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男裝設計師賢語居家

男裝設計師賢語居家

發布時間:2021-07-12 20:35:01

① 大家幫我想想形容居家溫馨、浪漫的詞語

就叫宜家居吧。一語雙關,既套用了《詩經》中的典故,家居又和傢俱諧音。我認為不錯呢。你看呢?
1
伯塤仲篪
bó xūn zhòng chí

成語典故: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製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贊美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2
和睦相處
hé mù xiāng chǔ

成語典故: 彼此和好地相處。
成語出處:

例句: 鄰里之間應當團結友愛,和睦相處

3

和氣致祥
hé qì zhì xiáng

成語典故: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成語出處: 《漢書·劉向傳》:「和氣致祥,乖氣致異。」

例句: 田家因不分家,那棵紫荊又活轉過來,豈不是「和氣致祥」的明驗嗎?(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

4

講信修睦
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語典故: 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成語出處: 《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5

如塤如箎
rú xūn rú chí

成語典故: 塤:古時用土製成的樂器;箎:古時用竹管製成的樂器。象塤、箎的樂音一般和諧。比喻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箎。」

6

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

成語典故: 比喻人事協調,關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鼓鍾》:「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7

塤篪相和
xūn chí xiāng hè

成語典故: 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8

宜家宜室
yí jiā yí shì

成語典故: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9
宜室宜家
yí shì yí jiā

成語典故: 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例句: 有風有化,宜室宜家。(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

10

其他_

和睦\和美
家和萬事興
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夫唱婦隨
天倫共享
天倫之樂

② 歐派佰麗.小季櫥櫃還有小櫥櫃店,品牌的很貴雜牌又太嘍了,有誰知道勇典家居櫥櫃怎麼樣設計師剛推薦的

LZ 面對市面上多如繁星的櫥櫃品牌眼花繚亂不知道怎麼去選這種情況很多業主裝修都遇到過,所謂的一份價錢一分貨至於怎麼去選有時候也是根據自己的預算來,歐派就不用說了大品牌產品質量也好但是價錢也不便宜不然一年那麼多廣告費誰出,但是既然喜歡又有這個消費能力也就無所謂了畢竟貴有貴的道理。 LZ說的百麗不知道是哪個百麗 一個是進口的德國百麗一個是上海的佰麗愛家,德國百麗櫥櫃更貴隨便一套都是十幾萬甚至四五十萬都是面對土豪級的高端客戶的,上海栢麗愛家櫥櫃價錢比歐派稍微便宜屬於中高端,小季櫥櫃主打的是性價比畢竟價錢比上面這些便宜如果你要求不是太高也是不錯的選擇。勇典家居主要是做全屋定製的,主要業務是工程裝飾別墅裝修這塊,櫥櫃定製傢具這塊的設計理念比較適合有品位懂點小資情調的客戶。市面上還有很多櫥櫃品牌比如博洛尼.志邦.金牌.科勒都是不錯的選擇。祝LZ裝修愉快。
本人從事設計多年都是用心寫的望採納哦

③ 居家良妻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

居家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居家兩期現在來說應該是中性詞,他可包可變當行一個女人的善良存貨的時候,可以說來褒義詞。如果說這個女人落後於時代不是很潮流的話,就可以說是貶義詞,但是大體來說他是屬於褒義詞。

④ 84年陰歷4月8號陽歷5月8號星期二18時,求人算下生辰八字

公元1984年4月8日18時0分出生

一九八四年 三月 八日 酉時
八字: 甲子 戊辰 壬申 己酉
八字五行個數 :2個金,1個木,2個水,0個火,3個土
流年配樓層:1、6、11

由年命看,您的最佳婚配是:己酉(1969) 癸丑(1973)
由年命看,您極為不利的婚配是:戊午(1978) 及屬羊的。
您的配偶所在的方向(以您原籍住址為中心點):東南方對西北方。

桃花位在酉。

文昌位在東南。

求子息避忌方位:睡房門和床位不要位於以下方位。太歲方:北方。
流年方:2002年南方,2003年西南,2004年西南,2005年西方,2006年西北,
2007年西北,2008年北方,2009年東北。2010年東北,2011年東方。

頭胎易生女孩。
命宮趨向(辰宮):
天如星,事多反復,機謀多能。辰宮,金星之垣也。生於此垣,以金為主。其為人也,多才多藝,宜於攻習文藝,書畫,音樂,喜劇,雕刻,金石,裝飾及有關美術之學藝。辰宮之人, 性格溫和,儀表雅緻,行止彬彬有禮,樂於為人排解爭端,思慮周到,措置平衡,務使雙方能得相應之滿意。遇有需求,則挺身出助,往往熱忱過度,無暇自顧,反而惹起是非糾纏。尤以婦人之要求,更見踴躍以赴,事後若蒙輕諾之譏,亦所不恤,此類作風,看似隨和,缺乏決斷,其實天性使然。如逢歲運不佳,生理方面,可能影響腎部,水火不濟,脊背軟弱,及患脾腎兩虧等症。
性格簡評:
有組織領導才幹, 有懾眾之威, 一生易有掌權之機。

