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rada舉辦男裝大秀你喜歡嗎
最近2019春夏米蘭時裝周正在火熱進行當中,2018年的夏天還沒結束,這些大佬們就已經迫不及待地發布19年的新作了。作為時尚圈裡的大牌,Prada 2019春夏男裝大秀也如期舉行,這一季都有哪些看點呢?
北京時間6月18日凌晨,Prada 2019春夏男裝大秀在米蘭發布,不僅有東方神起昌珉亮相支持,這一季的秀場布置和設計都非常有看點哦!這次的秀場位於Via Fogazzaro,粗放的秀場被笛卡爾空間(Cartesian)的精確空間規劃所平衡,極大呈現出工業優雅質感。秀場空間被處理地如同建築工地:看秀嘉賓區域以網格劃分,預留的四條通道則便於模特縱穿秀場,布局井然有序,秀場動態盡在掌握。Verner Panton設計的充氣坐墊非常有當代氣息,輕盈又通透,是對VERPAN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PRADA所打造專屬作品的重新詮釋。秀場空間整體覆蓋著透明鑲板,在落日余暉的映射下隱沒匿跡,為整體空間渲染了一種迷幻而又神秘的氣氛。雷鋒帽這一季系列中雷鋒帽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採用Prada品牌一直主打的尼龍材質,防風擋雨加凹造型一個不落!
彩色超短褲,你敢嘗試嗎?在Prada 2019春夏男裝秀中,設計師延續了2019早春女裝的設計風格,大量高飽和色彩的單品組合,為男裝呈現了豐富的質感。珠粉、橘黃、藍紫色、赤紅、嫩黃等顏色呈現在流線剪裁的外套+超短褲之上,與之搭配的黑色、棕色以及駝色,在平衡了青春氣息之後又增加了文藝而紳士的味道。很多look都採用了彩色男裝短褲配西裝、運動裝或毛衣的搭配,而且這些短褲可不是一般的長度,堪比泳褲了,別說,搭配西裝的時候看起來還挺性感的~~不知道男生們敢不敢嘗試一下?本季設計師對於男士的身材比例做出了改造,收腰西裝、高腰長褲、超短褲以及飛行夾克,拉伸了身材比例的同時又能修飾身材,簡約而利落,沒有冗雜的累贅感。
Ⅱ 只要 78 元,這可能是年輕人的第一件 Gucci
繼虛擬偶像、虛擬服裝、虛擬藝術品之後,虛擬運動鞋也來了。
最近,奢侈品牌 Gucci 發布了他們的首款數字虛擬運動鞋:Gucci Virtual 25。
不過與最近很火的 NFT 數字藝術品不同,這雙鞋不能轉售,只能在線上世界穿。
但它可能是 Gucci 有史以來最便宜的一雙鞋,只要 78 元。
這雙鞋由 Gucci 的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設計,AR 技術營銷公司 Wanna.Fashion 與 Gucci 共同打造。
它的外觀只有一種霓虹配色,以熒光綠為主,粉紅天藍相稱,據稱配色靈感來自於 80 年代,是 Gucci 一向喜歡的復古美學風。
鞋舌和鞋底,則各帶有 Gucci 標志性的 Logo。
它的鞋帶採取了轉盤收縮的形式,省去了在虛擬世界還要系鞋帶的麻煩。
之前很多平台已經可以通過 AR 技術在線試穿鞋子,在 Wanna.Fashion 平台上,也已有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多個運動品牌產品的虛擬體驗。
但 Gucci 這雙鞋是首雙付費才能體驗的虛擬鞋。
也就是說,只有買了才能穿。這也阻止了那些試穿截圖,假裝自己擁有這款虛擬鞋的消費者 —— 虛擬體驗也是要付費的。
買了之後,你就可以穿上它拍照或錄制小視頻,然後分享出去。畢竟在線分享,是虛擬產品對於當代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比起之前的虛擬產品,Gucci 這雙鞋在互聯網里的使用場景也更廣了。
它不僅可以在 Gucci app 裡面使用,還可以在 VR 社交平台 VR Chat,以及 游戲 平台 Roblox 里穿,就像 游戲 里的一層「皮膚」。
