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貿企業如何轉型內銷
受次貸危機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外貿企業普遍陷入外需減少、外貿交易成本加大的困境,加上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大、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價格上升,外貿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一些中小型的外貿企業甚至陷入了生存危機。不少企業不得不把眼光轉向內貿市場,而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無疑是外貿轉內貿的絕好利器。
國內的很多外貿企業已經習慣了通過網路開拓市場,開拓內貿市場同樣如此。以往做外貿選擇的機會較少,國內只有幾家大型B2B電子商務平台,而內貿卻很不一樣,每個行業都會有十幾家甚至幾十家,因此,找一個合適的平台是企業首先要做的重要選擇。
電子商務平台一般有綜合型的如阿里巴巴,還有垂直類的行業B2B如行網快車等。服務形式類似,都是繳納年費,查看相應信息。而普遍存在的弊端就是信息多雜,雖然很多都有分行業,但難免會出現信息交叉和重復,很多情況下企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獲甚微。高昂的會員費和效果的不確定性嚴重失衡。值得慶幸的是很多平台都已經在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如行網快車採用了先進的集群技術,在商匯網龐大的數據資源上,最大程度共享行業集群內各種數據。同時,採用創新理念,在B2B的行業平台上,增加B2C的商城系統,開展行業網的店中店營銷模式,並對網站進行日常維護、宣傳推廣、更新升級等所有與網站相關的一站式服務。為傳統企業有心而無力開展網上貿易提供了一條快捷的網路營銷之路。
此外,單一的推廣模式很難保證效果,企業應該積極藉助多種途徑開展網路營銷。其實各服務商都在積極研究新的技術和方法,採取多種方式幫助中小企業過冬。如行網快車在B2B的基礎上融合的B2C的功能,注冊行業網站的會員都將用由一個商城系統,最大程度整合行業內的有效資源,吸引供應鏈中上下游合作者;全方位展示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監測數據來看,2008年第3季度中國市場線上B2B電子商務市場交付價值達到人民幣12.99億元,其中線上注冊賬戶數為5801.1萬。雖然較前幾個季度增速放緩,但依然具有很大的市場。中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就是要藉助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專家建議,外貿企業只要利用好電子商務平台的信息和服務,減少資源浪費開源節流,盡快佔領更大內貿市場,「冬天」並不會那麼難過。
⑵ 外貿童裝和內銷童裝有什麼區別到底什麼是外貿童裝啊麻煩高手解答下
外貿童裝就是出口剩餘的尾單童裝,或者因某種原因沒能出口的整單大貨童裝。與一般童裝不同的是就是國外的款式,國外的設計,國外的風格。
面料都是經過嚴格檢測,做工要求走線直,針腳均勻。好多純棉的面料都是經過砂洗處理的,手感柔軟,不掉色。穿著舒適度好。一般的國內童裝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出口的童裝都是經過多種嚴格檢查的,比如面料、染色、輔料、做工等都是高標準的要求,一樣不達標都不行。出口的尾單童裝,工廠多數都是不計成本處理,因此在價格上比內銷童裝有一定的優勢。外貿原單尾貨童裝,單款數量少,賣完了就再也沒有了,競爭小。不會和內銷童裝一樣好賣就大量生產。如果大量生產外貿童裝,那就叫仿單了,做工、 面料 、輔料等都達不到和外貿原單童裝一樣的標準的,而且成本費也會比原單貨價高。以上這些就是外貿童裝與內銷童裝的區別。
⑶ 進出口企業,外銷轉內銷的怎麼做
你最好先跟報關的貨代確認一下,為什麼改了HS編碼申報出口,如果是貨代報錯了,就要求他們報關行去改,雖然放行後改單是報關員要扣分的,而且很厲害的,但是因為他們報錯了,而影響到你們退稅,錯不在你,就要求他們去改!!