其人愷悌慈祥, 為人至誠至厚, 做事公道, 一生少病, 官刑不犯, 逢凶化吉。

聰明好學, 為人正直, 做事專一, 自己或家裡有人對宗教或神秘術喜好。

交異性朋友要注意,還要在交往中克制自己。

性情恬靜, 雅潔高致, 資質聰敏, 富於文才與藝術性, 性情傾向於哲學宗教, 但不免較為孤獨。

威嚴不屈,紀律嚴明,軍人特性明顯,有領導才能。

有依賴心, 樂觀, 向外, 度量寬廣, 富於勇氣, 聰明又任性。

優點:為人端莊,穩重,正直保守,秉公尚義,負責任,重信用,講規范,安於本分,重視精神生活,有目標理想,肯服務人群,易得群眾愛戴信任。
缺點:往往不夠積極,過於保守及優柔寡斷,以至臨事猶豫不決而常坐失良機。

優點:為人志大進取,堅強果決,嫉惡如仇,見義勇為,抑強扶弱,不善虛飾,具革命性及叛逆性。勇於突破環境,開創新機。舉止威嚴有權,有領導力,可得部屬及子女之敬畏。
缺點:個性剛強,時而過於偏激,別人難以適應,因此較少知心朋友,多年友誼亦於一日之間反目。由於好勝心強,對人猜忌而不信任,亦較易樹敵招禍。又由於沖動,常致行事粗魯凶暴。
一生重大關口:
1987(丁卯)
1990(庚午)
1993(癸酉)
1998(戊寅)
2000(庚辰)
2009(己丑)
2015(乙未)
2020(庚子)
2023(癸卯)
2035(乙卯)
2036(丙辰)
2038(戊午)
2042(壬戌)
2047(丁卯)
2053(癸酉)

以上列出來的年份,命主或親人一般有重大變化,也許是喜事,也許有凶災。在這些年份最好做些走動、旅遊、慈善事情等。
性格:
壬是陽之水,有滔滔大江之勢,得天獨厚的雄才大略使壬的人能毫無顧慮地橫掃世間。巧妙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無人出其右,在營業或外交場上得意自是理所當然。由於反應靈敏一拍就響,所以很快的就跟上對方的步調。
壬申日生的人順流前進勢如破竹,對任何事都想嘗試,極具積極性,然而有時卻會被誤解為輕率。由於天生的運勢極強,若能加上剎車,勿沖過猛就非常好了。

戀愛:
壬日女性也十分具有知性的魅力,就象盛開的玫瑰般艷麗屬陽性活潑型。個性積極,喜歡引導男性,對方若是老實人,就會成為相配的一對。對這型女性而言,男性必須懂得「畫眉」之樂。
因此,能在自己身邊從事助手性工作或扮演秘書角色的男性較受這型女性的喜愛。因屬陽性,在和異性交往時十分開放,這個人現在喜歡誰,周圍的人一看便知,心中根本藏不住秘密。不過,盡管她的異性觀很開放,卻不是指她沉溺於官能的慾望,而是她的腦子轉變得很快,恐怕不會執著於一人身上。

職業:
壬日生的擁有水流的快速與智慧,壬的職業運就潛在這性質當中,由於智慧的凝聚,因此壬的人適往需要豐富點子或創造力的企劃、文案部門發展。再加上他能機敏的判斷狀況,在一瞬間取得靈感,所以設計師或文案撰稿員等職業是非壬莫屬,而企劃部或宣傳部更是需要他的頭腦。
這型的人也很擅長教育、文化、藝術等方面,能夠發揮獨一無二的創造力。特別是壬全身洋溢著智慧,若當學者或研究者必能提供一流的成果,他們多半不會關在研究室中默默發表成績,而是活躍於與輿論傳播界,傾向於領導某種團體理論。在公司或組織中壬多從事研究部門。水也象徵流通,因此壬的人也有因為利用這個特性而成功的開創事業的例子。
壬有大河的暗示,所以水利或水方面的職業也很適合。壬年生的人最能發揮壬日生的本能,雖然運勢過強恐會脫軌,但因其一身本領的優點超群,因此在任何行業都能如魚得水的活躍。

財運:
壬的本質是如流水般運用、流通金錢。因此壬日生的人擅長於活用資金,錢上滾錢。由於這型人能在腦中迅速盤算錢的去路,確知多少年後能有多大的財產,所以尚無人比他更正確地培育金錢。
壬日生的人有數字概念,頭腦轉的快,點子又多,單單運用利息,恐怕無法獲得滿足。因此這型人常在流動快速的股票市場上決勝負。不過,點子不一定都能奏效,所以壬的人若不注意,將會過度相信自己的腦袋而招致失敗。一心想站在時代的前端,而大量投資開創事業,終致基礎崩潰,最後落得一無所有是壬常見的現象。

