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周總理的睡衣是幾年級的

周總理的睡衣是幾年級的

發布時間:2022-07-09 15:28:12

1. 小學和中學關於周總理的課文有哪些

小學和中學關於周總理的課文有:一夜的工作》、《周總理借書》、《周總理的睡衣》、《周總理與小理發員》、《難忘的潑水節》、《溫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十里長街送總理》。

《一夜的工作》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作家何其芳的《回憶周恩來同志》。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來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贊揚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朴的生活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先簡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周恩來總理工作的緣由,然後著重敘述了他陪同周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最後抒發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受到周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通過生活小事和運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偉大精神的表達方法。

2. 周總理的睡衣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總理十九歲赴日本留學行前,曾題「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並賦詩言救國之大志: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來這個光輝的名字,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人格風范更是中外稱頌。周恩來是徹底的「無產者」,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遺骨,卻在無數後人心中留下了應永遠效法的崇高榜樣。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來就因堅韌耐勞被黨內同志稱為「革命隊伍里的一頭駱駝」。他自己卻說:「不,我只是一隻小毛驢。」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其實周恩來何嘗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時以上。

3. 找尋一些小學課文,學慣用。。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邊。大隊人馬已經過去了,留下一條踩得稀爛的路,一直伸向遠方。
干糧早就吃光了,皮帶也煮著吃了。我空著肚子,拖著兩條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著。背上的槍支和子彈就像一座山似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唉!就是在這稀泥地上躺一會兒也好啊!
迎面走來一個同志,沖著我大聲嚷:「小鬼,你這算什麼行軍啊?照這樣,3年也走不到陝北!」
他這樣小看人,真把我氣壞了。我粗聲粗氣地回答:「別把人看扁了!從大別山走到這兒,少說也走了萬兒八千里路。瞧!槍不是還在我的肩膀上嗎?」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來,就和我並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兩頭,寬寬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臉又黃又瘦,兩隻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兒?」他問我。
「金寨斑竹園!聽說過嗎?」
「啊,斑竹園!有名的金寨大暴動,就是從你們那兒搞起來的。我在那兒賣過帽子。」
一點不錯,暴動前,我們村裡來過幾個賣帽子的人。我記得清清楚楚,爸爸還給我買了一頂。回家來掀開帽里子一看,裡面有張小紙條,寫著「打倒土豪劣紳」。真想不到,當年賣帽子的同志竟在這里碰上了。
我立刻對他產生了敬佩的感情,就親熱地問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麼從來沒見過你呀?」「我嗎?在軍部。現在出來找你們這些掉隊的小鬼。」他一邊說,一邊摘下我的槍,連空干糧袋也摘了去。「咱們得快點走呀!你看,太陽快落了。天黑以前咱們必須趕上部隊。這草地到處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聽了他的話,我快走幾步,緊緊地跟著他,但是不一會兒,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說:「來吧,我背你走!」我說什麼也不同意。這一下他可火了:「別磨贈了!你想叫咱們倆都喪命嗎?」他不容分說,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邊的最後一絲光亮也被黑暗吞沒了。滿天堆起了烏雲,不一會兒下起大雨來。我一再請求他放下我,怎麼說他也不肯,仍舊一步一滑地背著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離開我!」他急忙說,「我掉進泥潭裡了。」
我心裡一驚,不知怎麼辦好,只覺得自己也隨著他往下陷。這時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頂,一下子把我甩在一邊,大聲說:「快離開我,咱們兩個不能都犧牲!……要……要記住革命!……」
我使勁伸手去拉他,可是什麼也沒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經沒頂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絞一樣,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多麼堅強的同志!為了我這樣的小鬼,為了革命,他被這可惡的草地奪去了生命!
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黑暗籠罩著大地。「要記住革命!」我想起他犧牲前說的話。對,要記住革命!我抬起頭來,透過無邊的風雨,透過無邊的黑暗,我彷彿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這條大路一直通向遙遠的陝北。我鼓起勇氣,邁開大步,向著部隊前進的方向走去。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總理十九歲赴日本留學行前,曾題「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並賦詩言救國之大志: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來這個光輝的名字,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人格風范更是中外稱頌。周恩來是徹底的「無產者」,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遺骨,卻在無數後人心中留下了應永遠效法的崇高榜樣。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來就因堅韌耐勞被黨內同志稱為「革命隊伍里的一頭駱駝」。他自己卻說:「不,我只是一隻小毛驢。」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其實周恩來何嘗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時以上。

只找到這三篇...

4. 《周總理的睡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根據補充:身為一國總理,貼身之物睡衣如此樸素,補了又補仍捨不得扔,體現了周總理艱苦樸素的精神。相較於現在東一個貪污、西一個受賄,真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府官員已經很少了。

5. <周總理的睡衣>是小學幾年級的課文

1981年小學語文第五冊第2課
新教材可能是小學語文第三冊吧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6. 88年生的那一代,小學的課文都是哪些,來著,麻煩幫我找一下

第一冊 IX
1我是中國人 XI
2我們愛老師 XI
3我愛爸爸媽媽 XII
4農村大變樣 XII
5小竹排在畫中游 XII
6比尾巴 XIII
7秋天到了 XIII
8小貓種魚 XIV
9小山羊 XIV
10鵝 XIV
11小小的船 XIV
12蒲公英的種子 XV
13雪地里的小畫家 XV
14哪座房子最漂亮 XV
15過橋 XVI
16小公雞和小鴨子 XVI

第二冊 XVII
1春天 XVII
2花園果園 XVII
3泉水小溪 XVII
4祖國多麼廣大 XVII
5熱愛中國共產黨 XVIII
6畫 XVIII
7烏鴉喝水 XIX
8小猴子下山 XIX
9司馬光 XX
10謎語 XXI
11春風吹 XXII
12燕子飛回來了 XXII
△大熊貓 XXIII
13兩只小獅子 XXIII
14小白兔和小灰兔 XXIV
15王冕學畫 XXV
△小貓釣魚 XXV
16蔬菜 XXVI
17莊稼的好朋友 XXVI
18浪花 XXVI
19跳傘 XXVII
20奇妙的「眼睛」 XXVII
21小八路 XXVII
22王二小 XXVII
23明明上學 XXVIII
24一隻小羊羔 XXVIII
25要下雨了 XXIX
26小壁虎借尾巴 XXX
27三隻白鶴 XXX
△咕咚 XXXI
28鋤禾 XXXI
29吃水不忘挖井人 XXXII
30達爾文和小松鼠 XXXII
△斧子的故事 XXXIII

第三冊 XXXIV
歸類識字(一) XXXIV
1秋天 XXXIV
2溫暖 XXXV
3誠實的孩子 XXXVI
4藍樹葉 XXXVII
△看企鵝 XXXVIII
5坐井觀天 XXXIX
6狼和小羊 XL
△謎語 XL
歸類識字(二) XLI
7駱駝和羊 XLI
8我要的是葫蘆 XLII
9畫雞蛋 XLIII
10吃墨水 XLIV
11補丁 XLIV
12狐狸和烏鴉 XLV
13小馬過河 XLV
△撈月亮 XLVI
14美麗的公雞 XLVII
15精彩的馬戲 XLVIII
16靜夜思 XLVIII
17北京 XLVIII
18初冬 XLIX
△蜘蛛 L
19草 L
20植物媽媽有辦法 L
△動物過冬 LI