如果你只是想體驗一下穿 Gucci 虛擬鞋的感覺,也不是不可以。
在 Gucci app 里,還新建了一個虛擬互動運動鞋專區「Gucci Sneaker Garage」,這里還有多款虛擬鞋可以試穿,包括 Screener 系列、Tennis 1977 系列、Rhyton 系列等等。
Gucci 也把這里打造成了一個小型的虛擬互動社區。
你還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 Gucci 元素、顏色、零件等,自定義一雙專屬的 Gucci 運動鞋,再上傳到虛擬的「Gucci 鞋庫」里。
而能夠買的 Gucci Virtual 25,喊著「通過數字化,讓人人都能體驗 時尚 」的口號,也遭到了一些消費者的吐槽。
時尚 雜志《W》直接噴道:
但就算 Gucci 這雙鞋只是個「濾鏡」,也依然是要花錢買的濾鏡……
這已經不是 Gucci 第一次涉足虛擬 時尚 了。
早在前年,Gucci 就和 Snapchat 合作,推出了智能太陽眼鏡 Spectacles 3 的限量版,用眼鏡就可以拍 3D 視頻。
虛擬試鞋領域其實 Gucci 也走在了前頭,Gucci 也是首個為 Snapchat AR 推出濾鏡的品牌。
從去年開始,Gucci 在虛擬數字產品和項目的投入變得更加多元了。
2020 年年底,Gucci 直接通過 AR 技術發布新的香水 Profumo di Fiori,有意思的是,人們可以通過在線的虛擬體驗 游戲 來「聞」到香水味。
雖然不是真的聞到,但當 Fade Into You 這首歌悠揚飄來,玩家在綠樹成蔭的古堡中穿行,找到香水拿起時,對應香型的漫天玫瑰灑落,身上好像還真有股它的香水味了。
而 Gucci 的虛擬產品集大成處,還是在 Gucci app 里。
在這里打開攝像頭,你就可以試穿 Gucci 的鞋、腕錶、眼鏡、帽子、面具、唇膏,甚至家居飾品等等。
為了進一步開發虛擬體驗,它們去年和虛擬形象 科技 公司 Genies 合作,讓人們也能夠創建一個自己的虛擬 時尚 形象,然後為它打扮。在 游戲 平台 Roblox 里,同樣可以購買來自 Gucci 的 50 多款衣服和配飾。
眼看著 Gucci 的虛擬產品風生水起,各大奢侈品巨頭們也沒有落下腳步,甚至可以說他們幾乎並駕齊驅。
早在 2011 年,很多人還對 VR 和 AR 沒有概念時,Burberry 就豪擲千萬美金,辦了一場 3D 全息走秀,全場除了 6 名真模特其餘全是「假人」。
那時候,虛擬 時尚 還剛剛點燃火苗。2016 年,VR 迎來了它的鼎盛元年,但很快又走入不溫不火,真正讓虛擬現實再次火起來,還是因為疫情的推動。
疫情期間,大量線下活動取消,於是 Prada 把 2020 早春女裝時裝秀的場地全景製造成 VR 實景,讓大家一起在線上看秀。
這也讓奢侈品牌的秀場變得更加「平民化」,粉絲或路人都能在線上一探大型秀場的風姿。
愛馬仕、香奈兒、巴黎世家去年參加的巴黎時裝周期間的 時尚 峰會,也用虛擬現實會議的形式來呈現,讓人們在線買票、在線參與。
Dior 更是放了個大招,直接開了一家虛擬美容專賣店。
用戶進店時,大概的流程就像是 —— 從法國南部的 La Colle Noire 城堡走進店鋪,然後陸續瀏覽不同位置的不同商品,喜歡就可以 360 查看它的信息和視頻,想買就直接下單。
為了提高品牌的吸引力,Dior 前年就在 Instgram 上推出了用 AR 太陽鏡,以及 「3Dior 彩妝」的 AR 濾鏡,晶瑩的亮片漂浮在用戶臉上的新奇效果,也在 Instgram 上掀起了一陣病毒式傳播。
Dior 數字和零售領域的獨立顧問 Charles Bianchi 表示,疫情正加速著網店的體驗和發展,Dior 未來甚至會在虛擬店鋪使用全息圖和專門的客戶服務,讓人們數字購物更身臨其境。
的確,在過去一年疫情的打壓下,奢侈品巨頭們除了愛馬仕幾乎「全軍覆沒」,LV、Gucci、Dior 等品牌都進入了寒冬期。