健康:
水是知性的代名詞,因此壬日出生的人平日就對健康管理十分注意。不過,自古以來水和性就有很深切的關系,所以要對該方面非常警戒。
甲年生的人有討厭的老毛病,很可能是關節炎或眼病。

⑤ 世界上近代最有名的設計師有哪些舉出10個

卡爾·拉格菲爾德、三宅一生、瓦倫蒂諾·加拉瓦尼、川久保玲、華倫天奴、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克里斯汀-迪奧、亞歷山大·麥昆、喬治·阿瑪尼。

1、卡爾·拉格菲爾德

卡爾·拉格斐(1933年9月10日-2019年2月19日,Karl Lagerfeld),出生於德國漢堡市,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2013年11月因涉嫌歧視胖子的言論被法國女性團體起訴。

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里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後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恆的墨鏡白發長辮的人卻佔領時尚圈制高點。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2019年2月19日,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

2、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1938年4月22日出生,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他以極富工藝創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於世。

其後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於日本的民族觀念、習俗和價值觀,成為知名的世界優秀時裝品牌。

3、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Valentino(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這位以富麗華貴、美艷灼人的設計風格著稱的世界服裝設計大師,用他那與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在繽紛的時尚界引導著貴族生活的優雅,演繹著豪華、奢侈的現代生活方式。

他經營的Valentino瓦倫蒂諾品牌以考究的工藝和經典的設計,成為追求十全十美的社會名流們的忠愛。

他出色的成就被世界時裝界公認為雄居於包括法國的聖·洛朗、皮爾·卡丹等人在內的世界八大時裝設計師之首。

具傳奇色彩的時裝大師 Valentino Garavani 與他的商業夥伴 Giancarlo Giammetti 於 1960 年創立了 Valentino。

以 Valentino Garavani 命名的男女配飾系列,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帶以及手飾。高級訂造服的設計細節亦可見於凡此精美配飾系列,且多屬手工製造。

Valentino 的經典元素如花卉圖案、蝴蝶結和蕾絲亦予重新詮釋,令極富現代感的 Valentino 配飾更優雅精緻。

4、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英文: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斗,永遠創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5、華倫天奴

卓凡尼·華倫天奴(GIOVANNI VALENTINO),著名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市(NAPLES),為世界頂級名牌[華倫天奴]始創家族之第三代繼承人。

6、高田賢三

高田賢三(1939年2月27日-),生於日本兵庫縣姫路市,日本時尚設計師。著名時尚品牌Kenzo(包括香水,化妝品及時裝)的創始人。

高田賢三這位法國籍的日本時裝設計師用自己的名賢三命名的KENZO品牌,已經不僅僅是時裝業的精品,在化妝品、香水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KENZO的時裝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拔高,它有一點點傳統,有許多熱情的顏色,有活生生的圖案,還有幾分狂野。幾乎每一款都能找到實際穿著的場合,但吸引力之強卻使你絕不厭倦。

在雲集中提到:高田賢三還是青年的時候,他遠赴巴黎開始他的國際時裝設計師生涯,他有備而來,已經在日本對服裝有了深入的研究,雖然,他設計的服務對象從東方人轉為西方人,但絲毫沒有礙障,而從此,他開始了不以國界為設計范疇的國際性工作。

7、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於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設計師和新掌門人。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反時尚的設計風格而著稱。

8、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年年出生於格蘭維爾,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迪奧的創始人,畢業於科學政治學院。1957年不幸卒於心臟病。

9、亞歷山大·麥昆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於倫敦,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壞孩子」之稱,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1991年,進入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自創品牌。1993年起相繼在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服裝公司工作。

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台。1994年,擔任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裁縫教師。

1996年,為法國著名的「紀梵希」(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1997年,取代John Galliano擔任Givenchy這法國頂尖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1998年,他設計的「紀梵希』99春/秋時裝展」在巴黎時裝周上獲得一致好評。他在1998年裡為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絲萊特設計了她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晚裝。

2010年2月11日,Alexander McQueen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

10、喬治·阿瑪尼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是一位著名的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皮亞琴察,學習過醫葯及攝影,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立喬治·阿瑪尼公司。

現在已成為時裝界最響亮的品牌之一。曾獲奈門-馬科斯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等獎項,曾在14年內包攬了全球30多項服裝大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喬治·阿瑪尼排名第367。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拉格菲爾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宅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久保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卓凡尼·華倫天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田賢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本耀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汀·迪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麥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阿瑪尼

⑥ 煙台懂風水設計師找誰比較合適想了解風水學知識。

不懂風水的事情,主要是比較合適的話,了解風水大師的時候也是可以的一,般情況,只要我把這個風水和其他的風水放在一起,比較的情況之下,我覺得新島這個地方。這個風險還是非常好的所後我