第四冊 LII
1小蝌蚪找媽媽 LII
2驕傲的孔雀 LIII
3春曉 LIV
4丑小鴨 LIV
△春雨 LV
5稱象 LVI
6刻舟求劍 LVII
△黃鸝和山雀 LVII
7我們也要當紅軍 LVII
8難忘的潑水節 LIX
9所見 LX
10蜜蜂引路 LXI
11數星星的孩子 LXII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LXIII
12不懂就要問 LXIV
13我的爸爸 LXV
△快樂的節日 LXVI
14黃山奇石 LXVII
15雷雨 LXVII
16日月潭 LXVIII
17回聲 LXVIII
△看浪花 LXIX
18葡萄溝 LXX
19看月食 LXXI

第五冊 LXXII
1晨讀 LXXII
2師生情 LXXIII
3小攝影師 LXXV
4* 不平常的蛋糕 LXXVI
5古詩二首 LXXVIII
夜宿山寺 LXXVIII
登鸛雀樓 LXXVIII
6翠鳥 LXXIX
7富饒的西沙群島 LXXXI
8* 院子里的悄悄話 LXXXIII
9爬天都峰 LXXXIV
10一定要爭氣 LXXXIV
11* 茅以升立志造橋 LXXXV
12瀑布 LXXXVI
13美麗的小興安嶺 LXXXVII
14大海的歌 LXXXVIII
15* 我和企鵝 LXXXVIII
16周總理的睡衣 XC
17親人 XCI
18*灰雀 XCIII
19* 讓我們盪起雙槳 XCIV
20「你們想錯了」 XCV
21手術台就是陣地 XCVI
22我的弟弟「小蘿卜頭」 XCVII
23* 總司令換房子 XCIX
24古詩二首 C
古風(憫農) C
蠶婦 C
25寓言二則 CI
揠苗助長 CI
守株待兔 CI
26會搖尾巴的狼 CII
27* 群鳥學藝 CIII
28做風車的故事 CIV
29曼谷的小象 CV
30* 新年禮物 CVI

第六冊 CVII
1八角樓上 CVII
2艱苦的歲月 CVIII
3趙州橋 CIX
4* 帳篷 CIX
5南京長江大橋 CXI
6參觀人民大會堂 CXI
7* 我家還缺啥 CXIII
8古詩二首 CXIV
小池 CXIV
小兒垂釣 CXIV
9海底世界 CXV
10三棵銀杏樹 CXV
11* 雨 CXVI
12我愛故鄉的楊梅 CXVII
13雨中 CXVII
14* 杏兒熟了 CXIX
15放風箏 CXX
16荷花 CXXI
17春蠶 CXXII
18* 今天我喂雞 CXXIV
19古詩二首 CXXV
舟夜書所見 CXXV
江上漁者 CXXV
20愛迪生 CXXVI
21李時珍 CXXVII
22* 畢升 CXXVIII
23飛機遇險的時候 CXXIX
24千里躍進大別山 CXXX
25雷鋒日記二則 CXXXI
1960年8月20日 CXXXI
1961年10月15日 CXXXI
26* 在金色的海灘上 CXXXI
27寓言二則 CXXXIII
掩耳盜鈴 CXXXIII
亡羊補牢 CXXXIII
28驚弓之鳥 CXXXIV
29畫楊桃 CXXXV
30* 打碗碗花 CXXXVII

7. 感人的故事。

從前,某個村子裡,有一個男孩子要上戰場,與他許下一生的女孩為了他,每天默默地許下一個願望,然後把一棵種子埋在湖邊。女孩細心呵護著每一顆種子,因為她深信每當種子發芽時,隨著種子所許下的願望也就能夠得到實現。

她的好友問她許下了什麼願望,她也只是搖頭笑笑不作回答。

她所許的願望只有一個——希望他能夠平安……

但是戰爭結束了……

男孩子並沒有回來……

女孩仍然執著地守護著她為男孩所種下的每一顆種子,盡管在戰爭結束的五年後,村裡的人都勸她放棄。

父母替她物色了一戶又一戶的人家,女孩仍舊不為所動。

終於,她的父母被逼急了,在不理會女孩的抗議之下,他的父母硬是把她許給一戶城裡的人家。

女孩試過用任何的方法去拒絕這樁婚事,但都沒有產生效果。

但在舉行婚禮的前一晚,女孩突然不再抵抗,乖乖地穿上那讓全村女子都羨妒的禮服。家裡人知道她終於想開,歡天喜地的去籌備明天的婚事。

卻不知道女孩其實已悄悄地下定決心,她要守住自己和男孩子的諾言。

婚禮當天,幾乎全村的人都集合在丘上的教堂。

他們都衷心祝福這一對新人,但當新娘出現在地毯的另一端的時候,所有人都呆著了,新娘的禮服不是白色的,它被新娘手上的血染成紅色的。

看著受傷的新娘,盡管新郎力排眾議要娶她,但所有的男方家人都堅持著要退婚。

女孩終於得到她要的寧靜,因為她被逐出家裡和整個村子。

十年、二十年、四十年、六十年。

早在人們忘記這段故事的時候,女孩仍然默默地灌溉她的森林,盡管她已青春不再、輕靈的腳步變得沉重、烏黑的頭發早就變得花白、青春的臉龐也被歲月刻下一道又一道的疤痕,但是女孩仍然沒有停止。

她還是每天陪伴著她的樹,直到天黑在回到自己在湖邊搭的小茅屋。

女孩死的很孤獨,因為她的樹不能在她生病時照顧她,替她叫大夫,救她的性命。

幾個村裡的小夥子看的不忍心,於是幾個人把她葬在湖邊的一棵樹下。

說也奇怪,從那天開始,盡管其它的樹都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有枯有榮。

但只有那棵樹,據說從那一天開始就不曾再掉過一粒果子,謝過一片葉子。

彷彿周圍的時間都停留在那一刻,不再流動。

從那一天起,湖邊多了一個傳說。

不管男女,只要能夠跨越那片森林並在許願樹前埋下一顆附有自己願望的種子,那麼他的願望一定會實現。

當然,前提是他必須是真心真意的。

聽福伯說完整個故事的時候,我握住小妍的手不禁緊了一下。

小妍彷彿了解我的心意地回握了我一下。

其實我們都不是第一次聽這個故事,幾乎整個村子的年青人都是聽福伯說故事長大的。

但是今天的故事對我特別有意義。

因為,我後天就要隨駐守這里的軍隊上戰場了,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回來,小妍答應我。

她不會去送我,因為我離去的時候,她會站在許願樹前為我埋下一顆種子,

但是我希望小妍不會像故事裡的女孩那麼傻。

沒有人需要犧牲自己的一輩子去證明自己有多麼愛地一個人。

因為那隻會讓你愛的人更加心疼。

「那,那個男孩子到底去那裡了?」

這是每當我們聽完故事一定會問的問題,但盡管我從八歲問到十八歲,福伯永遠是用一個笑容,再搖搖頭來回答我們,然後再用他的拐杖撐起自己微跛的身軀,緩緩地踱步回家,做為每次的結束。