另外,你需要明確的是,現在報的這個HS編碼是否為海關認定的,還是貨代報錯的。。。。如果是海關認定你們家的貨,適用於這個HS編碼的話,那你要轉內銷只有去補稅了。
增票作廢會虧開票的稅的,一般不會重開的,怎麼處理你要跟供貨方協商了。
⑷ 外貿中小企業轉型內銷如何打造線上品牌求解答
我廠是典型的中小規模服裝類外貿企業。近年來,圈內一直流行著一種說法:不轉內銷是等死,轉內銷可能就是找死。橫豎都是死,總要拼一把。但是作為我們這樣一家規模不大的企業來說,要鋪開來做內銷,必然要面臨諸多的現實困難,比如產品定位問題,內銷渠道不足,內銷經驗欠缺等,甚至缺乏充裕的資金來組建內銷運作團隊。看著身邊比我們規模大的同行都在紛紛涉足內銷,開招商會,鋪專賣店,做硬廣。。。我們覺得自己無法和他們採用同樣的模式操作,所以,我們更希望選擇相對來說更低成本高效益的網路營商。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就因為准備不足,錯過了加入淘寶商城的黃金時期。雖然在危機中我們挺過來了。但一定要轉型做內銷(網商)的信念卻更強了。現在,為了做一個成功的網商,我們確實也做了些功課。正按部就班的投入到我們期待的網商事業中。我們希望也能成為夢芭莎,麥包包那樣的成功網商。但隨著這兩年來的網上營商環境的變化,對網商學習的越多,我們也越多困惑究竟該如何來打造一個成功的線上品牌。從戰略上說,到底是步步為營呢,還是獨辟蹊徑。之前,我們也覺得只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產生最大的效益就是成功,所以一度也對病毒營銷,炒作等網路營銷手段情有獨鍾,覺得這是一條打造線上品牌的捷徑。但隨著網路水軍的曝光,這種無形資產的原始積累時期可能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且這種方法本身也是歪門邪道,並非做品牌的正道。但如果立足於先站穩腳跟,不急於做大做強,而是先修煉內功的話,那麼是否會就此堙沒於品牌的汪洋。似乎提問的內容寫的太多了,那就先到這里好了,有反應了再繼續深入好了。寫了那麼多,萬一馬雲導師都沒看一眼就給PASS過去了,那我不是螞蟻搬稱砣,白費功夫啊。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我給你給力的同時,你也給我給力。馬雲導師,您也給點力!
⑸ 2016年童裝內銷前景怎麼樣開一個小型童裝加工廠怎麼樣
二孩放開後,童裝市場前景看好,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高端童裝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人民收入提升,我國兒童營養水平同步提升,兒童體格發育迅速,身高與體重這二個指標變化較大。
說明了我國兒童身高發育在加速,因此,以前可能是一套衣服可以穿很久,但現在兒童身高變化快,家長們需要經常購買衣服,這就意味著兒童服裝消費頻率在提升。
服裝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在降低,這表明普通人群越來越具備服裝的消費能力。在消費升級趨勢未顯現以前,童裝消費往往被忽略,孩童們更多的是穿縮小版的成人衣服,而今,當城市及農村的收入水平都有了絕對水平上的提高後,父母在購買童裝時則顯然更不那樣在意衣服的價格,因此,童裝也漸漸地從富裕家庭走向普通家庭,從一種偏奢侈的消費轉身成為一種大眾型消費。
⑹ 外貿情勢嚴峻,外銷服裝企業為什麼不轉型做內銷
由於疫情的影響,不少外貿企業舉步維艱,那麼服裝出口企業的情況如何呢?