⑦ 我要古代男女衣服的名字,如肚兜,越多越好

古服裝

最早的服裝應該是在勞動中起源的。相傳,古時炎帝神農氏的形象是:身著紅色襦 ,臂膊上戴有形似臂箍的東西,小腿著綁腿,頭戴鳥羽帽,足踏皮製鞋,手執農具,儼然是一幅農人的畫像。而傳說中老百姓民頭上戴的不是羽毛帽,而是戴尖帽或圓筒高帽。傳說中的形象描繪可能是出自對出土文物中某些形象的分析;可是史前毫無記錄,確實難以置信,所以也可能是出於後人的揣度。

在古代的黃帝、堯舜時期開始有了衣裳,結束了史前那種圍披狀態。人們穿著這種式樣的衣裳,拜祭祖先和天地。人們從經驗中得知,早晨天未亮時,天空是黑色(稱"玄"),上衣如天,所以用玄色;而大地為黃色,下裳如地,服色即用黃色,以此表達對天和地的崇拜。遠古時期,以上衣下裳代表服式,又有上衣下裳相連的"深衣制",這種深衣形式在那時男女沒區別。

魏晉服裝

魏晉服裝服飾雖然保留了漢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風格特徵上,卻有獨到突出的地方,這與當時的藝術品和工藝品的創作思路有密切關系,其風格的同一性比較明顯。

公元六世紀波斯圖案花紋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對當時的紡織、服裝以及其他裝飾物,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這一點在敦煌壁畫上多有反映。

魏晉時期規定宮中朝服用紅色,常服用紫色。白色為平民百姓服色。這時的服式仍以襦、裙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婦女裝飾比較考究,有金環、銀約指和繞腕的跳脫等。在質地上宮中與宮外仍有很大區別。

魏晉的鎧甲最普遍的形式是兩襠鎧,長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編綴而成,有的用整塊大甲片,甲身分前後兩片,肩部及兩側用帶系束。胸前和背後有圓護。因大多以銅鐵等金屬製成,並且打磨的得極光,頗似鏡子。在戰場上穿"明光鎧",由於太陽的照射,會發出耀眼的"明光",所以這樣稱呼。這種鎧甲的樣式很多,而且繁簡不一,有的只是在 襠的基礎上前後各加兩塊圓護,有的則裝有護肩、護膝,復雜的還有重護肩。身甲大多長至臀部,腰間用皮帶系束。

南北朝服裝

南朝服式以襦裙為主,婦女尤其以著裙為正統,不穿裙而露褲的人,被看做是沒禮貌的行為。當時女子頭上包白綸巾(是一種配有青絲帶的頭巾,傳說在三國時諸葛亮平時戴此頭巾),衣袖長而且窄並加以縷雕花紋。跳舞者穿長衫,並在身上披掛很長的帶子,頭上束紈巾。

南北朝服式還有"袍"和"衫",衫在晉時已是必著衣的一種。"裘"在此時極為珍貴,以貂裘為最。" "是少年喜愛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愛有色之" "、"襦"、"帔"、"鶴氅",這些都是此時普及的衣裝。

南朝服式基本上繼承魏晉,由於戰亂和國度的頻繁更替,反映在著裝方面也有變化。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但當時卻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風氣,有時將一隻袖分成兩只,一條裙截成兩裙,有的款式大領大帶,有的衣窄袖小,有的裙長曳地,有的衣長蔽腳。 南朝的朝服仍是玄衣。服飾用料有規定,三品官以下的不得穿用雜色綺做的衣服,六品官以下者只能穿七彩綺,不可使用羅綃。南朝的藝術品與服飾風格一脈相承,許多出土的陶俑形象,向我們展示了細腰圓臉型的女子,面目神情十分娟秀,尤其出自江南的俑塑特點更突出,這與服飾的拖地長裙和寬衣披帶均十分協調一致。

北朝的服式,官宦正式場合穿著硃色單衣,便服和軍服以 為主。穿紅色袍就佩帶金帶,穿小袖長身袍則用金玉帶。平民婦女以襦襖為常服,這與南朝並無兩樣。北朝時期著裝衣料中綾錦最為華貴。

南北朝的卷草花紋是在漢代的雲紋圖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敦煌造井(單獨適合紋樣)、三角形花(適合紋樣)和條狀花(二方連續)、飛天、雲紋等動態形象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古樸、秀麗,又含蓄柔和。當時的毛織毯、麻布和絲綢都是盛行的產品。

西周服裝

西周的建立,使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和提高了,物質明顯豐富起來,社會秩序也走向條理化,並有了規章制度。服飾形制也由於尊卑等級的存在、禮儀的需要而進一步規范化,被納入"禮治"范圍,尊卑貴賤,各有分別。

這時候服飾的專用界限等級標志開始清晰,品種類別也相應地增加,像宮室中拜天地、敬鬼神時專有祭禮服,上朝大典時有朝會服,軍事之中專有從戎服,婚嫁之儀專用婚禮服,吊喪時又有喪服。衣裳雖然還是採用上衣玄下裳黃,但在官職服飾中增加了裳前襟的大帶(大帶是用絲織或緙製成,寬四寸)、玉 (以玉為原料,以絲帶連系在腰間的掛飾)。另外在服色上也開始有了等級差別。西周的服式除寬衣長帶的特有風格以外,還吸收了北方鮮卑族(今錫伯族)以帶鉤束腰的服飾花色(在絲帶的接頭處,以金、銀、銅或鐵等金屬製成的精細的勾或扣)。