LV 母公司 LVMH 集團 2020 財年營收下滑 17% 至 446.5 億歐元,Gucci 母公司開雲集團 2020 財年銷售額大跌 17.5% 至 131 億歐元,因此虛擬 時尚 也成了他們發力的重大戰場。
不過,疫情終究有結束的一天,而虛擬 時尚 卻會越來越火。
引領著 時尚 趨勢的奢侈品巨頭們,自然不會放過新的虛擬趨勢。
所以,他們在疫情之前就都開始有所動作,疫情只是加速他們開發新的虛擬產品和虛擬銷售場景,這些奢侈品牌真正盯上的,是新一代消費者的錢包。
Z 世代(1995-2009 年間出生)毫無疑問是數字原住民,他們 50% 以上的時間在網上度過,虛擬社交和虛擬 娛樂 也成為他們的主流愛好。
不過現在他們很多人還買不起實際的奢侈品,但這不影響他們在互聯網社交平台追捧新的潮流風向。
此前計算機技術合成的網紅 Lil Miquela 就曾風靡互聯網,Instagram 上粉絲數高達 304 萬。
她參加 Chanel、Burberry 的大片拍攝,現身名流雲集的米蘭時裝周,參加各類 社會 議題討論,成為 Z 世代新的偶像。
虛擬偶像只是新興的虛擬世界中的一環, 游戲 才是虛擬市場目前最大的發力空間。
為了占據著年輕市場,以及未來市場,奢侈品牌已經在 游戲 平台上大施拳腳。
2019 年,LV 嘗試和《最終幻想》《英雄聯盟》等 游戲 聯名,打破了 時尚 和電競的壁壘。他們在《英雄聯盟》中開發了定製皮膚和虛擬 LV 獎杯,這也被戲稱為年輕人 游戲 里的「第一件奢侈品」。
今年 1 月,Gucci 也和《寶可夢 GO》以及戶外品牌 The North Face 合作,讓 游戲 里的虛擬人物也能穿上 Gucci 的 T 恤、帽子、背包,掀起了一股虛擬 時尚 的波瀾。
當然也有不用錢的玩法。動物森友會去年火起來的時候,玩家們紛紛在 游戲 里復刻那些現實生活暫時消費不起的 LV、Gucci、Burberry 等大牌產品,轉身就成為 游戲 和朋友圈裡最閃亮的弄潮兒。
當你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了 時尚 所帶來的「光環」,也會在現實中對它們更加嚮往。
對於各大 時尚 品牌來說,消費者在虛擬世界和他們的產品交互,也就與品牌產生了更多 情感 上的聯結。
藉助數字化轉變,這些品牌將在年輕一代消費者中刷新他們的品牌形象,也將獲取更多注意力與流量。
AR 營銷平台 Wanna 的首席執行官 Sergey Arkhangelskiy 近日接受采訪時也表示:
2019 年,全球第一件虛擬衣服就在紐約 Ethereal Summit 區塊鏈拍賣會上,賣出了 9500 美元的高價,用戶提交照片後,The Fabricant 平台就將合成處理後為購買者「穿」上它。
一雙曾被 PS 到馬斯克腳上的虛擬鞋,也能被競價者喊到 40000 美元。
NFT 最近的火熱,更是足以體現人們對數字藏品的高漲需求。
多位藝術家、音樂家、甚至 twitter 首席執行官 Jack Dorsey 都將其作品數字化然後高價出售,一段 10 秒鍾的視頻,就能賣出 660 萬美元。
NFT 所代表的數字資產,具有獨一無二、不可篡改、不可復制的特點。隨著虛擬技術的發展,虛擬產品也會和現實產品一樣,越來越受版權以及其他形式的保護。
10 秒視頻作品 《十字路口》(Crossroad)
虛擬生活成為現實生活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那時候的虛擬產品,就不止是一層「濾鏡」,或者一層「皮膚」那麼簡單了。
法國思想家、導演 Guy Debord 曾在《景觀 社會 》中說道:
這本書 1967 年出版時,批判的是資本主義 社會 的消費主義,而現在,虛擬世界將讓新的「景觀 社會 」更加劇烈而瘋狂。
但不同的是,虛擬的,也將會是落地的、獨有的、真切存在的。
Ⅲ 求梁莉的《東風西漸:解讀國際大牌里的中國元素》急!!!鏈接也好,拜謝!