有人說外貿不好,我們可以試試內銷。現在國內經濟正在逐步恢復,人們的正常生活也在逐步恢復。如果外貿不好,我們可以嘗試在國內市場開拓銷售。畢竟,能出口的產品質量不會太差。在國內市場起步應該很容易。
3、 服裝出口公司為何不接受內銷訂單?我們來分析一下:1。出口訂單量大,國內訂單量小
服裝行業有一個叫匯率的東西。匯率越高,企業管理的快速反應能力就越高!現有的服裝生產工藝不一樣,沒有標准工藝,比如水泥型號是國家規定的,鋼材有相應的型號。
但是服裝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縫紉工藝使作品的質量也不一樣。每次換型號,起步速度也不一樣,影響輸出。好好想想。你是習慣於高效率地做同樣的機械加工,還是偶爾嘗試新事物會讓你感到痛苦?為什麼窮人窮?因為窮人只願意做死板的重復性工作,而不願意努力工作。
如果接受國內訂單,那麼出口服裝廠的生產效率就慢了,自然就沒有利潤了。工人更難改變。
2. 很容易解釋,內銷的質量要求很嚴格,而外銷的質量要求並不嚴格。每次60分,大家都很滿意。突然有一天每個人都要求他得90分!他不會喜歡的。你之前不是一直要求60分嗎?你這次為什麼要90?這不合理!好好想想。這真的不合理嗎?
一句話: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到節儉難!
工人只關心自己的工資!他不在乎你的素質。他想要的是高薪。如果更高的技術導致更低的工資,工人很容易離職。
3. 如果內銷數量少,就會有更多的自然款式
增加款式,增加市場份額。要增加文體,只能增加文體的難度,不斷改變模式。
如果要求發生變化,工人的技術要求也會相應提高。很多國產產品在縫紉機之上三天做不出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但出口要求不高,能踩到縫紉機的人可以上去做。當然,有誇張的地方,但確實是客觀的。
4. 眾所周知,在國內銷售訂單的淡季和旺季
生產,只有開始滿功率量產,成本才能攤銷,成本才能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才能有更好的利潤。很多出口服裝企業都是服裝廠,生產能力單一,沒有豐富的生產技術。例如,如果你只做牛仔褲和襯衫,很難熬過淡季。
出口服裝企業向內銷轉型並非一蹴而就。要自上而下進行全面改革。在這前夕,他們可能會經歷巨大的痛苦,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服裝企業轉型為內銷並非易事。
⑺ 為什麼外銷型企業要轉型做內銷
其實內外銷道理基本相同,且做內銷還更做些的,天時地利人和都好占的!
做內銷,還是以產品來說話,以服務做保障,以傳播做市場!
所以,地一要事就是做好一切傳播,特別是網路上的免費傳播,低成本且高效,關鍵是要下功夫!
只有傳播做到好啦,自會有全國各地的潛在客戶主動來找你談的,你再根據不同地域的來分別進行營銷.
1、做企業成本漲價是所有行業都一樣面臨的,而不僅僅是你的公司在單獨面對!
2、做國內市場像你說的之前沒有研發能力,新品少,這樣是很難做的!
3、做外銷訂單,利潤少,風險也少!因為是接到訂單才采購生產的,幾乎是零庫存。而做國內市場你們必須做好足夠的庫存准備!每個款式、顏色、尺碼都要齊全!如果沒有做好准備工作,很多都會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
4、做國內市場物料管理和成品管理還需要建立ERP軟體管理系統。
5、做內銷必須設立企業營銷企劃部門和市場銷售部門。品牌定位和營銷方案策劃是做國內市場不可或缺的!
6、廣告投入預算、專賣店形象設計等。這些都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在福建泉州是個服裝鞋業出口基地,很多企業在出口賺到錢之後成功轉型做內銷,並打造出中國品牌之都的美譽,泉州地區成功申請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品牌有100多家。比如體育用品類的:安踏、361度、鴻星爾克、貴人鳥、匹克、金萊克、鱷萊特、斯舒郎、賽琪等等。服裝的、水暖的、食品的、鞋業的、茶葉的無法一一列出。
7、做內銷沒有做品牌也一樣存在走低價競爭的現實,做品牌也有很多企業死在半路上的!總結:做企業永遠存在風險和困難,想成功就必須做好項目啟動前的詳細分析評估!
