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男拌女裝打籃球的電影
《女籃辣哥》又叫《變身球星》
Ⅱ 服裝設計師John Galliano的平生經歷與主要作品
1960年出生於直布羅陀,父親是英國和義大利的後裔,母親為西班牙人,內斂的嚴謹與豪放的熱情結合的血統,或許正是造就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驚艷四座的才思的源本。 1980年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進入英國聖馬丁藝術學院,嘗試了繪畫和建築學習,最終選擇了時裝設計。4年的求學生涯,激發了他心底最原始最純粹的創作渴求和自我夢想。1984年,他從法國大革命中汲取靈感,奉上了個人的畢業設計作品發布會「LESIN-CROYABLES」,其作品的精湛新穎在整個英倫引起轟動。英國品牌 BROWNS 甚至在發布會剛結束就將整台服裝買下並在其店鋪櫥窗內展示。 橫空出世的成功讓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信心倍增,大學畢業後他在倫敦東部的一個廢棄的倉庫里開了個人工作室,開啟了其執著又狂熱的設計生涯。1985年,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很快就打出了個人冠名的牌子,他的標新立異不僅體現在作品的不規則、多元素、極度視覺化等非主流特色上,更是獨立於商業利益驅動的時裝界外的一種藝術的回歸,是少數幾個首先將時裝看作藝術,其次才是商業的設計師之一。 1988年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被評選為英國最佳設計師。在其後每季度的時裝展示會上,他都推陳出新,展現頑童般天馬行空的思維。1995年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移居法國接管 GIVENCHY 的設計師位置,但他的個人風格與 GIVENCHY 的品牌訴求存在相悖之處。1997年他又接掌Christian Dior 首席設計師,並成功地實現了將 Dior 品牌年輕化的任務——對於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這樣的鬼才,只要給他一個支點,他就能顛覆所有庸俗和陳規,而「無可救葯的浪漫主義大師」之名也從此成為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專屬的稱謂。 縱觀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歷年作品,從早期融合了英式古板和世紀末浪漫的歌劇特點的設計,到溢滿懷舊情愫的斜裁 (bias cut ) 剪裁技術,從野性十足的重金屬及皮件中充斥的朋克霸氣,到斷裂襤褸式黑色裝束中肆意宣洩的後現代激情,人們總能真切感覺到穿著這些衣裝的軀體不再是單純的衣架,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彰顯靈魂的驛動。除此之外,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海盜般英俊的臉龐和身姿,更是吸引大批粉絲的一大動因哦!約翰·加利亞諾 (John Galliano) 官方網址: http://www.johngalliano.com/
Ⅲ 哪些演員是從跑龍套到功成名就的
當今娛樂圈中,小鮮肉當道,只看顏值不看演技,一部電影、電視劇有幾個小鮮肉就是收視率的保證,熒幕中俊男靚女確實吸引人,然而很多人看過之後卻根本想不起演的什麼內容,更多的關注點是在顏值上。很多年輕明星也是一出道就做主演,根本就談不上有演技,而曾經的老一輩的演員,幾乎都是從龍套配角慢慢成長起來的,這在香港影壇最為常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香港十大影帝龍套舊照。(排名不分先後)
1.林家棟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努力吧,小夥伴們!
Ⅳ 曾被傳有「女裝癖」的成龍,為何現在喜歡穿唐裝了
01好萊塢的自取其辱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成龍曾兩次闖盪好萊塢市場,在好萊塢,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敗感,一是來自種族歧視,二是來自媒體記者。
拍完《殺手壕》之後,公司在美國安排了很多宣傳和訪問,以期電影能賣出一個好票房。
在接受美國記者的訪問之前,成龍身邊的工作人員就提醒他,一定要注意美國的記者,他們非常不友好。
成龍從小學武,抗擊打能力很強,在香港他早已是走紅的武打明星,大大小小的場面也見過很多,他心裡對此是不以為意的。
未曾想,美國的記者確實對他很不友好。
《殺手壕》發布會現場,記者根本不關注電影,只是問他「你能徒手碎轉頭嗎?」、「你是李小龍的徒弟嗎?」、「你能給我們表演一下空手道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搞得成龍很不開心,認為好萊塢記者是把他在當猴耍。
當時,成龍已經成為全亞洲走紅的武打明星,所有人對他都尊重有加,他也一直自我感覺良好,未曾想,在好萊塢他竟然吃了敗仗。
後來,他又去參加了一個電視訪問,主持全程對他愛搭不理,還因為他英文差嘲笑他。采訪出來之後,他的大部分鏡頭也都被剪掉。
這件事之後,成龍非常生氣,同時又很難過,認為自己放著亞洲市場不好好做,非得出來「自取其辱」。
除了成龍自己被人瞧不起之外,成家班更是被人嫌棄到了家。
一是大家英文都不好,無法溝通;二是成家班的兄弟們都是武行出身,不守規矩習慣了,比較隨意;三是好萊塢的人不知道成家班的本事,根本不拿正眼瞧成家班;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好萊塢片場,大家分工十分明確,打燈的就是打燈,搬道具的就是搬道具,絕對不會去給別人幹活。如果亂干,對方會以為是來搶他的飯碗,就很不開心。
成家班的工作方式則是「我是社會主義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大家嘻嘻哈哈,什麼都能上手,從來不計較活計的多少,大家都會互相幫助。
西方人工作都是慢慢悠悠,成家班工作都是風風火火,兩邊互相看不順眼,非常難融合,搞得大家都很不開心。
《殺手壕》之後,成龍覺得很不爽,壓根不想在好萊塢混,再次回到了香港。
和李小龍、李連傑、甄子丹等其他幾位功夫演員相比,成龍並不算純粹的功夫巨星。甚至有人說他的功夫是只是用來表演,根本沒有什麼特色。
但是在電影中,成龍的拚命三郎精神和他創造的獨特喜劇風格,卻成功打造了一個個草根氣質的平民英雄,成為幾代人的記憶。
成龍的電影雅俗共賞,既可以看到精彩的武打場面,也可以看到搞笑的故事情節。他的電影有武打但不血腥,常常會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製造出讓人驚喜的喜劇場面。
成龍曾說,我希望我的電影沒有粗口和虐殺,能讓全家人一起觀看。
說實話,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成功。
如果說李小龍和甄子丹的武打場面表現得是武術的震懾力,李連傑的武打表現的是功夫的美感,那成龍的武打則充分表現了功夫的巧妙和詼諧感,自成一派,樂趣非凡。
成龍在每部電影中扮演的都是小人物,但是這些小人物卻個個親民、頑強、永不言敗。
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即使作為這世上最普通的人,也要永不言敗,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