但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在每一次故事結束後發出同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相信福伯只是賣個關子,總有一天他會告訴我們男孩到底去那裡了,其實我們早已不下千萬次地去臆測故事的結局。

像是男孩子死了、變心了、受了傷所以沒辦法回來。

甚至連福伯就是那個男孩的說法都出來了,但是我們並沒有妄下斷語,因為我們相信,從福伯口中出來的結局,一定比我們的要更動聽,也更動人。

「我想,我可以回答你們那個男孩去那了。」

聽到這句話,我們每個人都轉身回望這個從一開始坐在我們身後跟著聽故事,卻毫不起眼的年青人。

他大約二十上下,從福伯剛開始說故事時在我們身後的一棵樹下乘涼。

本來也沒什麼人留意他,但他的驚人之語倒是吸引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

「怎麼了?幹嘛直楞楞的看著我?你們不想知道後來的故事嗎?」

年青人笑著說。「想!當然想!」

不知道是誰先說出了這句話,但是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怪他的唐突,畢竟這個故事從小就在我們腦海和夢境中不知道回盪過多少次。

終於可以在今天聽到整個故事,也算是給我的臨行踐禮吧!

正當每個人准備聽年青人繼續說下去的時候,福伯反而說了一句話:「也該是時候了,年青人你跟我來。你的故事,應該是先說給她聽。」

說畢,他就拄著自己的拐杖,緩緩地向村子的另外一頭走去。

而年青人彷彿也知悉福伯的心意,沒有多問什麼,只是默默地跟在福伯的身後,留下一臉錯愕的我們。

但是當然,我和小妍不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我們倆個很有默契的交換了一個眼神,就偷偷地跟在倆人的後面,留下了更錯愕的他們。

福伯緩步走著,年青人也默默地尾隨在後,我和小妍也偷偷地跟在後面。福伯三不五時地向後看,顯然不想讓我們跟著他們,所以我和小妍也不敢跟的太近。

還好這片樹林是我們從小的游戲場所,所以雖然我們一直保持一段距離,倒也不至於跟丟了。

走過了村子、越過了小溪、穿過了森林。福伯帶著年青人到一棵大樹的蔭下。那是一棵很奇特的樹。盡管當時已是秋天,周圍的樹也開始枯黃 ,但唯有它仍維持著盛夏的模樣。

「這....就是許願樹?」年青人問。

「對。這也是她為他種的樹。」福伯說。

「那麼,我想我應該先介紹我自己是誰。」年青人說著,邊放下了他的行囊。還有他手中捧的壇子。

「不用了。你來只是告訴她後面的故事!」福伯打斷了年青人。

但年青人只是聳聳肩,輕輕地坐在樹蔭下,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繼續整個傳說。

其實,男孩並沒有死。在戰爭結束之後,男孩很幸運地存活了下來,但是他並不快樂,因為在一次掩護村莊的行動當中,他發射的子彈打中了一個隨同村人逃難的女孩。

子彈打在她的背上,卻狠狠的擊在他的心上。同伴們勸他不要負這個責任,甚至有人願意替他「解決」整件事。

但是男孩都拒絕了,他不願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而造就更大的錯誤,所以他決定負責。

男孩靜靜地坐在女孩的床邊,盡管村人對他有所指責、同伴對他有所不諒解,男孩都只是默默承受,因為他的心全都系在女孩的安危上。

女孩終於醒了,在他不吃不喝的第五天。但是,女孩從此沒有辦法再走路,子彈擊中了她的脊椎。

男孩為了負責,自願肩負起照顧這個女孩的責任。在戰爭結束之後,男孩也沒有回家,他甚至克制自己不要寫信回家。

他希望女孩當他死了,那麼她才可以找自己無法給她的幸福。

受傷的女孩知道男孩並不快樂,她不希望自己的不幸帶給別人不幸。

男孩被她的善良感動,男孩下了一個決定,向她求婚。

就這樣,他們結婚了。

時光飛逝,轉瞬間這一對新人已經是一對老夫婦了。盡管年老的兩人行動都有所不便,但他們仍然相互敬愛、扶持,直到老爺爺死去的一年後,當老奶奶在整理他的遺物,不經意的翻閱他的日記時,才赫然發現老爺爺根本不曾忘記過女孩。

老奶奶每翻一頁,就哭一次,她心疼老爺爺的苦心,他明明就不曾忘記過那個女孩,卻為了老奶奶而留在這里,而且不曾在她面前顯露過他的一絲痛苦,但是在日記里,他對女孩的思念卻深刻到令人心痛,也許他真正心愛的是那個女孩,但他卻沒讓她因此受到一點委屈。

老奶奶決定要把老爺爺送回故鄉。

她累了他一輩子,是該讓他回去的時候了。

「就是這樣。」年青人從包袱里拿出了一本日記。

「這是他用對女孩的思念寫成的。另外,我還有一句話想說。」年青人說。

「老爺爺他,到死也沒有背叛女孩,他雖然和老奶奶結婚,但是老爺爺從來沒做過對不起她的事。我也不是他們的孫子,我只不過是一直受他們照顧的孤兒罷了。」

「原來如此,你也該放心了,他從來就沒有離開過你。」福伯一手撫摸著樹,一邊喃喃自語。

「還有,」年青人拿起他一直捧著的壇子。

「這是老爺爺的骨灰,老奶奶托我一定要把他埋在女孩的墓地上。」「你就把它埋在這就行了,這整片樹林都是她的墓園。」福伯說。

年青人在樹下挖了一個洞,小心地把壇子和日記放進去,再埋起來。

「那麼,我就此告辭了,我必須趕回去和老奶奶報告。」年青人說完,對福伯微微鞠躬,就頭也不回地轉身走了。

福伯就一個人靜靜地拄著拐杖,坐在樹下。

也不知道了過多久,森林的霧漸漸地大了起來,福伯這時突然說了一句:「你們先走吧,我還想再坐一會兒。」我和小妍很有默契地轉身,悄悄地走了。

回程霧很大,路上的景物和來程時看來完全不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眼花了。

但是我看到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另外一對情侶在這里,我轉頭想問小妍她是不是和我一樣看到了,沒想到小妍笑笑對我說:「不管是不是『他們』,我們都沒有必要打擾他們。」

我也笑了。對啊!換做是我,相隔了那麼久,我也不希望被人打擾啊!