祝你好運!加油!
外銷環境越來越難做,內銷本身我們市場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對於成本上漲是必然,最重要的還是提升品質,體現出產品的價值。
1、對產業鏈的認識理解不深。突如其來的危機迫使外貿型企業不得不從熟悉的國外市場轉戰陌生而龐大的國內市場。對於這樣的轉變,大多數企業顯得無所適從。迫於嚴峻的生存壓力,眾多外貿型企業還沒來得及深入分析自身所處的產業狀況,就倉促地進入了自認為能夠快速盈利的領域。其實這些企業最大的優勢其實不在生產,因為隨著國內經濟的轉型和與國際的接軌,生產已經是整個產業鏈利潤最低的環節,僅僅擁有這個優勢,不足以制勝國內市場。作為外貿轉內銷的企業來說,轉戰國內市場就是對整個產業鏈一次重新認識和把握的過程。只有準確把握產業鏈的最高利潤區,才能根據這個利潤區去配置客戶群的選擇、價值的獲取、產品差別化和業務范圍的確定。
2、生產能力穩定,但沒有自主品牌。大多數外貿型企業在長期的運營中,關注的只是產品和訂單,而沒有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做加工,做出口,不需要品牌,只需要提供低廉的生產成本和生產能力,質量有保證就可以。但是做國內市場,做消費市場需要的是品牌,品牌形象對消費者的購買選擇至關重要。出口型企業不缺技術,但缺少的是品牌。對出口型企業來講,為國外企業的代加工經驗,具備了強大的技術能力,唯獨沒有的是自有品牌,且不被國人所知和認可,這是出口企業轉內銷所遇到的第一道坎。
3、產品齊全,但營銷能力欠缺。產品是出口型企業的生命線,這些企業來仍然停留在以生產為導向的訂單時代。出口型企業產品齊全,可對開拓國內市場而言,卻沒有營銷產品,營銷能力。做生產和代加工,並不需要針對終端市場的營銷,但做國內市場銷售,就必須面對一線市場,而這一點,也正是出口型企業所缺少的。外貿轉內銷,企業同樣面臨著營銷能力的挑戰。缺營銷,但不缺產品,轉內銷,就是要解決如何把現有產品做好營銷的問題。
4、消費市場龐大,但市場運作經驗缺乏。開拓市場就像是騎馬,會騎的人馳騁原野樂哉悠哉,不會騎的人卻會踉踉蹌蹌甚至被掀翻馬下。中國消費市場就是一片原野,巨大和旺盛是不可否認的,但是要想快馬加鞭自由馳騁也絕非易事,缺乏及時有效的規劃指導和豐富的經驗就難以踏上正確的道路。從熟悉國外到陌生國內,從相對簡單到絕對復雜,出口型企業有動力也有壓力。所以,對這些企業來講,並不缺少市場容量,缺少的恰恰是他們運作市場的經驗。
5、成功機會巨大,但所需資源不足。中國市場經濟剛剛滿三十年,很多行業還很不成熟,蘊藏著巨大的成功機會。目前中國很多行業尚處在一個無序競爭的階段,品牌眾多但卻沒有一個龍頭品牌。對於大多數外貿型企業來說,擁有優勢、穩定的生產能力就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品牌基礎。危機危機,有危險也有機會,機會還是很大的。缺少的正是運作市場所需要的資源,一沒有品牌,二沒有網路,三沒銷售渠道,所有的外貿企業均如此。這是出口企業轉內銷通通存在的問題,機會就在眼前,就看如何開拓市場,抓住機會了。
二、由外貿成功轉型為內銷的思路
外貿企業轉內銷,缺少的太多,但並不能說沒有優勢,問題的反方向就是機會。清醒地認識企業所缺少的和不足的地方,挖掘自身和周圍的優勢資源,彌補不足,就能成功進軍國內市場。
1、研究產業鏈,尋找企業最優市場模式。每一個行業都有一條價值鏈,從原材料的生產、供應到產品的設計、生產再到品牌的打造和銷售,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在這條完整的產業鏈里,有好多個利潤區,而每個利潤區的利潤高低都不同的。出口企業以前只需要拿下大量的外貿訂單,照單加工就可以了,現在則不然,不僅僅要拿下大量的經銷商訂貨,還要研究終端消費,打造品牌概念,引導消費需求,只有打通物流和消費需求任督二脈動,才能使企業轉型成功。以前只需要照單加工生產,現在卻不同了,要考慮用什麼模式開拓市場,要思考通過什麼渠道來分銷產品,要研究用什麼辦法來推廣產品,用什麼途徑打造品牌等等一系列問題。