秦代服裝

秦漢時期由於國家統一,服裝風格也趨於一致。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幅員廣大、民族眾多的封建統一國家。秦王政當上始皇帝之後,立即著手推行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如統一度量衡、刑律條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飾制度。不過,由於秦始皇當政時間太短,服飾制度僅屬初創,還不完備,只在服裝的顏色上做了統一。秦始皇深受陰陽五行學說影響,相信秦克周,應當是水克火,因為周朝是"火氣勝金,色尚赤",那麼秦勝周就是水德,顏色崇尚黑色。這樣,在秦朝,黑色為尊貴的顏色,衣飾也以黑色為時尚顏色了。

秦代鎧甲戰服我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看見。在陝西臨潼出土的陶俑所著鎧甲應是秦兵俑中最為常見的鎧甲樣式,是普通戰士的裝束,這類鎧甲有如下特點: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壓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壓上片,以便於活動。從胸腹正中的中線來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間向兩側疊壓,肩部甲片的組合與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頸下周圍的甲片都用連甲帶連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釘,其數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不超過六枚。甲衣的長度,前後相等,下擺一般多為圓形。
漢代服裝

中國完整的服裝服飾制度在漢朝確立的。漢代染織工藝、剌綉工藝和金屬工藝發展較快,推動了服裝裝飾的變化。

西漢建立時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東漢時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絲織的裝飾物。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長冠服"。皇後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紺色,下裳用皂色。皇後的蠶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縹色(淺黃色)。漢文帝當政時比較儉朴,自己穿黑色絲織衣、皮鞋。一般官員要穿禪衣,又名"祗服"。在西漢時期二百年之中,服飾實行"深衣制",它的特點是象蟬一樣的頭冠(帽子)、紅色的衣服、象田字狀的領子、戴玉 、紅色的鞋。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連接縫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緣黑色邊,作為朝服的中衣,需緣紅色邊,當時男女服用極為普遍。服飾總稱"禪衣"。禪衣是單層的外衣。禪衣裡面有中衣、深衣,其形與禪衣無大區別,只是袖形有變化,都屬於單層布帛衣裳。官員在上朝時都要穿黑色禪衣。

漢衣款式以衣襟分類,可以劃分兩種:一為"曲裾禪衣",即開襟是從領曲斜至腋下;一為直裾禪衣,是開襟從領向下垂直,此種禪衣又稱" "。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到東漢,男子穿深衣的已經不多了,一般為直裾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這種服式既長又寬,從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沒有差別,但從原料和顏色上,卻可明顯顯示等級的不同。

漢代朝服的服色有具體規定,一年四季按五時著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紅色;季夏用黃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漢代著衣有七個特點:

穿外衣時,由於領大而且彎曲,穿衣時必需暴露中衣的領型;
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袖寬為一尺二寸;
衫無袖;
穿皮毛服裝時裘毛朝外;
腰帶極為考究,所用帶鉤以金製成各種獸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動有趣。一般長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間,是衣裳中間顯要的裝飾物。漢帶鉤從形、色和工藝上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較比西周和戰國時期,在設計和製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頗受男人們的喜愛,佩戴者很多;
男子保持佩刀習俗,但所佩之刀有形無刃,因此失去了實際價值,主要是顯示儀容。
漢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從古禮穿冕服佩綬、佩玉。皇帝、公卿、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絲繩的質地上加以區別。皇太後、太後、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謁廟服)、親蠶服、朝見服和婚禮服的形式都採用深衣制。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樣。

春秋戰國服裝

由於連年戰爭,戰國時期各種禮儀逐漸廢除不用。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各諸侯國的服飾,由於風土所限,相應地產生一些變化。從近年來湖南長沙出土的戰國楚墓中的彩繪木俑身上,可以看到當時很有代表性的服飾特點。這時候的服飾以沿寬邊的下身纏繞式的肥大衣服。其纏繞是將前襟向後身圍裹,即採取橫線與斜線的空間互補,獲得靜中有動和動中有靜的裝飾效果。因為衣料比較輕薄,為了防止薄衣纏身,所以採用平挺的錦類織物鑲邊,邊上再裝飾雲紋圖案,即"衣作綉,錦為沿",將實用與審美巧妙地結合。這些構思與製作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古人設計的智慧與聰敏。 戰國時期男子著裝,衣長不過膝,以連續矩紋和條紋作裝飾,此種圖案與當時的漆器器皿邊飾十分相似。

男裝以交叉領、窄袖、腰間束帶為基本樣式。戰國時期的帶鉤質地多為金、銀、銅、鐵、玉,在帶鉤上刻有花紋,有時也鑲上綠松石,顯示尊貴富有。還有一種金銀錯的手工工藝,對金石進行加工後,其外觀更加精緻華貴。戰國時期的冶鐵業比較興旺,可以製做男人身上懸掛的銅刀;工藝也屬上乘,如一種二十五公分長的小彎刀,刀背上雕刻有各式花紋,當時廣為人們喜愛和佩帶,名為"容刀"。這時的掛刀,已不完全為實用,很大程度上裝飾取代了實用。

