作方式不能較好適應。往往會以為在中國可以直接復製成功,對於中國獨特性的了解不夠深入,缺乏深入的反省來研究和發展一套與全球模式稍有不同但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

  1. 中國本土企業若希望增強品牌實力,還需要從根本上注重推動品牌的滲透率,「主要通過對三項核心資產的投資:強化消費者現有記憶結構,使更多人在購物時能想到某一特定品牌;簡化、合理化產品組合,優先發展那些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關鍵『明星』單品;完善銷售門店的店內活動,提升產品展示的可見性和差異化特點,以進一步幫助消費者輕松做出購買某品牌產品的決定。」

  2. 補齊人才與管理短板方面,一些中國民族品牌在30多年市場化競爭環境中摸爬滾打,培養了不少本土人才,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模式,創造了高增長的業績,甚至吸引了不少外資企業的高管加入。補齊研發短板上,一方面,現在本土品牌可以吸引到一些世界優秀企業的研發人員,上海家化目前的研發總監就是有20多年跨國公司經驗的高管;另一方面,現在研發市場化,雖然本土企業研發積累還相對較少,但從市場上可以采購到部分相對先進的技術。

『陸』 如何理解民族品牌

在中國,自從民族品牌這個概念被業界人士提出以後,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其本身的概念內涵也在不斷演變和更新。本文試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對民族品牌概念內涵的演變趨勢和發展階段進行論述和探討。希望能給那些致力於創建品牌的業界人士提供一種思路,帶來一些思考。

第一階段,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

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國外企業巨艦紛紛搶灘中國。在日趨激烈的中外品牌競爭中,國外品牌憑借其強大的整體實力,獲得了相當的競爭優勢,在日漸嚴峻的競爭壓力下,國內品牌利用消費者的民族情結打出民族牌,於是民族品牌這一概念在企業界、社會上迅速傳播開。

在這一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最初就是指起源於中國大陸本土,由國內企業首先創建的品牌。但由於它的民族主義色彩相當濃厚,再加上一些打民族牌商家的渲染,在發展過程中又賦予了民族品牌相當多的精神層面上的內涵。比如,愛國主義,振興民族產業,民族自豪感等等。購買民族品牌商品似乎成了國人表達愛國、振興民族產業等民族情感的崇高行為。從這一階段的整個過程來看,由民族品牌最初的概念內涵升華來的精神層面上的內涵是處於主流地位的,也就是說,這一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上。民族品牌這一概念內涵不難理解,在此不深入贅述。在國內消費者還不夠成熟和理性的情況下,民族品牌這一概念內涵,讓國內消費者心甘情願地犧牲自我為民族產業的升級發展做了巨大貢獻。

但是,隨著消費者的成熟與理性,民族品牌這一概念內涵在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已越來越小,更重要的是民族品牌這一精神層面上的內涵在越來越多的外資(外企)購並民族品牌的案例中,呈現出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那些被外資(外企)購並的品牌起源於中國大陸,最初也是由國內企業創建,而且國內消費者已經賦予了它很深的民族情感,如果僅從精神層面上說,似乎還是民族品牌;但另一方面,那些被外資(外企)購並的民族品牌已不再從屬於國內企業,它的物質基礎(品牌的所屬企業)已不再具有民族性或者說民族性被嚴重淡化。大家都知道,物質決定意識是馬克思主義真理。而那些建立在非民族性物質基礎之上的民族性精神內涵還能存在嗎?答案是能。例如,現在的「中華牙膏」若僅從它的精神層面上看,好像還是民族品牌,但它的物質基礎卻是不再具有本國民族性的聯合利華,從某種意義上說,「中華牙膏」僅僅是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上的掙錢工具之一,這就是說,「中華牙膏」作為民族品牌原有體現在精神層面上的諸如愛國主義、振興民族產業等內涵,因為物質基礎(所屬企業)的變化,實際上現在已經很難存在了。因而,「中華牙膏」已不再具有這一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從這個意義上說,「中華牙膏」已不再是民族品牌。但這個結論卻是很多人不願接受的。