隔天,我隨軍隊的列車離開了。小妍依照約定沒有來送我,因為我知道,此時的她,正在許願樹前為我埋下一棵種子。

一個月後,我在部隊里收到一封小妍寄來的信。

她說福伯走了,在他自己的床上。福伯走得很安詳,因為當村人發現他的時候,他的臉上帶著微笑。

另外還有一件事,原來福伯在走前交給小妍一封信,交待她在他離開這個村子的時候才准打開,現在他走了。

於是小妍打開信。

才知道,原來福伯就是當年的新郎,他一直後悔當初堅持要娶女孩過門,更後悔他沒有堅持留下她。

所以他化身「福伯」,就是為了要守護著她,也為了能夠讓這個故事流傳。

現在他等到男孩回來了,他也應該功成身退了,他畢竟守候了她六十年,他也累了,想休息了。

我一口氣讀完小妍的信件,把整個故事在腦海中完全地串聯起來。

我被整個故事感動不已,不管是女孩、男孩、福伯、或是受傷的女孩。

他們都是真正懂愛,而且用心去愛的人。

信末,我看到小妍留下的一行字。

她說:「附註:不管怎麼樣,答應我,不要亂開槍。」

大象救孩子
在泰國普吉島,有一頭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許多孩子,並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國遊客芭妮特說,海嘯發生當天,當巨浪直撲普吉島的時候,一頭海灘供遊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們的救命英雄。因為大象主人在千鈞一發之際,把許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於是背著他們逃離危險的海灘,最終成功脫險。

巨蛇引路救婦女
在印尼亞齊省省會班達亞齊,一名女子在一條大蛇的指引下,抵達安全地點。26歲女子麗扎說,2004年12月26日,她住的村落被巨浪淹沒,慌亂中人們紛紛逃命。這時,一名女鄰居因為受了重傷,請麗扎帶自己的一對雙胞胎逃生,於是她背起了雙胞胎。
在與急流搏鬥時,她看見一條大蛇從左側順著洪流游去,她就跟大蛇一直游,結果抵達了安全的地方。事後,麗扎說:"很奇怪,當時見到大蛇,我並不感到驚慌。"而且,大蛇也沒有咬她們。

大象嚎哭救遊客
在泰國普吉島北部新興旅遊勝地蔻立,一群外國遊客因為騎乘的大象突然狂奔到高處,結果幸運獲救。
在海嘯到來前,泰國趕象人鄧.薩郎甘和妻子率領一支由8頭象組成的隊伍向海邊進發,象背上坐著十幾名外國遊客。突然,大象開始嗚咽。平靜下來約一小時後它們又「哭」了起來,這一回再也不能平靜。
很快,大象載著驚恐的遊客向背離海灘、覆蓋著灌木叢的山上狂奔而去。海邊其他不工作的大象,也紛紛掙脫沉重的鎖鏈向高處跑去。然後,人們看見巨浪襲來,開始跟著大象狂奔。

.小狗救回7歲小主人
在海嘯重災區之一的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海邊小村,一條名叫「塞爾萬庫馬」的小狗救了它的小主人迪納卡蘭。
海嘯來臨時,迪納卡蘭的母親桑吉塔只能抓住兩個年幼兒子的手,拚命向高處奔跑,並希望自己最大的孩子、7歲的迪納卡蘭也能跟著她一起逃出險境。但迪納卡蘭並沒有跟上母親,而是向他自認為最安全的地方--離海岸只有大約40米的一個小棚屋跑去。
危急關頭,「塞爾萬庫馬」毅然掉轉頭去追小主人。它一路咬著小主人的衣服,間或用鼻子拱著小主人,硬是將他給拽回了附近高處的安全地區。最終得救的迪納卡蘭感激地說:「塞爾萬庫馬咬著我襯衫的衣領,把我拽了回來。」 .

大象幫助救災
在泰國南部重災區,大象成為救援人員的首選幫手。目前,已有24頭大象運到泰國南部地區,參與災後的救援與重建工作。大象的主人說,在這些碎石遍地的災區,「大象要比四個輪子的卡車和鋤頭效率高得多,只有大象能夠承擔這項工作」。
泰國南部當地政府人士表示,大象正在把成噸的垃圾運走,為在極端艱苦條件下工作的救援人員提供了便利。

狗為救主人犧牲了
一天晚上,一個名叫謝爾蓋˙庫利科夫的18歲青年,喝得爛醉在街道上橫沖直撞,行人紛紛避而遠之,一位老人實在看不下去,走上前指責他,庫利科夫一怒之下沖著老人破口大罵,還揮起拳頭狂揍老人,並掏出1顆手榴彈拋向人群,瞬間人們瞪大眼睛呆住了,一場慘劇即將上演。 此時,人群不遠處,有一個人正帶著一隻狗向這邊走來,突然那隻狗意識到將會發生什麼事,猛然掙脫主人手中的繩子,鑽進人群,一躍撲正在冒煙的手榴彈上,剎那間爆炸聲響起,眾人嚇了半天才回過神來,看到這只仁勇的狗兒血肉模糊地躺在地上,而人們安然無恙,大家既驚愕又感動,頓時沉默無語。

周總理鋼紙箱中的秘密
1963年12月14日,周總理出訪埃及,下榻在開羅國賓館。晚上9點多鍾,一輛黑色轎車從賓館駛了出來。聚集在門外的外國記者見是周總理的專車,當即駕車追蹤而去。
專車開到了中國駐埃及大使館,車門開了,從車內出來的是一位中等個頭的男子。他下車時,手裡拎著一隻鋼紙箱。認得那人的記者說,他是周總理的衛士長成元功。但那隻箱子里裝的是什麼沒人知道。
記者們帶著疑問,又驅車趕回國賓館,等待周總理專車回來。成元功回來了,記者們也看清了,他手裡拎的還是這只鋼紙箱,還牢牢地上了鎖。
鋼紙箱里到底裝的是什麼?有人說,裡面可能裝有核按鈕;有人說,裡面裝的是保密通訊工具;還有人說,箱子里裝的是中國的核心機密材料!
這只鋼紙箱里到底裝的是什麼呢?
周總理十分講究儀容風度,他所穿的外套,件件都有稜有角、整潔干凈,但是他的襯衣、襯褲都是穿破了再補、補過了再穿的,十分破舊。他出國訪問期間,不便將這么破舊的襯衣拿出去給國賓館洗衣房洗,而只能拿到我國大使館,請人用手洗。送衣服的時候,成元功還要再三囑咐:要輕輕地洗,否則用力過猛,衣服就碎了。
一次,有一位大使夫人實在看不下去,買來滌棉布,按周總理襯衣的尺寸,給他做了兩套襯衣。成元功忐忑不安地將這兩套新襯衣拿到周總理的面前,向他說明了新衣服的來歷。周總理濃眉緊鎖,堅決讓成元功將新襯衣退了回去。
周總理出國訪問,他的一言一行、一帽一鞋都在新聞媒體的「捕捉追蹤」之中,如果稍有不慎,破襯衣被哪位記者發現了,也會給一些對我國不友好的國家製造口實:看,連他們的總理也穿這樣破的衣服。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當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於是,1954年從日內瓦買的這只鋼紙箱就派上了用場。每天晚上,周總理換下襯衣後,就由成元功把衣服裝進箱子,送到大使館,再把頭一天洗好的襯衣裝進箱子,加上鎖帶回國賓館。這只箱子里裝的不是什麼國家高級機密,更不是什麼核按鈕,而是周總理的舊襯衣。
這就是當年外國記者一直解不開的鋼紙箱中的秘密

聯合國為周恩來降半旗的真正原因!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時,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後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麼高,中國的總理去世,為什麼要為他下半旗呢?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台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鍾。 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瓦爾德海姆機敏而鋒利的談吐,不僅表現了他機智無比的外交才能,同時也反映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尚品格是舉世無雙的!!!!