商代服裝

中國古代的殷商時期開始有了文字,那時的文字絕大多數是象形字,甚至是圖畫。從甲骨文中我們可以見到衣、履、黃裳、帶、袂等反映服飾著裝的字樣。從出土的人物形象中,看到的玉佩、玉環、耳墜、項飾、笄、梳,以及絲綢、麻布和銅飾,分辨出精美的飾物和考究的衣物,但這些均為貴族所有。說明服裝與服飾體系正進一步完善。

衣、裳、冠、履、帽、襪等服飾形制的不斷出現,表明人們對服裝的理解也日益提高,逐漸從單純的實用功能,向裝飾點綴方向發展,從而使古代服飾趨向完整和統一。

唐代服裝

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後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唐高宗以後,以紫色為三品官的服色;淺緋色為五品官服色,深綠色為六品官服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色,黃色為宮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裝還對鄰國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日本和服從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裝的精華,朝鮮服也從形式上承繼了唐裝的長處。唐裝襦裙線條柔長,十分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唐裝本身品類多,善變化,從外形到裝飾均大膽吸收外來服飾特點,多以中亞、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飾為參考,充實唐代服飾文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富麗堂皇,風格獨特奇異多姿,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矚目。

宋代服裝

宋朝歷史以平民化為主要趨勢,服裝也質朴平實,反映時代傾向。

宋代女子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後、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裝繼承唐裝,女服仍以衫、襦、襖、背子、裙、袍、褂、深衣為主。絕大部分是直領對襟式,無帶無扣,頸部外緣縫制著護領。服式採用衣袖相連的裁剪方式。有的限於面料的幅寬,因而在衣片的背部或袖椿部分採用接縫和貼邊裝飾。單夾衣有前身短後身長的式樣,也有無袖的大背心式樣。出土的衣服都在領邊、袖邊、大襟邊、腰部和下擺部位分別鑲邊或綉有裝飾圖案,採用印金、刺綉和彩繪工藝,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襲前代,因此宮中的官服也與前代相仿,分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喪服和時服。朝服是紅衣紅裳,內穿白色羅質中單,外系羅料大帶,並有緋色羅料蔽膝,身掛錦綬、玉 、玉釧,下著白綾襪黑皮履。除這種朝服是統一樣式外,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別的。主要是在有無禪衣(中單)和錦綬上的圖案上作級別變化。穿朝服時必戴"進賢冠"(一種塗漆的梁冠帽),"貂蟬冠"(又名"籠巾",是以藤絲編成形,上面塗漆的冠帽),獬豸冠(屬進賢冠一類)。

公服即常服,又名"從省服",以曲領大袖,腰間束革帶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樣也。這種服式以用色區別等級。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綠色;五品官以上用硃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豐年間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緋色;九品以上用綠色。按當時的規定,服用紫色和緋色(硃色)衣者,都要配掛金銀裝飾的魚袋,高低職位以此物加以明顯的區別。

時服是按季節賜發給官臣的衣物。上至將相皇帝大將下至侍衛步軍,賜發的品種有袍、襖、衫、袍肚、褲等。所賜之服大部分是織有鳥獸的錦紋。

宋代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常服也叫"私服"。宋官與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在用色上有較為明顯的規定和限制。

宋時常服有如下幾種:

"袍"有寬袖廣身和窄袖窄身兩種類型,有官職的是錦袍,無官職的是白布袍。
"襦"、"襖"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備之服。
"短褐"是一種既短又粗的布衣,為貧苦人服。
" 衫",這是一種裳下擺接一橫 的男人長衫。
"裳",沿襲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樣。宋時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對領鑲黑邊飾的長上衣配黃裳。居家時不束帶,待客時束帶。
"直裰"是一種比較寬大的長衣。由於下擺無衩而背部卻有中縫而稱"直裰"。
"鶴氅",寬長曳地,是一種用鶴毛與其他鳥毛合捻成絨織成的裘衣,十分貴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著,還有布衫和羅衫。內用的叫汗衫,有交領和頜領形式。質料很考究,多用綢緞、紗、羅。顏色有白、青、皂(黑)、杏黃、茶褐等。襖的質料有布、綢、羅、錦、 絲和皮。襖的用色有青、紅、棗紅、墨綠、鵝黃等幾種。貴族褲子的質地也十分講究,多以紗、羅、絹、綢、綺、綾,並有平素紋、大提花、小提花等圖案裝飾,褲色以駝黃、棕、褐為主色。