所以,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和發展,民族品牌原有的概念內涵已不能適應已經變化發展了的大環境,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第二階段,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和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整個品牌生存發展的大環境出現了新的情況:一方面,國內不少優秀的民族品牌紛紛進行了品牌再定位和重新設計(包括品牌的形式部分和精神內涵部分),以盡量淡化品牌原有的民族主義色彩,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拓國際市場,「海爾」、「海信」等品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進軍中國大陸的外來品牌加速了與國內企業、國內資本、傳統文化的融合過程,呈現出越來越濃厚的本土化特徵,同時,外來的資本和企業也加速了對一些民族品牌(企業)的滲透和購並,法國達能集團對幾家中國食品、飲料的行業巨頭的控股或滲透就是比較典型的案例。因而,在這一階段,若再用民族品牌原有的概念內涵和標准去評判一個品牌,已很難讓人信服地說明這個品牌到底是不是民族品牌。環境的變化發展需要民族品牌這個概念具有新的內涵,同時也賦予了它新的內涵。 在這一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不像原有的概念內涵主要體現在愛國主義、民族自豪感等精神層面上,用一句話來描述就是指在我國市場上,其運作過程中所創造價值和利益中的相當一部分成為我國(包括國家、社會、個人)的價值構成或在運作過程中為我國創造了大量價值和利益的品牌。(這個概念內涵也適合於其他國家界定它們的民族品牌)從民族品牌這一概念內涵我們可以得出:判斷一個品牌是否是民族品牌,主要標准應該是相當或大量的價值和利益創造。(誠然,一個品牌的文化內涵在判斷其是否為民族品牌的過程中亦很重要,但屬於文化層面上的東西很難界定,筆者認為從屬於物質范疇的價值層面上進行判斷更具合理性,至於品牌的文化內涵,可用其衡量一個品牌民族性或本土化的程度。)當然,這其中的價值和利益不可能予以定量,只能進行定性的分析和判斷。

例如,前文提及的「中華牙膏」,若用民族品牌原有的內涵和標准去評判它,已很難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民族品牌,但若在民族品牌新的概念內涵和判斷標准下,結果就不同了。雖然「中華牙膏」現在從屬於聯合利華——國外的跨國公司,但「中華牙膏」生產所需的原料幾乎都來源於國內,而且僱傭國內員工進行生產、管理等等,並在國內市場上銷售,在「中華牙膏」的整個運作過程中為我國(包括國家、社會、個人)創造了大量的價值和利益,因而說「中華牙膏」仍然稱得上是我們的民族品牌。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可口可樂」,在很多人的眼裡,「可口可樂」是地道的美國品牌,但是,由於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可口可樂幾乎都在國內生產,且生產原料98%以上都在國內采購,在「可口可樂」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同樣為我國創造了大量的價值和利益,所以說,「可口可樂」在中國也稱得上是我們的民族品牌(本土品牌),這也是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最高目標之一。如果說對把「可口可樂」界定為民族品牌的觀點還心存異意,那麼對於另一個與「可口可樂」情況相似的外來品牌——「桑塔納」,相信大多數人已從心底上承認它是一個地道的民族品牌。其實「可口可樂」也好,「桑塔納」也好,或者其他的外來品牌也好,道理都是一樣的,既價值和利益創造,只不過人們從心理上把一個本土化的外來品牌認同為民族品牌需要時間和過程,但這不應該成為界定民族品牌的標准。還有一點應當說明的是,聯合利華等一些外資公司正在積極實施中方資本的滲入計劃,相信這將進一步確立「中華牙膏」等品牌作為民族品牌的資格與地位。

所以,在現階段,甚至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主要體現在物質層面上,即價值和利益創造(相當或大量的)。我們在判斷一個品牌是否為民族品牌時,主要也是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計劃打或正在打民族牌的商家,首先應該在價值和利益創造上下功夫。)實際上,在這一階段用本土品牌這個詞眼代替民族品牌,能夠更好地詮釋和體現民族品牌在這一階段的概念內涵,因為本土較民族而言,夠更直觀地把內涵從精神層面轉移到物質層面。

世界在發展,環境在變化,到了將來某一時期,民族品牌(本土品牌)的這一概念內涵將無法滿足企業、品牌的發展需要,民族品牌(本土品牌)的概念內涵必將有一個新的發展和升華。這就是本文第三部分所要探討的內容。

第三階段:全球化

加入WTO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強和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獲得更長久的發展,不少民族品牌紛紛踏出國門,錄求新的市場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有更多的民族品牌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民族品牌已不能僅僅局限於國內。因而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也應該要有新的發展和升華,去適應和指導民族品牌的海外市場拓展。

根據筆者的研究和推論,認為在這一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主要體現在「全球化」三個字上,也就是說這一階段的「民族品牌」已經不能僅僅是我們一個國家的品牌,而應當是一個全球品牌。這里所闡述的全球品牌不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在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而是指能夠為全球多數的重要國家和地區創造相當(這里的相當就是指在一國或地區所創造的價值和利益中的相當一部分成為該國或地區的價值構成)或大量價值和利益的品牌。如果從每一個具體國家的角度來講,引用第二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本文所闡述的全球品牌就是指有資格被全球多數的重要國家和地區同時稱之為它們各自民族品牌(本土品牌)的品牌,這里所指的資格就是價值和利益創造(相當或大量的)。與第二階段有所不同的是,它已從我國(一國)的角度延伸到全球的寬度。實際上,第三階段民族品牌的概念內涵就是第二階段的升華和延伸。