飛機遇險的時候

1946年1月,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葉挺的女兒小揚眉,她才11歲。

飛機飛得又快又穩。透過雲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而且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還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減輕飛機的重量,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做好跳傘的准備。

大家正忙著,忽然聽到小女孩的哭聲。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降落傘包,她急得哭了。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做斗爭!」

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

就在這時候,飛機沖出了寒流的包圍。在陽光的照射下,冰甲開始融化了,整塊整塊的冰嘩嘩地往下掉。飛機漸漸升高了,繼續快速平穩地向前飛行。「咱們脫險啦!」機艙里一片歡騰。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恩來的故事 —— 三次付飯費

那是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的事

這天下午周總理就要離開杭州了。幾天來隨行人員十分辛苦,周總理就吩咐秘書說:「今天中午,我請大家到樓外樓去吃便飯。」
樓外樓菜館的經理、廚師和服務員一聽到周總理要來請客的消息,都非常興奮。服務員忙著把面臨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幾凈,經理和廚師忙著商量菜單。 11 時左右,周總理和隨行人員談笑風生地踱過西冷橋,漫步白堤,來到了樓外樓。席間,他熱情地與隨行人員一一碰杯,感謝他們辛苦地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並向北京來的同志一一介紹杭州名菜:這是活殺活燒的西湖醋魚,這是產自西湖的油爆大蝦,這是叫化子雞,都是北京人難得吃到的西湖佳餚。當周總理看到服務員端上一盤盤他最喜愛的家鄉菜時,一邊舉筷品嘗,一邊又向大家介紹說:「好久沒有吃到家鄉菜了,大家也來嘗嘗,這是紹興霉乾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張,味道不錯的嘛 ! 」吃得大家興高采烈。
飯後,周總理叫秘書去結賬。省里同志出來阻攔說:「不必總理付了,由我們地方報銷吧 ! 」周總理聽了說:「今天我請大家,當然由我付錢啰!」店裡 經理知道周總理的脾氣,若不收錢,總理會生氣的,就收了 10 元錢。誰知周 總理又不肯,當即對旁邊一位姓姜的服務員說:「這許多菜 10 元錢怎麼夠呢 ? 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錢。不料,又被周 總理看到,生氣地說:「誰請客吃飯誰付錢。總理請客吃飯,也要和一般顧客 一樣付錢嘛 ! 」樓外樓經理沒辦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錢。這樣共收了 20 元錢。
哪裡曉得過了 1 個小時後,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理打來了電話,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 10 元錢,付中午的飯費。樓外樓經理和職工們捧著這 30 元錢,都深深地為總理的這種廉潔奉公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總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顧客一樣結了賬,並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 告,附上清單和多餘的 10 元 5 角,寄給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

1951年3月25日,邱少雲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員,跨過了鴨綠江。

到朝鮮後不久的一天,部隊在一個村莊休整,正遇上敵人的飛機轟炸,整個村莊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戰士們立即投入了搶救工作。邱少雲不顧生命危險沖進了一間燃燒著的窩棚,只見裡面一位婦女已經慘死,邱少雲抱起死者身邊的兩個可憐的孩子沖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邱少雲胸中充滿了憤怒的火焰,他下決心,要為打敗美國侵略者貢獻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接受了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獨特,易守難攻。在敵軍和我軍陣地之間還有三千多米寬的開闊地,是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在這樣長距離的炮火下沖擊,必會導致我軍較大傷亡,影響戰斗的順利進行。上級決定採用隱蔽作戰,在發起攻擊的前一天夜裡,把部隊潛伏在敵人陣地的前沿,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要使幾百人在敵人眼皮底下隱蔽二十多個小時而不能有一個暴露目標,這個生物界可等艱巨。邱少雲和他的戰友們毫不畏懼,爭相請戰。臨行前,邱少雲下了鋼鐵誓言:為了戰斗的勝利,甘願獻出自己的一切。

8. 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生活中那些人值得你敬佩為什麼是因為這些人的高尚品質、特長或本領450字左右

年12月14日,周總理出訪埃及,下榻在開羅國賓館。晚上9點多鍾,一輛黑色轎車從賓館駛了出來。聚集在門外的外國記者見是周總理的專車,當即駕車追蹤而去。
專車開到了中國駐埃及大使館,車門開了,從車內出來的是一位中等個頭的男子。他下車時,手裡拎著一隻鋼紙箱。認得那人的記者說,他是周總理的衛士長成元功。但那隻箱子里裝的是什麼沒人知道。
記者們帶著疑問,又驅車趕回國賓館,等待周總理專車回來。成元功回來了,記者們也看清了,他手裡拎的還是這只鋼紙箱,還牢牢地上了鎖。
鋼紙箱里到底裝的是什麼?有人說,裡面可能裝有核按鈕;有人說,裡面裝的是保密通訊工具;還有人說,箱子里裝的是中國的核心機密材料!
這只鋼紙箱里到底裝的是什麼呢?
周總理十分講究儀容風度,他所穿的外套,件件都有稜有角、整潔干凈,但是他的襯衣、襯褲都是穿破了再補、補過了再穿的,十分破舊。他出國訪問期間,不便將這么破舊的襯衣拿出去給國賓館洗衣房洗,而只能拿到我國大使館,請人用手洗。送衣服的時候,成元功還要再三囑咐:要輕輕地洗,否則用力過猛,衣服就碎了。
一次,有一位大使夫人實在看不下去,買來滌棉布,按周總理襯衣的尺寸,給他做了兩套襯衣。成元功忐忑不安地將這兩套新襯衣拿到周總理的面前,向他說明了新衣服的來歷。周總理濃眉緊鎖,堅決讓成元功將新襯衣退了回去。
周總理出國訪問,他的一言一行、一帽一鞋都在新聞媒體的「捕捉追蹤」之中,如果稍有不慎,破襯衣被哪位記者發現了,也會給一些對我國不友好的國家製造口實:看,連他們的總理也穿這樣破的衣服。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當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於是,1954年從日內瓦買的這只鋼紙箱就派上了用場。每天晚上,周總理換下襯衣後,就由成元功把衣服裝進箱子,送到大使館,再把頭一天洗好的襯衣裝進箱子,加上鎖帶回國賓館。這只箱子里裝的不是什麼國家高級機密,更不是什麼核按鈕,而是周總理的舊襯衣。
這就是當年外國記者一直解不開的鋼紙箱中的秘密

聯合國為周恩來降半旗的真正原因!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時,設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門前的聯合國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元首先後去世,聯合國還沒有為誰下過半旗。一些國家感到不平了,他們的外交官聚集在聯合國大門前的廣場上,言辭激憤地向聯合國總部發出質問:我們的國家元首去世,聯合國的大旗升得那麼高,中國的總理去世,為什麼要為他下半旗呢?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站出來,在聯合國大廈門前的台階上發表了一次極短的演講,總共不過一分鍾。 他說:「為了悼念周恩來,聯合國下半旗,這是我決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她的金銀財寶多得不計其數,她使用的人民幣多得我們數不過來。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分錢存款!二是,中國有10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總理沒有一個孩子。你們任何國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條,在他逝世之日,總部將照樣為他降半旗。」 說完,他轉身就走,廣場上外交官各個啞口無言,隨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瓦爾德海姆機敏而鋒利的談吐,不僅表現了他機智無比的外交才能,同時也反映了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的高尚品格是舉世無雙的!!!!