各大國際時裝品牌中出現中國元素早已不是新鮮事。近些年,國人憑借著趕超歐美的迅猛消費態勢,成為國際大牌爭相獻殷勤的「財神爺」,各大品牌自然少不了奉上讓中國人倍感自豪和親切的中國元素,China Chic炙手可熱。國際大牌詮釋中國元素的方式很值得我們細細品評和思考,他們所詮釋的中國元素是他們對中國所了解的那一部分,就好像是,他們站在門外,從門洞中窺一斑而見全豹;我們國人則身處門中,得見全豹,對於如何取捨,才能提煉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中國元素,反而更容易糾結不清。
西方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開始了。通過海上和陸地兩條絲綢之路,兩千多年以來,大量中國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湧入西方。在十六世紀的明朝中葉之後,歐洲傳教士的來華佈道,海上貿易的繁榮,西方世界才開始對中國有真正深入的了解,為18世紀歐洲思想家們濃郁的中國情結以及歐洲社會的「中國熱」奠定基礎。
青花瓷為歐洲商人帶來巨大商機。在16至18世紀,共有三億多件瓷器在歐洲登陸,它的銷售遍及地球三分之二的大陸。明朝時的海禁讓到達歐洲的青花瓷身價倍漲,一時成為權貴人士才能擁有的奢侈品。直到17世紀上半葉,通過荷蘭人的超凡商業組織能力,青花瓷才開始步入尋常百姓家。英國女王瑪麗二世對青花瓷的青睞,更是帶動了整個英國社會收藏中國瓷器的風尚。西方世界對青花瓷的獨特情愫,不難在今日的各大國際時裝大牌的發布系列中看到。時裝界的青花瓷時代由羅伯托·卡瓦利(Roberto Cavalli)所開創,在卡瓦利2005年秋冬成衣系列發布中,呈現了一長一短兩件青花瓷紋樣的禮服,在此之前,尚無西方設計師能將中國元素運用得如此渾然天成,在此之後,這款青花瓷禮服就被其它品牌不斷地模仿和膜拜。其影響至深,以至於克里斯汀·迪奧2009年春季高級定製系列發布中,在禮服上運用的白底藍色紋樣,被視為青花瓷風格的延續,盡管其靈感實際上是來源於中世紀歐洲弗蘭德地區的一種傳統顏色,而非青花瓷。在卡瓦利2013年早春度假系列新品女裝中,再次於服裝上呈現青花瓷印花的紋樣,帶來東方風情的柔美氣息,契合了西方人心目中青花瓷的高貴典雅印象。在斯特拉·麥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2012秋冬系列中,白底藍色浮雕刺綉圖案,也呈現出青花瓷的感覺。
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舊上海,是西方時裝設計大師們揮之不去的東方情結。當時的上海,遍布西方各國租界,金融商業繁榮,與當時的紐約、巴黎齊名,是世界上最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被譽為「東方巴黎」。十里洋場中身著改良旗袍的時髦女子,更是西方人心目中的東方性感女神。隨著1997年妮可·基德曼身著鵝黃色綉花的迪奧高級定製旗袍,款款走上奧斯卡紅毯,一場全球的中式服裝風暴席捲而來。阿瑪尼(Armani)2009年春季高級定製系列中,展現出二十世紀30年代的上海風情,玲瓏的寶塔形翹肩外套、濃艷的漆紅色、流蘇裝飾的衣扣、如旗袍一般的緊身輪廓,勾勒出步履旖旎的倩影。夏奈爾(Chanel)2010年的高級定製系列發布上,旗袍的出現,無疑是為了贏得中國富人的高級定製市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2011年春夏系列發布中,旗袍的小立領、斜襟、盤扣,以及招搖的直抵大腿上部的高叉,性感到妖冶,這是馬克·雅各布斯(Marc Jacobs)精心策劃的一場針對遠東顧客的時裝發布。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開始打開國門,迎接各方來客。對西方世界來說,那時的中國社會就像是地球上的另一個世界,他們對冷戰期間封閉了幾十年的遙遠中國感到十分陌生,又充滿好奇。西方人對那個時代中國的印象就像是電影蒙太奇一樣的片段,要表達它們,難免斷章取義。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數夏奈爾的」巴黎·上海「2010高級手工坊時裝發布:解放軍服裝、雙C標志取代五角星的解放軍帽、越南斗笠……很明顯,這是對中國一知半解的西方人,用他們心目中的中國元素拼湊出的不知所雲的故事。