當今世界,甚至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的世界,雖然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趨勢在不斷加強,但世界上的政治對立與制度隔離是不會消失的。近期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後者已呈現出越來越強化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在WTO成員國)日趨抬頭,貿易糾紛和磨擦也時有發生,近期的中日貿易戰就是典型之一。雖然從理論上講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是發展趨勢,但實際上只要世界上存在政治對立與制度隔離,經濟就不可能絕對全球化,貿易也不可能絕對自由化。一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拓展中要想不受到政治對立與制度隔離的阻擾,唯一的戰略方案就是把自己做成一個真正的全球品牌,即能夠為全球多數的重要國家和地區創造相當或大量的價值和利益,有資格成為當地本土品牌的品牌。而不是通常意義上所指的建立在自身影響力層面之上的全球品牌,這樣的全球品牌是無法避免政治對立與制度隔離所帶來的危害的。比如說「萬寶路」,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但由於其在運作過程中所創造的價值和利益大部分都流回美國,而對其他國家(萬寶路的重要市場)沒有或很少有價值和利益創造,因而在面對國際政治與制度風險時,就很有可能成為國際政治與制度斗爭(包括各種貿易磨擦和糾紛)的犧牲品,比如被勒令停止進口等等。而一個能夠為其所進入的國家或地區創造相當或大量價值和利益的品牌,情況就會有很大不同,假如中美兩國間發生貿易糾紛或其他的政治與制度沖突,中國可能拿「可口可樂」開刀嗎?一般而言是不可能的,因為「可口可東」在中國的運作過程中為中國(包括國家、社會、個人)創造了大量的價值和利益,拿「可口可樂」開刀,無異於拿自己開刀。應該沒有國家會這么傻。

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為國內民族品牌的全球化之路總結一條關鍵理念,其實這也是本文的初衷所在,即國內民族品牌在拓展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不要只想著從所進入的國家或地區獲取暫時的利潤和回報,而應當思考如何為所進入的國家或地區創造更多的價值和利益,並實現它,以獲得被該國或地區認同為本土品牌的資格。做到這點,我們的民族品牌就真正成功了,升華了,同時也意味著品牌自身價值得到全面提升和體現,合理的利潤和回報自在情理之中。這也是一種合作雙贏的局面,如是局面對品牌的發展必更為有利。

此外,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本文所定義的全球化是指能夠為全球多數的重要國家和地區創造相當或大量價值和利益的一種品牌境界,而這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應是循序漸進的。所以先努力成為國際品牌(能夠為本國以外一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創造相當或大量的價值和利益),進而發展成為全球品牌,是國內民族品牌全球化的一條切實之路。

『柒』 如何去創造一個民族品牌

首先具有民族創新精神,根據自身的條件博取眾長。注重核心,科學技術,產品的質量和服務。

『捌』 從法律上或者民眾的認知角度是如何界定民族品牌的

連上或者民眾的認知角度上如何界定的品牌,民族的,明白了這個肯定可以的名字,品牌是不能,他們的法律效應是不同的。

『玖』 如何塑造我國體育用品的民族品牌

就像李寧運動這個品牌一樣就很好了,滿滿的中國風。

與如何從民族品牌逆襲成民族潮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睡衣設計圖可愛型圖片動漫 瀏覽:789
3d女童中長款羽絨服品牌及商品 瀏覽:655
拉比樹童裝 瀏覽:570
旗袍豐滿 瀏覽:458
長領口衣怎麼搭配圖片欣賞 瀏覽:118
內膽外套批發 瀏覽:492
旗袍憶愛四季通用 瀏覽:996
校在的牛仔褲扣子要怎麼扣 瀏覽:951
女人雪地靴搭配裙子 瀏覽:444
不抽絲的加絨褲子多少錢一條 瀏覽:297
牛仔褲臟姨媽了怎麼洗干凈 瀏覽:725
男人賤女人的褲子 瀏覽:873
深圳哪裡有專門賣童裝的 瀏覽:324
惠新校服公司武鳴服務地點 瀏覽:791
一年級看圖寫話褲子剮破了 瀏覽:915
背心睡衣手工做法 瀏覽:353
易烊千璽白褲子圖片大全集 瀏覽:290
偽娘穿校服被杠的故事 瀏覽:782
大碼男裝尺碼20莫代爾纖維 瀏覽:750
二代飛度怎麼更換皮帶 瀏覽: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