飛機遇險的時候

1946年1月,周恩來同志從延安乘飛機去重慶。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葉挺的女兒小揚眉,她才11歲。

飛機飛得又快又穩。透過雲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峰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突然,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而且越結越厚。不大一會兒,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往下墜,還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著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把行李一件一件往下扔,好減輕飛機的重量,還要大家背上降落傘包,做好跳傘的准備。

大家正忙著,忽然聽到小女孩的哭聲。周恩來同志立刻站起來,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幾步跨到小女孩面前。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降落傘包,她急得哭了。周恩來同志馬上解下自己的傘包給小揚眉背上,還親切地鼓勵她說:「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樣勇敢、堅強,同困難和危險做斗爭!」

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了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周恩來同志。周恩來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說:「不要管我!大家要沉著,不要慌張……」

就在這時候,飛機沖出了寒流的包圍。在陽光的照射下,冰甲開始融化了,整塊整塊的冰嘩嘩地往下掉。飛機漸漸升高了,繼續快速平穩地向前飛行。「咱們脫險啦!」機艙里一片歡騰。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恩來的故事 —— 三次付飯費

那是周恩來總理陪法國總統蓬皮杜訪問杭州的事

這天下午周總理就要離開杭州了。幾天來隨行人員十分辛苦,周總理就吩咐秘書說:「今天中午,我請大家到樓外樓去吃便飯。」
樓外樓菜館的經理、廚師和服務員一聽到周總理要來請客的消息,都非常興奮。服務員忙著把面臨西湖的餐廳打掃得窗明幾凈,經理和廚師忙著商量菜單。 11 時左右,周總理和隨行人員談笑風生地踱過西冷橋,漫步白堤,來到了樓外樓。席間,他熱情地與隨行人員一一碰杯,感謝他們辛苦地完成了這次接待任務,並向北京來的同志一一介紹杭州名菜:這是活殺活燒的西湖醋魚,這是產自西湖的油爆大蝦,這是叫化子雞,都是北京人難得吃到的西湖佳餚。當周總理看到服務員端上一盤盤他最喜愛的家鄉菜時,一邊舉筷品嘗,一邊又向大家介紹說:「好久沒有吃到家鄉菜了,大家也來嘗嘗,這是紹興霉乾菜蒸肉,豆芽菜,霉千張,味道不錯的嘛 ! 」吃得大家興高采烈。
飯後,周總理叫秘書去結賬。省里同志出來阻攔說:「不必總理付了,由我們地方報銷吧 ! 」周總理聽了說:「今天我請大家,當然由我付錢啰!」店裡 經理知道周總理的脾氣,若不收錢,總理會生氣的,就收了 10 元錢。誰知周 總理又不肯,當即對旁邊一位姓姜的服務員說:「這許多菜 10 元錢怎麼夠呢 ? 一定要按牌價收足。」經理和廚師商量了一下,又收了 5 元錢。不料,又被周 總理看到,生氣地說:「誰請客吃飯誰付錢。總理請客吃飯,也要和一般顧客 一樣付錢嘛 ! 」樓外樓經理沒辦法,只好又收了 5 元錢。這樣共收了 20 元錢。
哪裡曉得過了 1 個小時後,筧橋機場給樓外樓經理打來了電話,說周總理臨上飛機前留下 10 元錢,付中午的飯費。樓外樓經理和職工們捧著這 30 元錢,都深深地為總理的這種廉潔奉公精神感動得熱淚盈眶。大家商量了一下,只有按總理的吩咐去做,當即把當天午餐的飯菜,按照牌價單仔細算了一下,總共 19 元 5 角,和普通顧客一樣結了賬,並給周總理寫了份詳細報 告,附上清單和多餘的 10 元 5 角,寄給北京國務院周總理辦公室。

9. 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上冊第七,八單元復習知識點有哪些

優質解答
第七單元復習提綱
25、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這篇課文寫的是周恩來少年時代的一件事,他耳聞目睹了中國人在外國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卻無處說理的事情,從中深刻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從而立志要為振興中華而讀書,表現了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襟和遠大志向.
2、周恩來為什麼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答:12歲的周恩來聽伯父說「中華不振」,這使他疑惑不解;接著周恩來在租界里看到一位中國婦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圍觀的中國人都敢怒不敢言,這使他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他經過深思熟慮,在修身課上,立下了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
3、課文寫了三件事,中間有兩次過渡.第一次是過渡句:「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疑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第二次是過渡段,即課文的第9自然段.「從租界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
4、周恩來讀書的目的與其他同學讀書的目的有什麼不同?
答:其他同學「為明理、為做官、為掙錢、為吃飯」而讀書,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則是把個人的學習與民族的振興聯系起來.在這樣的對比中,顯示出少年周恩來的博大胸懷和遠大抱負.
5、理解重點詞語:
耀武揚威:課文中指巡警憑借帝國主義的勢力在租界里炫耀武力,顯示威風.
得意揚揚:課文中指那個大個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國巡警不給受傷害的中國人撐腰而顯得十分得意,神氣十足.
鏗鏘有力:這里指周恩來回答問題的聲音有力、響亮而有節奏.
胸懷:胸襟.這里指少年周恩來博大寬廣的內心世界.
6、「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什麼意思?
答:「崛起」是興起的意思.「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意思是:為中國的振興而讀書.
7、讀課文,體會周恩來從疑惑到靜思到立志的心理變化過程.周恩來在修身課上的發言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他的志向異常堅定,以後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8、 「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結合「中華不振」的現實和他在修身課上鏗鏘有力的話語等內容,想像一下周恩來在沉思什麼?
要點:不願意自己的民族再這樣軟弱,不願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這樣的欺凌,要為祖國的興盛和民族的振興而學習、奮斗.
9、「懲」的聲調是二聲,不能讀成三聲;「懲處」的「處」是多音字,在這里讀chǔ.;「巡」字中的三個「撇點」,不能寫成半圓;「嚷、懲、鏗、鏘」是後鼻音.
10、建議兩則周總理的故事《飛機遇險的時候》和《周總理的睡衣》,小仲馬的故事《真實的高度》.
11、《大江歌罷掉頭東》注釋:
大江:宋代文學家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開篇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之句.「大江」在這里泛指氣勢豪邁的歌曲.
邃密:深入、細致,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即社會科學.一說是各種科學.
濟世窮:挽救國家的危亡.濟,拯救,變革;世,社會,國家;窮,瀕臨絕境,危亡.
面壁:面對牆壁坐著.據《五燈會元》記載,達摩大師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們不知道他在干什麼,都說是在看牆壁.這里用來形容刻苦鑽研.
破壁:據《名畫記》記載,南北朝著名畫家張僧繇在金陵(今南京)安樂寺,畫了四條沒有眼睛的龍.他說:如果點了眼睛,龍就要飛走.別人認為這話說得荒唐,他於是點了龍的眼睛,不一會兒雷電大作,轟毀了牆壁,巨龍乘雲飛去,而沒有點眼睛的龍還在.這個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是形容張僧繇畫技的高超.「畫龍點睛」和「破壁」兩個詞語都是來源於此.這里表示學成之後,像破壁而飛的巨龍一樣,為祖國和人民做一番大事業.
難酬蹈海亦英雄:難酬,難以實現,目的達不到.蹈海,投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即使理想無法實現,投海殉國也是英雄.這里借用了一個典故,據《史記》記載:魯仲連善於出謀劃策,秦軍圍趙都邯鄲,曾以利害說趙、魏大臣,魯仲連勸阻尊秦昭王為帝.他說:「彼即肆然而為帝,過而為政於天下,則連有蹈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大意是,秦昭王妄圖稱帝,用錯誤的政策統治天下,那我將投東海而死,也不願作秦國的百姓.
12、近義詞:
耀武揚威——得意揚揚 左顧右盼——東張西望 果真——果然
風和日麗——風柔日暖 踴躍——積極 懲處——懲戒
驅使——促使
13、反義詞:
繁華——荒涼 熱鬧——冷清 清晰——模糊 堅定——軟弱
訓斥——表揚 欺凌——保護 得意揚揚——垂頭喪氣
疑惑不解——豁然開朗 耀武揚威——平易近人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1、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回憶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2、課文寫「我」到葉老家裡做客,兩次具體描寫了葉老家院子里滿牆的爬山虎:下午剛進院時見到的陽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黃昏時落日余輝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過寫爬山虎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借景抒情).
3、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著.」這句話與題目呼應,寫出了15歲那個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葉聖陶先生的音容笑貌、親切教誨一直激勵著「我」前進.
4、詞句解析.
(1) 使得句子干凈了也規范了.
「干凈」,在這里指句子簡潔明白,不啰嗦.「規范」,指語言標准、典範.
(2)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
「拂」,輕輕擦過,「春風拂面」指像春風一樣從臉上輕輕擦過,形容使人感到非常愉快、舒服.作者運用這個比喻,更形象地表達出自己對葉老的感受.
5、課文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
答:因為「我」的作文寫得好,葉老請「我」到他家做客.我在葉聖陶家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他的教導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雖已過去很久,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聖陶先生,就彷彿又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
6、讀葉老給肖復興的評語,體會「全是具體事實」「深受感動」「親切自然」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
7、葉聖陶先生對《一張畫像》這篇作文作了仔細的推敲、修改,主要是從以下六個方面修改的.(在課後「資料袋」中找一找)
(1) 把用詞不準確的地方改准確.
(2) 把不通順的句子改通順.
(3) 把長句斷成短句.
(4) 刪去重復啰唆的詞句.
(5) 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 改正錯別字和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
8、近義詞:
推薦——推舉 質朴——淳樸 搖曳——搖晃 和藹——和氣
居然——竟然 燥熱——炎熱 楷模——模範
9、反義詞:
透露——保密 清楚——模糊 拘束——大方 消融——隔閡
一絲不苟——馬馬虎虎 受益匪淺——一無所獲