2、轉變企業經營理念。加工型企業和生產銷售型企業的經營理念、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加工型企業可以沒有知名度,沒有品牌,但生產銷售企業就不能;加工型企業可以不考慮市場和消費者變化,只按訂單生產就可以,但銷售型企卻必須以市場和消費者為中心,這是加工型企業和銷售型企業的根本區別。所以,出口轉內銷型企業,首先必須在企業的經營理念上發生質的轉變,要學會並開始研究中國市場,研究消費者,研究品牌構建,研究市場推廣等。
3、完善企業組織架構。出口企業轉內銷,組織架構上也要必須完善。可能很多欲轉型的企業連最基本的市場部、營銷部、策劃部都沒有,這樣的人才更不用說了,要轉內銷,就必須調整企業組織架構和運營管理模式,構建基礎部門,先完善內部結構,以保證企業順利轉型和成功運作。
在大批外貿型企業發展受阻的時期,智業機構理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⑻ 外貿企業如何轉型做內銷
�獗厝壞賈露鄖�郎碳岸┑サ墓�忠覽怠R壞┟揮卸┑ィ��橢荒芄孛判�盜恕� 《浙商》:隨著發端於美國的全球金融危機的縱深發展,我國的外貿企業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大。很多外貿企業都切實把「出口轉內銷」提上了戰略日程。就接下來的外貿形勢,您是怎麼判斷的? 魯柏祥:中國產品出口的兩大主要市場是美國和歐洲。當前美國失業率達到7.2%,創16年來新高,2008年凈減少260萬個工作崗位,創二戰結束以來最高紀錄。金融危機後,美國消費者收入大幅縮水,特別是中低層消費者,受金融危機影響更為深重。受此影響,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的需求縮水非常嚴重。經濟危機還在加劇,國際市場在短期內難以快速復甦。 問題的根源在理念 《浙商》: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的外貿企業很快便受到了沖擊,大量企業倒閉。其中的問題出在哪裡? 魯柏祥:這與中國外貿企業的經營理念及模式有關。中國的外貿企業十分強調訂單,往往是通過合作夥伴來拿訂單,然後根據訂單組織生產。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這種模式是簡單且賺錢的。但經濟形勢一旦變壞,合作夥伴不能提供訂單了,我們的外貿企業就無所適從了。下游龍頭一關緊,上游的水自然就下不去。長期的這種做法,就好比有一隻老鼠跳進米缸里,開始吃得很歡,但等米吃完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跳不出去了,只能等死。 問題的根源出在理念上。中國的外貿企業有著根深蒂固的銷售理念,只懂得銷售,不懂得做渠道和市場。這必然導致對渠道商及訂單的過分依賴,進而使得企業的經營風險非常高。很多企業一旦沒有訂單,只能關門歇業。 《浙商》:外貿難做,很多依賴於出口的外貿加工企業於是轉戰國內市場。這條路行得通嗎? 魯柏祥:對於國際市場,我們外貿企業還是要重視,不能放棄掉,否則就犯了走兩個極端的錯誤。對於企業來說,要建立全球共同市場的概念,不要簡單劃分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應在全球范圍內定位自己的目標市場。況且,出口企業轉內銷,還會與原來就做國內市場的企業短兵相接,國內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按照一般規律而言,經濟危機會在3年左右走到谷底。美國2006年開始顯現次貸危機,以此估算,今年年底將是美國經濟最為困難的時候,之後開始走向復甦。