元代服裝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質孫服"服用面很廣,大臣在內宮大宴中可以穿著,樂工和衛士也同樣服用。這種服式上、下級的區別體現在質地粗細的不同上。天子的有十五個等級(以質分級層次〉。每級所用的原料和選色完全統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體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天子夏服也有十五等級,與冬裝類同。百官的冬服有九個等級,夏季有十四個等級,同樣也是以質地和色澤區分。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種有里有面的較馬褂稍長的皮衣,元代蒙人稱之為"襻子答忽"。"比甲"則是便於騎射的衣裳,無領無袖,前短後長,以襻相連的便服。 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隨漢族習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婦女也有這種習俗(稱為襦裙半臂)。

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 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明代服裝

到明代服裝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但是紐扣並非始於明代,從元代的辮線襖子腰圍部分曾經見到過釘紐扣的形式。紐扣的使用也是一種變革,體現著時代的進步。另外理學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裝風格。

明裝與唐裝相比,在於衣裙比例的明顯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長,逐漸拉長上裝,縮短露裙的長度。衣領也從宋代的對領蛻變成以圓領為主。

明代女裝上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露裙二、三寸。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綉,冬季鑲貂狐皮。裙裝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淺淡。裙褶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紋,也有大褶紋。褶紋裝飾十分講究。有一種名為彩條裙,每條選用一種顏色緞,每條色緞上綉出花鳥紋飾,帶邊鑲以金線可成為獨立的條帶,將數條這樣的各種彩條拼合在腰帶上,就成為彩條飄舞的裙子,因此取名"鳳尾裙"。有的還將整塊緞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取名"百褶裙",一種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還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這種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較為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由於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因此越發顯得高貴。

有一種出自元代的無領對襟馬甲,又稱"比甲",是宮廷中皇後的專用服式。後來逐漸傳入民間,擴大了服用范圍。比甲盛行於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婦女的偏愛。從形式上看與隋唐時期的半臂有淵源關系,後來清代出現的馬甲,就是這種比甲的變形。

明式服裝的另一個特色是襟上佩佳飾物,並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種飾物。其中垂掛在胸前的叫"墜領";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來有響聲的叫"禁步",這些佩飾統稱"雜佩"。另有一種特別的佩飾,是在一條金鏈上,以環相連掛著四件小物件:即鑷子、牙簽、耳挖子和小刀,是些婦女的生活實用品。

明代男裝以方巾圓領為代表形式,儒生所著 衫與當今舞台上京劇書生的服飾極為相似。其特點是寬袖、皂(黑)色緣邊,青圓領、皂絛軟巾垂帶。

官服是雲緞圓領袍,另有外加雲緞外套的穿法。這種袍長離地一寸,袖長過手,袖椿(指袖身)寬一尺,袖口寬九寸。

水田衣是明代一般婦女服飾,是一種以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製成的服裝,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裝織料色彩互相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飾所無法具備的特殊效果,簡單而別致,所以在明、清婦女中間贏得普遍喜愛。據說在唐代就有人用這種方法拼制衣服。

清代服裝

清朝是以滿族統治者為主的政權機構,滿族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中原地區。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傳統服制度,由於滿族八旗兵的進關而遭到破壞。可以說這種變革,是中國傳統服制的又一次飛躍,是歷史上"胡服騎射"、"開放唐裝"之後的第三次明顯的突變。

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瀟灑富麗、纖細柔弱,與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滿裝形式,形成鮮明的對比。旗裝以它用料節省,製作簡便和服用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的繁復,這是後人易於接受的主要原因。

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其造型完整嚴謹,呈封閉式盒狀體,因此形象肅穆莊重,清高不凡,而獨樹一幟,突破了幾千年來飄逸的塔形衣冠。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修長秀麗的旗袍,已經形成了漢民族的服飾代表,顯示了東方女性的溫柔與內涵,具有永恆存在的價值。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族婦女不纏足、不穿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族婦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

傳統民族服裝 — 旗袍馬褂

馬褂、旗袍是清代男女的典型服飾。現已成為中國的傳統服裝。

馬褂是一種穿於袍服外的短衣,衣長至臍,袖僅遮肘,主要是為了便於騎馬,故稱為「馬褂」。滿人初進關時,只限於八旗士兵穿用。直到康熙雍正年間,才開始在社會上流行,並發展成單、夾、紗、皮、棉等服裝,成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著。之後更逐漸演變為一種禮儀性的服裝,不論身份,都以馬褂套在長袍之外,顯得文雅大方。

馬褂的樣式有琵琶襟、大襟、對襟三種。琵琶襟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馬褂,穿上它可以行動自如,常用作出行裝。大襟馬褂,則將衣襟開在右邊,四周用異色作為緣邊,一般作常服使用。對襟馬褂,其服色在各個時期有多種變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後又推崇深絳色(人稱「福色」),到了嘉慶年間,則流行泥金及淺灰色。大袖對襟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為禮服使用,顏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員在謁客時常穿此服,因其身長袖窄,也稱作「長袖馬褂」。