17、烏塔
1、這篇課文寫的是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故事,表現了這個少年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以及她對生活的熱愛.
2、理解詞語.
反駁:是指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看法.
邏輯:是指事物客觀的規律性.
愜意:這里是很滿意、很舒服的意思.
語塞:指不知怎樣回答對方的問題.
4、近義詞:
愜意——舒服 蒙矓——模糊 疲倦——疲憊 道別——告別
匆匆——匆忙 反駁——反對 充足——充分 危險——危急
5、反義詞:
便宜——昂貴 充足——不足 危險——安全
疲倦——精神 反駁——贊同 匆匆——姍姍 蒙矓——清楚
筋疲力盡——精神抖擻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課文由兩封信組成,一封是張國強同學寫給柯岩的信,他認為同學們嫉妒他獲獎,因而疏遠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寫信向柯岩老師討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師的幫助.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分析了張國強失去朋友的原因,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告誡國強:只有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一點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點,才能擁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難與共,才能飛快地進步.
2、賞析句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也作「尺短寸長」.尺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楚辭·卜居》雲:「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3、理解詞語.
紅眼病:在課文里指看到國強取得好成績非常羨慕而忌妒.
碰釘子:比喻遭到拒絕或受到斥責.
摔跟頭: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4、書信的格式:
(1) 稱呼.把對收信人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後面加上冒號,表示下面有話要說.怎樣稱呼,要根據寫信人和收信人的關系而定,一般說,當面怎樣稱呼,信上就怎樣稱呼.有時可以在稱呼前面加「敬愛的」「親愛的」這樣的詞語.
(2) 正文.這是信的主要部分.正文的開頭空兩格,通常是先寫問候的話,如,「您好!」「你身體好嗎?」如果寫的是回信,可以寫「×月×日的來信已收到」等內容.如果來信中提出一些問題或要求代辦的事,可以先把問題回答清楚,或者把代辦事情的結果告訴對方,然後再寫自己想說的話.如果說的事情多,就應該分段寫,寫完一件,再寫一件.每段起行空兩格,轉行頂格.
(3) 結尾.正文完了,結尾應寫上致敬或祝福的話,如,「此致敬禮」「祝你健康」.結尾的寫法,根據對象而定.如果給長輩寫信,可以寫「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給平輩寫信,可以寫「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順利」;如果給晚輩寫信,可以寫「祝你進步」「望你努力學習」.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應緊接正文之後,或單獨佔一行,空兩格寫;「敬禮」「健康」「工作順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頂格寫.
(4) 署名.結尾寫完後,在信的右下方寫上寫信人的名字.可以帶姓,也可以不帶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寫姓).有時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稱謂,如「弟、兒、侄、妹」.如果加稱謂,一般不帶姓.如果是給單位或組織寫信,姓名要寫齊全.
(5) 日期.日期另起一行寫.
如果在信里問候別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後,另起一行,寫上「請代向××問好!」「××並此問好!」
如果信已經寫好,但是還有一些話沒有說完,可以寫在信的後面.先寫一個「附」字,後面加上冒號,寫完補充的話以後,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後面加句號.
5、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寫收信人的地址.字跡要工整,地名要詳細.寫地名要由省、市、縣,一直寫到區、街和門牌號碼.如果是給農村寫信,還要寫上鄉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畫著六個方格,應在裡面填上收信人的郵政編碼.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間寫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據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後面寫「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處應避免寫稱謂,如,不宜寫「爺爺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寫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寫上寄信人的郵政編碼.信件萬一出現投遞困難的情況,郵局可以憑借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還給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邊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邊20毫米以下的區域是條碼列印區,不要在這個區域里寫字或署名,以免影響投遞.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鉛筆寫,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紅筆寫,因為這是不禮貌的行為.
(6)託人轉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寫「面交」「煩交」等字樣,在信封第三行的後半行上,寫「×××托」或「×××拜託」就可以了.
6、近義詞:
告誡——勸誡 樂觀——豁達 冒昧——唐突 擺脫——解脫
煩惱——苦惱 驕傲——傲慢 討教——請教
和睦相處——友好相處
7、反義詞:
疏遠——親密 嫉妒——不屑 寂寞——熱鬧 樂觀——悲觀