我們的外貿企業,不但不要放棄已有國外市場或渠道商,更要趁這個時間與國外的渠道商搞好關系,為兩三年後打好基礎。大潮退去,海灘上總是會留下美麗的貝殼,我們的企業要善於做拾貝者。早做准備,方能更好地抓住經濟復甦帶來的新機遇。 不同的游戲規則 《浙商》:外貿和內銷的游戲規則是不一樣的,很多做外貿生意的企業家都說外貿要比內銷簡單得多。您認為外貿企業做內銷時,需要有哪些轉變? 魯柏祥:外貿企業在轉內銷時,要吸取以前做外貿的教訓,變銷售為營銷,掌握市場與渠道。否則,資源掌握在人家手裡風險很大,一旦渠道商出了問題便會前功盡棄。 《浙商》:渠道對於外貿企業轉內銷來說,可能是最為頭疼的問題。您認為,企業該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魯柏祥:對於外貿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要新建一套自己的銷售渠道是非常困難的。我們說做渠道,是使得渠道暢通,而不是說企業一定要自己派人建立渠道去銷售,這樣會與渠道商產生利益糾紛,擾亂市場秩序。這就要求企業學會合作,剛開始可以借用他人的渠道來銷售產品,把精力集中起來做市場、做終端,了解客戶的需求進而不斷改善和提升自己產品的品質。當產品慢慢贏得市場終端的美譽度和忠誠度之後,原先的渠道「推銷」便會變為終端「拉銷」,終端自然而然會起到拉動銷售的作用。這樣,企業才能慢慢擺脫對渠道商的依賴,對渠道商有了主動權。在提高產品美譽度與消費者忠誠度的同時,企業才能慢慢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品牌是個過程,而非一蹴而就的。 老闆要帶頭出去跑 《浙商》:我們說,企業家在一個企業裡面起到最核心的作用。他們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企業的發展思路,那麼,企業家當下應該怎麼做呢? 魯柏祥:這個時候,老闆千萬不能呆在家裡。打個比方,越是在冰天雪地的時候,動物就越是會出來覓食,否則就會餓死。企業在大蕭條時期要控製成本,但其他方面的費用可省,銷售方面的費用不能省。要出去跑,不是銷售人員去跑,必須是要老闆自己帶頭出去跑。很多企業把銷售人員當作「野狗」一樣讓他們去跑市場,而且不給「骨頭」吃,讓他們根據銷售額拿提成。如果銷售人員不擇手段追求短期的銷售量提高,會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埋下禍根。老闆只有自己出去了,思路才會符合市場需求、切合實際,才知道企業要做什麼、怎麼做。因此,我還是強調老闆要將以下三句話靈活運用:「一切到市場中去,一切從市場中來,一切再到市場中去。」 《浙商》:出口企業如何實現轉型,您能否給企業幾條具體的建議? 魯柏祥:要實現轉型,我認為企業要做好三化:產業專業化,產品豐富化,市場多元化。很多企業一看自己的產業面臨困難,就想「病急亂投醫」換產業。企業在這個時候,要堅決進行「瘦身」,縮短戰線,做自己最專業最拿手的產業。只有這樣,方能乘風破浪,闖出一條血路來。再就是針對同一目標市場,根據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設計多樣化的產品,以更好地滿足終端市場需求。所謂市場多元化,是指企業家要有全球共同市場的概念,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沒本質區別,並不需要二選一。 企業在關鍵的生存發展時期,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建議企業家們趁機引進三類最為關鍵的人才:高級營銷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雖是三種人,只要使用得當,就會發揮出「三駕馬車」的作用,幫助企業順利渡過關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