馬褂中有一種顏色不能隨便使用,那就是黃色。黃馬褂,是皇帝特賜的服裝。穿著這種賜服的人,主要有三類:一是隨皇帝「巡幸」的侍衛,稱為「職任褂子」;二是行圍校射時,中靶或獲獵多者,稱為「行圍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戰事中建有功勛者,稱為「武功褂子」,這些人還要被載入史冊。只有這種御賜的馬褂才可以隨時穿著。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⑧ 形容設計師的成語

心靈手巧
天馬行空
能工巧匠
點石成金

⑨ 古代女扮男裝的英雄(出花木蘭外)

記載中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寵妃末喜。

唐朝前期是婦女著男裝的盛行時代。一次唐高宗和武則天舉行家宴,他們的愛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裝束,身穿紫衫,腰圍玉帶,頭戴皂羅折上巾,身上佩戴著邊官和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飾物,有紛(拭器之巾)、(拭手之巾)、礪石(磨石)、佩刀、刀子、火石等,以赳赳男子的儀態歌舞到高宗面前.

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⑩ 阿瑪尼有多少個子品牌呢

一共八個品牌:

1、Armani Prive——高級定制服

Armani Prive一向以精緻優雅,一展華貴窈窕身段為設計主軸,是紅毯明星的最愛之一。阿瑪尼高定的衣服是沒辦法從商店買到的,都是要花極高的價錢經過預訂和量體裁剪嚴格定做的。

2、Giorgio Armani——高級成衣。

這是由阿瑪尼成衣和奧斯卡禮服等組成的衣飾系列,該系列是阿瑪尼正裝中最貴的一個系列,包含男女裝。

3、Armani Collezioni——成衣。

Armanii Collezioni屬阿瑪尼品牌系列的一個副牌,比較正式,或說是高端職業裝,logo白字黑底,自我定位為優雅冷靜、一點時尚、一點迷人。

4、Armani Casa——高端家居系列。

ARMANI CASA(阿瑪尼家居)是Giorgio Armani集團旗下奢華家居品牌。ARMANI CASA是低調、優雅時裝設計精神的延伸,已成為家居界優雅質感和風格的代名詞。

ARMANI CASA創立於2000年,源於Giorgio Armani的家居夢想:私密、精緻而獨特的住所,在那裡永遠都能體會到舒適與和諧。

5、Emporio Armani——成衣。

「Emporio」的義大利語的意思是指百貨公司,即「Armani百貨公司」,這是阿瑪尼的年輕系列品牌,該品牌提供與目標人群相關的具有時代感的設計。

6、AJ Armani Jeans——休閑服及牛仔服。

Armani Jeans充分滿足了年輕人的需要,它提供具有時尚和奢華傾向的衣飾,包括皮衣、羽絨服、T恤等。Armani Jeans彰顯出舒適、灑脫、奔放和自由的特性,摒棄了束身套裝的乏味,囊括了嬉皮風格的玩世不羈。

7、A/X Armani Exchange——休閑服。

Armani Exchange通過向消費者提供全套衣飾和附屬品來詮釋阿瑪尼全部的奢華時尚感,打造復古浪漫風格,營造奢華、多變、與眾不同的個人造型。

8、Armani Junior——童裝

Armani Junior誕生於1982年,專為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服飾選擇,其設計結合了時尚、感性、舒適、溫暖和休閑。

Armani Junior從基本著裝——襯衫、運動衫、牛仔褲和斜紋棉布褲到更為時尚的單品——夾克、外衣和裙子都採用親近自然的面料製成。

(10)男裝設計師賢語居家擴展閱讀:

阿瑪尼的品牌特色

在兩性性別越趨混淆的年代,服裝不再是絕對的男女有別,GIORGIOARMANI即是打破陽剛與陰柔的界線,引領女裝邁向中性風格的設計師之一。

ARMANI在校內主修科學課程,大學念醫科,服兵役時擔任助理醫官,理性態度的分析訓練,以及世界均衡的概念是他設計服裝的准則。

與男裝設計師賢語居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裝上衣原型為什麼後頸點高 瀏覽:996
女裝大佬好看到什麼程度 瀏覽:164
韓國有哪些男裝潮牌 瀏覽:178
今年羊女裝流行什麼款式 瀏覽:86
褲子做法步驟圖 瀏覽:938
灰色寬松牛仔褲搭配什麼外套好看 瀏覽:668
童裝棉衣批發直銷 瀏覽:446
折紙大全簡單又漂亮裙子教程 瀏覽:541
常熟羽絨服有哪個牌子 瀏覽:218
國土局什麼時候發制服 瀏覽:714
哪些女褲男士可以穿 瀏覽:272
25個男裝微商免費代理貼吧 瀏覽:941
國際大牌阿瑪尼童裝 瀏覽:820
中年男裝 瀏覽:328
網球帽子英語怎麼說 瀏覽:521
為什麼有的衣尺寸難么大 瀏覽:28
牛仔外套如何捲袖子 瀏覽:170
帶腰帶的短款襯衫裙怎麼搭配 瀏覽:437
粉色旗袍配杏色鞋子好看嗎 瀏覽:567
中國海事制服資料匯總 瀏覽: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