語文園地七
1、默寫「日積月累」 中古人對於成長、人生的一些積極向上的看法的名句.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氣的人只要堅持不懈,事情終究會取得成功.《後漢書》共九十卷,是南宋范曄所作.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好事再小也要去做,但壞事再小也不能去做.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學業的精深,在於勤奮刻苦,學業的荒廢,在於嬉戲游樂;道德行為的成功在於深思熟慮,敗毀在於因循苟且.(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進學解》)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是東晉文學家、田園詩人陶淵明的《雜詩》八首之一,感嘆時間一去不復返,勉勵人們應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2、搜集、默寫其他成長名言.
3、聽寫「讀讀記記」「讀讀寫寫」.
4、掌握書信的格式.
第八單元復習提綱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1、第3、4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列舉具體事例巧妙地揭示了科學技術對改變人類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
2、句子賞析.
(1)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呼風喚雨」意思為「使刮風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現在比喻能夠支配自然」,在課文中比喻人類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從前那樣受到自然條件的嚴格限制.
(2)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這句話概括地說明了現代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
「發現」是指人們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現」的是本來存在的但我們不了解的事物或規律;「發明」則是指創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發明」的是本來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創造.如,本組後面的三篇課文中講到的電腦、太空育種是前所未有的新發明創造,而恐龍飛向藍天演化成鳥兒,就是新發現.
(3)人們只能在神話中用「千里眼」「順風耳」和騰雲駕霧的神仙,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千里眼」「順風耳」,在舊小說中指能看得很遠和聽得很遠的人.這兩個詞在課文中是指人們想像中的超脫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
(4)20世紀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來形容.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自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句形容紛紛大雪好似梨花開放,原意是用來形容北國邊塞異常寒冷.課文中引用這句古詩,表現了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是人們始料未及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
3、在充分閱讀理解第3、4自然段的基礎上,說一說「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 「現代科學技術為人類創造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美好的生活」體現在哪裡?
5、「潛」讀qián,不能讀成qiǎn.比較記憶「幻」和「幼」、「懶」和「賴」.
6、近義詞:
依賴——依靠 改觀——改善 探索——探究 回顧——回憶
大概——可能 出乎意料——意想不到
7、反義詞:
依賴——獨立 美好——醜陋 緊密——鬆散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30*電腦住宅
1、課文是按照空間轉換的順序,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介紹的.第1自然段總體說明了住宅的裝置和使用情況;第2至7自然段從幾方面具體說明了電腦住宅中智能系統的使用和功能,這一部分是詳寫.最後一個自然段概括說明電腦住宅中電腦設置隱蔽、各負其責、相互合作的特點.課文表現了電腦的神奇和它給人們帶來的快捷、方便、安全和舒適,使我們體會到迅猛發展的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2、近義詞:
舒適——舒服 悅耳——動聽 減弱——削弱 陌生——生疏
貯存——儲存 烹調——烹飪
3、反義詞:
減弱——加強 持續——中斷 舒適——難受 熄滅——燃燒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1、賞析句子:
①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為什麼說遼西的發現為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這是一個比喻句,作者將古生物科學家們歷時百年的漫長研究歷程與取得的成果喻為「畫卷」.「點睛之筆」是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科學家們提出了鳥類由恐龍演變而來的假說,但缺少證據.而發現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這一假說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因此,說它是「點睛之筆」.
② 「科學家們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
「這一歷史進程」指的是恐龍家族中的一支──獵食性恐龍長出羽毛、學會飛翔、演化為鳥類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句話是說科學工作者希望搜集到更多的化石、資料,力爭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將其演變的全過程展示在世人面前.
③「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④「一些與鳥類親緣關系較近的恐龍應該長有羽毛.」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龍;「應該」表示一種推測的意思,說明在沒有找到證據之前,不能確定.
③④兩句能夠看出作者用詞的准確性.
2、理解詞語.
茹毛飲血:指原始人不會用火,連毛帶血地生吃禽獸.
毋庸置疑:指無須懷疑,是鐵一樣的事實.
3、「凌」讀línɡ,不要讀成lín;「嶄」讀翹舌音;「鴿」字的第二筆是點不是捺;「盈」字上面的「橫撇點」不能寫成「撇點」,「橫撇點」的末筆是點,不能寫成捺.
5、近義詞:
五彩斑斕——五彩繽紛 輕盈——輕巧 敏捷——靈敏
後裔——後代 繁衍——繁殖 龐大——巨大 笨重——沉重
遲鈍——愚鈍 相似——相像 頓時——立刻 膨大——膨脹
6、反義詞:
笨重——輕盈 兇猛——溫順 遲鈍——敏捷 嶄新——陳舊
龐大——微小 躲避——顯露 脫離——聚合
欣喜若狂——悲痛欲絕

32*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1、題目《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2、賞析句子.
① 「除了食用,太空歸來的這些特殊乘客還有很多用武之地呢!」
「用武」本義是指使用武力、用兵,「用武之地」形容作用的范圍.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太空歸來的這些特殊乘客除了食用之外,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作用.
②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其實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魔力」指使人沉迷的吸引力.作者驚異於植物種子的變化,說它似乎獲得了某種魔力;又把科學家們比作 「魔法師」,藉此贊美科學研究的神奇力量,贊美聰明勤奮的科學工作者.
3、理解詞語.
美味佳餚:「餚」本來的意思是做熟的魚肉,在本文中是指味道美好、營養豐富的太空蔬菜.
4、;「處於」的「處」字作動詞用時應讀chǔ,不讀chù;「差異」的「差」字當「不同」這個意思講的時候應讀chā,不能讀chà;「比較」的「較」字應讀jiào,不要誤讀為jiǎo.
5、近義詞:
淘汰——剔除 特殊——特別 篩選——挑選 遨遊——漫遊
差異——差別 浩瀚——廣大 花卉——花草
美味佳餚——山珍海味
6、反義詞:
特殊——平常 聰明——愚笨

語文園地八
1、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慣用的定型的詞語或短句,一般來說,成語中的字或詞不能隨便顛倒、增減或更換.
例如:(括弧內是正確的字)
咳(刻)不容緩(葯品廣告);出神入畫(化)(房地產廣告)
口蜜腹健(劍)(飲料廣告);隨心所浴(欲)(熱水器廣告)
2、默寫「日積月累」中關於探索科學的名人名言.
3、結合本單元課文體會這些名言的含義.
例如在《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中,我們可以看出:正是科學家們注意到了恐龍和鳥類的相似之處,做出了大膽的猜測,並不斷加以驗證,才得出了鳥類是由恐龍的一支進化而來的結論,恰好驗證了「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這句話.
4、積累名人名言.
5、聽寫「讀讀記記」、「讀讀寫寫」.

與周總理的睡衣是幾年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其色上衣配什麼顏色裙子好看 瀏覽:530
t恤領鎖邊 瀏覽:450
童裝門面裝修有哪些類型 瀏覽:257
穿校服的女學生 瀏覽:921
校服裙裝冬季怎麼辦 瀏覽:584
工人工作服制服圖片 瀏覽:925
株洲校服好看的學校 瀏覽:977
女白鞋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285
旗袍中二班動物 瀏覽:766
百聯童裝品牌有哪些 瀏覽:721
凌志旗下的女裝 瀏覽:168
賣童裝年尾有什麼技巧 瀏覽:585
男式蠶絲棉襯衫 瀏覽:55
廣東童裝便宜的 瀏覽:173
濼口服裝批發童裝批發 瀏覽:302
裙子怎麼畫美麗的 瀏覽:170
韓國新款盆帽子價格 瀏覽:966
羽絨服沾到葯膏怎麼弄 瀏覽:36
玫紅的旗袍配鞋子圖片 瀏覽:793
開封市十三中校服 瀏覽:772