不知是出於調侃或是懷舊,中國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也成為國際大牌們的靈感來源。路易·威登的民工蛇皮袋、菜籃子包、「為人民服務」軍挎包,夏奈爾的暖水袋包和中葯包,古奇(Gucci)的郵差自行車……經過大牌們的重新包裝,這些已經被棄之不用的老物件一躍成為時尚名品。對於西方設計師,中國元素就是能讓外國人由此聯想到中國或中國人的元素,在此同時,似乎鮮少考慮到當下中國人的情感及喜好,所以會出現這樣解讀的錯位。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中國,一些西方設計師不滿足之前對中國元素「形」的模仿,開始探尋「神」的再現,對抽象的中國審美思維進行深入解讀。於是,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形散神圓、追求意境的中國水墨畫。普拉達(Prada)2008年春夏成衣發布,嬌艷的色彩與富有流動感的插畫風格印花,讓飄逸的半透明生絲綃隨著模特的步履靈動生輝,包邊的變形小立領,烘托出女性嬌嫩的肌膚,滿溢的自然情趣,寓情於景。高田賢三(Kenzo)2008秋冬系列發布中,以中國傳統的梅花和月季圖案作為主題的禮服設計,形意合一。西方設計師們也把中國人作為審美主體來進行創作,而不僅僅是滿足西方人追求異國情調的獵奇心理。
值得關注的還有近年來活躍在國際時裝舞台上的華裔設計師,他們對中國元素的詮釋也有其獨到之處。」婚紗女王」王薇薇(Vera Wang)在2013早春女裝系列中運用了中國式樣的提花刺綉圖案,在運用中國元素上顯得惜墨如金,比較謹慎。紐約的華裔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在2012年秋冬系列發布中,將他理解的中國元素概括為三個方面:軍事化的中國、清朝的中國、二十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運用軍綠色和紅色的運動裝、盔甲式肩部的夾克表現軍事化的中國,運用清朝官員的帽子、祥雲紋樣的裙子、華美的刺綉表現清朝的中國,運用旗袍式的晚禮服表現二十世紀30、40年代好萊塢電影中的中國。這些手法與西方人看中國的感覺無異。華裔鞋履設計師周仰傑(Jimmy Choo)2012年秋冬系列中,大量中國刺綉被運用於鞋面上,富有典雅優美的女性氣質,將中國風情恰如其分地融入他一貫的優雅設計中。譚玉燕(Vivienne Tam)生長於東西文化交融的香港,一直致力於中國元素的塑造,呈現東西方結合的視覺效果,她的設計中呈現的中國元素也趨於豐富多樣。
鑒於當今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水平,中國設計師還無法掌握時尚話語權。同樣的中國元素被國際大牌和國內品牌運用,會被解讀為不同的結果。身為當代的中國人,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的需要,只是我們還要更多一些對中國以外的世界的真正了解,覓尋到基於中國傳統的普世價值。通過認識世界來認識自己,也通過認識自己來認識世界。如谷文達所說:「從廣義的角度來說,任何你周邊的經典文化里都含有中國要素。"中國元素的應用既不能流於表面,亦不能失於凝重。前者不耐尋味,後者曲高和寡。或許我們可以借鑒徐冰和蔡國強兩位國際級的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徐冰的《天書》乍一看是中國書法,其實是世界語言——英語;蔡國強運用的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但卻以煙火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二者都蘊含著古老而傳統的中國元素,卻與當今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積累,任何一個元素都是滄海一粟,都可以是訴說中國故事的語匯,就看我們如何去說得精彩。中國元素不僅是挖掘中國的過去,更要關注中國的現在和未來方向。讓中國元素與當下的社會生活發生緊密的聯系,同時在生理和心理層面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中國元素才能真正走下廟堂,成為有血有肉的鮮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